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第一课时)课件即教案
11.《赶海》第一课时优秀课件

作业: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 /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 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 哩。
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 两两地离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 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 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11 赶 海
11 赶 海
支 暑 舅 逃 夹 须 俘 虏
抓 捏
捉、捞、捡、摸、抓、捏 舅舅、 痒痒、螃蟹、哎哟 似的、兴奋、武将、夹住
yāo
jiā
①从东西的两头钳住。如:夹住、夹杂
夹
jiá
②两层的衣被等。如夹袄、夹裤、夹被
gā ③夹肢窝
突然,小伙伴“哎哟” 一 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 鳌(áo)夹住了他的手。
大海啊故乡
小时候方 海风吹 海浪涌 随我飘流四方 大海啊 大海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 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首 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 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 大海就是我故乡……”
暑假、俘虏、 喧闹、恢复
束手就擒 东逃西窜
捉、捞、捡、摸、抓、捏
舅舅、痒痒、螃蟹、哎哟
似的、兴奋、武将、夹住
暑假、俘虏、喧闹、恢复 束手就擒、 东逃西窜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 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 赶海,舅舅答应了。
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 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 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 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 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 的浪花。
赶海第一课时课件

7
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干什么?
赶海第一课时
8
海水退潮时,人们就会去捕拾海鱼、海蟹、贝壳 之类的东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赶海”。
什么叫
?赶海第一课时9源自1.画出生字词,读准生 字词;
2.读通读顺句子,难读 的地方多读几遍;
3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自由朗读 课文
赶海第一课时
10
读准字音:
shǔ
•暑 假
哪些是描写海浪与赶海人相互依恋、嬉戏 的情趣的?
请体会“我”想去赶海的急切心情
赶海第一课时
17
赶海第一课时
2012.02.26
18
lǔ
俘虏
shì
似
sì
niē
捏住
赶海第一课时
11
听我读
体会作者是怎样写了赶海时追浪花、摸海星、抓螃 蟹和捉大虾这些有趣的事情的。
赶海第一课时
12
学生字
zhī 一支
zhuā 抓住
xū 长须
shǔ 暑假
táo 逃跑
niē 捏住
jiù 舅舅
jiā 夹住
fú lǔ 俘虏
赶海第一课时
13
shì páng xiè hēi nǔ qín 似螃蟹 嘿努 擒 li yō áo yǎng xuān huī 哩哟鳌痒 喧 恢
我会认
赶海第一课时
14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 大海就是我故乡……” 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每当……便……”说明赶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赶海第一课时
15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你认为有趣的句子。
赶海第一课时
16
赶海完整版课件.

赶海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十章“海洋生态”中的第一节“潮间带生态”,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潮间带的定义、生态特点、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提高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潮间带的定义、生态特点,掌握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观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潮间带的定义、生态特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难点:理解潮间带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潮间带生态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潮间带生物标本。
学具:笔记本、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海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生态环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海滩上有哪些生物?它们是如何生活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潮间带的定义、生态特点。
(2)展示潮间带生物标本,让学生观察、认识不同的生物。
(3)讲解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5分钟)(1)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潮间带生态环境?4.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道关于潮间带生态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潮间带生态2. 内容:(1)潮间带的定义、生态特点(2)潮间带生物多样性(3)保护潮间带生态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潮间带的定义、生态特点。
(2)列举三种保护潮间带生态环境的方法。
2. 答案:(1)潮间带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区域,具有独特的生态特点,如潮汐作用、盐度变化等。
(2)保护潮间带生态环境的方法有:减少污染、禁止滥捕滥捞、加强立法保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活动、例题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潮间带生态,提高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赶海》课件(1)

