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合集下载

冠心病的社区管理及预防措施

冠心病的社区管理及预防措施

冠心病的社区管理及预防措施冠心病是一种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社区管理和预防措施是有效减少冠心病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的社区管理及预防措施。

一、冠心病社区管理社区管理是指对冠心病患者的有效管理和干预,旨在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社区管理的核心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1. 建立完善的冠心病患者档案:社区应建立电子或纸质档案,记录冠心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家族史、既往病史、病情评估等重要信息,为个体化化管理提供依据。

2. 定期随访和评估:社区医生应定期随访冠心病患者,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使用情况、病情变化等,并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肌超声等检查,以及运动试验等功能检测。

3. 合理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脂调节药物等,以及抗心绞痛药物等。

同时,医生应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4. 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社区医生应向患者提供冠心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运动、戒烟等方面的指导。

此外,医生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建议。

二、冠心病的预防措施除了对已发生冠心病的患者实施社区管理外,预防是冠心病管理的重中之重。

以下是冠心病预防的一些常见措施:1.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冠心病的首要措施。

这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合理的膳食应包括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胆固醇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2. 控制危险因素: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体检,及时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血脂水平,合理减重等。

3. 抗血小板治疗:对高危人群,如有冠心病家族史或已经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可以考虑采取抗血小板治疗,例如使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括:1.测量血压、心率、身高、体重、腰围、体质指数(BMI)。

2.检查心电图、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相关指标。

3.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心脏彩超、冠状动脉CT等。

4.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风险,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五、服务要求1.建立健全冠心病患者档案,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病史、体检结果、随访评估、干预措施、转诊情况等。

2.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定期开展冠心病健康教育活动,宣传预防知识和生活方式改进措施。

4.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联系和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5.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本服务规范适用于40岁以上常住居民中的冠心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冠心病筛查1.对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就诊时为其做心电图。

2.对首次发现休息时心肌明显缺血,并同时具备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中的两项及以上的患者,初步诊断为冠心病。

对于可疑冠心病患者,如出现可疑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并同时具备40岁以上、高胆固醇血症、休息或运动后心电图可疑中的两项及以上,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确诊,转诊结果需在2周内随访。

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纳入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

对于可疑继发性冠心病患者,应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做一次心电图,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对冠心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服务。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心绞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无法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需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40岁以上常住居民中冠心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冠心病筛查1、对辖区内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就诊时为其做心电图。

2。

对第一次发现休息时心肌明显缺血,并有下列三项其中两项: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可初步诊断为冠心病、包括可疑冠心病:有可疑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无其她原因可解释并有下列三项中两项者:40岁以上、高胆固醇血症、休息时或运动后心电图可疑。

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得冠心病患者纳入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冠心病患者,及时转诊。

3。

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做一次心电图,并接受医务人员得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对冠心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得随访、1。

测量血压并评估就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与(或)舒张压≥110mmHg;心绞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得其她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得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症状与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1)对胸痛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得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胸痛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与(或)舒张压≥90mmH g,或药物不良反应得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得降压药物,2周时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得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得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威胁着全球各地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管理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应运而生。

该规范旨在确保冠心病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科学、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延缓疾病进展。

一、健康管理服务的基本原则1. 个性化服务:针对每位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状况、病史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包括医学、营养、心理等方面的服务。

2. 科学指导:基于最新的冠心病研究和治疗指南,提供科学的指导,确保冠心病患者得到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3. 全程管理:从初诊到长期治疗,提供全程管理服务,包括定期随访、检查和评估,确保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调整。

4. 多学科合作: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确保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二、健康管理流程1. 初诊评估:冠心病患者首次就诊时,医生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和相关血液检查。

2. 目标制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疾病阶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目标,例如控制血压、降低血脂、减轻体重等。

3. 风险评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例如戒烟、改善饮食、增加运动等。

4. 治疗选择: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健康管理目标,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5. 定期随访:规定冠心病患者的随访频率,包括临床评估、心电图、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6. 评估和调整:定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症状改善、指标控制等,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三、健康管理内容1. 药物管理:根据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提供用药指导和监测,包括药物的剂量、频率、不良反应等。

2. 生活方式干预:提供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包括饮食调整、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以减轻症状、降低风险。

3.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压力和焦虑,提高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

了解一下社区冠心病的规范化管理

了解一下社区冠心病的规范化管理

冠心病是心脏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是全世界医学界重点关注的疾病之一。

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在冠心病诊疗方面,已经将重心从后端的治疗逐步转向前端的预防,且更加重视社区的防治和规范化管理。

在做好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指导的过程中,还需加强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干预,从而达到预防冠心病急性发作的目的。

