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范文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1. 背景《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19世纪英国乡村社会为背景,描述了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波折故事,展现了社会阶层、家庭关系和婚姻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以《傲慢与偏见》为题目,探索小说中的主题与人物形象,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2. 主题分析2.1 社会阶层的固化与壁垒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通过描写班纳特家庭与达西家庭之间的差异,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中的阶层差别和固化现象。
达西家族拥有财富和地位,而班纳特家族则生活在相对贫困和低下的环境中。
社会阶层的差距使得两个家庭之间的交往受到限制,并导致了偏见和傲慢的产生。
通过描写班纳特家庭成员与达西家族成员之间的互动,作者呈现了社会阶层固化与壁垒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2.2 女性地位与婚姻观念的探讨《傲慢与偏见》围绕着女性的地位和婚姻观念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各具特色,从伊丽莎白的机智与独立,到吉英的温柔与善良,再到其它姐妹的不同性格,展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和命运。
作者通过描写女性在婚姻中的选择权受限、受家庭利益驱使等问题,呈现出女性在争取自由与自主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3. 人物形象分析3.1 伊丽莎白·班纳特伊丽莎白·班纳特是小说的女主角,她具有非凡的智慧和独立的精神。
她不愿妥协于社会的偏见和陈规俗套,坚持追求自己的真爱。
她对于婚姻和爱情有着独特的见解,在遭受到冷嘲热讽和误解时,她能以机智的口才和敏锐的洞察力对抗社会的偏见和傲慢。
伊丽莎白的形象代表了女性追求独立与平等的理想形象,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3.2 韦翰·达西韦翰·达西是小说中的男主角,他是一个富有、冷漠且傲慢的男人。
在与伊丽莎白的相识初期,他对班纳特家庭抱有偏见,认为他们是下层社会的人。
然而随着与伊丽莎白的互动,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偏见和傲慢,并逐渐改变了对班纳特家庭的看法。
论文开题:论《傲慢与偏见》婚恋观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傲慢与偏见》婚恋观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长时期以来,简•奥斯汀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她的作品介于新古典主义和浪漫运动的抒情主义之间,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虽然终身未嫁,但婚恋却是她小说创作中的一贯主题。
18世纪的英国,影响婚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资产,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另一主要因素是地位,。
1)引言。
2)作者背景、《傲慢与偏见》的写作背景。
3)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四对婚姻,阐述作品中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理解。
4)简述奥斯汀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以及其对当下婚恋观的启示和告诫。
5)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致谢。
四、研究方案1)文献资料。
利用互联网资源与图书馆资源,查找与论文相关材料,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所学的知识将这些材料融入自己的论文作品中。
2)现实分析举例。
对比分析当代与《傲慢与偏见》书中的爱情婚姻观。
五、研究进度安排1)2011年10月——2011年11月15日之前:查阅资料,确定论文方向。
2)2011年11 月15日——2011年12 月1日:报论文选题,确定论文题目。
3)2011年12月1日:整理资料,填写开题报告与开题任务书。
4)2011年12月1日——2012年1月1日:开题报告与任务书上交后,开始写论文第一稿,修改论文。
5)2012年1月1日——2012年3月初:完成后交与导师指导。
6)2012年3月初——2012年4月1日:完成论文第二稿,修改论文。
7)2012年4月1日——2012年5 月10日:完成论文第三稿,并交指导老师。
8)2012年5月10日前:指导老师修改后,论文定稿。
9)2012年5月15日:论文答辨。
六、预期结果通过对当代和《傲慢与偏见》作品中的爱情婚姻观分析,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不管是现代还是以前,恋爱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恋爱婚姻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正确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相互爱慕、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范文(精选)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范文(精选)作为一位知名女作家,简·奥斯汀作品以其幽默风趣而又暗含讽刺的语言特点而着称,其语言大多经过反复推敲甚至是仔细雕琢,而这种语言特色又主要体现在其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上,这也使得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赏析价值。
作为世界经典名着,她的作品《傲慢与偏见》成为了世界上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对其进行的研究也不胜枚举。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一篇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范文,希望你阅读后能有收获。
题目:傲慢与偏见女性意识1、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选题意义: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于女性意识研究的日渐深入,20世纪初期的一些女作家也就被纳入到考察的视野,许多文学历史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和研究女性作家,自然我们更不应该忽视那些女性主义的开拓者。
奥斯丁是女性觉醒时期一个关键的挑战男性文学创作传统的女性作家,她承上启下,本身是独一无二的,在女性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对后人有着很大的影响。
本选题从她的经典作品《傲慢与偏见》入手,解读这位启蒙者和先驱者女性意识的觉醒,她在父权文化中步履艰难地为女性写作特立独行地撑起一片天空,值得我们倍加关注,同时奥斯丁在分析资产阶级婚姻本质的基础上,对女性地位的深入描写,女性人格独立的肯定,理想婚姻的向往,对现在社会依然有重要意义。
