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理学简答(期末必考)学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生理学简答(期末必考)

第四章血液循环

1.第一、第二心音的特点、成因和意义

答:第一心音的特点:音频较低而持续时间长

成因:与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心室射血冲击主动脉根部、大血管扩张以及产生湍流等原因引起的振动有关

意义:心室收缩力很弱

第二心音的特点:音频较高而持续时间较短

成因:动脉瓣关闭引起的振动有关,还与心室舒张引起的室壁振动和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引起的振动有关

2.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答: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长期

3.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途径和特点

答:途径:窦房结→心房肌→左右心房→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

特点:1)“优势传导通路”的传导速度较快,窦房结兴奋尽快传到房室交界区

2)心室内传导组织速度快,利于两心室同步收缩

3)房室交界区速度很慢(结区最慢)—房-室延搁,确保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4.心肌收缩的特点

答:同步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5.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答:P波: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

QRS波群:左、右两心室的去极化

T波:心室的复极化

P-R间期: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传到心室,并引起心室开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0.12~0.20s Q-T间期: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化的时间

ST段:正常与基线平齐,心室各部分均处于去极化

6.血流通路的功能

答:功能: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7.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递质、受体和作用

答:

β1受体α受体

8.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过程(不确定)

答:压力感受器→延髓→弧束核→心迷走神经、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

9.血管紧张素、血管升压素的作用

答: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强烈缩血管作用、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促进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升压素的作用:在禁水、脱水、失血等情况下,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保持细胞外液量和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10.冠脉循环的血流调节

答:解剖特点:1).冠状动脉小分支垂直穿入心肌

2).毛细血管数与心肌纤维数的比例为1∶1

3).冠状动脉之间有侧支互相吻合,但较细小,不易很快建立侧支循环

生理特点:1).血压高、血流快

2).血流量大

3).冠脉血流呈周期性变化

第五章呼吸

1.肺通气的原动力和直接动力

答:原动力: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直接动力:大气压与肺内压之差

2.肺内压周期性变化

答:吸气初:肺内压逐渐降低,低于大气压1~2mmHg,空气入肺

吸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气体停止流动

呼气初:肺内压逐渐升高,高于大气压1~2mmHg,肺内气体呼出

吸气末:肺内压再次与大气压相等

人工呼吸:使胸廓被动扩大和缩小,或向肺内正压输气,造成肺内压与大气压间压力差,维持肺通气

3.肺弹性阻力的来源

答:肺泡表面张力(2/3);肺弹性纤维的弹性回缩力(1/3)

4.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和成分

答:来源: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

成分:主要脂质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5.呼吸气体交换的条件、动力、方式和过程

答:条件:呼吸膜和细胞膜对气体分子的通透性

动力:气体的分压差

方式:扩散

过程:PO2肺泡气>静脉血,O2由肺泡扩散入血液

PCO2肺泡气>静脉血, CO2则由血液扩散入肺泡

肺循环内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6.通气/血流比值的正常值:0.84

7.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答:氧的运输形式:物理溶解1.5% ;化学结合98.5%-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物理溶解5%;化学结合95%;碳酸氢盐(88%);氨基甲酰血红蛋白(7%)

8.呼吸中枢的作用

答: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除

1.球旁器的组成和作用

答:1).球旁细胞:使肾素释放增加

2).致密斑:感受小管液NaCl变化,调节肾素释放

3).球外系膜(间质)细胞:吞噬功能

2.肾小球滤过率的正常值:125ml/min ;滤过分数正常值:19%

3.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部位

答: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下丘脑视上核(为主)和室旁核合成

醛固酮的分泌部位:分泌除血管紧张素调节外,还受血K离子和血Na离子的负反馈调节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1.突触的分类:(考)

答:轴突-树突式突触轴突-胞体式突触轴突-轴突式突触

2.突触传递的过程(考)

答:突触前神经元兴奋→突触前膜去极化→前膜Ca2+通道开放,Ca2+进入前末梢→突触小泡前移→递质释入突触间隙→作用于后膜受体或通道→离子通道开放或关闭→离子流改变→去极化或超极化→突触后电位

3.大脑皮层第一感觉区的投射规律

答:躯干四肢部分的感觉为交叉性投射

投射区域的大小和感觉分辨的精细度有关,分辨越精细则代表去越大

4.牵张反射的类型

答:腱反射;肌紧张

5.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的功能特征

答:①交叉性支配,头面部多为双侧性支配(下部面肌和舌肌除外) ②精细的功能定位,肌肉运动愈精细愈复杂,代表区愈大

③运动区定位从上到下安排是倒置的,头面部内部安排是正立

6.

答:胆碱能纤维的分布:1)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2)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肽类或嘌呤类递质的纤维)

3)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温热性发汗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纤维 ) 肾上腺素能纤维的分布:多数交感节后纤维

7.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类、分布范围和效应

答:

单纯扩散:指脂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测移动的过程。

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细胞膜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测移动的过程。

主动转运:动用分解ATP 释放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和(或)电位差跨膜转运的过程。 载体,通道:P9

受体:指能与某种化学物质特异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特异蛋白质。 静息电位:指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受到一个适当刺激后产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电位变化过程。

α型肾上腺素能受体:平滑肌效应以兴奋为主

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 β1:心脏兴奋 β2:平滑肌效应以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