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性能参数及数据表示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5课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教案川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5课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教案川教版
②趣味性:
- 在板书中加入有趣的比喻或卡通插图,如将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比作“数字魔法”,并用小图标展示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步骤。
- 设计一些互动式的板书,如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转换练习,或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
③重点知识点:
- 用清晰的字体和不同的颜色突出显示重点知识点,如“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和“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1. 理解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包括整数、实数等,并了解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2. 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转换。
3. 理解计算机如何表示数据,包括数值、字符等,并了解不同数据类型的表示方法和内部处理机制。
当堂检测:
1. 请写出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
2. 请解释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
2.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
3. 计算机如何表示数据
难点:
1.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2. 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表示方法
解决办法:
1. 对于重点内容,通过示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理解。
2. 对于难点内容,采用分步教学,先讲解二进制和十进制的概念,再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转换练习,同时提供详细的解答和辅导。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5课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教案 川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5课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教案 川教版

.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一、知道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形式;
二、能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理解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教学重点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教学难点二进制数的特点及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一、引入由十进制数的特征分析,对照引出二进制数的特征;、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找出十进制数的0-6与二进制数的对照表示方法,自己完成十进制的7-9与二进制数的对照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读二进制数引导学生写二进制数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完成以下两道题的转换。

并请两位同学到讲台来完成(一男一女)(1)(10101)2(2)(11010)2学生完成探索活动程序及教学内容设计师生活动设计备注亮亮灭1106亮亮亮1117
总结三、本课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二进制数),我们在以后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还会接触到更多的进制数,如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等,但不管是什么进制数,你只要把握数的特点及进位法则,你就能够正确使用这些进制数,为我们使用计算机服务。

四、课后作业完成以下二进制数的转化(1011001)2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计算机信息表示方法教案

计算机信息表示方法教案

计算机信息表示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信息表示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数制的概念,学会不同数制的转换方法。

3. 了解二进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理解计算机如何处理二进制数据。

4. 掌握字符编码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字符编码方式。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信息表示概述计算机信息表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信息表示的重要性2. 数制及其转换不同数制的概念与特点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十进制与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3. 二进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二进制与计算机硬件的关系计算机如何处理二进制数据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则4. 字符编码字符编码的基本概念常见字符编码方式(ASCII码、Uni等)字符编码在计算机中的应用5. 信息表示与处理实例分析实例一: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实例二:字符编码的转换与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表示方法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基本概念、实例分析的PPT课件。

2. 教学素材:准备相关实例数据和工具软件。

3. 计算机设备:确保学生能够现场实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信息表示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数制及其转换:介绍不同数制的概念与特点,讲解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3. 深入剖析二进制:讲解二进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举例说明计算机如何处理二进制数据。

4. 字符编码讲解:介绍字符编码的基本知识,讲解常见字符编码方式及其应用。

5.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信息表示方法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制转换方法、二进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字符编码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计算机中数据得表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进制得含义。

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得表示方法。

3、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得方法。

4、掌握十进制整数、小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得方法。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得能力.4、培养学生自主使用网络软件得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练习数制转换,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信心.【教学重点】:1、各进制数得表示方法。

2、各进制数间相互转换得方法。

【教学难点】: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转换得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教师评价【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数就是十进制、十进制不就是唯一得数得表示方法,表示数得数制还有哪些呢?这些数制与十进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制。

二、新课讲解1、进位计数制以十进制为例:十进制中采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数据,逢十向相邻高位进一;每一位得位权都就是以10为底得指数函数,由小数点向左,各数位得位权依次就是100,101,102,103……;由小数点向右,各数位得位权依次为10-110—210-3N=an?10n+ a n-1?10n—1+……+a1?101+a0?100+ a-1?10-1+ ……+a-m?10—m数制得表示方法:为了区别不同进制数,一般把具体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得右下角标上相应表示数制得数字。

举例:(101)2与(101)10基数:所使用得不同基本符号得个数。

权:就是其基数得位序次幂.①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得概念(1)十进制(D):由0~9组成;权:10i;计数时按逢十进一得规则进行;用(345、59)10或345、59D表示。

