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皮肤病护理常规(精品收藏)

合集下载

皮肤科护理常规

皮肤科护理常规

一、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病室注意通风,定期消毒。

对传染性皮肤病及大面积皮肤溃烂患者,做好消毒隔离。

3. 光敏感性患者的床位尽量远离窗口,避免日光照射。

4. 保持床褥干燥整洁,患者的内衣以松软棉织品为宜,大面积皮损者应用无菌被服,以防感染。

5. 遵医嘱给予患者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有过敏性疾病者禁食辛辣、鱼、虾、海鲜等食物。

6. 注意患者皮肤、毛发、指甲、粘膜的清洁护理。

7. 擦药时应注意室温,夏季防止中暑,冬季防止受凉感冒。

痂皮应先湿润后再去除。

8. 行药浴治疗者,应注意水温,严格掌握药浴时间。

对年老或患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多加巡视,防止意外发生。

9. 观察外用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如有皮肤过敏或吸收中毒等反应,应立即告知医师停药,并给予脱敏或其他处理。

10. 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自卑紧张情绪,以配合治疗。

11. 加强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避免使用曾对其致敏的药物,避免食用诱发疾病的食物,并指明或示范擦药方法。

须激素治疗的患者,尤其要知道其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二、药物性皮炎护理常规按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病情观察】1. 观察新发皮疹,尤其伴有瘙痒症状者。

2. 全身皮肤情况,皮疹的颜色,有无水疱或大疱形成。

3. 观察患者皮损部位、瘙痒部位、性质、程度4.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5. 观察体温的变化等【症状护理】1. 高热患者卧床休息,鼓励多饮水。

2. 保护皮肤清洁干燥,被汗液浸湿的衣服、床单、被褥及时更换。

3. 床单被罩应消毒灭菌,室内电子灭菌灯消毒,每日一次;定时通风换气。

4. 加强用药后的观察,避免交叉过敏。

大剂量应用激素,观察有无并发症及副作用5. 表皮剥脱或大疱破溃者予以翻身,避免受压加深皮肤损害,禁止6.【一般护理】1. 给予患者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低盐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加快致敏药物的排泄2. 向患者讲解易致敏的药物,避免再次使用,并在病例的显着位置标明致敏药物的名称。

皮肤病护理常规

皮肤病护理常规

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1、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2、协助患者剪指甲,并嘱避免搔抓及用热水肥皂烫洗、3、如对患者沐浴、理发,应按医嘱执行,如无特殊医嘱,可按一般规定进行。

4。

除随时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外,外用药者须经常注意其敷料包扎就是否妥善舒适,有无过敏,刺激性中毒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师。

5、皮肤科病房宜用深色内衣及床单,患者衣服、床单如有沾污浸湿,应及时更换。

6.某些饮食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病,故必须注意饮食护理,疱疹样皮炎禁食谷胶食物,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应注意鱼、虾、浓茶、酒、辛辣刺激食物得影响、7、光敏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着色干皮病,叶蛉病等病须防止日光与紫外线照射个别敏感着甚至应避免强人工光线得照射、8. 、药物性皮炎患者应建立药物禁忌卡,仔细告诉其不能所以使用得药物、二、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就是由水痘-——带疹疱疹病毒所引起得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其特点就是集性得粟粒至绿豆大小得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得一侧,不超过驱体中线,尔中线对侧也有少数皮疹,多就是横过得神经小分枝受累所致,愈后极少反复。

【主要临床表现】1、皮疹形态为集簇性水疱,沿受累得周围神经带状排列,伴局部淋巴结肿痛、2、沿受累神经分布得神经就是本病得特征,发病突然,病程有自限性,一般2~3周,极少复发。

