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害 寒害 冷害和霜冻

合集下载

农业气象——霜冻害

农业气象——霜冻害

冻害农业气象霜079农业气象——霜冻害发生区域主要影响对象出现时间长江中下游冬小麦、油菜、棉花、玉米、大豆春季、夏季、秋季西南玉米、大豆、冬小麦、油菜、薯类夏季、秋季华南春玉米、烤烟、蔬菜春季华北、西北东部春玉米、烤烟、蔬菜春季东北春玉米、春小麦、大豆春季、夏季、秋季霜冻害指标霜冻害是指在生长季节里,因气温降到0℃ 或0℃以下,致使作物受到冻伤,从而导致减产,品质下降或绝收的农业气象灾害。

出现霜冻害时,往往伴有霜,也可不伴有霜,不伴有霜的霜冻被称为:“黑霜”。

根据发生的季节,霜冻害可分为霜冻(秋霜冻)和晚霜冻(春霜冻)两种。

不同植物忍耐低温的能力不同,所以霜冻害的指标也不同。

大豆幼苗期零下4℃时开始受害,棉花幼苗在零下2℃时出观死,甘薯叶子受害温度则是0℃。

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其抗霜冻能力也不一样。

如冬小麦拔节后1-5天,叶面温度零下7℃-零下8℃时才会发生较重的霜冻害;拔节后6-10天,其受冻指标为零下5℃-零下6℃;拔节后15-20天,则为零下2-零下3℃;到了开花期,叶面最低温度低于霜冻害的概念霜冻害0℃就会造成不育。

霜冻的出现往往给耐寒性较弱的作物、果树、鱼苗、水产等带来影响,如冬薯、马铃薯、喜温蔬菜、香蕉、荔枝、龙眼、菠萝和热带、南亚热带鱼类,以及其他多年生果树和热带作物被冻伤冻死。

080霜冻害的影响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作物内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水分就开始结冰,体积膨胀,细胞就会受到压缩,细胞内部的水分被迫向外渗透,细胞失掉过多的水分,它内部原来的胶状物就逐渐凝固起来。

特别是在严寒霜冻以后,气温又突然回升,作物渗出来的水分很快变成水汽散失掉,细胞失去的水分没法复原,作物便会死去。

霜冻害的主要类型平流霜冻:由北方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霜冻,常见于长江以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华南和西南的冬季,北方群众称之为“风霜”。

辐射霜冻: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强烈辐射散热而出现低温,群众称之为“晴霜”或“静霜”。

低温、霜雪、冻害的预防与灾害后的救治

低温、霜雪、冻害的预防与灾害后的救治

低温、霜雪、冻害的预防与灾害后的救治农技推广研究员xx一、低温、霜雪、冻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严重危害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低温、霜雪冻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危害极其严重。

建国以来,因低温霜冻危害,1954年、1957年、1969年、1972年和1976年,黑龙江省粮食平均减产30%以上,吉林省东部地区减产30%左右,辽宁省减产接近20%。

南方大部地区双季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冷害较重的年份有1951年、1952年、1954年、1956年至1967年、1969年、1970年,发生频率高达70%左右,其中1970年仅长江中下游地区损失的稻种就在4亿公斤以上。

南方双季稻,每年9至10月间,处在孕穗、抽穗扬花及灌浆阶段的晚稻频繁遭受低温危害,严重地影响水稻开花、授粉过程的正常进行,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

一般年份秋季低温导致双季晚稻空壳率达20-—30%,严重年份可达40—70%,甚至绝收。

1971年9月中旬末到下旬初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大部地区出现低温天气,不少地区晚稻空壳率达30—50%,严重的高达70%以上。

冻害也是果树生产的重大灾害。

1976—1977年仅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冻死苹果树30多万株。

1977年,湖南省柑桔产量由冻前4250万公斤降到1245万公斤,减产达70.6%。

进入21世纪,我国各地冻害发生更为频繁。

2000年1月下旬湖北、安徽、重庆等大雪、低温冻害,仅安徽省就有10.7万公顷蔬菜受冻,其中1.3万公顷冻害严重,小麦、油菜也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

福建、广东的越冬作物和果树、花卉等遭受严重冻害。

2001年3月的晚霜使我国华北地区近66公顷核果类果树花器管受冻而减产甚至绝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5.6亿元。

3月24~29日,山东、山西、安徽、江苏低温霜冻受灾面积101.91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7.7600亿元。

