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选择与领域生态学共98页文档
第七章生境选择与行为生态学

共占领域
(b)
领域主人的取食率
独占领域
Po
Brown(1982)
三、博弈论
Maynard Smith(1982)提出博弈论模型。
即,若一个从属个体没进入自己的领域,就很有可能进入 相邻的领域,成为自己的敌人,使自己保卫领域的代价增 加,进而迫使自己需求一个从属个体来权衡与相邻领域的 实力。 如: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 )
(一)领域行为对适合度影响 1. 环境因素的影响
斑鬣狗(Crocuta crocuta) 食物丰富的可预测环境中时,家族占有领域。 食物随季节波动大的环境中,斑鬣狗不占固定领域而漫游。 白鹡鸰(Motacilla alba) 在食物可预测的环境中的个体占据领域,否则 个体到处漂泊不占领域。
2. 直接测定个体适合度差异
1、蜂鸟领域大小与花朵密度呈负相关(图a) Kodric-Brown(1978)研究表明:蜂鸟可随时调整自己 领域的大小,以便使它所保护的花朵数目总是大体相等。
亚利桑那东部:其回归斜率是0.82(实线), 与-1的斜率值没有显著差异,当蜂鸟不管领域 大小只保卫固定数目的花朵时,其斜 率值就是-1。
2、其领域大小与花单位密度呈负相关(图b)
五、白鹡鸰
一、理论分析
领域的生态学意义 动物会从领域行为中得到某些好处,同时也会付出一 定代价,但只有它从领域中得到的好处大于为保卫领
域所付出的代价时,领域现象才能存在。
领域行为的利(B)与弊(C)间的关系
(a)只有当B≥C时(即处于x点与y点之间时),保卫领域才是 合算的,其最大净收益(B-C)是再z处;(b)好处 的增加(B移到B′)将使最大净收益从z移到z′ 处;(c)代价的增加(C移到C′)也使最大净 收益从z移到z′处
动物的生境选择与利用

后代抚育
许多动物具有抚育后代的本能,通过 哺乳、喂食、保护等方式为后代提供 必要的生存支持。
04
动物在生境中竞争与合作现象
竞争行为表现及结果
竞争行为表现
动物间为争夺有限资源如食物、水源 、栖息地等而发生的争斗、排斥等现 象。
竞争结果
强者获得更多资源,弱者可能面临饥 饿、疾病、死亡等风险;同时,竞争 也促进物种进化和适应能力的提高。
案例分析:典型动物生境选择与 利用实践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生境选择
森林层次利用
不同动物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 选择在森林的不同层次(如树冠 层、灌木层、地面层等)进行活
动。
食物资源获取
动物根据食物资源的分布和季节 变化,选择在食物丰富的区域栖
息和繁衍。
隐蔽与保护
动物利用森林中的树木、灌丛等 作为隐蔽物,以躲避天敌和不良
动物的生境选择与利用
汇报人:XX 2024-02-05
目 录
• 动物生境概述 • 动物生境选择机制 • 动物对生境资源利用方式 • 动物在生境中竞争与合作现象 • 人类活动对动物生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 案例分析:典型动物生境选择与利用实践
01
动物生境概述
生境定义与特点
生境定义
指动物生活的特定环境,包括其 周围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部分野生动物通过适应性进化和生态位调整 ,逐渐适应了城市环境,展现出强大的生存 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食物资源获取途径
捕食与食腐
动物通过捕猎、捕食或食 腐等方式获取食物资源, 满足自身生存和能量需求 。
采食植物
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通 过采食不同部位的植物组 织来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 。
生境选择和

目前许多生境选择的研究集中于研究野生 动物的采食行为; 研究动物的生境选择是在更广意义上的行 为研究。野生动物的生境选择既反映该物 种的进化历史、目前的环境条件及与其他 动物的相互作用,及其种群的生存力。
一、动物的生境选择
生境选择是指动物对生活地点类型的选择和偏爱。
意义:动物对一个特定生境的选择可使动物只生活在某一特定环境中, 这有利于动物表现型的定向改造;同一种动物对生境的不同选择往往会 引起他们之间基因频率的地方差异,而不同动物对生境的不同选择又往
往能增加种间的遗传差异,因为生活在不同生境的物种会受到不同的自
研究内容 1.野生动物选择生境的因素: Lack(1933)将影响动物生境选择的因素划 分2类:
一类是具有生存价值或适宜意义的因 素成为基本因子,包括:食物、隐蔽物、
营巢或做洞场所和种间竞争等
另一类是引起生境选择的直接原因或刺激
物,称之为近因子,包括:地形、地貌、 竞争者等。
根据以上划分,具体研究内容及数据的收集 包括:
概念的发展:
Odum(1971)认为:生境可以简单的把他理解为 生物生活的地方,或者说能够找到的地方。 Baily(1984)提出:生境是生物群落,或者是 生物群落的一种,在其内可以生活着许多野生动 物或者一个种群。 Ables(1980)曾提出:野生动物生境是指特定 种野生动物生活需要的空间单位,定义了生境具 有种的特异性。 孙儒泳(2001)指出:生境(栖息地)是指生物 生存的物理环境。
混交林和阔叶林。
2)灌丛:灌丛主要是由丛生木本高位牙植
物组成,植物高度一般在5m以下,有时叶
超过5m。与森林的区别不仅在于高度,更
植物的生态位和生境选择

