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轴承转子运动轨迹主动控制

合集下载

钳工(高级)题库(含答案)

钳工(高级)题库(含答案)

钳工(高级)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5题,每题1分,共45分)1.()能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单向轴向载荷。

A、圆锥滚子轴承B、推力球轴承C、圆柱滚子轴承正确答案:A2.镗铣加工中心机床在工件一次安装中可以加工工件的( )个面上的孔。

A、六B、五C、三D、四正确答案:B3.溢流阀的调定压力为30X 10'"MPa,其远程控制口与油箱接通时,系统的压力A、随负载而定B、零C、30X10MPaD、20X 10MPa正确答案:B4.工作转速高于阶临界转速的转子称为( )转子。

A、挠性B、高速C、刚性正确答案:A5.X6132 型铣床其主轴转速共有( )级,工作台进给速度共( )级。

A、16B、20C、14D、37E、12F、18正确答案:F6.可倾瓦轴承的各瓦块背部的曲率半径均( )轴承体内孔曲率半径,以保证瓦块的自由摆动。

A、等于B、小于C、大于正确答案:B7.在冷态下,检验车床主轴与尾座孔两中心线的等高时,要求尾座孔中心线应主轴中心线。

A、稍低于B、等于C、销高于正确答案:C8.电液动换向阀中的电磁阀,应确保电磁阀在中间位置时液动阀两端控制的油路应卸荷,电磁阀的滑阀机能应是( )。

A、HB、KC、MD、Y正确答案:D9.线切割机床中加在电极丝与工件间隙上的电压必须是()。

A、稳定的B、脉冲的C、随意的正确答案:B10.下列回路属于压力控制回路的是( )。

A、换向、锁紧B、调速、切换C、调速、调压D、调压、减压正确答案:D11.减小滚动轴承配合间隙,可以使主轴在轴承内的减小,有利于提高主轴的旋转精度。

A、跳动量B、热胀量C、倾斜量正确答案:A12.Y7131 型齿轮磨床砂轮架滑座每分钟最大冲程数为()运动。

A、280B、100C、200D、50正确答案:A13.( ) 可以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

A、径向止推滑动轴承B、滚针轴承C、径向滑动轴承D、止推滑动轴承正确答案:A14.数控车床外圆复合循环指令用于加工内孔时,( ) 方向的精加工余量应表示为负值。

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振动主动控制

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振动主动控制

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振动主动控制主动电磁轴承可以为转子提供一种无接触支承结构,具有无机械摩擦、无需润滑等特点,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策略对转子系统的特性进行主动控制。

目前,主动电磁轴承已成为如高速电机、高速飞轮储能等高速旋转机械设备中的主要支承单元。

本文旨在对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振动的主动控制进行研究。

首先,介绍了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并对主动电磁轴承径向电磁力进行了线性化建模。

然后在对平面二自由度单盘转子(平面转子)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有转子不平衡的径向四自由度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理论上研究了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的稳定性、不平衡振动及多频振动主动控制策略。

针对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的稳定性控制,提出了分散PID控制和线性状态反馈反馈解耦控制策略。

首先,针对目前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的分散PID控制器参数缺少整定过程和设计依据的问题,基于PID控制器参数对转子运动特性影响的分析,给出一种分散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为分散PID控制提供参数选取依据。

然后,针对转子系统陀螺耦合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状态反馈解耦的控制策略。

最后,通过仿真对两种稳定性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针对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的不平衡振动控制,研究了一种基于不平衡系数辨识的不平衡振动位移控制策略,实现了转子振动位移最小化。

首先分析了补偿电流的具体形式同时定义了不平衡系数,然后给出了不平衡系数辨识方程并分析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建立了磁悬浮飞轮储能仿真模型对该不平衡振动位移控制算法进行了恒转速、恒加速以及抗噪声能力的仿真验证。

针对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的多频振动问题,首先给出了多频振动的抑制方法同时定义了多频电流系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步长三角形迭代搜索的多频电流系数辨识算法,然后采用了在多个频率点执行同样的单频振动控制的方法组成多频电流控制器,实现控制电流最小化并有效降低转子的多频振动的方案,最后以磁悬浮高速电机转子系统为模型,分别在恒转速、恒加速以及抗噪声能力方面证明了其有效性;最后,在以dSPACE为核心的磁悬浮高速电机和磁悬浮飞轮储能实验平台上,分别完成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的稳定性、不平衡振动以及多频振动控制的实验验证。

