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通用13篇)

《欧姆定律》教案(通用13篇)《欧姆定律》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欧姆定律的探究学习,学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并加强了电路实验的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和实验操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欧姆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难度:实验探究欧姆定律的过程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夜晚灯光璀璨,霓虹灯闪烁的情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场景中灯光的变化,学生根据知识经验能得出变化的灯光是由电流的变化引起的。
教师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轻易改变的'?以及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到底存在这怎样的关系?进而引出课题——《欧姆定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探究实验: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关系提出问题:电压能使电路产生电流,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那么,电压、电阻是怎样影响电流的大小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学员根据之前所学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和特点,可能会猜想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首先设计实验电路,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讨论,完成实验方案的制定。
①电流与电阻和电压均有关系,如何确定电流的变化是由电压还是电阻引起的?(控制变量法)②如何保持电阻不变,而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电阻不变,更换电池数量或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③如何保持电压不变,而改变导体电阻?(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并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④为了更好的找到规律,应该如何测量实验数据?(测量多组实验数据)学生根据之前学习有关电压和电阻的知识,交流谈论问题答案,确定实验方案。
教师总结得出要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可以分成两个课题分别探究。
课题一: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课题二: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改变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章节教学设计教案

欧姆定律章节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2.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3.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欧姆定律的运用。
2.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准备1.教学实验装置: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
2.实验器材:导线、电池、灯泡等。
3.教学材料:课本、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入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压是电场的力量,电阻是阻碍电流的物理量。
然后提出学习欧姆定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讲解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通过课本的讲解和教学PPT的辅助,向学生介绍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公式:I=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解释欧姆定律的含义:在一段导线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3.实验演示利用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进行欧姆定律的实验演示。
首先将电流表和电压表连接到电路中,然后改变电阻的大小,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4.问题解答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1)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电流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3)电压的大小是如何决定电流的?(4)为什么电阻越大,电流越小?5.练习与应用通过一些练习题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例如:(1)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器接在电压为220V的电源上,求电器的电流。
(2)一个导线的电阻为2Ω,通过它的电流为5A,求导线两端的电压。
六、教学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欧姆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检查,解答他们的问题。
七、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较为清晰,能够较好地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欧姆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教案PPT(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3.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电路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欧姆定律的公式及计算方法。
2. 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和问题解决。
教学难点:1. 欧姆定律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 电路图中元件的识别和分析。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电路图和实物电路。
3. 欧姆表、电压表、电流表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PPT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电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什么联系?”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公式:I = V/R,其中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2. 解释欧姆定律的意义和应用,强调其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
三、公式推导(20分钟)1. 通过PPT展示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的来源。
2. 结合电路图和实物电路,解释公式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方法。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使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际电路测量,展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五、应用练习(10分钟)1. 通过PPT给出实际电路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电路问题,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理论讲解、公式推导、实验演示和应用练习等环节,全面介绍了欧姆定律的概念、公式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实际电路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欧姆定律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六、案例分析(15分钟)1. 通过PPT展示一个实际电路案例,要求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电路问题,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四节《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四节《欧姆定律的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四节《欧姆定律的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变形,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以及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变形,理解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变形,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如何判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电路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变形,引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含义,并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几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题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以及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程度。
5.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的应用1. 欧姆定律公式:I = U/R2. 欧姆定律变形公式:U = I R,R = U/I3. 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4. 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判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七、作业设计电路图:电源电阻器1 电阻器2 电阻器3 接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点和难点解析: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四节《欧姆定律的应用》一、重点解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变形,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欧姆定律教案15篇欧姆定律教案1教学目标认识变化的电路,准确找出变化前后两电路的变化重点、难点动态电路的连接方式,动态电路的电阻、电流和电压课前导入知识:在并联电路中,新增加一个支路对干路中的电流的影响?知识点一:伏安法测电阻中的误差和非误差(1)非误差:如果用灯泡代替电阻,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灯泡逐渐变暗,测出来的电阻值是逐渐减小的。
显然,这不是实验的误差。
这是因为随着灯泡两端的电压的减小,灯泡的温度也随之降低,温度越低,钨丝的电阻越小。
因此,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不能减少误差,测量的数值会偏小,不是钨丝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2)误差:标准伏安法测电阻电路中,电流表测的是电阻和电压表的总电流,虽然电压表阻值很大,流过的电流很小,但电流表的示数总比流过的被测电阻的电流大,根据R=U/I可知测出的数据偏小。
例题南京市某中学九年级课外兴趣组的同学,按照正确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灯泡标有2.5V字样),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下的一组U和I的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 6灯两端U(V) 0.5 1.0 1.5 2.0 2.5 3.0电流I(A) 0.18 0.22 0.26 0.30 0.32 0.34灯泡发光情况微亮→逐渐变亮(1)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在灯丝中电流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灯丝的电阻(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知识点二:动态电路分析(1)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时,滑片的移动会引起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定性分析变化的一般思路是:○1知道电源电压不变;○2根据滑动编组器的变化确定总电阻的变化;○3再由总电阻的变化确定电流的变化;○4根据电流的变化判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5根据不变的总电压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确定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
(2)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滑片的运动只能引起干路和其所在支路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欧姆定律物理教案优秀5篇

