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矿产预测研究
香格里拉地区铜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研究

70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香格里拉地区铜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研究闵光强,陈子聪,郄晓鑫(云南冶金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红山铜矿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沉积建造和变质作用,为区内矿产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条件。
矿区处于甘孜—理塘结合带以西、德格—中甸陆块以东的义敦—中甸岛弧带南段,主体构造线呈北北西向展布。
区域上晚古生代为碳酸盐岩台地,二叠纪—早三叠世随着其东侧甘孜—理塘小洋盆的发育转变为被动大陆边缘,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初随着甘孜—理塘小洋盆向西俯冲形成主动大陆边缘。
旨在通过对该矿区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行探讨研究,为今后的找矿、探矿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地质背景;找矿潜力分析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9-0070-3Study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copper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in Shangri-La areaMIN Guang-qiang, CHEN Zi-cong, QIE Xiao-xin(Yunnan Metallurgical Resources Co., Ltd., Kunming 650000,China)Abstract: The Hongshan Copper Mine in Shangri-La City, Yunnan Province, has experienced complex tectonic changes, magmatic activities, sedimentary 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providing powerfu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minerals in the area. The mining area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section of the Yidun-Zhongdian Island arc belt to the west of the Ganzi-Litang junction zone and to the east of the Dege-Zhongdian landmass, and the main structural line is distributed in the NNW direction. The area is a carbonate platform in the late Paleozoic. During the Permian-Early Triassic,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anzi-Litang small ocean basin on its east side, it changed into a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During the end of the Middle Triassic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Late Triassic, with the subduction of the Ganzi-Litang small ocean basin to the west, it formed a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future ore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through the discussion and study of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in the mining area.Keywords: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Geological backgrou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analysis收稿日期:2023-08作者简介:闵光强,男,生于1986年,汉族,云南临沧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浙江省德清县铜山寺地区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浙江省德清县铜山寺地区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作者:王树槐来源:《地球》2014年第03期[摘要]浙江省德清县铜山寺矿区位于钦杭成矿带北端,经过成矿条件的分析,属于赋存于寒武及震旦系碳酸盐地层与何村花岗闪长岩接触带中的多金属矿床,初步认定为矽卡岩型铜铁矿床。
对矿床成因的分析,有助于矿区深部找矿。