安徽北部、江苏等地出现晚霜冻,部分地区冬小麦、油菜、果树等作物遭受严重的低温冷冻灾害。

何防治冻害、寒害和霜冻

何防治冻害、寒害和霜冻
清除病残体
杂草也是病虫害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及时清理田间的杂草,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清理杂草
及时清理田间残叶杂草
增施有机肥
受冻害、寒害和霜冻的作物需要增加肥料的供应,特别是要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合理使用化肥
化肥是作物生长的重要营养来源之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合理使用化肥,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生长能力。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环境污染。
植物生理指标
通过物候观测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和物候期,为预测冻害、寒害和霜冻的发生提供参考。
物候观测
冻害、寒害和霜冻的防治措施
03
培育壮苗
通过科学育苗、合理施肥、适时灌溉等措施,培育壮苗,提高作物的抗寒能力。
选用抗寒品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提高作物的抗寒能力。
合理密植
合理安排作物密度,增加作物的通风透光能力,降低作物受冻害的风险。
冻害、寒害和霜冻的成因
02
是指气温降至0℃以下或较长时间持续低温,植物因内部组织结冰破坏而死亡的现象。
冻害
寒害
霜冻
是指气温虽未降至0℃以下,但植物因气温过低而受害的现象。
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植物表面直接凝结,形成的冰晶对植物造成损害的现象。
03
冻害、寒害和霜冻的形成机制
02
01
气候变化如暖冬和倒春寒等极端天气对植物的冻害和寒害影响较大。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选用农药防治
受冻害、寒害和霜冻的作物容易感染病虫害,因此需要及时选用农药进行防治,以避免病虫害扩散和蔓延。
加强病虫害监测
灾后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以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

低温、霜雪、冻害的预防与灾害后的救治

低温、霜雪、冻害的预防与灾害后的救治

低温、霜雪、冻害的预防与灾害后的救治农技推广研究员xx一、低温、霜雪、冻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严重危害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低温、霜雪冻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危害极其严重。

建国以来,因低温霜冻危害,1954年、1957年、1969 年、1972年和1976 年,黑龙江省粮食平均减产30%以上,吉林省东部地区减产30%左右,辽宁省减产接近20%。

南方大部地区双季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冷害较重的年份有1951年、1952年、1954年、1956年至1967年、1969 年、1970年,发生频率高达70%左右,其中1970 年仅长江中下游地区损失的稻种就在 4 亿公斤以上。

南方双季稻,每年9至10月间,处在孕穗、抽穗扬花及灌浆阶段的晚稻频繁遭受低温危害,严重地影响水稻开花、授粉过程的正常进行,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

一般年份秋季低温导致双季晚稻空壳率达20-—30%,严重年份可达40—70%,甚至绝收。

1971年9月中旬末到下旬初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大部地区出现低温天气,不少地区晚稻空壳率达30—50%,严重的高达70%以上。

冻害也是果树生产的重大灾害。

1976—1977 年仅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冻死苹果树30多万株。

1977年,湖南省柑桔产量由冻前4250万公斤降到1245万公斤,减产达70.6%。

进入21 世纪,我国各地冻害发生更为频繁。

2000年1月下旬湖北、安徽、重庆等大雪、低温冻害,仅安徽省就有10.7 万公顷蔬菜受冻,其中 1.3 万公顷冻害严重,小麦、油菜也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

福建、广东的越冬作物和果树、花卉等遭受严重冻害。

2001年3月的晚霜使我国华北地区近66 公顷核果类果树花器管受冻而减产甚至绝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5.6亿元。

3月24〜29日,山东、山西、安徽、江苏低温霜冻受灾面积101. 91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7.7600亿元。

安徽北部、江苏等地出现晚霜冻,部分地区冬小麦、油菜、果树等作物遭受严重的低温冷冻灾害。

农作物的冷害与保护技术研究

农作物的冷害与保护技术研究

农作物的冷害与保护技术研究农作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食物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

然而,在寒冷的冬季,农作物容易受到冷害的影响,从而导致产量下降甚至全面损失。

因此,冷害对农作物的研究和保护技术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冷害的类型、影响以及相关的保护技术,旨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农作物冷害的类型农作物冷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冻害、霜害和冷害。

1. 冻害冻害是指农作物遭受低温冻结所引起的损害。

当温度降至零度以下时,水分在植物细胞内形成冰晶,从而破坏了细胞结构和功能。

不同农作物的抵御低温的能力各异,一些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较耐寒,而一些农作物如棉花、葡萄等较敏感。

2. 霜害霜害指的是植物在低温情况下,露水结冰时引起的冻害。

当植物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露水结冰,冷凝的水分会导致细胞内液体冻结,从而造成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破坏。

