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聪明的牧童 沪教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语文课件-30聪明的牧童丨沪教版

二年级下语文课件-30聪明的牧童丨沪教版
二年级下语文课件-30聪 明的牧童丨沪教版
2020/9/6
这个消息传到了国王的耳朵
里,国王不相信,决定考考牧童
,连问他三个
的问题
。牧童都能
。结果
,国王

第一课件网 1kejian
国王不相信,就把牧童叫了去。国王对他说:“如果你能 回答我三个问题,我就让你住到我的王宫里来。”牧童自信地 说:“请出题吧!”国王说:“世界上的海洋中究竟有多少滴水 ?”牧童回答 :“国王陛下,请您下令把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堵 起来,不再让一滴水流到海洋里去,那样,我才能数清楚,并 且告诉您海里到底有多少滴水。”国王笑了,说:“那天上有多 少颗星星?”牧童要了一张很大很大的白纸,在上面画了密密 麻麻的小黑点,随后说:“天上的星星就跟这纸上的小点子一 样多,请您数数吧。”那白纸上的小黑点,细小得几乎看不见 ,谁也没本领数清楚。国王又出了第三个问题:“‘永恒’有多少 秒钟?”牧童马上回答:“波尼美亚有一座金刚石山,这座山高 大无比。每一百年有一只鸟飞到山上来磨它的嘴壳子,等整座 山都被磨掉的时候,‘永恒’的第一秒钟就算过去了。”
第一课件网 1kejian
我和牧童比聪明 对国王提出的问题,你还会有什么巧妙
的回答?
世界上的海洋中究竟有多少滴水? 那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永恒’有多少秒钟?
第一课件网 1kejian
第一课件网 1kejian
滴 恒
肩 磨

亚 尼
第一课件网 1kejian
牧童 几乎
自信 永恒
细小 肩膀
远近闻名 密密麻麻
第一课件网 1kejian
国王说:“世界上的海洋中究竟 有多少滴水?”
国王笑了,说:“那天上有多少 颗星星?”
国王又出了第三个问题:“‘永恒’ 有多少秒钟?”

小学语文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0课《聪明的牧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0课《聪明的牧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0课《聪明的牧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第一篇:小学语文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0课《聪明的牧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语文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0课《聪明的牧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认识“陛、堵、恒、尼、亚、磨、肩”7个生字,描摹“堵、恒、尼、亚、磨、肩”6个生字,积累“远近闻名、自信、密密麻麻”等7个词语。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提出问题。

了解牧童的聪明回答,简单评价牧童回答三个问题的答案。

尝试巧妙回答问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2学情分析学生对益智类的童话故事是很感兴趣的,但要让他们在了解故事内容后,说说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里,作出简单的评价,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教学时需要老师及时引导学生,针对国王提出的问题的难度,体会牧童回答的巧妙之处。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学习牧童的三次回答,学习提出问题,体会他回答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 像牧童一样巧妙回答文中国王提出的问题。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聪明人的故事,他们的聪明才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知道的聪明人有哪些?你能简单地说说有关他的小故事吗?(交流、举例)(板书:聪明)指名读,读准“聪明”。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聪明人,但他可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每天以放牛、放羊为生,我们称他为——板课题30(牧童)活动2【讲授】二、认识牧童,感知聪明。

二、认识牧童,感知聪明。

1、轻声读课文:想想哪一节直接告诉我们牧童很聪明?2、指名交流,出示第一节从前,有个牧童,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回答,因而远近闻名。

3、指名读,强调“无论,都”。

师:他的聪明,无论是近的人还是远的人都知道了,这就叫——远近闻名。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聪明的牧童》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聪明的牧童》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聪明的牧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形态。

2.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事件,理解故事情节。

3.理解文章中人物的个性,描绘人物形象。

4.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与情节。

2.分析和描绘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

2.热爱劳动、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1.故事情节教学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观察细读教学法。

4.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PPT、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素材。

2.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聪明的牧童》故事书。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忆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简单复习一下。

2.让学生看一张长城的图片,问一下大家有没有去过长城,了解一下长城的历史。

展示与讨论(20分钟)1.展示PPT,介绍《聪明的牧童》的作者和故事梗概,并播放相应的视频和音频。

2.让学生看一下《聪明的牧童》的封面,问一下大家猜猜这个故事会讲些什么,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3.请学生打开书本,跟着教师读一遍故事,现场解释并讲述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受故事背后的寓意及深层含义。

