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静山经络功法 打印版

合集下载

彭静山经络功法—整理打印版

彭静山经络功法—整理打印版

彭静山经络功法—整理打印版(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彭静山经络功法第一节练功准备平心静气,静坐三五分钟,练功开始!第二节下肢运动脱掉长裤,仅穿内裤。

共六段1.坐在床上,双手从两大腿根外侧紧贴皮肤前推至外脚踝,环到内脚踝回推至大腿根内侧,做32次,全过程保持脊柱伸直。

2.双腿微曲,双手握住小腿膝盖外侧,双手拇指按住两腿足三里穴,适当用力按压32次。

3.伸直两腿,以双手手掌由内向外揉按膝盖32次(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

4.先练左腿;左腿弯屈,左手扶在左腿膝盖上,右手拇指按住左腿曲泉穴,同时中指托在委中穴,使小腿上下摆动32次。

完成后再以对称方式练右腿32次。

5.赤足端坐床上,两足心相对,间距一尺左右,双手掌从同侧脚趾经涌泉穴搓向脚跟,32次。

6.两腿伸直,两脚趾前后翘动32次。

第三节上肢运动共六段。

1.盘腿坐床上,两臂向前伸平,手心向下,然后屈于胸前,由内向外划圆圈32次,两臂要保持与乳头相平。

2.两臂向左右旁伸,与乳头相平,手心向下,由左右一齐向胸部画圆,手梢相碰32次(图1-14)。

3.两臂伸直,手心向下,手指摆动,两臂同时由左腿外侧向右画圆圈,眼睛随着手梢转动,旋转16次。

完成后,反转方向(由右腿外侧向左画圆圈)再做16次(图1-15)。

4.四.左手手掌向上,、將中指、无名指分开。

右手手心向下,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个指头插在左手中指、无名指指缝中,用拇指从大色鱼际到小鱼际画圆圈32次l图1-16)。

右手运动同左手。

5.左手五指伸开,用右手食指、中指推左手六经的终末在手指部分。

6.以拇、食二指捏另一手的手指第一指节的内外侧,即“蟹眼”穴,两手各32次。

第四节脊柱运动端坐,自然盘膝,臀部不动,头颈不动,只让脊椎由左向右旋转32次,右侧向左转亦同。

第五节头颈运动共四段1.颈部运动盘腿端坐,脊背要直。

人老腿先老,一个小动作,打通6条经络,让腿和身体更强健!

人老腿先老,一个小动作,打通6条经络,让腿和身体更强健!

人老腿先老,一个小动作,打通6条经络,让腿和身体更强健!中医界有一位有名的老中医、老前辈,叫彭静山先生,老先生活到95岁的高龄,并且他的老师也同样活到了100多岁,怎么做到的呢?他们经常做一种功法叫经络运动法。

大图模式经络运动法---翘脚尖人坐在硬板床上,双腿并拢,自然伸直,然后双脚自然往上勾,勾到极限以后再自然向前伸,通过这个小动作可以对下肢的经络有很好的锻炼效果。

大图模式精准度心脏跳健康健康手表适用小米华为oppo苹果手机这个动作非常简单,每天花上5分钟做这个动作,对一些下肢疼痛包括小腿肚子经常抽筋、坐骨神经痛、膝盖疼痛、脚踝疼痛的情况都有比较好的一个防治功效。

因为人的腿上有足三阳和足三阴六条经脉,这些经脉又非常重要像胃经、膀胱经、肝经、肾经、脾经都在脚上,经常做这个动作对这六条经脉有很好的运动效果。

一般来说连着做32次为一个小节,可以早上做32次,晚上做32次。

大图模式树老根先老,人老腿先老,所以疏通腿部经络千万别等疏通腿部经络的方式:1、干洗腿大图模式用双手紧抱一侧的大腿,稍用力从大腿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后再从踝部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条腿,重复10-20遍,这样可使关节灵活腿肌与步行能力增强,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水肿以及肌肉的萎缩等。

2、揉腿肚大图模式用两手掌夹住腿肚,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30次为一节,共做6节,这个方法可以疏通血脉,增强腿的力量。

