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年级周课时课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年课时总计课程门类品德与生活 2 2 / / / / / / / 626品德与社会/ / 2 2 2 2 / / /思想品德/ / / / / / 2 2 2语文8 8 7 7 6 6 5 5 5 1985数学 5 5 4 4 4 4 5 4 4 1357外语/ / 3 3 3 3 4 4 4 832体育 4 4 3 3 3 3 / / / 1009体育与健康/ / / / / / 3 3 3音乐 2 2 2 2 2 2 1 1 1 523美术 2 2 2 2 2 2 1 1 1 523科学/ / 2 2 3 3 / / / 350物理/ / / / / / / 2 3 169化学/ / / / / / / / 3 99地理/ / / / / / 2 2 / 140生物/ / / / / / 3 2 / 175历史/ / / / / / 2 2 2 206信息技术/ / 1 1 1 1 2 2 2 346综合实践活动/ / 4 4 4 4 4 4 4 1182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3 3周课时总数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学年总课时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说明: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2023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

2023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原创版)目录1.2023 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概述2.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3.初中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4.课程设置的特点及意义正文一、2023 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概述2023 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程安排和课时分配提出的指导性文件。
该文件旨在规范和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1.小学课程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
2.英语课程起始年级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一至二年级开设,以听说为主。
3.科学课程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初中科学需统筹科学和地理中自然地理学习内容,要重视开展实验教学。
三、初中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1.初中课程设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
2.外语课程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
3.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七至九年级每周安排 2 课时,旨在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培养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并熟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擅长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四、课程设置的特点及意义1.课时安排灵活,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和每节课的具体时长。
2.强调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4.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说明:
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④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其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随州历史、广水历史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4: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黑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黑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黑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最新)
说明:
1、地方课程包括:生命教育、人文与社会、技术三门课程,一至二年级每门课每周一课时,三至九年级地方课是每双周一课时。
2、综合实践课程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安排,但要在课表中写明。
信息技术占综合实践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2课时,初中
各
年级每周1课时。
3、写字课各年级占语文课时,一至六年级每周一课时,初中各年级每双周一课时。
4、体育课小学每年级加一课时,这样一、二年级周课时数为27,三至六年级周课时数为31。
5、班团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④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
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年级
周课时
课程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
会22///////
626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年课时总计///85/4/22////////2/7433/222/////
12/7433/22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6433/223/////
12/6433/223/////
1/2554/311///232
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其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
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随州历史、广水历史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4: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2/2544/311/2/222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说明:
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
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
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
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④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
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
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其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法制教育、文明礼貌
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随州历史、广水
历史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4: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标准(仅供参考)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标准(仅供参考)一、课程设置小学、初中课程设置安排建议表附后。
二、相关说明1、学校要按照本课程设置安排建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提前结束课程。
2、严格遵守义务教育阶段一、二年级26课时,三至六年级30课时,七至九年级34课时的周课时总数的规定。
其中,小学一般每课时为40分钟,中学一般每课时为45分钟(九年一贯制学校可按学校实际予以适当调整)。
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周课时数或课节用时,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3、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8小时;睡眠时间小学不少于10小时,初中不少于9小时。
寄宿制学校学生早上起床时间小学不早于7:00,初中不早于6:30;晚上熄灯时间小学不晚于8:30,初中不晚于9:00。
走读生到校时间小学夏季不早于7:30,冬季不早于7:50,初中夏季不早于7:00,冬季不早于7:30。
4、寄宿制小学晚饭后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观看影视、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做游戏、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等)。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电视、电脑、多媒体等设备设施,制定课外活动安排表,要求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时间、有人员、有责任、有考核,逐步形成晚饭后学生在校活动的长效机制。
5、学校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按照调整后的体育课要求,小学1-2年级每周3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2课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同时将课间操、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认真抓好落实。
6、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对现有教师任课进行调整。
首先要加强体育、音乐、美术三个学科教师重点调整,在学科专任教师不足的情况下,鼓励有体育、音乐、美术专长的其他学科教师暂时兼职。
初中及500人以上小学,音体美教师必须达到专职安排,300人以上小学,音体美三科至少有1—2科设专职教师。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江西省)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江西省)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④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其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当地历史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4: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说明:
一、表格内为各门课程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2、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4、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学校常规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三、“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文明礼貌与学习习惯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民族知识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可爱的榆林(人物、地理、物产)、校本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