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专题一_千秋功过秦始皇
人民版-选修4-千秋功过秦始皇1

秦始皇的暴政
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 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另一个 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也用工七 十多万人。加上其他的用工,如修建长城,修弛道,常 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百万之多, 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要征发女子。秦朝因为实行 法治,反对儒家思想,没有像后来那样限制妇女从事公 众活动。儒家主张和长辈同住,以便尽孝,秦则要成家 的男子和父母分居,这样国家可以按照户数多收赋税。 苛捐杂税,加上严酷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如同水深 火热,由于原来的秦国变法,被东面其他国家称为“虎 狼之国”,现在统一后,暴政使秦朝真成了“虎狼之 国”。人民动不动就触犯了法律,处罚也相当严厉,特 别是当时的野蛮的肉刑制度,常将犯人的脚砍断,造成 大量的残废人。原来百姓渴望统一,结束无休止的战争, 是想从此过上安宁的日子,现在秦的暴政让他们失望至 极,民心丧失,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二)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主要措施 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 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中央: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县制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 经济 修筑驰道,开凿灵渠 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军事 南征百越 统一文字 文化 焚书坑儒 作用
巩固统一,加强地 主阶级统治 对地方行政制度影 响深远
有利于经济文化交 流和巩固统一
巩固练习
1. 秦统一的原因有( A ) ①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 ②战国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③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 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自古以来,封建帝王就特别注意对官吏进行监督。秦 朝时,负责监督其他官员的官员是( ) B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3.从经济上看,秦统一全国,最大的作用是( D) A.统一了货币 B.统一了度量衡 C.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D.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生产发展
专题一 一 千秋功过秦始皇 (共21张PPT)

一、秦王扫六合——统一六国
⑴社会基础
客观 统 一 的 条 件 ⑵人民需要 ⑶秦国实力 嬴政具有 主观 雄才大略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 发展,各地联系加强, 民族交往加强 人们渴望统一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 最强大的诸侯国
一、秦王扫六合——统一六国
⑴社会基础
客观 统 一 的 条 件 ⑵人民需要 ⑶秦国实力 嬴政具有 主观 雄才大略
⒈知道秦始皇完成统一的时间,认识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措施:确立中央集权制 “大一统”政策的实施
⒉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主 要措施。
请阅读课本P.5~P.6的第二目“确立中央 集权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
●皇帝至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 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 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 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 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主要是处理君臣关系。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 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 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主要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
(一)荆轲刺秦王
陶渊明《咏荆轲》: “其人虽已没,千古有余情。” “易水悲歌歇,秦庭侠骨香。” 西汉汉赋四大家之一——杨雄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
大英雄观:为和平而献身的人都是英雄
1、秦王统一天下是英雄;
2、为赵国的和平刺杀秦王的荆轲也是英雄;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时检测:专题一一、千秋功过秦始皇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一、千秋功过秦始皇一、选择题1.法国有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朝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升到权利的巅峰。
”切合上述看法的是 ()A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 .实现了国家一致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增强 D .创办三公九卿制分析:选 A 。
本题考察的是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定的理解。
依据题干供给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周时已有”,到秦朝时集中起来,“ 提升到权利的巅峰” 应当理解为周代的分封制就已经开始了集权的趋向,到秦朝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
因此本题正确选项是 A 。
2.《华阳国志·蜀志》载:“(秦 )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
”据此判断,在秦一致六国的过程中()A .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B .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委任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D .秦一致前郡县制已得以推行分析:选 D。
依据资料可知,司马错是秦国有名武将,他率秦军攻克了楚国商於之地。
A 项错误,韩国是被秦消亡的第一个国家; B 项说法正确但与资料没关系; C 项说法错误,当时秦还未一致六国,此后秦朝虽设有太尉一职,但无详细担当的人员,军权被皇帝掌握;依照资料可知秦在一致前就已经在很多新征服的地域开始推行郡县制,本题选 D 项。
3.秦王嬴政即位时,秦国已在东方设置了许多重要的郡,成立起了向东部地域进行扩充的阵地。
此中,管辖今山西东南部以长治为中心的地域的是()A .三川郡B .上党郡C.南阳郡 D .河东郡分析:选 B。
上党,到现在还是山西省的重要地域。
秦国时,上党郡负责管辖今山西东南部以长治为中心的地域。
4.1964 年西安市三桥镇出土的“高奴禾石铜权”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乃诏丞相状、绾,法胸怀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由此能够得出的历史信息不包含()A.拟订法律,中国进入法治社会B.嬴政确定了皇帝称呼C.秦王嬴政灭六国一致全国D.秦一致了胸怀衡分析:选 A 。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同步测控:专题一一 千秋功过秦始皇含解析