3、甩小腿大图模式一手扶墙或着扶着树,先向前甩小腿,使脚尖向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一次甩80-90次为宜,这个方法可以预防下肢的萎缩,软弱无力或麻木,小腿抽筋等4、揉双膝大图模式两足平行并拢,屈膝微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方向揉动数十次,然后逆时针方向揉动数十次,这个方法能够疏通血脉,治疗下肢无力,膝关节疼痛等5、扳足趾大图模式端坐位,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用双手扳足趾20-30次,此法能够强腰腿,增脚力6、搓脚心大图模式双手掌搓热,然后用手掌搓脚心。

彭静山:去病防病,益寿延年的经络功法(二)

彭静山:去病防病,益寿延年的经络功法(二)

彭静山:去病防病,益寿延年的经络功法(二)用仪器测定,人的经络总是不平衡的,轻时感到疲劳,严重失调则发生某些症状。

医生用针灸、按摩、药物、气功、体育等治疗方法,使经络达到平衡,从而治愈疾病。

“床上运动”就是经过各种适应经络的运动姿势而使经络达到左右平衡,由表及里,由经络内联脏腑,上悬贯于脑,所以有病可以治病,没病可以预防疾病,抗老延年,永葆青春。

第三节上肢运动共六段一、盘腿坐床上,两臂向前平伸,手心向下,然后屈于胸前,由内向外画圆圈32次。

两臂要保持与乳头相平(图1-12,图1-13)。

运动手三阴经,即肺、心包、心三经。

肺主呼吸,心包是心的外围,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心脏主于血液循环。

这三经对人体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常使经络运动,由经络通联到内脏则呼吸正常,心血旺盛,心脏得到心包的保护,身体自然健康。

二、两臂向左右旁伸,与乳头相平,手心向下,由左右一齐向胸部画圆圈,手梢相碰32次(图1-14)运动手三阳经即大肠、三焦、小肠三经。

大肠主于排泄,象清除垃圾一样,只有大使通畅,才能消化良好,食欲增进。

三焦分别清浊,主于排除无用的水分,正常从尿排出。

三焦有病,容易浮肿。

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器官。

手三阳经的功能正常,自然二便通畅,消化良好,营养充足,精神健旺,心情愉快。

三、两臂伸直,手心向下,手指摆动,两臂同时由左腿外侧向右画圆圈,眼睛随着手梢转动,旋转16次。

两手放在右腿外边,两臂同时由右腿外侧向左画圆圈,其他动作相同(图1-15)这个动作。

使手三阴经、手三阳经同时运动,有利于加强运动的效益。

四、左手手掌向上,将中指、无名指分开。

右手手心向下,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个指头插在左手中指、无名指指缝中,用拇指从大鱼际到小鱼际画圆圈32次(图1-16)。

