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科学复习提纲(已整理)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电一、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今天,人类的一切活动几乎都离不开(电)了。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或靠近头发,碎纸屑或头发会被吸起来,这是(静电)现象。

冬天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的声音,这是(放电)现象。

3、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5、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头发会(被吸起来)。

6、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两个气球会(被相互排斥开来)。

7、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8、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如电视机、电冰箱、电灯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才能正常工作的。

9、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二、点亮小灯泡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等。

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

2、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两个(连接点)组成的。

3、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四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电1、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平时不显示带电,是因为物质同时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所以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常见的静电现象:打雷闪电、冬天脱毛衣,会看到火花并听到“劈啪声”、梳头时头发和梳子会相互吸引、塑料梳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起碎纸片、冬天干燥时,两个人相互接触会有触电的感觉等。

5、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产生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6、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对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7、家用电是220V的交流电,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不能用来做科学实验。

8、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构成。

9、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时,要首先接触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接触头,如果灯泡亮,就可以对被测物体进行检测了,检测时要进行多次检测。

10、能够使电流流过的物质,我们称为导体,金属一般都是导体;不能使电流流过的物质,我们称为绝缘体。

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

11、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12、两个小灯泡并联时要比串联时亮一些;两节干电池串联时要比并联时亮一些;电池串联时,电压相加;电池并联时,电压不变,还是一节电池的电压。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一株完整的油菜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几部分组成。

2、有些花像油菜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完全花,有些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这样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四下科学复习提纲

四下科学复习提纲

四下科学复习提纲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物质的性质:物质的三态、物质的颜色、物质的硬度等。

二、物质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的特点和例子。

3.化学变化的特点和例子。

三、生活中的物质:1.生活中的金属:金、银、铜等。

2.生活中的非金属:煤、石油、天然气等。

3.生活中的合成材料:塑料、橡胶等。

四、固体的性质与变化:1.固体的性质:硬度、脆性、延展性等。

2.温度对固体性质的影响。

3.固体的变化:熔化、凝固、升华等。

五、液体的性质与变化:1.液体的性质:粘稠度、流动性等。

2.温度对液体性质的影响。

3.液体的变化:沸腾、冷凝、蒸发等。

六、气体的性质与变化:1.气体的性质:可压缩性、弹性等。

2.温度对气体性质的影响。

3.气体的变化:压缩、膨胀等。

七、光的传播与反射: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速度有限等。

2.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反射等。

3.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光的速度与介质之间的关系。

八、光的色散:1.白光的组成:光谱、分光棱镜等。

2.光的色散现象的解释。

3.彩虹的形成原理。

九、声音的传播和特性:1.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速度有限等。

2.声音的特性:音高、音量等。

十、磁铁和磁性:1.磁铁的性质:有吸引力、有磁性等。

2.磁铁的分类:自然磁铁、人工磁铁等。

十一、电流与电磁现象:1.电流的产生:电池、电源等。

2.电流的特性:灯泡的亮度与电流的关系等。

3.电磁现象:电磁铁、电磁铁与磁铁的吸引力等。

十二、空气的压力:1.空气的压力:大气压、压强等。

2.空气压力的测量:水银柱压力计等。

十三、生活中的能量与能源:1.能量的定义:能量的种类、能量的转换等。

2.能源的种类和利用:化石燃料、水能、太阳能等。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科学的复习提纲,主要列举了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

根据这个提纲,可以逐一复习每个知识点,并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实验。

记得多做一些习题和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最全面)一目了然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最全面)一目了然

四年级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人全身的骨骼分为(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头、躯干、手臂和腿脚)。

2、人体的骨骼共有(206)块。

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骨骼是空心的)骨骼占了人身体重量的20%即占五分之一。

3、和其他动物骨头一样,人的骨骼也是又坚硬又结实,(大腿骨比花岗石还硬)它是空心的,但有生命,它可以生长。

4、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

它能制造血细胞。

(即: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5、骨骼有哪些作用?(骨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支撑人的身体,支持运动,保护内脏器官等作用)6、一只手上的骨骼共有27块。

7、头骨保护人的大脑,脊柱、肋骨和胸骨保护人的内脏器官。

8、骨头与骨头相连接的地方叫关节。

9、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分别为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鞍状关节。

10、人体的关节按照能否活动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固定连接和活动连接)。

11、人体的六大关节是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12、大腿和小腿之间的自由活动关节膝关节。

13、最灵活的自由活动关节是球状关节,位于身体的肩部和髋部。

14、膝的弯曲和伸直是典型的铰链关节的功能。

15、拇指关节属于鞍状关节。

16、肘部的旋转关节允许前臂运动。

17、、关节有什么作用?(有固定、连接小骨、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8、关节为什么可以自由转动?(是因为我们身体里有旋转关节,如:手腕关节和踝关节。

能够自由转动就是旋转关节所起的作用。

)19、人体有600多块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即占五分之二,骨骼占了20% 即占五分之一。

20、肌肉也可以分为三部分:(头颅肌、躯干肌、四肢肌。

)21、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关节运动而实现的。

22、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的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放松)。