4.认真解释“聪明人的智慧不只在学问上表现得很好,而且可以见识多事;并且,可不是碰到烦恼了才追求巧妙的解决办法。

”强化(30分钟)1.原地分组,每组学生选择一位童话人物,根据形象、形态及性格,呈现这个角色的表演。

2.让学生回答问题:你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牧童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你认为这是否是一个好故事?3.与同伴合作讨论同样的问题,赋值不同的角度和结论,并对看法加以比较和分析。

达标测试(25分钟)1.发放试卷,测试学生对于这则新闻事件的理解。

2.批改并讲评试卷。

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阅读课外书本中的其他童话故事,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告知下次课程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更加认识到劳动和学习的重要性,也使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时,培养了细读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

2019最新整理-(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聪明的牧童 1

2019最新整理-(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聪明的牧童 1

2019最新整理-(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聪明的牧童 1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写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本文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尊贵的国王,一个是身份低下的小牧童。

国王为了难倒因为聪明而远近闻名的牧童,故意出了几个非常刁钻,叫常人难以回答的问题,而聪明的牧童依靠自己的智慧,出色地回答了国王底问题。

课文分两个部分:第一节为第一部分,概括写聪明的牧童,远近闻名。

第二、三节为第二部分,具体写国王提出三个刁钻的问题,聪明的牧童出色地回答问题。

国王从一开始的半心半疑到后来被牧童的过人机智所折服。

小牧童尽管身份卑微却始终充满自信,落落大方,这些都可以给孩子以启发。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7个。

积累词语7个,积累句子1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牧童回答的话,针对他的回答,学习提出问题,体会他回答的巧妙之处。

3.联系像牧童一样巧妙回答文中国王提出的一个问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阳光都跑到你的心里去了”的意思。

教学媒体:演示文稿。

课前准备:教师:幻灯片、录音、小黑板、生字卡。

学生:自学生字;理解“究竟、永恒”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揭示提问、引入新课。

1.师:我们来做一个“智力大冲浪”的游戏。

老师这有三个有趣的问题(出示课文中国王提出的三个问题),谁来读?(1)世界上的海洋中究竟有多少滴水?(2)那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3)“永恒”有多少秒钟?2.理解句中的词义:“究竟”可通过换词法理解。

“永恒”,你能猜测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吗?3.读了这三个问题,你有什么感受?4.是啊,确实这三个问题无法正面回答,你们知道吗?这三个问题是一个国王出的,他为什么要出这三个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30课。

5.学生齐读课题。

6.出示第一节。

二年级语文下册 聪明的牧童一课一练(无答案) 沪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 聪明的牧童一课一练(无答案) 沪教版

聪明的牧童
班级姓名
一、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水一()白纸一()金刚石山
一()鸟一()牧童一()聪明的回答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密密麻麻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选词填空。

在再
1.请您下令把所有的河流都堵上,不()让一滴水流到海洋里去。

2.牧童()纸上画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

3.老师请小刚把作业()做一遍。

4.你()干什么?()不走要迟到了!
四、试着用带点的词写一句话。

1.从前,有个牧童,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回答,因而远近闻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能回答我三个问题,我就让你住到我的王宫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判断下面句子的语气,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内。

自信悲伤气愤感激命令高兴
1.这花只准观赏,不准动手!()
2.什么问题也难不倒我!()
3.快走开,别在这儿影响大家活动。

()
4.今天春游,我们玩得开心极了!()。

《聪明的牧童》课件(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聪明的牧童》课件(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带领大家解决问题
拉克特的聪明行动感染着其他人,大家一起解 决了困扰羊群的问题。
聪明解决问题
当羊群渴了,但离水源较远时,拉克特利用聪 明的方法帮助它们解决渴的问题。
获得大家的尊敬和信任
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和善良,拉克特赢得了大家 的尊要性
故事告诉我们,通过聪明 才智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 方法。
小结
总结故事情节
拉克特通过聪明与善良,解 决了羊群的困扰。
强调故事主题
聪明才智、团队协作和尊重 信任是故事的核心主题。
鼓励学生学习故事中的 经验和智慧
激发学生对聪明才智、团队 协作和尊重信任的关注和学 习。
《聪明的牧童》PPT课件(沪教 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通过《聪明的牧童》故事,引领学生思考聪明才智、团队协作以及尊重和信 任的重要性。
引入故事
故事背景:在美丽的青青草原上,住着一个聪明的牧童拉克特。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牧童每天都做什么工作呢?
故事情节
拉克特的工作
每天清晨,拉克特照顾着自己的羊群,确保它 们安全地吃草。
2 团队协作的力量
故事中的成功是团队共同 努力的结果,团队协作具 有巨大的力量。
3 尊重和信任的重要性
拉克特的善良行为赢得了 大家的尊重和信任,这是 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
思考题
1 根据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故事告诉我们聪明才智、团队协作和尊重信 任是成功的关键。
2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分享你在团队中通过聪明才智和合作解决问 题的经历。