右手运动同左手。

人的经络在头面五官、手足终末,最为灵敏。

使手六经的手指最敏感的部位得到按摩从而使经络通畅。

五、左手五指伸开,先后进行下述运动:(一)右手食、中两指相并,推左手拇指桡侧,从根到根。

彭静山:针刺降压十法

彭静山:针刺降压十法

彭静⼭:针刺降压⼗法第⼀法⼈迎洞刺⼜名窦刺,其⽳正当颈外动脉窦处故名。

操作⽅法:让患者仰卧,头部低位,先⽤⼿掐脖⼦,如患者感到头晕时,则不宜⽤之。

刺法:左⼿摸到⼈迎动脉,⽤⼿指固定,右⼿持1.5⼨毫针刺在动脉壁上,不可过深,易导致起⼩包。

针后见针柄颤动为恰好。

不⽤⼿法,⼗秒钟起针。

留针时间最长不超2分钟。

亦治⽀⽓管喘息、胆⽯痛、胃痉挛、头痛、眩晕。

第⼆法膈俞⽪内针如病⼈过胖,不易摸到动脉窦,则⽤膈俞⽪内针。

依常规找准⽳位,埋藏1号⽪内针⼀⽀,双侧埋针,可留针3~7天。

第三法⽿后降压沟操作⽅法:在对⽿轮后⾯上2/5处有静脉可见,以三棱针点刺出⾎,如⾖许。

此法并可抢救由⾼⾎压⽽发⽣的危险变化。

以上三种⽅法,均在针后10秒钟降压。

第四法太渊脉刺找准⽳位,⽤2⼨针刺在桡动脉⼨⼝部位,不⽤⼿法,见针柄颤动为度。

如针不动时,可微提调整。

针尖应刺在桡动脉壁上,不可过深和过浅。

留针5~10分钟。

第五法眼针降压眼针疗法经辽宁省卫⽣厅鉴定后,已在各地逐渐推⼴,降压⽳位刺双肝区(必须学过眼针疗法,按常规操作)第六法⿐针降压⿐针共有九⽳⼗九点,其中只有两个⽳位是原有⽳位,即印堂和素髎为降压上下两点。

