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纸》

合集下载

2024年中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及活动反思(通用

2024年中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及活动反思(通用

2024年中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及活动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纸的特性、种类及用途,培养幼儿对纸张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纸及其特点。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发现纸的神奇特性。

3.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让幼儿明白珍惜和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及其特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纸张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张样品、显微镜、放大镜、湿纸巾、水、彩笔、教案。

学具:彩纸、剪刀、胶棒、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纸张,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纸是怎么来的吗?它们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简要讲解纸张的制作过程。

(2)通过显微镜观察纸张的纤维结构,引导幼儿发现纸的神奇特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彩纸、剪刀、胶棒等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小作品。

(2)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4. 环保教育(5分钟)(1)教师讲述纸张的来源,引导幼儿明白珍惜和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纸,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1)纸张的制作过程(2)纸的神奇特性(3)纸张的分类及用途2. 环保教育:珍惜和节约用纸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调查生活中使用纸张的例子,思考如何节约用纸。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幼儿对纸张的制作过程和特性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动手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材料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带领幼儿参观造纸厂,了解纸张的整个制作过程。

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说课稿

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说课稿

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一、说教材1.活动内容来源主题《走进纸王国》,基于幼儿对纸的兴趣。

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已经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纸了,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和纸相处的经验:从纸巾、纸盒到纸袋,从书籍、报纸到海报纸不仅是我们物质生活的必需品,也成为我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

纸,在儿童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的角色。

于是我根据主题中的《会吸水的纸》以及孩子的兴趣热点——喜欢把纸制品放在水中游戏,预设了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有趣的纸”。

2.活动重在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整个活动中,我以探索纸的吸水性为切入点,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孩子思考与猜测,并通过实验(将不同种类的纸娃娃放在水中,观察他们在水中的变化)来验证,集体分享来释疑与拓展。

从而让孩子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他们初步的探究能力(观察、动手实验、记录等)。

同时,我考虑到中班幼儿在实验中,观察的持久性比较缺乏,实验的目的性较差。

因此,我还将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观察、记录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从而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3.活动实验材料简单有趣,适宜动手探究。

科学探究活动需要为幼儿创设开放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并乐在其中。

本次活动中我确立了四种纸(餐巾纸、报纸、绘画纸、牛奶盒纸),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它们的吸水性有较大的差异。

我把这些纸剪成纸娃娃的造型创设,“纸娃娃”潜水的有趣情境,吸引幼儿动手实验、感知发现四种纸娃娃在水中的变化,从而引发幼儿的思考与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说目标和准备(一)活动目标:1.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2.学习耐心、细致的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3.通过探索实验活动,感知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

(二)活动准备:1.教具:4种纸的展板一块、大记录表、铝箔纸和纽扣面膜纸各一份2.学具:纸娃娃若干(报纸、牛奶盒纸、餐巾纸、绘画纸)、透明水盆、抹布、小记录纸、盘子、笔各8份。

三、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以探索纸的吸水性为切入点,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孩子思考与猜测。

中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及活动反思

中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及活动反思

培养实践能力
引导幼儿通过亲手操作和 实践,感受纸的特性和神 奇之处,培养他们的动手 能力和观察力。
融合多学科知识
将科学、艺术、语言等多 学科知识融入课程中,促 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让幼儿了解纸的基本特性和不同 种类,以及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广
泛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 新思维,鼓励他们尝试用不同方式 探索和改变纸的形状、质地等。
03
家长资源利用
鼓励家长参与到《神奇的纸》的教学活动中来,分享与纸相关的职业经
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视野。
网络资源利用策略
网络教学平台
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如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发布《神奇的纸》教案、活动方 案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和家长随时查阅和学习。
网络互动教学
借助网络视频会议等工具,开展远程互动教学,让学生在家也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 高教学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懂得珍惜 资源。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教具准备
各种不同类型的纸张(如彩色纸 、皱纹纸、硬纸板等),剪刀, 胶水,颜料等。
多媒体资源
与纸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动画, 用于展示纸的制造过程、不同种 类的纸以及纸的艺术作品等。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知识点梳理与讲解
合作者
家长在活动中与孩子一起合作完成实验或探究任 务,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 团队协作能力。
家庭延伸活动建议
家庭实验室
鼓励家长在家中设立“家庭实验室”,提供简单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让孩子在家中也能进行科学探索。
科学游戏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神奇的纸》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神奇的纸》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神奇的纸》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纸的基本构成及其主要来源。

2.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纸张的不同种类。

3.学生能够通过实践,体验纸的吸水性、可塑性、可降解性等性质。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动手制作剪纸等简单的手工制品。

