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比大小

合集下载

2024年小学数学《比大小》[1]标准课件

2024年小学数学《比大小》[1]标准课件

2024年小学数学《比大小》[1]标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数学《比大小》内容,这是教材第三章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大小概念,掌握比较物体大小方法,能够准确运用“大于”、“小于”、“等于”这些词汇进行比较,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大小概念,能够分辨物体大小。

2. 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这些词汇进行准确比较。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较大小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比较大小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大于”、“小于”、“等于”使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大小不同物品(如球、苹果等)。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大小不同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两颗不同大小苹果,并提出问题:“哪颗苹果更大?哪颗更小?”通过这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们观察和思考。

2. 例题讲解:(1)比较两个数字大小:我会给出两个数字,如3和5,让学生们判断哪个数字更大,哪个更小。

(2)比较三个或更多数字大小:展示一系列数字,让学生们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们自己尝试比较大小过程。

4. 分组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交换卡片,讨论并比较卡片上物品大小。

六、板书设计1. 《比大小》2. 定义:大小概念及比较方法3. 例题:展示例题及解答过程4. 练习:列出随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答案:(1)4<6, 9<12, 7<8(2)橡皮<铅笔<尺子<书本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们掌握比较大小概念和方法。

课后,我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们尝试比较不同类别物品,如水果和文具,提高他们比较大小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入分数和小数比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数学的学习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比较大小的经验,但对符号的认识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方法,正确判断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大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比较大小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比较方法:让学生观察、操作实物,引导他们发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3.学习比较符号:通过游戏和练习,使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比较符号“>”、“<”、“=”。

4.实践应用:设计一些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比较大小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比较大小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比较大小知识点总结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比较大小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它贯穿于数学运算、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对于孩子们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关键的作用。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小学数学比较大小的相关知识。

一、整数的比较大小1、位数不同当我们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时,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

例如,比较 123 和 45,因为 123 是三位数,45 是两位数,三位数大于两位数,所以 123>45。

2、位数相同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例如,比较 567 和 528,都是三位数,先看百位,都是 5,再看十位,6>2,所以 567>528。

二、小数的比较大小1、先比较整数部分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例如,比较 35 和 28,整数部分 3>2,所以 35>28。

2、整数部分相同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依次类推。

例如,比较 251和 248,整数部分都是 2,看十分位,5>4,所以 251>248。

三、分数的比较大小1、同分母分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例如,比较 3/5 和 2/5,分母都是 5,因为 3>2,所以 3/5>2/5。

2、同分子分数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例如,比较 1/3 和 1/4,分子都是 1,因为 3<4,所以 1/3>1/4。

3、异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需要先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 2/3 和 3/4,先通分,3 和 4的最小公倍数是 12,2/3 = 8/12,3/4 = 9/12,因为 8/12 < 9/12,所以2/3 < 3/4 。

四、比较大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购物时比较价格在购物的时候,我们经常需要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选择价格更合适的商品。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比大小》课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比大小》课件

3.在 里填数字,使它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⑴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 90.97 ); ⑵使这个数最接近31,这个
数是(30.97 )。
4.数学游戏。
5.想一想,下面的方框里能填哪些数字? 8. 9 > 8.49 4.52 > 4.5
5,6,7,8,9 4个0.1 2个0.01 1,0
一练一总结 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先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看哪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的相 同(计数单位)的个数多。若整数部分相同( 计数单位 )的个数一样多,就依次比较 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多少。
0.8 > 0.69
我知道了……
比较小数的大小,既可以根据小数的(意义)来比较,也可以通过单位 换算或将小数转化成(分数)来比较,还可以用( 画图 )的方法比较。
跳高成绩
姓名 成绩/米 王红 0.69 李娜 0.8
跳远成绩
姓名 成绩/米 郑强 2.97 李明 3.13 张华 3.08
2.97<3.08<3.13
是在比较相同( 计数单位)的个数的多少。
我学后产生的新的疑惑:(
)。
1.奇思和淘气在不同的成长 阶段谁更高?涂一涂,填 一填,再与同伴交流你的 想法。
出生时/米 3岁时/米
奇思 淘气 0.48 0.5 1.1 0.95
2.比大小。
0.839 < 0.9 4.03 > 4.009
6.07 < 6.7 5.45 < 5.63 7.217 < 7.22 7.19 < 71.9
在这两个数中加上小数点, 现在淘气和笑笑谁的钱数更多呢?
比较数的大 成绩/米 王红 0.69 李娜 0.8
0.69米=6分米9厘米 0.8米=8分米 0.8>0.69 0.69是69个0.01 0.8是80个0.01 0.8>0.69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上善于模仿和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2.难点:学会用语言表达比较物体大小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3.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积木、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小棒、图形卡片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森林运动会”,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动物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积木、卡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每组挑选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按照教师给出的要求进行比较。