二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聪明的牧童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聪明的牧童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聪明的牧童沪教版一、比一比,再组词秒〔〕槐〔〕牧〔〕滴〔〕妙〔〕魔〔〕放〔〕商〔〕二、选择适宜的字组词横恒衡平〔〕永〔〕〔〕行三、照样子写词语例:密密层层四、选词填空跟根天上的星星就〔〕这纸上的小点子一样多。

坐座波尼美亚有一〔〕金刚山。

在再1、请您下令把一切的河流都堵上,不〔〕让一滴水流到陆地里去。

2、牧童〔〕纸上画了密密层层的小黑点。

3、教员请小刚把作业〔〕做一遍。

4、你〔〕干什么?〔〕不走要迟到了!五、依据课文内容填空牧童向国王要了一张的白纸,在下面画了的小黑点,随后对国王说:〝天上的星星就跟这纸上的小点子多,请您数数吧。

〞那纸上的小黑点得简直看不见,谁也没身手数清楚。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聪明的韩愈我国唐代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韩愈。

他小时分,在家乡读书。

一天,教员每个先生一个铜钱,让他们各自去买一样东西,看谁买的东西能把一间屋子装满。

放学以后,先生们便都到集市上去了。

第二天,先生们有的买来树苗,有的买来竹子……可谁的东西都不能把一间屋子装满。

教员很绝望。

过了一会儿,韩愈来了。

只见他从衣袖里取出一支蜡烛,然后用火柴把蜡烛扑灭。

教员见了,快乐得连连说:〝好!好!韩愈真聪明!〞1、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量词一〔〕蜡烛一〔〕竹子一〔〕铜钱一〔〕屋子2、教员给每个先生一个个铜钱,让他们各自去买一样东西,有什么要求?用〝〞划出有关句子。

3、〝第二天,先生们有的买来树苗,有的买来竹子……〞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4、韩愈买来了,他用装满了一间屋子。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聪明的牧童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聪明的牧童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聪明的牧童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聪明的牧童》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感知及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于集体利益和奉献精神的认知和感受,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感知及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课前猜测,课内思考、合作探究,课后表达。

五、教学资料1. 《聪明的牧童》课文2. 讲义、填词卡六、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5分钟)进入课堂,教师向学生简要解释文章的题目和主旨,并请学生猜测文章内容。

2. 阅读文章并理解(20分钟)教师呈现《聪明的牧童》课文,让学生读一遍或几遍文章,并思考以下问题: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 合作探究(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讨论问题并合作完成一份填词卡。

4. 课堂分享(5分钟)教师挑选1~2组的代表,让他们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填词卡。

5. 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写一篇自己的感想和思考,包括自己对集体利益和奉献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可以回答以下问题:如果你遇到了和文章中学生一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七、教学反思这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达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采取了差异化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进行合作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下课后练习30 聪明的牧童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一、比一比,再组词
秒()槐()牧()滴()
妙()魔()放()商()
二、选择合适的字组词
横恒衡
平()永()()行
三、照样子写词语
例:密密麻麻
四、选词填空
跟根
天上的星星就()这纸上的小点子一样多。

坐座
波尼美亚有一()金刚山。

在再
1、请您下令把所有的河流都堵上,不()让一滴水流到海洋里去。

2、牧童()纸上画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

3、老师请小刚把作业()做一遍。

4、你()干什么?()不走要迟到了!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牧童向国王要了一张的白纸,在上面画了的小黑点,随后对国王说:“天上的星星就跟这纸上的小点子多,请您数数吧。

”那纸上的小黑点得几乎看不见,谁也没本领数清楚。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
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聪明的韩愈
我国唐代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韩愈。

他小时候,在家乡读书。

一天,老师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让他们各自去买一样东西,看谁买的东西能把一间屋子装满。

放学以后,学生们便都到集市上去了。

第二天,学生们有的买来树苗,有的买来竹子……可谁的东西都不能把一间屋子装满。

老师很失望。

过了一会儿,韩愈来了。

只见他从衣袖里取出一支蜡烛,然后用火柴把蜡烛点燃。

老师见了,高兴得连连说:“好!好!韩愈真聪明!”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蜡烛一()竹子一()铜钱一()屋子
2、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个个铜钱,让他们各自去买一样东西,有什么要求?用“”划出有关句子。

3、“第二天,学生们有的买来树苗,有的买来竹子……”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4、韩愈买来了,他用装满了一间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