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归纳总结
血沉的观察实验报告

血沉的观察实验报告引言血沉是排除人体中存在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的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测指标。
通过观察血液中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下沉的速度来判断人体是否存在潜在的炎症或感染症状。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血沉速度进行观察,进一步了解血沉检测的原理与应用。
实验目的1. 了解血沉检测的原理与应用;2. 观察不同条件下人体血液的沉降速度变化;3. 分析血沉的可能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 试验A:100毫升新鲜健康人体全血;- 试验B:100毫升新鲜的感染患者全血;- 试验C:100毫升新鲜的肿瘤患者全血;- 10毫升凝胶采血管;- 专业血沉仪器。
方法:1. 分别收集以上三种类型的血液样本,并使用凝胶采血管进行采血;2. 将血液样本分别放入专业血沉仪器中;3. 设置相同的温度和时间条件,在一定时间内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沉降情况;4. 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实验类型血沉速度(mm/h):: ::试验A 8.5试验B 32.1试验C 57.8结果分析通过对不同类型血液样本的血沉速度进行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健康人体全血的血沉速度较低,平均为8.5 mm/h;2. 感染患者全血的血沉速度明显增加,平均为32.1 mm/h;3. 肿瘤患者全血的血沉速度高于其他两种样本,平均为57.8 mm/h;4. 血沉速度与存在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相关。
结论与讨论血沉作为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测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生判断人体内是否存在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结果可以看出,血沉速度的变化与不同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实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时间、血液质量等。
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未来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样本,并采用更严谨的实验操作和分析方法。
本实验的局限性在于所采用的样本数量较少,仅限于三种类型的血液样本。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血沉检测的应用,未来可以扩大样本数量,涵盖更多类型的血液样本。
检查报告中的血沉指标是什么意思

检查报告中的血沉指标是什么意思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简称ESR)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指标,它通过测量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在离心管中沉降的速度来反映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
血沉指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就血沉指标的含义及意义进行阐述。
1. 血沉的测量方法血沉的测量通常采用西格尔法,即将抗凝血液样本取至西格尔管中,然后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红细胞沉降的情况。
常见的测量单位是毫米/小时(mm/h),根据沉降速度的快慢可以对身体的炎症反应进行初步评估。
2. 血沉指标的意义血沉指标主要用于评估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及炎症的变化情况。
当机体受到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刺激时,炎症介质的释放会导致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加,从而加快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因此,较高的血沉值通常说明机体存在炎症反应,例如细菌感染、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3. 血沉指标的临床应用血沉指标在很多疾病的诊断和监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临床应用的例子:(1)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较高的血沉值可以作为早期炎症反应的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2)感染性疾病的监测: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等,在治疗过程中,血沉指标可以作为疗效判断的依据,观察炎症反应的变化情况。
(3)恶性肿瘤的筛查和监测:某些恶性肿瘤(如淋巴瘤、骨髓瘤等)会导致机体的慢性炎症反应,血沉指标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监测指标,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评估。
(4)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血沉指标也可以作为其他疾病诊断的参考指标,如心肌梗死、肝炎等。