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 中的功能和角色,包括它的食 物、栖息地和其他生态关系。
生态位的形成是物种进化的结果, 不同的物种会有不同的生态位, 这也是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
生态位的选择
植物的生态位是 指植物在特定生 态环境中所占据 的位置,包括其 与其他物种之间 的关系。
生态位的进化
生态位的进化过程:植物在进化过程 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态位,以适应环 境变化和竞争压力,最终形成独特的 生态位。
生态位的概念:指物种在生态系 统中的位置和作用,包括食物、 天敌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生态位的选择因素:植物的生态 位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光照、水分、土壤养分、温度等。
生态位的竞争与协同:植物之间的生 态位重叠是普遍存在的,但通过竞争 和协同进化,植物可以形成多样化的
生境选择是植物生 态学中的一个重要 概念,对于了解植 物的分布和生长规 律,以及保护和利 用植物资源具有重 要意义。
01
0 2
03
04
生境的选择因素
光照:植物需要光照进行光合 作用,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 不同。
水分:植物需要水分来维持生 长,不同的生境水分含量也不 同。
土壤:植物根系与土壤相互作 用,不同植物适应不同类型的 土壤。
气候:温度、降雨等气候因素 对植物生长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生境的适应性
植物对土壤类型的适应性
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
植物对湿度的适应性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
生境的保护与恢复
保护自然生境:避免人为破坏,保持生态平衡 恢复退化生境:采取植被恢复措施,提高生境质量 建立保护区:划定特定区域,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公众参与: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植物进化生态学中的物种适应性与生境选择

植物进化生态学中的物种适应性与生境选择植物进化生态学是研究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物种适应性与生境选择的学科。
物种适应性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而生境选择是植物在特定环境中选择适合自身生存和繁衍的生境。
一、植物物种适应性的基本原理物种适应性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通过遗传变异和适应性选择作用,使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首先,植物的生理和形态特征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调整。
例如,在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会有较深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以减少水分蒸腾损失。
其次,在遭受环境压力时,植物还可以通过基因突变等方式产生新的适应性特征。
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植物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二、植物物种适应性与生境选择的相互关系植物物种适应性与生境选择是相互作用的。
植物基于自身的特征和环境的要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生存和繁衍的生境。
例如,对于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植物来说,它们需要更强的抗寒能力,因此会选择生长在山顶或高山草甸等寒冷环境中。
另外,植物在选择生境时也会考虑到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
如果某个生境已经被其他植物占据,植物可能会选择其他适合自己生长的生境。
三、植物进化生态学中的案例研究植物进化生态学通过对不同物种的研究,揭示了许多关于物种适应性与生境选择的规律。
例如,在研究植物的花色时,科学家发现花色与传粉者的特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植物的花色主要是为了吸引传粉者,不同花色适合吸引不同的传粉者。
这样的适应性选择有助于保证植物的繁衍和传播。
还有一些研究表明,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植物会通过种子休眠的方式来适应干旱环境,延缓生长过程以应对干旱时期的生存需求。
结论植物进化生态学中的物种适应性与生境选择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研究领域。
通过研究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适应能力和其选择适宜生存的生境。
这些研究对于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境选择和领域生态学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动物对生境的选择往往保留着一定的灵活 性。
迁徙鸟类在冬季和夏季的分布区常常选 择不同的生境,有些个体在不同年份所选择 的生境也不相同。许多动物表现为似乎在哪 里出生就对哪里的生境更加偏好,尽管可能 存在更为适宜的生境。 对于生活在多种多样的生境中的动物来 说,对生境的选择往往取决于动物的学习过 程,而不是主要取决于动物的遗传性。比如 人类在森林边倾倒生活垃圾,可以引来森林 动物(黑熊、狐狸等)长久逗留或居住,因 为它们认识到那里食物容易获得。
对生境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
(三)遗传因素和后天获得性 动物对生境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 例如:把从未在自然植被中生活过的蓝山雀和煤山雀关在同一个鸟舍 中,鸟舍内放置栎树枝和松树枝,观察表明,煤山雀大部分时间都停 栖在松树枝上,而蓝山雀则主要停栖在栎树枝上。这种不同的选择同 这两种山雀在自然条件下对生境的不同偏爱是一致的。
领域行为在生物学的意义: 1)减少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冲突,即攻击行为的发生
2)当资源有限时,能够保证占有者有足够的食物等
3) 在繁殖季节,可以避免其他同种个体的干扰,有 利于求偶交配育幼等 4)熟悉该地区有利于回避敌害,有利于寻找食物
领域形成和作用:
• 动物建立领域通常是为了排斥同种其 他个体利用领域内的资源,因为同种 个体之间往往对资源有共同的需求。
对生境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
(一)种群密度和种内竞争 种内竞争对生境选择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随着种群密度的不同,
动物对它们所偏爱和不太偏爱的生境的利用程度也不同。在种群密度
低时,动物一般只占有那些最适宜的生境,但在种群密度高峰年份, 所有的生境几乎都会被占有。
一般说来,如果动物所选择的生境都是比较适宜的,那么相对说
动物的生态特征与生境选择