找准⽳位,⽤5分不锈钢针以45°⾓向上斜刺。

⽤其它⽅法⽆效时可采⽤⿐针。

以上三种⽅法均在针后5分钟降压。

第七法太冲泻法操作⽅法:找准⽳位,针刺得⽓后,可⽤提插⽅法。

适应症为肝阳上亢,眩晕较重之⾼⾎压症。

第⼋法合⾕透后溪操作⽅法:⼿掌侧置,⽤3⼨毫针,由合⾕刺⼊,针尖向后溪⽅向⽽进,达到得⽓。

适应症:⼩便黄⾚,⼤便秘结,⼝燥⾆⼲,⾷欲不振,⼤、⼩肠有瘀热者。

针刺得⽓后⽤捻转泻法,透天凉尤佳。

第九法三⾥降压找准⽳位,常规操作。

对体质素弱,有胃肠病⽽患⾼⾎压者,宜⽤此法,⼿法以补法为合适。

第⼗法⽯门降压找准⽯门⽳,以针刺⼊⼆⼨,按⾝体虚实使⽤补泻⼿法。

留针20分钟,每天⼀次,连针三次。

妇⼥因任脉偏盛,胸腹胀满,或经闭,或⾚⽩带下⽽⾎压偏⾼者,宜刺⽯门,⽤泻法。

彭静山《针灸秘验》

彭静山《针灸秘验》

彭静山《针灸秘验》彭静山《针灸秘验》???借医生指腹的感觉察知经络和经穴的异常反应。

此法简便易行,准确实用(是针灸临床不可缺少的诊法之一)。

???方法:循经触摸,体表见热、肿,弹性强,压痛显着,皮下硬结等,可知为经气实;体表温度低下,无弹性,按之酸麻不痛,陷下等,可知为经气虚。

???触摸时,见有硬结、压痛、敏感、快感的反应点,此点即为病穴。

压痛强烈,多属实症;压有快感,多属虚症。

病穴有助于明确诊断,刺灸病穴常获良效。

???触诊的顺序:背俞穴、募穴、部穴、原穴、络穴、特诊点、过敏点和过敏带等。

可疑病经要详细触诊。

???十二经病的触诊要点:???肺经:肺俞、中府、孔最、膏盲、尺泽。

???肺经实热时,胸椎1-3旁开0.5寸处有压痛,滑肉门和大巨亦有压痛。

肺经气不畅时,膻中有压痛。

肺经虚寒:风门和大杼有酸沉感。

咯血或便血:孔最有压痛,或压时有酸沉感。

经气虚衰时,膏肓呈高肿或弹性、皮温低下。

???大肠经:大肠俞、天抠、温溜、曲池、合谷。

???经气实热或排泄障碍时,曲池、肺俞、天枢、骑竹马有压痛。

经气郁滞时,大巨有压痛。

肠炎时,手三里、上巨虚、天枢压痛明显,皮温高于邻穴。

慢性肠炎时,皮温低下,触有快感。

???胃经:胃俞、中院、梁丘、足三里、丰隆。

???胃经有实热:中院、梁丘有压痛。

胃酸过多:巨阙、不容呈压痛。

胃经虚寒:按压中脘、足三里有舒服感。

胃溃疡:胃俞、与其外侧有过敏点,再按压臀端时,压痛放散至膝以下者。

胃痛剧烈:天宗有明显压痛,按之可止痛。

???脾经:脾俞、章门、地机、大包、脾俞。

???消化不良或运化失常时,脾俞、章门、大包均有压痛。

血行失和:脾俞呈现绷紧或压痛。

脾热、经气阻滞:地机穴有明显压痛。

脾虚作胀:脾俞穴按之酸沉或皮温低下。

???心经:心俞、巨阙、阴郄、少海。

???心经火旺:心俞内侧有压痛。

心脏瓣膜疾患:巨阙发胀,心俞外侧至膏盲处有过敏点。

经气虚、功能低下:三阴交、水分、肾俞均有压痛。

???小肠经:小肠俞、关元、养老、小海、下巨虚。

彭静山丨针灸刺法的训练

彭静山丨针灸刺法的训练

彭静山丨针灸刺法的训练➤本文选自《彭静山眼针疗法研究》导读:针刺练习主要是指指力和手法的练习。

针刺手法练习过程中,练好各种针刺手法,掌握正确的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发生的重要环节。

现把彭静山老师的一些针刺训练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针灸刺法的训练1轻刺基本技能训练练习各种刺法应先从轻刺入手,轻刺、点刺、浅刺、深刺是进针的深度;快刺、慢刺是进针的速度;直刺、斜刺、旁刺、横刺是进针的角度;反刺、倒刺、多刺、少刺、重刺是针刺的作用,以上各种刺法因人因病而异。

轻刺最难,练习一切刺法都应从轻刺入手。

轻刺的练习分为四个步骤,在练针枕上运气练指练熟以后,即着手练轻刺,轻到似有似无之间。

开始在水面练针,即所谓四个步骤“水面练针”:(1)轻刺棋子:用象棋棋子一个,直径5cm,厚度2cm。

放在水碗里,让它静止不动。

水面练针要单手持针,右手练完,再练左手。

针体宜直,刺入要轻,针尖到棋子边上,稍重一些,只重毫忽之微。

就要改变平度。

刺在中间,棋子立即下沉,让水进到棋子上面,刺在旁边,稍重一些,棋子就会一边翘起,然后漂漂地移动了位置。

要像写字似地悬腕而练,功夫到家,不论刺在棋子某一部分只见水微动一下,而所在的位置不变。

功夫纯熟,再进行第二步骤。

(2)轻刺瓶盖:用塑料瓶盖一个,大小和棋子相等。

放在水碗里,瓶盖的边缘在下,像盖瓶一样,在水中稳定以后,持针在瓶盖上轻刺,这要比棋子难练,稍一用力,瓶盖翻转沉到水底,必须达到针刺微动而位置不变,才算及格,这时进入第三阶段。

(3)轻刺海绵:泡沫塑料体质越轻,针刺越易浮动。

针尖触到海绵上,海绵稳而不动其位,当然要微颤一下。

这也需要一定的功夫。

(4)轻刺水果:水果虽然比海绵体重,但在水中最难稳定。

针尖刺上如蜻蜓点水,一刺即抬,使水果在水中刺不移位这是极难的功夫。

一不许破皮,稍重一点,针尖就刺入水果皮里;二不许水果移位。

要从练刺棋子、刺瓶盖、刺海绵,循序渐进。

彭静山:去病防病,益寿延年的经络功法(三)

彭静山:去病防病,益寿延年的经络功法(三)

彭静山:去病防病,益寿延年的经络功法(三)用仪器测定,人的经络总是不平衡的,轻时感到疲劳,严重失调则发生某些症状。

医生用针灸、按摩、药物、气功、体育等治疗方法,使经络达到平衡,从而治愈疾病。

“床上运动”就是经过各种适应经络的运动姿势而使经络达到左右平衡,由表及里,由经络内联脏腑,上悬贯于脑,所以有病可以治病,没病可以预防疾病,抗老延年,永葆青春。

第四节脊柱运动人的脊柱是督脉所循行的部位。

督脉在经络学上称为“诸阳之海”,手三阳经、足三阳经都由督脉统帅,肾经亦由脊柱两侧上行入脑,因此是很重要的经脉。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督脉运动的机会较少,况且由于职业关系,久坐或坐的姿势不正,常常导致脊柱弯屈,脊椎肥大,骨质增生,在中老年更是常见病、多发病。