研究现状:当今学界对女性意识的研究多是围绕着夏洛蒂?勃朗特,西蒙娜?德?波伏娃等这些表现女性主义比较激烈的作家,但对奥斯丁文本创作中的女性意识觉醒颇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她的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体现的不够彻底、不够大胆。
另外,国内外有很多专家学者对《傲慢与偏见》也进行了研究和评论,最多的是谈作品体现的婚姻观和女性形象。
如:李英波发表文章《透过〈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谈其婚姻观》,邵红松发表文章《从〈傲慢与偏见〉看欧洲19世纪婚姻的物质性》,段丽丽写有文章《〈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性格的重新解读》等。
因此我选择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来作为研究对象,希望可以在丰富和完善前人研究理论基础之上让读者更好的解读、了解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篇一:开题报告应用技术学院XX级英语专业学年论文(2)写作报告书姓名:李琴玲班级:英语0882学号:XX指导老师:沈仲平设计日期:等级评定:英语专业第二教研室XX年11月文献综述篇二:关于《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论证报告关于《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论证报告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9中文学号:09****09 姓名:maggie kong一、论文选题本人XX届的毕业论文选题为: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
一直以来,本人就很喜欢读一些外国文学的作品,其中《傲慢与偏见》是最为喜欢的一部作品,因此,本人的论文题目是与《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有关的。
而之所以选择这一题目,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本人对简·奥斯丁这位女作家的喜爱,她认为妇女和男人一样有智力、有理性,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在她的笔下,女子和男子一样具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妇女不必把忍耐、顺从当成美德,她们向往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缔结的婚姻。
其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在当时的社会很具有典型性,具有明显的女性意识,尤其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她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这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促使了她与达西美满的婚姻。
(一)选题意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无论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是在文学作品中,男性一直处于中心和主宰地位。
男性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所有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根深蒂固地渗透于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
就以狄更斯、劳伦斯等男作家的创作而论,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以男主人公唱主角,小说情节都是以男性为中心铺展开的。
女性的形象要么是“家里的天使”,完全听任男人的摆布;要么是女巫、妖魔等令人厌恶的形象。
即使是当时的女性作家,她们或多或少也都是从男性的视角或借用男性的写作手法来看待整个世界的。
傲慢与偏见英文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英文开题报告Pride and Prejudice English ProposalIntroduction:Pride and Prejudice, written by Jane Austen, is a classic novel that explores the themes of love, marriage, and social class in 19th-century England. The story revolves around the Bennet family and their five daughters, particularly the strong-willed Elizabeth Bennet and the wealthy Mr. Darcy. Through their interactions and misunderstandings, Austen delves into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nature, societal expectation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pride and prejudice.1. The Setting:The novel is set in the English countryside during the early 19th century, a time when social status and wealth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determining one's prospects for marriage. The setting provides a backdrop for the societal norms and expectations that shape the characters' behavior and decisions. It also allows Austen to comment on the limitations placed on women and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 in finding suitable partners.2. Character Analysis:a) Elizabeth Bennet: Elizabeth is the second eldest daughter of the Bennet family. She is intelligent, witty, and possesses a strong sense of individuality. Elizabeth's journey throughout the novel involves overcoming her own prejudices and learning to see beyond surface appearances. Her interactions with Mr. Darcychallenge her initial judgments, leading to personal growth and self-reflection.b) Mr. Darcy: Mr. Darcy is a wealthy and proud gentleman who initially comes across as arrogant and aloof. However, as the story progresses, it becomes evident that his pride stems from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a desire to protect his loved ones. Darcy's transformation from a seemingly