同步测控我夯基我达标1.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亲政,他首先铲除的是()A。
嫪毐、吕不韦的势力B.李斯的势力C.王翦父子的势力D。
尉缭的势力解析:嬴政亲政时,太后的舍人、与吕不韦关系密切的嫪毐要发动叛乱,嬴政调兵铲除了他的势力,又以放纵嫪毐的罪名,废掉吕不韦的相位,从而把政权完全集中到自己手里。
答案:A2.荆轲刺秦王是著名的历史故事,派遣荆轲刺杀秦王的是( )A。
赵国B。
魏国C.燕国D.齐国解析:秦军逼近燕境时,由于燕国在东方六国中比较弱小,无力抵御秦军,所以燕太子丹决定用刺杀秦王的办法来挽救燕国。
答案:C3.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客观原因是()A。
商鞅变法使秦国势力日益强大B。
秦国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的策略C。
统一的条件成熟且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
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和过人的胆识解析:A、B、D三项都是秦国能够完成统一的主观原因。
答案:C4.秦王嬴政采纳了李斯和尉缭的统一方略,该方略是()A。
先难后易,首先进攻强国,后灭弱国B.先易后难,首先进攻弱国,后灭强国C.先灭弱小的韩国,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D.首先灭强大的齐国,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韩解析:秦王嬴政采取了李斯、尉缭的建议,选择弱国,正面突击,先灭与秦国接壤的韩国,再向两翼进攻,最后灭齐国。
答案:C5。
下列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B。
创立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模式C.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D。
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解析: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答案:D6.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掌丞天子,日助万机”的是( )A.太尉B。
丞相C。
御史大夫D.廷尉解析:秦朝设立的丞相是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答案:B7.秦朝之所以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主要是因为()A。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B.完成了国家的统一C.秦始皇个人的贡献D.秦朝有完备的秦律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是秦朝能够推行统一的度量衡、车轨、文字的前提条件。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1 千功过秦始皇课件 人民版选修4

课堂互动探究
第1课 千秋功过秦始皇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 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体制国家的主要史实。
1.重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 度的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 2.难点:全面评价秦始皇。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 知识点一 “秦王扫六合”
• ——《史记·蒙恬列传》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 史料二 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 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 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而当时之筑长城者,只为保其 一姓之私、子孙帝皇万世之业耳,而未尝知其收效之广且远 也。 • ——孙中山《建国方略》
•
(3)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相互制约,大权
•
集于
手中。
皇帝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 2.特点
•
(1)三公九卿和地方主要官吏皇由帝
任免,对皇帝负责。
•
(2)官吏之间职责明确、相互牵制,有利于皇帝对各级官吏
•
的控制。
统治体系
• 3.作用: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式专的制主义中央,集确权保了
皇
•
帝对全国的统治,组建起一个空前的
国
•
家。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 [图解历史] 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 知识点三 “大一统”政策的实施
• 1.统一文字
• (1)措施:下令全国各地一律使用统一的文字——
。
•
(2)影响:文字的统一对于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小同篆文化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4专题1-1 千秋功过秦始皇同步练习