社区冠心病的规范管理措施什么是社区综合干预社区冠心病综合干预主要是指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为社区冠心病患者有组织、有计划地提供系统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包括开展健康宣教、改善患者生活行为方式、关注其心理和社会支持,从而通过控制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其一,开展健康教育。

在社区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应该根据个体情况,为冠心病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急性发作的处理、心脏康复、自我管理等内容。

尤其是要向患者说明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注意工作与休息的平衡,改善睡眠质量。

很多老年人在患有冠心病的同时还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其他系统疾病,因此提供全方位的护理知识和多重用药指导也十分必要。

其二,进行行为干预。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逐步建立有效的健康行为习惯,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减少冠心病急性事件的发生,从而达到改善健康状况的目的。

虽然大部分患者能够认识到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促进自身健康,然而在社区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动力,多数冠心病患者很难建立足够的健康信念,真正做到有效戒烟、戒酒、合理膳食及运动。

因此在社区综合干预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地建立信任,并通过习惯培养来提高人们的治疗积极性和协作性,让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真正意识到不健康生活方式对冠心病的严重影响。

其三,进行心理干预。

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沮丧、焦虑、抑郁和对自身疾病的担忧等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对疾病管理产生不良影响。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制度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制度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制度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为了帮助冠心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制定一套完善的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一、管理目标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制度的管理目标是维持冠心病患者的稳定状态,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并且延长患者的寿命。

通过全面的健康管理,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干预,帮助患者尽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二、管理内容1.生活方式管理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制定一套科学的饮食计划,避免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增加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同时合理控制摄盐量和饮水量,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适量的有氧运动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例如散步、骑行、游泳等,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冠心病复发的风险。

2.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来控制病情。

制定一套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抗心绞痛药物等。

对于每位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定适当的药物种类和用药剂量,并且定期复查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3.心理支持冠心病患者常常伴随有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等。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更好地应对疾病的影响。

通过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改变消极情绪和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4.定期随访建立健全的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制度需要定期的随访机制。

医生或护士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

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管理措施为了确保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

首先,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共同负责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

冠心病社区防治建议

冠心病社区防治建议

冠心病的辅助检查
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
心电图(ECG) /社区站 动态心电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超声心动图 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像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心病的社区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冠心病的危害:
05
社区医生应让冠心病患者掌握以下知识:
他汀类
03
06
添加标题
氯吡格雷(波立维)
添加标题
钙通道阻滞剂
冠心病治疗的ABCDE
他汀类药物与戒烟
阿斯匹林和ACEI
饮食与控制血糖
Β受体阻滞剂
健康教育与锻炼
冠心病的社区预防与转诊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对危险因素的干预。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对冠心病患者做出早期检出和诊断,并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的手段,预防病情发展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
社区管理路径
1、心梗病人出院后社区管理路径
时间
管理内容
第1周
第一次家访或门诊(收出院单/转诊单,总体评估、做ECG、行为干预、病人教育等)。
第2-3周
第2、第3周各一次家访或门诊(其中第2周如有专科复查,社区医师可电话随访)。
第4周
第4周专科复查,社区医师可电话随访(如果服用抵克立得/波立维应随访血常规结果)。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什么是冠心病?
02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03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冠心病的社区管理及预防措施

冠心病的社区管理及预防措施

冠心病的社区管理及预防措施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冠心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为了更好地管理冠心病患者,预防其发病和复发,社区管理及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区管理1. 建立严密的档案管理系统:社区应建立完善的冠心病患者档案管理系统,将每一名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用药情况等详细记录,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获取和更新相关信息。

2. 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社区应组织定期的健康体检和监测,通过测量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

3. 提供专业的病情指导:社区医护人员应针对冠心病患者的特殊情况,提供专业的健康教育和病情指导,包括饮食调理、合理用药、规范生活方式等方面,倡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4. 建立互助支持系统:社区可以组织冠心病互助小组,让患者之间互相交流与支持,分享治疗心得和经验,增强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和对治疗的信心。

二、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冠心病患者应遵循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多选择富含蔬果、全谷物和鱼类的健康食品。

2. 规律运动:适量的规律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冠心病。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但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3.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冠心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患者应与医生合作,制定合理的减重计划,并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来实现。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冠心病患者应尽量戒烟,并限制饮酒量,以减小心脏和血管的负担。

5. 心理保健:冠心病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社区可以开展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帮助患者缓解压力,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社区管理及预防措施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

