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建设项目环境护审批辐射类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辐射类)许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2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22条第1款《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9条《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33条、第36条第2款许可条件:(一)、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等级要符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要达到《环评导则》规定的深度要求。
2、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编写。
新建容易发生扰民的项目时,如果距离居民较近,可以征求项目周围居民意见。
3、放射性的建设项目(含退役、野外示踪)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项目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及《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10.1-1995)编写,如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按照推荐标准中的格式化表格仍不能完全说明的,须按照报告书中规定的条目编制补充说明;4、以电磁辐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96)和《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98)的规定编写。
(二)、对建设项目的要求:1、建设项目基本要求:(1)符合《北京市为保护环境禁止建设项目、禁止建设地区和严格控制建设地区的名录》的要求;(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3)符合城市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4)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5)采用的技术与装备政策须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6)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环境保护排放标准;(7)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8)建成后须能维持地区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区要求。
(9)建设单位应当承诺在项目投入使用前向利害关系人如实说明该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及拟采取的防护措施。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02 根据技术发展和实践经验,更新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规
范,提高评价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建立动态评价机制
03
建立动态的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及时应对新的辐
射源和环境变化。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参与国际辐射环境影响评 价研究项目
积极参与国际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项目, 共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03
评估放射性物质对周围居民的健康风险,包括癌症、遗传性疾
病等方面的影响。
04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核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1 2
核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人 类健康的影响,需要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
核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流程
包括前期准备、现状调查、预测评价、风险评估 和提出防护措施等步骤。
评估电磁辐射对周围居民的健康 影响,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 统等方面的影响。
放射性物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放射性物质来源调查
01
调查放射性物质的来源、种类、数量等情况,了解其对周围环
境和居民的影响。
环境放射性水平监测
02
在放射性物质周围设置监测点,对环境放射性水平进行实时监
测,了解其变化趋势。
健康风险评估
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辐射 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为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生物监测与评估技术
发展生物监测与评估技术,对辐射环 境影响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估。
评价标准与规范的完善与更新
制定更加严格的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01
根据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制定更加严格的辐射