本课件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赶海》的第一部分,将带你进入一个令人惊 叹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导入环节
引入主题
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入《赶海》 这个主题。
导入课前知识
创建一个关注点,回顾学生在之前课堂上所学 到的知识,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拓展延伸
1
讨论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讨论问题深入探索与《赶海》相关的主题。
2
家庭作业
布置一项与故事相关的家庭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并展示他们对《赶海》的 理解。
课后反思
1 总结本节课内容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留下个人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在学习《赶海》过程中产生的个人感受和体验。
新知学习
A. 前置背景
理解《赶海》的含义,探索作 者创作本书的动机。
B. 故事情节
了解故事梗概,将故事的主要 情节串联起来。
C. 生字词汇
学习生字词汇的意思,并练习 书写这些生字。
课堂练习
1 解读短文
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与《赶海》相关的短文。
2 完成习题
通过完成习题,巩固对故事细节和生字词的理解。
小结
课堂回顾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保学生对《赶海》的学 习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引出下一节课主题
引发学生对下一节课所涉及的主题
《赶海》课件[1]
![《赶海》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8a59b04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8.png)
《赶海》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赶海》一课,该内容位于教材第二章“大自然的呼唤”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赶海的起源、赶海的准备工作、赶海的技巧与注意事项、赶海中的海洋生物认知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赶海的起源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活动的兴趣。
2. 使学生掌握赶海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通过对赶海中的海洋生物的认知,提高学生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赶海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对海洋生物的认知。
教学重点:赶海的起源、意义以及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如赶海工具、海洋生物标本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赶海工具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赶海的实况视频,引发学生对赶海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赶海的起源、意义,让学生了解赶海这一传统民间活动。
3. 知识讲解:a. 赶海的准备工作:讲解赶海所需的工具、装备等。
b. 赶海技巧与注意事项:详细讲解赶海的技巧和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c. 海洋生物认知:展示赶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海洋生物,并进行简要介绍。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赶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拟赶海场景,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赶海》2. 主要内容:a. 赶海的起源与意义b. 赶海的准备工作c. 赶海技巧与注意事项d. 海洋生物认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赶海的起源和意义。
b. 请列举赶海过程中需要准备的工具和注意事项。
c. 请描述至少三种赶海中常见的海洋生物,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赶海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赶海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赶海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这是实践操作的核心部分,关系到学生能否在实际操作中顺利进行赶海活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3下11《赶海》第一课时课案

3.小结:大海退潮后,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喜欢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等,这就是赶海。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跟随作者一起去“赶海”。(板书:赶海)
⒈学生观看视频
⒉交流所看所想
⒊齐读课题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有一位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给我们讲了他赶海时的亲身经历,想知道他在赶海时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吗?那我们就赶快去看看吧。翻开课本,听课文录音。(放课文录音)
(4)师:同学们可真是聪明呀,一学就会,一点就明白。可我们不光要理解它们,我们还会学会书写,做到真正掌握它们。(出示生字)同学们看,谁来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说一个,小组得一颗星)
舅:臼—田—力(注意笔顺,上下两部分紧凑、对正、同宽。)
逃:桃,挑( “兆”稍小,紧凑,走之平捺长伸,托住上部。)
⒋读完课文,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指名回答)“赶海”这个词语的意思的你是从课文的哪几段知道的?(指名回答)
这几段就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这部分非常有趣,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赶海。
1.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学词语。
3.学生集体读词语。
学生提出不懂的词。由其它学生解释或老师帮助解决。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内容
一、课前自主预习
1. 了解大海相关资料。
2. 自学部分生字。
二、课内精讲精练
教学步骤
教 师 引导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大海啊,故乡》。
赶海完整版课件

赶海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十五章“海洋生态”中的“赶海”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赶海的起源、发展及现状;学习海洋生物的习性及分类;掌握赶海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赶海的相关知识,增强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海洋生物的分类及赶海的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赶海的起源、发展及现状;掌握海洋生物的习性及分类;学会赶海的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赶海工具(如小铲子、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赶海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生态,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赶海的起源、发展及现状,让学生对赶海有初步的了解。
3. 知识讲解:(1)海洋生物的分类:根据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分类讲解。
(2)赶海的技巧:介绍赶海的时间、地点、工具等,并演示赶海的方法。
4.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赶海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现场实践:组织学生到海边进行赶海实践,观察并记录海洋生物。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赶海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赶海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赶海2. 内容:(1)赶海的起源、发展及现状(2)海洋生物的分类及习性(3)赶海的技巧及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赶海的起源、发展及现状。
(2)列举至少5种海洋生物,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3)谈谈你对海洋生态保护的认识。
2. 答案:(1)赶海起源于古代,人们为了获取食物,到海边捕捞海洋生物。
如今,赶海已成为一项休闲活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2)略。
(3)海洋生态保护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赶海 教案

