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文化——傣族
傣族习俗5篇 .doc

傣族习俗5篇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傣族。
傣族又称摆夷族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
傣族民居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民居大有不同。
傣族的居民建筑以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或其他物品。
傣族人的服饰也很有特色。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
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的小吃也有当地的特色。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
傣族还有许多特色烧烤如,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
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烤后鱼香四溢。
真是让人垂涎挂齿!傣族最重要的节日要数泼水节了,泼水节其实是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举行。
泼水节的时候,如果被水泼的越湿,被水泼得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
一盆盆水代表着一盆盆的祝福。
这就是傣族,它是我国一个传统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傣族习俗篇四:家乡的民俗_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篇一_家乡的民俗600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经商人家。
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
如: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傣族1

七位美丽的妙龄女郎同时爱上了他。姑 娘们从小伙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父亲降灾 人间之事以后,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 姑娘为使人间免除灾难,决心大义灭亲。她 们想尽办法探明了父亲的生死秘诀。在捧玛 点达拉乍酩酊大醉之时,剪下他的一束头发, 制作一张“弓赛宰”(心弦弓),毅然割下 了为非作歹的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抱在怀中, 不时轮换,互用清水泼洒冲洗污秽,洗去遗 臭。
民族禁忌
傣族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 子; 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 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 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 也不能用脚踏火; 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 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 要晒在低处; 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 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不能随便大声喧哗。
关于傣历新年(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伤 感的民间故事,传说人间的气候本来由一位名叫 捧玛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 冷季、为人间规定 了农时,让一位名叫捧玛 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捧玛点达拉乍自以 为神通广 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 雨,错放冷热,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苗 枯死,人畜遭灾……。
历史概况
民族概况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远古以来傣族 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傣族现有人口约一百多万人,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 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县,多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 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 “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 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
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民风民俗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等地。
傣族人民秉承着独特的民风和民俗,形成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傣族的传统服饰、美食、节日等方面来介绍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的传统服饰充满了色彩和亮丽的图案。
傣族男子常穿泰国式的宽袍,上身着无袖长衫,下身则穿着宽松的裤子。
而傣族女子通常穿着宽松的上衣和长裙,衣裙上绣满了各种精美的花纹。
傣族人对服饰十分讲究,不同的衣饰代表着不同的族群和地区。
傣族的美食因其独特的口味和做法而闻名。
傣族人民主要以米饭为主食,经常食用泰国米。
傣族的饮食讲究多样性,以野味为主,他们喜欢品尝各种野生动物和昆虫,比如蚂蚱、蝎子等。
此外,酸辣海鲜汤、普洱茶等也是傣族人民喜爱的美食。
傣族的节日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庆祝新年的盛大节日,也是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泼水节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六至初七举行,人们会手持各式水器,欢快地互相泼水,象征着洗净过往的烦恼和困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泼水节期间,还有盛大的游行表演和传统舞蹈等文艺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除了泼水节,傣族的其他节日也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
例如丰收节是傣族人民庆祝农作物丰收的节日,人们会表演传统的丰收祭祀仪式,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此外,傣族人民还有赛龙舟、踩高跷等传统体育活动,以及密宗仪式等宗教节日。
总之,傣族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民风民俗。
从其传统服饰的花纹和颜色,到美食的品种和独特口味,再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傣族的文化传统深深地影响着这个民族的生活。
保护和传承傣族的民风民俗,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族资料文档

傣族资料引言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区,也有部分分布在泰国、老挝和缅甸等国家。
傣族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傣族的历史背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节日庆典和传统艺术等方面的资料。
历史背景傣族是云南地区最早出现的民族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左右。
在古代,傣族主要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
在宋代,傣族先后建立了傣国和傣文化政权,成为中国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傣族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居住地区和人口分布格局。
语言文字傣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台语族,其文字称为傣文。
傣文是傣族人民用于书写的一种象形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傣族社会中,傣文被广泛用于记载历史、文学、宗教经文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因受到外界影响,傣族人民也常使用汉字作为交流工具。
傣文的文字特点独特,并通过傣族人民的口头传承,保留了该民族的文化和思想。
宗教信仰傣族人民有着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其中以原始宗教和佛教信仰最为常见。
在傣族社会中,原始宗教信仰是主要的宗教形式,人们崇拜自然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和福祉。
同时,佛教也在傣族中广泛传播,成为重要的信仰体系。
傣族人民崇尚佛教的思想,认为佛教能够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因此,在傣族地区,佛教寺庙被视为宗教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节日庆典傣族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傣族水灯节。
水灯节是傣族人民传统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四月间举行。
这个节日一般持续三天,期间,傣族人民会在河边放置彩灯,燃放烟花爆竹,载歌载舞,开展各类传统文化活动。
节日期间,人们还会进行泼水活动,以象征洗去一年的晦气和灾难,迎接新一年的好运和祝福。
水灯节是傣族人民欢度春节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展示傣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绝佳时机。
传统艺术傣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包括音乐舞蹈、手工艺品和绘画等。
傣族的风土人情

