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医文化的价值观

合集下载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居民长期积累的医学经验和药物知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1. 中医药有整体思维观念,强调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主张治疗疾病要注重整体调理。

2. 中医药强调预防,讲究“治未病”,推崇“以治已病不如以未病之防为先”,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养生保健。

3. 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切天然产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具有天然、多样、温和等特点,但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制药规范。

4. 针灸是中医药独特的疗法之一,通过针刺或灸烧等手段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气血、神经、内分泌等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 中医药学对于身心健康的调整十分重视,提倡身心相互之间的调和,注重情志的调理,认为情志失调是疾病、衰老的原因之一。

中医药文化是一个包含了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艺术特质的整体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对中医文化认识的提升和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医药文化已经迈上了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载体。

论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

论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
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在吸收 、 改造 、 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基础 上综合创新 。如被 儒家视为 “ 进德修业之本 ” 、 “ 立人之道 ” 、
什 么样范式培育未来 的中国公民这一根本问题 , 对处于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环境 中的人 的价值 取向起到统摄、 导 向、 引领的 作用 , 从而建构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管理骨架 , 保障社
为 《 黄帝 内经》所说 的 “ 人与天地相参” , “ 人 与天地相应” 。 “ 以人 为本 ” 、 “ 医乃仁术” 、 “ 大 医精 诚”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 “ 仁爱济众 、 重义轻利” 异曲同工, “ 仁和精诚” 集 中体现了中国
传统文 化中 的“ 仁、 义、 礼、 智、 信、 忠、 孝、 廉、 耻、 谦” 的道德
转、 维持 、 发展 的基本精神依托和文化规范力量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7 — 0 5 基金 项 目: 2 0 1 3 年度 广西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课 题( z D 2 O l 3 o o 3 ) ; 2 0 1 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立项项 目 ( 编
号: S K I 3 L X1 7 1 )
作者简介 : 李玫姬 ( 1 9 6 5 一 ) , 女, 广西贵港市人 , 副教授 。 硕士 , 主要从事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 医学社会学研究
2 0 1 3 年 第1 6 卷第3
会秩序 的良性运行 。 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代表了中医文化 的积极形象 ,是处 在 中医文化 环境 中的社会群体 的共 同思想基础 , 它将弓 l 导我
们建立科学 的、 包括 中医学科体 系、 中医诊疗制度 、 中医从业
“ 立政 之本 ” 的诚实而守信用 、 言行一致 的君子必备品行, 被 吸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以人为本,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药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即将人的身体和心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注重人体内外环境的相互关系。

中医药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整体平衡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因此,在中医药文化中,强调预防为主、调理为辅,注重调整身体内部的平衡,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二、注重自然疗法,强调“因材施治”中医药文化重视自然疗法,强调“因材施治”,即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病情和环境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

中医药理论认为,药物与人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同一种药物在不同人身上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使治疗效果最大化。

三、强调“治未病”,注重预防保健中医药文化强调“治未病”,即在人们还没有生病之前就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理论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定的生命能量和自我修复能力,只有在身体内部平衡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因此,在中医药文化中,注重养生保健,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强调“治病救人”,注重全面治疗中医药文化强调“治病救人”,即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全面治疗,不仅仅是针对某一种疾病进行治疗,而是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治疗。

中医药理论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多种因素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情志、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患者的身心健康问题。

五、强调“传承创新”,注重发展创新中医药文化强调“传承创新”,即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中医药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试论传统中医文化的普世价值

