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疑难病例讨论

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疑难病例讨论简介本文档将讨论医院中涉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疑难病例。
我们将重点关注这些病例的挑战和解决办法,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病例1病情描述:患者为一名45岁的男性,已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多年。
他按时服用药物,但血糖控制一直不稳定。
他表示尽管饮食和运动方面有所改善,但仍经常出现血糖波动和高血糖状况。
解决办法:1. 重新评估药物治疗方案:与患者一起检查他目前使用的药物,确认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或剂量调整的问题。
2. 饮食和运动指导:与患者讨论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更好地控制血糖。
3. 定期监测血糖:建议患者定期测量血糖,以便及时发现血糖波动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
病例2病情描述:患者为一名60岁的女性,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已有10年。
她对药物治疗产生了抵抗,不愿意继续依赖药物来控制血糖。
解决办法:1. 探讨其他治疗选项:与患者讨论其他治疗选项,例如胰岛素治疗或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饮食和运动的调整。
2. 提供支持和教育:为患者提供关于胰岛素注射技巧和管理方法的培训,以帮助她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3. 定期随访和监测:与患者保持定期的随访,并进行血糖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病例3病情描述:患者为一名35岁的男性,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已有两年。
他经常忘记按时服药,并且在饮食上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
解决办法:1. 提供用药提醒:为患者提供药物提醒工具,如手机应用程序或闹钟,以帮助他记得按时服药。
2. 制定饮食计划:与患者一起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提供食物选择和饮食控制的指导。
3. 定期复查和反馈:定期与患者进行随访,询问他对饮食和药物管理的进展,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在医院中处理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疑难病例时,我们应该采取简单策略,并避免法律复杂性。
通过重新评估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指导,以及定期监测血糖和随访,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规范

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 患者健康档案。
五.工作指标
(一)Ⅱ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规范 要求进行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数/ 年内已管理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人数 ×100%
(二)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年内最近一次 随访空腹血糖达标人数/年内已管理的Ⅱ 型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三.服务方式
分类干预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mmol/L),无药物不 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 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出现药物不良 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进行指导。2周内 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 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 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 转诊情况
六.附件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Ⅱ型糖尿病 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4.对所有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四.服务要求
▪ ●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 与门诊服务相结合。
▪ ●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 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站)要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 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
发挥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 活质量、防治并发症中的特色和作 用。
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规范
一.服务对象
▪ 辖区内35岁及以上Ⅱ型糖尿 病患者
二服务中心
▪ 筛查及推介转诊
▪ 对辖区内前来就诊的居民及患者,尤其是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等结核病 重点人群主动开展筛查如发现有慢性咳嗽、 咳痰≥2周,咳血、血痰,或发热、盗汗、 胸痛或不筛查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二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2型糖尿病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提供每年至少4次的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同时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史、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6.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时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型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

监测心理状态:关注自己的情绪和心理 状态,及时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 态度
饮食调整:控 制总热量摄入, 合理搭配膳食, 减少糖分和碳 水化合物摄入
运动计划:制 定适合自己的 运动计划,如 散步、慢跑、 游泳等,增加
身体活动量
监测血糖:定 期监测血糖, 根据血糖变化 调整饮食和运
预防进展:通过 生活方式改变、 早期筛查和干预 ,降低并发症的 发生率
糖尿病的预防: 健康饮食、适量 运动、控制体重 等生活方式的改 变
糖尿病的管理: 血糖监测、药物 治疗、胰岛素治 疗等综合管理方 式
新型药物:如 GLP-1受体激动剂 、SGLT2抑制剂等 新型药物的研究 和应用
糖尿病教育:提 高患者对糖尿病 的认识,增强自 我管理能力
汇报人:XX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增加,通常在40 岁以后发病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 岛素分泌不足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 口渴、多尿、疲劳、视力模
糊等
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 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和
胰岛素治疗
遗传因素:家族 中有糖尿病患者 的人更容易患病
控制体重:保 持正常体重,
避免肥胖
腰围管理:保 持腰围在正常 范围内,避免
腰围过大
健康饮食:均 衡饮食,减少 高糖、高脂肪、 高盐食物的摄
入
适量运动:坚 持适量运动, 提高身体代谢
率和免疫力
控制血压:通过饮食控制、 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方式, 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 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方式, 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岛素等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皮下 注射、静脉注射等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3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3版)》更新要点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3版)更新要点本文档概要介绍了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的主要更新要点。