【治疗原则】1。

抗病毒治疗。

2. 消炎止痛。

3、全身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力。

4. 对症治疗。

【护理重点】1。

按皮肤科一常规护理。

2. 加强皮疹护理,避免摩擦,防止继发感染。

3.。

保持床单干净,勤换内衣、三、药疹药疹就是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得皮肤,粘膜反应称为药疹、【主要临床表现】1、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其皮疹特点为发生大小不等得风团。

这种风团皮疹较一般荨麻疹色泽红,持续时间较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等、2.腥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呈弥漫性鲜红色斑或米粒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分布3.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表现为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渗液、结痂、继而大片叶状鳞屑剥脱,有臭味、粘膜亦有充血、水肿、糜烂等。

皮肤科护理常规

皮肤科护理常规

第九章皮肤科护理常规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十一)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湿疮护理常规因禀性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所致。

以皮疹呈多种形态、发无定处、易于湿烂流津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皮肤。

湿疹可参照本病护理。

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皮肤情况,有无瘙痒、皮疹大小、皮损程度等。

2、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危重程度,有无并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其他症状。

3、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
1、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发热予以降温处理,呼吸困难给予氧气吸入,并发喉头水肿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护理,保持呼吸道畅通。

并发腹痛,腹泻给予对症处理。

2、按时涂药,观察皮肤皮疹消退情况,皮损恢复程度,瘙痒是否好转等。

注意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3、做好心理疏导,消除患者自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皮肤病防治知识及外用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2、过敏体质注意避免接触致敏物,远离致敏原。

3、保护皮肤清洁,勤剪指甲,避免搔抓及用热水,皂液烫洗皮肤。

四、注意事项
感染性皮肤病患者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护理记录。

皮肤科疾病护理常规

皮肤科疾病护理常规

皮肤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皮肤病一般护理1.首先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入院,详细介绍病室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

2.入院当日起每日测体温3次,发热病人连续测3日,直到体温正常后每日测1次。

3.病室空气要流通,定时通风。

病人单位要整洁、舒适。

衣服要干净,每周更换2次,特殊病人例外。

4.消除病人各项负担和顾虑,以巩固信心。

面部有皮损或有气味的患者常常给人以不良刺激,医务人员对他们要热情,态度亲切,切勿有怕脏怕烦的态度。

5.注意病人一般情况,精神、言语,食欲及特殊习惯。

观察皮疹种类,分布情况。

护士每天担任外用药的涂擦工作,并指导病人如何使用外用药,观察皮疹和全身的变化,做好出院指导。

6.注意患者睡眠情况。

有时病人因瘙痒而揭除敷料,护士应及时处理,以免皮损感染。

不能入睡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给予镇静药。

7.冬天涂药时,病人脱去衣物不要暴露时间过长,以免受寒。

8.除急性皮炎和湿疹外,应经常沐浴,保持皮肤清洁。

9.协助患者留取各种检查标本。

第二节皮肤科用药基本原则L为了避免不良刺激,使药物更好的发挥作用,必须将患处原有的药物、痂皮、鳞屑等去掉。

方法:脓痂用新霉素软膏浸软去掉;血痂用过氧化氢清洗;鳞屑用肥皂水或角质剥脱剂软膏除掉;硼锌糊可用花生油清洁。

2.擦药前,护士首先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病人使用时出现变态反应。

3.急性期病人不能使用刺激性药物。

擦药时避免用力,尽量减少刺激。

但对于慢性肥厚性皮损可用强烈药物。

4.急性期依照其炎症反应程度,选择不同的剂型。

(1)潮红有渗出的皮损,不能用油膏,应用湿敷。

湿敷间歇期或湿敷后可用温和收敛的糊剂或氧化锌油。

(2)红肿的皮损不能用油膏,应用粉剂或洗剂。

肿胀明显时可用湿敷。

⑶亚急性皮损可用糊膏:如氧化锌、硼锌糊及1、2、3糊。

(4)慢性皮损(苔癣化皮损)可选用油膏或角质剥脱剂。

5.急性皮炎有感染的要控制感染,使用静脉抗生素,但不能使用有刺激性的外用药。

6.开始用药时,药物浓度不要过大,应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皮肤科护理常规 文档