1·1千秋功过秦始皇(同步练习)1.善于用人是秦王嬴政能够赢得统一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面对六国联合对付秦国的联盟,秦王嬴政采纳了李斯、尉缭的统一方略,该方略是()A.先灭强大的齐国,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韩B.远攻近交,首先进攻远方的国家,后灭邻国C.先灭弱小的韩国,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D.先难后易,首先进攻强国,后灭弱国【解析】秦王嬴政采用了李斯、尉缭的建议,提出选择弱国、正面突击,先灭与秦国接壤的韩国,再向两翼进攻,最后灭齐国。
【答案】 C2.嬴政统治时“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突出体现了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权力高度集中B.浓厚的部族色彩C.秦始皇非常勤政D.严格的等级制度【解析】“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意思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由皇帝一人定夺,这充分说明了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上,这也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答案】 A3.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要理解其中关于秦始皇的评论,可能需要依据() A.统一文字、焚书令、秦朝速亡B.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秦朝速亡C.焚书令、秦朝速亡、科举制度D.焚书令、秦朝速亡、后世没有采用该手段【解析】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发布了焚书令,但秦朝迅速灭亡了;汉武帝采用的是另一种形式即“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成功了。
证明题干中对秦始皇评论的依据是秦朝的政策和史实及后世的做法,故D项正确。
【答案】 D4.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
唐朝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B.前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C.前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前的秦始皇,后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后的秦始皇D.以上说法全部都不对【解析】由“始皇帝”排除C项。
千秋功过秦始皇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民版-选修四-千秋功过秦始皇一、秦王扫六合——灭六国,实现统一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年2、过程:韩、赵、魏、楚、燕、齐——人教版韩、赵、燕、魏、楚、秦——人民版3、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条件:A、客观条件①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各民族之间、各地域之间联系加强。
——为统一奠定了社会基础;②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人民渴望统一③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具备了统一战争的条件。
——国家实力B、主观条件:——秦王嬴政雄才大略①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卫缭、李斯、王翦、蒙恬等;②正确战略和策略:如“远交近攻”的策略。
4、统一的历史意义: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B、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C、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个结束两个有利于二、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第一,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总揽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拥有政务最后裁决权、百官任免权。
从此,“皇帝”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第二,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1)、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丞相,“百官之长”。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军事。
三公互不统属,都“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
、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颁行通行全国的秦律: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法律。
秦律条目极其繁杂琐细,刑罚极其苛酷。
1)经济方面:,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
——“车同轨”。
2)思想文化方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严禁私学,教育只能由官府举办,学校要以吏为师,以法令为教材。
选修四1.1千秋功过—秦始皇

三、秦始皇的暴政: 暴政
前209年 秦末农民战争
前221年统一 —— 前207年 秦亡
儿时历难,少年成帝王; 励精图治,十年灭六国; 政治改革,建立大秦国; 焚书坑儒,苛政猛于虎; 向东求仙,寿终却归西。
评价秦始皇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 : 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 史实—— 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 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 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 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 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 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2)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
3)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广纳贤士 知错就改
策略得当(远交近攻) 4 ) 社会基础: 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和 地区之间联系加强
课堂思考2:观察下列两幅地图,回答问题。
(1)这两副图所反映的时代政 治特点分别是什么?(4分)
春秋:诸侯争霸;奴隶制瓦解。 战国:兼并战争; 各国变法运动开展; 封建制逐步确立。 图二:战国形势图
奠定基本疆域
三、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急建长城: 伟大建筑 暴政见证
全长一万多华里
五年
40多万民工
临洮
辽东
三、秦始皇的暴政:
3、大兴土木:
阿房宫、骊山陵
140多万人/年 · · · · · ·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 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至尊 ——核心特征 中央三公 ——“三权分立”
(行政、军事、监察)
地方郡县 ——强干弱枝
评价中央集权制度
1、积极:
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2、消极: 建立地主阶级对人民的专制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徭役繁重
• 秦朝要成家的男子和父母分居,这样国 家可以按照户数多收赋税。
【赋税繁重】
• 秦朝奉行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主 张轻刑重罚,人民动不动就触犯了法律, 特别是当时的野蛮的肉刑制度,常将犯 人的脚砍断,造成大量的残废人。
【严刑峻法】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专制。
暴政
如何评价秦始皇?
★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
2.秦王统一六国进程 (时间:前230—前 221年 定都:咸阳 策略:远交近攻)
燕 赵
秦
齐
魏 楚
韩
4.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意义
· 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建立了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 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 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了民心; ·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 秦 始皇建 立中央 集权制 度和巩 固国家 统一的 主要措 施。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千秋功过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皇
【学习要求】: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时代背景、 经过和意义。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专制集权国家的主 要史实。[重点] 3. 简述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采取的主要措施。 [重点] 4.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难点]
一、统一六国
1.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1)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为 兼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战乱频繁,人民 渴望统一。民族融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 势。 (3)秦王嬴政非凡的胆识,过人的谋略和判断力, 善于使用人才,锐意进取。
中央 集权 三公九卿制度 制度 地方:郡县制度
皇帝制度
文化:统一文字
巩固国 家统一 的主要 措施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交通:修筑驰道,疏浚鸿沟,开凿灵 渠等。 军事:北击匈幻奴,筑万里长城; 南征百 越 这些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有何影响?
暴君秦始皇的暴政
• 1.沉重的赋税、徭役、兵役。 • 2.迷信法家,严刑峻法。 • 3.文化专制,焚书坑儒。
过:
功大于过
政 严刑峻法,人民饱受残害; 经 赋役繁重,人民苦不堪言; 文 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1、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 景下,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 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 生产力的发展; 2、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 3、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
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
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 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实行了“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 实行重农抑商,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