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第十二章合成抗感染药ppt课件

甲氧苄啶 TMP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 性菌均有广泛的抑制 作用,与磺胺类药物 合用可使其抗菌作用 增强数倍至数十倍, 甚至有杀菌作用。还 可增强多种抗生素的 抗菌作用。
14
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都是对氨基苯磺酰胺衍生物,其基本结构通式为:
R1 HN
4
SO2NH R2
1
结合
抑制
对氨基苯甲酸 (PABA)
3.了解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的结构特点。
6
第1节 磺胺类药物
一、磺胺类药物的结构、分类与构效 关系
二、磺胺类药物的理化性质 三、代表药物和抗菌增效剂
7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1932 临床实用
1908 合成母体
1946 合成高峰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 是一类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 结构的合成抗菌药,通过抑 制细菌繁殖而抗菌。本类药 物抗菌谱广,对多种球菌及 某些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可 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泌尿道、 肠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细菌性感染疾病。
杂环取代基反应
重氮化-偶合反应
酸性,成钠盐 与金属离子反应,成铜盐
18
磺胺类药物的理化性质 (一)磺酰胺的性质 1.酸性 2.重金属离子取代反应
19
芳香第一胺的性质
1.弱碱性 2.自动氧化反应 3.重氮化偶合反应 4.与芳醛缩合反应
20
磺胺类药物理化性质
磺胺类药物多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几 乎无味,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具有一定的熔点。
第十一章
合成抗感染药
背景介绍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等病原微 生物或寄生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在人的一 生中会有多次患感染性疾病的经历,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传 播速度快、遍布临床各科室、对人民健康及社会造成的危害极 大。
抗感染处方分析ppt课件

21
增加不良反应的联用
实例11:男性患者,68岁,糖尿病并肺 部感染、关节炎。
处方:左氧氟沙星0.4克,静滴,每天1 次;泼尼松龙25毫克关节腔注射。两天后 患者血糖升高,脚跟疼痛。
22
用药分析:
左氧氟沙星影响血糖稳定性,可使血糖升 高或下降。对老年患者氟喹诺酮不宜与激 素联用,氟喹诺酮类药有致脚跟肌腱病, 引起脚跟疼痛,甚至跟腱断裂的严重不良 反应,尤以60岁以上的老人居多,与激素 并用则剧增。故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对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应慎用,且不应 与激素合用。控制感染可选用β内酰胺类药, 如果青霉素、头孢类过敏可选用氨曲南或 克林霉素、磷霉素等。
16
用药分析:
头孢曲松可与钙离子结合生成头孢曲松钙, 会沉淀。由于头孢曲松具有良好通透性, 在肝、胆、脑内、肾组织中浓度高,可使 头孢曲松钙沉积于上述重要器官引起结石、 血栓栓塞形成而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应换用其他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或 停用钙制剂,改用其他抗过敏药物。
17
增加不良反应的联用
41
用药先后顺序错误
实例18:男性患者,64岁,肺部感染。 处方:0.9%氯化钠250毫升,克林霉素
1.2克,静滴,每天两次(先用);0.9%氯 化钠100毫升,头孢匹胺2.0克,静滴,每天 两次(后用)。
42
用药分析:
头孢匹胺为繁殖期杀菌剂,克林霉素为速效抑菌 剂。先用抑菌剂,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繁殖期 杀菌剂则不能发挥作用而降低疗效。如必须联用 时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繁殖期杀菌剂用大剂 量,速效抑菌剂用小剂量;先静滴繁殖期杀菌剂 头孢匹胺1小时后再静滴速效抑菌剂克林霉素,这 样效果较好。医嘱中克林霉素日剂量2.4克,达到 重度感染剂量,且护士执行医嘱时先静滴克林霉 素后静滴头孢匹胺,用药先后顺序不对,对繁殖 期杀菌剂有干扰作用,故联用时克林霉素剂量宜 改为0.6克静滴,每天两次,先静滴头孢匹胺1小 时后再静滴克林霉素。
增加不良反应的联用
实例11:男性患者,68岁,糖尿病并肺 部感染、关节炎。
处方:左氧氟沙星0.4克,静滴,每天1 次;泼尼松龙25毫克关节腔注射。两天后 患者血糖升高,脚跟疼痛。
22
用药分析:
左氧氟沙星影响血糖稳定性,可使血糖升 高或下降。对老年患者氟喹诺酮不宜与激 素联用,氟喹诺酮类药有致脚跟肌腱病, 引起脚跟疼痛,甚至跟腱断裂的严重不良 反应,尤以60岁以上的老人居多,与激素 并用则剧增。故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对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应慎用,且不应 与激素合用。控制感染可选用β内酰胺类药, 如果青霉素、头孢类过敏可选用氨曲南或 克林霉素、磷霉素等。
16
用药分析:
头孢曲松可与钙离子结合生成头孢曲松钙, 会沉淀。由于头孢曲松具有良好通透性, 在肝、胆、脑内、肾组织中浓度高,可使 头孢曲松钙沉积于上述重要器官引起结石、 血栓栓塞形成而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应换用其他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或 停用钙制剂,改用其他抗过敏药物。
17
增加不良反应的联用
41
用药先后顺序错误
实例18:男性患者,64岁,肺部感染。 处方:0.9%氯化钠250毫升,克林霉素
1.2克,静滴,每天两次(先用);0.9%氯 化钠100毫升,头孢匹胺2.0克,静滴,每天 两次(后用)。
42
用药分析:
头孢匹胺为繁殖期杀菌剂,克林霉素为速效抑菌 剂。先用抑菌剂,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繁殖期 杀菌剂则不能发挥作用而降低疗效。如必须联用 时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繁殖期杀菌剂用大剂 量,速效抑菌剂用小剂量;先静滴繁殖期杀菌剂 头孢匹胺1小时后再静滴速效抑菌剂克林霉素,这 样效果较好。医嘱中克林霉素日剂量2.4克,达到 重度感染剂量,且护士执行医嘱时先静滴克林霉 素后静滴头孢匹胺,用药先后顺序不对,对繁殖 期杀菌剂有干扰作用,故联用时克林霉素剂量宜 改为0.6克静滴,每天两次,先静滴头孢匹胺1小 时后再静滴克林霉素。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用药ppt课件

12
七、尚在探索中的其他措施
1 .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某些微生态制剂 可以减轻或消除根除Hp 治疗导致的肠道微 生态失衡 ,是否可提高根除率有待进一步 研究。 2 .中药:一此研究结果提示,某些中药有 提高Hp 根除率的作用,但确切疗效和如何 组合根除方案,尚有待更多研究验证。 3 .胃粘膜保护剂:个别胃粘膜保护剂被证 实有抗Hp作用,替代铋剂用于四联疗法可 13
六、四联疗法相关问题
1、一线和二线疗法问题 上述4 种为非青霉素过敏者推荐的方案均有 较高根除率,其他方面各有优缺点,难以划分一 线、二线方案。具体操作可根据药品的可获得性、 费用、潜在不良反应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其中 的1 种方案作为初次治疗方案。如初次治疗失败, 可在剩余的方案中再选择1 种方案进行补救治疗 。 青霉素过敏者初次治疗失败后,抗菌药物选 择余地小,应尽可能提高初次治疗根除率。 2、根除治疗的疗程 鉴于铋剂四联疗法延长疗程可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疗效,故推荐的疗程为10d 或14d ,放弃7d 10 方案。
17
八、我院药品分析
铋剂:复方铝酸铋颗粒 PPI: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 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维 B6、 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
14
可用方案
1、三联: PPI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PPI +克拉霉索+甲硝唑维B6 2、四联: PPI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复方铝酸铋颗 粒 PPI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左氧氟沙星+复方铝酸铋 颗粒 PPI +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铝酸铋颗粒 PPI +克拉霉索+甲硝唑维B6+复方铝酸铋颗粒
七、尚在探索中的其他措施
1 .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某些微生态制剂 可以减轻或消除根除Hp 治疗导致的肠道微 生态失衡 ,是否可提高根除率有待进一步 研究。 2 .中药:一此研究结果提示,某些中药有 提高Hp 根除率的作用,但确切疗效和如何 组合根除方案,尚有待更多研究验证。 3 .胃粘膜保护剂:个别胃粘膜保护剂被证 实有抗Hp作用,替代铋剂用于四联疗法可 13
六、四联疗法相关问题
1、一线和二线疗法问题 上述4 种为非青霉素过敏者推荐的方案均有 较高根除率,其他方面各有优缺点,难以划分一 线、二线方案。具体操作可根据药品的可获得性、 费用、潜在不良反应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其中 的1 种方案作为初次治疗方案。如初次治疗失败, 可在剩余的方案中再选择1 种方案进行补救治疗 。 青霉素过敏者初次治疗失败后,抗菌药物选 择余地小,应尽可能提高初次治疗根除率。 2、根除治疗的疗程 鉴于铋剂四联疗法延长疗程可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疗效,故推荐的疗程为10d 或14d ,放弃7d 10 方案。