2.学生能够描述纸张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场景。

3.学生能够运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对纸张的吸水性、可塑性等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纸张的可降解性,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带上实验器材:纸张、水杯、水、油颜料、毛笔等。

2.准备好剪纸、折纸等简单的手工制品,为学生展示。

3.制作幻灯片,加强学生对纸的了解。

正式教学引入新知1.让学生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纸制品。

如:纸巾、书、绘画纸等,并与学生分享纸张的重要性。

2.在幻灯片中展示不同种类的纸张,让学生初步认识纸张的不同特性。

实际操作1.拿出一张纸,让学生观察它的吸水性。

将纸张放入水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被纸张吸附的过程。

并询问学生,为什么这张白纸可以将水吸进去。

2.拿出颜料、毛笔,让学生在纸上试验水性。

引导学生谈论纸的水性对绘画的影响。

3.让学生动手合折纸张,体验纸张的可塑性。

教师提问,对折前的一张纸,如果要变成三张,应该怎么做?如何将这个方法应用到其他的事物上呢?4.针对不同的纸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它们可以用来制作什么呢?课堂综合1.收集来自不同学生手中的手工制品,引导学生谈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总结学生的探究经历,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收获,如:在学习中发现到什么、认识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技能等。

课后拓展1.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纸张的知识,并制作相关的展板展示在班级中。

2.动手制作小蝴蝶、小飞鸟等简单动物的纸制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3.让学生尽可能地寻找各种不同的纸张,并收集它们的信息,让他们了解更多有关纸张的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优质教案《神奇的纸》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优质教案《神奇的纸》

(封面)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优质教案《神奇的纸》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知识)
2、能用记录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
操作过程中发现。

(能力)
3、在活动中较专注的操作,并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

(情感)
【活动准备】
A4纸幼儿每人一张、玩具积木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看!是什么?(纸)它可以
用来做什么呢?(画画、剪纸、折纸等)”
2、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这张纸的用处特别的多,它的神奇之处你一会儿也会慢慢的发现。

现在你先想办法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试一试。

”(幼儿每人一张纸,
自由探索)
3、初步尝试发现纸可以承重
(1)“小朋友用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是都能让纸站起来,那这张神
奇的纸上能不能放东西呢?”(能或不能)
(2)“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那请你拿一个玩具先来试一试”(幼儿
动手尝试)。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神奇的纸》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神奇的纸》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神奇的纸》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 教学背景幼儿园中班是幼儿园教育阶段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探索和发现世界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根据幼儿身心特点,选取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提供足够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然现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学习《神奇的纸》这一话题,引导幼儿了解纸的来源、种类、用途及处理方法,以及纸的物理性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认知能力,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分析思维能力的提高。

具体教学目标:•了解纸的来源和制作方法;•掌握纸的种类和用途;•了解纸的物理性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幼儿的分析思维能力。

3. 教学内容3.1 纸的来源和制作方法首先,教师通过图书、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幼儿介绍纸张的来源和制作方法。

教师可以用素材木材、麻竹等,向幼儿展示制作纸张的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现象,引导幼儿思考相关问题,如:木材经过哪些处理,才能成为我们平常所用的纸张?有哪些纸张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3.2 纸的种类和用途接下来,教师通过PPT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纸张种类,如,画纸、卫生纸、包装纸等,并结合幼儿经常接触的场景,向幼儿展示这些纸张的用途。

3.3 纸的物理性质最后,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小实验等形式,向幼儿介绍纸的物理性质。

比如,重量轻、柔韧、吸水性强等。

教师可以向幼儿出示纸张和其他物质,并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其物理性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 教学反思本次科学课《神奇的纸》教学,教师注重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和多种教学方法,使幼儿能够充分地认识和了解纸张的来源、种类、用途及处理方法,从而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还注意到以下几点问题:1.教师需要掌握数据和实物排练,在实物展示和小实验等环节,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素材和实验工具,并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在教学现场能够熟练操作。

《神奇的纸》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

《神奇的纸》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

《神奇的纸》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纸的基本知识,知道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2. 纸的种类和特点3. 纸的环保意义4. 纸的创意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纸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难点:纸的创意运用。

四、教学准备1. 纸张、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2. 纸的制作过程视频或图片3. 纸的种类和特点介绍资料4. 纸的环保宣传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纸张,引发幼儿对纸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2. 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教师通过视频或图片介绍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纸的制作不易,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 纸的种类和特点:教师向幼儿介绍不同种类的纸及其特点,让幼儿了解纸的多样性。

