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概论要点(定稿)
基础医学概论自己整理的重点

第一章绪论神经调节。
特点:反应发生较快、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例子:当叩击股四头肌肌腱时,就刺激了股四头肌中的感受器——肌梭,使肌梭兴奋,通过传入神经纤维将信息传至脊髓,脊髓将对传入神经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然后通过传入神经纤维将兴奋传到效应器——股四头肌,引起股四头肌的收缩,完成膝反射。
体液调节。
特点: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持久而弥散。
例子: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促使它所支配的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经血液运输,调节有关器官的功能活动。
自身调节。
特点:幅度和范围都比较小,但在生理功能调节中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例子:心室肌的收缩力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收缩前心肌纤维的初长度成正比,即收缩前心肌纤维越长,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反之,收缩力量就越小。
第三章基因信息的传递原核生物合成过程:DNA双螺旋解旋;引发体的生成和DNA解成复制叉;复制的延长;复制的终止。
逆转录: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逆转录的过程:以单链RNA的基因组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一条单链DNA;产物与模板生成RNA/DNA杂化双链,杂化双链中的RNA被逆转录酶水解;以新合成的单链DNA为模板,逆转录酶催化合成第二链的DNA。
第四章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前者包括脑和脊髓,后者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α波:频率为8~13次/s,成人处于安静状态的主要脑电波。
β波:频率为14~30次/s,安静闭目只在额叶出现,若被试者睁眼视物或接受其他刺激时,在皮层其他部分也出现β波θ波:频率为4~7次/s,承认困倦时可见到,是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的表现。
δ波:频率为0.1~3次/s,承认在清醒状态下不会出现,只有在睡眠时可见到。
或深度麻醉、缺氧或大脑有器质性病变时也可出现,婴儿可常见δ波。
睡眠的时相慢波睡眠:特点: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表现:各种感觉功能暂时减退;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变慢、心率减慢、瞳孔缩小、尿量减少、体温下降、胃液分泌增多、发汗增强等自主神经功能改变作用:有利于促进生长、促进体力恢复快波睡眠:特点: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表现: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出现快速眼球运动、部分躯体抽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加快而不规则等;作用: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促进学习记忆语言功能:语言中枢包括运动性和感觉性,前者有说话语言中枢和书写语言中枢,后者有听觉语言中枢和视觉语言中枢。
基础医学概论重点

基础医学概论重点一、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理和生命过程的学科,其目标是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保障人类健康。
基础医学概论会介绍医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医学的起源、中医和西医的发展以及现代医学的各个学科。
二、细胞生物学: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和疾病机制至关重要。
基础医学概论将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功能以及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过程。
三、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学科。
基础医学概论将介绍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大分子合成和降解的代谢途径。
四、组织学和器官学:五、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的学科。
基础医学概论将介绍人体的生理学基本概念,包括神经生理、心血管生理、呼吸生理、消化生理等内容。
六、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对生理过程的影响和破坏的学科。
基础医学概论将介绍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炎症、免疫、代谢紊乱等方面。
七、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病原性的学科,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机制的学科。
基础医学概论将介绍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结构和病原机制,以及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和免疫疾病。
以上是基础医学概论的一些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概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意培养科学思维和医学思维,学会在学习和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
基础医学概论要点

复习要点
运动系统
1.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各包括哪些骨?脑颅骨和面颅骨包括哪些骨?
2.骨按形态分为哪四类骨?各部骨的形态分类?
3.颈椎、胸椎、腰椎各有什么主要形态特征? 特殊颈椎(三
个)的名称。
椎体和椎弓之间的连结各包括哪些?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突关节。
4.骨的基本构造包括哪三部分?骨质分为哪两种?骨髓
分为哪两种?
5.关节有哪三部分基本构造?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
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及距小腿(踝)关节由哪些骨构成?
6.哪些骨参与组成胸廓和骨盆?
7.骨骼肌的基本构造。
膈的三个孔裂的名称及其穿行的结
构。
主要的呼吸肌(膈、肋间内、外肌)。
咀嚼肌(咬肌、颞肌)名称。
胸锁乳突肌的位置。
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缝匠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8.名词解释:胸骨角、肋弓、翼点
1。
大一基础医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基础医学概论知识点一、细胞生物学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3. 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膜运输4. 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二、组织学1. 基本组织学原理2. 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3. 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4. 组织修复与再生机制三、生物化学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2. 酶和酶动力学3. 糖代谢和脂质代谢4. 蛋白质合成和降解四、免疫学1. 免疫系统的组织和器官2.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3. 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结构与功能4. 免疫调节与疫苗五、生理学1. 细胞内稳态和体液平衡2.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4. 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六、遗传学1. 遗传基因的结构与功能2.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3. 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4. 遗传病的发生和预防七、微生物学1. 细菌的结构和分类2.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与防控3.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使用原则4. 免疫球蛋白与细胞免疫八、药理学1.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2.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3. 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4.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以上是大一基础医学概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建立起对医学的基本理解和认识。
随着学习的深入,还会涉及到更加专业和深入的内容,为今后的医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每个知识点,要理解其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能与其他相关知识点进行联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成为优秀的医学科班学生。
基础医学概论重点知识总结

