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景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2)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2)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是指对校园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
以创造具有美观、舒适和功能性的校园景观。

以下是一个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例子:
1. 校园布局: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和规模,合理布局各个
功能区域,包括教学区、行政区、体育区、休闲区等,以
方便师生的交流和活动。

2. 绿化景观:增加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包括草坪、花坛、树木等,打造一个绿意盎然的校园环境,提供良好的空气
质量和视觉效果。

3. 水景设计:合理布置水池、喷泉、小溪等水景元素,增
加校园的趣味性,为师生提供一个亲近大自然的场所。

4. 艺术装饰:在校园的重要节点和主要景点设置雕塑、壁画、艺术装置等艺术品,提升校园的艺术氛围和品味。

5. 交通规划:合理规划校园内道路和人行道的布置,设置交通标志和行人通道,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6. 设施设备:根据校园的需求和特点,合理设置各种设施设备,包括座椅、垃圾桶、自行车停车场等,为师生提供方便和舒适的环境。

7. 光照设计:合理布置照明设施,保证校园在夜间也能提供足够的光照,同时注重能源的节约和环保。

8. 可持续设计: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水资源的利用,土壤改良,节能减排等,充分发挥校园景观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以上就是一个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简要介绍,具体设计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校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设计。

校园景观铺装设计说明范文

校园景观铺装设计说明范文

校园景观铺装设计说明范文一、设计背景与目标。

咱这个校园啊,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宇宙,而景观铺装呢,就好比是这个小宇宙里的独特纹理。

咱们设计的目标呢,就是要让校园里的每一块铺装地,都能既实用又好看,就像给校园穿上了一双既舒服又时尚的鞋子。

二、设计理念。

1. 功能与趣味结合。

首先得满足大家在校园里走来走去的需求,像连接教学楼、宿舍和操场的道路,得平坦又好走。

但咱可不能只满足于实用,还得加点趣味进去。

比如说在一些休闲区的小路上,咱们可以把铺装设计成像是跳房子的格子,让同学们走在路上都能回忆起小时候的快乐时光。

2. 体现校园文化。

校园嘛,得有自己的文化底蕴。

咱们可以把学校的校训、校徽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铺装当中。

比如在图书馆前面的广场上,用不同颜色的石材拼出校训的字样,这样同学们每次路过都能被潜移默化地影响,就像校训在脚下时刻提醒着大家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 与自然融合。

校园里有那么多的花草树木,铺装得和它们和谐共处才行。

不能是那种很生硬的感觉,就好像铺装是大自然的闯入者一样。

在树底下的铺装,我们可以留出一些空隙,让树木的根能自由呼吸,也能让雨水渗下去滋养树根。

而且在颜色和材质的选择上,要尽量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匹配,就像绿色的草坪旁边,可以用淡色系的石材或者木质的铺装,给人一种很清爽的感觉。

三、具体铺装区域设计。

1. 主入口广场。

这可是校园的门面啊,得给人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咱们在这里采用大面积的花岗岩铺装,颜色选择那种沉稳又大气的灰色系。

在广场的中心位置,用彩色的马赛克拼贴出学校的校徽图案,周围再用白色的大理石勾勒出边框,就像给校徽装了一个精致的相框。

这样,无论是新生入学还是有客人来访,一到这儿就能感受到咱们学校的独特魅力。

2. 教学区道路。

这里主要讲究的是方便快捷。

所以采用那种普通的水泥砖铺装,不过在砖的表面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纹理处理,增加摩擦力,防止同学们在下雨天滑倒。

而且每隔一段距离,咱们可以在路面上镶嵌一些有趣的小图案,像是化学元素符号、数学公式之类的,让同学们走在去上课的路上还能顺便复习一下知识,这就叫学习无处不在嘛。

校园绿化景观改造工程方案

校园绿化景观改造工程方案

校园绿化景观改造工程方案一、总体规划校园绿化工程是指在校园内进行植被、地貌和水体等结构改造的工程,其目的是提升校园环境品质,丰富校园景观,改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

