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小故事
钱学森的主要事迹简介300字(8篇)

钱学森的主要事迹简介300字(8篇)钱学森的主要事迹简介300字篇1人们都知道发明“两弹一星”的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但仍有许多人不知道这巨大的成功背后是何等的艰辛。
钱学森在很年轻时便到美国留学了,并在导师的帮助下成为了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他帮助美国研究了许多高端科技,可当战争爆发后,反抗时,政府把他当作驱逐他出国。
可正当他准备回国时,政府又怕他回中国后会让中国强大起来,便把他抓了起来。
可这并不能阻挡他回国的心,最后,他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顺利回国了回国后,钱学森努力发展中国的武装力量,可事情并不顺利。
中国当时科技落后,又穷,要造导弹和原子弹实在是太难了。
后来,钱学森受到了他老婆的启发,找到了新的制造方法,使中国有机会制造出导弹。
钱学森和其他优秀的中国科学家抓紧一切时间制造导弹。
最后,他们用了极快的时间制造出了导弹和原子弹。
最后,他们在极恶劣的天气下,用一天的时间拼装好了导弹和核弹并“融合”起来了。
幸运的是,在发射的那天天气很好,导弹也成功的发射了,完成了科技上的一大突破。
看完电影后,我不禁从心底佩服钱学森,不仅是佩服他知识的渊博,也佩服他那坚贞不移的爱国心。
在美国开出极其诱人的条件下,还能拒绝他们,回到又穷又落后的中国来。
是什么使他能这么做的呢?是身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和强烈的爱国精神,钱学森他就是靠这强烈的爱国精神来美国留学和下定决心回国的。
钱学森的主要事迹简介300字篇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代人都在谈论自己的理想。
虽然我们很清楚,梦想之于理想的区别在于能够实现梦想的几率远低于理想,但是我们却很难弄清楚,将梦想转变为理想的要点是什么。
最近,所党委组织观看《钱学森》,电影讲述了这位伟人毕其一生的心血,克服重重困难,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为共和国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艰辛历程,为每一个中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关于理想的课。
每天在茶余饭后读报上网的时候,总会听到和看到很多的抱怨,抱怨现实是多么的残酷,仿佛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永远存在着各种各样我们无法跨越的鸿沟。
钱学森的简要事迹(7篇)

钱学森的简要事迹(精选7篇)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诞生于浙江杭州,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钱学森的简要事迹(精选7篇)。
盼望可以关心大家。
钱学森的简要事迹篇1钱学森除了当五院的院长之外,还在中科院力学所当所长。
反右期间,群众给他提看法。
里面一条说他高傲,有臭架子,只跟中科院的副院长张劲夫等人关系好。
对所里的党支部领导班子不敬重,不征求看法,跟群众脱离。
现在看到这些指控会觉得比较荒谬。
不过钱学森还是很重视这些看法,他后来不论当哪个官职,跟一般群众关系都特殊好,还以此来教育身边的人。
看来牛人就是不一样。
还有一件事。
钱学森的高校同学徐樟本在清华高校当教授,被打成了右派。
徐樟本的夫人写信给钱学森诉苦,钱学森附了一封信。
里面提了几点看法。
第一,让她跟身边的工会直接反映状况,说自己的困难。
其次,虽然他们的收入下降了,但是,四周许多人拿这点收入也是能生活的,让她跟周边的人学习。
第三,让她跟徐樟本划清界限,徐樟本后来坐了20年的牢。
第四。
他附了40块钱,他说他第一个月给40块钱。
其次个月给30块钱,第三个月给20块钱,他说经过这三个月,他们应当能适应新的生活了,他就不再给关心了。
这件事的做派倒是让我想起了钱钟书。
感觉这两人差不多,有肯定底线又世事洞明,在任何时代都能混得好。
钱学森的简要事迹篇21958年,为了培育更多的高级人才,中科院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高校。
中科大的院系是跟中科院的讨论所相对应的,钱学森在力学所当所长,所以他在中科大力学系当系主任,一共当了有20年左右。
大家都知道的是钱学森教学特殊的严格。
有一次考试是开卷考试。
一共两道题目,第一道是基础题,其次题是计算题。
从上午八点钟开头,考到了晚上。
结果是95%的人不及格,这件事大家都知道。
不太知道的还有个后续,钱学森对这个结果特殊不满足。
钱学森认为他们的数理基础不合格,又给他们延了半年才毕业。
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钱学森是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他为中国导弹制造与火箭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对我们中国影像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篇1钱学森(1911~2009),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元勋,我国著名科学家,曾被美国阻拦回国,回国为新生的祖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于2009年去世,享年98岁。
钱爷爷一直是我们这些新时代少年值得学习的人,让我们走近他,让对钱爷爷的敬佩与崇拜之情更深一层吧。
钱学森是近代航空大师冯·卡门的高足,本是一名拥有爱国情怀的少年成名的科学天才,但正因为他爱国,想为国效力,被美国抓捕并受到了不合理的折磨,因为美国一直把他当做“五个师”来对待。
但华夏子孙岂是容易屈服的,抗战时期我国的革命烈士数不胜数,我认为没有国家的人比我们中国更爱和平、国家。
中国人只要不是小人,谁都无法阻让我们为国贡献,虽然阻止把钱爷爷接回祖国的困难有很多,但钱爷爷最终还是回到了这片他朝思暮想的神洲大地。