4. 血沉指标的局限性尽管血沉指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血沉的升高并不能确定特定疾病的诊断,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其次,血沉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贫血、妊娠等,因此在解读结果时需要谨慎。
血沉的名词解释

血沉的名词解释血沉,全称为红细胞沉降率,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血液检查指标。
它是用来检测人体炎症和感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沉是通过观察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到血液管底部的速度来确定的。
血沉的原理是基于血浆蛋白质的变化和红细胞的聚集性。
当人体受到感染或发生炎症时,血浆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变化,使得红细胞之间的聚集性增强。
这种增强的聚集性会导致红细胞在重力作用下快速沉降。
因此,通过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沉降速度,可以判断炎症程度的高低。
测量血沉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西格蒙德法。
这种方法是将一定量的血液置于长而细的红细胞积管中,然后让血液自然地沉降。
在规定的时间(通常是一小时或两小时)后,测量红细胞沉降的高度,就可以得到血沉的值。
血沉的正常范围是根据年龄和性别来确定的。
通常情况下,男性的血沉范围略高于女性。
正常的血沉范围在0-15毫米/小时之间。
如果血沉超出了正常范围,说明可能存在炎症或感染等问题。
但血沉升高并不能精确地指示出具体的病因,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血沉作为一项常规的血液检查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它可以用于辅助诊断许多炎症性疾病,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肺结核等。
此外,血沉还可以用来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和疗效的监测。
在一些慢性炎症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血沉的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案,判断疗效。
尽管血沉是一种常见且有用的检查指标,但它并不能替代其他更具体的检查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综合多种检查结果来做出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血沉的意义在于它对炎症程度的综合评估,但并不能直接给出疾病的具体诊断。
总结而言,血沉作为一项常用的临床血液检查指标,可以用来评估炎症和感染的程度。
它通过测量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的沉降速度来反映炎症性疾病的情况。
然而,血沉的升高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病因,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来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了解血沉的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血沉正常值参考范围

血沉正常值参考范围血沉是一种有效的血液检测,用于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及浓度。
它可以检测出体内是否存在各种疾病,如癌症、贫血等,因此对医学检查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血沉正常值参考范围是一个重要的诊断准则,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人是否有血液病。
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压力下所产生的相对密度,它不是绝对的量,而是相对于参考值的数量。
血沉的参考范围因人而异,其正常值的参考范围为1.020~1.069 g/mL。
如果血沉的值低于1.020 g/mL,则可能导致贫血;如果血沉的值高于1.069 g/mL,则可能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增多而导致血液病,如癌症、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不同国家的血沉正常值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础数值都是相似的。
例如,美国的血沉正常值参考范围为1.0201.070 g/mL,而英国的血沉正常值参考范围为1.0201.067 g/mL。
此外,医生在进行血沉分析时,也可以利用血沉正常值的基础参考值来判断伴有哪些病症。
血沉正常值参考范围的增加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肿瘤、炎症、代谢和营养紊乱、溶血、或体液比例失调等原因而引起的。
此外,由于性别、年龄以及身体特征的差异,血沉正常值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老年人中,血沉值较低,而儿童的血沉值较高。
此外,怀孕期间的女性,血沉值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另外,在不同的季节中,血沉正常值也有可能出现变化。
例如,夏季的血沉值可能会略微偏高,冬季的血沉值可能会略微偏低。