本方案定位于提升校园环境品质、改善校园景观和推动校园可持续发展。

1.1 总体目标本绿化工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改造校园绿化景观,提升校园环境品质,并构建绿色生态校园。

具体目标包括:(1)提升校园整体绿化覆盖率;(2)改善校园植被结构,丰富植物品种;(3)优化校园地貌景观,创造更加舒适的场所;(4)改善校园水体环境,提升校园水体生态功能;(5)推动校园可持续发展,提升校园品牌形象。

1.2 总体策略本工程的总体策略是以科学规划和生态理念为指导,立足于校园实际情况,注重改造效果和可持续性。

具体策略包括:(1)科学规划: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和校园调研,确定改造方案,确保改造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生态理念:注重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效益,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保护;(3)立足校园:根据校园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规划和改造,确保改造效果更加符合实际需求;(4)改造效果和可持续性:着重考虑改造后的效果和可持续性,确保改造后的效果稳定、长久。

1.3 阶段目标本工程的阶段目标是分阶段实施,逐步提升校园绿化景观,实现总体目标。

具体阶段目标包括:(1)植被提升阶段:提升校园植被覆盖率,改善植被结构;(2)地貌改造阶段:优化校园地貌景观,创造更加舒适的场所;(3)水体改善阶段:改善校园水体环境,提升校园水体生态功能;(4)品牌升级阶段:推动校园可持续发展,提升校园品牌形象。

二、具体方案2.1 植被提升方案在校园绿化工程中,植被提升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提升植被,可以改善校园环境、增加氧气含量、减少噪音、阻挡风沙等,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具体方案包括:(1)提升覆盖率:在校园内适度增加绿色植被,提升绿化覆盖率,改善视觉效果;(2)改善植被结构:引进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打造不同季节的景观,增加校园的生态氛围;(3)植被养护:加强植被的养护管理,保持植被的绿色和茂盛,提升植被的观赏性;(4)打造景观节点:在校园内打造各种景观节点,如草坪、花园、景观廊道等,增加校园的人文氛围。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范文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范文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范文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良好的校园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提升校园环境品质,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因此,校园景观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树木植被、花草种植、道路铺装、休闲设施等方面,对校园景观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树木植被是校园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校园内应合理配置各类树木,既要有乔木、灌木,也要有花卉和草坪。

在植被的选择上,应以四季常绿的树木为主,同时也要考虑到树种的观赏性和适应性,力求打造一个四季常绿、花香草绿的校园景观。

其次,花草种植也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草的选择要根据校园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来确定,以确保花草的生长和观赏效果。

在校园内的花坛、草坪等地方,可以适当种植一些观赏性强、花期长的花草,以增加校园景观的色彩和生机。

此外,道路铺装也是校园景观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

校园内的道路应该宽敞、平整,铺设坚固耐用的地面材料,同时在道路两侧可以种植一些绿化植物,以增加校园景观的美观性和舒适性。

最后,休闲设施也是校园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校园内适当设置一些休闲设施,如凉亭、长椅、健身器材等,以满足学生们在课余时间的休闲需求,同时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交流学习的场所。

综上所述,校园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树木植被、花草种植、道路铺装、休闲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规划。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可以打造一个宜人宜学的校园环境,为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氛围。

希望各位设计师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能够充分考虑校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打造出更加理想的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铺装设计说明范文

校园景观铺装设计说明范文

校园景观铺装设计说明范文一、项目背景。

咱这个校园啊,那可是充满活力和梦想的地方。

就像一个大舞台,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精彩的故事,而校园里的景观铺装呢,就像是这个舞台的地面,它得又好看又实用,还得能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和文化。

二、设计理念。

# (一)功能与美观并重。

1. 首先得满足同学们日常的行走、活动需求。

比如说,从教学楼到食堂、操场的路,得铺得平平坦坦的,可不能让同学们走着走着就摔个大跟头。

就像咱们走路的时候,都希望脚下是稳稳当当的,所以在这些人流量大的地方,咱们选择了那种大块的、质地坚硬的铺装材料,像花岗岩之类的,耐磨又防滑。

2. 但光实用可不行,还得好看呀。

在校园的一些休闲区域,比如小花园旁边的小道,就可以玩点花样。

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砖块或者石头,拼出一些有趣的图案。

像可以拼个小脚丫的形状,就好像在引导同学们探索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或者拼个小动物的图案,给校园增添一点生机和趣味。

