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修改单(报批稿)

合集下载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量估算(行业严选)共142页文档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量估算(行业严选)共142页文档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 综合研究及资源储量估算(行业严选)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油页岩、石煤、泥炭 报批稿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油页岩、石煤、泥炭 报批稿

ICS73.020D10/19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油页岩、石煤、泥炭Specification for oil shale, stone coal and peat exploration(报批稿)- ××- ××发布××××- ××- ××实施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勘查目的及阶段 (2)4.1 勘查目的 (2)4.2 勘查阶段 (2)5 勘查工作程度 (3)5.1 勘查控制基本要求 (3)5.2 普查阶段要求 (5)5.3 详查阶段要求 (6)5.4 勘探阶段要求 (8)6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 (9)6.1 矿产勘查测量 (9)6.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10)6.3 物探工作 (10)6.4 探矿工程 (10)6.5 样品的采集及测试 (11)7 可行性评价 (13)7.1 概略研究 (13)7.2 预可行性研究 (13)7.3 可行性研究 (13)8 资源储量估算 (14)8.1 工业指标 (14)8.2 资源量估算的基本要求 (14)8.3 储量估算的基本要求 (14)8.4 资源储量类型确定及估算结果 (14)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勘查类型划分及参考勘查工程间距 (16)附录 B (资料性附录)陆相油页岩有机成因类型及典型矿床 (20)附录 C (资料性附录)样品的采取及分析测试项目 (22)附录 D (资料性附录)矿床的一般工业指标及其共、伴生矿产参考评价指标 (25)附录 E (资料性附录)石煤资源量估算的具体要求 (27)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的要求起草。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49-95银矿地质普查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6—03—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银矿地质普查的目的任务,工作程序、工作程度及质量要求、储量计算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内容。

1.2适用范围本规范是银矿地质普查阶段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银矿地质普查工作质量监控和报告验收的依据。

2 引用标准GB/T 13687 固体矿产普查总则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9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 009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DZ/T 0033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3 工作目的任务对普查区内已发现的银矿点和与银矿有关的物探、化探异常等进行普查工作,查明是否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对具远景的矿床(体),应探求D+E级储量,提交普查报告,为能否进行详查提供依据。

4 工作程序按GB/T 13687规定,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审等程序进行。

5 工作程度要求5.1在收集和利用已有1:20万、1:5万区调资料的基础上,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的地质特征,依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对与银矿成矿有关的地层、岩石、构造的调研应有所侧重。

5.2大致查明区内矿体的分布特征、规模、形态、产状和矿石质量;大致划分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

根据氧化程度,银矿石的自然类型分为原生矿石、混合矿石、氧化矿石三种;银多金属硫化矿石可采用一种与银关系最密切的金属矿物的氧化率作为划分标准;银(金)矿的硫化矿石采用银的氧化率作为划分标准。

5.3研究和对比矿石的可选(冶)性能,作出矿石工业利用可能性的初步评价。

5.4对已基本确定具有工业价值前景的矿床,应大致了解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5.5对主要矿体进行系统的地表工程揭露。

根据矿体规模,在1~3条主剖面上初步了解(矿体)深部特征,大致确定矿床勘探类型、勘探网度,探求D+E 级储量(参见附录A)。

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保障权益人的合法权益。成果输出与共享01
成果输出
将整理后的数据成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输出,便于查阅和使用。
02
成果共享
通过共享平台,实现固体矿产地质资料成果的共享与传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03
综合研究
总结词
了解矿产形成的地质条件
详细描述
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等进行详细研究,分析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条件。
xx年xx月xx日
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contents
目录
总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附则
01
总则
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旨在规范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和研究工作,提高地质资料的管理水平,促进地质矿产勘查和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该规定的目的在于保证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为相关人员提供指导和依据,确保地质资料整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数据库建设和维护技术
数据库开发
02
采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库的创建、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
数据库维护
03
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优化、更新和升级,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VS
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编写成果报告,包括标题、摘要、目录、正文、结论等部分。
报告审定流程
建立严格的审定流程,对成果报告进行多层次审核和把关,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
工作原则
02
综合整理
明确资料收集范围
确保资料真实性
分类整理
资料收集与整理
数据标准化
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整理,确保数据格式的一致性。

DZT ××××—2011(代替DZT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DZT ××××—2011(代替DZT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DZT ××××—2011(代替DZT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2011(代替DZ/T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Integrated Compilation and Study onGeological Data about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征求意见稿)2011-×-×发布201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多年来矿产勘查、开发实践及相关研究成果,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试行)》(地矿字〔1980〕290号)、《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的基础上,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033-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黄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