血沉测试是一种常见的检查项目,也是诊断疾病和把握疾病治疗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因此,血沉正常值参考范围非常重要,既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又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有效治疗疾病。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诊断时不仅要根据血沉正常值参考范围,还要结合病人的实际病情,选择最合适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把握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血沉正常值参考范围是医学检查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其正确率和准确性对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血沉归纳总结

血沉归纳总结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简称ESR)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指标,用于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
血沉的升高常常与炎症性疾病、感染、肿瘤等疾病有关。
本文将对血沉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一、血沉的基本原理血沉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到管底的速度。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红细胞沉降的特性和血液的流变学原理。
当血液中存在炎性物质或高分子物质时,红细胞中的纤维蛋白原会发生改变,使红细胞聚集形成“堆栈”,从而加快红细胞沉降速度。
因此,通过测定红细胞沉降速度就可以间接反映出炎症反应的程度。
二、影响血沉的因素1. 年龄和性别:血沉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一般来说,女性的血沉速度略高于男性,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沉速度也会略有升高。
2. 红细胞形态和数量:红细胞的形态异常(如变形、增大等)以及红细胞数量的变化都会影响血沉速度。
例如,贫血患者的血沉速度通常较快。
3. 血浆中的炎性物质和高分子物质:炎症反应时,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等物质增加,会导致红细胞聚集,从而加快红细胞沉降速度。
4. 化学因素:血液的pH值和离子浓度的变化都会对血沉速度产生影响。
5. 温度:温度的变化也会对血沉速度产生一定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使血沉速度加快。
三、血沉的临床应用1. 炎症性疾病的诊断:血沉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检查指标,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炎症性疾病的诊断。
例如,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结核等都会导致血沉升高。
2. 恶性肿瘤的筛查:血沉也常用于嗜中性白细胞增多症、血液恶性肿瘤等疾病的筛查。
在某些情况下,血沉升高可以提高对恶性肿瘤的怀疑,但不具备特异性。
3. 疾病的疗效监测: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血沉的变化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疗效。
若血沉下降,则说明治疗效果良好。
虽然血沉在许多疾病的诊断和疗效监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有炎症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因此,在临床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关于血沉的叙述

关于血沉的叙述
血沉是指红细胞沉降速度的测量指标,也称为红细胞沉降率(ESR)。
它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炎症和疾病的活动程度。
血沉测量是通过将抗凝血的全血样本置于垂直于力的玻璃试管中,然后观察在一定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距离来进行的。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会沉积在血液底部,形成一个红色的沉淀层。
如果存在炎症或其他疾病,红细胞会形成更快的沉降速度。
血沉的升高通常表示存在炎症、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然而,血沉的升高并不能特异地指示某种具体的疾病,因此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血沉的结果一般以毫米/小时(mm/h)为单位表示。
正常的血沉范围在男性为0-15 mm/h,女性为0-20 mm/h。
血沉值的升高程度通常与炎症或疾病的活动程度相关,较高的血沉值可能意味着较严重的炎症或疾病。
血沉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炎症和疾病的活动程度。
尽管血沉的升高不能明确指示具体的疾病,但它仍然是评估炎症和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检查报告中的血沉指标是什么意思

检查报告中的血沉指标是什么意思在医学检查报告中,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是一项常见的指标之一。
血沉测试是通过观察血液中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的速度来评估炎症反应和疾病活动程度的一种方法。
下面将详细解释血沉指标的意义和使用。
血沉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血液检查指标,它主要用于评估体内的炎症反应。