电磁辐射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流程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标题:深度解析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及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辐射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高。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成为了热门的研究议题之一。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1.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是保护人类和生态环境免受辐射污染的重要法规和规范。
在中国,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包括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旨在规范和管理辐射环境的建设和使用。
我们需要了解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环境监测、辐射环境风险评估、辐射环境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我们也要认识到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的重要性,它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是对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研究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包括电磁场测量技术、辐射环境模拟预测方法、辐射生态效应评价等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和科学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3. 从实践出发,全面深入地探讨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在研究实际案例的基础上,我们将结合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探讨。
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对比,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的应用和局限性,为读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
结语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是当前辐射环境保护领域的关键议题。
通过本文的深入解析和探讨,我们对这一主题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辐射类环评

辐射类环评
辐射类环评是指针对辐射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
辐射环境主要是指各类辐射的产生和传递,包括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光生物学效应等。
辐射类环评是为了防止辐射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危害而进行的评价。
辐射类环评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辐射环境调查:对辐射环境进行全面和详细的调查,包括环境中各类辐射源的种类、分布、强度等参数的测量和记录。
2. 辐射剂量评估:根据辐射调查结果,对可能受到辐射影响的环境和人群进行辐射剂量评估。
通过模拟计算和采样测量等方法,确定辐射剂量的分布和影响范围。
3. 辐射风险评估:基于辐射剂量评估结果,对辐射环境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包括辐射致癌风险、遗传效应风险、生物学效应风险等方面的评估。
4. 辐射环境管理和控制:根据辐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适当的辐射保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包括制定辐射限值标准、辐射源控制措施、辐射监测和监控措施等。
5. 环境管理计划和监测:制定适当的环境管理计划,包括辐射源监测、剂量监测、环境监测等监测计划。
定期对环境中的辐射源和剂量进行监测,确保辐射环境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辐射类环评是对辐射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和管理的过程,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
辐射环境监测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辐射环境监测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探讨发布时间:2022-09-16T08:03:33.09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37卷第5月第9期作者:鲍晓璐[导读] 为探索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中辐射环境监测的有效应用,本文将针对2020-2021年的城区实施网格及功能区划分监测鲍晓璐上海化学工业区医疗中心上海201507摘要:为探索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中辐射环境监测的有效应用,本文将针对2020-2021年的城区实施网格及功能区划分监测,初步掌握了城区电磁辐射源的组成和分布特点,各功能区平均电磁辐射强度相差不大,主城区整体电磁辐射环境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标准要求,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