试论传统中医文化的普世价值
Ab t a t Tr d to lCh n s d c l Cu t r s rc n c n e t s r c : a iina i e e Me i a lu e i ih i o tn ,wh c c n an t u n tra prt o i h o ti s he h ma ia n s i f i i
救人 , 施 济众 的宗 旨体 现 了全 球 伦 理 最 完 美 的价 值 原 则 即 博
忧时。 ( 灵枢》 。其次, ”《 ) 传统中医文 化要求医家关爱同情病
在, 而病 人 的 生活 、 感 则 被 略 去 了 , 果 把 “ ” “ ” 情 结 病 和 人 分 开 了 , 去 了对 人 的尊 重 和 关 爱 。 失
1 12 尊重人的生命 , .. 就要尊 重和关爱一切人尤 其是病人。
传统 中医 文化 所 强调 的对 待 病 人 要 有 慈 悲 、 同情 和 关 爱 之 情 ,
为 全球 伦 理 的 建 设 提 供 有益 的参 照 维 度 。 1 传 统 中 医 文 化 提 倡 人 道 主 义 的 精 神 , 是 普 世 价 值 最 基 这 本 的 价值 原 则
人, 下医医病 ” 整体的人是 中医治疗 的关 键。这明显区别于 , 西医诊疗实践 中的患者被 “ 化” 物 为一个 “ 病名”, 诊断一经 做出 , 病人即退 到疾 病之 后 , 为的病 名概 念变 为真 实存 人
On t he Uni e s lVa u so a ii n lChi s e ialCu t r v r a l e f Tr d to a ne e M d c lu e

xa。C O 一s a i A h n。L U o g—in I Yn u
( ol e fMei l m nts B nh uMei l ol e Y na ,h n og,6 0 3 C i ) C lg dc a ie, i o d a lg ,a tiS a d n 2 4 0 ,hn e o a Hu i z c r gad svn , h e f usige uly a es ut e h p iesad ep c f le i ri f a i , a n n aig tei ao r n q a t,f r s,js c , apn s n n i d p u i i n i

中医药文化背景资料

中医药文化背景资料

中医药文化背景资料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它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中医药文化有着深厚的哲学、宇宙观和价值观基础,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中医药文化根植于古代的中华哲学思想体系,如道家、儒家、阴阳五行学说等。

这些思想为中医药理论提供了深刻的观念基础,如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

中医药文化的理论框架是基于整体观念和平衡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微观的宇宙,与宇宙的运行规律相一致,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中医药文化中还包含了丰富的传统知识,如中草药的种植、采集、制备等技术,针灸、推拿等医疗手法,以及养生保健、食疗、气功、太极拳等方法。

这些传统知识是民间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健康生活的认知和实践。

中医药文化在传统的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成为中华文明独特的一部分。

中医药文化不仅涵盖了医疗领域,还涉及到中华人民的生活方式、养生文化、节日习俗等方面。

中医药文化的传统价值观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在中医药文化中,强调平衡、和谐、中庸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崇尚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精神与物质相统一等。

这些价值观对中国人民的行为准则、社会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医药文化不仅对中华民族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健康智慧。

中医药文化强调个体的整体健康,重视预防、养生等,与现代医学不同的观念和方法为世界提供了多元化的医疗选择。

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中医药文化已经逐渐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和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注重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

总之,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强大的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人民共同探索健康智慧的重要财富。

中医药人文核心价值观

中医药人文核心价值观

中医药人文核心价值观
1. 崇尚自然:中医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体和自然万物相通相应,因此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是中医药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2. 以人为本:中医药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个体的整体健康和平衡,关注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也往往以个体的具体情况为基础进行个性化调理。

3. 防患于未然:中医药注重预防疾病,强调在疾病还未发生时通过调理身体予以预防。

中医药强调的“上医医未病,中医医已病,下医医不可病”即反映了防患于未然的核心价值观。

4. 综合治疗:中医药强调综合治疗,不仅关注病因病理,还注重调理人体整体环境和全身气血阴阳平衡。

中医药往往采取多种疗法综合应用,以达到综合调理的效果。

5. 个体化诊疗:中医药注重个体化诊疗,通过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性格、环境等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中医药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差异性,以求精准有效的治疗。

6. 建立和谐关系:中医药强调医患关系的和谐,认为医患双方应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

中医药注重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和共同努力,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7. 慈悲为怀:中医药倡导医生以慈悲之心对待病人,关注病患的身心健康,尽力减轻病痛。

中医药认为慈悲心态能对疗效起
到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提倡医患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关怀。

8. 融通中西:中医药强调中西医学的结合,倡导融通中西医疗技术和理论,以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药承认现代医学的进步,但也强调中医药的独特价值和疗效。

