仪器分析技术三2011
仪器分析技术W3301-5-微测试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微测试
一、单选题
1、()是分光光度计的核心部件。
A.光源
B.单色器
C.吸收池
D.检测器
参考答案:B
难度:中
2、吸收池的光学面必须完全()于光束方向。
A.垂直
B.平行
C.倾斜
参考答案:A
难度:中
二、多选题
1、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包括()
A.光源
B.单色器
C.吸收池
D.检测器
参考答案:A;B;C;D
难度:中
2、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常用光源为()。
A.日光灯
B.白炽灯
C.钨丝灯
D.卤钨灯
参考答案:C;D
难度:中
三、判断题
1、分光光度计实验室可以放置与化学室的操作台上。
参考答案:F
难度:低
2、吸收池使用后应立即洗净,为防止其光学窗面被擦伤,必须用擦镜纸或柔软的棉织物擦去水分。
参考答案:T
难度:低
四、填空题
1、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包括、、、。
参考答案: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
难度:中
2、分光光度计是由、精密机械、和三者紧密结合的光谱仪器。
参考答案:光学;电子技术
难度:中
五、简答题
1、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光源的基本要求?
答:在仪器工作的波长范围内,提供连续、有足够发射强度和良好稳定性的复合光,而且发射光的强度随波长的变化应尽可能小。
难度:中
2、吸收池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吸收池的光学面必须完全垂直于光束方向;吸收池使用后应立即洗净,为防止其光学窗面被擦伤,必须用擦镜纸或柔软的棉织物擦去水分。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武大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参考)(部分)第一章绪论1.仪器分析有哪些分析方法?请加以简述。
答:a.光学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 c.分离分析法 d.其它分析方法。
光学分析法:分为非光谱法和光谱法。
非光谱法是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散射、折射等性质变化,从而建立起分析方法的一类光学测定法。
光谱法是物质与光相互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的量子化的能级间的跃迁,从而测定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而进行的分析方法。
电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分离分析方法:利用样品中共存组分间溶解能力、亲和能力、吸附和解析能力、迁移速率等方面的差异,先分离,后按顺序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利用生物学、动力学、热学、声学、力学等性质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3.仪器分析的联用技术有何显著优点?答: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的联用,优化组合,使各自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得到克服,尤其是仪器与现代计算机技术智能融合,实现人机对话,不断开拓了一个又一个的研究领域。
第二章分子分析方法2.为什么分子光谱总是带状光谱?答:因为当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必须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这些振动的能级和转动的能级跃迁时叠加在电子跃迁之上的,所以是带状光谱。
4.有机化合物分子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那些类型的跃迁可以在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答:б→б*、П→б*、n→б*、n→б*、n→П*、П→П*。
其中n→б*、n→П*、П→П*类型的跃迁可以在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
5.何谓生色团、助色团、长移、短移、峰、吸收曲线、浓色效应,淡色效应、向红基团、向蓝基团?答:深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的原子团或化学键。
助色团:与生色团和饱和烃相连且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强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NH2。
长移:某些有机物因反应引入含有未珙县电子对的基团,使吸收峰向长波长的移动的现象。
仪器分析第三版复习题

仪器分析第三版复习题仪器分析第三版复习题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它涉及到各种仪器的使用和原理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掌握仪器分析这门课程,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复习。
下面就是一些仪器分析第三版复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各种仪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进行分析和检测。
它可以提供准确、快速和可靠的分析结果,帮助我们了解样品的组成和性质。
仪器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确定样品中某种化合物的浓度、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等。
通过仪器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化学知识,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支持。
2. 仪器分析中常用的仪器有哪些?请分别介绍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常用的仪器包括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电化学仪器等。
光谱仪是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仪器。
例如紫外可见光谱仪可以用来测定样品中的吸收光谱,红外光谱仪可以用来分析有机物的结构等。
色谱仪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的原理进行分析的仪器。
例如气相色谱仪可以用来分离和鉴定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液相色谱仪可以用来分离和鉴定样品中的无机离子等。
质谱仪是利用物质的质量谱图来进行分析的仪器。
例如质子质谱仪可以用来确定样品中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等。
电化学仪器是利用物质在电场中的电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的仪器。