17
八、我院药品分析
铋剂:复方铝酸铋颗粒 PPI: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 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维 B6、 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
14
可用方案
1、三联: PPI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PPI +克拉霉索+甲硝唑维B6 2、四联: PPI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复方铝酸铋颗 粒 PPI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左氧氟沙星+复方铝酸铋 颗粒 PPI +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铝酸铋颗粒 PPI +克拉霉索+甲硝唑维B6+复方铝酸铋颗粒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ppt课件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医学课件
1
机体状态(免疫器官功能) 感染部位、病情程度
流行情况 病原菌 耐药性 产酶
机体
细菌
药物
抗菌谱 药动学 药效学 副作用
图:合理用药应掌握的信息
医学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医学课件
2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甙类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药物 其它抗菌药物
医学课件
21
ß-内酰胺抗生素
青霉素类
R
X
头孢菌素类 ß-内酰胺酶抑制剂
N O
碳青霉烯类
R 头孢烯类
单环类
头霉素
医学课件
22
青霉素类抗生素
1. 青霉素G 2. 苯氧青霉素(包括青霉素V等) 3. 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等) 4. 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 5.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羧苄西林、磺苄西林、
最佳用药方案——尽可能增大接触时间。
医学课件
18
依据PK/PD抗菌药物分类
浓度依赖性
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 取决于峰浓度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两性霉素B
主要参数 AUC0-24/MIC(AUIC)
Cmax/MIC
时间依赖性
抗菌作用与 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多数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MBC:最低杀菌浓度.能杀灭培养基中 99.9%细菌的最低抗生素浓度。其值越小 则抗菌活性越强 .
医学课件
10
优点:评定抗菌药物对感染病原体抗菌活性 制订给药方案的主要依据; 判断耐药非常重要的参数。
医学课件
1
机体状态(免疫器官功能) 感染部位、病情程度
流行情况 病原菌 耐药性 产酶
机体
细菌
药物
抗菌谱 药动学 药效学 副作用
图:合理用药应掌握的信息
医学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医学课件
2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甙类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药物 其它抗菌药物
医学课件
21
ß-内酰胺抗生素
青霉素类
R
X
头孢菌素类 ß-内酰胺酶抑制剂
N O
碳青霉烯类
R 头孢烯类
单环类
头霉素
医学课件
22
青霉素类抗生素
1. 青霉素G 2. 苯氧青霉素(包括青霉素V等) 3. 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等) 4. 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 5.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羧苄西林、磺苄西林、
最佳用药方案——尽可能增大接触时间。
医学课件
18
依据PK/PD抗菌药物分类
浓度依赖性
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 取决于峰浓度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两性霉素B
主要参数 AUC0-24/MIC(AUIC)
Cmax/MIC
时间依赖性
抗菌作用与 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多数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MBC:最低杀菌浓度.能杀灭培养基中 99.9%细菌的最低抗生素浓度。其值越小 则抗菌活性越强 .