欧姆定律物理教案优秀5篇欧姆定律物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
2、掌握电流强度的概念,并能处理简单问题。
3、巩固掌握,理解电阻概念。
4、理解电阻伏安特性曲线,并能运用。
二、重点、难点分析1、电流强度的概念、是教学重点。
2、电流强度概念、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具学生直流电源(稳压),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待测电阻。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促使电荷移动,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达到静电平衡状态之前,其中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也有电荷定向移动.由于电流与我们生活很密切,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它,这节课我们将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电流作进一步了解。
(二)教学过程众所周知,人们对电路知识和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也如对其他科技知识的认识与研究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过程.18世纪末,意大利著名医生伽伐尼受偶然发现的启迪,经进一步研究后,已能利用两种不同的金属与青蛙腿相接触而引起肌肉痉挛,于是伽伐尼电池诞生了.但他对此并不理解,认为这是青蛙体内产生了“动物电”.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经过一番研究,伏打于1792年将不同的金属板浸入一种电解液中,组成了第一个直流电源——伏打电池.后来,他利用几个容器盛了盐水,把插在盐水里的铜板、锌板连接起来,电流就产生了。
1、电流(1)什么是电流?大量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形成的条件:例如:静电场中导体达到静电平衡之前有电荷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用导体与电源两极相接。
①导体,有自由移动电荷,可以定向移动.同时导体也提供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路”.导体包括金属、电解液等,自由电荷有电子、离子等。
②导体内有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电场,或者说导体两端有电势差,从而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
《欧姆定律》教案共3篇

《欧姆定律》教案共3篇《欧姆定律》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3.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黑板、粉笔或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演示电路板及电源、电阻、电流表等实验器材。
3.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有一定了解的教师。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电路板,引入电学知识,简单介绍一下欧姆定律。
2.概念解释教师给学生讲授欧姆定律的定义和简单概念。
这时,让学生听和看课件,看一些图片和动画,使得学生能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
3.公式的导出教师对学生讲解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可以先从伏特定律讲到有阻性导体时的伏安定律,然后,根据伏安定律介绍欧姆定律的公式。
老师一遍讲解,学生可以自己提问。
教师适当引领学生思考,引导顺着问题的思路寻找答案。
这样能通过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
4.公式展示教师让学生板书欧姆定律公式,向学生讲解公式的各个参数含义,每个学生都要亲自写一遍公式。
教师让学生发现电阻、电压和电流之间的数学关系,以明确公式的理论基础。
5.实例演练经过以上的引导后,教师开始引入实例演练环节,先从实例找到问题,再由问题引发学习。
教师在黑板上列举几个例子。
引领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用欧姆定律公式解决电路中的电阻、电压、电流问题。
6.课堂实验在实际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应该介绍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
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电路分析所需的工具,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些基本电路,如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使用电阻进行实验的电路。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触摸实验仪器,进一步了解欧姆定律。
7.问题解答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和疑惑,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解答,使学生理解欧姆定律,搞清楚如何计算电流和电压,学生还应该知道电路中任何元件的电阻的应用。
8.总结在将本课内容掌握之前,最后提醒一下学生,应该掌握欧姆定律中的每一个参数以及整套体系的运行方式。
因此,提供数据,计算物理量,设想答案,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同时也更好地应用这一理论。
九年级《欧姆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5.探讨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欧姆定律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意义;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电路问题。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独立完成,切勿抄袭他人作品;
2.解题过程要求步骤清晰,计算准确;
3.故事创作要有创意,能够引人入胜;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如电灯、电视机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电流、电压、电阻在其中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电流、电压,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欧姆定律。
2.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利用电路图和实物模型,对比讲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区别,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两种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讲解实验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以下问题:
-欧姆定律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在欧姆定律中的体现;
-如何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2.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路现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欧姆定律;
3.知识讲解: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电路现象,如开关灯、电视机遥控器等,引发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欧姆定律教学设
计教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四节欧姆定律
广州市荔湾区金道中学陈海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电路、电压、电阻及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基础上的综合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为后面电功、电功率内容做铺垫。
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来的定律,它的逻辑性、理论性都很强,实验难度也比较大,特别是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方面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所以教师要做好适时引导、恰当点拨,要学生加强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过教材在这方面已降低难度,只要求探究“同一个电阻,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不再要求探究“固定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
通过学习欧姆定律,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控制变量法”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在实验探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思路和方法
学会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者的分析】
学习了电路基础知识,多数学生能正确连接电路元件,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对于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渴望自己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但对于U、I、R三者关系知之甚少,规律性知识的概括往往以偏概全。
【重点与难点】
1.利用实验探究出欧姆定律;
2.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3.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解释有关现象;
【教具与学具】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若干、定值电阻(5Ω、10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多媒体展示平台,自制课件。
【板书设计】
第四节欧姆定律
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2、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
I=U/R
单位:U-电压-伏特(V),
I-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公式变换:U=IR 或 R=U/I
3、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电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短路:R=0,I很大;断路:R很大,I=0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