例如pH计可以用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电导率仪可以用来测定溶液的电导率等。
3. 仪器分析中的误差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减小误差?仪器分析中的误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的不准确性或操作方法的不恰当而引起的,例如仪器的刻度不准确、试剂的纯度不高等。
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的不确定性或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同而引起的,例如实验操作的不精确、读数的不准确等。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准确可靠的仪器和试剂,进行仪器的校准和标定,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操作的技术水平,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等。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仪器分析适用专业:食品检测技术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仪器分析技术》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在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化学基本能力综合训练等课程基础上学习各种分析仪器检测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仪器的操作、维护和简单故障排除,掌握利用仪器对样品前处理、分析检测、数据处理的方法,为后续《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化学检验工(高级)、食品检验工(高级)等技能鉴定打下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1.2设计思路对于《仪器分析技术》课程的设计,严格按照职业岗位的需要和检测方法需要精选内容适合、深度适当的专业理论知识,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坚持以实用、够用、可持续发展为标准选择教学内容,针对理论和实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按照认识论的规律进行教学内容安排。
课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在生产实践工作中能够满足“必需、够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突出专业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性。
具体课程设计思路和理念如下:(1)围绕学生毕业后在食品行业、质检、商检等企事业单位分析检测岗位的具体工作需求以及职业技能鉴定中的应知、应会要求选择教学内容;(2)以分析仪器在检测中的应用为主线,根据企业、质检、商检检测内容设计训练项目。
保证学生“现在学”和“未来用”的零距离对接,同时达到拓宽学生就业岗位的目的;(3)项目的实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缩短了理论与技能之间的距离,有效实现学以致用和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真正实现能力的迁移训练。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课程内容结构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课程内容结构与学时分配课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理论实践1绪论202情景1紫外-可见光谱法484情景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86情景3原子荧光光谱法247情景4气相色谱法688情景5高效液相色谱法4810情景6电位分析法24小计2440合计64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工作任务根据岗位需要,食品检验工(中、高级)、化学检验工(中、高级)、企业质检、第三方检测需要,掌握仪器分析的任务和作用;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维护的基本知识;掌握根据检测需要选择不同类型仪器进行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23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仪器分析技术是测量物质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状态,进行科学研究与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仪器分析》是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鉴于硕博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课程基础知识,并且仪器分析技术种类繁多,发展迅速,本课程《仪器分析技术》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编制主要遵循“通用、精炼、新进展”的原则,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可帮助学员较好地掌握本研究所研究领域较通用的仪器分析技术,重点学习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各类仪器分析技术的原理、仪器结构和构效关系、主要实验技术/方法的特点、影响检测的主要因素、谱图解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前沿技术进展和典型应用实例等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使用本研究所大中型仪器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应用价值,通过本课程学习,学员应能够在两个方面得到能力提升:(1)正确选择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能力。
(2)评判数据质量,解析数据、挖掘数据信息的能力。
二、预修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完成本科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程或了解相关知识,具有较好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具备较好的“定性定量分析”的概念基础上开设的。
三、适用对象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相关专业博硕士研究生。
四、授课方式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演示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并结合讨论、学生自学、课外辅导答疑以及考核。
五、课程内容课堂理论教学总计42学时,实验演示教学18.5学时,分6个技术模块共计11章展开教学,模块I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模块II-VI包括第三章至第十一章。