部分电磁辐射强度上升至明显的区域,主要是新增电磁辐射源所致,采取多样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式,进一步加强城市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纳入城市总体管理规划,能有效控制城区电磁辐射环境水平。
关键词:城区;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应用前言:进入智能时代之后,电力能源已经成为城市最重要的能量供给来源,各种类型的用电设施、设备被人类所使用的同时,也在无时无刻产生着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本文以某市主城区作为调查对象,开展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科学优化城市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布局,加强电磁辐射监管,降低电磁污染,保持健康的城市电磁辐射环境。
1监测仪器和监测方法监测方法主要依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监测设备采用德国Narda公司生产的NBM-550射频电磁辐射分析仪,仪器探头的频率范围为100KHz-6GHz,测量范围为5mV/m~100kV/m;监测仪器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校准合格。
监测时距地面1.7m的高度进行测量,每个点位测量5次,每次测量时间不小于15秒,并在稳定状态下从射频电磁辐射分析仪读取电场强度或功率密度的最大值。
辐射类环评五个要点帮你入门

辐射类环评五个要点帮你⼊门⽣态环境管理部门中涉及环评审批的不仅有环评科,还有辐射科。
⼀般环评就是污染类环评或者⽣态类环评,那么辐射类环评是什么?怎么判定⼀个项⽬是否属于辐射类环评那?⼀、辐射类环评的依据1、《中华⼈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都需要环评。
2、《中华⼈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6⽉通过)第⼆⼗九条:“⽣产、销售、使⽤放射性同位素和加速器、中⼦发⽣器以及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件,报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有关部门不得颁发许可证。
”3、《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环保局令第18号)第七条省、⾃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负责除第六条规定所列项⽬外,豁免⽔平以上的电磁辐射建设项⽬和设备的环境保护申报等级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
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18号)第⼗四条依法实施退役的⽣产、使⽤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在实施退役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件,报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审查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实施退役。
⼆、怎么判定项⽬是否需要做辐射类环评?⾸先要分析项⽬中涉及的设备和原辅材料是不是涉及了射线装置、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和电磁辐射装置。
具体来说就是对照《放射源分类办法》、《射线装置分类办法》和《电磁环境控制限制》(GB8702-2014),核实项⽬所⽤设备和原辅材料是否有射线装置、放射源,是否产⽣电磁辐射等。
放射源分类表和射线装置分类表如下所⽰。
放射源分类表核素名称I类源II类源III类源IV类源V类源(贝可)(贝可)(贝可)(贝可)(贝可)Am-241≥6×1013≥6×1011≥6×1010≥6×108≥1×104 Am-241/Be≥6×1013≥6×1011≥6×1010≥6×108≥1×104 Au-198≥2×1014≥2×1012≥2×1011≥2×109≥1×106 Ba-133≥2×1014≥2×1012≥2×1011≥2×109≥1×106 C-14≥5×1016≥5×1014≥5×1013≥5×1011≥1×107 Cd-109≥2×1016≥2×1014≥2×1013≥2×1011≥1×106 Ce-141≥1×1015≥1×1013≥1×1012≥1×1010≥1×107 Ce-144≥9×1014≥9×1012≥9×1011≥9×109≥1×105 Cf-252≥2×1013≥2×1011≥2×1010≥2×108≥1×104 Cl-36≥2×1016≥2×1014≥2×1013≥2×1011≥1×106 Cm-242≥4×1013≥4×1011≥4×1010≥4×108≥1×105 Cm-244≥5×1013≥5×1011≥5×1010≥5×108≥1×104 Co-57≥7×1014≥7×1012≥7×1011≥7×109≥1×106 Co-60≥3×1013≥3×1011≥3×1010≥3×108≥1×105 Cr-51≥2×1015≥2×1013≥2×1012≥2×1010≥1×107 Cs-134≥4×1013≥4×1011≥4×1010≥4×108≥1×104 Cs-137≥1×1014≥1×1012≥1×1011≥1×109≥1×104 Eu-152≥6×1013≥6×1011≥6×1010≥6×108≥1×106 Eu-154≥6×1013≥6×1011≥6×1010≥6×108≥1×106 Fe-55≥8×1017≥8×1015≥8×1014≥8×1012≥1×106 Gd-153≥1×1015≥1×1013≥1×1012≥1×1010≥1×107 Ge-68≥7×1014≥7×1012≥7×1011≥7×109≥1×105 H-3≥2×1018≥2×1016≥2×1015≥2×1013≥1×109 