# (二)体现校园文化。

1.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这就得在铺装设计里体现出来。

要是学校有自己的校训,那就可以把校训的字用特殊的铺装材料或者字体样式,巧妙地铺在校园的广场上。

这样同学们每天经过的时候,都能看到,潜移默化地就记住了。

2. 还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专业来设计。

比如说,如果学校的理工科比较强,那就可以在一些科技楼周围的铺装中融入一些科学元素,像把原子结构的图案铺在地上,让同学们在不经意间就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三、材料选择。

# (一)主要材料。

1. 花岗岩。

花岗岩可是个“硬汉”,它硬度高,耐磨性强,特别适合用在那些经常有人走动的地方,像学校的主干道。

而且它的颜色也挺丰富的,有灰色的、红色的、黑色的等等。

咱们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氛围来选择不同颜色的花岗岩。

比如说,在图书馆周围,就可以用灰色的花岗岩,给人一种沉稳、安静的感觉;而在操场附近,就可以用红色的花岗岩,显得充满活力。

2. 透水砖。

这透水砖可是个“环保小能手”。

校园设计说明

校园设计说明

校园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本校是一所位于城市中心的综合性大学,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为了进一步提升校园的美观度和功能性,我们计划进行校园设计的改造和提升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校园设计的目标、要求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

二、设计目标1. 提升校园的美观度: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和植被布局,打造一个宜人、舒适的校园环境,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2. 提高校园的功能性:优化校园的交通流线和空间布局,提供便捷的交通设施和舒适的活动场所,满足师生的各种需求。

3. 提升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性:注重环保理念,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材料,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设计要求1. 景观设计:校园内的绿化要充分考虑季节变化和植物的生长特点,选择具有欣赏价值和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合理布局花坛、草坪和树木,打造出四季有景的校园。

2. 交通规划:校园内的交通流线要合理规划,确保师生的出行便利和安全。

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和汽车通道,合理规划停车场和公共交通站点,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供师生选择。

3. 功能区划: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校园划分为教学区、学生活动区、图书馆区、体育区等,合理布局各个区域的建造和设施,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 设施设备:校园内的设施设备要满足师生的各种需求。

包括但不限于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

设施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5. 环保设计:在校园设计中注重环保理念,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材料。

例如,利用太阳能和雨水采集系统,降低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浪费。

四、实施方案1. 制定详细的校园设计规划: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校园设计规划,明确各个区域的功能和布局,确定景观、交通、设施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2. 寻觅合适的设计团队:通过公开招标或者邀请设计团队参预,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的设计团队,确保设计方案的质量和实施效果。

3. 进行设计方案的论证和修改:设计团队根据校方的要求,制定初步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论证和修改,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范文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范文

1.校园景观设计理念与原则介绍学生能安心下来学习也有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景观布置和所展现的效果会更好的为学生们营造学习的氛围。

3、生态环境:校园规划设计中应结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

4、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 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是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1、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

2、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

3、微观层次——重构灰空间和构筑空间,“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于室内外的过度空间,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1、功能原则学校主要包括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如校前区是学校对外形象宣传的重要展小区,故设计采用简洁、大方、明快的手法而生活区则采用体闲、亲切的设计手法,创造宜人的空间,设置较多的园桌、园凳,为师生的体息、交流提供方便。

2、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如大礼堂、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绿地应多设捷径,园路也适当宽些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各种设施设置、材料的选择、景观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以既融入自然为主宰,兼及实用性、社区感、建筑
艺术等综合考量,给师生带来若隐若现的情感激发,增加大学校园层次,
使之成为一个能令学子从心理上放松、快乐和自信、有洞察力和创新思维
的良好环境。