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目次1 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总则 (6)3.1目的任务 (6)3.2基本要求 (7)4 原始资料系统整理 (8)4.1单项地质成果资料的检查 (8)4.2标本(样品)采集、鉴定结果的资料整理 (9)4.3 样品测试结果的资料整理 (10)4.4专项标本(样品)采集、鉴定及测试资料的整理 (12)4.5 测量资料整理 (14)4.6地质填图的资料整理 (15)4.7 探矿工程资料整理 (17)4.8物探、化探资料整理 (19)4.9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整理 (20)5 勘查资料综合研究 (22)5.1各勘查阶段综合研究的内容 (22)5.2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 (26)5.3 矿体(层)的综合研究 (30)5.4矿石质量及加工选冶技术性能研究 (31)5.5 矿床(区)勘查工作程度的综合研究 (38)5.6 矿床(区)开采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 (40)5.7 矿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 (43)5.8 矿床成因的综合研究 (44)5.9 区域成矿远景专题综合研究 (45)6 综合图表编制及勘查资料的处理 (47)6.1综合图表的编制 (47)6.2 综合整理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处理 (48)6.3实物地质资料 (49)7 综合整理研究的质量监控 (49)附录A (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参考附图 (52)附录B (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附表 (88)附录C (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附件 (103)附录D (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附表 (105)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基本要求,野外资料系统整理、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野外地质工作质量验收、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等的技术要求。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修改单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修改单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修改单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修改单一、引言: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是指通过一系列勘查工作,获取并记录下的关于固体矿产资源的地质信息、地质数据、地质图件以及勘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等相关资料。

这些资料对于进行固体矿产资源的综合整理和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进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工作,提高勘查成果的利用率和综合效益,本文对《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技术要求:1.勘查地质资料的优先整理:(1)根据勘查地质资料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先整理,确保整理工作的效率性和合理性。

(2)优先整理那些有助于研究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地质构造演化、矿床成因等方面问题的地质资料。

2.勘查地质资料的分类:(1)根据勘查地质资料的性质和用途,划分不同的分类,比如地质测量数据、地质图件、地质样品分析数据等。

(2)在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各类地质资料进行编码,建立与存储,方便后续的查询和利用。

3.勘查地质资料的数字化:(1)对于纸质的地质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转换为电子文档,方便后续的存储、管理和利用。

(2)使用专业的软件和设备,对地质资料进行扫描、图像处理和文件格式转换等操作。

4.勘查地质资料的质量控制:(1)对于勘查地质资料的采集和整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补救,确保地质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监督和检查勘查地质资料的整理和管理工作,确保地质资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5.勘查地质资料的数据库建设和管理:(1)建立完善的勘查地质资料数据库,包括建立规范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字段。

(2)对于勘查地质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3)建立权限管理制度,对数据库的操作和访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护勘查地质资料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DZ∕T_0033-2002D《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_0033-2002D《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DZ/T0033-199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DZ/T0033-199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

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4.1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

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

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

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

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

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大队根据需要可成立综合研究组,由大队主任工程师(技术负责)或地质科领导,负责进行区域性的地质研究和成矿远景区划以及其它专门性的研究工作。

其力量配备可根据技术力量和地质任务确定。

综合研究组人员须经常深入实际,与分队地质组(普查组)紧密配合共同研究。

六、供综合整理研究用的原始资料,都应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

必要时整理研究人员还需对其中重要内容再作检查或到现场核对,确认合格,方能应用。

在工作开始时,应按上级颁发的有关规范要求,结合工作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统一的图表格式及图例,必要时可制定资料整理工作细则。

上述格式、图例、细则,一旦确定后,未经大队主任工程师或分队技术负责人同意,不得随意修改。

七、工作中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鼓励不同学术观点在有一定实际资料依据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讨论和争鸣,在作结论时也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要把各项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应用,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加深认识,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八、地质工作的探索性很强,要求在资料综合整理工作中自觉地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既要提倡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又要鼓励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

在工作中,应努力创造条件,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第二章工作内容九、标本和样品分析、鉴定、测试结果的资料整理1、标本(1)采集标本应在原始资料上注明采集人,采集位置和编号。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填写标签和进行登记,并在标本上编号以防混乱。

对于特殊岩矿标本或易磨损的标本,应妥善保存,如对易脱水、易潮解、氧化的某些标本应密封包装。

需外送试验、鉴定的标本,应按有关规定及时送出。

分队(工区)要尽早配备显微镜等必要的仪器工具,力争做到野外地质人员作一般的岩矿、化石鉴定。

阶段地质工作结束后,选留有代表性和有意义的标本保存,其余的可精简处理。

标本是实物资料,地质大队和矿区都应有符合规格要求的标本盒,标本架(或柜)和标本陈列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