Hg-203≥3×1014≥3×1012≥3×1011≥3×109≥1×105 I-125≥2×1014≥2×1012≥2×1011≥2×109≥1×106I-125≥2×1014≥2×1012≥2×1011≥2×109≥1×106I-131≥2×1014≥2×1012≥2×1011≥2×109≥1×106Ir-192≥8×1013≥8×1011≥8×1010≥8×108≥1×104Kr-85≥3×1016≥3×1014≥3×1013≥3×1011≥1×104Mo-99≥3×1014≥3×1012≥3×1011≥3×109≥1×106Nb-95≥9×1013≥9×1011≥9×1010≥9×108≥1×106Ni-63≥6×1016≥6×1014≥6×1013≥6×1011≥1×108Np-237(Pa-≥7×1013≥7×1011≥7×1010≥7×108≥1×103233)P-32≥1×1016≥1×1014≥1×1013≥1×1011≥1×105Pd-103≥9×1016≥9×1014≥9×1013≥9×1011≥1×108Pm-147≥4×1016≥4×1014≥4×1013≥4×1011≥1×107Po-210≥6×1013≥6×1011≥6×1010≥6×108≥1×104Pu-238≥6×1013≥6×1011≥6×1010≥6×108≥1×104Pu-13≥6×1011≥6×1010≥6×108≥1×104239/Be≥6×10Pu-239≥6×1013≥6×1011≥6×1010≥6×108≥1×104Pu-240≥6×1013≥6×1011≥6×1010≥6×108≥1×103Pu-242≥7×1013≥7×1011≥7×1010≥7×108≥1×104Ra-226≥4×1013≥4×1011≥4×1010≥4×108≥1×104Re-188≥1×1015≥1×1013≥1×1012≥1×1010≥1×105Ru-103(Rh-≥1×1014≥1×1012≥1×1011≥1×109≥1×106103m)Ru-106(Rh-≥3×1014≥3×1012≥3×1011≥3×109≥1×105106)S-35≥6×1016≥6×1014≥6×1013≥6×1011≥1×108Se-75≥2×1014≥2×1012≥2×1011≥2×109≥1×106Sr-89≥2×1016≥2×1014≥2×1013≥2×1011≥1×106Sr-90≥1×1015≥1×1013≥1×1012≥1×1010≥1×104(Y-90)Tc-99m≥7×1014≥7×1012≥7×1011≥7×109≥1×107Te-13213≥3×1011≥3×1010≥3×108≥1×107(I-132)≥3×10Th-230≥7×1013≥7×1011≥7×1010≥7×108≥1×104Tl-204≥2×1016≥2×1014≥2×1013≥2×1011≥1×104Tm-170≥2×1016≥2×1014≥2×1013≥2×1011≥1×106Y-90≥5×1015≥5×1013≥5×1012≥5×1010≥1×105Y-91≥8×1015≥8×1013≥8×1012≥8×1010≥1×106Yb-169≥3×1014≥3×1012≥3×1011≥3×109≥1×107Zn-65≥1×1014≥1×1012≥1×1011≥1×109≥1×106Zr-95 ≥4×1013≥4×1011≥4×1010≥4×108≥1×106射线装置分类表电磁辐射豁免范围⼀个粗略的判定⽅法就是询问建设单位,项⽬是否使⽤放射源,是否有x光机,是否有放射科,是否使⽤加速器,是否有输变电装置、是否有基站类装置?然后再具体对应放射源分类表、射线装置分类表和《电磁环境控制限制》(GB8702-2014),确认是否包含或属于豁免范围。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某个区域或场所的辐射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了解辐射源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建议。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辐射源评估:评估区域内的辐射源的种类、强度、频率等信息,包括人工辐射源(如核电站、核设施等)和自然辐射源(如地壳放射性物质、太阳辐射等)。
2. 辐射散播模拟:利用数值模型或计算程序对辐射源释放的辐射进行传播模拟,分析辐射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扩散和迁移规律。
3. 辐射水平评估:根据辐射源评估和辐射散播模拟结果,对评估区域内的辐射水平进行评估,包括剂量率、等效剂量、累积剂量等指标。
4. 环境影响评价:综合考虑人体辐射防护标准、环境保护法规等相关要求,评估辐射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如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水体污染等。
5.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通过分析辐射水平和人体辐射暴露情况,评估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包括癌症、遗传缺陷等。
6. 控制和规划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辐射源控制措
施和环境规划建议,以减少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例如,对核能站点的选址、布局等方面提出建议,协助制定辐射防护政策和措施。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通常是由专业的辐射防护机构或独立专业机构进行,并依据国际和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评估和监测。
评价结果可以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辐射环境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γ放射源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模式研究

0 引 言
G 7 3 8 辐 射 防护 规 定 B8 0 — 8 要 求 “ 有 辐 射 照 伴
气 吸 收剂量 当量率 采用 式 ( ) 1,
D = 8. X 1 AF / 73 0。 R
,
() 1
式 中 : 为 在 一 点 源 照 射 下 , 射 场 某 处 空 气 吸 收 剂 量 D 辐