傣族的风土人情引言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
傣族拥有独特而丰富的风土人情,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使傣族的社会风貌和生活方式与其他民族有所区别。
本文将介绍傣族的风土人情及其特点。
1. 傣族概述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们以务农、耕种和渔猎为主要的生活方式,通常居住在山间、平原和沿海地区。
傣族民居大多为独特的竹木结构,形式各异但都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2. 傣族服饰傣族的服饰体现了他们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
傣族男子常穿长衫、无袖蓝色外罩,而傣族女子则常穿长袍和颜色鲜艳的头巾,以及手工绣制的花纹鞋。
傣族服饰的特点是鲜艳多彩、精美细致,常常装饰有银饰和彩绣。
3. 傣族节日傣族有许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通常与农耕、祭祀以及传统习俗有关。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傣族的水灯节,这是傣族人民在寒冷的冬季举行的一种仪式。
人们将漂亮的灯笼放在江河湖海上,希望灯光能带来好运和幸福。
4. 傣族婚姻习俗傣族的婚姻习俗独特而有趣。
傣族人通常通过媒婆或媒人来安排婚姻。
婚礼通常在傣族的新年期间举行,这是一种非常热闹的庆典。
在婚礼上,新郎会向新娘的家人送上婚礼礼金和婚品。
而新娘则会把自己的头发梳成傣族特有的样式,并戴上传统的饰品。
5. 傣族音乐舞蹈傣族音乐舞蹈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族的音乐以竹笛、铜锣、青铜缸等乐器为主,它们的音色纯净、动听,给人以舒缓的感觉。
傣族舞蹈通常以手脚的动作为主,动作热情而优美,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6. 傣族美食傣族拥有丰富的美食文化,以米饭、米粉、米糕为主要食物。
傣族的传统餐桌上通常有丰富的菜肴,如酸辣鱼、傣味火锅、傣味干锅等,口味独特而美味。
此外,傣族的餐桌上还少不了传统的傣族酒,这是一种使用特殊的发酵工艺酿造的烈性酒。
结论傣族是中国宝贵的民族资源之一,他们的风土人情独特而丰富。
通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多民族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傣族民俗

傣族镶牙奇俗
傣族人把镶牙和染齿视为人生的成年礼俗,古代 就有“金齿”、“漆齿”、“黑齿”之称。傣族 青年男女,一般自14岁到17岁左右,就要把白色 牙齿换成金的或银的。有的人镶齿,是用金或银 制成牙套,套在自己的白色牙齿上。有的人则是 把门牙敲掉,然后镶上金质或银质的牙齿。所以 ,从前,西双版纳曾有“凿牙完婚”的古老习俗 。青年以镶牙为荣,不镶牙者,无人喜爱,甚至 被视为是低贱人。只有镶上金牙或银牙才能显示 身价高贵。这种镶牙的古俗,是一种民族特有的 审美观,也与西双版纳自古盛产黄金和白银有密 切的关系。
二、傣族的宗教信仰
宗教 信仰
小乘佛教是西双版纳男人的必修 课,10岁的时候就要学习佛经,不 过这小乘佛教是以教学为主,不戒 酒色。
三、傣族的服饰
配戴饰品是傣族女爱美的标志 之一。傣家女有“金孔雀”之称。
傣族 服饰
傣族妇 女一般喜 欢穿窄袖 短衣和筒 傣族服饰 裙,这种 装束充分 展示了女 性的腰、 胸、臀 “三围” 之美!
孔雀 舞
在傣族人民心目中,“圣鸟”孔雀是幸 福吉祥的象征。孔雀舞是傣族人们最喜爱 的民间舞蹈,在傣族聚居的坝区,几乎月 月有“摆”(节日),年年有歌舞。在傣 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关门节”、 “开门节”、“赶摆”等民俗节日,只要 是尽兴欢乐的场所,傣族人民都会聚集在 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 优美的“孔雀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 的喜庆气氛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瑞丽 傣族孔雀舞以单人舞为主,也有双人孔雀 舞。舞者以男性居多。孔雀舞有丰富多样 的手形动作和跳、转等技巧,四肢和躯干 的各个关节要重拍向下屈伸,全身均匀颤 动,形成优美的“三道弯”舞姿。架子孔 雀舞的舞蹈语汇尤为丰富,有“飞跑下 山”、“林中窥看”、“漫步森林”、 “抖翅”、“点水”等惟妙惟肖模拟孔雀 神态的动作。
傣族