液体动静压球形轴承动态特性分析

液体动静压球形轴承动态特性分析

The stiffness coefficient and damping coefficient of the spherical bearing were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bearing speedꎬ
eccentricityꎬ average oil film clearance and other parameters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coefficient of the bearing through
HYBRID SLIDING BEARINGS
季东生 ∗∗
沈景凤 ∗∗∗
陈雨飞 周羿好
( 上海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ꎬ 上海 200093)
JI DongSheng SHEN JingFeng
CHEN YuFei
ZHOU YiHao
(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ꎬ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ꎬ Shanghai 200093ꎬ China)
研究轴承的转速、偏心率、平均油膜间隙等参数对轴承的动态特性系数的影响规律ꎮ 结果表明:转速、偏心率以及平均油
膜间隙对油膜的刚度和阻尼有着重要的影响ꎮ
关键词 液体动静压球轴承 液体润滑 小扰动法 动态特性系数 数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 TH133 37
Abstract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bearing parameters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pherical sliding bearingsꎬ which

汽轮机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汽轮机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呀!首先呢,咱们得知道什么是汽轮机滑动轴承。

哎呀呀,简单来说,它就是在汽轮机运行中起到支撑和减少摩擦作用的关键部件。

那它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哇,这可就有讲究啦!当汽轮机开始运转时,轴在轴承内旋转。

这时候,滑动轴承里面的润滑油就发挥大作用啦!润滑油会在轴和轴承之间形成一层油膜。

这层油膜可不得了呢,它能够把轴和轴承分隔开,从而大大减少了摩擦和磨损。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层油膜,轴和轴承直接接触,那摩擦产生的热量和磨损得有多严重呀!所以说,这层油膜就像是一个保护罩,保护着轴和轴承。

再来说说这油膜的形成原理。

它是依靠轴的旋转带动润滑油,在轴承和轴之间产生压力,从而形成稳定的油膜。

而且,这油膜的厚度和压力分布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呢。

比如说,轴的转速。

转速越高,油膜形成得就越容易,也越稳定。

还有润滑油的性质,粘度合适的润滑油才能形成良好的油膜。

另外,滑动轴承的结构设计也对其工作原理有着重要影响。

轴承的形状、尺寸、间隙等等,都会关系到油膜的形成和稳定性。

哎呀呀,咱们再深入讲讲这间隙的问题。

如果间隙太小,润滑油流动不畅,油膜就难以形成;要是间隙太大呢,油膜又不够稳定,容易破裂。

所以,在设计滑动轴承的时候,必须要精确计算和控制这个间隙。

还有呀,轴承的材料也不能忽视呢。

好的轴承材料,不仅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还要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总之,汽轮机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看似简单,其实里面包含了好多复杂的知识和技术。

只有各个方面都做到位,才能保证汽轮机的稳定运行,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朋友们,这下你们对汽轮机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是不是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啦?。

柔性支承可倾瓦滑动轴承油膜动力减振特性分析

柔性支承可倾瓦滑动轴承油膜动力减振特性分析

柔性支承可倾瓦滑动轴承油膜动力减振特性分析杨期江;李伟光;赵伟;郭明军【摘要】A new type of tilting pad bearing flexible supported tilting pad bearing was put forward,in which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al pivot was improved to hydraulic support.Based on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a new iterativ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center position of journal center was described,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aring were calculated by MatLab program.The dynamic model of inner and outer oil film equivalent mass spring damper system of flexible supported tilting pad bearing was established.The steady and transient response of flexible support tilting pad bearing rotor system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ring stiffness of the bearing system with two layers of oil film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oil film system.When the damping of the outer oil film reaches a certain value,the comprehensive support damping of the double layer oil film will exceed the support damping of single layer oil pared with the single oil film bearing,flexible supporting pad has good vibration-damping characteristic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将传统可倾瓦的机械刚性支点改进为液压支撑,提出一种主动减振可倾瓦轴承——柔性支承可倾瓦轴承.基于有限差分法提出一种新的轴颈中心平衡位置迭代计算方法,通过MatLab编程计算轴承平衡状态的动态特性参数;建立柔性支承可倾瓦轴承内外部油膜等效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柔性支承可倾瓦轴承-转子系统的稳态及瞬态响应等减振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层油膜轴承综合支承刚度小于单层油膜轴承支承刚度,综合支承阻尼在一定条件下会大于单层油膜系统支承阻尼;相比单层油膜轴承,柔性支承可倾瓦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减振特性.【期刊名称】《润滑与密封》【年(卷),期】2018(043)004【总页数】7页(P79-85)【关键词】柔性支承;可倾瓦轴承;静态性能;动力参数;减振特性【作者】杨期江;李伟光;赵伟;郭明军【作者单位】广州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725;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7.2;TH113.1传统机械刚性支承可倾瓦滑动轴承以其高稳定性等优点在船舶涡轮动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支点处高应力产生的不稳定、机械结构复杂、阻尼低等方面不足[1-2]。