当量 率 ,v h A为 放 射 源 的活 度 , iF 为 照 射量 率 常 S/ ; C;
数 , I / ・C ; 为 测 量 点 与 源 的 距 离 , 8 7 R・l H l iR m;. 3×
1。 0 为将 照射 量 率 换 算 成 空气 吸收 剂 量 当 量率 的换 算
凶子 ( v h /( / 。 S / ) R h)
Ke y wor ds:
r do c iiy;e v rnme tli p c s e s e t a ia tvt n io n a m a ta s sm n ;mo e ;e e t e do s e uiae t e tma in d l f ci e q v ln ; si to v
o d a i n wih f Ra i to t
Ra i a tv s S ur e d o ci ea o c
W A NG L— n ipiq ( a x dtt n E vr me tSu evso tt n, ay a 3 0 4, a x ,Chn Sh n i Ra i i n i ao o n p riin S ai T iu n0 0 2 Sh n i o ia)
×1 ”B ( 0C ) 源 编报 报告 书 , 余填 报 报告 表 ” 0 q 1 i裸 其 。
这 就 是 采 用 什 么 模 式 对 密 封 源 及 裸 源 进 行 辐 射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也 就 是 说 , 须 选 择 简 便 适 宜 的 模 式 解 决 以 必 下 问题 : )射 线 与距 离 的 关 系 ; ) 射 线 贯 穿 屏 蔽 体 减 a b 弱 ; )散 射 线 剂 量 估 算 ; )射 线 对 公 众 及 工 作 人 员 所 C d 致 剂 量 估 算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性而选择相应的渗透膜,来分离放射性物质。
反渗透装置采用的醋酸纤维膜是一类半渗透膜,
利用这一原理来分离放射性核素。
38
10.2.2 低放射性废水的排放
低放射性废水经净化处理后,应排入专设的排
放槽,根据主工艺参数和取样测量结果,确定槽内废
水所含核素的种类、总量和浓度等参数。 1、向地面水体排放的控制原则 各类核素的排放总量不应超过相应的归一化排放 量管理限值,根据审管机构核准的对核设施废水排放 规定的剂量管量限值,确定废水的许可排放量限值。
更为重要的意义时,它为关键照射途径。
12
3、评价的基本剂量标准和指标
基本剂量标准:
一般公众限值为1mSv· a-1,关键人群组限值
为0.25mSv· a-1。
评价指标: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基本剂量评价指标
为关键人群组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和评价范围内 整个受照群体公众的集体有效剂量。
13
4、评价方法
工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一些放射性物质也会产生一
些放射性废水等。
除乏燃料后处理第一循环其残液为高放射性废水外 ,一般为中、低放射性废水。
33
10.2.1 中、低放射性废水的净化处理
1、贮存衰变
有些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较短,如医学上常用的
32P、131I等,反应堆中运行产生的某些裂变产物如 93Y、133I等,这类放射性废水在贮槽中存放一段时间
评价中不仅要研究建设项目开发、建造和运行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要研究其对社会和经济
的影响等。
6
2、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管理
环境筛选:
凡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由建设单位向环境
管理部门上报建设计划并提出申请,由审管
机构组织对拟议中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初步 筛选,以便按所涉及问题的性质、潜在规模 和敏感程度确定需要进行何种环境分析或评 价。
工作程序:
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和报告书编制阶段
7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环境影响评价可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一级最为详细;Fra bibliotek二级次之;
三级较简略。
8
4、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制
评价大纲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总则; 建设项目概况; 地区环境简况; 建设项目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环境现状调查;
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 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 评价工作的组织和计划安排; 经费概算。
39
2、免管排放的控制原则
当废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核素时,免管排放应按下
述原则控制:
每月排放的各种核素的总活度应满足 :
Ai 1.0 A i l ,i
一次排放的活度不超过1×107Bq,且满足:
Ai 0.1 i Al ,i
40
10.2.3 放射性废液的贮存
乏燃料后处理流程中,第一循环所产生的高放废
照射。长期边续照射条件下,公众成员的浸没外照 射年有效剂量为:
Ea 3.15107 xDF a SF
2、地面沉积外照射剂量的估算 长期连续照射条件下,公众成员的地面外照射 年有效剂量为: EG 5.13107 CG DF G S F
17
3、内照射剂量估算 食入内照射剂量的估算 一年内经饮水或食物 途径摄入某种放射性核素后,在其一生中导致的待 积有剂量为:
处置,既是放射性废物管理的终点,又是辐射 环境管理的起点。 广义的放射性废物管理还包括核设施退役与 环境恢复的有关作业。
23
10.1 放射性废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0.1.1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和特点