脊柱运动可起预防作用,对肥大性脊椎炎也有医疗作用。

脊柱运动只有一个动作,似乎容易,实际很难。

然而,经过用心练习,一般地有两周可以初步模拟形似,逐渐地就可以完全掌握。

这种运动姿势,首先端坐,自然盘膝(练气功采取坐势,有单盘膝,双盘膝,自然盘膝,双盘膝须经过练习;自然盘膝,随便坐着,使躯干保持正直即可(图1-26, 1-27),臀部不动,头须不动,只让脊椎由左向右旋转32次;右侧向左旋转亦同。

第五节头颈运动共四段一、颈部运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脖子运动的机会较少。

在医院里常见有颈椎病,或颈部强直,不能左顾右盼,有的“落枕”,有的胸锁乳突肌强直,形成脖子向一边歪。

这一节是专练脖子的,不但手、足六阳经的颈项部分得到锻炼,而且能够预防各种颈项病,对脑系也有益处。

盘腿端坐,脊背要直。

颈部尽量前低后仰32次(前后算作1次),然后将头部尽量向左右侧弯32次(左右共算1次);再尽量由左右两侧分别向后扭项回顾(和八段锦“五劳七伤往后瞧”相似)。

左右算作1次,共32次(图1-28,图1-29)。

“八段锦”是古传的八种运动姿势:“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据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口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彭静山《针灸秘验》

彭静山《针灸秘验》

彭静山《针灸秘验》彭静山《针灸秘验》借医生指腹的感察觉知经络和经穴的异样反响。

此法简易易行,正确适用(是针灸临床不行缺乏的诊法之一)。

方法:循经触摸,体表见热、肿,弹性强,压痛明显,皮下硬结等,可知为经气实;体表温度低下,无弹性,按之酸麻不痛,陷低等,可知为经气虚。

触摸时,见有硬结、压痛、敏感、快感的反响点,此点即为病穴。

压痛激烈,多真实症;压有快感,多属虚症。

病穴有助于明确诊疗,刺灸病穴常获良效。

触诊的次序:背俞穴、募穴、部穴、原穴、络穴、特诊点、过敏点和过敏带等。

可疑病经要详尽触诊。

十二经病的触诊重点:肺经:肺俞、中府、孔最、膏盲、尺泽。

肺经实热时,胸椎1-3旁开寸处有压痛,滑肉门和大巨亦有压痛。

肺经气不畅时,膻中有压痛。

肺经虚寒:风门和大杼有酸沉感。

咯血或便血:孔最有压痛,或压时有酸沉感。

经气虚衰时,膏肓呈高肿或弹性、皮温低下。

大肠经:大肠俞、天抠、温溜、曲池、合谷。

经气实热或排泄阻碍时,曲池、肺俞、天枢、骑竹马有压痛。

经气郁滞时,大巨有压痛。

肠炎时,手三里、上巨虚、天枢压痛显然,皮温高于邻穴。

慢性肠炎时,皮温低下,触有快感。

胃经:胃俞、中院、梁丘、足三里、丰隆。

胃经有实热:中院、梁丘有压痛。

胃酸过多:巨阙、不容呈压痛。

胃经虚寒:按压中脘、足三里有舒畅感。

胃溃疡:胃俞、与其外侧有过敏点,再按压臀端时,压痛放散至膝以下者。

胃痛激烈:天宗有显然压痛,按之可止痛。

脾经:脾俞、章门、地机、大包、脾俞。

消化不良或运化失态时,脾俞、章门、大包均有压痛。

血行失和:脾俞体现绷紧或压痛。

脾热、经气阻滞:地机穴有显然压痛。

脾虚作胀:脾俞穴按之酸沉或皮温低下。

心经:心俞、巨阙、阴郄、少海。

心经火旺:心俞内侧有压痛。

心脏瓣膜疾患:巨阙发胀,心俞外侧至膏盲处有过敏点。

经气虚、功能低下:三阴交、水分、肾俞均有压痛。

小肠经:小肠俞、关元、养老、小海、下巨虚。

小肠经病:关元、养老有反响。

被风寒所侵时,天宗、风门、小海均有压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静山经络功法
第一节练功准备
平心静气,静坐三五分钟,练功开始!
第二节下肢运动
脱掉长裤,仅穿内裤。