在炎症反应发生时,血液中特定蛋白质会增加,导致红细胞在血管中沉降速度加快。
血沉值的升高可以提示有炎症性疾病的存在,如感染、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
但是,血沉升高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病因,因为许多不同的疾病都可以引起炎症反应和血沉的增加。
血沉测试的原理是利用血液的特性,即血液中的红细胞具有一定的重量,当放置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会因为重力而沉降到管底。
血沉测试中,一般使用采血后24小时内的全血样本。
在一个直立的玻璃试管中,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合后,静置。
经过一段时间,红细胞会逐渐沉降到试管的底部形成沉积物。
根据血液中红细胞的沉降速度,可以测算出血沉指标。
血沉的测量单位通常是毫米每小时(mm/h),血沉正常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因性别和年龄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对于女性来说,正常的血沉范围是0-20mm/h,而对于男性则是0-15mm/h。
如果血沉值超过正常范围,那么可能说明体内存在炎症反应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沉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疾病,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需要强调的是,血沉作为一种非特异性指标,不能用于确定具体的病因和诊断特定疾病。
在医学诊断中,医生通常会结合其他的检查结果、病史和体格检查等信息,综合判断和诊断疾病。
因此,如果血沉值异常,医生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具体的病因和疾病类型。
总结一下,血沉指标是一种用于评估炎症反应和疾病活动程度的非特异性指标。
血沉值的升高可以提示炎症性疾病的存在,但不能确定具体的病因。
通过血液中红细胞的沉降速度来测算血沉值,正常的血沉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有所差异。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西医诊断学》总结笔记(三)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西医诊断学》总结笔记(三)(四)红细胞沉降率(血沉)1、生理性:妇女月经期,妊娠,老年人2、病理性:(1)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结核病活动)(2)损伤及坏死,心梗(3)恶性肿瘤(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肝硬化)(5)贫血二、骨髓检查判断骨髓增生程度的主要标准: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血涂片发现大量原始细胞,提示: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程度低下的疾病:再障贫(外周血涂片幼稚细胞)三、血小板1、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2、增多:反应性: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
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四、肝脏病检查(一)胆红素血清尿液粪便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红素颜色粪胆原溶血性黄疸↑↑↑↑轻度↑或正常强+ -加深增加阻塞性黄疸↑↑轻度↑或正常↑↑- + 变浅或灰白色↓或消失肝细胞性黄疸↑↑↑↑ +或- + 变浅或正常↓或正常(二)血清酶1、转氨酶ALT是反映肝的最敏感指标(1)肝病: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以ALT升高明显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上升或正常肝硬化(终末期):正常或降低肝内外胆法淤积:正常或轻度上升(2)心梗:6-8小时AST增高2、碱性磷酸酶(ALP)增高:胆道阻塞急慢性肝炎肝胆系统以外疾病(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细胞瘤)3、Υ-谷氨酰转移酶(Υ-GT)增高:肝癌;胆道阻塞;肝病(急性肝炎,急慢性酒精肝)4、乳酸脱氢酶(LDH)增高:肝病(急性肝炎和中度慢性肝炎,转移性肝癌)急性心梗;溶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白血病五、肾功能(一)肾小球功能1、血清尿素氮(BUN) 3.2-7.1mmol/l意义: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但不是肾功能损害的特异性指标2、血肌酐(Cr)88-177意义: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3、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120意义: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i?riθr?usait ?sedimen?tei??n]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
(一)原理血流中红细胞胞膜表面的唾液所具有的负电荷等因素而互相排斥使细胞间距离为约为25nm,含蛋白量比血浆高,比重大于血浆,双凹圆盘状使之受一定血浆逆阻力,故彼此分散悬浮而下沉缓慢。
如血浆或红细胞本身了生改变,则可使血沉了生变化。
红细胞下沉分三个阶段:①红细胞缗钱状聚集期:红细胞的"盘状平面"彼此贴合而形成红细胞缗钱串,两个红细胞贴合即消除两个"盘状平面",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一个贴合的红细胞,即多消除两个"盘状平面"。
