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欧姆定律》教案(通用13篇)

《欧姆定律》教案(通用13篇)

《欧姆定律》教案(通用13篇)《欧姆定律》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欧姆定律的探究学习,学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并加强了电路实验的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和实验操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欧姆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难度:实验探究欧姆定律的过程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夜晚灯光璀璨,霓虹灯闪烁的情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场景中灯光的变化,学生根据知识经验能得出变化的灯光是由电流的变化引起的。

教师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轻易改变的'?以及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到底存在这怎样的关系?进而引出课题——《欧姆定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探究实验: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关系提出问题:电压能使电路产生电流,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那么,电压、电阻是怎样影响电流的大小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学员根据之前所学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和特点,可能会猜想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首先设计实验电路,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讨论,完成实验方案的制定。

①电流与电阻和电压均有关系,如何确定电流的变化是由电压还是电阻引起的?(控制变量法)②如何保持电阻不变,而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电阻不变,更换电池数量或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③如何保持电压不变,而改变导体电阻?(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并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④为了更好的找到规律,应该如何测量实验数据?(测量多组实验数据)学生根据之前学习有关电压和电阻的知识,交流谈论问题答案,确定实验方案。

教师总结得出要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可以分成两个课题分别探究。

课题一: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课题二: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改变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教案(精选多篇)

欧姆定律教案(精选多篇)

欧姆定律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欧姆定律教案欧姆定律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电路、电压、电阻及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基础上的综合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为后面电功、电功率内容做铺垫。

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来的定律,它的逻辑性、理论性都很强,实验难度也比较大,特别是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方面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所以教师要做好适时引导、恰当点拨,要学生加强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过教材在这方面已降低难度,只要求探究"同一个电阻,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不再要求探究"固定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

通过学习欧姆定律,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控制变量法"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在实验探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思路和方法学会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者的分析】学习了电路基础知识,多数学生能正确连接电路元件,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对于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渴望自己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但对于u、i、r三者关系知之甚少,规律性知识的概括往往以偏概全。

【重点与难点】1. 利用实验探究出欧姆定律;2. 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3. 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解释有关现象;【教具与学具】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若干、定值电阻(5ω、10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多媒体展示平台,自制课件。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1.本课时在初中物理课程系统中的地位:欧姆定律(初中学习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中重点内容之一。

2.本课时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

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

二、教学目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知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能力目标: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通过联系欧姆定律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分析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通用3篇)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通用3篇)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通用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构建一个“人文、物理、社会”三维的教学课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入学科教学,以此来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

张扬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现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科学家欧姆事迹的介绍,激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斗志;通过欧姆定律的建立,使学生体验自然界各种运动和变化必然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受到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熏陶,以此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提高连接电路及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技能。

3、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控制变量并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以此来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及信息的收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建立欧姆定律,理解其含义。

四、教学难点就是实验的设计和探究过程。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通过一系列实际问题,引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会不会有定量关系”的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2、猜想或假设: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结合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作出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3、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如何改变电压?如何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要求画出实验的电路图,列出所需器材、实验步骤,设计好数据记录表)全班交流,许x代表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案,由老师或下面的学生当场提问(如:为什么要使用滑动变阻器等),共同完善实验设计。

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欧姆定律教案15篇欧姆定律教案1教学目标认识变化的电路,准确找出变化前后两电路的变化重点、难点动态电路的连接方式,动态电路的电阻、电流和电压课前导入知识:在并联电路中,新增加一个支路对干路中的电流的影响?知识点一:伏安法测电阻中的误差和非误差(1)非误差:如果用灯泡代替电阻,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灯泡逐渐变暗,测出来的电阻值是逐渐减小的。

显然,这不是实验的误差。

这是因为随着灯泡两端的电压的减小,灯泡的温度也随之降低,温度越低,钨丝的电阻越小。

因此,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不能减少误差,测量的数值会偏小,不是钨丝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2)误差:标准伏安法测电阻电路中,电流表测的是电阻和电压表的总电流,虽然电压表阻值很大,流过的电流很小,但电流表的示数总比流过的被测电阻的电流大,根据R=U/I可知测出的数据偏小。

例题南京市某中学九年级课外兴趣组的同学,按照正确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灯泡标有2.5V字样),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下的一组U和I的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 6灯两端U(V) 0.5 1.0 1.5 2.0 2.5 3.0电流I(A) 0.18 0.22 0.26 0.30 0.32 0.34灯泡发光情况微亮→逐渐变亮(1)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在灯丝中电流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灯丝的电阻(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知识点二:动态电路分析(1)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时,滑片的移动会引起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定性分析变化的一般思路是:○1知道电源电压不变;○2根据滑动编组器的变化确定总电阻的变化;○3再由总电阻的变化确定电流的变化;○4根据电流的变化判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5根据不变的总电压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确定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

(2)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滑片的运动只能引起干路和其所在支路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欧姆定律物理教案优秀5篇