[关键词]铜铁矿床矽卡岩型矿床地层构造岩浆活动[中图分类号] P6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46-21矿区成矿背景据《浙江省金属非金属矿成矿系列和成矿区带研究》(浙江省国土资源厅2002年),铜山寺地区位于浙北成矿带(Ⅲ1)堪脚—湖州金、银、萤石、硅灰石、硫铁矿成矿区(Ⅳ2)、里山村—铜山寺—港口铁锡金银成矿远景区(Ⅴ6)内。
其地质背景是处于天目山中生代火山喷发区与莫干山—湖州岩浆岩交汇处,侵入岩极为发育,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组成岩体群,临安—湖州断裂贯穿全区。
区内已知矿体、矿点大多与燕山早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大多数铜、铁、锡、钼、多金属矿点沿北东向展布,区内侵入岩分布大致一致。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有潜在的找矿价值。
2矿区地质特征铜山寺地区位于德清西北区域,属于钱塘台褶皱带德清-长兴褶皱带东南边缘。
2.1地层矿区为一套浅海相的硅质、炭质、泥质、含泥质碳酸盐地层,西北侧为一套巨厚层状的火山碎屑岩地层,总体呈不整合接触覆于古生代地层之上。
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是大陈岭组、荷塘组及灯影组地层。
大陈岭组北东向条带状分布于铜山寺至五四村,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分成上下两段(4个岩性段),上段为∈1d2(sh)含炭泥页岩、硅质泥岩夹透镜状泥质灰岩,分布较广,厚度在160米~260米,下部为两层细晶灰岩∈1d1(ls)(局部为白云质灰岩)夹一层硅质泥岩,厚度一般在50米~130米,近岩体地段热变质为大理岩∈1d1(mb)或石英质角岩∈1d1(hs),与岩体接触部位发育矽卡岩化、蛇纹石化、硅化等蚀变,地表已知铜铁矿体均赋存在该大理岩段中。
西藏双湖地区塔吉冈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1 引言塔吉冈铜多金属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喀喇昆仑-南羌塘-左贡陆块的交接部位。
区内主要发育中生代及新生代地层,岩性以细碎屑岩及化学沉积岩为主。
区内主要发育有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三组构造,其中近东西向构造控制区内侵入岩、火山岩的分布,对金铜矿产亦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岩浆活动较强,以早白垩世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中酸深成侵入岩与区内铜、铁、铅锌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工作区矿(化)点众多,共计有30多处,其中以狮湖错矽卡岩型金铜矿、达松铜矿、空弄勒砂金矿最具代表。
矿化类型以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矽卡岩型、构造热液型为主。
2 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矿区及其周边属木嘎岗日地层分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上4侏罗统沙木罗组(J s)及第四系(Q )。
3上侏罗统沙木罗组(J s):矿区内主要集中于花岗岩3体东侧及花岗岩株周围,近东西走向,倾角变化较大,介于32-73°。
岩性以薄层状板岩夹薄层状大理岩为主,局部夹少量灰岩透镜体,总体显示为一套动荡的深海至浅海相的沉积岩类组合,厚度>1900m。
矿区矽岩型铜铁矿化主要见于沙木罗组大理岩与酸性岩体接触部位,局部砂质板岩内亦有少量铜矿化。
4第四系(Q ):主要表现为冲洪积、残坡积、冰碛物,主要见于沟谷地带,一般厚约3-5m,局部可达15m。
2.2 构造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其中塔吉冈断裂构造为矿区主干断裂,区内呈近东西向展布,倾向北、北东,倾角60-72°。
断裂破碎带宽16-40m,其内发育碎裂岩、构造角砾岩。
断裂带内见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
接触破碎带构造与本区铜、铁矿化关系密切,主要见于花岗岩与上侏罗统沙木罗组(J s)接触部位。
破碎带在地表面呈弯曲的港湾状,3形态较为复杂,破碎带宽4-85m 不等,带内发育有矽卡岩化和铜多金属矿化。
2.3 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活动强烈,主要分布于南部、西南部,为燕山期灰白色细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小松山地区铜、镍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分析

异 特征 ,是硫 化铜 、镍 矿 的主要 旷化 岩 相 ,普遍 存在 浸染状 铜 、镍 矿 化。分 异
辉长岩类的熔离岩浆在辉长 苏长岩相有 利部 位 ,形成熔 离 硫化铜 、镍矿 体 ;在 岩 体早 期 断 裂和 构 造 融合 、膨 胀 部 位 , 可能形 成贯 人型富 矿体 。 加里东期后构造活动以断裂为主 , 形成
育 。
般1 ~3 g / t 。
区内 基 性一 超基 性 岩 中铬 铁 矿 化 、 铜 、镍 、金矿 化 ,按 成矿 作用方 式 ,划 分为加里东 晚期 岩
镍矿化和热 变质改造型金铜矿化两种矿化
由图 1 、表 2 可以看出 ,区内基性一 超 基性岩 C u ~Ni 、C u~C o 相关系数 各为 0 .
C u 、Ni 、Co亲合力强 ,具有相似 的化学 行 为 ,与晚期岩 浆熔 离作用有关 。Au与 Ag 、C u 、C d 、As 之 间呈现较明显的相关 关 系, 说 明A u 成矿 与动力热变质改造作用
关 系密 切 。
长 苏长 岩相 展布 ,也控 制 了深部 含矿 岩浆 运移 和热 液蚀 变 作用 ,进 一步 控制
了矿 体作 用 ,地表 转 弯 、膨大 处矿 化一
般 较好 ,品位 较高 。局部辉 长一 苏长 岩
发 生热 液 叠加 改造 。蚀 变 作用增 强 ,造 成 了铜 、金再 次 叠加 ,矿 化富集 ,这在 岩 体东 南部表现 明显 ,局部 含金可达 0.