收缩后的肌肉摸上去又紧又硬,还会变短。

如果肌肉连接着两块骨头,那么当肌肉收缩时,两块骨头就会相互靠近。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一、电单元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

电的种类:摩擦形成的电(静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直流电(干电池电)。

交流电有220V的电和高压电,会致人死亡。

4、电按危险程度来分: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人体能承受低于36V的电。

5、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家庭一般用并联。

6、两节电池串联,小灯泡比用一节电池亮,并联只有一节电池亮;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把2节电池串联起来,电压是3V ;把2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是1.5V7、两个灯泡串联比只安一个灯泡发光暗些。

两个灯泡并联,灯泡亮度和安一个灯泡一样。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8、5、干电池的一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

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带水的材料、铅笔芯。

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石头、陶瓷、玻璃、干木头、纸。

10、只有电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

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11、电池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通路。

电不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断路。

12、一个简单的电路由导线、电池、小灯泡等组成;由电池、电线、灯泡,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13、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安全用电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14、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

15、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

16、相同电荷相互排斥 ,不同电荷相互吸引17、我们生活中的电都是电源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等.15.用手出及门的金属把手,脱下毛衣,梳子吸引头发等都是静电现象.16.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17.物质同时具备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物体不显电性.18、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 ,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19、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20、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21、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22、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一个(简单电路)23、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24、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25、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26、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通电的部分用金属材料.27、遥控开关通过感应光亮、声音等控制电流通断.28、闪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29、为了避免落地雷对房屋的破坏,人们在屋顶最高处安装金属制造的避雷针和避雷带。

四下科学复习提纲

四下科学复习提纲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复习要求:1、熟记本提纲内容。

每一个同学务必认真对待,家长予以严格监督并签字。

2、认真复习《作业本》。

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

一、电单元科学概念: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

电有不同的种类: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直流电)。

交流电有220V的电和高压电,会致人死亡。

4、电还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人体能承受低于36V 的电。

5、只有电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

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6、电池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通路。

电不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断路。

7、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8、像铜丝那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带水的材料、铅笔芯……。

像塑料那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石头、陶瓷、玻璃、干木头、纸……。

9、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安全用电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10、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

11、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家庭一般用并联。

12、两节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比用一节电池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小灯泡不会更亮。

13、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比只安一个灯泡发光暗些。

两个灯泡并联起来,灯泡亮度和安一个灯泡一样。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科学实验:1、制造“电路监测器”的方法,以及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见科学书第9页;2、检测导体、绝缘体的方法,见科学书第10页;3、接线盒的检测及预测,见科学书第17页。

4、熟悉实物图和电路图。

四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提纲

四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提纲

四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提纲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3、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力、风向等)。

4、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观测计划)5、常见的观测天气的仪器:(风向仪、温度计、雨量器等)6、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降雨量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8、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9、(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10、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①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②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③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11、天气(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12、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①春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②晴天有利于人们的出行③雾天容易出现交通事故)13、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①城市的热到效应②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③二氧化硫形成酸雨)14、检验酸雨的方法:①使用PH试纸,试纸遇到酸雨会从(黄色)变成(红色)②使用牵牛花,牵牛花遇到酸雨会变成(白色)15、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①规则的物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宽、高,在计算体积②液体体积:用量筒直接测量③不规则物体(借助量筒进行测量)16、这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②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17、冰在(00C)时开始化成水,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水在(00C 以下)结成冰。

水在(1000C)水开始沸腾。

18、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19、用手蘸少量水,抹在手背上,感觉(凉),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把手背的热量带走了)20、(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21、(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22、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有关23、怎样让衣服干的更快?(把衣服展开、挂在通风的地方、放在太阳下)24、(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25、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可逆的)26、向云中播散(盐粉、碘化银、或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人工降雨27、科学家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种类有大约(150多万)种28、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称为(非生物)。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纲要资料1、的电三大类。

2、死亡。

3、电还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人体能承受低于36V的电。

4、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5、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通路。

电不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断路。

6、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7、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

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

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8、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

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

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9、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

10、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1、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比只安一个灯泡发光暗些。

两个灯泡并联起来,灯泡亮度和安一个灯泡一样。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12、科学实验:1、点亮小灯泡《能力训练》第3页2、简单电路《能力训练》第6页3、制造“电路监测器”的方法,以及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见科学书第9页;4、检测导体、绝缘体的方法,见科学书第11页;5、接线盒的检测及预测,见科学书第17页《能力训练》第14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陈校花整理)第一单元电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灯。

2.静电存在于周围的一切物体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动力(电源)和电路。

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5.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等电器元件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的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6.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7.常见的静电现象(1)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到;(2)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3)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头发,梳子会吸引头发;(4)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纸屑,梳子会吸引纸屑;(5)摘下羊毛织成的帽子,帽子会吸引头发;(6)科技馆中我们玩的静电起电球会产生静电;(7)自然界中的雷电现象也是一种静电现象。

第二课点亮小灯泡1.小灯泡的结构2.在下图中各添上一根导线,使小灯泡发亮,并用红笔画出电流的路径。

3.要使小灯泡发亮的连接方式是: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4.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我们生活中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