校园景观的设计包括人行步道、小径、草地、花园、水池、雕塑和绿化、景观照明等。

这些要素同样可以把大学校园变成一块安静、美丽的绿
色乐园,使学校的宣传活动更加有效。

1、人行步道
人行步道可以串联关系整个校园大环境,比如分配空间,传递情感,
连接社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步道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空间思
考创造不同的景观艺术形式,从而实现校园的景观统一化和统一感的建立。

以现有的自然景观情况为基础,将步道的蓄水和排水渗透技术运用于
步道当中,塑造出更有力的自然形式。

步道会与其他景观元素如水池、雕
塑等灵活结合,使整个校园景观更加美观大方。

2、小径
小径可以分散学校校园的喧嚣,同时又可以把校园景观如草坪、树林、雕塑、水池等融为一体,给师生带来更多的空间感受和情感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校园景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目录一、历史与现状分析1、校园历史与发展2、现状基地与评价二、规划设计思想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1、功能分区与布局2、道路交通组织3、绿地空间系统4、景观风貌规划5、建筑群体设计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规划2、排水规划4、电力规划5、电信规划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8、环境卫生保护六、经济技术指标分区用地表: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正文一、历史与现状分析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

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

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

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

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大学城的中西部,翡翠路以北,九龙路和汤口路以东,容城路以南,丽人湖环湖西路以西,西侧怀抱丽人湖及公园景区。

用地与周围交通便利,并可与开发区形成良好的功能联系。

基地内地势主体平缓,略有起伏由丽人湖伸展出的三道低凹湿地似指状自东向西插入基地,形成起伏相间的地貌。

基地内最大高差约11、50M,零星散布许多池塘,植被及生态环境较好;东面的丽人湖的滨水绿带为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景观资源。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地形,将伸入基地的低凹湿地转变为提高校园环境质量的宝贵条件;正确处理新校区与大学城的整体关系,合理规划校园与周围道路交通、开发区的关系,以及组织具有安徽大学传统特色与未来精神的校园空间。

二、规划设计思想设计依据:①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招标说明书②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③安徽大学新校区地形图④安徽大学新校区市政管线设计资料和环保意见书⑤安徽大学新校区岩土工程地质初勘报告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⑦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规划图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图⑨《普通高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92)245号⑩国家相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范经过对现状与历史、规划设计要点、任务书以及相关法规条例的认真研究,我们确定这次规划的设计指导思想为:“保护生态,构筑系统,发展人文”、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安徽虽无水乡之名,却具泽国之实。

这一点在我们的基地内就有充分体现。

红线范围内有大大小小池塘近40处,并由丽人湖向内伸入三处指状湿地,中间有相对高起的垄状缓坡,自然生态环境极佳。

自古以来,最美的景致都是优秀的人文景观与出色的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在此兴建校园,无疑是为合肥的经济开发区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带动整片区域的发展。

对自然地貌的尊重与发展,是校园个性魅力的所在,规划中对指状湿地的保留与改造,使安徽大学校区在目前新规划的众多绿色校园中独具特色。

规划设计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保护天然的山水形态与生态格局,其次是设计空间视廊与自然环境保护面,突出其景观价值。

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系统是形成校园空间秩序的重要方法,集成高效的组织原则是进行功能分区,道路网络和空间使用设计的准则。

在安徽大学新校区的规划中,不仅仅关注校园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同时亦关注校区内部与周边城市环境的整体联系。

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理念贯彻在内外功能的组织,景观地貌的利用和肌理联系等方面,力求使新校园与周边城市环境形成良性互动。

形成了较好的用地布局、道路系统、绿化系统和景观系统等。

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安徽大学有着七十多年的悠久历史,受微州文化和早期现代建筑、西洋建筑的双重影响,空间骨架与建筑语言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一面。

新校区的规划,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从而使校园体现出逻辑与浪漫双重特质,促进学术交流与人际交往的气氛。