皮肤科护理常规 文档

目录1、皮肤病的一般护理 (2)2、湿疹护理常规 (4)3、急性荨麻疹护理常规 (4)4、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 (5)5、皮肌炎护理常规 (5)6、慢性丹毒护理常规 (6)7、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常规 (6)8、银屑病护理常规 (6)9、药疹护理常规 (9)10、带状疱疹护理常规 (10)皮肤病的一般护理一、病室环境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室内温、湿度。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三、正确记录生命体征。

四、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五、遵医嘱正确及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验。

六、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在饮食、情志、睡眠、生活起居、二便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七、注意观察患者皮损形态、瘙痒部位、性质、程度,询问病症的诱因、时间,做好相应护理。

八、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舌象、脉象等变化。

若发现病情异常,可先应急处理,立即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九、按医嘱准确给药,并可根据证型不同,选择适宜的用药时间、温度与方法,解释、观察服药后的效果与反应。

十、根据病情,护士指导或协助患者进行药浴、湿敷、擦药等外治疗法时,应注意避风寒,防止感冒。

注意观察药后有无过敏、疼痛或吸收中毒等现象的发生。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十一、保护床铺清洁、平整、衣被宜柔软。

严重皮损者,直接接触皮肤的床单、被套等,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继发感染者,应按烧伤患者的护理,床上用品每天更换并灭菌。

十二、督促患者定期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十三、遵医嘱给予相应的饮食,掌握饮食的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十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床单的终末消毒处理,预防交叉感染。

对传染性皮肤病应按传染病护理常规执行。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和卫生宣教,并征求意见。

湿疹护理常规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2、穿宽松棉质衣服,减少皮肤摩擦。

急性期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使用支被架,预防继发感染。

3、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勿食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患者皮肤的护理常规

患者皮肤的护理常规

2012年6月制定 1 云南省肿瘤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姑息医学科
患者皮肤的护理常规
1、观察皮肤的血运,了解病人末梢循环状态。

随时注意皮肤有无黄染、皮疹、静脉炎、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皮肤坏死、末梢紫绀等现象,以便对疾病变化作出判断。

2、保持病人床单平整,无皱褶,清洁干燥,无渣屑。

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及时清洁臀部,避免污物、潮湿对皮肤的刺激。

3、保持皮肤清洁,对出汗较多的病人,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裤、被褥,保持干燥。

4、每2小时翻身1次,抬、翻病人时要轻、稳,避免拖拉,同时防止各种管道及线路脱开,按摩受压部位,并涂爽身粉。

5、使用热水袋及冰袋的病人,要定时检查皮肤,防止烫伤及冻伤。

6、高危病人填写《压疮评估表》,并根据情况进行评估,与病人及家属签署压疮告知书。

如病人出现压疮,上报护士长,填写《压疮上报表》、上报护理部,并采取相应积极措施。

皮肤病护理常规

皮肤病护理常规

皮肤病护理常规概述:皮肤病护理是对患有各种皮肤疾病的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过程。

本文档将介绍皮肤病护理的常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了解病情:在开始皮肤病护理之前,首先需要与患者和医生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

这包括症状、病史、诊断等方面的信息。

只有全面了解病情,才能制定合适的护理计划。

2. 清洁和消毒:皮肤病患者的皮肤容易感染,因此清洁和消毒是皮肤病护理的重要环节。

使用温水和适当的洗涤剂或抗菌剂,轻轻清洁患者的皮肤。

在使用消毒剂时,要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浓度。

3. 保持皮肤湿润:干燥的皮肤容易引发或加重皮肤疾病。

因此,保持皮肤湿润是皮肤病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保湿剂,并定期涂抹在患者的皮肤上。