医学课件
10
优点:评定抗菌药物对感染病原体抗菌活性 制订给药方案的主要依据; 判断耐药非常重要的参数。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的药学指导ppt课件

22
对细胞壁通透性的不同
G+菌
G-菌
23
革兰染色 (gram stain)
G+菌
G-菌
24
革兰染色 (gram stain)
革兰染色(Gramstain):由丹麦细菌学家革兰(HansChristian Gram)创建的一种鉴别染色法。
采用4种试剂分4步:
结晶紫 (初染)
碘液 (媒染)
95%乙醇 (脱色)
8
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
抗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理 病原菌与抗菌药物 细菌与耐药 抗感染治疗策略
9
抗菌药物
抗生素
=抗生素+半合成抗菌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
=抗菌药物+抗病毒药
抗感染药物
=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
化疗药物
=抗微生物药+肿瘤化疗药
10
抗菌药物的分类
-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头霉素、碳青霉烯等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四环素类:四环素等 氯霉素类:氯霉素等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螺旋霉素等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类:克林霉素等 多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多粘菌素等 利福霉素类:利福霉素等 其他抗菌药物:磷霉素、泰利霉素、链阳霉素、单酰胺类(替加环素)等 化学合成药物:喹诺酮、磺胺类、噁唑烷酮类、呋喃类、硝基咪唑等
20
细 菌 (bacterium)
肽聚糖
G+菌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糖类、蛋白质和类脂质组成的聚合
细菌是一类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层厚而致密(占胞壁重量的65 %~95%),内有磷壁酸镶嵌,类脂质、脂多糖、脂蛋白较 少或缺少; 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则肽聚糖层薄而疏松(不足10%), 无磷壁酸或磷壁醛酸,含类脂质、脂多糖和脂蛋白等。 但两者均含有呈链状交叉连结的肽聚糖,许多抗菌药物 可干扰肽聚糖的生物合成,从而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对细胞壁通透性的不同
G+菌
G-菌
23
革兰染色 (gram stain)
G+菌
G-菌
24
革兰染色 (gram stain)
革兰染色(Gramstain):由丹麦细菌学家革兰(HansChristian Gram)创建的一种鉴别染色法。
采用4种试剂分4步:
结晶紫 (初染)
碘液 (媒染)
95%乙醇 (脱色)
8
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
抗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理 病原菌与抗菌药物 细菌与耐药 抗感染治疗策略
9
抗菌药物
抗生素
=抗生素+半合成抗菌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
=抗菌药物+抗病毒药
抗感染药物
=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
化疗药物
=抗微生物药+肿瘤化疗药
10
抗菌药物的分类
-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头霉素、碳青霉烯等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四环素类:四环素等 氯霉素类:氯霉素等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螺旋霉素等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类:克林霉素等 多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多粘菌素等 利福霉素类:利福霉素等 其他抗菌药物:磷霉素、泰利霉素、链阳霉素、单酰胺类(替加环素)等 化学合成药物:喹诺酮、磺胺类、噁唑烷酮类、呋喃类、硝基咪唑等
20
细 菌 (bacterium)
肽聚糖
G+菌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糖类、蛋白质和类脂质组成的聚合
细菌是一类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层厚而致密(占胞壁重量的65 %~95%),内有磷壁酸镶嵌,类脂质、脂多糖、脂蛋白较 少或缺少; 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则肽聚糖层薄而疏松(不足10%), 无磷壁酸或磷壁醛酸,含类脂质、脂多糖和脂蛋白等。 但两者均含有呈链状交叉连结的肽聚糖,许多抗菌药物 可干扰肽聚糖的生物合成,从而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PPT课件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8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 诊断
精选2021最新课件
9
外科感染的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重症感染病人的经验治疗,要贯彻“重拳出击,全面覆盖”的方针, 即突破用药逐步升级的的框框,选用强有力的广谱抗生素作为起始治疗, 迅速控制最常引起外科感染的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阻 止病情恶化,对免疫低下的病人,有时还要覆盖真菌。通常选用对细菌 覆盖率高的抗菌药物,包括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吡 肟)、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广谱青霉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或头 孢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喹诺酮类的环 丙沙星,以及碳青霉烯类的亚安培南或美罗培南;大多还需联合用药。 覆盖真菌常用的氟康唑。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0
外科感染的抗菌药物目标治疗