完整的景观体系与丰富的空间环境层次以及具有地方风格意向的建筑风格使这一理念突显出来。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目录一.历史与现状分析1.校园历史与发展2.现状基地与评价二.规划设计思想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1.功能分区与布局2.道路交通组织3.绿地空间系统4.景观风貌规划5.建筑群体设计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规划2.排水规划4.电力规划5.电信规划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8.环境卫生保护六.经济技术指标分区用地表: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历史与现状分析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

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

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

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

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大学城的中西部,翡翠路以北,九龙路和汤口路以东,容城路以南,丽人湖环湖西路以西,西侧怀抱丽人湖及公园景区。

用地与周围交通便利,并可与开发区形成良好的功能联系。

基地内地势主体平缓,略有起伏由丽人湖伸展出的三道低凹湿地似指状自东向西插入基地,形成起伏相间的地貌。

基地内最大高差约11.50M,零星散布许多池塘,植被及生态环境较好;东面的丽人湖的滨水绿带为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景观资源。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地形,将伸入基地的低凹湿地转变为提高校园环境质量的宝贵条件;正确处理新校区与大学城的整体关系,合理规划校园与周围道路交通、开发区的关系,以及组织具有安徽大学传统特色与未来精神的校园空间。

二.规划设计思想设计依据:①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招标说明书②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③安徽大学新校区地形图④安徽大学新校区市政管线设计资料和环保意见书⑤安徽大学新校区岩土工程地质初勘报告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⑦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规划图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图⑨《普通高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92)245号⑩国家相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范经过对现状与历史、规划设计要点、任务书以及相关法规条例的认真研究,我们确定这次规划的设计指导思想为:“保护生态,构筑系统,发展人文”。

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安徽虽无水乡之名,却具泽国之实。

这一点在我们的基地内就有充分体现。

红线范围内有大大小小池塘近40处,并由丽人湖向内伸入三处指状湿地,中间有相对高起的垄状缓坡,自然生态环境极佳。

自古以来,最美的景致都是优秀的人文景观与出色的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在此兴建校园,无疑是为合肥的经济开发区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带动整片区域的发展。

对自然地貌的尊重与发展,是校园个性魅力的所在,规划中对指状湿地的保留与改造,使安徽大学校区在目前新规划的众多绿色校园中独具特色。

规划设计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保护天然的山水形态与生态格局,其次是设计空间视廊与自然环境保护面,突出其景观价值。

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系统是形成校园空间秩序的重要方法,集成高效的组织原则是进行功能分区,道路网络和空间使用设计的准则。

在安徽大学新校区的规划中,不仅仅关注校园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同时亦关注校区内部与周边城市环境的整体联系。

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理念贯彻在内外功能的组织,景观地貌的利用和肌理联系等方面,力求使新校园与周边城市环境形成良性互动。

形成了较好的用地布局、道路系统、绿化系统和景观系统等。

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安徽大学有着七十多年的悠久历史,受微州文化和早期现代建筑、西洋建筑的双重影响,空间骨架与建筑语言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一面。

新校区的规划,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从而使校园体现出逻辑与浪漫双重特质,促进学术交流与人际交往的气氛。

完整的景观体系与丰富的空间环境层次以及具有地方风格意向的建筑风格使这一理念突显出来。

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从本次规划的设计指导思想出发,安徽大学的新校区展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生态优势,创建人工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校园生态优先是当代环境建设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

新校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貌既为规划提供优质的景观资源,又对规划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即把人工融合于自然之中,谋求两者最大的和谐。

本次规划将天然地貌基本保留,并将指状伸入的水面与学院等人工构筑空间有机的结合,新校区与丽人湖畔绿地反延伸的水面形成咬合之势,成为校园整体的一大特色之一。

·公共活动综合带,体现包融性与以人为本本次规划在新校区的中枢位置设计了一条40-94M宽度不等的公共活动综合带,将科研区、教学区、生活区与体育活动区以最便捷的路线串通,与传统的校园景观道不同,在这条步行活动带包含了交通、休闲、游憩、交往等许多功能,景观亦随着行进的序列抑扬顿挫,体现新时代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的新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