4. 使用合适的药物:根据医生的处方,正确使用合适的药物是皮肤病护理的核心。

这可能包括外用药膏、口服药物或注射药物等。

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进行。

5. 避免刺激性物质:皮肤病患者的皮肤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刺激性物质的伤害。

因此,在皮肤病护理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如香皂、洗发水、化妆品等。

选用温和的洗涤剂和护肤品,并关注产品的成分,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过敏的物质。

6. 定期更换衣物和床上用品:衣物和床上用品的清洁与更换对皮肤病护理至关重要。

为患者准备干净、透气的衣物和床上用品,并定期进行更换和清洁,以减少外界因素对皮肤的刺激。

总结:皮肤病护理常规包括了解病情、清洁和消毒、保持皮肤湿润、使用合适的药物、避免刺激性物质以及定期更换衣物和床上用品等方面。

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遵循医生的指导和药物使用说明。

同时,注意个人和环境的清洁,以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以上是对皮肤病护理常规的简要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1。

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2.协助患者剪指甲,并嘱避免搔抓及用热水肥皂烫洗。

3。

如对患者沐浴、理发,应按医嘱执行,如无特殊医嘱,可按一般规定进行。

4. 除随时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外,外用药者须经常注意其敷料包扎是否妥善舒适,有无过敏,刺激性中毒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师。

5.皮肤科病房宜用深色内衣及床单,患者衣服、床单如有沾污浸湿,应及时更换。

6. 某些饮食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病,故必须注意饮食护理,疱疹样皮炎禁食谷胶食物,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应注意鱼、虾、浓茶、酒、辛辣刺激食物的影响。

7。

光敏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着色干皮病,叶蛉病等病须防止日光和紫外线照射个别敏感着甚至应避免强人工光线的照射。

8. .药物性皮炎患者应建立药物禁忌卡,仔细告诉其不能所以使用的药物。

二、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疹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其特点是集性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

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不超过驱体中线,尔中线对侧也有少数皮疹,多是横过的神经小分枝受累所致,愈后极少反复。

【主要临床表现】1. 皮疹形态为集簇性水疱,沿受累的周围神经带状排列,伴局部淋巴结肿痛。

2.沿受累神经分布的神经是本病的特征,发病突然,病程有自限性,一般2~3周,极少复发。

【治疗原则】1. 抗病毒治疗。

2.消炎止痛。

3. 全身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力。

4.对症治疗。

【护理重点】1.按皮肤科一常规护理.2。

加强皮疹护理,避免摩擦,防止继发感染。

3。

保持床单干净,勤换内衣。

三、药疹药疹是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称为药疹.【主要临床表现】1。

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其皮疹特点为发生大小不等的风团。

这种风团皮疹较一般荨麻疹色泽红,持续时间较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等.2.腥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呈弥漫性鲜红色斑或米粒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分布3. 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表现为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渗液、结痂、继而大片叶状鳞屑剥脱,有臭味、粘膜亦有充血、水肿、糜烂等。

3.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其特点是发病急,皮疹初起于面、颈、胸部、发生深红色、暗红色及略带铁灰色斑很快融合成片,发展至全身。

红斑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及表皮松解,呈烫伤样表现。

4。

固定性药疹本型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疹型,其形态特殊,易于识别。

皮疹特点是局限性圆形或红斑、鲜红色或紫红色、水肿性、炎症剧烈者中央可形成水疱。

【治疗原则】1. 停用致敏药物。

2。

皮质激素治疗。

3. 抗生素及其它药物治疗。

4. 维持电解质平衡。

5. 中药治疗。

【护理重点】1.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加强五官及粘膜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对致敏药物应有显著标志,杜绝再次发生过敏。

5.保持被服及病衣清洁、干燥、平整。

6.严格无菌操作,对大疱皮损可在低位刺破引流或用空针吸出疱液,注意保护创面,有感染的表皮应予清除。

7.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以防交叉过敏反应。

对青霉素、磺胺类、奴夫卡因、解热镇痛、镇静药、抗生素等药物,在使用前应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进行划痕或皮内试验。