傣族简介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与缅甸的掸(傣)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在泰国与老挝称傣泐族。
与印度的阿萨姆邦的阿洪傣也有着渊源关系。
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
文化傣族一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傣族民众受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影响比较深。
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
节庆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关门节)、出夏安居节(开门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
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泼水、丢沙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节目。
“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是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
服饰饮食傣族服饰在民族服饰中相当具有特点,尤其是傣家少女的服饰更是婀娜多姿。
妇女服饰上身服装淡雅,下身大红大花,扎包头,发上插各种花、梳子或装饰等,与过去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料子的质量、花色品种、服装的式样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男子服装,一般穿无领对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蓝布、红布包头。
傣族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习惯用手捏饭吃。
傣族的名词解释

傣族的名词解释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区。
傣族人口众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傣族的世界中,有许多独特的名词和词汇,这些名词承载着傣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一、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为著名的节日之一,也是其文化的象征之一。
每年的4月13日至15日,傣族人民会以欢快的歌舞、喷水和赛龙舟等方式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泼水节源自傣族的神话传说,据说傣族人通过泼水可以洗去不幸和厄运,迎来新的一年的好运和幸福。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传承和弘扬自己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花灯节花灯节是傣族盛大而神圣的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节日期间,傣族人民会点燃各种形式的烛灯,并排成美丽的花灯展示。
花灯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寓意着傣族人民丰收和幸福。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还会以歌舞和祈福仪式等形式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三、寨子寨子是傣族人居住的传统村落,也是傣族社会的单位和组织形式。
傣族社会是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每个自然村都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组织,拥有自己的行政和生产管理权力。
寨子的建筑风格独特,一般采用木质建筑,结构牢固而美观。
寨子内常常有精心打造的庙宇和神龛,供奉着傣族人民的祖先和神灵。
寨子是傣族人民生活、工作和社交的重要场所,也是傣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四、普麻普麻是傣族传统服饰,是傣族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普麻通常由蓝色、黑色、白色等颜色的亚麻布制成,有些还会进行手工刺绣和描金等工艺加工。
普麻是一种宽松舒适的服装,适应了傣族人的炎热气候和农耕生活。
傣族男子通常穿着短衫和短裤,而傣族女子则穿着常被称为“旗袍”的上下两件的连衣裙。
普麻的设计和制作技艺在傣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展现了傣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五、佛塔傣族人民信奉佛教,佛塔在傣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佛塔是傣族人民供奉佛像和进行祈福祭拜的场所,也是傣族人们践行佛教教义的象征。
傣族的佛塔通常为多层木塔结构,外观美丽庄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傣族生活地区的动物
傣族生活地区的植物
云南民族文化概论
傣族
主讲内容
一概况 二民俗 1居民建筑 2服饰 3饮食 4民族节日 5民族舞蹈 6宗教信仰 7傣族婚礼 8民族禁忌
概况
• 傣族是云南省特有的民族,人口106万余人。 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 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新平、元 江等县,小部分居住在景谷、景东、金平、 双江等县。 • 傣族以种植水稻为主,有比较完整的耕作 体系 • 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
傣族诗歌
• 傣族诗歌,包括歌谣和叙事长诗两大类, 傣族中有职业歌手或半职业歌手,傣语叫 做“赞哈”。 • 古歌谣,是傣族文学的萌牙,至今还以口 头和手抄本形式流传民间。 • 叙事长诗,是傣族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 明珠。基本上可分三类:神话叙事诗,阿 銮的颂歌,爱情悲剧叙事诗。
古歌谣
• 《农事歌》唱的是生产技术、生产季节、 生产过程,富于情趣。《婚嫁歌》唱的是 恋爱、结婚的全过程,成为傣族男女青年 在婚姻方面的教科书。《甘哈恒恨迈》 (即《贺新房》)唱的是对新竹楼的祝贺。 《颂歌》主要是对死者的悼念,有《祝福 歌》、《招魂词》、《祭鬼词》等。
开门节
开门节”,亦称“出洼”,傣语为“豪瓦萨”, 我国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 分佤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地区,源于古代 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于中原佛教的解复。 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在农历九月中)。 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 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 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会举 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 戒结束。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 丰收的节日。
《召树屯》第一章
• 一 诗人的歌
•
太阳从树林里伸出头 呆呆地望着我写这个故事 公鸡也朝我扇开翅膀 我的故事正在金色的天空中飞翔 美丽的故事像一片艳丽的彩霞 纯洁的爱情就像并蒂开放的鲜花 真心相爱的青年人啊 请把这份礼物收下 我要用最诚实的心 描下他们的欢乐和痛苦 让我的歌啊 像一棵绿莹莹的菩提树 请四面八方飞来的鸟群 都停下翅膀
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 食,最具特色是竹 筒饭。制作方法是 将米装进新鲜的竹 筒后加水,放在火 上烧烤,吃起来清 香可口。