还记得多年前导弹首次发射时,那一声爆炸声后中国进了一个国防的新地步;还记得东方红一号飞入太空时,全国人那喜悦的笑声吗,那神秘的大空的“面纱”终于被国人揭开一部分了;还记得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的出现让中国也有了能与其它大国肩并肩的能力。
如今我国的导弹卫星技术日渐发达与钱爷爷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我们能登月,保卫国家了,华夏雄狮已从长久的睡眼中醒来了,发出了一声响彻云霄的怒孔!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篇2钱学森博士是小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本书深层次解密了钱学森的传奇人生:小生华丽家族,家学渊远,赴美求学,科学巨星,崭露头角,回国受阻,被捕入狱,五年抗争,终回祖国,运筹帷幄。
两弹一星,功勋卓著,载人航天,历史巨献。
本书首次公布厂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和照片。
从某种意义卜讲,本书不仅仅是钱学森个人的传记,也是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发展史……作者被誉为“中国第一传记作家”。
钱学森的故事(通用10篇)

钱学森的故事(通⽤10篇)钱学森的故事(通⽤10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常态性现象。
是⽂学体裁的⼀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头讲述。
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钱学森的故事(通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0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两弹⼀星,于1911年出⽣,2009年逝世。
他在出国以前读过铁道部交通⼤学上海学校机械⼯程学院铁道⼯程系,然后毕业于国⽴交通⼤学,最后考取清华⼤学庚款留美学⽣。
他在美国⿇省理⼯学院航空系的学习成绩⾮常优异,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冯·卡门最重视的学⽣,1947年,任⿇省理⼯学院教授。
当新中国诞⽣以后,钱学森便和妻⼦商量提前回国,他们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将其扣留,当时的美国官员次长丹尼。
⾦布尓称道:钱学森⽆论⾛到哪⾥,都顶的上五个师的兵⼒。
他不仅受到了美国政府的迫害,还失去了宝贵的⾃由。
当中国知道了钱学森被美国政府迫害,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这种处境⼗分关⼼,周总理对此事则更加着急。
⼀天,⼀个偶然的机会让钱学森在报纸上看到了⽗亲的好友陈叔通,陈叔通是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决定给陈叔通写信求救。
陈叔通收到信后,就以这封信作为证据,证明钱学森想回国。
中国代表秘书王炳南于1954年6⽉5⽇与美国代表就两国侨民问题进⾏初步谈判。
美国向中⽅提供了⼀份被中国拘留⼀些美⽅军事⼈员名单,为了表⽰中国的诚意,中⽅也释放了美国4名飞⾏员,但美国还是⽆理拒绝,因为中⽅并没有确切的证据。
所以在1955年的时候,经过周恩来与美国谈判的不懈努⼒后,钱学森终于收到了美国允许回国的通知,他回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带着⾃⼰的妻⼦蒋英和⼀⼉⼀⼥,登上了“克⾥夫总统号”轮船,离开了美国,踏上了回国的路。
钱学森的故事篇2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民科学家。
1911年,他出⽣于上海,这象征着我们中国的航空、⽕箭、导弹事业将得到改善。
钱学森的故事20字

《钱学森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的故事,他叫钱学森。
钱学森爷爷可聪明啦!他从小就特别爱学习,总是能在学校里拿到好成绩。
长大以后,他去了美国学习,学到了好多好多厉害的知识。
在美国的时候,钱学森爷爷的本事可大了,好多人都很佩服他。
但是,当他知道新中国成立了,需要他回来帮忙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就想回来。
可是,美国的人不想让他走,还把他关了起来。
钱学森爷爷在里面吃不好,睡不好,但是他心里一直想着要回中国。
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钱学森爷爷终于回到了祖国。
他一回来,就开始努力工作。
他带着其他的科学家们一起,研究火箭、导弹这些东西。
那时候条件可艰苦啦,没有好的设备,也没有很多的钱。
但是钱学森爷爷不怕,他带着大家一点点地研究,一点点地尝试。
经过好长好长时间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啦!咱们国家有了自己的火箭和导弹,变得越来越强大。
小朋友们,钱学森爷爷是不是很厉害呀?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爱祖国、爱学习的好孩子!《钱学森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咱们再来讲讲钱学森爷爷的故事。
钱学森爷爷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动脑筋,对好多东西都好奇。
他上学的时候,数学、科学这些科目都学得特别好。
后来,他去了国外深造,在那里学到了好多先进的科学知识。
可是,他心里一直想着自己的祖国。
当他听说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可着急要回来了。
但是啊,美国那边不想让他走,觉得他太厉害了,如果回到中国,对美国不好。
他们就找各种理由不让钱学森爷爷回国。
