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加法的验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加法的验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提高计算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验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加法验算方法的掌握。
2. 运用加法验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加法验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运用加法验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如何检验加法计算的正确性?二、探究加法的验算方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验算的依据是什么?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加法的验算方法:(1)根据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看计算结果是否相同。
(2)根据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例题讲解(15分钟)1.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验算方法进行计算。
2. 讲解解题思路,强调注意事项。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点评。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教师挑选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强调易错点。
3. 学生互相检查,共同提高。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验算方法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验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强调加法验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课本上的课后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加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加法验算的依据和步骤。
在例题讲解和课堂练习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培养。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验算的概念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验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验算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培养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验算的概念:加减法验算是指通过加减法运算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
2. 加减法验算的方法:a. 对于加法运算,可以将其中一个加数与计算结果相减,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b. 对于减法运算,可以将减数与计算结果相加,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验算的概念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验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练习题。
学生准备:1. 笔记本。
2. 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引发学生对验算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加减法验算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验算的意义。
3.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验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和检验,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验算方法和解题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加减法验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验算的过程。
2. 问题导向: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七、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清晰地讲解加减法验算的概念和方法。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加减法验算的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加减法的验算(一)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加减法的验算(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加减法的逆过程——验算2.学会使用验算判定加减法的正确性教学重点:1.验算加减法的方法和技巧2.能够正确地应用验算的方法判定加减法的正确性教学难点:1.利用验算确定加减法的正确性2.发现错误并进行纠正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板书实例,提前准备好验算实例2.学生带好笔、黑板擦等文具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实例的方式讲解验算方法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同时督促学生互相检查错误并进行纠正。
教学内容:一、验证加法和减法的正确性(一)验算加法的正确性例如:546+269=8151.验证法一:整十法将546和269中的个位数改成0,分别变成550和270,然后进行加法,加完后加上被改成0的个位数即可。
546+269= (550+270) + (=6)=820+6=8262.验证法二:逢十进一法将546加269的结果815的个位数与个位数不变的原式相比,若结果多出或少了10的倍数,则加法有误。
815-6=809所以,546+269 = 815 (加法正确)(二)验算减法的正确性例如:953−367=5861.验证法一:逆运算法把减数和差相加,如果和等于被减数,则减法正确。
367+586=953所以,953-367=586 (减法正确)2.验证法二:逢十退一法将被减数953中的个位数改成0,分别变成950和360,然后进行减法,减完后减去被改成0的个位数即可。
953-367= (950-360) - (=6)=590-6=584所以,953-367=586 (减法正确)二、练习(一)填空1.$962+527=\underline{\hspace{1cm}} $2.$964-529=\underline{\hspace{1cm}} $3.$850+87=\underline{\hspace{1cm}} $4.$826-270=\underline{\hspace{1cm}} $(二)判断正误1.243+758=991( \\\_ )2.950−537=404( \\\_ )3.524+975=1499( \\\_ )4.869−485=394( \\\_ )(三)解答1.如果5列不清可实行如何验算?2.将一千一百三十五减三百零九后得到的差叫什么数?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和掌握了加减法的逆过程——验算,学会了使用验算判定加减法的正确性。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验算和减法验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验算方法进行自我检查,提高计算准确性。
3.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题速度。
二、教学内容1.加法验算: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减法验算: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验算和减法验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验算方法进行自我检查。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出示主题: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那么你们知道如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验算有什么作用呢?第二环节:探究加法验算方法1.出示例题:4+3=7,如何验证这个算式是否正确?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我们可以用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的方法来验证,即7-4=3,7-3=4。
另外,我们还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即3+4=7。
第三环节:探究减法验算方法1.出示例题:8-3=5,如何验证这个算式是否正确?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我们可以用被减数-差=减数的方法来验证,即8-5=3。
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减数+差=被减数的方法来验证,即3+5=8。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第五环节:巩固拓展1.学生互相出题,进行加法和减法的验算练习。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强调验算方法的应用。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吗?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验算技巧,提高计算准确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理解验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件事,好不好?(点课件:出示他们一起去商店的图片)东东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因此星期天,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设计意图】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目的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1、师:点击课件,出示东东说的一句话(我们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师:商店的阿姨问东东,小朋友,你能帮阿姨解决一个问题吗?东东说:没问题,阿姨。
阿姨:你们刚才在买的运动服的价钱是135元,运动鞋的价钱是48元,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吗?(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运动服的价钱比运动鞋的价钱贵多少?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当学生说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时教师用屏幕显示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一下东东解决这个问题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把教材情景图上的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教学例1(加法的验算)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独立计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师面批学生答案,个别学生应给予指点,课件出示:讲解之前先处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问题。
师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怎样才能对它进行验算呢?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师点评。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的验算来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验算方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如果结果相同,则计算正确;用和减去一个加数,如果差等于另一个加数,则计算正确。
2. 减法的验算方法:用差加上减数,如果和等于被减数,则计算正确;交换减数和差的位置,如果结果相同,则计算正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验算的原理,能够运用验算来检查计算结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验算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发学生对加减法验算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演示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讨论验算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4. 游戏教学:设计一个验算大比拼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验算方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游戏,评估学生对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设计一道加减法题目,并使用验算方法检查答案。
2.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加减法验算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程扩展:1. 邀请数学老师或家长来课堂分享他们在教学或生活中使用验算的心得。