特色饮品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 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 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 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 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由于长期嚼 食唇齿皆黑,口液如血,人以为美。烧陶 业较发达,大部分饮餐用具多由妇女烧制。
民族禁忌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 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 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 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 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 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 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 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 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不能随便大声喧哗。
居民建筑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 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 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 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 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 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 的地方。
服饰
•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 领对襟袖衫,下穿长 管裤,以白布或蓝布 包头。傣族妇女的服 饰各地有较大差异, 但基本上都以束发、 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 征。筒裙长到脚面, 衣衫紧而短,下摆仅 及腰际,袖子却又长 又窄
舞蹈(傣语称为“凡”)
• 傣 语 称 为 “ 凡 ” • 武 术 舞 ( 凡 整 ) • 白 象 舞 • 孔 雀 舞 • 傣 族 象 脚 鼓 舞
傣族象脚鼓舞
孔雀舞
民族舞蹈
闻美 传 源 美 雀 础 动 主 有 流 类 的 傣 名兰 说 于 动 舞 上 物 要 特 行 繁 民 族 中因 。 傣 作 既 加 的 模 点 面 多 族 是 外表 著 族 的 来 以 活 拟 , 也 , 。 一 。演 名 美 模 源 人 动 当 动 很 形 傣 个 孔舞丽仿于格,地作广式族能 雀蹈动,孔化在常及,多舞歌 舞家人也雀。此见内并样蹈善 而刀的来优孔基的容各,种舞 •
叙事长诗
• 《召树屯》 中国傣族民间的长篇叙事诗。在云 南西双版纳和德宏等傣族居住地区,流传有不同 名称的多种异文。内容梗概是,孔雀公主喃诺娜 从远方的勐董板飞到勐板加来,在金湖边,遇上 了王子召树屯,二人相爱而结为伴侣。不久,敌 人入侵勐板加,召树屯率兵出征。国王听信谗言, 把喃诺娜当成不祥之物,要杀了祭鬼。喃诺娜借 口要临终一舞,才得便飞回了故乡。召树屯凯旋 后,得知爱妻已去,立志要找回她,终于历经三 年的磨难,到达孔雀国,恩爱夫妻得以团圆。这 部长诗,大约产生在傣族历史上的奴隶社会初期 , 反映了人们对安定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歌颂。
•
槟榔
• 大叶茶
关 年大 门 节 节 日傣 、 泼是 族 开 水傣 的 门 节历 重 节 、新 。
•
——
民 族 节 日
泼水节
泼水节(傣历新年) 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 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 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 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 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 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 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 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 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 鼓声、锣声、泼水声、欢 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 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 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 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刀美兰
婚俗
姻部 。分 地 区 还 延 续 对 偶 婚
• 有而 会 小 是 傣 差在 发 家 一 族 异家 展 庭 夫 家 。庭 上 。 一 庭 婚有由妻的 姻所于制基 形不各的本 态同地母形 上,在权态 也因社制, •
傣族婚礼
傣族的婚礼, 民间称为“金欠”, 含结婚宴请之意。 婚期只能定在每年 的“开门节”至 “关门节”(傣历 十二月十五日以后, 至次年九月十五日 以前)这段时间, 婚礼以为新郎、新 娘祝福、拴线为主 要内容。
关门节
“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 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 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 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 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 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 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 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 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 “关门节”。
宗教信仰
傣族,笃信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源于古印度。 据说,南传上座部佛教是由一位叫阿朱打拉西的 人传进来的,至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 在西双版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宗教习 俗,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认为这样才 算有教化,不野蛮。并且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 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 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当他们穿戴一新由亲 人护送进入佛寺,便自豪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 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然后他们剃去头发, 披上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 食其力。而在现在,因为9年义务教育,小男孩们便 白天上学校学习汉语等科学知识,晚上在佛寺学习 傣族文化,很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