钱学森爷爷可坚定啦,他一直坚持要回来。
哪怕被关起来,受到不好的对待,他也没有放弃。
终于,他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一回来,他就马上投入到工作中。
那时候,咱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还很落后,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开始。
钱学森爷爷带着大家一起努力,不怕困难。
没有材料,他们就到处找;没有经验,就一次次地试验。
有一次,试验失败了,大家都有点灰心。
可是钱学森爷爷鼓励大家说:“别着急,咱们再试试,一定能成功的!”在他的鼓励下,大家又鼓足了劲儿继续干。
钱学森的故事500字

钱学森的故事500字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以下是一些关于钱学森的故事:
1. 钱学森小时候喜欢看一些科学类的书籍,对科学充满了兴趣。
他的父亲钱均夫也很注重培养他的兴趣,为他购买了许多科学类的书籍,并鼓励他不断探索和学习。
2. 钱学森曾经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他的国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对他影响很大。
他的国文老师认为他文章写得好,应该报考中文系,而数学老师则认为他数学好,应该报考数学系。
但是钱学森最终选择了铁道工程,因为他认为只有通过这个专业,他才能真正掌握技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3. 钱学森在交通大学学习期间,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追求,经常去听一些名家的演讲。
有一次,他听到一位外国专家讲航空发动机的原理和应用,深受启发,这也让他对航空航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 钱学森曾经在美国学习和工作过一段时间,但是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毅然决定回国为祖国服务。
他在美国受到了各种阻挠和打压,但是最终通过各种方式回到了中国,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5. 钱学森回国后,在科研上取得了很多成果。
他不仅参与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还主持了多个重大科研项目,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钱学森不仅在科研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非常注重人才培养。
他主张年轻人应该多学习、多实践、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7. 钱学森在晚年时仍然坚持工作和学习,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人。
他曾经说过:“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的任务就是为人民服务。
”。
钱学森励志爱国小故事优选5篇

钱学森励志爱国小故事优选5篇爱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动力。
近代以后,无数爱国志士发愤图强,努力探索和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
其中钱学森就是其中一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5篇钱学森的爱国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钱学森爱国故事1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晚清的中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为黑暗的时代,当时列强瓜分中国,中国迈上了屈辱的路程。
异常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期,庚子之难就在这个时候爆发,这场战役让那些不平等条约再次落在中国人民的肩上,加重了中国人的负担,使中国完全的陷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在武昌发动了灭亡清政府的武装起义,从此拉开了中国民族革命的序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钱学森就在武昌起义的两个月后出生,出生地是在上海。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
中国大地烽火四起,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内部军阀混战,百姓困苦,民不聊生。
钱学森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完了他的童年。
幼年时期的钱学森就意识到中国积贫积弱的现象,他立下壮志要改变中国的现状,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我的星光大道。
1923年9月,钱学森12岁,他进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六年后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34年,钱学森取得清华大学第二届赴美公费留学生的资格。
1935年8月,钱学森乘坐上海一艘美国邮政船,离开了动荡不安的祖国,望着白浪翻滚的黄浦江面,钱学森思绪如潮,他在心中默默地对自我说道:“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你此刻是豺狼当道,我要到大洋的彼岸,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你早日在东方复兴!”同年九月,钱学森到了美国,顺利进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钱学森爱国故事2科研狂人回到祖国的钱学森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光辉的历程。