赶海教案教案:赶海教学目标:1. 了解赶海活动的起源和意义。
2. 掌握赶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赶海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的赶海技巧实践操作。
2. 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
2. 赶海工具:篮子、耙子、水桶等。
3. 赶海场景模型或图片。
4. 海滩沙地仿真环境。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赶海活动(10分钟)1. 展示赶海活动的图片或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小时候是否听说过或参与过赶海的活动?你们对赶海有什么了解?Step 2:讲解赶海活动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通过PPT演示,讲解赶海活动的起源和意义,介绍海滩的特点和适合赶海的时间。
2. 介绍赶海的基本工具:篮子、耙子、水桶等。
Step 3:演示赶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指导学生在沙滩仿真环境中进行赶海操作。
2. 演示如何用篮子挖沙捞海螺、如何用耙子筛沙等技巧。
Step 4:学生跟随教师操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组,每组1-2人配备赶海工具。
2.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亲自体验赶海的乐趣。
Step 5:学生自主探究(25分钟)1. 学生自由探索赶海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赶海的成果和心得体会。
Step 6:学生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赶海成果,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赶海活动不仅是一种乐趣,更是锻炼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好机会。
扩展活动: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在赶海活动中设置小游戏,比如设立“捞到特定种类海螺奖励加分”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欲望。
教学反思:1. 本教案通过亲身操作和实际演练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赶海活动。
2. 通过小组合作和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设置趣味性的小游戏,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闹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 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
`
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 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 是我故乡……”
jiā
夹子 文件夹 夹杂 夹袄 夹被
夹
jiá gā
夹肢窝
束手就擒
东逃西窜
束手就擒
束: 1.捆,系; 2.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 3.聚成一条的东西; 4.控制,约束。
捆起手来由人捉拿,形容因无 力逃脱或无力反抗而甘愿被擒获。
东逃西窜
东奔西跑 东张西望 东拼西凑 东倒西歪
东拉西扯
……
嘿 追
苏教版第六册
11 赶 海
赶海
海边的人在海水退潮时到 海边去捕捉或捡拾海鱼、海蟹 之类的东西。我们把这些活动 称为赶海。我们把这些活动称 为赶海。
嘿 追
哎 摸
咦 擒
哦 捏
浪花 赶海
长须
海星 趣事
俘虏
螃蟹 暑假
喧闹
大虾 舅舅
沐浴
jià 假 jiǎ shì 似 sì
暑假
放假
真假 假定 假如 似的
相似 似乎
嘿 ,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哎 ,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 头寻找着什么。 咦 ,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哦 ,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 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 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 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 海星被我抓住了!
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 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 的一员武将。
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
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 两地离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 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 在水天之间自由自捏
浪花 赶海
长须
海星 趣事
俘虏
螃蟹 暑假
喧闹
大虾 舅舅
沐浴
舅 虏
嘿 追
哎 摸
咦 擒
哦 捏
浪花 赶海
长须
海星 趣事
俘虏
螃蟹 暑假
喧闹
大虾 舅舅
沐浴
追 摸 擒 捏
1. 警察在火车上( 擒 )住了一个 小偷。 2.路过垃圾池时,我立刻( 捏 )住 了自己的鼻子。 3.这衣服的料子,( 摸 )上去很软。 4.风吹走了小女孩的帽子,她连忙去 ( 追 )。
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 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 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 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 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 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 来,原来是螃蟹用大鳌夹住了 他的手。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
的?哦,原来是一只大
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 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
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