一旦获得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就要重新审视原有用药 方案,进行目标(针对性)治疗,但要避免盲目根据检查报告对号入座。
表2 列出了针对不同细菌的抗菌药物选择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1
表2 针对不同细菌和真菌的抗菌药物选择
细菌 MSSA和MSCNS MRSA MRCNS 化脓性链球菌 消化链球菌 粪肠球菌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
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 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 外科感染的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外科感染的抗菌药物目标治疗(针对性治疗) 手术部位感染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
精选2021国外科感染病原菌构成的报告不多。根据有 限的资料,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 菌和绿脓杆菌,分别占全部分离菌的15%~19%左右, 三者合计,占了全部病原菌的50%以上,其他比较常见 的细菌是肠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不 动杆菌和克雷伯菌属。总的说来,革兰阴性杆菌仍占优 势,约占60% ~65%,革兰阳性球菌约占30%~35% (所占份额近十余年缓慢增加);其余是真菌。不同种 类的外科感染,病原菌构成有所不同,参见表1。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ppt

15
碳青霉烯类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 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极强,对绝大多数酶都稳定 ➢ 主要适用于医院内获得性重度耐药菌感染,尤其是免疫缺陷
患者或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者 ➢ 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之间有一定的交叉过敏反应,对β内酰
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 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肾功能不全或伴有其他可诱发
➢ 3、治疗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是治疗军团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4、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
18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 (1)肝毒性 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肝酶升高等,一般停 药后可恢复。
➢ (2)局部刺激 不宜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 故滴注液宜稀(<0.1%),滴入速度不宜过快。
➢ (3)胃肠道反应 ➢ (4)可抑制茶碱的代谢。联合应用,可致茶碱中毒,甚
至死亡
19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抗菌机理:主要为通过阻止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阻断敏感菌蛋白质的合成
➢ 抗菌谱主要G-菌,对多数需氧G-杆菌和少数耐药的金 葡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部分品种对结核分枝杆菌及 其它枝杆菌属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7
头孢菌素类的特点及合理应用
➢ 1、头孢菌素类为杀菌剂 ➢ 2、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 3、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比青霉素类高,抗菌谱
比青霉素类广,作用也比青霉素类强 ➢ 4、 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而分为一、二、
三、 四代
8
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 1、对G+ 菌抗菌作用优于第二代与第三代头孢菌素。 ➢ 2、抗阴性杆菌作用较弱。 ➢ 3、对绿脓杆菌与厌氧菌无效。 ➢ 4、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 ➢ 5、第一代: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硫脒
碳青霉烯类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 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极强,对绝大多数酶都稳定 ➢ 主要适用于医院内获得性重度耐药菌感染,尤其是免疫缺陷
患者或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者 ➢ 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之间有一定的交叉过敏反应,对β内酰
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 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肾功能不全或伴有其他可诱发
➢ 3、治疗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是治疗军团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4、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
18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 (1)肝毒性 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肝酶升高等,一般停 药后可恢复。
➢ (2)局部刺激 不宜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 故滴注液宜稀(<0.1%),滴入速度不宜过快。
➢ (3)胃肠道反应 ➢ (4)可抑制茶碱的代谢。联合应用,可致茶碱中毒,甚