其中,模块1为必选项,在模块II-VI中,不同专业研究生可根据自身专业基础和技术需求情况,从第三章至第十一章教学内容中任选数个章节学习。
总学时数不少于36学时。
《仪器分析技术》考卷(10-11学年)-A-DA讲解

E E Std (2分) 2.303 RT / F (a)pH=4.00+(0.312-0.209)/0.059=5.75 解:根据公式pHTest pH Std (b)pH=4.00+(0.088-0.209)/0.059=1.95 (6分)
7. (8 分)在 2m 长的色谱柱上,以氦气为载气,测得不同载气线速下组分的保
得分 评阅人
课程 〔A 卷〕 二 20 三 55 四 10
课程类别:必 五 六 七
试卷编号: 开卷(全范围) 八 九 十 总分 100
(
)卷
一 15
计分人签 名
学生签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共 15 分)
1.气相色谱中,可用来进行定性的色谱参数是( C ) A.峰面积; B.峰高; C.保留值; D.半峰宽。 2.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则是否适宜的参数是( C ) A.理论塔板数; B.塔板高度; C.分离度; D. 死时间。 3.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 C ): A.理论塔板数; B.容量因子; C.相对保留值; D.分配系数。 4.根据氟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和内参比电极来分析,其电极的内充液中 一定含有( A ) A.一定浓度的 F-和 Cl-; B.一定浓度的 H+; C.一定浓度的 F-和 H+; D.一定浓度的 Cl-和 H+。 5.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的是( C ) A.电位分析法; B.极谱分析法; C.电子能谱法; D 库仑滴定。 6.离子选择性电极多用于测定低价离子,这是由于( A ) A. 高价离子测定带来的测定误差较大; B. 低价离子选择性电极容易制造; C.目前不能生产高价离子选择性电极;D.低价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 好。
课表09级

星期四 课程 教师 教室 专业英语 董锐 SHA315 专业英语 董锐 SHA315
星期五 课程 教师
食品质量管理 刘皓 食品质量管理 刘皓
刘皓 刘皓
SHA313 SHA313
焙烤技术 焙烤技术 焙烤技术
揣玉多/安娜 揣玉多/安娜 揣玉多/安娜
第二至第七周穿插进行实训
食品工艺导论 范兆军 SHA409 刘皓 刘皓 SHA409 食品工艺导论 范兆军 SHA409
SHA409
食品质量管理 刘皓 SHA317 食品质量管理 刘皓 SHA317
范兆军 SHA409 范兆军 SHA409
专业英语 专业英语 专业英语 专业英语 董锐 董锐
SHA317 SHA317
SHC402 SHC402
星期二 课程 教师 教室 彭利民 SHA311 专业英语 专业英语 彭利民 SHA311
化妆品生产技术 刘美玲 SHA311
星期三 课程 教师 教室
星期四 课程 教师 教室
化妆品生产技术 刘美玲 SHA311 化妆品生产技术 刘美玲 SHA311
星期五 课程 教师 彭利民 专业英语 专业英语 彭利民
吴永良/曹震伟 吴永良/曹震伟 吴永良/曹震伟
SHB108 SHB108 SHB108
专业英语 专业英语
刘鹏 刘鹏
生物分离技术 揣玉多 生物分离技术 揣玉多
SHB108 SHB108 SHB108
生物工程设备 生物工程设备 生物工程设备 生物工程设备
龙尾 龙尾 龙尾 龙尾
SHA313 SHA313 SHA313 SHA313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课程 教师 教室 课程 教师 教室 课程 教师 教室 彭利民 SHA317 食品添加剂 侯婷 SHA315 食品有毒有害成分分析 SHC404 专业英语 SHC404 专业英语 彭利民 SHA317 食品添加剂 侯婷 SHA315 食品有毒有害成分分析 食品有毒有害成分分析 SHC404 食品安全 傅维 SHA315 食品安全 傅维 SHA315 食品添加剂 侯婷 SHA315 食品质量管理 刘皓 SHA315 食品质量管理 刘皓 SHA315 食品添加剂 侯婷 SHA315 食品质量管理 刘皓 SHA315 食品质量管理 刘皓 SHA315
仪器分析第三版重点归纳

·有自旋现象才能进行 NMR 分析(质子+中子数=质量数=奇数):1H1、13C6、15N7、17O8、19F9、 11B5 等,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1/2、3/2、5/2) ·磁场强度↑,磁旋比↑,照射频率↑,照射时间↓ ·测定化学位移时,常用标准物是四甲基硅烷(TMS) ·绝大部分有机物中的氢核或碳核的化学位移都是正值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不需要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特点: 1.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 2.传递方便,易实现自动化和连续分析 3.仪器价廉,仪器种类多 4.用于成分分析、结构分析、形态和价态分析 5.测定浓度,也可以测定活度
电位分析和库伦分析法
·库仑分析法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根据电解过程所消耗的电量进行定量的方法
化合物 芳环 脂肪 含氮 醇/醚
几个主要化合物结构质荷比 质荷比 39、51、65、77、91 29、43、57、71 30、44、58、72 31、45、59、73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从分子离子峰可以准确地测定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这是质谱分析的独特优点,它比经典 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快而准确,且所需试样量少。在判断分子离子峰适应注意一些问题 1.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应该符合氮律 2.当化合物中含有 Cl 或 Br 是,可以利用 M 与 M+2 峰的比例来确认分子离子峰 3.设法提高分子离子峰的强度 4.对那些非挥发或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应采用软电离源离解方法,加大分子离子峰的强度
基团频率区及指纹区(单位:cm-1)
3650-3200 羟基伸缩振动(醇、 酚、有机酸)
胺和酰胺
3500-3100 胺基伸缩振动
3650-3580 游离羟基伸缩振动 (峰尖)
碳氢单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色谱过程 二、分配平衡 三、色谱图和有关概念 四、理论塔板概念 五、速率理论
一、色谱过程
例:气相色谱法
基本特征
• 气相色谱分离过程是在色谱柱内完成的。 • 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的分离机理不同。 • 气固色谱的固定相: 多孔的固体吸附剂颗粒。 • 气液色谱的固定相: 涂渍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液。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越大,出峰越慢; 每个组份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K不同; 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K值是分离的基础; 某组分的K = 0时,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