主动混合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运动轨迹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主动混合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运动轨迹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主动混合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运动轨迹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主动混合滑动轴承-转子系统是一种利用电液静压轴承和摩擦滑动轴承混合的方式构成的轴承,具有高刚度、低摩擦等特点,常用于高速、高精度机械设备中。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转子系统极易受到外界干扰产生振动,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和寿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控制主动混合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运动轨迹,抑制系统振动、提升系统稳定性和寿命,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该技术,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方法,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结合主动混合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及控制理论的基础,重点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 建立主动混合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探究其振动稳定性及寿命等基本特性。

2. 针对系统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振动问题,设计开环与闭环控制方法,研究其稳定性和控制性能,提出较优的控制策略。

3. 基于MATLAB仿真平台,开展主动混合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运动轨迹控制,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本研究的目标在于深入理解主动混合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运动轨迹控制方法,设计并验证出一套针对该系统的完善控制方案,提升系统品质,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等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相结合,开发控制算法并进行现场测试。

技术路线:1.对主动混合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进行分析,建立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

2.通过分析系统动力学响应特性,确定系统设计参数,同时设计系统控制方案,包括开环与闭环控制。

3.将所设计的控制算法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进行数值仿真,并进行仿真实验场景下验证。

4.设计并开展实际系统测试,在实际工业应用场景下测试系统运动稳定性和控制效果,进一步完善控制方案。

四、预期成果1.深入探究主动混合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特性和运动轨迹控制方法,为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5学时)

