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永德县情简介

合集下载

临沧简介介绍

临沧简介介绍

临沧简介介绍汇报人:2023-12-11•临沧概述•临沧历史•临沧文化目录•临沧旅游•临沧经济与产业•临沧未来展望01临沧概述0102地理位置临沧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属于滇西横断山脉中段的高海拔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临沧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与普洱市、保山市、缅甸接壤,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城市相距不远。

人口民族临沧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彝族、白族、傣族、哈尼族、壮族等20多个民族。

其中,彝族人口最多,其次是傣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气候条件临沧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也在10℃左右,非常适合居住和旅游。

02临沧历史•临沧古代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40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临沧是西南夷的一部分,先后属于蜀、滇、夜郎等方国。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建议开通西南丝绸之路,临沧成为这条贸易通道的重要节点之一。

东汉时期,诸葛亮南征,采取“和夷、抚贵”政策,设立了蜀汉云南郡。

唐初,临沧属于南诏国,后归属于大理国。

元代,忽必烈南征,在临沧设立行省。

明代,临沧属于云南布政使司,实行土司制度。

•清初,临沧属于云南省,并设立了县一级的行政机构。

近代以来,临沧成为云南省内重要的茶叶产区和贸易中心。

同时,由于地处边境,临沧也成为了中国与东南亚交流的重要门户。

晚清时期,英国占领缅甸,临沧成为中英双方争夺的焦点。

最终,在1899年,中英双方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临沧被划为英国的势力范围。

中华民国时期,临沧先后属于云南省第一、第五行政督察区。

1934年,云南省政府在临沧设立了第一家现代银行机构。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临沧。

1950年,临沧划归缅宁县管辖。

1952年,临沧设立专区一级的行政机构。

1970年,临沧专区改为临沧地区。

2004年,临沧撤地设市。

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洗礼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临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民族风情的地区。

临沧市情简介

临沧市情简介

临沧市情简介临沧,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

临沧与缅甸接壤,国境线290.79公里,有国家一类口岸1个,国家二类口岸2个,通道10余条。

全市辖临翔、凤庆、云县、永德、镇康、双江、耿马、沧源1区7县77个乡(镇、街道),总人口240多万,其中以佤族为代表的23种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0%。

临沧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雄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被誉为“灵魂的栖息地”、“人类最后的秘境”,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亚洲独具特色的水电基地,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云南重要的蔗糖和酒业生产基地,昆明连接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

“十一五”以来,临沧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240多万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奋发拼搏、创新开拓,扎实工作,开创了临沧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8.3亿元,同比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7元,同比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79元,同比增长20.1%。

全市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

“十二五”,我市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进程,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打牢基础,改善民生,把临沧建设成为中国面向缅甸开放合作的先行试验区,边境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富裕幸福的示范区,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利用基地,滇西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着力建设“一带”,即建设边境一线固边睦邻示范带;“两区”,即加快建设沧源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试验区和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开发区;“四通道”,即加快建设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通道;“六大产业”,即提升和培育特色优质农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矿产业、轻纺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

全市生产总值比“十一五”末翻一番,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支出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化率达40%;总人口控制在252万人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年均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