(2)二进制(B):由0、1组成;权:2i;计数时按逢二进一得规则进行;用(101、11)2或101、11B表示。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说课稿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说课稿

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这一章节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 5 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信息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硬件相关的只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计算机硬件方面的认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计算机使用基本方法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计算机操作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内容包含的一些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以后信息技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计算机中数据的描述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从大家熟知的十进制中过度到计算机中的二进制中来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越来越宽,为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中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七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才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是怎样“交流”的。

教学难点:转换方法的使用难点的依据: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七年级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七年级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七年级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第一篇:七年级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五、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方法。

(2)知道ASCII码和汉字代码。

2.过程与方法掌握二进制和十进制的换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信息表示的规范和准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ASCII码和汉字代码。

难点:进行二进制和十进制的简单换算。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准备】PPT、以及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问:(1)我们是如何表示数字的?(2)我们的大脑又是如何记忆往事的呢?2.介绍计算机与二进制。

由于计算机的结构决定了计算机中数据的表达方式,计算机的逻辑电路通常有两种状态:通电与断电、充电与放电、高电位与低电位。

因此,计算机中的各种数据,通常都是用二进制编码形式来表示、存储、处理和传送的。

(1)、计算机的为什么要使用二进制表达信息呢?①、技术实现简单。

②、简化运算规则。

③、适合逻辑运算。

④、易于进行转换。

⑤、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2)二进制和十进制的介绍;①、十进制:共有10个数码(0 • • • 9),逢10进1 基数:10 ②、二进制:共有两个数码(0和1),逢2进1 基数:2(3)介绍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

(4)介绍数据的单位;3.介绍英文字符和数字字符的代码(1)、ASCII码。

ASCII码是一种常用的字符代码。

它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128种不同的字符。

它们分别为:数字0~9,大小英文字母各26个,还有一些通用符号和一些控制符。

4.汉字的代码由于汉字的特殊性决定了汉字的存储形式,汉字有输入码、国标码、机内码、字形码、地址码等。

这里重点介绍国标码——GB2312-80。

【小结】1.计算机中数据是如何表示的?计算机中的数据都是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的;2.十进制如何转换为二进制?整数部分采用除2求余数法,即除2逆序取余;小数部分采用乘2取整数法。

3.1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案例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1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案例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八、课堂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例如,提问学生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式、数据单位和编码系统等知识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例如,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和游戏等环节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 角色扮演:学生将被分成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计算机工程师、程序员、用户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和应用。
- 实验:学生将在课堂上进行计算机内部信息的表示和编码的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 游戏:设计一个与计算机中信息表示相关的游戏,如“二进制编码大挑战”,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题目:请解释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
答案: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包括位、字节、字、双字等。位(bit)是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单位,它只能表示0或1两个状态。字节(byte)是由8个位组成的,它是最常用的数据单位,可以表示256个不同的状态。字(word)和双字(double word)是计算机中用来表示较大数值的单位,通常由多个字节组成。
- 探索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和编码系统,了解不同数据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字符编码(如ASCII、Unicode等)的工作原理。
- 学习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CPU、内存、硬盘等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掌握计算机启动和运行的基本过程。
- 探究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了解网络协议、IP地址、MAC地址等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在网络中的通信方式。
2. 利用多媒体资源:运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等,形象地展示计算机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学案7 2.1计算机硬件系统

学案7 2.1计算机硬件系统

学案7 2.1 计算机硬件系统②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基本特征2、理解五个逻辑组成部件的作用3、知道计算机硬件体系的总线结构及其分类4、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配置【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基本特征2、计算机五大组成部件及其作用学习难点: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课堂讲练】2.1计算机硬件系统“冯·诺依曼”理论三个要点:1.计算机应采用运算;2.程序可以像数据那样存放在存储器中,由计算机自动控制执行。

( 的思想)3.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和等五个逻辑部件组成;①计算机通过把硬件系统的五大逻辑部件连接起来。