unlikable character to a romantic hero highlights the theme of personal growth and the importance of second chances.3. Love and Marriage:Pride and Prejudice explores the complex dynamics of love and marriage in19th-century England. The novel portrays various types of relationships, ranging from loveless marriages based on financial stability to passionate and genuine connections. Austen challenges the societal expectations of marriage as a means of social advancement and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genuine affection and compatibility.4. Social Class:Social clas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novel, as it dictates the characters'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influences their choices. The Bennet family belongs to the lower gentry, while Mr. Darcy represents the upper class. The divide between these social classes creates tension and obstacles for the characters, highlighting the societal constraints and prejudices prevalent during that time.5. Satire and Irony:Austen's use of satire and irony adds depth and humor to the narrative. Throughher witty and often sarcastic commentary, she exposes the flaws and absurdities of the society she depicts. The characters' actions and dialogue often serve as a critique of the rigid social norms and expectations that govern their lives. Conclusion:Pride and Prejudice is a timeless novel that continues to captivate readers with its exploration of love, marriage, and societal expectations. Jane Austen's masterful storytelling and nuanced character development make it a must-read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As we delve into the novel, we will analyze the themes, symbolism, and literary techniques employed by Austen to create a compell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narrative.。
目的论傲慢与偏见译本开题报告

目的论傲慢与偏见译本开题报告目的论傲慢与偏见译本开题报告背景介绍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其对戏剧化的人物塑造,对于英国中上阶层的文化舞台和结构性问题的描写,以及描写出的一个充满着真实、滑稽和生机勃勃的时代背景都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傲慢与偏见》的翻译也成为了学者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然而,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思路和翻译目的,这就导致了在翻译目的的选择上出现了不同的偏向,从而导致翻译自然流畅性、文化传达性等问题,或严重或轻微。
因此,本文主要是关于《傲慢与偏见》的翻译问题,旨在从目的论的角度对照比较几部不同翻译版本,找出其中各自的翻译目的,解析它们的策略和特点,并通过深入探讨这个话题来扩展我们对于文学翻译的认识和知识。
研究意义从目的论角度研究翻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和翻译目的的选择。
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去剖析各种翻译版本的选择,不仅能够揭示出翻译虽是一种语言转化过程,但它同时也是语境转化和文化转化的一种,尤其是在人文学科的翻译中,更是如此。
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研究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可以加深我们对各个语言间文化和社会性的认识,可以拓展我们的文化阅读和跨文化交流的视角,更进一步加深中西文化冲突和交融中的关系。
研究目标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1. 研究目的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2. 剖析多个版本的《傲慢与偏见》翻译的不同目的和策略。
3. 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翻译,分析其中的特点和不同之处,拓展我们对于目的论翻译的认识。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一. 目的论在翻译中的应用目的论是由美国学者马尔库塞(Marcos)于20世纪80年代发明的一种翻译理论,它主张在翻译时要考虑目的,选择翻译策略和翻译水平,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通过研究目的论,可以深入探讨翻译思路和翻译目的的选择,是一种更加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
翻译目的既包括翻译者的翻译理念理念、翻译目标、翻译受众等一切与翻译过程相关因素。
傲慢与偏见 的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的开题报告傲慢与偏见的开题报告一、引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这部小说以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社会等级、婚姻观念、人性弱点等多个主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傲慢与偏见》的魅力所在。
二、社会等级与婚姻观念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极其重视社会等级,婚姻被视为社会地位的象征。
小说中的班内特家庭由于没有男性继承人,家族财产将被继承人夫妇继承,这使得班内特夫妇迫切需要给五个女儿找到合适的丈夫,以确保家族的财产不会流失。
然而,奥斯汀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故事,揭示了婚姻观念的偏见和错误。
伊丽莎白一开始对达西充满了偏见,她认为他是一个傲慢自大的人。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她逐渐发现自己对达西的误解,最终意识到自己的偏见是错误的。