边陲明珠秘境永德

边陲明珠秘境永德

探秘永德大雪山
沿乌木龙乡扎莫村而上,山路崎岖如羊肠,扶摇直上入云霄。与蓝天相近 的地方,密林仰望蓝天,高山与天空私语。加足油门的车子行至干河保护 站,就宣告已经到了通行的终点。下车回望,扎莫村散落在大山脚下,房 屋像无意散落一地的火柴盒。
遗留至今的古老造纸“活化石”
时光荏苒,岁月嬗变,历史更迭,永康傣族手工构皮造纸技 艺没有被湮灭于历史的进程里,在一辈辈勤劳智慧的傣族人 民言传身教下,这项古老技艺穿越历史漫长的时空隧道遗留 至今,所产的大棉白纸张无声地见证着历史的奇迹。
滇西南古老神秘的俐侎风情
滇西南临沧市境内的凤庆、云县、永德三县结合部,散居着 一个近二万人的彝族支系, 《云南通志》 《皇朝贡职图》 《续云 南通志稿》 《普洱府志》 、民国《顺宁县志初稿》以及《永德 县志》 等史志书籍, 将其称为 “腊米” “六米” “利米” “列米” “侎 俐”或“小列密”等,他们自称“俐侎泼” ,外人则普遍称之 为“俐侎人” 。
Western County 西部县域·永德
14
西部县域·永德
发展中的永德
摄影/陈明贵
绿色永德:镶嵌在滇西南边陲的靓丽明珠
永德县地处滇西边陲,横断山纵谷南端,濒临怒江急拐弯东岸。古来被视 为内地之藩篱,西南丝绸之路江东走廊,西扼怒江的战略前沿,滇西大理 保山与缅北重镇腊戍之间的陆路近道; 又是青藏高原与东南亚的接合部,以 及汉藏语系与南亚语系两大族群交融之区。永德县保留着几亿年前的古 生物化石,积淀着几十万年前迄四五千年前的古人类活动痕迹,还有着 1300 多年的边郡设治史。

15

边陲明珠 秘境永德

边陲明珠 秘境永德

边陲明珠秘境永德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西部》
【年(卷),期】2017(0)12
【摘要】永德地处滇西南横断山系纵谷区,这里气候温润,雨水丰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多姿的自然风光,多民族的和谐共处,交融共生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让我们走进永德,徜徉在峰披银装的大雪山,在密林深处寻觅历史文化的遗迹,在飞瀑击落如万马奔腾的自然景观里参悟大自然的无穷奥秘;让我们在傣族人传承千年的造纸技艺里,触摸历史发展的脉搏、千年人文的变迁;让我们在古朴神秘的侎俐人部落,喝一壶香喷喷的罐烤茶,饮一口醇香的包谷酒,醉倒在玉璞天成的侎俐风情里......
【总页数】2页(P14-15)
【关键词】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和谐共处;自然景观;横断山;滇西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8
【相关文献】
1.云南旅游名镇系列报道之十五汇聚边陲秘境的传奇之乡——沧源县勐来乡 [J], 李思颖;张恒钊
2.丰盛古镇一脚踏三县的边陲秘境 [J], 郝赢
3.樟木秘境游中尼边陲的“夏尔巴部落” [J], 候朝阳
4.国境线上的秘境——寻找中国最美的边陲小城——在角落里邂逅美景 [J], 郭忆静;王寰;黄榕;陈舒宁;
5.绿色永德镶嵌在滇西南边陲的靓丽明珠 [J], 李有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一、乌木龙乡的彝族俐侎人概况(一)乌木龙彝族俐侎人所处的县情、乡情永德县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西北部,地处云南西南边陲。

县城距云南省省会昆明约682.9公里,距临沧市市府约196.93公里。

永德县四周与耿马县、镇康县、凤庆县以及云县相邻,同时与保山市的龙陵县、昌宁县以及施甸县接壤。

永德县县城坐落于德党镇,平均海拔1580米。

总人口为38万,永德县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县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2.21%,其中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彝族、傣族、布朗族、白族、佤族、傈僳族、拉祜族、德昂族等。

县内民族特色较为浓厚且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彝族俐侎人,而彝族俐侎人主要分布在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

乌木龙彝族乡是永德县两镇七乡之一,其位于永德县城的东北部,距永德县县城97公里,乌木龙彝族乡东和北分别与云县和凤庆县相连,南与大雪山乡相连,西与亚练乡毗邻,乌木龙彝族乡海拔较永德其他地方都高,境内海拔在1524米至3483米之间,乌木龙彝族乡的海拔决定了当地的气候是寒冷潮湿的,这就决定当地的经济作物是核桃和茶。

(二)彝族俐侎人的民族情况俐侎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居住在大山深处。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以及节日。