小学数学课件《比大小》

小学数学课件《比大小》

小学数学课件《比大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中的第一节“比大小”。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及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运用分数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分数卡片、多媒体课件、黑板。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分数卡片、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苹果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苹果。

2. 分数概念讲解(10分钟)根据实践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介绍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3. 比较分数大小(10分钟)(1)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利用分数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规律。

(3)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讲解通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比较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概念及各部分名称。

2. 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及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小华有5个苹果,他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3)小刚有3个橙子,他要把这些橙子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橙子?2. 答案:(1)3/4 > 5/8 > 2/3。

(2)每个小朋友分到2个苹果。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的大小,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初步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大小比较;(2)比较数字的大小的方法;(3)通过游戏巩固学生的比较能力。

本节课的结构分为导入、新知探究、巩固练习三个环节。

导入环节主要通过观察图片、听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知探究环节;新知探究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练习环节则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学生的比较能力。

二、说教法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认识数字的大小,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2)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初步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游戏巩固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知探究环节;(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及重点难点突破1.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观察图片、听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知探究环节。

教师可以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品数量,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品的数量,引导学生发现物品数量的大小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数字大小的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大小”。

(2)新知探究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小学数学一年级比大小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比大小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比大小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比大小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把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探究两位数比较两位数的规律1。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总结两位数比较两位数的.规律。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探究法、练习法学法:商量法、鼓舞发教具预备:例4放大图两幅、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教育一、上课的时候仔细听课。

二、五月是份民族团结、所以常常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十位是8的两位数有〔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

89〕2、比89多1的数是〔〕比89少1的数是〔〕。

3、84是由〔〕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同学们表现真棒,看来你们把昨天的数的顺序把握的很好了,那么我们今日来学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新授。

教学例5。

〔1〕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看后问:“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当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3、另一幅图创设情景,帮小乌龟回家: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稳固练习1、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察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比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2、击掌辨大小游戏:出示卡片,并根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四、课堂小结两位数比较两位数,十位相同,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两位数比较两位数,十位大的那个是就大。

五、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比较大小。

板书:比较大小2337教学反思:看似简洁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反思如下: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晰,不流畅;这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会说谁和谁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学生表述比较费劲,在后面的教学中必需加强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大小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比较小数的大小,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3、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难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
一、复习导入。

(小黑板展示)
1.一位小数表示_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___分之几。

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_____位,它的计数单位是___或___。

3.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_____位,它的计数单位是___或___。

4.0.307的3在____位上,表示_______;7在______位上,示________。

5._1米=___分米,1分米=____米;1千克=____克,1克=___千克。

二、合作探究。

1.谁跳的高。

在一次调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

两人的得分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交流。

9.87 ○9.90
2.谁跳的远?
三位出场的选手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

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说说你的方法,小组合作。

(____)>(____)>(____)
3.我们来总结。

(1)、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_____部分的大小,_____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______部分相同,就从______部分的_____位比起,_____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_____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三、当堂训练。

1.在下图中找到9.8和10.1的位置,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比大小。

0.839 ○0.9 6.07 ○6.7 5.45 ○5.63
4.03 ○4.009 7.217 ○7.22 7.19_○_71.9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5分米=()米37厘米=()米
5元4角=(_)元_____150克_=(_____)千克
4.
在□里填数字,使它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2)使这个数最接近31,这个数是()。

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1)0.720,0.702,0.712
()<()<()
(2)8.09,8.91,9.08
()<()<()
5.根据要求,写出三个小数。

(1)在0.6和1.0之间:(),(),()。

(2)在0.25和0.5之间:(),(),()。

(3)在0和0.1之间:(),(),()。

6.下面数中的□内可以填几?
0.□7 <0.6 1.□<□ 2 □.□<1.□0.□1 >0.1□1、数论是人类知识最古老的一个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与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连的。

2、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

3、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

4、一个数学家越超脱越好。

5、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

6、数学是锻炼思想的体操。

7、整数的简单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直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

8、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

9、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

10、数学方法渗透并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

它愈来愈成为衡量科学成就的主要标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