8。

鼓励多饮水,促进药物排出.四、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某些药品后,在结触部位新发生的急性炎症。

表现为红斑、丘疹、水肿、水疱、甚至大疱。

【主要临床表现】皮炎表现一般无特异性,由于接触的性质、浓度、接触方法式及个体反应不同,发生的皮炎形态、范围及严重程度也不相同、轻症局部出现红斑、淡红或鲜红色、稍有水肿,或有针尖大小丘疹密集,重症时红斑肿胀明显,在此基础上有多数丘疹,水疱、糜烂、渗液和结痂。

自觉症状大多有痒、烧灼感或肿痛感,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恶心。

【治疗原则】1. 去除病因。

2.。

抗组织胺药物.3.对症处理。

4。

中医疗法。

【护理重点】1.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搔抓、烫洗等。

3. 对水疱、大疱性皮损可抽出浆液,有糜烂渗出遵医嘱给予湿敷溶液和湿敷垫应注意消毒.五、湿疹本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炎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

【主要临床表现]】本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

【主要临床表现】皮疹形态为多形性、弥漫性、对称性,急性渗出则有浸润肥厚,病程不规则反复发作骚痒剧烈。

【治疗原则】1. 去除病因,避免各种外界刺激.2。

抗组织安药物。

3.维生素类。

4。

皮损渗出明显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感染局部及全身加用维生素治疗。

【护理重点】1. 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 避免鱼、虾、浓茶、咖啡、酒类、麻辣食物等.3。

剪短指甲,婴儿可带手套,防止搔抓.4.内衣应宽松,勿穿丝毛及化纤内六、荨麻疹荨麻疹俗称“风疹快”,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

【主要临床表现】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苍白或皮肤色,少数病例亦有水肿性红斑。

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泻等。

急性变态反应,有时可伴有休克的症状。

【治疗原则】1. 去除病因。

2.抗组织胺药物.3.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

4.局部涂洗剂霜剂止痒。

【护理重点】1. 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 对急性及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七、银屑病本病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性皮肤病。

临床上可分为四型: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和红皮病型病.【主要临床表】1. 寻常型全身皮肤均可累及四肢伸侧、头皮多见。

初起为红色丘疹,粟粒至绿豆大,上覆多层白色鳞屑。

有薄膜现象,奥氏征阳性。

2。

给予高蛋白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酒.3。

对服用抑制表皮细胞分裂药物的病人,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4. 照射紫外线的病人照射前沐浴,可增加疗效. 5. PBZS封包换药,隔日沐浴.【治疗原则】1.积极正规、安全稳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护理重点】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2.患者宜勤沐浴.头部外用药者每周至少理发一次。

3.红皮病型、全身性脓疱型及关节炎型银屑病,应加强护理。

八、脓疱疮脓疱疮有称为传染病脓痂疹,欲称黄水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丘疹、水疱或脓包,易破溃后成脓痂、系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

【注意临床表现】1. 皮疹形态初起时为红斑、丘疹或水疱,迅速变成脓疱,疱液线澄清后混浊,成群分布,水疱有半月形积脓现象,疱壁薄易破.2. 好发部位颜面部、颈、四肢等暴露不位. 3。

瘙痒重症患者可伴有高热、淋巴结肿大或引起败血证,病程多为1~2周。

【治疗原则】1. 全身治疗。

2。

局部治疗.【护理重点】1. 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

新儿脓疱疮,严格接触隔离常规护理。

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脓液外溢引起周围正常皮肤自体接种或通过手搔抓而播散,禁止水洗。

4. 搽药前先清洁皮肤白癜风病人的护理常规心理护理1、皮肤病病人治疗效果慢、易反复,常出现焦虑、忧愁、思虑等异常心理,应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