该过程约需10min;②红细胞快速沉降期:相互贴合的红细胞逐渐增多,下沉速度加快,此阶段约持续40min;③红细胞堆积期:此期贴合的红细胞数量达到饱和而缓慢下降,紧密堆积与容器底部。
手工魏氏法要求在1 h末报告血沉结果的原因(二)血沉测定方法有多种,有魏氏法(Westergren法)、库氏法(Coulter法、)、温氏法(Wintobe-landsbrey法)、潘氏法。
其差别在于抗凝剂、用血量、血沉管、观察时间以及记录结果方面不同。
库氏法每5分钟记录一次结果,它除获得1小时沉降结果外,还可以看到这段时间内沉降曲线,对结核病灶活动与否及预后判断后有一定价值。
Wintrobe-landsbery 提出了贫血时血沉校正曲线,或消除贫血对血沉结果的影响。
潘氏法不需从静脉采血,仅须指端血即可,但常受组织液混入的影响。
上述各方法均有其优点、缺点。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魏氏法为标准法,并对器材和操作方法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一器材1.魏氏血沉管长300 m m ±1.5 m m ,内径2.55 m m ±0.15 m m ,具有0 ~200 m m 刻度的平头吸管。
2.血沉架、普通离心机及采血用具。
二试剂109m mol/L 枸橼酸钠溶液(32g/L)Na3 -C 6H 5O 7·2 H 2O (M :294.12)3.2g ,加蒸馏水至100 ml 。
三操作1.取109m mol/L 枸橼酸钠溶液0.4 ml 置试管中(抗凝管)。
2.静脉采血1.6 ml ,立即注入抗凝管中并迅速混匀。
3.用清洁、干燥的魏氏血沉管准确吸取抗凝血至"0" 刻度处,擦净管尖,垂直立于血沉架上。
避免震动,阳光直射和血液外溢。
4. 一定时间,观察上层血浆高度的m m 数值报告之。
(三)影响因素及原因1.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下沉的速度血浆蛋白的量和质、血浆中脂类的量和质。
小分子蛋白如清蛋白、卵磷脂等使减慢,大分子蛋白如纤维蛋白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巨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使血沉加快。
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膜表现的唾液酸带有负电荷形成zeta电位,使红细胞互相排斥而保持悬浮稳定性,沉降很慢。
但在病理情况下,血浆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增多,致使红细胞zeat电位降低,彼此易于沾边成缗钱状,此种聚集的红细胞团块与血液接触的总面积缩小,受到血浆的阻力减弱而使血沉加快。
血沉加快主要是血浆中各种蛋白成分比例的改变,而与总蛋白浓度无关。
白蛋白带负电荷,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带正电荷,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所带的正、负电荷呈平衡状态,而红细胞因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而带负电荷,彼此排斥间距约为25nm,较为稳定。
如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含量增加或白蛋白含量减少,改变了电荷的平衡,致使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容易使红细胞形成缗钱状而血沉加快。
相反,如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白蛋白增加时,血沉减慢。
现已公认,血浆中带有正电荷的不对称的大分子物质纤维蛋白原是最强有力的促缗钱状聚集的物质,其次为γ球蛋白,再次为α、β球蛋白。
此外胆固醇、甘油三酯也有促进红细胞形成缗钱状的作用。
而白蛋白及卵磷脂有抑制的作用。
2 红细胞的大小与数量:直径越大血沉越快。
数量减少使血沉加快,但太少也减慢。
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是由于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阻碍了红细胞的下沉。
双凹碟形的红细胞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所产生的摩擦相对较大,故红细胞下沉缓慢。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浆回流阻逆力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如红细胞数量减少,会造成总面积减少,所承受的血浆逆阻力也减少,因此血沉加快。
但数量太少则影响聚集成缗钱状,使血沉的加快与红细胞减少程度不成比例。
反之红细胞增多时血沉减慢。
而异常球形红细胞的比表面积较小,所产生的摩擦相对较小,故红细胞下沉会加快3 是否形成串钱状聚集球形、镰刀形红细胞不易聚集成缗钱状,血沉减慢4 抗凝剂浓度增加、血液凝固因纤维蛋白原减少,血沉减慢!5 血沉管的内径、清洁度,放置是否垂直当血沉管垂直而立时,红细胞所受阻逆力最大。
当血沉管倾斜时,红细胞多沿一侧下降,而血浆在另一侧上升,致使血沉加快。
6 室内温度过高使血沉加快。
另据实验证明,在同一倾斜度测量管内径大小影响血沉的速度,在1.5~3 mm范围内,内径越小血沉越快,内径越大血沉越慢。
7 室温过低、过高和贫血时,对结果都有影响。
为此血沉应尽量放在18 ~25 ℃室温下测定;室温过高血沉加快,可用温度系数校正,室温过低血沉减慢,无法校正。
血沉仪法所有自动血沉测定仪的原理和方法都是建立在魏氏法的基础上,采用光学阻挡原理进行测量的。
用发光二极管、光电管对血沉管进行扫描,检测红细胞和血浆界面的透光度改变,如果红外光线不能到达接收器,说明红外光线被高密度的红细胞阻挡,一旦红外光线能穿过血沉管到达接收器,接收器的信号就告诉计算机开始计算到达移动终端时所需的距离。
首先记录血沉管中的血液在时间零计时的高度,此后每隔一定时间扫描一次,记录每次扫描时红细胞和血浆界面的位置,血沉仪计算机自动计算转换成魏氏法测定值报告结果。
得到血沉值,显示红细胞沉降高度(H)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
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的沉降曲线呈s形,(六)临床意义:血沉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