俐侎人这个支系由于脱离其他支系的时间比较早,整个族群只有2.6万人,现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境内,分布在乌木龙彝族乡、亚练乡、大雪山乡等地,现主要居住与乌木龙彝族乡。

彝族俐侎人是云南省独有的一个族群。

有史书记载,彝族俐侎人脱离其支系的时间久远,俐侎文化与其他彝族支系的文化并没有完全融合。

相传彝族俐侎人是从景谷县、景东县迁徙过来的,迁徙到乌木龙彝族乡等地,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潮湿且为了躲避野兽,所以俐侎人所建造的房子大约离地三尺五寸,所以俐侎人还被称为“离地人”。

彝族俐侎人长期居住在高寒山区,造就了温婉含蓄、热情好客、团结邻里、勤劳勇敢、活泼可爱的性格。

彝族俐侎人传承和保存着完整的婚姻、丧葬、衣着、饮食、居住以及节日习俗。

永德县水资源管理成效斐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永德县水资源管理成效斐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水资源管理成效斐然,永德县引领绿色未来近日,碧水环绕的永德县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传来喜讯,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在临沧市2023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中,永德县名列全市第一,成功扭转了2022年排名末位的尴尬局面,为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严控总量,提升效率永德县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首先着眼于总量控制。

通过严格的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确保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2023年,市级下达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1.1708亿立方米,而实际用水量仅为1.1488亿立方米,显示出强大的执行力和管控能力。

同时,还注重提升用水效率,通过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健全取水监测计量和用水统计调查制度,实现了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显著下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加强监管,确保长效为确保水资源管理的长效性,永德县还加强了取用水监督管理。

通过抓好队伍建设、强化监管力度和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等措施,该县对全县取用水户进行了全覆盖监督检查,并成功整改了发现的问题。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水资源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也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节水优先,绿色发展永德县始终坚持节水优先的原则,将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积极推广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良好风尚,共同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2023年,全县共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42家、节水型企业3家、节水型小区3个、节水型学校1个、节水型医院1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高分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节水宣传,深入人心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通过发放口袋书、灯光秀、播放标语、开辟专栏等形式,开展节水宣传“五进”活动。

活动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切实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节水的浓厚氛围。

永德县水务局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紧盯薄弱环节,补短板、强监管,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不断创新水资源管理思路和方法,为永德构建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水务力量。

永德县茶叶产业简介

永德县茶叶产业简介

永德县茶叶产业简介更新日期:2008-9-24 13:57:37索引号:530923-004-0010名称:永德县茶叶产业简介永德县地处滇西南临沧市西北部,介于北纬23°45′—24°27′之间,东经99°05′—99°50′之间。

东和东北与云县、凤庆接壤,北与西北与保山市的昌宁、施甸、龙陵隔河、隔江相望,西与西南与镇康毗邻,南与耿马相接。

县境东西水平横宽71.5公里,南北水平纵长75.8公里,总控制面积3208平方公里。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光、热、水、气充足,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029.6—1627.2毫米,相对湿度70—80%,年日照2192.8小时,≥10的有效积温6313.6℃,无霜期240—250天,海拔540—3504.2米,土壤PH 值4.5—5.5之间。

全县辖3镇7乡1个国营农场,共有116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

2006年末,总人口329701人,其中:农业人口304065人,有劳力172943人。

全县粮食总产量11.59万吨,人均占有粮食375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6.25亿元,财政收入61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0元。

据永德地方史料《永德县志》记载:1910年(宣统二年)永康州牧(县官职)覃尚祥(广西人)莅任州牧后,首倡种茶植棉、栽桑养蚕、开办实业培训,为民所传,并从普洱、勐库等地引进茶籽,分发当地农户,每户20粒”,如小勐统大凹子,勐板箐子大平掌小学后山,明朗岩岸山、鸣凤山、大出水,勐汞烈烈箐、芭蕉林与棉花林路等地都有这时期种植的茶树分布。