欧姆定律物理教案优秀5篇

欧姆定律物理教案优秀5篇欧姆定律物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

2、掌握电流强度的概念,并能处理简单问题。

3、巩固掌握,理解电阻概念。

4、理解电阻伏安特性曲线,并能运用。

二、重点、难点分析1、电流强度的概念、是教学重点。

2、电流强度概念、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具学生直流电源(稳压),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待测电阻。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促使电荷移动,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达到静电平衡状态之前,其中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也有电荷定向移动.由于电流与我们生活很密切,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它,这节课我们将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电流作进一步了解。

(二)教学过程众所周知,人们对电路知识和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也如对其他科技知识的认识与研究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过程.18世纪末,意大利著名医生伽伐尼受偶然发现的启迪,经进一步研究后,已能利用两种不同的金属与青蛙腿相接触而引起肌肉痉挛,于是伽伐尼电池诞生了.但他对此并不理解,认为这是青蛙体内产生了“动物电”.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经过一番研究,伏打于1792年将不同的金属板浸入一种电解液中,组成了第一个直流电源——伏打电池.后来,他利用几个容器盛了盐水,把插在盐水里的铜板、锌板连接起来,电流就产生了。

1、电流(1)什么是电流?大量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形成的条件:例如:静电场中导体达到静电平衡之前有电荷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用导体与电源两极相接。

①导体,有自由移动电荷,可以定向移动.同时导体也提供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路”.导体包括金属、电解液等,自由电荷有电子、离子等。

②导体内有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电场,或者说导体两端有电势差,从而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大全随研究电路工作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欧姆定律的重要性,欧姆本人的声誉也大大提高。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大全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阻的概念,明确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特性所决定2、要求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电路的问题3、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知道什么是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二)过程与方法教学中应适当地向学生渗透一些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和分析的正确思路如通过探索性实验去认识物理量之问的制约关系,用图象和图表的方法来处理数据、总结规律,以及利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知识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二、重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及其适应条件三、难点:对电阻的定义的理解,对I-U图象的理解四、教具: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电阻、导线、电池组、小灯泡等五、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课时内容要点:电动势概念,电源的三个重要参数(二)新课讲解-----第三节、欧姆定律问题:电流强度与电压究竟有什么关系?这可利用实验来研究。

1、欧姆定律演示:如图,方法按P46演示方案进行闭合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记下触头在不同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

电压表测得的是导体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得的是通过导体R的电流,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U/V ? ? ? ? ? I/A ? ? ? ? ?把所得数据描绘在U-I直角坐标系中,确定U和I之间的函数关系。

分析:这些点所在的图线包不包括原点?包括,因为当U=0时,I=0。

这些点所在图线是一条什么图线?过原点的斜直线。

即同一金属导体的U-I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把R换成与之不同的R,重复前面步骤,可得另一条不同的但过原点的斜直线。

结论:同一导体,不管电流、电压怎么样变化,电压跟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个比值的物理意义就是导体的电阻。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教案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教案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的:引起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欧姆定律的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电流、电压、电阻的实例。

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和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的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理解。

第二章:电流的概念2.1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大小的电流。

2.2 教学内容:电流的定义和单位。

电流的表示方法。

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电流的实例。

讲解电流的定义和单位。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大小的电流。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电流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不同大小的电流的区分能力。

第三章:电压的概念3.1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电压的概念。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电压等级。

3.2 教学内容:电压的定义和单位。

电压的表示方法。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电压的实例。

讲解电压的定义和单位。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电压等级。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电压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不同电压等级的区分能力。

第四章:电阻的概念使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材料的电阻。

4.2 教学内容:电阻的定义和单位。

电阻的影响因素。

4.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电阻的实例。

讲解电阻的定义和单位。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材料的电阻。

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电阻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不同材料的电阻的区分能力。

第五章:欧姆定律的发现5.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

学生能够理解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5.2 教学内容: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5.3 教学活动:讲解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电表,会用滑动变阻器,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学会科学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中的快乐,感受欧姆得出欧姆定律的不易,学习科学家为科学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欧姆定律。

2.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三、教学设计思路
欧姆定律是把电学中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也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得出欧姆定律,在探究活动开始时,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从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实验的探究过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实验的难度比较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电学知识,并通过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降低了难度,达到启发学生正确设计实验的目的,从而突破本节的一个难点。

本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为: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

要关注探究过程的细节,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同时要善于发现其闪光之处,给予鼓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另外要充分利用好交流和评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修改完善自己实验方案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干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10Ω 1A)、定值电阻(5Ω、10Ω、15Ω)、开关、导线、小灯泡与灯座。

教师演示器材:家用调光台灯、实物投影仪、干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小灯泡与灯座。

五、教学设计
第一小组:可以
通过
在电路中串联电流表知道电流的大小,根据干电池的节数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

电路图1所示:
教师:你们这个小组所设计的电路图是用来研究电流与哪个物理量的关系的呢?
第一小组:我们所讲的是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教师:很好。

除了他们这个小组设计的,有没有与这组不一样的设计方案呢?
第二小组:我们小组也认为应该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比如研究电压对电流的影响时,就应该保持电阻不变,但我们组与第一组不同的是在第三次实验时,电压较大,为了保护电路,我们加了一个滑动变阻器,如图2所示。