湿润的环境和多云天气是霜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3. 冷害冷害是指植物在低温条件下因寒冷而引起的生理、形态结构上的损坏。

冷害主要表现为:植物生长缓慢、发芽率降低、植物叶片颜色变黄、干燥、细胞膨胀不良等。

不同植物品种对冷害的敏感性也不同。

二、农作物冷害的影响农作物冷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量下降低温环境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导致植株生长迟缓、生长期延长,从而减少产量。

一些农作物的结实力也会受到影响,果实数量和质量都会有所下降。

2. 品质下降冷害使农作物的品质下降,主要表现为口感变差、口感丧失等。

一些农作物如蔬菜、果实等,经过冷害后容易出现变形、裂开等症状,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和市场需求。

3. 经济损失农作物的冷害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下降,给农民以及整个农业产业链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同时,农作物的冷害还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进一步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

三、农作物冷害的保护技术为了减轻农作物冷害的影响,农业科技已经研发出一系列的保护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抗寒品种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用与该地区气候相适应的抗寒品种,提高农作物抵御低温的能力。

冷害与冻害名词解释汇总

冷害与冻害名词解释汇总

冷害与冻害名词解释汇总寒冷的天气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冷害和冻害是两个常见的名词。

本文将对这两个名词进行解释和汇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

一、冷害冷害是指由于低温天气对人体、动植物和设施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冷害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人体冷害、动物冷害和植物冷害。

1. 人体冷害人体冷害是指低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当气温过低时,人体会出现寒战、手脚冰冷、皮肤发白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冻伤和低体温症。

为了预防人体冷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穿暖和的衣物、多喝热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等。

2. 动物冷害动物冷害是指低温天气对动物健康的危害。

在寒冷的冬季,动物往往会面临食物短缺、体温下降和疾病传播等问题。

为了保护动物免受冷害的影响,我们可以提供足够的饲料和水源,为其提供温暖的住所,并定期检查它们的健康状况。

3. 植物冷害植物冷害是指低温天气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不利影响。

当气温过低时,植物的细胞会受到冻结和破坏,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凋萎甚至死亡。

为了保护植物免受冷害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覆盖保护、加强施肥、提供足够的水源等。

二、冻害冻害是指由于低温天气对土壤、水体和建筑物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冻害可以分为土壤冻害、水体冻害和建筑物冻害。

1. 土壤冻害土壤冻害是指低温天气对土壤的冻结和破坏。

当土壤中的水分在低温下结冰时,会导致土壤的体积膨胀,从而破坏土壤结构和根系系统。

土壤冻害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降低土壤的肥力。

为了预防土壤冻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覆盖保护、加强排水、施加有机肥料等。

2. 水体冻害水体冻害是指低温天气对水体的冻结和破坏。

当水体中的水分在低温下结冰时,会导致水体的体积膨胀,从而破坏水体结构和生态系统。

水体冻害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为了预防水体冻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水体流动、加强保温措施等。

3. 建筑物冻害建筑物冻害是指低温天气对建筑物的冻结和破坏。

何防治冻害、寒害和霜冻

何防治冻害、寒害和霜冻

加强预警监测
要点一
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监测系统
通过气象、农业等多部门联合,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及 时获取灾害信息,为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要点二
推广普及预警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向农民普 及灾害预警知识,提高其灾害防范意识。
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选育抗寒抗冻抗逆性强的作物品 种
积极引进和推广抗寒、抗冻、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提 高作物的抗灾能力。
塑料大棚覆盖
对于一些需要较高温度的 作物,可以使用塑料大棚 进行覆盖,以保持较高的 温度。
化学调控
使用防冻剂
防冻剂可以喷施在作物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水分 蒸发和热量散失,从而防止冻害的发生。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强其抗寒能 力,减轻冻害的发生。
03 寒害的防治措施
、温室等小环境。
覆盖法
总结词
用覆盖物将植物覆盖,以减少热量散失,从而减轻霜 冻对植物的危害。
详细描述
在霜冻发生前,使用覆盖物(如薄膜、稻草等)将植 物覆盖。这些覆盖物能够减少植物表面的热量散失, 从而保护植物免受霜冻影响。覆盖法适用于各种类型 的植物,尤其是幼苗和娇嫩的植物。
05 冻害、寒害和霜冻的预防 和减灾政策建议
01
不同品种对寒害的抗性存在差异,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耐
寒品种可以有效降低寒害的发生。
引种试验
02
对于新引进的品种,需要进行引种试验,以检验其是否适合当
地的气候条件。
推广优良品种
03
对于表现优良的品种,需要积极推广,以提高良种覆盖率。
灌水保温
灌水保墒
在土壤表面喷洒适量的水,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可以降低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减轻寒害。