疾病传播:生 境破坏可能导 致动物疾病传
播增加
生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
生境保护的意义:维护生物多 样性,保持生态平衡
生境保护的措施:建立自然保 护区,限制人类活动
生境恢复:对受损生境进行修 复和重建
加强环保意识:提高公众对生 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生境恢复的实践与效果
生境恢复的方法和步骤
生境恢复的定义和目的
繁殖习性繁殖周期:一年一次源自两次繁殖方式:卵生、胎生、卵胎 生
繁殖地点:巢穴、水域、地面
繁殖数量:根据物种和生态环 境而定
适应性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动物对食物、温度、湿度等环 境因素的适应
动物对天敌、竞争等生物因素 的适应
动物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 非生物因素的适应
2
动物的生境选择
栖息地类型
5
生境破坏对动物的影响
生境破坏的原因
人类活动:过度开发、污染、 砍伐等
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火灾 等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天 气等
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的入侵和 竞争
生境破坏对动物的影响
栖息地丧失: 导致动物失去
生存空间
食物链断裂: 影响动物的食
物来源
繁殖困难:生 境破坏导致动 物繁殖成功率
下降
生境恢复的实践案例 生境恢复的效果评估和监测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关系:生态适应是 进化的基础,进化 是生态适应的结果
例子:鸟类的飞行能 力、哺乳动物的恒温 性等都是生态适应与 进化关系的体现
生态适应的实例
骆驼:适应沙漠环境,具有 储水能力和耐旱性
北极熊:适应极地环境,具 有厚厚的皮毛和脂肪层
蝙蝠:适应夜间生活,具有 超声波定位能力和夜视能力
生物的环境适应和生境选择

物种形成:生物通过地理隔 离和生殖隔离,形成新的物
种
生物适应:生物通过生理和 行为的适应,更好地适应环
境
2 生物的生境选择
生境的概念
生境:生物生活 的环境,包括物 理环境、化学环 境和生物环境
物理环境:包括 温度、湿度、光 照、空气等
化学环境:包括 土壤、水质、营 养物质等
体内环境稳定
生殖作用:生物通过生殖作 用繁殖后代,保持物种的延
续和发展
生物的行为习性
觅食行为:生物寻找和获 取食物的方式
繁殖行为:生物繁殖后代 的方式
迁徙行为:生物在不同季 节或不同环境中的迁移行
为
社会行为:生物在群体中 的互动和合作行为
生物的进化过程
遗传变异:生物通过遗传和 变异,产生新的性状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维持生态平衡,提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提高公众意识 利用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利用生物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践意义: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高生活质量
农业和林业生产的优化
生物环境适应和生境选择的实 践意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生物环境:包括 食物、天敌、共 生生物等
生境选择:生物 根据自身需求和 环境条件,选择 最适合自己生存 的环境
生境选择的原因
食物来源:生物 需要选择有利于 获取食物的环境
栖息地:生物需 要选择有利于栖 息和繁殖的环境
气候条件:生物 需要选择有利于 生存的气候条件
竞争和捕食:生 物需要选择有利 于避免竞争和捕 食的环境
适应环境的形态 结构:生物通过 改变形态结构来 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