1 .起名:部位+组织来源+〃瘤”2 .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3 .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四.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及良恶性肿瘤的区别1.恶性肿瘤对机体影响严重恶性W瘤分化差,生长快,浸润破坏器官,发生转移,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主要表现:(1)恶性肿瘤引起的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比良的中瘤严重(2)恶性肿瘤易发生坏死、溃疡、穿孔、出血和感染(3)恶性肿瘤细胞浸润和压迫神经引起的顽固性疼痛,严重折磨患者(4)恶性肿瘤引起恶病质,表现为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全身衰竭,多见于癌症晚期(5)恶性肿瘤引起转移,85%以上的癌症患者思雨转移(6)恶性肿瘤引起副肿瘤综合征,是指那些不是由肿瘤及其转移灶所在部位直接破坏引起,而是由肿瘤简介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包括肿瘤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骨关节系统和泌尿系统异常第九节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心力衰竭1 .心力衰竭(泵衰竭):是指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2 .心力衰竭的分类,按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分为:(1)左心衰竭:左心衰竭发生率较高,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及主动脉(瓣)狭窄等(2)班衰竭: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病变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四联症),也可继发于左心衰竭(3)全心衰竭:左、右心同时或先后发生衰竭,称为全心衰竭3.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1)低输出量综合征:A.皮肤苍白和发玉;B.失眠、嗜睡、疲乏;C.尿量减少D.心源性休克(2)静脉淤血综合征:①肺循环淤血:肺循环淤血由左心衰所致,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肺水肿a.呼吸困难: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动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的最早表现;心力衰竭患者夜间入睡后因突感气闷而被惊醒,在坐骑咳嗽和喘气后逐渐环节,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b.肺水肿②体循环淤血:由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所致a.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b全身水肿C.肝肿大压痛、肝功异常二.呼吸衰竭1典衰竭二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以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OmmHg的病理过程三.肾功能衰竭1 .置功鲤蝎二任何原因引起的肾脏泌尿功能严重障碍时,代谢废物堆积不能排出体外,以致产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伴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综合征2 .肾功能衰竭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一)鱼醺碰缰蝎二是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在短期内急剧降低,以致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从而引起、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代谢废物蓄积的综合征临床表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上表现为少尿型和非少尿型D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①少尿期:通常表现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1)或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IOOm1)②多尿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每天尿量超过40Om1时,即进入多尿期③恢复期:一般在发病后一个月进入恢复期,肾功能恢复正常约需要3个月到1年时间3多尿:24小时尿量一般在2000-3000m1z24小时尿量超过2000m1称为多尿少尿:每日总尿量可少于40Om1夜尿:正常成人每日尿量约为1500m1r白天尿量约占总尿量的三分之二。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重点