三、色谱图及相关概念
1.色谱图和色谱峰
色谱图:是由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强度对时间作图所绘制的 曲线。 基线:流动相通过检测器时,检测到的信号即为基线。 色谱峰:是流出曲线上的突起部分。正常色谱峰为对称形正 态分布曲线。不正常色谱峰有两种:拖尾峰和前延峰。 色谱峰参数:一个组分的色谱峰可用3项参数说明。峰位: 用保留时间表示,用于定性;峰高或峰面积:用于定量;峰 宽:用于衡量柱效。
2.保留值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 tR):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 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dead time, t0):不保留组分从进样开始到出柱时所需 的时间。 调整(净)保留时间(adjusted retention time, tR‘):
tR’= tR-t0
3.区域宽度
三.色谱法的分类
1.按两相的物态分类
(1)气相色谱法
流动相为气体。 按固定相的不同又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2)液相色谱法
流动相为液体。 按固定相的不同分为: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
2.按组分在两相间的分离机制分类
(1)吸附色谱法 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不同。
(2)分配色谱法 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3)离子交换色谱法 组分在离子交换剂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 (4)空间排阻色谱法 组分的分子体积大小不同而在多孔固定相
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数 有三种表示方法:
(1)2倍标准偏差(2):
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的宽度。 (2)半峰宽(W1/2):
色谱峰高一半处色谱峰的宽度 W1/2 =2.354
(3)峰底宽(WB):
WB=4
四、理论塔板的概念
——衡量柱分离效能(柱效)指标
色谱分离的塔板理论:把色谱柱看
作一个分馏塔,认为在每个塔板的间隔 内,试样组分可以在两相中瞬间达到分 配平衡。
当试样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 柱与吸附剂接触时,部分被 吸附剂吸附。 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吸 附组分又从吸附剂中解离吸 附。 解离吸附的组分随着载气向 前移动时又再次被吸附剂吸 附。 随着载气的流动,吸附、解 离吸附的过程反复地进行。 试样中各组分由于在吸附剂 中的吸附力不同而被分离。
气固色谱分离过程
1.试样 2.载气 3.吸附剂 4.色谱柱 5.检测器
二、分配平衡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发生的吸附、解离吸附,或溶解、
挥发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
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单位:
g / mL)比,称为分配系数,用K 表示。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分配系数K的讨论:
试样混合物的分离过程 = 试样中各组分在柱中的两相
间不断进行着的分配过程。 ➢固定相(sable phase): 固定不动的一相; ➢流动相(mobile phase): 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固定 相的流体(气体或液体)。
二.色谱法的概念
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其 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 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 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 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 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 固定相中流出。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法结合,实 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中选择性渗透。
(5)毛细管电泳法 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电场为驱动力,不
同组分在电介质溶液中电泳淌度不同。
3.按固定相所处的形态分类
(1)柱色谱法 固定相装于柱内(三维)。 (2)平板色谱法 固定相呈平面状(二维,包括纸色谱法
和薄层色谱法)
四.色谱法的优点
(1)分离效率高: 复杂混合物,甚至有机同系物、异构体。
气相色谱仪
气液色谱分离过程
当试样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与固 定液接触时,部分被固定液溶解。 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溶解组分 又从固定液中挥发。 挥发的组分随着载气向前移动时又 再次被固定液溶解。 随着载气的流动,溶解、挥发的过 程反复地进行。 试样中各组分由于在固定液中的溶 解度大小不同而被分离。
第四章 常用仪器分析 色谱分析法 (chromatography)
• 色谱分析法概论 • 色谱过程和基本原理 • 气相色谱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薄层色谱法
一、色谱法的历史由来 二、色谱法的概念 三、色谱法的分类 四、色谱法的特点
一、色谱法的历史由来
色谱法最初应用和得名:俄国植物学家Tsweet在1906 年使用装置分离植物色素。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分析技术, 不仅用于有色物质的分离 ,而且大量用于无色物质的分离, 但其名称仍在沿用。
虚拟的塔板高度:H, 色谱柱长:L,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n=L/H
∵H=L/n
∴ H越小,柱效越高
讨论
理论塔板高度H越小,单位柱长n 越多,柱效 越高。
用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不能解释塔板高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 色谱峰变宽的原因,因此也不能根据该理论优 化色谱条件,改善柱效。
(2)分析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
(3) 分析速度快: 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4) 应用范围广: GC:适用于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HPLC:GC不适用的药毒物。
第二节 色谱分析法 (chroma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