5.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这足以引发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第三课 简单电路1.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 ,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 ,所以小灯泡特别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 ,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第四课 电路出故障了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检测前要要断电源。

但不能用它来检测家用电器电路。

2.如果一个电路组装好了,小电灯却不亮,原因可能是:小电灯坏了;电池没电了;电线断了;开关松了;连接点接触不良等。

第五课 导体与绝缘体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2.我检测到的导体有铜、铁、铝等金属、不纯净的水等,我检测到的绝缘体有 橡胶,塑料,干燥木材等。

第六课 做个小开关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第七课 不一样的电路2.电路连接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法。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3.人体能承受的电一般在36v 一下。

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一、电荷 电荷相互 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电源(也就是动力) 电 路两个条件电流流动转移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正电荷“+” 负电荷“-”种类当物体带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物体就不显示带电。

三、小灯泡亮了 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相同电源的电路中,串联的两个小灯泡要比并联的两个小灯泡暗一些。

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 。

所以小灯泡特别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 。

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一课油菜花开了1.油菜花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1个雌蕊。

花瓣是黄色的。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花1.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

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2.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

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3.果实里面长有种子。

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植物的生殖器官是花。

第三课花、果实和种子1.植物的花蕊分雄蕊和雌蕊。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2.雄蕊一般由2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

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

3.雌蕊一般由3部分组成。

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

柱头有粘性,能粘住花粉。

第四课把种子传播到远处1.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有水流传播、弹射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等。

弹射传播:油菜、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风力传播:蒲公英、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水流传播:莲蓬、椰子等;动物传播:苍耳、野葡萄、野樱桃等。

第五课种子的萌发1.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子叶、胚芽、胚根等部分。

2.种皮是种子的“铠甲”,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种子萌芽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

3.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第六课动物的卵1.许多动物分为雄性和雌性。

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2.鸡蛋由壳、蛋白、蛋黄、胚和气室组成。

卵壳和卵白都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卵白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

卵黄内储藏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气室储藏着空气,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

3.卵孵出小鸡的时间大约需要3个星期;青蛙卵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孵化出小蝌蚪。

第七课动物的繁殖活动1.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一、解剖一朵油菜花(P22)实验材料:油菜花1朵、镊子1、放大镜1、白纸1小张操作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1朵油菜花,2.把油菜花放在白纸上,用镊子解剖观察,解剖顺序是由外及内,要夹住各部分的底部。

3.说出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数量。

4.整理器材。

第三单元食物第一课一天的事物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第二课食物中的营养1.食物中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营养。

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鸭、鱼、蚕豆、豆浆、牛奶、猪肉、牛肉糖类:米饭、面包、面条脂肪:肥肉、芝麻、巧克力、花生维生素和矿物质:水果,蔬菜2.食物在白纸上擦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

3.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

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4.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

5.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等身体的主要成份。

蛋白质燃烧后有一股焦臭味。

6.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注:矿物质有钙、磷、钠、镁、铁、锌等】第三课营养要均衡1.膳食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都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2.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我吃含有维生素第四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生吃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在生吃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2.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

第五课面包发霉了1.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2.食物变质的原因是微生物引起的。

霉菌就是微生物,它的生长与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3.观察变质食物要注意:(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

(2)观察完毕后要用肥皂洗手。

(3)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第六课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食物储存的方法有:冷冻法、曝晒法、腌制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

2.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的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第七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观察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可以了解到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

2.学会看食物的保质期,生产日期。

3.同一种商品,保质期越短,食物越新鲜,越好。

一、问答题:1.储存一条鱼的方法有哪些?答:①放进冰箱冷冻;②晒成鱼干;③用盐腌制成咸鱼;④做成罐头。

2.鱼放置一段时间就臭了,鱼干却能长时间保持好闻的气味,这是为什么?答:因为鱼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条件,所以微生物就会快速繁殖、分解、吸收鱼的营养,同时排出废物,使鱼变质了。

而鱼干不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所以能长时间保持不变质。

第四单元各种各样的岩石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1.根据岩石成因,我们可以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流水冲击和携带着碎石、泥沙、动植物遗体沉积而成的岩石是沉积岩。

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

经过地球运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的岩浆形成的岩石是岩浆岩。

玄武岩、浮石、绳状岩、流纹岩、气泡石都是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

岩石受到一定的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这样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如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石,页岩变质形成板岩。

2.我们给岩石分类时可以按颜色、透明、大小、形状等来分。

第二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1.滴稀盐酸冒泡的岩石有:(石灰岩)(大理岩)。

1.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

2.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第四、五课观察、描述矿物(一)(二)1.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171种。

其中稀有金属矿、钨矿、锡矿等20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2.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

3.可以从矿物的颜色、条痕、硬度、透明度和光泽、晶体形状、用途等方面来观察和描述矿物。

4.很多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如赤铁矿是红色的、褐铁矿是褐色的、黄铜矿是黄色的、白钨矿是灰白色的。

5.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6.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等工具粗略的来检验矿物的软硬。

可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