他迫不及待地投身到祖国的航空、国防建设之中。
1955年冬,钱学森参观了陈赓大将领导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在交谈中,钱学森坚持必须要发展中国人自我的导弹、火箭。
钱学森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6篇)

钱学森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6篇)钱学森的英雄事迹简介【篇1】钱学森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
不久,经冯·卡门的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从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却充满了波折。
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一个美国上校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一个师,绝不能让他回去。
”1950年 9 月中旬,钱学森办理了回国手续。
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
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
他们募集了 15000 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
1955年 6 月,终于在周关怀下,钱学森一家人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电视节目,许多人为了得到一张绿卡,为了能够留在国外,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倾家荡产。
我不知道国外有多好,但我知道一个像钱学森这样的人,是每一个国家都会敞开大门迎接的人。
我希望我成为这样一个人。
钱学森的英雄事迹简介【篇2】今天,我读了《钱学森的故事》这篇*,深有感触。
这篇*写了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于是去美国深造,拜冯卡门为师,并在他的推荐下,钱学森成为了一所大学的终身教授,并在此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虽然他在生活上享有非常丰厚的待遇,但是他依然怀念着自己的祖国。
可是,钱学森报效祖国的希望没有实现,战争爆发了,他因为是中国人而受到了无理阻拦。
钱学森历尽艰险,不懈努力,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中,报效祖国。
他此后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为了保障我国的国防能力,钱学森终于在1960年10月成功完成了对第一颗国产导弹的研制!钱学森为我们建立了学习的榜样!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欣欣向荣,宛如一颗明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科技水平名列世界前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钱学森的小故事钱学森的小故事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这时也是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的时期。
为了保证科技专家的正常工作,党和国家想尽办法给以照顾。
聂荣臻元帅特意送去一些猪肉,交待给钱学森补充营养。
有一天,炊事员看见钱学森太劳累,就为他做了一碗红烧肉。
平时和颜悦色的钱学森,一下子把脸沉了下来,批评工作人员道:“你们知道不知道,现在全国人民都生活困难,连毛主席、周总理都不吃肉了,你们居然给我做红烧肉,党性到哪里去了!”不仅如此,钱学森又把自己刚出版的两部科学巨著的稿费作为党费上交。
他说,我要和全国人民共渡难关钱学森的小故事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这时也是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的时期。
为了保证科技专家的正常工作,党和国家想尽办法给以照顾。
聂荣臻元帅特意送去一些猪肉,交待给钱学森补充营养。
有一天,炊事员看见钱学森太劳累,就为他做了一碗红烧肉。
平时和颜悦色的钱学森,一下子把脸沉了下来,批评工作人员道:“你们知道不知道,现在全国人民都生活困难,连毛主席、周总理都不吃肉了,你们居然给我做红烧肉,党性到哪里去了!”不仅如此,钱学森又把自己刚出版的两部科学巨著的稿费作为党费上交。
他说,我要和全国人民共渡难关。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对我国导弹航天事业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但是,钱老一贯反对别人说他是什么“导弹之父”或“航天之父”之类的话。
他说:“说这种话的人都不了解我们的导弹是怎么搞成功的,卫星是怎样上天的。
那不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一项成千上万人的事业。
”至于说到个人,钱老说:“我只是恰逢其时,做了我该做的工作。
”篇二:22钱学森在美国的小故事钱学森在美国的小故事在大洋彼岸,钱学森处处能够感受到国家贫弱带给国人的屈辱。
有一次,一个美国同学在聊天中谈及中国人抽鸦片、裹小脚,言语间很是蔑视。
钱学森当即站出来,说:“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现在是比你们美国落后。
