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水体
《地理》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全流域比降接近一致的,为直线形纵断面; 河源比降大,向下游递减的,为平滑下凹 形纵断面;比降上游小而下游大的,为下 落形纵断面;各段比降变化无规律的,可 形成折线形纵断面。
三、河流的分段
河流分段:一条河流常常可以根据其地理-地质特征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 和河口五段。
(三)流量
1.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量。流量变化将引起流水侵积过程和流 速、水位、含沙量等变化。
2.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
河流补给 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量不同;多种补给形式造成流量增加;
流域面积 支流多,集水区域越大,流量越大;
蒸发量 气温高,蒸发旺盛,流量损耗多;
下渗量 流经沙漠地区,地下渗多;岩溶地貌区,渗漏严重;
降水落到流域内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另一部分被土壤吸收,经过下渗进入土壤 和岩石孔隙中形成地下水。 以降水初期不能立即产生径流。 降水量超过上述消耗而有余时,便在一些分散洼地停蓄起来。这种现象称为填 洼。 对于径流形成而言,停蓄阶段是一个耗损过程,但有利于增加雨水对地下水的 补给和减少水土流失。
植物截留 土壤吸收 填洼
4.下游:河谷宽广,河道弯曲,河水流速小而流量大,淤积作用显著,到处可见浅 滩和沙洲。
5.河口:是河流入海、入湖或汇入更高级河流处,经常有泥沙堆积,有时分汊现象 显著,在入海、入湖处形成三角洲。
四、流域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1.流域面积:除干旱区外,一般是流域面积愈大,河流水量也愈大。
2.流域形状:对河流水量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圆形或卵形流域降水最容易向干流集 中,从而形成巨大洪峰;狭长形流域洪水宣泄比较均匀,因而洪峰不集中。
地球的陆地和水体分布

地球表面的植被覆盖情况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等因素而异,例如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 带落叶阔叶林、寒带针叶林、草原、荒漠等。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的保护作用、水分保持能力和生物多样性等方 面都有重要影响。
03
水体分布及特征
海洋、河流、湖泊等水域类型
海洋
地球表面最广阔的水域,包括五大洋 和其他较小海域,是地球上水的主要 储存库。
湖泊
被陆地包围的静态水域,根据成因可 分为构造湖、火山湖、冰川湖等,对 局部气候和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
河流
由陆地地形和气候共同作用形成的水 流,是地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 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有重要影响。
水资源储量与利用现状
水资源储量
地球上水资源的总储量巨大,但 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 相对有限,主要分布在河流、湖 泊和浅层地下水中。
交通运输
陆地和水体是交通运输的 重要通道,连接不同地区 和国家,促进贸易和人员 往来。
旅游业发展
独特的陆地和水体景观吸 引游客,推动旅游业和相 关产业的发展。
提高人类生活品质意义
提供生活必需品
陆地和水体为人类提供食 物、饮用水、木材等生活 必需品。
休闲与娱乐
美丽的自然景观成为人们 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提高 生活品质。
成具有重要影响。
水域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
水域面积变化
水域面积缩小或扩大会改变局部 气候、土壤湿度等生态条件,影
响植被分布和生物多样性。
水质变化
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等水质问题会 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如 破坏食物链、降低生物多样性等。
水位波动
水位波动会影响河岸带植被的生长 和分布,进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说课稿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陆地水体及其关系》在现代地理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地球水循环、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章节。
主要内容涵盖了陆地水体的种类、特点、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1)作用与地位本文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理观念,理解陆地水体在地球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
此外,通过学习陆地水体及其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1. 陆地水体的种类: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2. 陆地水体的特点:描述各类水体的分布、流量、流速、水质等方面的特点。
3. 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类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 陆地水体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探讨人类活动对陆地水体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陆地水体的种类、特点及其分布。
2. 掌握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了解人类活动对陆地水体的影响。
(2)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2.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1. 陆地水体的种类、特点及其分布。
2.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人类活动对陆地水体的影响。
(2)难点1.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案例分析,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问题。
同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说教法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突出了自己与其他教师教法的不同之处。
课件4: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三)河流水与冰川、积雪的关系
③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 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 量大,河流出现夏汛。
④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 化,河流出现春汛。
活动:了解影响科罗拉多径流的因素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源头海拔超过3 000 米,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太平洋,全长2 300多千米。上游山区 年均降水量400—500毫米,贡献了86%的河流径流量。下游 地处温带半干旱和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科罗拉 多河年内径流量变化显著,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70%。干流 上陆续修建了胡佛大坝等多座水坝。图4.7示意胡佛大坝修建 前后坝下某断面流量的年际变化。 1.说出科罗拉多河上游和下游河流的主要补给。 2.推测科罗拉多河夏季径流量较大的原因。 3.比较胡佛大坝建成前后大坝以下河段流量年际变化特征。
(二)河流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 1、河流水与地下水的互相补给关系
河湖水位高
河湖水
地下水
河湖水位低
互补作用
枯水期
丰水期
地下水位表面的海拔
➢ 2、河流水与地下水的互相补给关系的意义:削高补低
①在涨水时不至于过高 ②在没有雨水补给时也能长流不断
(三)河流水与冰川、积雪的关系
①冰川、积雪是河流重要的补给水源 ②冰川积雪对河流的补给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