1、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IAEA推出放射性废物安全标准提出了关于放
射性废物分类的最新建议,我国依此制订了废 物分类标准GB9133-1995。 按最终处置的要求分类、按处置前管理要求 分类、按放射性废物的非定量分类。 2、放射性废物的特点 特点是其衰变性。
,它的放射性活度会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然后进行 排放,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
34
2、絮凝沉淀和过滤
放射性核素及其它污染物质,常以悬浮固体颗粒
、胶体或溶解离子状态存于废水中,除大颗粒的会自
行产生沉积处,其余的都要往其中加入絮凝剂,常用
作絮凝剂的有明矾、石灰、铁盐、磷酸盐等。废水中 的酸碱度对絮凝的影响很大。 根据需要可调节其pH值,使之产生絮凝沉淀,然 后过滤沉淀,减少污染。
Eg ,a 365M g ,a DF g ,a
一年内吸入途径摄入
吸入内照射剂量的估算 为:
某种放射性核素后,在其一生中导致的待积有剂量
Eh,a 5.27 10 Ra xDF h,a
5
18
9.2.3 事故释放所致公众受照剂量的估算
放射性流出物的事故释放大体可分为两种情况:
瞬时释放或环境条件基本不变的短期释放;连续释放,
9
9.1.2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1、评价范围与评价子区
评价范围:核燃料循环系统、核电厂、向
环境排出放射性污染物的实验室等。
评价子区:是在评价范围内按一定的半径 距离划同心圆,再按16个方位划分扇形区,两 相邻同心圆与两相邻方位线围成的小区域作为 评价子区。
10
2、关键人群组、关键核素和关键途径
放射性废物管理以安全为目的,以处置为中
心。
27
10.1.3 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基本步骤
28
29
废物处理的几个概念
1、去污比:
净化系数—DF 处理前后废物中所含核素浓度或
比活度的比值。
C A DF b 或 b Ca A a
n 10
30
2、去污效率K
处理过程废物中所含核素总活度的去除百分率,
可用比活度及浓度来表示:
Ab Aa K 100% Ab
31
3、减容比(体积浓缩倍数)
处理前废物体积与处理后浓缩物体积之比值:
Vb CF Vc
32
10.2 放射性废水的管理
在铀矿开采、水冶、精制和235U的浓集,燃料元
件的制造等一系列活动中,都有放射性废水的产生。
44
2、气溶胶的过滤
放射性气溶胶颗粒的平均几何直径为0.02~0.7μm
,且质量很小,通常为10-3mg· m-3量级,大部分低效
过滤器对这样的物质的效率为5%左右,通常空气调 节与通风系统中使用的性能最好的过滤器,对它能达 到80~85%。 最有效的过滤器为高效率微粒空气(HEPA)过滤器
,能达到99.9%。
35
3、离子交换
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以离子状态存在,要想除掉
它们必须采用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有阳离子交换和
阴离子交换两种,根据所要交换的放射性物质的离子
状态而选用相应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从 而减少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
36
4、蒸发
废水在蒸发器内加热沸,水分逐渐蒸发,除挥发
性放射性核素处,其它的放射性物和杂质都留在浓缩
42
10.3 气载放射性废物的管理
10.3.1 气载放射性污染物的分类 铀矿开采及水冶所带来的矿粉、222Rn及其子体气
溶胶;
反应堆的裂变产物等。
43
10.3.2 粉尘与气溶胶的分离
1、除尘
分三个阶段:
粗净化,经这一级净化,除去粒径大于60μm的粉
尘,常用的装置为降尘室和旋风分离器;
中净化,除去粒径在10~60μm的粉粒,常用泡沫 除尘器; 细净化,除去粒径小于10μm的粉粒,常用布袋、 填料及油过滤器。
24
闭式核燃料循环示意图
25
开式核燃料循环示意图
26
10.1.2 放射性废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目标
防止废物中所含的放射性核素以不可接受的量
释入环境,使公众和环境在当前或未来都能免受
任何不可接受的辐射危害,使之保持在许可水平 以下和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可合理达到的 尽可能低的水平。 2、原则
种不同的环境质量评价。
对会导致增加总的辐射照射的人类活动进行
的环境质量评价称为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3
1)环境质量回顾评价及环境影响事后验证评价:
通过某些地区的历史资料,对某一地区环境质
量发展演变进行评价;
环境影响事后验证评价是对工程设施竣工投产 后的环境影响进行的系统调查和评价,目的在于 检验证实原先的预测评价结论是不是正确可靠。
m j
2、集体剂量的估算与评价
S E Ed ,a N d ,a
a a
20
9.3 辐射环境的健康危害评价和风险评价
9.3.1 辐射环境的健康危害评价
21
22
第10章 放射性废物管理 和核设施退役
整个核燃料循环系统、核能生产及放射性 物质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的应用,都会产生放
射性废物。流出物排放控制和固体废物的安全
拟固定或固化废物包括中、高放射性浓缩液,中、低
放射性泥浆,废树脂,水过滤器芯子等。
1、废物的脱水减量
离心机等都可以用于泥浆的脱水减容,浓缩液常用流化床
干燥器进行干化。
2、中低放射性废物的固化 有水泥固化和沥青固化等。 3、高放射性废液的玻璃固化 玻璃固化具有良好的抗浸出、抗辐射和抗热性能。但 技术复杂,成本高。
物中含有大量的裂变产物,残留的钚及铀同位素和相
当量的超铀元素,其活度水平很高,其中90Sr、137Cs 、238-242Pu、241,242Am、242-244Cm等核素的半衰期为 13年至38万年,对公众的辐射危险将长达几百年以至 几十万年。
要采取多重屏障等5项措施。
41
10.2.4 放射性废物的固化或固定
可能是接近均匀的连续释放,可能是非均匀的连续释 放。 主要有: 烟外照射剂量的估算; 吸入体内照射剂量的估算; 地面沉积外照射的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