教师:那对于图2中的最后一个电路图,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4.5V吗?你们小组能想一个办法确定吗?
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想出各种办法,设计电
路。

在学生分组汇
报过程中,教
师要重点注意
引导学生分析
“应使哪个量
不变?怎么样
保证其不变?
哪个量变?如
何改变?
教师注意纠正
学生的一些口
语,引导其用
准确的语言表
述。

第三小组:老师,我们组认为在他们小组设计的电路中都有问题,虽然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但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干电池的电压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为了知道导体两端电压,我们建议在导体两端并联上电压表。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否同意第三小组同学的看法,你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第四小组:老师,在前面几组同学所讲的基础上,
我们组认为再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才更好,探究电压对电流的影响时,保持电阻不变,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电流表,记录其示数,从而知道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在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时,换用不同的电阻值,但我们不知道怎么保持电压不变了。

教师:你们小组不但自己说的非常好,还有一个问题,给其它组留下表达的机会.对他们组留下的这个待解决的问题,哪个小组能伸出“友谊之口”啊?
第五小组:老师,我们组认为这其实也挺简单的,比如在把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时,导体两端电压肯定会变化,那么我们只要观察电压表,通过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恢复到原来即可。

教师:同学们,这组同学讲的好吗?请大家用掌声的热烈程度告诉我吧。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几个小组汇报的结果,结合自己组更好的想法,画出你们所设计的电路图。

过一会我们邀请几个小组代表把你们组设计的电路图在实物投影上向全体同学展示。

几个小组同学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组所设计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

学生思考,想出办法,
设计电路,画出电路
图。

教师引导学生
把导体两端电
压成整数倍增
加。

由学生自己动
手描点,得到
图像,而不是
由Excel表格
自动生成,培
养学生动手能
力。

利用数学中的
图像解决物理
问题,帮助学
生更好的理
解,同时也体
现学科渗透。

PPT课件展示:
欧姆的生平事
迹介绍,激发
下面我们就要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先回想我们前面所学的电学有关知识,思考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
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实验时请同学们注意这些问题。

我们进行一下分工,前面小组探究电压对电流的影响,后面小组探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下面同学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按照你们最终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探究,把有关的数据填写在的表1和表2中。

同学们实验已经结束,下面请各组同学先仔细研究你们自己的实验所得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然后再与邻组同学交流一下,他们所得到的结论与你们的一致吗?最后我们请几个组同学把你们的实验数据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向全班同学展示,并汇报你们组的发现。

第六组:(结合实物投影展示的数据)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电压增大,电流也增大。

教师:那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时,电压增大,电流也增大呢?
第六组:应该是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增大,电流也增大。

教师:有没有不同的结论?
第七组:我们组得到的结论是:在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教师:还有不同的结论吗?刚才几组同学都是从变化趋势上谈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研究一下你们的实验数据,把你们的实学生回想片刻后交流、
讨论、可能有以下一些
回答:
1.在连接电路时,开
关要断开。

2.电表要先试触,要
选择适当的量程。

3.刚开始连线时,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要处
在电阻最大位置。

4.闭合开关读数后要
迅速断开开关。

(教师
追问为什么)
5.读数时视线要正视。

6.要多测几组数据,
以便得到更准确的结
论。

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教
师巡视指导学生正确
连接电路,进行实验,
尊重事实,得出实验数
据,不得拼凑。

同时教
师注意观察学生实验
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及
时讲评,比如读数时视
线没有正视会造成什
学生热爱科学
的精神,进行
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渗透教
育。

用类比的方法
来帮助学生理
解欧姆定律。

根据历届学生
在此处所犯的
错误可看出,
虽然根据实验
数据,他们很
容易得出欧姆
定律的结论,
但并没有真正
理解,此处通
过辨析一道习
题来帮助他们
更好地理解,
从而突破本节
的一个难点。

两位同学一起
做一个题目,
可消除其在黑
板前紧张感,
利于思维,同
时也体现了小
组合作的精
验数据在课本图14-14的坐标中描绘出来,你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能仿照图14-14画出电流、电阻图像吗?
学生:我们发现在电流、电压图像中,得到的是一条直线。

教师:所有的点都在这条直线上吗?另外,一条直线在数学的函数中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
教师:同学们认为他们这个小组说的对吗?好,另一种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
教师:还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吗?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我为你们鼓掌,因为你们今天所发现的规律,很多年前是由一位大物理学家发现的,这个物理学家的名字叫欧姆,这个定律就叫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公式:
公式中U为导体两端电压,单位为伏(V);R为导体的电阻,单位为欧(Ω);I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为安(A)。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公式与欧姆定律的公式比较象呢?
学生:……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学欧姆定律的有关内容及课本中的例题,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你所学知识。

教师:好,同学们都已经自学完毕,请几位同学来谈谈你自学到哪些知识?么结果等。

动手描点,得到图像,
并从物理的角度分析
其表示的物理意义。

观看PPT课件:
欧姆的生平事迹介绍。

神。

及时复习,回
想探究过程中
的细节,思考
引起误差的原
因。

学生带着问题
走出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