➢ 4、湖泊——发育河流:例如,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案例: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相互补给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通过洞 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图4.4),具有调节湄公 河水量的功能。 每年5月到10月,是东南亚的雨季,湄公河涨 水,河水进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增加到 1.6万平方千米,水量达到80立方千米,从而 大大减轻了湄公河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11 月到翌年 3月,是东南亚的旱季,湄公河水 位降低,湖水进入湄公河,湖泊面积退缩到 2400平方千米,水量骤减。因此,湄公河水 位在旱季不会降得太低,有利于维持航行并 保证下游地区的灌溉。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课程标准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说出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
2.绘制河流补给方式示意图,解释各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1.地球上的水主要有陆地水、海洋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海洋水储量最多,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8%;大气水分布最广;陆地水储量较少,但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沼泽水、土壤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2.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其中储存水量最多的是冰川,但目前我们利用的很少。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二、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1.由图1可知,水体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的是河流水与湖泊水、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泊水与地下水。
2.图2中左图表示丰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3.图2中右图表示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4.各水体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思考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
请根据“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答案不科学。
陆地各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井水是地下水的一种,它与河流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所以“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是不科学的。
探究点河流补给类型与水文特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极其有限,可被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更少,仅占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下图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
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补给类型有哪些?最主要的是哪种补给?答案大气降水、冰川水、湖泊水、地下水补给等。
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
2.哪一种补给是单向的?答案冰川水补给河水。
3.河水与湖泊水之间是怎样互相补给的?画出示意图。
答案当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河水补给湖泊水;当河水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时,湖泊水补给河水。
陆地水类型、水体补给关系、水文特征、水循环-

热带草原气候区
当地夏季(湿季) 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
当地冬季(冬雨) 冬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融水补给——有汛
高纬高山地区和干燥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小,
季节变化较大
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
B.地下水补(给潜河水流位水上升或潜水位下降) 潜水CD..位河河受流流降左右水岸 岸影地 地响下 下:水 水雨补补季给给—河河潜流流水水水位,,上右左升岸岸;河河旱流 流季水 水—补 补潜给 给水地 地位下 下下水 水降
秋,枯水期多在冬春。季节变化大的河流,往往 受降水的影响大,季节变化小的河流,多受地下 水的补给,也有可能受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 候的影响。 3、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春季汛期时间较短, 多由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汛期时间较长, 除由雨水补给外,也有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二、我国各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 的特点:
断流
区
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 普遍 给水源
流量稳定,中下游湖 普遍。我国松花江 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上源和长江中下游
地区典型
例4.右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 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 段补给类型,读图回答1~2题。
1.右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B )
A.地下水补给
B.降雨补给
C.冰雪融水补给 D.湖水补给
特点
第一个隔水层之上
大气降水与地表水补给
(1)有自由水面,地势高 处潜水位高,地势低处潜水 位低 (2)埋藏浅、受气候影响 大、流量不稳定 (3)易受污染 (4)水从高处向地处渗流 (5)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陆地水体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顺 时针方向流动 北半球:____ 逆 时针方向流动 南半球:____
暖流 寒流 ;大洋西部________ 性质:大洋东部_______
2、中高纬度地区
逆 时针方向流动 北半球:____ 暖流 大洋东部____ 寒 流 大洋西部____
南半球:________漂流。
蒸发
凝结
蒸发
水汽输送
凝结
蒸发
水汽输送
凝结 凝结
蒸发Βιβλιοθήκη 水汽输送凝结 降 水 凝结
蒸发
水汽输送
凝结 降 水 地表径流 凝结
蒸发
水汽输送
凝结 降 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凝结
蒸发
水汽输送
凝结 降 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凝结
蒸发
水汽输送
凝结 降 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凝结
蒸发
海陆间水循环
2、塑造了地表形态
“双语学习”
阅读教材P59~60的正文内容,试概括 出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的意义
1、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 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2、塑造了地表形态
“双语学习”
3、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 水资源更新.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讨论】
1、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吗?