该指南旨在提供医务人员和糖尿病患者关于管理和防治2型糖尿病的最新指导。
1. 诊断标准的更新- 根据国际最新标准,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和更新。
- 强调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2型糖尿病诊断的主要指标之一。
2. 个体化治疗方案- 强调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 加强了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等。
3.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管理- 提供了关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管理的最新指导。
- 鼓励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来控制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4. 血糖监测和管理- 强调了血糖监测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特定情况下如妊娠期、患病初期和药物调整期间。
- 提供了血糖监测的最佳实践指导,包括血糖监测频率和目标区间等。
5. 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提供了针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最新防治建议。
- 强调了血糖控制对预防和延缓微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性,同时提供了其他治疗措施的指导。
6. 肾脏病变的防治- 强调了保护肾脏健康的重要性,提供了针对肾脏病变的最新防治策略。
- 提供了肾病监测方法和治疗措施的详细指导。
7.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提供了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最新指导。
- 鼓励控制血压、血脂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提供了相应的治疗建议。
8. 综合治疗与团队合作- 强调了综合治疗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鼓励医务人员与其他专业人员(如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密切合作,以提供更好的糖尿病管理服务。
以上是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的主要更新要点。
医务人员和糖尿病患者可根据指南的指导,制定更科学、个体化的糖尿病管理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之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之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2 型糖尿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对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至关重要。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提供了指导和标准,旨在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一、2 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与诊断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健康体检、机会性筛查(如门诊就诊、家庭访视等)等方式,对高危人群进行血糖检测,以便早期发现 2 型糖尿病患者。
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0 岁、超重或肥胖(BMI≥24kg/m² 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或血脂异常等。
诊断 2 型糖尿病通常依据血糖检测结果。
如果患者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 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没有典型症状,需要在另一天复查核实。
1、随访频率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风险等因素,确定随访频率。
血糖控制良好且无并发症的患者,每年至少提供 4 次面对面随访;血糖控制不满意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增加随访次数,必要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2、随访内容(1)测量血糖、血压、体重等基本指标,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情况。
(2)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询问患者是否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如视力模糊、足部麻木、皮肤感染等,并进行相应的检查。
(4)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指导、运动建议、血糖监测方法、足部护理等。
(5)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三、2 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体检每年为 2 型糖尿病患者提供 1 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等检查。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1.诊断标准:按照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标准,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和随机血糖值。
2. 防治目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
标准化管理的控制目标要求空腹血糖不超过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超过6.5%。
3.饮食控制:着重强调合理膳食,减少能量摄入,控制脂肪和盐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推荐适量的饮酒和戒烟。
4.运动疗法: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9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建议在运动前测试血糖,以便调整运动前的餐食和胰岛素剂量。
5.药物治疗:指南中列举了多种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选择和应用情况。
治疗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6.血糖监测: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测试血糖控制情况。
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每天测一次空腹血糖,用于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
7. 血压控制:降低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的重要方面。
指南提出了血压控制目标,建议将收缩压控制在<130 mmHg,舒张压控制在<80 mmHg。
8.肺结核筛查:糖尿病患者是肺结核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指南建议定期进行肺结核筛查。
9.爱心计划:指南强调建立完善的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管理机制,鼓励建立爱心计划,提供糖尿病健康教育,并进行患者管理和随访。
10.并发症的防治:指南着重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
早期识别和干预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关键。
总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供了全面的2型糖尿病防治方法和策略,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促进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但需要指出的是,指南只是一种参考,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2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2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
在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中,注重从整体角度调节糖尿病患者的体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功能,达到防止病情进展的目的。
下面是一个针对2型糖尿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总结如下:1.饮食调理:(1)合理安排饮食结构:控制总热量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选择低糖、低脂、高蛋白的食物。
(2)饮食稳定:定时定量进食,防止过度饥饿和饮食过量引起血糖波动。
(3)食物搭配合理:避免食物过于单一,应食物多样化,搭配有合理的粗细搭配、质量搭配和颜色搭配。