这一情节反映了婚姻观念的盲目和狭隘,人们往往根据外表和传闻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而忽视了真正了解对方的机会。
三、人性的弱点《傲慢与偏见》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言行举止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例如,达西的傲慢和伊丽莎白的偏见,展现了人们在面对陌生人时往往容易产生偏见和歧视。
同时,小说中的一些角色也展示了贪婪、虚伪和自私等人性弱点。
班内特家的母亲是一个善良而有点愚蠢的人。
她总是为了女儿们的婚姻而焦虑不安,不顾一切地追求名利。
她的行为揭示了人性中贪婪的一面,奥斯汀通过这一角色暗示了社会中追求地位和财富的盲目。
四、爱情与婚姻《傲慢与偏见》的主题之一是爱情与婚姻。
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并不只是简单的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而是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关系,探讨了婚姻中的真爱和婚姻的目的。
伊丽莎白和达西最初对彼此都抱有偏见,但随着他们的相处和了解,他们的感情逐渐升温。
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发现彼此的优点和可爱之处,最终选择了真爱。
通过这一故事,奥斯汀传达了婚姻应该基于真正的感情和了解,而不是仅仅为了社会地位或金钱。
《傲慢与偏见》会话中性别差异的语用分析的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会话中性别差异的语用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生活和爱情。
小说中的角色形象生动,言辞风格清新流畅,对英国文学和女性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本文选取小说中的几个典型场景,以语用学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小说中男女语言行为的性别差异,进一步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性别角色分化和影响。
二、文献综述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人们在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的特点和规则。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语用学已成为社会科学、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跨学科领域。
其中,性别语用学研究了男女在语言使用中的差异,并尝试解释这些差异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和语用背景有关。
在性别语用学研究的过程中,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证研究。
例如,Lakoff (1975)提出了一种基于语言和文化的性别学说,认为男性在生活中更倾向于使用“女性语言”,而女性则多使用“男性语言”,并且把这种性别差异的语言特征归结为性别角色的教育和社会化的结果。
Eckert 和McConnell-Ginet(2003)则认为,语言的使用必定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地区、年龄、社会阶层和性别,这些因素会在语言行为中留下痕迹。
本文将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入理解性别差异的语言使用行为,并探讨剖析《傲慢与偏见》小说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三、研究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男女角色的语言行为,探讨性别差异的语用特征,解释其社会和文化背景,并进一步揭示该时期英国社会中男女性别角色的分化和影响。
最终目标是为加深人们的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观念提供参考,并为后续的语用学研究奠定基础。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中选取小说中的典型场景,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小说中男女角色的语言行为进行深入剖析。
其中,研究对象是男主角达西和女主角伊丽莎白,研究场景分别是:第一次见面、舞会、求婚、婚礼和相互了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范文
篇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简·奥斯汀与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的比较分析
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学生姓名:学号: XX04010320 指导教师:
XX年 3 月 12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
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
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此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外语系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
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
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至少应包
括5-8篇外文资料。
对于重要得参考文献应附原件复印件,
作为附件装订在开题报告的最后。
4.统一用A4纸,并装订单独成册,随《毕业设计论
文》等资料装入文件袋中。
篇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简·奥斯汀与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的比较分析
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学生姓名:学号: XX04010320 指导教师:
XX年 3 月 12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转自: 小草范文网: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范文)指
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
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此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外语系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
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
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至少应
包
括5-8篇外文资料。
对于重要得参考文献应附原件复印件,
作为附件装订在开题报告的最后。
4.统一用A4纸,并装订单独成册,随《毕业设计论
文》等资料装入文件袋中。
篇三:开题报告
应用技术学院
XX级英语专业
学年论文(2)写作报告书
姓名:李琴玲
班级:英语0882
学号:XX13060232
指导老师:沈仲平
设计日期:
等级评定:
英语专业第二教研室
XX年11月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