蒸发
凝结 降 水
降 水
蒸发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水循环
海上循环 内陆循环
1、根据水循环的发生领域来划分,除了海陆间的循 环外,水循环还有哪些类别?试分别说明其循环过程 中的主要环节? 2、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太阳能、重力能
阅读教材P59~60的正文内容,试概括 出水循环的意义?
第09讲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二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09讲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1.结合材料,说出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及特点。
2.观看身边的水体,分析水体水源的补给方式。
3.绘制河流补给方式示意图,分析其补给特点及影响。
学问点01 陆地水体根底学问梳理一、陆地水体1.类型:陆地水体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
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各要素〔如地形、气候等〕的影响。
气候地区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地势地区,简单积水形成湖泊或沼泽,断陷凹地可形成较大湖泊。
二、概况1.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有重要影响。
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具有调整作用;冰川、河流是塑造的主要动力。
2.与人类活动关系亲密。
供应人类活动所必需的淡水资源;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等价值。
典例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太巴列湖是以色列的其次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海岸地势多陡峭。
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
水面常安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
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缺乏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拟稳定的。
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削减,有时到达危急的低水平。
〔1〕比拟太巴列湖与死海水文特征的差异。
〔2〕简述太巴列湖水量削减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即时小练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中心谷地纵贯加利福尼亚州中部。
吐尔雾是中心谷地常消失的一种辐射雾。
晴朗的夜晚,因昼夜温差较大,加上夜晚比拟漫长,水汽在林间草场上凝聚而形成的雾。
吐尔雾的特点是浓,而且一般都聚集在地表上。
以下图示意中心谷地地理位置。
(1)从气候角度,分析中心谷地北部河流的水文特征。
(2)推想吐尔雾消失的季节并分析缘由。
学问点02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根底学问梳理一、河流与湖泊的湖泊:洪水期蓄积局部洪水,削峰补枯,对河流径流起着调整作用。
发源于于的湖泊,如长白山天池是松花江的源头。
3.在内流区,很多河流最终注入湖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这条河流位于我国的 东北 地区。 径流量越大 , (4) 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是: 地下水补给越少 原因是 因径流量大到一定程度 , 河水水位 超过或接近地下水面 (5)一条河流往往有 多种 补给形式,主要以一种为主。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 —有汛期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十温海气候区 全年(年雨) 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季风气候区 当地夏季(夏雨) 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 当地夏季(湿季) 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 当地冬季(冬雨) 冬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融水补给——有汛期 高纬高山地区和干燥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小, 季节变化较大 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 断流)——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期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互补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 位高低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补给类型主要分布示意图
•高山 永久积 雪区冬 季冰封 ,夏季 冰川的 融水补 给的流 量最大
天山
昆仑山
东北山区冬积 雪,春融水, 河流形成春汛
季 风 区
喀斯特地区的河流与 地下暗河相互补给
长江中 游地区 的许多 湖泊, 对长江 及其支 流的洪 水起调 节作用
• 特别提醒 河流的补给类型的分析 • (1)依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我国东部季风区河 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 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云贵高原区地下水补给 较多;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 水补给。 •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雨水补给,径流变 化较大,与降水变化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决定 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 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 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春汛的河流则为季节性 积雪融水补给。
雨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东部季风区
永久性积雪融水补给
东北地区
南部沿海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 雨水补给
西南喀斯特地区 地下水补给
小试牛刀
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 意图,回答l~3题 1.甲代表的水体是 C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生物水 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C A.1~2月 B.3~4月 C.6~7月 D.10~11月
根据是 我国东部受夏季风的影响 , 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 在春分日以 后 ,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 , 积 雪融化出现在春汛 , 地下水补给是 一种比较稳定的补给形式 , 且洪水 期地下水补给量小于枯水期 , 所以 A 为雨水、 B 为冰雪融水、 C 是 地下水 (2) 判断图中①②两条曲线 , 哪一 条是在修坝后测到的 ? ②曲线 ,为什么? 因为全年流量比较平稳 , 已受到水库调节
陆地水类型、水体补给关系、水循环
一、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1.类型:海上内循环、陆地循环、海陆间循环.