依据传递信息的不同,分为总线(AB Address Bus)、总线(DB Data Bus)、总线(CB Control Bus)。

②运算器:负责对数据进行各种和。

③控制器:控制指挥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

中央处理器(CPU):由和组成。

性能指标:、、④存储器: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地方。

通常分为和。

内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 )和只读存储器( )两种。

:可读可写,但一旦关机断电,所存信息就会全部丢失。

:只能读不能写,即使断电,其所存信息也不会丢失。

外存储器:如软盘、硬盘、移动硬盘、光盘、优盘等。

内存可以直接与CPU交换数据。

因此存取速度快,存取速度慢。

内存与外存的区别:⑤输入设备:用于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码送入计算机。

如:鼠标、键盘、扫描仪、话筒、数码相机……⑥输出设备:用于输出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转换成各种形式输出。

如:打印机、显示器、音箱、绘图仪……⑦输入、输出设备又称设备或设备。

⑧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输入→→→输出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类型信息的技术称为技术。

【课后练习】1.当前的计算机,就其工作原理,都是基于“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其提出者是。

A.艾伦•图灵B.冯•诺依曼C.布尔D.香农2.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思想使计算机真正实现了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计算机功能的强弱或性能的好坏,不是由某项指标决定的,而是由它的系统结构、指令系统、硬件组成、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决定的。

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来大体评价计算机的性能。

(1) 运算速度。

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百万条指令/秒”(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来描述。

同一台计算机,执行不同的运算所需时间可能不同,因而对运算速度的描述常采用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有CPU时钟频率(主频)、每秒平均执行指令数(ips)等。

微型计算机一般采用主频来描述运算速度,例如,Pentium/133的主频为133 MHz,PentiumⅢ/800的主频为800 MHz,Pentium 4 1.5G的主频为1.5 GHz。

一般说来,主频越高,运算速度就越快。

当前市场上比较热门的CPU为Intel 酷睿i3主频为3.4 GHz双核,Intel 酷睿i5主频为3.4 GHz四核,Intel 酷睿i7主频为3.5 GHz四核。

(2)字长。

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称为一个计算机的“字”,而这组二进制数的位数就是“字长”。

在其他指标相同时,字长越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

早期的微型计算机的字长一般是位和位。

目前586(Pentium,Pentium Pro,Pentium Ⅱ,PentiumⅢ,Pentium 4)大多是位,现在的大多数人都装位的了。

(3) 的容量。

内存储器,也简称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需要执行的程序与需要处理的数据就是存放在主存中的。

内存储器容量的大小反映了计算机即时存储信息的能力。

随着操作系统的升级,应用软件的不断丰富及其功能的不断扩展,人们对计算机内存容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目前,运行Windows 95或Windows 98操作系统至少需要16 M的内存容量,Windows XP则需要128 M以上的内存容量。

内存容量越大,系统功能就越强大,能处理的数据量就越庞大。

(4) 的容量。

外存储器容量通常是指容量(包括内置硬盘和移动硬盘)。

外存储器容量越大,可存储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就越丰富。

目前,硬盘容量一般为100 G至500 G,有的甚至已达到1T至2T。

以上只是一些主要性能指标。

除了上述这些主要性能指标外,微型计算机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例如,所配置外围设备的性能指标以及所配置系统软件的情况等等。

另外,各项指标之间也不是彼此孤立的,在实际应用时,应该把它们综合起来考虑,而且还要遵循“性能价格比”的原则。

二、信息的表示方式
(1)在计算机内部,所有的数据或信息都要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进制代码方式,才能进行存储、传输和处理。

(2)二进制是指一组采用数字和的组合来表示数值并满足一定规则的
方法,数值的每一位只使用“0”或“1”两个符号,根据“逢二进一位”的规则记数。

(3)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采用“除2取余”法,即将十进制的数一次次地被2除,依次得到的余数按“反序”排列,得到的就是相应的二进制数。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第n位的数(0或1)乘以2的(n-1)次方,得到的值相加就可得到对应的十进制数。

(4)在编写计算机程序代码时也常用到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以避免二进制数书写位数过长的繁琐。

存储器的基本存储单位为(Byte,简写为B),1个字节有个二进制位。

其他的存储单位还有(千字节)、(兆字节)、(吉字节)、(太字节)等;换算关系为1KB= B、1MB= KB、1GB= MB、
1TB= G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