至死亡
19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抗菌机理:主要为通过阻止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阻断敏感菌蛋白质的合成
➢ 抗菌谱主要G-菌,对多数需氧G-杆菌和少数耐药的金 葡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部分品种对结核分枝杆菌及 其它枝杆菌属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7
头孢菌素类的特点及合理应用
➢ 1、头孢菌素类为杀菌剂 ➢ 2、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 3、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比青霉素类高,抗菌谱
比青霉素类广,作用也比青霉素类强 ➢ 4、 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而分为一、二、
三、 四代
8
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 1、对G+ 菌抗菌作用优于第二代与第三代头孢菌素。 ➢ 2、抗阴性杆菌作用较弱。 ➢ 3、对绿脓杆菌与厌氧菌无效。 ➢ 4、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 ➢ 5、第一代: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硫脒
肝胆外科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教学课件ppt

主要经肝胆排泄的较少 • 部分抗生素能在肝胆组织和胆汁中形成超
高浓度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胆汁药物浓度
胆汁浓度高的抗生(Sheng)素
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环丙沙(Sha)星、莫西沙(Sha)星、克林 霉素、利福平、红霉素等
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胆药浓度: 达到血药浓度10倍以上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二页。
治疗
肝胆外科(Ke)感染针对性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 首选抗绿脓青霉素(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或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及β-内酰胺(An)酶抑制剂 复合制剂 次选环丙沙星、氨曲南、4代头孢(头孢吡 肟、头孢匹罗)、碳青霉烯类、抗绿脓氨基 糖苷类(妥布霉素、阿米卡星) 其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抗绿脓氨基糖苷 类
方案2(第三代头孢菌素):
• 头孢哌酮(2 g,1/8 h)加(Jia)甲硝唑(1g,1/12 h)
• 头孢哌酮/舒巴坦(2 g,1/8 h)
• 头孢曲松(1~2 g,1/12~24h)加甲硝唑(1g, 1/12 h)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治疗
肝胆外科感(Gan)染的用药方案
方案3: 氨曲南(2g,1/8 h)加克林霉素(0.4~0.6 g,
• 混合感染率增加,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 厌氧菌感染率:差异很大,15%~90%,与病情有关
第七页,共四十二页。
胆道(Dao)细菌感染
胆道系统感染病原菌Fra bibliotek• 厌氧菌不单独引起感染,与需氧菌共存
• 病(Bing)情越复杂,混合感染越多,急性胆管炎多见
• 厌氧菌感染多见于曾接受过胆道手术或其他操作的患者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高浓度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胆汁药物浓度
胆汁浓度高的抗生(Sheng)素
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环丙沙(Sha)星、莫西沙(Sha)星、克林 霉素、利福平、红霉素等
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胆药浓度: 达到血药浓度10倍以上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二页。
治疗
肝胆外科(Ke)感染针对性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 首选抗绿脓青霉素(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或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及β-内酰胺(An)酶抑制剂 复合制剂 次选环丙沙星、氨曲南、4代头孢(头孢吡 肟、头孢匹罗)、碳青霉烯类、抗绿脓氨基 糖苷类(妥布霉素、阿米卡星) 其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抗绿脓氨基糖苷 类
方案2(第三代头孢菌素):
• 头孢哌酮(2 g,1/8 h)加(Jia)甲硝唑(1g,1/12 h)
• 头孢哌酮/舒巴坦(2 g,1/8 h)
• 头孢曲松(1~2 g,1/12~24h)加甲硝唑(1g, 1/12 h)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治疗
肝胆外科感(Gan)染的用药方案
方案3: 氨曲南(2g,1/8 h)加克林霉素(0.4~0.6 g,
• 混合感染率增加,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 厌氧菌感染率:差异很大,15%~90%,与病情有关
第七页,共四十二页。
胆道(Dao)细菌感染
胆道系统感染病原菌Fra bibliotek• 厌氧菌不单独引起感染,与需氧菌共存
• 病(Bing)情越复杂,混合感染越多,急性胆管炎多见
• 厌氧菌感染多见于曾接受过胆道手术或其他操作的患者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头孢菌素类
O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N R
COOH
R
S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N
▪碳青霉烯类
O
COOH ▪头霉素类
▪单环类
▪氧头孢烯类
R
C
R
N
O
COOH
青霉素类
类 别 天然青霉素 类
广谱青霉素 类
耐酶青霉素 类
酰脲类青霉 素
代表药 物