2.环节: 蒸发(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降水、 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二、陆地水的类型
江河水、湖沼水
1、按空间分(两极)
地下水 静态水资源 冰川、内陆湖泊、深层 2、按循环周期分类
雨水补给 永久性冰川积雪融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流量(立方米) 700 600 500 400 春汛 300 200 积雪融水补给 100 0
(1)特点: 与气温相关;
——冬季下雪,春季融化, 夏季时雪早已融完,因此第 一次汛期在春季。
夏汛(主汛期) 雨水补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河流水量大的季节叫河流的丰水期,也叫 流水量小的季节叫河流的 枯水 期。
汛 期,河
1 、 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特点: 流量与降水量变化一致 分布: 我国东部季风区 实例:长江、黄河、淮河等
地位作用:雨水补给,是河流最重要、最广泛的补给类型,一般
多在夏季和秋季补给河流,个别地区也发生在冬季。雨水补给与 当地 气候 有直接关系,我国雨季时径流量最大,补给的季节和 年际变化也较大 。 【课堂练习1】 右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的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题: (1)该河的主要补给类型 是( A )
图中河流可能有哪几种补给方式?说明了什么?
雨水补给 积雪和冰川的融水补给 湖泊补给
地下水补给
说明:一条河流往往同时存在多种补给,只是一种补给为主。
【课堂练习4】右下图是我国某河流的补给示意图, 读后回答:
(l) 图中 A B C 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补给形式 , 该判断 : A 是 雨水补给
,B 是季节性积雪融水 补给;C 是地下水__补给 ,
3.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箭头a、 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C A.a变大 B.b变稳定 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
地表水
地下水
运动转化
空 间 分 布
静态水资源
陆 地 水
相互 关系
水源补给
海陆间循环
动态水资源
循 环 周 期
更新 循环
水循环
陆地循环 海上内循环
(2)在我国典型分布区: 东北地区。 在 春 季气温回升,冬季的积雪融化,形成 春 汛,为河 流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课堂练习3】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1)~(2)题。 (1)该河流位于( A ) A.东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西南喀斯特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2)能正确反映该河流 水文特征的是( C ) A.有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有一个汛期 C.冬季可能断流 D.年径流量大
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
层地下水
3、按性质分类
咸水
淡水
冰川
注意: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三、陆地河流水的补给
河水的来源叫:河流水补给 1、雨水补给
河流一般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补给类型:
4、湖泊补给 5、地下水补给
3、永久性积雪和冰川的融水补给
4、湖泊水补给 枯水期 丰水期
(1)特点: ①与河流互补;②对河流径流起调节作用:在河流的 源头可调节河流水量;在河流中下游,洪水期削减洪峰 (2)主要影响因素:降水 (3)在我国典型分布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5、地下水补给
(1)特点:最稳定的补给水源;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
量过程线变化更为平缓,径流的年内分配均匀,年 际变化小 (2)在我国典型分布区: 我国分布地区:普遍, 西南部的喀 斯特地貌 地区河水与地下暗河相互补给
6、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规律: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 (1)右图中左上角图中河流为 丰水 期,其水位 高 (高/低)于周 围地下水,所以水流方向为 河流水水补给 地下 水
(2)右上图中右上角 图中河流为枯水 期, 其水位 低(高/低)于周
围地下水,所以水流方
向为 地下 水补给 河流 水 (3)湖泊对河流有 调节 作用。 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 是相互补给 __________。
A、降水补给 B、湖泊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冰川积雪融水补给
(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 于( D )
A、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2 、冰川补给为主的河流
特点: 径流变化与气 温变化密切相 关 分布: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实例: 塔里木河
【课堂练习2】
青藏高原冰川广布,永久性积雪融水是河川径流主要补 给水源,下图中属于永久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是(B ) A.① B.② C.③ D.④
思考题一:
黄河下游河水与两岸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答案:黄河下游因其为“地上河”,所以只存在河流水
补给地下水的情况。可见,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 定存在互补关系,比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
思考题二:
右图是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流量变化图,该地区河流流 量有何特殊之处?从河流补给的角度分析原因。
答:(1)1-3月份 河流被冰封补给量 为零。有两个汛期, 分别是4、5月份和 7、8月份 (2)第一个汛 期是季节性积雪融 水补给,补给量较 小; 第二个汛期 是雨水补给,补给 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