1、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2、同化作用: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后,把它们制造成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
异化作用:指机体把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以供生命活动和合成物质的需要,并把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3、阈强度:当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一定时,能引起机体兴奋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阈值愈小,组织的兴奋性愈高,对刺激的反应愈灵敏)4、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细胞质中各细胞器的主要功能:附着核蛋白体:合成输送到细胞外的分泌蛋白核蛋白体(核糖体):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主要构造。
分为游离核蛋白体:合成结构蛋白内质网:运输功能(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线粒体:细胞内的“动力工厂”,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溶酶体:水解作用6、被覆上皮的分布:单层扁平上皮:覆盖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内皮覆盖于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腔面——间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分布在呼吸道的腔面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表面、口腔、食管、阴道等器官的腔面7、疏松结缔组织中细胞的主要功能:成纤维细胞:生成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基质巨噬细胞:吞噬和清除异物与衰老伤亡的细胞,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肥大细胞:充满粗大的碱性颗粒,颗粒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8、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载体、通道)、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9、骨骼肌细胞的收缩过程:肌肉处于静息状态时原肌凝蛋白遮盖肌动蛋白上与横桥结合的位点,横桥无法与位点相结合。
当兴奋使肌质网终池内的Ca2+进入肌质,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凝蛋白分子构象发生改变,将肌动蛋白上与横桥结合的位点暴露出来,引发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
横桥的ATP酶作用使A TP分解释放能量,供横桥连续作同方向的摆动,拉动细肌丝向肌节中心方向滑行,结果是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基础医学概论重点

基础医学概论重点第⼀章绪论1.⽣理学研究⼈体的正常功能活动规律2.⽣命的基本表现: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殖3.反应的基本形式:兴奋、抑制。
兴奋性即产⽣动作电位的能⼒,⽤阀强度来衡量,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4.兴奋:有相对静⽌转变为活动,或由活动较弱转变为活动较强。
(抑制:概念相反)5.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动作电位的能⼒。
6.神经调节:是⼈体最主要的调节⽅式7.神经调节基本⽅式:反射8.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环境刺激产⽣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9.反射的结构:反射弧(感受器、传⼊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10.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准确、局限、短暂。
1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12.体液调节:缓慢、⼴泛、持久13.⾃⾝调节:范围较⼩、不⼗分灵敏14.负反馈:体内的控制系统⼤多数为负反馈,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式。
例:减压反射13.正反馈:例:分娩、⾎液凝固、排尿。
第四章神经系统1.神经元有⼀个⾄多个树突。
功能:接受刺激并将兴奋性传递给胞体2.⼀个神经元只有⼀个轴突,功能:传递神经冲动,冲动沿轴膜传向轴突终末3.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接触并传递的部位4.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例:排尿,唾液分泌,膝跳反射等)5.⼄酰胆碱是第⼀个被发现的神经递质,能够产⽣⼄酰胆碱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6.能够和⼄酰胆碱结合的受体称胆碱能受体,分为两类:M型、N型7.毒覃碱受体(M型受体)阻断剂:阿托品。
激动剂:毒覃碱或⽑果芸⾹碱8.烟碱受体(N型受体):阻断剂:筒箭毒9.有机磷中毒现象:多汗、流涎、腹痛、瞳孔缩⼩、⼼跳减慢等症状10.去甲状腺素:能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α型(阻断剂:酚妥拉明)和β型(阻断剂:普萘洛尔)11.中枢兴奋的传播特征:单向传递、中枢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改变的敏感和易疲劳。
医学基础概论重点