2、建立良好的起居规律,避免生物钟紊乱饮食护理1、注意饮食禁忌,一旦发现某一致病食物即应戒之.2、禁食鱼、虾、海味,禁烟、酒。

不可过量食辛辣刺激性调味品,如葱、姜、蒜等.3、避免维生素c的过量摄入,不吃或少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食物。

4、不可过多的饮用饮料。

5、儿童应改变偏食习惯。

保护皮肤1、衣服宜宽大适身,尤其内衣、内裤、乳罩不可过紧,腰带宜松。

内衣、内裤尽可能穿纯棉制品。

2、避免外伤、摩擦、压迫。

洗澡时不可用力搓擦等一切创伤性的损害.3、避免过度的日光浴和强烈的日光曝晒等。

4、有湿疹、皮炎、虫咬症等皮肤病症应及早治疗。

5、进行期患者不可用强烈刺激性外用药,亦不可照射紫外线。

6、如出现微痒或剧痒勿用抓挠和磨损.规范治疗1、消除心理压力:因不具传染性、初发病或病程短,一般都能治疗.2.、争取早期治疗:年龄小、病程短、面积小者易治;年龄大、病程长、面积大者难治.3、坚持长期治疗:多数病人治疗三个月左右方可见效,一般三个月为一疗程,且不可随意更换药物,延误病情。

4、愈后巩固治疗:白斑消失后,应继续巩固治疗一段时间,避免复发。

5、谨慎选药:不可乱吃激素、免疫制药或含有这些药物的所谓“纯中药制剂”,以免损害健康,引起严重后果。

6、长期用药:婴幼儿肝脏发育不全、慢性肝病、肝功能不全者应定期检查肝功.预防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感冒。

2、找出诱因,避免病情复发和加重。

白癫风典型的皮损特征白癜风典型的皮肤特征是:白斑多呈指甲至钱币大,近圆形、椭圆形,以后虽然扩大或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片形,但无论其形态如何变化,白斑边缘总是可见,白斑中夹有岛屿色素点。

白癜风又称为白驳风,表现为皮肤色素脱失性白斑,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均发生白癫风。

白斑多发生在易受摩擦及阳光照晒等暴露部位,特别是颜面部(如眉间、眉毛内侧、鼻根与颊部内侧相连部位、耳前及其上部、前额发际帽沿及唇红部)、颈部、腰腹部(束腰处)、骶尾处、前臂伸面与手指背部等处.白癜风在临床上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色素脱失斑,数目不定,边缘清楚,有的白斑外围正常皮肤处色素增加,在医学上称为周边色素加涂现象。

白斑上的毛发可变白,也可不变.白癜风典型的皮损特征是:白斑多呈指甲至钱币大,近圆形、椭圆形,以后虽然扩大或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片形,但无论其形态如何变化,白斑边缘总是可见,白斑中夹有岛屿色素点。

另一种典型的白斑是沿神经分布的带状或条索状脱色斑,白斑的边缘如刀切样整齐泛发性白癜风怎么预防预防泛发性白癜风最主要的是要做好散发性白癜风以及局限性白癜风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临床研究发现,对这两种类型白癜风治疗和护理不得当,往往导致患者转变为泛发性白癜风。

专家提醒大家,预防泛发性白癜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慎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白癜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治疗初期,它可以快速达到控制白斑发展的目的,但是长期使用对人体造成的副作用非常明显,反而会加重病情.尤其是初发白癜风的患者,最好不要使用激素,临床上通常用激素治疗中、重度的白癜风患者,效果也因患者的个体差异而不同。

第二,尽量避免外伤、紫外线过量照射等有害刺激。

外伤是造成白癜风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很多白癜风患者因此转为泛发性白癜风,因此避免外伤是预防泛发性白癜风的重要内容。

而紫外线照射对患者影响可好可坏,关键是要控制好度。

过度照射皮肤会产生瘙痒感,出现红肿现象.第三,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