但作为个人,咱们人比人,你们谁敢和我比试?”有一次,有位教授出了一份很难的考卷,全班多数人不及格,引起大家不满,吵着去了教授的办公室,走到门口却发现门上贴着一张卷面整洁、毫无差错的考卷,走近一看是钱学森的,同学们安静下来,再也不敢去找教授理论。
附录:钱学森先生的一些资料早年教育通俗地讲,钱学森有着贵族的背景。
在杭州一带,钱家是一个颇有社会声望的家族———他们是吴越国王钱缪的后嗣。
南宋以来,特别是明、清时代,曾有众多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出自这个家族。
钱学森的祖父是钱镠的第三十二代子孙,和清末大商人胡雪岩同代,也是在杭州经商,以贩卖丝绸为业,手腕、魄力不及胡氏,家境还算宽裕。
钱学森的父亲早年就读杭州求是书院,毕业后留学东洋,研修教育,归国,在上海成立“劝学堂”,以施展其“兴教救国”的抱负;1911年,也就是钱学森诞生的那一年,出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
母亲章兰娟为杭城富商之女,幼承教育,记忆力和计算能力超群,具有数学天资。
这样的女子,在清末是凤毛麟角。
有人说,钱学森惊人的天赋,正是来自他母亲的遗传基因。
钱学森生于杭州,落地不久随父母移居上海。
3岁,随父母迁居北京。
6岁,进的也是师大附小,与杨绛同年同校。
钱学森是独子,生得面如冠玉,目若晨星,外表极像一个公子哥。
客观说,钱学森具备公子哥的一切条件。
但他家教严格,在母亲的培育下,两三岁就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并学会用心算加减乘除。
从小聪颖过人钱学森从小就有志气,据说5岁时能读懂《水浒》。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都是他心目中的英雄。
有一天他对父亲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
”上小学时,男孩子喜欢玩一种飞镖,它是用硬纸片折成,头部尖尖的,有一副向后斜掠的翅膀,掷出去能像燕子一样飞行,有时还能在空中回旋。
钱学森是此道高手,他折的飞镖,飞得又稳又远,小伙伴谁也赶不上。
有人不服气,拿过他的飞镖检查,看看里边是否搞了什么“鬼”。
这事,恰巧被自然课老师撞着了。
老师走过来,把钱学森的飞镖复原,让他重掷一次,果然飞得又远又稳。
老师把学生召拢来,让钱学森讲解其中的奥秘。
钱学森说:“我的飞镖没有什么秘密,我也是经过多次失败,一点儿一点儿改进的。
飞镖的头不能太重,重了就会往下扎;也不能太轻,头轻了,尾巴就沉,先是向上飞,然后就往下栽;翅膀太小,飞不平稳,太大,就飞不远,爱兜圈子。
”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领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使同学们,而且使老师也惊叹不已。
20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 1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
接受良好教育1923年7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北京师范大学。
钱学森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毕业。
9月他升入北京师范附属中学,上世纪20年代的北师大附中学习环境特别好,真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培养天才的泥土”。
这里有很好的校风,很好的学风;有一种民主的、开拓的、自学的、创造的空气;有一支水平非凡的师资队伍。
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很多都是北师大的教授。
钱学森回忆:“当时在旧中国和旧北京那样一种动荡艰难的年代,办学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当时的校长———那时我们称他为主任———林砺儒先生,确实把师大附中办成了第一流的学校。
这真是了不起!很不简单!所以,我至今仍非常怀念。
”“我至今仍十分怀念我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中。
我在那里受到的良好教育,是我终生难忘的。
”“这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6年。
”主动要求扣分1933年,22岁的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级。
一次水力学考试,钱学森所有的试题都答对了。
当然,绝未作弊。
水力学老师金悫教授也在试卷上全都打上了对勾,并准备给他满分100分。
但是,当判卷发下来以后,钱学森自己却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在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将“ns”写成了“n”。
于是钱学森立即举手发言,指出自己的错误,主动要求老师扣分,并把试卷退给了老师。
金教授一看,果然这个小错被忽略了,于是他扣掉4分,给了钱学森96分。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份考卷留在了金教授那里,并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
即便在抗日战争时期,金教授也将试卷存放在行李箱里,带着它一起逃难,真是难得。
不曾想几十年后,钱学森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这份考卷自然成为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1980年,当钱学森回到母校,拜会金悫教授时,这位耄耋老教授才找出这份考卷,并回忆起他的学生当年读书时好学上进的趣事。
进入哲学世界自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马克思、列宁的著作越来越多地介绍到中国。