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5学时)
加速度。
3
因系统对称性,系统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衡方程为:
对轴颈
k Fx k xx x k xy y d xx x d xy y k Fy k yx x k yy y d yx x d yy y
对轮盘
(1)
m ( x ) k 0 m( y ) k 0
第j个质点的受力可以表达为
Px m 0 x d Fx P 0 m y d Fyx j j y j k Fx k Fyx k Fxy x k xx k Fy y j k yx j d Fxy x d xx d Fy y j d yx j d xy x d yy y j j
, j p , jd 分别为单位长轴段的质量、极转动惯量和 赤道转动惯量。
10
1)质量集总: 集总到两端的质量按照总质量和质心位置均不变的 原则分配:
s R la k m j lj k 1 s l (l a ) s j L k R m l m j j k l k 1 k 1 j
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
滑动轴承支承转子系统的动态行为
除受制于转子本身的弹性、质量分布、
材料、运行速度等参数外,更大程度上
取决于滑动轴承的动态特性。
1
一、单质量弹性转子
1.单质量弹性转子系统稳定性
在线性范围内,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稳定性,一 般是在小扰动情况下,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或力平衡方程 导出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并求解,以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状况或趋势。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线性最优主动控制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线性最优主动控制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奇异摄动 3 神经网络 2 振动抑制 2 协调运动 2 半主动控制 2 刚柔空间机器人 2 鲁棒性 1 鲁棒 1 饱和函数 1 颤振 1 非线性控制 1 间隙 1 超音速 1 起落架 1 计算机仿真 1 补偿器 1 线性矩阵不等式 1 线性最优主动控制 1 磁流变 1 磁流体阻尼器 1 爆胎 1 漂浮基空间机器人 1 漂浮基柔性空间机械臂系统 1 汽车工程 1 气动弹性 1 模糊逻辑控制 1 柔性臂 1 柔性关节 1 极限环振动 1 最优控制 1 最优主动控制 1 故障诊断与隔离 1 操纵稳定性 1 巨型框架 1 容错控制 1 奇异摄动法 1 反馈线性化 1 准滑模控制 1 主动制动控制算法 1 singular perturbationapproach 1 optimal control 1 h∞鲁棒控制 1 hopf分岔 1 fuzzy logic control 1 free-floating space flexible manipulator 1 feedback linearization 1 atmd结构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科研热词 主动控制 颤振抑制 随机最优控制 输出微分 距离估计 起落架 融合算法 统计线性化 结构随机跳变系统 线性系统 线性二次型 硬件在环仿真 电子稳定控制程序 汽车悬架 最佳线性无偏估计 最优跟踪控制 最优控制 扭转振动 弹性飞机 多普勒 压电扭转致动器 加权矩阵 前馈控制 分层协调控制 主动悬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 n Qig h n Ma Jn u Ch n i e nc og ik i a g Jman Yu n Tin in g a at a
( o eeo M cai l nier gS adn n e i , nnS adn 5 10 C ia C l g f ehnc g e n ,hn ogU i rt J a hn og 00 ,hn ) l aE n i v sy i 2 A s at ae nf tepneait o e c o ant et gadhg aai f yr ya i l r ao u— bt c: sdo s r os b i f l t m gecba n n i cpcyo hdo n mc u i t n or r B a s ly e r i i h t d bci j
的机械零件和产品都采用 了非圆异形 截面 ,即其横截
面不是 圆形 ,而是非 圆形状 ,如椭 圆、变椭 圆、摆线
等。为 了实现异形表 面的加工 ,需要控制刀具在切削
过程 中径向微移动 。传统的加工异形截 面的方法主要 是机械仿形加工…。近年来 ,一些新技术新材料 已应 用到非圆异形截面 的加工领域中 ,主要有特种加工方 法加工异形 截面 、新 型数 控仿形 系 统加 工异 形 截
l g ee to g e u rn s d v lp d, ih c n b s d fr n n ic lrfn c i ig T e d n mi d lo h f i lcr ma n tc re twa e eo e whc a e u e o o crua e ma h nn . h y a c mo e fs at n i
合的两输入两输出系统进行反馈解耦 ,设计了鲁棒 H 混合灵敏度控制器 。仿 真结果表明控制输 出能很好地跟踪外部参 考信号,并且该控制器对外部干扰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得到 比较精确的椭圆轨迹跟踪结果。实验结果验证 了仿真结果的
正 确性 。
关 键 词 :滑 动轴 承 ;轴 心轨 迹 ;鲁 棒 控制 ;混合 灵 敏度
n l er g teeet man t a b ai . lcr g ei h do y a clbia o o ra b aigta telc sc rb h p dtru h cnrl n h o c& y rd n mi r t njun er th ou a es a e o g o t — u ci l n h l h o
K y rss dn er g jun ou ;o u t o t lmie e s ie ewod : iigb ai ;o ra lc s rb s cnr ; xd sn iv l n l o t
在现代 航空 航 天 、汽车 、机 床 等机 械制 造行 业
中,为了达到 良好 的性能或实现特定 目的 ,越来越多
wa sa l h d, n h o p e woip ta d o t u y tmsweed e u ld b a so ttsfe b c a d te mie se tbi e a d te c u ld t n u n u p tsse r e o pe yme n fsae e d a k, n h x d s s n i v o u tH c nr l rwa n e t ae . i lt n rs l h w h tte c nrle u p t c n ta k d srd i p t e st e r b s i o tol si v si td Smu ai e u t s o t a h o told o t us a rc e ie n us e g o s a c rtl n h o tolrc n s p r s it r a c f ciey c u aey a d t ec nr l a u p e sd su b n e ef t l. e e v
出发 ,引入主动电磁轴 承支撑 ,对主轴运 动进行直接 控制 ,使得刀具 按照预先设定 的路径运动 ,实现活塞 非 圆销孔的加工 。然而 ,主动电磁轴承是开环不稳定 的,需要辅助支 承以防止失效 发生而造 成永久 伤害 , 而且其承载力和刚度较低 ,成本较 高。刘学忠 对 四
油腔动静压混合滑动轴承转子 中心轨迹控制进行 了研 究 ,通过 改变节流 阀参数控制各个油腔压力实现了转
中图 分类 号 :T I3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05 0 5 (00 1 0 9— H 3. 24— 10 2 1 ) 2— 6 5
பைடு நூலகம்
Ac ie Co to fJ u n lLo u n S i i g Be rn t n r l o r a c si l n a i g v o d
滑 动 轴承 转 子 运 动轨 迹 主 动控 制
沈庆崇 马金奎 常记莽 原甜甜
(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济南 20 0 ) 5 10
摘要:为实现非圆异形截面零件的加工 ,结合电磁轴承响应迅速 和流体滑动轴承承载力高的特点 ,提 出电磁铁 一
流 体 润滑 滑动 轴 承 系统 ,通 过 主动 控制 电磁铁 输 入 电流 来控 制 滑动 轴 承转 子 的运 动 轨迹 。建 立 主 轴的 动 力学 模 型 ,对 耦
21 0 0年 1 2月
润滑与密封
L UBRI AT ON ENGI ERI C I NE NG
De . 2 0 c 01
Vo . 5 No 1 13 . 2
第3 5卷 第 1 2期
D :1 . 9 9 ji n 0 5 0 5 . 0 0 1 . 1 OI 0 3 6 /. s. 2 4— 1 0 2 1 . 2 0 6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