共六段
1.坐在床上,双手从两大腿根外侧紧贴皮肤前推至外脚踝,环到内脚踝回推至大腿根内侧,
做32次,全过程保持脊柱伸直。

2.双腿微曲,双手握住小腿膝盖外侧,双手拇指按住两腿足三里穴,适当用力按压32次。

3.伸直两腿,以双手手掌由内向外揉按膝盖32次(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

4.先练左腿;
左腿弯屈,左手扶在左腿膝盖上,右手拇指按住左腿曲泉穴,同时中指托在委中穴,使小腿上下摆动32次。

完成后再以对称方式练右腿32次。

5.赤足端坐床上,两足心相对,间距一尺左右,双手掌从同侧脚趾经涌泉穴搓向脚跟,32次。

6.两腿伸直,两脚趾前后翘动32次。

第三节上肢运动
共六段。

1.盘腿坐床上,两臂向前伸平,手心向下,然后屈于胸前,由内向外划圆圈32次,两臂要保持与乳头相平。

2.两臂向左右旁伸,与乳头相平,手心向下,由左右一齐向胸部画圆,手梢相碰32次(图1-14)。

3.两臂伸直,手心向下,手指摆动,两臂同时由左腿外侧向右画圆圈,眼睛随着手梢转动,旋转16次。

完成后,反转方向(由右腿外侧向左画圆圈)再做16次(图1-15)。

4.四.左手手掌向上,、将中指、无名指分开。

右手手心向下,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个指头插在左手中指、无名指指缝中,用拇指从大色鱼际到小鱼际画圆圈32次l图1-16)。

右手运动同左手。

5.左手五指伸开,用右手食指、中指推左手六经的终末在手指部分。

6.以拇、食二指捏另一手的手指第一指节的内外侧,即“蟹眼”穴,两手各32次。

第四节脊柱运动
端坐,自然盘膝,臀部不动,头颈不动,只让脊椎由左向右旋转32次,右侧向左转亦同。

第五节头颈运动
共四段
1. 颈部运动
盘腿端坐,脊背要直。

颈部尽量前低后仰32次(前后算作1次),然后将头部尽量向左右侧弯32次(左右共算1次);再尽量由左右两侧分别向后扭头回顾,左右算作1次,共32次。

2. 练耳练齿
A.端坐,憋住呼吸,用力(像打呵欠
一样)让耳膜听到“忽忽”的声音,32次;
B.以食指按翳风穴,中指自然压在耳
前听会穴,两手分别压同侧穴,一抬一压,
同时闭口叩齿32次。

C.以两手拂耳朵32次
3. 拂面抗老
A.以两手中指端放在鼻帝迎香穴,由鼻帝向上推,过印堂到额中,再由额中分别向两太阳,经太阳、颊车穴交会承浆穴下方而止。

B.练目抗老
闭目,两手伸开,用手指由鼻梁山根旁向外轻摩上眼睑32次
C.搓涂驻颜
练功前先用温水把脸洗净。

这一段的练法,先使唾液充满口腔,徐徐吐出,随吐随往脸上涂抹均匀。

然后两手掌互搓使热,趁热搓脸,顺着面部肌肉纹理在两颊上下搓,在前额和下额横着搓,然后再搓脖子和颈后,和洗脸一样。

手闵了再两手互搓,使手心发热再搓脸颈,就是“干洗脸”三遍。

4.搔发健脑
以百会穴为中心,用两手十指向前、后、左、右各搔头皮32次,然后整理头发。

第六节吐纳收功
端坐,眼睛微闭,视鼻端,舌尖舔上颚,闭口用鼻深吸气,越慢越好,待气到丹田,以手按小腹鼓起而坚硬,当即放下舌头,将这口气从口慢慢呼出。

如果某处有病,就用意往某处想,例如腰疼,在呼气时就全神贯注想到腰部。

天长日久,只要一想,腰部就有轻微的反应。

若是没有病,随便呼出,收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