5~ 1 . 3 8 g/ t 。
7 4 、0 . 6 5 ,C o ~Ni 相 关 系数 为 0 . 8 2 , 说 明
( 2)构 造 :岩体北部 边缘 发育 断裂 破 碎 带 ,控 制 了铜 、镍 ( 金 )矿 化 辉
云南省永平县水泄上别咧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区域 内 出露地 层 由老 至新 依次 为 :三迭 系上 统 ( T 3 m) 、侏 罗 系
( J ) 、 白垩系 ( K) ,为浅 海 、滨 海相 沉积 的一 套红 色碎 屑岩 、泥质 岩 ,总体 呈北北 西向条 带状展 布。 1 . 2 构造
当重要 。因此在完善我 国的产品质量违法责任规范 时 , 不但要提高惩罚 数额 ,而且要给予相关责任人刑事处 罚、能力处罚一一禁止它从事相关 产 品生产 的资格 ,对违法企业的商誉给予降级惩罚 , 增加企业 的违法成 本, 使其在巨大经济、法律、社会成本的压力下克制机会主义行为。 5 . 进一步完善产 品缺陷 的认定标准 企业 以生产销售产 品为其获得利 润的方式 ,同时必须为消费者 提 供具有价 值并且 对消费者 没有损 害的产品 。 目前 ,采取 国家标准 和行 业标准虽然不 能全面地认定缺 陷产 品 , 但 它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直观地 、 迅速地认定部分缺陷产 品,对及时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
因此在完善我国的产品质量违法责任规范时不但要提高惩罚数额而且要给予相关责任人刑事处罚能力处罚一一禁止它从事相关产品生产的资格对违法企业的商誉给予降级惩罚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使其在巨大经济法律社会成本的压力下克制机会主义行为
建筑 与发 展
・
科技 前 沿
K e J I Ql anYan
27 8・
保 山微 板块与 兰坪 一 思茅微 板块碰撞 形成澜 沧江逆冲 断裂构造 是 本 区深层切 割 的大型 控岩构 造 ,它 经历 了伸展 、挤压 、推覆 等多期 、 多阶段活动 ,在其活动影响下形成的一系列派生推覆构造 ,如芦塘 一 厂 街一 和 尚寺 一 阿郎 F 和芦塘 一 象山一 狮 山一 瓦金一 菜园子 F 。 断层 , 形 成 北北西 向的宁台 山倒转 背斜、和 尚山一 水泄背斜 、象 山 一 狮 山一 上 别咧
青海格尔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青海格尔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格尔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属于新生代与古生代的垮塌构造成矿带,是青藏高原腹部富集大型铜多金属矿床之一。
该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如下:一、地质特征1.矿体与矿化类型: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主要矿体类型为脉状、管状和肢状。
矿化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石英闪长岩脉型、斑岩和蚀变岩型等。
2.岩石类型与构造类型:区内主要岩石类型为二叠-三叠系海相沉积岩和新生代火山岩。
其次是二叠纪花岗岩体和三叠纪花岗岩体。
矿区构造类型为多克隆构造和裂隙构造,属于垮塌构造较为活跃的地区。
3.矿体分布特点: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中的矿体主要分布在矿区中央与西南部的山脊上,呈带状分布的特点。
4. 成矿物质来源: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区内分布广泛的古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岩和岩浆岩。
不同年代和类型的岩石经过动力学和热液作用后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矿化作用。
二、成矿模式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主要是沉积岩、火山岩和岩浆岩经历多种成因作用,形成围岩矿化,再通过蚀变作用,形成矿体矿化。
成矿过程包括多个阶段:1. 岩浆-热液成矿作用阶段:矿床区内广泛分布着富集钾、硅、钇等元素的花岗岩体和拉斑岩体。
这些岩浆的晚期阶段常常形成高温、高压和高盐度的热液,对周围的沉积岩和火山岩进行了充分的蚀变和矿化作用。
2. 较晚阶段的成矿作用:最后一次成矿作用主要以蚀变为主,使得矿床中的石英、斑岩和蚀变岩等围岩充分矿化,矿物种类更加丰富。
矿床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造山带演化,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引发地壳重力坍塌,较为复杂的垮塌构造形成了多道断裂/岩浆通道,大规模热液流体在其中的运移作用下沉积于目的地,形成了具有工业价值的大型矿床。
此外,在成矿过程中,蚀变作用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矿床的品位和规模。
总之,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一座具有高程度元素富集特点的新生代-古生代矿床。
其成矿过程表现为多个阶段的多样性作用控制,综合作用才能成功生成大规模的矿床。
大兴安岭中南段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大兴安岭中南段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李永超摘要: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其中包括铜、金、银、钼以及其他金属。
这些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与该地区独特的地质特征密不可分。
为了评估地质灾害和环境影响,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展开研究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聚焦于大兴安岭中南段的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关键词:大兴安岭中南段;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大兴安岭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山脉,其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被视为东北地区珍贵的自然资源宝库之一。
该山脉中南段地区,包括内蒙古东南部乌兰浩特洮儿河以南、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区,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
在该地区内,铜矿分布在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主要为斑岩型、石英脉型和蚀变型。
据相关统计显示,该地区已探明铜矿储量达到百万吨级别。