境内分布的茶树有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三个类别,野生型古茶树和过渡型古茶树分布面积11.55万亩,其中:野生型茶树主要分布在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棠梨山自然保护区内,过渡型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大雪山、勐板、乌木龙、德党等地;栽培品种有9个,县内自然选育品种有忙肺大叶种和鸣凤山大叶种2个,引进品种有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缅甸大叶茶、缅甸紫芽茶、清水3号、云抗10号、凤9号等7个,其中忙肺大叶种茶多酚含量34%,咖啡碱含量4.1%,水浸出物含量45%。

永德县野生蔬菜资源保护对策

永德县野生蔬菜资源保护对策

2018 年第 6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26科研◎农业科学永德县野生蔬菜资源保护对策李亚楼1 赵跃植2 董新义1本文介绍了永德县野生蔬菜的分布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

永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临沧市西北部,总面积3296平方千米,其中热区面积占30%。

海拔540~3504.2米,分属北热、南亚热、中亚热、北亚热、暖温、寒温7个气候带。

海拔1500米左右地带多年平均气温17.4℃,极端最高气温32.1℃,极端最低气温2.1℃,常年降水量1283毫米。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两季,春秋常住,但地带性垂直分布典型,小区气候突出。

多样的气候类型为各种植物资源特别是野生蔬菜资源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 永德县野生蔬菜资源分布状况 据2016~2017年度永德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进行的初步调查,目前永德县境内有野生蔬菜73种,其中叶菜类28种,即树头菜、火镰菜、野芹菜、酸杷苞、蕨菜、钱麻、猪耳朵片草、老妈妈杵杆尖、弹弓淹菜、香椿、野薄荷、帕嚡菜、水香菜、龙葵、大格格菜(锣锅藤)、鱼腥菜、灰灰菜、大枇杷尖、五加尖、蚂蚁堆尖、泡通菜、梅呦果尖、大麻菜、藿香、马蹄香、饭勺菜、泡通菜、野慈菇;果实类5种,即山胡椒、大苦籽、千张纸包、酸茄、冷饭果;野生菌类30种,即大红菌、青头菌、奶浆菌、扫把菌、鸡屁股菌、牛肝菌、鸡纵花、大黄鸡纵、小黑鸡纵、红鸡纵、蚂蚁堆鸡纵、松林鸡纵、米汤菌、黄赖头、马屁泡、野生香菌、鸡油菌、野生木耳、 铜绿菌(早谷菌)、地窝、小灰菌、羊肝菌、牛舌头菌、火碳菌、树毛、水木耳、老虎菌、麻格菌、白生菌、喇叭菌;根茎类5种,即摆依股登根、野竹笋、野百合、野山药、芭蕉芯、山韭菜,花菜类5种,即芭蕉花、白露花、豆酱花、老妈妈杵棒花、棕苞花。

其中,除树头菜、火镰菜等少部分在部分地区实现了人工栽培(但数量较小)外,大部分呈野生状态,且到目前为止尚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沧市永德县情简介
永德县总面积3296平方千米。

总人口33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德党镇。

行政区划
永德县辖3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德党镇、小勐统镇、永康镇、勐板乡、亚练乡、乌木龙彝族乡、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班卡乡、崇岗乡、大山乡;勐底农场。

历史沿革
2000年,永德县辖3个镇、9个乡:德党镇、小勐统镇、永康镇、亚练乡、乌木龙彝族乡、勐板乡、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班卡乡、勐汞佤族乡、大山乡、明朗乡、崇岗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3991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德党镇 20342 小勐统镇 50123 永康镇 59286 明朗乡 19794 勐汞乡 21440 勐板乡 27653 亚练乡 24895 乌木龙乡 26470 大雪山乡 19217 班卡乡 19943 崇岗乡 29606 大山乡21149
2004年3月21日,云政复[2004]35号批复:同意永德县撤销勐汞佤族乡,并入德党镇,镇人民政府驻德党镇政府原驻地。

2005年,永德县撤销明朗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德党镇,德党镇政府驻地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