青霉素G 青霉素V钾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
抗菌谱
G+球菌:除肠球菌外的G+球菌 对产酶葡萄球菌无效 G- 杆菌:无效
4452
肠球 菌属
4046
凝固 酶阴 性葡 萄球 菌
3078
肠球 菌属
1961
嗜麦 芽窄 食单 胞菌
1661
肺炎 链球 菌
944
汪复、朱德妹 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概念
抗感染药物(anti-infective agents)
是指治疗各种病原体(病毒、衣原体、支原 体、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 病等)所致感染的各种药物。
三级医院70%, 二级医院80%, 一级医院90%。
国内临床各类抗菌药物应用比例
抗菌药物
-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 喹诺酮类 氨基糖甙类 大环内脂类 其他
比例(%)
50.9
31.9 19.0 19.6
8.4 4.0 17.1
-内酰胺类抗生素
-内酰胺类
-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
R
R
第四代
Cefpirome Cefepime
+
抗菌作用特点
链球菌
+
大肠杆菌
Urine only
+
+
+
+
+-
+
+
+
绿脓杆菌
R R R + +
各代头孢菌素的抗菌活性
致病微生物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头霉素 革兰阳性菌 +++ ++ + ++ + 革兰阴性菌 + ++ +++ +++ ++ 厌 氧 菌 - ± ± + ++
G- 杆菌:对包括绿脓杆菌在 内的大多数G- 杆菌有效
社区感染及医院感染
头孢菌素类
类 别
代表药物
葡萄球菌
第一代
Cephalexin Cefazolin
xime Cefprozil
+
Ceftriaxone Cefotaxime
R
第三代
Cefoperazone Ceftazidime
作用核糖体30S亚基
氟喹喏酮类(抑制DNA旋转酶) 抑制蛋白质合成
利福霉素类(抑制mRNA)
氨基糖苷类
氟胞嘧啶(抑制RNA)
四环素类
作用核糖体50s亚基
丝裂霉素(抑制DNA)
抑制蛋白质合成
灰黄霉素(抑制DNA)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类
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
林可霉素类
-内酰胺类 磷霉素 万古霉素 杆菌肽 环丝氨酸
Ethambutol Fusidic acid
Mupirocin Nalidixic acid
Oxazolidinones Cecropin Newer aminoglycosides
Fluoroquinolones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作用机理
抑制细菌核酸形成
Synthetic approaches Newer macrolides & ketolides
Rifampicin
Rifapentine
Semi-synthetic glycopeptides Semi-synthetic streptogramins
Chlortetracycline Cephalosporin C
Minocycline Imipenem
Glycylcyclines Newer carbapenems
Trinems
Penicillin Prontosil
Chloramphenicol Neomycin Polymixin Streptomycin Thiacetazone
Semi-synthetic penicillins & cephalosporins
其它 磺胺类和对氨基水杨酸 (抑制细菌叶酸代谢) 异烟肼类 (抑制结核环脂酸合成)
损伤细菌细胞膜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唑类抗真菌药 多粘菌素B和E 烯丙胺类
抗感染药物是现代医疗不可缺少 的最重要的一类药物,抗感染治疗是 临床各科大夫必须掌握的本领之一, 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会给患者带来益 处。反之,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抗感染药物
例
抗生素时代感染仍是 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2010年CHINET细菌耐药监测:临床主要致病菌分布情况
前5位致病菌,占62.3%
N=47850
检出率(%)
致病 菌
菌株
大肠 埃希 菌
肺炎 克雷 伯菌 属
9225 5529
不动 杆菌 属
5523
铜绿 假单 胞菌
5080
金黄 色葡 萄球 菌
G+球菌:除肠球菌外的G+球 对产酶葡萄球菌无效 G- 杆菌:主要是肠杆菌科细
菌 对绿脓杆菌无效
G+球菌:除肠球菌外的G+球菌 对产酶葡萄球菌有效 G- 杆菌:无效
适用感染
社区感染
社区感染及 部分医院感染
葡萄球菌引起的社区感 染及医院感染
哌拉西林 美洛西林
G+球菌:除肠球菌外的G+球菌
对产酶葡萄球菌无效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
指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各种抗 生素及化学药物(如磺胺类、喹喏酮类、硝基咪唑类、异 烟肼等)
Discovery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Empiric screening
Cycloserine Erythromycin Ethionamide Isoniazid Metronidazole Pyrazinamide Rifamycin Trimethoprim Vancomycin Virginiamycin
抗微生物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含义较抗感染药物略窄,不包括抗蠕虫药物。
抗生素(antibiotics):
原指在微量时对一些特异性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 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后将化学方法合成的仿制品,具 抗肿瘤、抗寄生虫、免疫抑制等生物效应的微生物产物, 以及抗生素半合成衍生物统称为抗生素。
我国抗感染药物滥用现象严重
Drugs as a Percentage of Healthcare Costs 2000
8% 11% 17% 18% 22% 24% 53%
U.S. U.K. France Italy Germany Japan PRC
OECD 2000
西方发达国家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 30%,美国是20%、英国是22%。 我国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中国药学 会的统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