1生理性血沉增快妇女月经期血沉略增快,可能与子宫内膜破裂及出血有关;妊娠3个月以上血沉逐渐加快,直至分娩后3周才恢复正常,这可能与妊娠贫血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胎盘剥离、产伤等有关。
老年人也可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逐渐增加而血沉增快。
2病理性血沉增快2.1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炎症(如α1胰蛋白酶α2巨球蛋白酶,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蛋白原急性期反应物增多)发生后2~3d即可出现血沉增快。
风湿热为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炎症,活动期时血沉增快。
慢性炎症如结核病变活动期,血沉明显增快。
2.2组织损伤和坏死如手术创伤心梗急性心肌梗死和肺梗死常于发病2~3d后血沉增快,可持续1~3周不等。
而心绞痛血沉正常。
2.3恶性肿瘤各种增长较快的恶性肿瘤血沉多明显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属球蛋白)、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性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
故常用血沉作为恶性肿瘤及一般X线检查等所不能查见的恶性肿瘤。
对于恶性肿瘤病人增快的血沉,可因手术切除或化疗放疗较彻底而渐趋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又见增快2.4多种原因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引起的高球蛋白血症常使血沉增快;慢性肾炎、肝硬化时球蛋白增高,同时白蛋白减少均可使血沉增快。
2.5贫血当Hb<90g/L时,血沉可轻度增快,并随贫血加重而增快明显,但不呈正比。
轻度贫血对血沉尚无影响,若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血沉可因而增快,贫血越严重,血沉增快越明显。
故明显贫积压病人作血沉检查时应进行贫血因素的校正,而报告其校正后的结果。
低色素性贫血,因红细胞体积减小,内含血红蛋白量不足而下沉缓慢;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镰形细胞性贫时,由于其形态学的改变不利于缗钱状聚集,故其血沉结果均常降低。
2.6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黏液性水肿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或原发性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时血沉均可增快。
血沉减慢意义较小,可因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减低所致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脱水血浓缩。
真性或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DIC消耗性低凝血期、继发性纤溶期血沉减慢应用:一般情况下,血沉在临床的应用上,主要是观察结核、风湿热等疾病,ESR 亦可用于某些疾病的鉴别: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盆腔炎性包块与无并发症的卵巢囊肿,胃癌与胃溃疡等,均为前者增快;后者正常或略增快。
白细胞的增高及其分类变化直接受细菌素、组织分解产生等影响,故变化出现早,对急性炎症的诊断、疗效观察更为重要,而血沉增快乃继发于急性反应时相产物的增多,特别是受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增高等影响,相对来说,出现较晚,故对观察慢性炎症特别是判断疗效更有价值。
鉴于血沉增快大多因血浆中蛋白质成分改变所引起,而这种改变一旦发生并不能迅速消除,因此复查血沉的间隔时间不宜太短,至少需一周。
红细胞的沉降是一种血液流变现象,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血沉快红细胞聚集性就高。
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黏多糖,其抗凝的缺点是可破坏红细胞表面的Zeta电位,使红细胞间距缩小,易于聚集,形成缗线状,此时红细胞群的沉降速度比单个红细胞要快得多。
加之管上部开放,以及受大气压的影响.故血流变血沉(肝素抗凝)要比魏氏法明显加快。
由于实验条件改变(抗凝剂),严格地说血流变中的血沉已不是传统的温氏法,因此参考值(18+-7mm/h)也高于魏氏和温氏法。
由于血沉与Hct 、血浆粘度、红细胞表面电荷、红细胞之间的桥接力等因素有关,为了使血沉更能正确地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通常利用方程K 值的方法来校正Hct 对ESR 的影响。
K 值越大表示红细胞聚集性愈高,血沉方程K 值就是用方程式的形式表达血沉与红细胞比积的关系。
血沉方程为:hESR =K [-(1 -H +ln H)]式中,H 为红细胞比积,hESR 为血沉,ln 指自然对数为底的对数,K 为常数。
若令R =[-(1 -H +ln H)]K =(hESR )/R =(hESR)/[-(1 -H +ln H)]血沉与血沉方程K 值的关系如下表血沉血沉方程K 值说明增高增大血沉是确定性的,红细胞聚集性增高正常增大血沉正常是红细胞比积增加造成,实际上血沉、红细胞聚集性都增高增高正常血沉增高是红细胞比积减低造成,实际上血沉不增高正常正常血沉在正常范围,红细胞聚集性不增高血沉方程K 值正常参考范围:13 ~93 。
1血沉增快可见于下列哪些情况A.活动性肺结核B.严重贫血C.妇女月经期D.心绞痛E.心肌梗死答案:ABCE2.成年女性魏氏测定血沉的参考值为A.0~5mm/hB.0~10mm/hC.0~15mm/hD.0~20mm/hE.0~25mm/h 参考答案:D3.?关于魏氏法测血沉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