探讨中医文化的核心内容

探讨中医文化的核心内容

探讨中医文化的核心内容作者:盛志新单位:浏阳市中医医院在中医学中,保健的前提就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而人们生病的原因就是天人系统失调导致。

天人合一的整体医学观念将人和自然的统一性当做基础,在宏观的角度上认识并控制人体,有及其深刻的合理性,蕴含着朴素的系统思想的萌芽,在早期的医学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中的生态医学、气象医学、时间医学等在现代医学当中也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这种观念过分的强调了认同自然的统一,没有关注到人体的差异性,更没有实践研究,所以使得中医学的理论具有相应的模糊特征和思辨色彩。

中医学具有崇古尊经的价值观我国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决定了我国才传统文化具有崇古尊经的价值理念,同时还具有追求同一的价值观念。

而这种价值观念深刻的影响了中医学。

黄帝和神农氏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人物,但却被我国的医学家尊为医门的圣人,后来的张仲景又被尊为“亚圣”,他著的《金匮》、《伤寒》等被中医学家奉为经典。

也正是基于此,几千年来我国的医学发展十分缓慢,基本没有范式革命。

一旦某位医者提出了反对先贤医学的观点,不但不会被接受,甚至会遭到其他人的排斥。

所以在当今,要想积极发展中医学,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对医学经典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推动我国中医的发展,积极创新,勇于批判,为中医的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

中医学具有重神轻形特征我国的传统价值观是重道轻器,这种价值观反映在医学中,就形成了重神轻形的特征。

在中医学的方法论上,神比形更重要,那些掌握形的只是初级大夫,掌握神的才能称之为名医。

脏象说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虽然历代都有对人体脏器官的描述,可是在中医中的脏腑功能却不是或者说不是主要从这些描述中得出的。

所以中医学在诊断人的病情的时候,主要观察的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而不是具体器官形态实质的改变。

这种方法论为中医学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同时使中医学变得神秘起来,例如经络、脉象、命门等有无和定位的争论,这些名词是一种功能但不是概念,并不是从相应的结构的分析中得出的功能,而是从功能来对结构进行“虚设”。

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

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医文化在国际交流中逐渐得到 更多关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传播方式单一、文化差异较大 、传播内容不够深入等。
问题
中医文化在国际交流中面临着一 些挑战,如西方医学观念的冲击 、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传 播内容的质量和深度不足等。
中医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策略与方法
策略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如学术交流、 文化活动、传媒宣传等,积极推广中 医文化,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 认可度。
“阴阳平衡”则是指人体内阴 阳二气的平衡与协调,认为人 体健康与疾病都与阴阳平衡有 关。
中医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中医文化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价 值,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保健养 生等方面。
中医文化对于促进人类健康、预防和 治疗疾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 慢性病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文化强调的整体观念和方法论, 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脏腑
中医将人体分为五个脏腑,即心、肝、脾、肺、肾,每个脏 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脏腑理论指导中医对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强调整体观念和综合调理。
经络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的网络系统,连接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经络理论指导针灸 、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具有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民众健康
中医文化强调预防为主,注重养生和保健。通过中医文化的教育与普及 ,可以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
中医文化普及的现状与问题
认知度低
现代人对中医文化的认知度逐渐 降低,一些人对中医持怀疑态度 ,甚至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
教育不足
中医文化教育在中小学和高校中的 普及程度较低,缺乏系统的教材和 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广大民众对中 医文化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中医文化的价值观
作者:张光霁董一帆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

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

中医的核心价值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

“仁”体现了中医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宗旨,表现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

“和”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和的健康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以及医患信和、同道谦和的道德观。

“精”体现了中医的医道精微,要求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

“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表现在为人处事、治学诊疗、著述科研等方面贵诚笃端方,戒诳语妄言、弄虚作假。

在浩瀚的中医文献中,有关中医文化之记载与论述,比比皆是,有关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的论述,也随处可见。