2.中药调理:(1)清热解毒:应用中药配伍,清热解毒,以降低血糖,如黄连、苦瓜等。
(2)滋阴降火:中医认为糖尿病多属阳热内扰范畴,故可选用滋阴且能降火的中药如知母、玄参等。
3.中医经络疗法:(1)针灸疗法:经针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拔罐疗法:通过拔罐刺激,促进气血循环,调理体内环境,降低血糖。
(3)推拿按摩:通过揉捏、按压等手法刺激相关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胰岛功能。
4.运动调理:(1)适度锻炼: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
(2)运动时间规律:尽量选择固定的锻炼时间,以建立规律的锻炼习惯。
(3)注意安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避免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风险。
5.心理调适:(1)积极乐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疾病,避免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2)适当放松:学习一些放松身心的方法,如冥想、音乐疗法等,缓解压力和紧张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线药物治疗 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 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基础胰岛素/ 每日1-2次预混胰岛素
• •
反映实时血糖水平 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及生活事件(锻炼、用餐、运动及情绪应激等)和降糖药 物对血糖的影响
• • • • • • • •
合并各种急性感染 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并且活动后加重 严重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足 严重的眼底病变 新近发生的血栓 有明显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血糖控制不佳
无运动禁忌的糖尿病
患者应当在医生指导下
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并坚持实施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P83-88
• • •
将食物分成四大类,每份食物的热量为90千卡 包括谷薯类、蔬果类、肉蛋类和油脂类 每日所需食物交换份=每日所需总热量÷每份食物热量数(90) 蛋白质15~20% 碳水化合物50~60%
脂肪<30%
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P83-88;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
规律运动可以帮助您: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骨骼肌功能 改善脂肪和蛋白质代谢 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改善心理状态
运动治疗原则:
1.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2.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 定期评估,适时调整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 •
每周运动频率:每周3~5次 运动强度:维持心率=170-年龄(简易算法)
•
•
运动持续时间:20~60分钟,但不包括热身和结束后的整理运动
为避免急性损伤,应该在数周到一个月的周期运动后逐渐增加运动频率、时间和强度
即使是每周仅2小时的步行,也能使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率下降39%, 心血管事件诱发的死亡率下降34%
• • • •
制定原则
控制总热量摄入 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素 尽可能满足个体饮食喜好 超重或肥胖者适度减重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1 2 3
• 根据理想体重确定每日饮食总热量
• 根据总热量计算每日所需食物交换份 • 合理分配一日三餐,均衡搭配
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1
糖尿病综合管理---“五驾马车”
2
糖尿病治疗目标---“健康新7点”
通过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来消除 糖尿病症状和防止出现急性并发症
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 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
发现低血糖
•
•
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生活方式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
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3(1):13-21
血糖控制非常差 或病情危重
• 每天监测4~7次直
到血糖得到控制 •
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 每周监测2~4 次空腹 或餐后血糖
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 续监测3 天7点血糖 谱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A1C≥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主要治疗路径 一线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 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 备选治疗路径
生 活 方 式 干 预
二线药物治疗 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 三线药物治疗 基础胰岛素/ 每日1-2次预混胰岛素 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噻唑烷二酮类 /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12), P5,51
胰岛素促泌剂: 磺脲类、格列奈类、 DPP-4抑制剂
口服降糖药
其他机制降血糖: 双胍类、TZDs、 α糖苷酶抑制剂ຫໍສະໝຸດ GLP-1 受体激动剂胰岛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未达标:每周3天,复诊前1天测5点血糖;已达标:每周3次,复诊前1天测5点血糖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3(1):13-21
药物是武器
教育是核心 达标是关键
饮食是基础
运动是手段
监测是保障
1
糖尿病综合管理---“五驾马车”
2
糖尿病治疗目标---“健康新7点”
•
糖尿病管理的“5驾马车”是宗旨:
• 积极的糖尿病教育能够帮助患者
– 获得正确糖尿病知识,转变不良生活方式
– 提高自我管理糖尿病的能力,包括学会科学饮食与运动、正确监测血糖、 规范注射胰岛素等
– 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早获益
• •
糖尿病的自然进程、临床表现和危害 个体化控制目标
•
• • • • •
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处方
药物使用方法(包括注射技术) 自我血糖监测方案和操作方法 自我护理 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和紧急应对措施 随访频率和自测内容(体重、腰围等)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评估
• 由营养师评 估营养状况
设定目标
• 设定合理的 体重目标
• •
糖尿病是一种公认的身心疾病 可引起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而负面情绪又会加重糖尿病
负面情绪 下丘脑释放神经递质 胰岛素分泌减少, 升糖激素分泌增加 血糖升高,病情加重
加 重 负 面 情 绪
姚树桥,等.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249-252.
药物是武器
教育是核心 达标是关键
饮食是基础
•
一日三餐最常见的分配方案是早餐1/5、午 餐2/5,晚餐2/5或早、午、晚各占1/3的 热量1
•
建议正餐食物比例:将餐盘想象成由三部分 组成,分别放置蔬菜、主食和肉类,体积比
例约为2:1:12
1.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2版.P241;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编译.与糖尿病一起生活——您和家人必备的生活指南(第一版).
使用胰岛素治疗
• 基础胰岛素:监测空 腹血糖
预混胰岛素:监测空 腹和晚餐前血糖 餐时胰岛素:监测餐 后血糖或餐前血糖
•
•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3(1):13-21
血糖监测
空腹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晚餐前
晚餐后
睡前
每周3天
未达标 复诊前1天 每周3次 已达标 复诊前1天
心理健康
运动是手段
监测是保障
预防并发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理想体重
=身高-105
估算体型
• 正常:-20%~20% • 肥胖:>20% • 消瘦:<-20%
计算总热量
• 根据体型和劳动强度算出日 每公斤理想体重所需热量 • 总热量 = 理想体重×每公斤 体重需要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