然而,由于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多样,主要包括变质岩、火山岩和沉积岩等岩石类型,由火山喷发、岩浆侵入和地壳变形等多种地质作用形成和演化,因此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但同时也为铜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地质条件。
1 大兴安岭中南段地质特征地质特征是指某一特定地质构造或区域所呈现的独特自然属性,如岩石种类、构造形态以及矿化模式等。
这些特征对于确定矿产资源的经济可行性以及评估自然演化过程中的地质灾害和环境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其地质历史悠久且复杂,呈现出多样的地质特征。
该地区主要由古生代地层构成,包括火山岩、沉积岩和侵入岩等岩石类型。
大兴安岭的地质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1.1 岩石类型多样大兴安岭的地质构造非常丰富多样,主要由火山岩、沉积岩和侵入岩等多种岩石类型构成。
火山岩包括安山岩、玄武岩和流纹岩,这些岩石广泛分布在该地区,一般与铜、金和其他金属的矿化密切相关。
沉积岩则包括砂岩、页岩和灰岩等,这些沉积岩对于了解古环境和沉积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信息。
新疆卡拉玛铜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预测

第6卷第6期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V ol.6,No.61997年12月 GEOL OGICAL EX P L ORATION FOR N ON -FERROUSMETALS Dec .,1997新疆卡拉玛铜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预测李泰德(有色总公司新疆地勘局物探大队 乌鲁木齐 830011)摘 要 通过对矿床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的研究,表明卡拉玛铜矿床属沉积热液改造型层控矿床。
本文在总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对找矿靶位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层控铜矿床 新疆 卡拉玛⒇1 区域地质概况卡拉玛铜矿区位于新疆阿克陶县东南200km 处的西昆仑山腹地,属昆仑地槽系-昆仑中央结晶轴-塔什库尔干隆起带。
区内前震旦系塔什库干群发育。
它由一系列变质岩系组成,岩石为石英片岩、石英岩、菱铁白云岩及黑云斜长片麻岩等。
昆仑地槽在前震旦纪伴随大幅度下沉形成巨厚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反映出当时的沉降幅度与沉积速度大致相当。
由于昆仑中央隆起带形成于前震旦纪末期,使沉积地层褶皱上升为陆地,经过加里东旋回和海西旋回,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发生区域变质作用,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持续稳定的发展,也促进沉积物中有用组份的活化、迁移、沉淀和富集。
卡拉玛铜矿区有3个矿床和4个矿点(图1)。
它们的矿体形态、矿石组合以及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都非常相似,基本上属于在相同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
2 矿床地质特征卡拉玛铜矿床的主要含矿层位是塔什库尔干群第三组第三段的第九层,岩石为菱铁白云岩,产状为350°~40°∠20°~60°。
矿层上盘为沉积变质的绢云母石英片岩,局部有伟晶岩。
下盘以斜长片麻岩为主,同时亦有少量的绢云母石英片岩。
白云岩层厚度变化较大,卡拉玛矿床厚度在10m ~150m 间,在西山头矿床厚度只有1.0m ~10m 。
由于矿体形态受后期热液活动制约,矿体形态显然不同于含矿层的形态。
矿体形态以拉长脉状、透镜状为主,在走向及倾向上均出现膨大收缩侧列再现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矿产预测研究
对于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矿产的预测研究,需要有相应的理论,以及与铜多金属矿床研究的相关方法来进行支撑。
为了可以得到尽可能多的关于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的相关信息,首先,我们有必要对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的一些条件进行相应的了解。
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铜都金属矿床的相关的成矿规律,以及同多金属矿床所处位置的地理特征,还有就是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周围环境的条件等等。
标签:铜同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矿产预测成矿模型
对于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矿产预测的研究,仅仅依靠一些抽象的数据是无法得到满足的。
为了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我们可以以此构建一个相应的数据模型。
进行成矿模型的建立过程当中,对于数据信息的采集是最为主要的,比如说铜多金属矿床当时的成矿的地理特征,对于关键数据信息的提取,在很大的程度上,为成矿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的研究历史,以及现状
在进行铜多金属矿床的模型建立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对本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有效的评价。
通过成矿的数据模型,我们可以对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一定的了解;这个成矿模型对于今后我们找矿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系列的概念被提出来以后,对于我国的矿产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以。
这个方法一经提出,在很多的矿产产业当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对于矿床系列的产生,或者说对于各类矿床类型的出现,都是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的,这些条件可以总的概括为时间上的,还有就是空间上的。
对于各类矿床在各个地区的重复出现,还主要还是由于处于不同时期的成矿矿床,尽管处于不同的地区,但是,这些矿床所具有的的地质条件是相同的。
如果在野外进行找矿的时候,我们首先就要对当地的相关的一些地质条件进行相应的了解,并且要熟悉矿产成矿的原因。