4. 纸的环保意义:教师通过宣传材料向幼儿讲解纸的环保意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5. 纸的创意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纸张手工制作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6. 展示与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认识到纸的重要性和环保意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发言,评估幼儿对纸的基本知识和环保意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评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发展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纸张制作的手工艺人前来幼儿园进行实地演示,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2. 组织幼儿参观纸张生产厂家,深入了解纸的制作和环保措施。

3. 开展纸张回收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纸张的再利用过程,培养环保意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手工制作活动安全,避免幼儿在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发生意外。

《神奇的纸》中班科学课教案

《神奇的纸》中班科学课教案

《神奇的纸》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纸的来源,知道纸的用途,以及纸的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爱护纸张,节约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纸的来源和用途,知道纸的性质。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纸的吸水性、溶解性等性质。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白纸、彩纸、报纸、棉签、水、盆子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接触过纸,对纸有一定的认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各种纸张,引发幼儿对纸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纸的颜色、质感等特征。

2. 基本环节:(1)教师向幼儿讲解纸的来源,让幼儿了解纸是如何制成的。

(2)教师展示纸的用途,让幼儿知道纸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纸的实验,探究纸的吸水性、溶解性等性质。

3. 拓展环节: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纸创作各种作品,如剪纸、纸飞机等。

五、教学评价:1. 幼儿对纸的来源、用途和性质的认知程度。

2. 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技能。

3. 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步骤:1. 纸的来源:让幼儿观察一张白纸,引导幼儿思考纸是从哪里来的,引发幼儿对纸的兴趣。

2. 纸的用途:教师展示各种纸制品,如书籍、报纸、纸巾等,让幼儿了解纸的广泛用途。

4. 纸的制作:教师向幼儿讲解纸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纸是如何制成的。

5. 纸的艺术: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纸的艺术创作,如剪纸、纸花等,让幼儿感受纸的艺术魅力。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纸的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实验法:让幼儿参与纸的实验,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3. 创作法:让幼儿进行纸的艺术创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八、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纸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科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科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中班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中班科学《神奇的纸》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科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通过科学探究以及实验活动,学生们能够学会尊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大胆猜想并实践检验,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中班科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知识)
2、能用记录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能力)
3、在活动中较专注的操作,并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情感)
活动准备:
a4纸幼儿每人一张、玩具积木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看!是什么?(纸)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画画、剪纸、折纸等)”
2、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这张纸的用处特别的多,它的神奇之处你一会儿也会慢慢的发现。

现在你先想办法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试一试。

”(幼儿每人一张纸,自由探索)
3、初步尝试发现纸可以承重
(1)“小朋友用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是都能让纸站起来,那这张神奇的纸上能不能放东西呢?”(能或不能)
(2)“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那请你拿一个玩具先来试一试”(幼儿动手尝试)
(3)“刚刚我发现这个小朋友的站的特别稳,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是怎么放的?”(引导幼儿发现,放玩具时要靠近角会更稳)
二、幼儿探索记录,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重量的关系
1、“没放稳的小朋友赶快调整一下,现在都能放好一块儿积木。

那还能再继续放吗?”(幼儿猜测)
2、幼儿尝试用记录单记录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1)“这个还得小朋友自己来尝试。

现在我这里有一张记录单,看这是这1次的意思,这是折2次的意思,这是折3次的意思。

请你尝试完之后,数一数你折一次时能放几块积木,
在记录单上画出来(用○表示)”(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2)“我发现这个小朋友放了?块(最多的)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放的(个别幼儿介绍经验)“那如果把这张纸再对折一下,能不能放更多呢?请你来试一试,别忘了记录”(幼儿再次尝试)
(3)“我发现你们放的积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稳了。

如果再对折一次,折3次的时候,你觉得你能放几块积木呢?”(幼儿猜测)
(4)“好,那你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放的像你说的那么多”(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记录)
3、教师小结
(1)“现在来观察一下你的操作单,折几次时放的积木最多(3次)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在前面桌子上出示分别折1次、2次、3次时的造型,请幼儿观察“看,这张纸变得越来越小了,但是它每条边的厚度都增加了,所以站的也就更稳了。


三、延伸活动
1、发现纸的不同折法
“今天我们用的都是对折的方法来试验,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呢?(幼
儿说,教师出示折扇子的方法和卷筒)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站起来的?上面能放东西吗?”(可回家和父母一起尝试)
2、环保
“那这张纸和我们做了游戏之后,它还可以用来(画画、剪纸等)我们平时用的纸都是用树木来做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保护我们的环境。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