2. 组织学生参观数学博物馆或相关展览,了解数学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九、教学资源:1. 准备实物、图片、数学道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验算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验算》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加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作者及工作单位钟玲柳州市融安县雅瑶乡黄金小学教材分析《加减法的验算》这一课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最后一部份内容,是在学习了三位数加减法,三位数持续进位加法和三位数持续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整理的。
而验算的熟练程度和良好的验算适应和验算的灵活运用,在学生尔后学习中,还会阻碍到计算的准确率及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因此,要让学生感受验算的意义,而且让学生体会到验算的作用,养成查验的良好适应。
学情分析一、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验算方式,通过作业检测发觉我班的学生大体已经把握。
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验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都是依照加减法各部份之间的关系来学习的,本节课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时刻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讨三位数加、减法算式的各部份关系,经历发觉验算方式的进程,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迁移规律探讨和学习新知识。
二、本班多数学生思维活跃,上课时能够专心听讲,踊跃主动的发言,擅长提问,能较快地同意新事物。
但学生在计算大体功方面有所欠缺,学习这节内容,提示学生细心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一、便学生学会加减法的运算方式,培育学生认真计算和验算的适应,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通过加减法的验算,增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熟悉。
3、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互换律和加减法各部份之间的关系。
进程与方式一、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际引用处景引入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白加减法验算的必要性。
二、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在讨论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通过实际问题引入验算,使学生明白做事必需认真谨慎。
二、培育学生的自主探讨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加减法验算的方式。
难点:体会加减法的验算方式的多样化。
小学第二单元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小学第二单元加减法的验算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谁愿意说一说。
生1:爸爸买一双鞋和一个足球要165元钱,爸爸付200元钱,阿姨找给爸爸35元。
生2:……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板书:200-183=17(元)200-18317师:小明说什么?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板书:减法的验算合作学习探究新知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②做一做:教科书第28页。
③比一比,看谁聪明。
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④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
147780464-28-51-223129739241●全课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⑤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页到31页。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
2、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出示)比一比,谁最快打开金锁链(小组合作)2、在正确的计算结果下面打ü634359663404869239-184+471-282-186-578+571552830845318291800()()()()()()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2020-04-11
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理解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件事,好不好?(点课件:出示他们一起去商店的图片)东东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因此星期天,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目的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 1、师:点击课件,出示东东说的一句话(我们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师:商店的阿姨问东东,小朋友,你能帮阿姨解决一个问题吗? 东东说:没问题,阿姨。
阿姨:你们刚才在买的运动服的价钱是135元,运动鞋的价钱是48元,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运动服的价钱比运动鞋的价钱贵多少?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当学生说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时教师用屏幕显示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一下东东解决这个问题吗?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把教材情景图上的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教学例1(加法的验算) 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自己提出的
问题,独立计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师面批学生答案,个别学生应给予指点,课件出示:讲解之前先处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问题。
师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怎样才能对它进行验算呢? 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师点评。
师: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点击课件:出现验算的方法。
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1)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2)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
) 师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
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加一遍。
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通过让学生理解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
3、教学例2(减法的验算) 师:这时东东的妈妈说了,(点课件),出示:付了20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 东东说:应找回13元。
师这时出现画外音: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谁能帮助东东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发表看法。
师: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不正确。
问学生找的题对不对,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同时引入减法验算的教学。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
4、学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学生汇报减法的验算方法。
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之后师总结验算方法并归纳: (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师边讲边点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减法验算的过程。
(1)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这里应当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方法。
师总结验算方法,让更规范的语言归纳
减法验算的方法。
(2)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来进行,由加法的验算过渡到减的验算,削减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体验出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掌握验算方法。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师:这节课大家帮东东把问题解决了,那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生谈收获,之后师总结:验算加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验算减法: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师:同学们,以后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一定要养成认真检验的好习惯,在做加减法的题目时,一定要养成验算的习惯。
引导学生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进行验算。
四、总结本节内容并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第30到31页7——9题。
师提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对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渗透加法交换律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掌握用多种方法验算加法。
3.养成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本27页情境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如:①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②妈妈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③运动服比运动鞋贵多少元?……学生提出这些数学问题老师都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计算第一个问题。
3.选择问题,独立解决。
让学生独立计算、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板书:135+48=183(元) 4.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我们刚才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法的验算方法。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师: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方法。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教师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并说明理由。
4.师:同学们真聪明,验算方法这么多!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7页,看看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 5.引导小结,归纳方法。
师: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 将三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提高技能。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746+219= 637+268= 84+307= 512+394= 2.数学门诊部数学门诊部来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们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4 6 4 + 1 4 8 1 3 7 7 8 3 3 9 7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呢? 五、实践作业,拓展延伸回家调查爸爸、妈妈购买东西时是怎样付钱,你能帮他们验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