作为矿床自然的分类,成矿系列是一种矿床的自然综合体。
成矿系列会随着地球的各种变化而逐渐产生的,并且成矿系列具有一定的时空四维域。
对于成矿系列的而了解,搜们首先就要对成矿系列的核心内容进行相应的了解,成矿系列只是一个总体的概念,成矿系列的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矿床的成矿系列。
所谓的矿床成矿系列所包含的含义是,矿床成矿系列是一种自然的综合体,矿床成矿系列主要是由于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当中,经过一系列的构造运动而产生的;而且矿床成矿系列的内部包含了一定的构造部位,以及一些相关的地质构造单元。
作为自然界当中的实体,矿床成矿系列主要是在地质环境,或者成矿环境下产生的。
所以说,矿床成矿系列就包含了四个方面的不同因素。
这四个因素包括了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时间,以及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空间,还有就是矿床成矿系列在成矿过程当中的作用,以及矿床成矿系列最终所形成的矿床产物。
以上这四方面的
内容就是对矿床成矿系列的总体概括。
对于矿床成矿系列的这些成矿因素,不论是时间、空间,还是作用,以及矿床产物,在这些要素都是要同时存在的,如果没有了以上的这四个要素,矿床成矿系列也就没有办法形成了。
经过不断地检验,以及改进,矿床的矿床成矿系列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
对于矿床的矿床成矿系列的研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作为一件繁杂的工作,在进行矿床的矿床成矿系列的研究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包括了一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对于矿床的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规律的掌握。
为了可以进一步对我国的矿床的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规律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矿床的矿床成矿系列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对于那些基础性的工作的实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关系到今后找矿工作能否顺利的进行;对于矿床的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规律的总结,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相关的图件进行编制,对于全国的矿床的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信息进行数据共享。
还有就是对于矿床的矿床成矿系列成矿的一些研究方法,以及矿床的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的概念进行清晰地了解,因为矿床的矿床成矿系列在成矿的过程当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很多的问题,矿床的矿床成矿系列在成矿过程当中会遇到的问题,比如说矿床的矿床成矿系列的演化问题,以及矿床的矿床成矿系列的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所发生的再造问题,还有就是矿产在刚形成的时候,由于但是的各种环境条件的原因,使得矿床的矿床成矿系列的矿产存在着一定的叠加方面的问题。
而后,就是对于矿产的研究,一定要对当地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了解。
因为矿床在形成的过程当中,容易受到的当地的地址条件,以及区域的地球物理因素的影响,还有就是由于区域的地球化学条件的不同也会对矿床的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产生一定的影响。
2铜多金属矿床矿产的预测研究
在进行铜多金属矿床矿产的预测研究的过程当中,对于成矿模型的构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
在进行成矿模型建立的过程当中,我们首先要进行铜多金属矿床矿产相关信息的采集。
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了我们所要研究的那个区域的大地构造,以及铜多金属矿床矿产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产生的。
只有有了以上两个条件的支撑,我们才可以进行铜多金属矿床模型的构建。
除了以上的内容,我们还要对铜多金属矿床的整体进行一个有效的认识;对于铜多金属矿床矿产所产生的共性,以及铜多金属矿床矿产的各自的特性都要有所了解,而进行这部分内容的主要工作则包括了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对于大地构造条件的认识,因为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型是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然后,就是火山的构造条件。
因为火山的构造条件是形成铜多金属矿床矿产的条件之一;最后,就是火山在爆发过程当中,所产生的规模有多大,还有就是火山在爆发的过程当中,产生了多大的强度。
我们除了言兑以上的信息进行采集之外,我们还要进行以下各方面内容的整理,这些内容包括了,火山是归属于哪个系列的,以及铜多金属矿床矿产的形成的掩饰的类型,还有就是在满产的地质时期内,后期的构造变动对于铜多金属矿床矿产所产生的影响等等。
对于基础信息的采集是进行成矿模型建立的关键。
但是,在模型的建立过程当中,我们也要进行相应的总结,并且在成矿模型建立之后,我们可以对铜多金
属矿床矿产的成矿规律进行相应的了解。
成矿模型成形以后,对于我们今后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重要的意义,通过成矿模型,我们可以对地区的区域特征进行相应的了解,这对于我们准确的找出矿产所在地具有重要的作用。
3小结
对于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矿产预测研究,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于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应丽娟.王登红.唐菊兴.陈振宇.郑文宝.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及其与铜矿化的关系[J].吉林大學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40(4):90-91.
[2]徐佳佳.赖勇.崔栋.内蒙古道伦达坝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J].岩石学报,2009,25(1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