冷害与冻害

冷害与冻害

2、冷害症状
• ①变色
主要是褐变,可发生外部或内部组织,不成熟的 种子极易发生褐变。
• ②凹陷
冷害的初期症状。
• ③不能正常成熟 • ④腐烂
不是冷害的直接结果,冷害使其组织 抗病能力下降,微生物浸染的结果。
• 常见蔬菜发生冷害的临界温度及症状

苹果 香蕉 西瓜 黄瓜 茄子 青椒
番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种 温度(℃)
• (2)胞内冻结:冰晶不断长大,最后延伸 进入细胞质和液泡,这样的冻结破坏细胞质 和细胞器,使细胞死亡。
-t1为过冷点。 -t2为冰点。
• 三、冷害与冻害的区别
• 冷害是在结冰点以上的低温中造成的 生理病害。冻害是指冰点以下的低温 中造成的生理病害。
(四)激素调节
用ABA处理葡萄柚,可减轻冷害伤害。
• 二、冻害
• 1、概念 果实处在其冰点以下的温度,在组织
内、细胞间隙中形成冰晶体,新陈代谢受 到抑制而产生的病害。
在田间有时冻害又与霜害相伴发生, 故冻害往往又叫霜冻。
• 2、冻害症状
蔬菜受冻害后最初组织出现水渍状,继而变为 透明或半透明。
有些叶菜内如大白菜在贮藏中受冻,组织 内结冰,冻得象玻璃似的透明,解冻后组织象水 煮过一样,并有异味。
内在因素 外界环境因素
受强寒流袭击 永春万亩枇杷受冷害
(一)内在因素
包括蔬菜的种类、品种、原产地、成熟度、 组织的生理状况和化学组成,采收期等因素。
蔬菜原产地不同、种类、品种和成熟度不同, 对冷害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
(二)外界环境因素
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大气成分、 栽培管理条件等因素。
1、温度
北方冬季置室外冰冻的柿子,果实内部也 结滴冰碴。有些蔬菜受冻害发生色素降解,叶绿 素破坏,产生褐变或呈灰白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冻害寒害冷害和霜冻
>中国由于气候和作物栽培关系的情况多种多样,作物对低温的反应也有多种情况和类型。

因此对冻害、寒害、冷害和霜冻有较明确的区分。

冻害、寒害、冷害,从三者最基本区别的温度条件看,冻害发生时温度必须在0℃以下,作物遭受伤害;寒害发生时温度在0℃以上低温,作物遭受伤害;冷害是在温暖期间作物遭受10℃以上的低温影响。

从发生季节看,冻害发生在冬季严寒期;寒害发生在温暖气候条件的冷害时期;冷害发生在温暖季节。

从发生的地区看,冻害以北方温带为主,南方亚热带有些年份也出现冻害;寒害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年份;冷害发生在全国各地,但主要是在东北地区和南方初秋季节。

从危害的作物看,冻害主要危害越冬作物如冬小麦、果树和部分亚热带作物如柑桔等;寒害主要危害热带亚热带作物如橡胶、龙眼、荔枝等;冷害主要危害喜温作物如水稻、玉米、豆类等。

从危害作物生育时期看,冻害发生在作物越冬休眠期;寒害发生在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期;冷害发生在作物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期。

从作物受害机理看,冻害是植物组织脱水而结冰,造成植株组织伤害;寒害是造成植物生理的机能障碍,严重的可导致植株死亡;冷害造成作物生长发育的机能障碍,导致作物减产。

从受害的时间过程看,冻害可以是长寒死亡,也可以是短期0℃以下受害;寒害受害过程时间较长,一般需有2d 以上的低温天气过程,如橡胶树辐射型寒害在2天以上《10℃的低温受害,平流型寒害在5~10天的低温条件受害;冷害受害过程的时间长,一般在3天以上的低
温天气,如水稻冷害指标是气温《20℃,或《18℃连续3天以上为冷害条件。

霜冻发生在较温暖时期短时间下降到《0℃温度造成的作物伤害。

霜冻在我国有两种情况,一是早、晚霜冻,发生在较温暖时期;二是冬季霜冻,发生在温暖地区(热带、亚热带),出现频率小。

二者都是短时间的危害。

寒潮冻害与霜冻不同,寒潮冻害发生在寒冷时期,霜冻发生在较温暖的气候条件下。

寒潮冻害的温度较低,一般在- 5℃以下;霜冻冻害的温度较高,一般在- 5℃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