世界劳动人民和进步的知识分子,拥戴列宁,信仰马列,向往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洪流。
钱学森是同代青年人中,较早接触马列主义的一个,并为他终生成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基础。
在家乡休学养病期间,他不仅读了许多史书,也认真地阅读了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其中有马克思的《资本论》,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布哈林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些著作使他大开眼界。
他曾对父亲说,读了这些书,我看到了另外一个崭新的世界。
那里很像我们的西湖,真是美妙极了。
1931年9月,钱学森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美丽的故乡,回到上海交大,继续他的大学生活。
就在他返校不久,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在短短的六个月内,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学生们站起来了,纷纷走向街头游行示威。
刚回校不久的钱学森也加入到学生运动中去。
他虽然不是骨干分子,却是十分活跃。
这血与火的洗礼,使钱学森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认识深刻而具体多了。
在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暂趋平缓时,钱学森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注意学习。
他不仅重读了普列汉诺夫、布哈林的有关著作,而且还读了一些西洋哲学史,看了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与此同时,他还对一位匈牙利人写的关于论艺术史的小册子特别发生了兴趣。
这位社会科学家用唯物史观, 2对艺术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使他受到很深的教益。
从此,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热情愈来愈高,一个奇妙的哲学世界,向他敞开了大门。
新闻资料——钱学森院士:从来不看电视昨天(2008年12月11日),“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迎来了97岁生日。
记者获邀前往钱老家中,为钱老送去生日的祝福,希望他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安康。
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身为“国宝级”的人物,除了门口的警卫外,钱学森的家和普通老百姓的家几乎没什么两样。
室内陈设朴素大方,家具、地板因为年代久远,甚至显得有些陈旧。
在钱家客厅里,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接待了记者并表达了谢意。
钱永刚介绍,钱老现在在家中静养,基本不见任何客人。
9时左右,记者从钱老家中出来,看到陆续有军车及社会牌照的车辆开到钱学森家门前,至上午10时,已经有六七辆车到达。
前来祝贺的人为钱老带来了花篮等生日礼物。
12月6日,记者专访了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他向记者介绍,钱学森近来一切安好。
在钱永刚眼中,父亲因为始终持有一颗超乎常人的“平常心”,才得以享受现在这份难得的安宁。
记者:钱老每天的生活是如何安排的?钱:现在他在家颐养天年,每天还要浏览《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传统大报大刊,但他从来不看电视。
是早年在美国任教的时候养成的习惯。
那里的教授们为了专心工作,多少年来从来不看电视,甚至以看电视为耻。
记者:除了看报纸,钱老平常还有什么爱好?钱:他的爱好很多,退休后喜欢听听广播。
关心“神七”发射记者:今年“神七”发射成功,钱老是不是很关注?钱:当然啦!这是他今年最关心的事儿了!“神七”发射成功后那几天,爸爸每天都在听广播里的报道,还让秘书将报纸送到床边,关注报纸上的新闻。
不愿被称为“导弹之父”记者:众所周知,钱老被众人称为“中国导弹之父”。
面对曾经的辉煌,钱老退休后有没有感觉失落?钱:据我了解,他不喜欢别人用“中国导弹之父”这个词来形容他,因为他不止一次提出,航天事业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千千万万人的共同努力。
(据《法制晚报》)忧中国缺乏领军人才“向我学习,我不敢当,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件大事。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院士在96岁华诞来临之际,通过秘书和学术助手涂元季向人们表达这样的期望,“这是一件关系国家长远的大事,要办好。
”10日上午,“学习钱学森创新思想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研讨会在京举行。
钱学森的秘书兼学术助手涂元季向与会的多位两院院士以及科技、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转达了钱学森的谢意。
涂元季说,钱老的身体还好。
过去的一年,钱老虽然伤风感冒过,但一直在家里,每天还能看点东西,过着非常平静的生活。
对于一个96岁高龄的人来说,这样的身体还是可以的。
但是,钱老“成 3天思考的”“念念不忘的”“忧虑的大问题”,就是中国目前缺乏拔尖的领军人才。
举办研讨会的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为钱老庆祝生日,而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一件大事。
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