略举几例如下。

杏林春暖,大爱无疆:“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

董奉行医以人为本、济世活人、仁心仁术,千百年来,其义举代代相传、享誉盛赞。

与此同时,“杏林”也由一种广泛的价值认同转换成一种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现象体现了根植于人们心中一种对于医生高尚医德的期许。

前贤也早已明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杨泉《物理论》)。

药王孙思邈谆谆告诫行医之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

”(《备急千金要方》)医生对于患者应当无欲无求,“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董奉行医不图财,得有杏林春暖;当今医者也应轻利重仁爱,方有大爱无疆。

虚怀若谷,崇尚和谐:明代缪希雍《本草经疏•祝医五则》中说:“凡作医师,宜先虚怀,灵知空洞,本无一物;苟执我见,便与物对;我见坚固,势必轻人。

”强调为医者,不可固执己见,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借鉴。

在温热派医家中,有两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叶天士与薛生白。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先生,又号上津老人,是清初苏州的名医。

薛生白,名雪,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

二人同郡同时代,学术风格也很相近。

本来是很好的朋友,曾因一次诊病而结怨,薛雪年轻狂傲认为叶天士有意显露本事让自己难堪,一气之下,把自己的书房改名为“扫叶庄”;叶天士乃御医,一代大家,认为薛雪乳臭未干,如此无理,也针锋相对地把自己的书房改为“踏雪斋”,自此两人关系越走越远。

但是后来二人又因一事言归于好。

据说叶天士的母亲得了伤寒,叶天士仔细地为母亲开了处方,可不见好转。

薛雪得知后说,这种病要是放在别的病人身上,叶天士早就用白虎汤了,而对于自己母亲,
就不敢用了。

她病有里热,正是白虎汤证,药性虽重,非用不可。

叶天士听说之后认为薛雪的话很有见解,就给母亲用了白虎汤,果然很快痊愈。

经此一事,叶天士深感名医更应胸怀大度,相互尊重,虚心学习。

于是主动去薛雪家登门拜访,两人不计前嫌,重归于好。

叶薛二位名医身上体现的就是不计前嫌虚怀若谷,医者海纳百川崇尚和谐的中医价值观。

目前我们处于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新鲜观点层出不穷,若想成为一名好的医生,既要接纳百家之言,博采众长,取其精华为己所用,更好地造福于百姓的健康,也要讲究医患信和、同道谦和,崇尚和谐。

大医精诚,德技双馨:《大医精诚》出自唐朝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重要的文献,为习医者必读。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精”与“诚。

”第一是“精”———要求医者医术精通。

孙思邈指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

作为一名医生,肩负的是生命的重量,责任重大,非一般职业可比。

著名医家吴鞠通也在其《温病条辨》自序中说:“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学医必须要求精,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不断学习,精益求精。

古人也曾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所以一名医生必须有精湛的医术,才能真正造福人类。

第二是“诚”———要求医者要诚心救人。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只有怀着感同身受的心,才能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普救含灵之苦”。

抛开美丑、贵贱、亲恶皆不看,心中时刻
关切病人的疾苦,生命的续存。

实事求是,恪守节操:《鹖冠子•世贤》有段对话:魏文侯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

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

”扁鹊其时已为一代名医,但对于魏文王的问话还是坦陈自己“最为下”。

一是体现了扁鹊谦虚严谨的态度,二是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精神。

扁鹊并没有因为自己“名出闻于诸侯”就傲然自满,而是清楚地认识到长兄、中兄医术的高明。

自古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首要,做事先做人,医者操病患性命于手,岂可为追名逐利失其节操,更不应妄自菲薄,好大喜功。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韩非子•喻老》中记载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

扁鹊“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有“治未病”之功力,而且胸怀仁爱之心,虽是君王,但勇敢进谏,直至惹恼君王也不顾忌,终因君王不予采纳而自陨性命,扁鹊之仁明白无遗。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古代医家早在数千年前就十分重视治未病。

作为一名良医,一名“上工”,要治病,更要防病。

古代,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与叶天士“先安未受邪之地”,则是不仅防病,还要防止疾病传变,注意阻挡病变传变的趋势,防止新的疾病的发生,
从而掌握主动权。

未病先防与已病防变,于当今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