只有通过社区的全面管理和患者本人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控制冠心病的发病和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
冠心病定义: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由于冠状动脉 发生严重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 上合并痉挛、血栓形成加重管腔阻塞,引起营养心脏 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或发生梗死的 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分型:
(1)无症状型冠心病; (2)心绞痛型冠心病;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4)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 (5)猝死型冠心病。
肝肾功能、电解质,胸痛较明显的患者查心肌肌钙蛋白、肌 酸激酶及同工酶。 4. 心电图检查 5. 胸部X线检查 6. 超声心动图、核素心室造影 7. 心电图运动试验、心肌负荷显像 8. CT造影 9. 冠状动脉造影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药物治疗
改善预后的药物
1. 阿司匹林:75~150mg/d 2. 氯吡格雷:维持剂量75mg/d 3. β 受体阻滞剂:
临床更为普及的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就是将一网 络状的金属支架缩紧,预装在收紧的球囊外,在送达病 变血管狭窄部位并准确定位后,将金属支架扩张释放, 使其紧贴在血管内壁上,支架支撑起了狭窄的血管,保 证了血流的畅通。
植入的支架分为裸金属支架(BMS) 和药物洗脱支架(DES)
裸金属支架(BMS) 缺点:再狭窄,20%~30%。
药品名称 卡托普利 伊那普利 培哚普利 雷米普利 贝那普利 西那普利 赖诺普利 福辛普利
常用剂量 12.5~50mg
5~10mg 4~8mg 5~10mg 10~20mg 2.5~5mg 10~20mg 10~20mg

服药方法 每日3次口服 每日2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
药品名称 普奈洛尔 美托洛尔 美托洛尔缓释片 阿替洛尔 比索洛尔 阿罗洛尔
常用剂量 10~20mg 25~100mg 50~200mg 25~50mg 5~10mg 5~10mg
服药方法 每日2~3次口服
每日2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 每日2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 每日2次口服
4.调脂治疗:首选他汀类药物 LDL-C目标值<2.60mmol(100mg/dl)
药品名称 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 舒瑞伐他汀 血脂康
常用剂量 25~40mg 20~40mg 10~20mg 20~40mg 40~80mg 5~10mg
600mg
服药方法 晚上1次口服 晚上1次口服 晚上1次口服 晚上1次口服 晚上1次口服 晚上1次口服 每日2次口服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心绞痛分型:
劳累性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初发型心绞痛 恶性型心绞痛
自发性心绞痛
卧位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 中间综合症 梗死性心绞痛
混合性心绞痛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症候 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
心绞痛:
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 床综合征,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通常见于冠状动 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在50%以上的患者, 当体力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 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而发作心绞痛,休息或含服 硝酸甘油可缓解。
正常冠脉 冠脉内斑块形成 管腔狭窄
服务对象
辖区内所有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经皮冠 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和冠状动 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的患者。
服务内容
一、患者筛查途径
1. 健康档案的登记信息; 2. 门诊就诊的患者; 3. 从三级医院转诊的患者; 4. 定期到居委会收集、核实的患者。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检查项目
1. 胸痛的评估: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 2. 体格检查:心率、血压、体重指数、心脏听诊、颈动脉杂音。 3. 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血红蛋白、甲状腺功能、尿常规、
药物洗脱支架(DES) 在金属支架上涂一层药物,使支架成为一个局部 药物释放系统,预防再狭窄,再狭窄率10%。 缺点:晚发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俗称冠状动脉搭桥,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常 用手术。是取一段自身血管,在主动脉和冠状动 脉狭窄或堵塞病变的远端之间做一主动脉与冠状 动脉的搭桥,从而使主动脉的血液通过移植的血 管供应到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的远端,以恢复相 应心肌的血流供应,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 解除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 高血压; 2. 年龄和性别:男性>55岁,女性>65岁; 3. 吸烟; 4. 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5.7mmol/L(22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LDL-C≥3.6mmol/L(140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0mmol/L(40mg/dl); 5.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6. 腹型肥胖或肥胖: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 肥胖:体质指数BMI≥28kg/m2 7. 缺乏体力活动; 8. 高敏C反应蛋白≥3mg/L或C反应蛋白≥10mg/L。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1. β 受体阻滞剂 2. 硝酸酯类:
药物名称 硝酸甘油
二硝酸 异山梨酯 单硝酸 异山梨酯
使用方法/剂型 剂量
舌下含服
0.5~0.6mg
喷雾剂 皮肤贴片
普通片 缓释片或胶囊 普通片 缓释片或胶囊
0.4mg 5mg
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ACS区分为ST 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为ST段抬高心肌 梗死,后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PCI 的基本技术,它是经股动脉或桡动脉途径, 通过一只头端带有精细球囊的导管,送入冠状动脉血管 内狭窄病变处,在体外给球囊加压,使球囊膨胀,撑开 狭窄的血管壁,使这部分血管的血流恢复畅通,从而缓 解心绞痛发作,挽救缺血心肌。但6个月内再狭窄发生率 达30%~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