医学基础概论重点
1.医学基本概念:介绍医学的起源、发展、学科体系以及医学的基本
原理和方法论。
2.细胞生物学:介绍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周期和分化等基本概念,以及细胞的膜运输、代谢和信号传导等重要过程。
3.组织学:介绍人体各种组织的结构、功能和分类,包括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4.生理学:介绍人体各个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和泌尿生理学等。
5.免疫学:介绍机体的免疫系统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包括先天免
疫和适应性免疫等。
6.遗传学:介绍基因、遗传物质、遗传变异和遗传性疾病等基本概念,以及遗传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7.病理学: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病变和分类等基本概念,以及病
理学的诊断和预防措施等。
8.药理学:介绍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和药物代谢等基本概念,以
及药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9.医学伦理学:介绍医学领域中的伦理道德原则和医患关系等基本概念,以及医学伦理学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
10.医学研究方法:介绍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实验设计、数据统计、文献检索和学术写作等。
这些都是医学基础概论课程中的重点内容。
通过学习医学基础概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和进行医学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熟悉医学基础概论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采取预防措施。
所以,学好医学基础概论对于医学专业学生和广大人民群众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医学概论(解剖学部分)学习要点
(2014年3月修订)
运动系统
1.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各包括哪些骨?脑颅骨和面颅骨包括哪些骨?
2.骨按形态分为哪四类骨?各部骨的形态分类?
3.颈椎、胸椎、腰椎各有什么主要形态特征? 特殊颈椎(三个)的名称。
椎体和椎弓之间的连结各包括哪些?
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突关节。
4.骨的基本构造包括哪三部分?骨质分为哪两种?骨髓分为哪两种?
5.关节有哪三部分基本构造?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及距小腿(踝)关节
由哪些骨构成?
6.哪些骨参与组成胸廓和骨盆?
7.骨骼肌的基本构造。
膈的三个孔裂的名称及其穿行的结构。
主要的呼吸肌(膈、肋间内、外肌)。
咀嚼肌(咬
肌、颞肌)名称。
胸锁乳突肌的位置。
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缝匠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内脏学
1.消化系统组成。
上、下消化道各包括哪些?咽分为哪三部分?食管三个狭窄的部位。
胃分为哪几部分?十二指肠分为哪几部分?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何处?大、小肠各包括哪些?结肠的三大形态特征。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大消化腺包括哪些器官?肝的位置,肝门的结构(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管、淋巴和神经)。
胆汁的产生和排放途径。
2.上、下呼吸道各包括哪些?鼻旁窦的名称和位置。
组成喉的软骨有哪些?结构完整的喉软骨是哪块?喉腔的分部(三部)及最狭窄的部位。
左、右主支气管形态特征。
左、右肺各分几叶?
3.肾的构造、肾门的结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淋巴和神经)。
输尿管的三个狭窄部位。
膀胱的分部。
4.男、女性内外生殖器官各包括哪些?男性尿道分哪几部分?男性尿道的狭窄部位和生理弯曲各位于何处?
哪个弯曲可以变直?输精管和输卵管的分部及结扎术常选的部位。
子宫的位置和分部。
5.人体在站立时,胸膜腔、腹膜腔的最低部位各位于何处?
脉管系统
1.脉管系包括哪两部分?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各由哪些结构组成?
2. 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3.心的位置。
心脏表面主要有哪几条沟?这些沟分别是什么的分界?左、右房室口、肺动脉口、主动脉口各有什么瓣膜?有何作用?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哪些结构?哪个结构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与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相连的分别有哪些血管?供应心脏的动脉左右冠状动脉。
4.主动脉分段。
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有哪些?腹主动脉不成对三大脏支
名称。
5. 颈部、上肢、下肢的浅静脉主要有哪些?肝门静脉由哪些静脉汇合而成?肝门静脉收集哪些器官的静脉
血?上、下腔静脉各由哪些静脉汇合而成?肝静脉汇入哪一条静脉?
7.淋巴干、淋巴导管的名称。
淋巴导管的收集范围。
脾的位置和外形。
感觉器官
1.眼球壁可分为哪几层?其外膜、中膜分别包括哪些部分?眼的折光装置包括哪些结构?
2.外耳、中耳和内耳各由哪些结构组成?骨迷路和膜迷路各包括哪些结构?听觉感受器、位置觉感受器(三个)的名称。
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各包括哪些结构?
2.成人脊髓的位置。
3.脑干可分为哪几部分?
4.脑干外形:延髓(锥体、锥体交叉、薄束结节、楔束结节)、脑桥(基底沟、面神经丘)、中脑(大脑脚、脚间窝、上丘、下丘)。
5.小脑位于何处?小脑外形的结构:小脑蚓、小脑半球、小脑扁桃体。
小脑连于脑干的三对脚(。
小脑上、中、下脚)。
小脑的功能。
6.间脑的分部。
7.大脑半球的分叶(五个叶)。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四个)的位置。
基底核包括哪些神经核?内囊的位置、内囊分部(三部)、一侧内囊损伤时出现的“三偏综合征”(对侧肢体运动障碍、对侧身体感觉障碍和双眼对侧视野偏盲)
8.各部脊神经的数目。
脊神经前、后根的纤维成分。
脊神经的主要分支。
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主要分支(颈丛:膈神经;臂丛: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腰丛:股神经;骶丛: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
各神经支配的主要肌肉或肌群。
9.脑神经数目、名称。
十二对脑神经连脑的部位及进出颅腔的部位;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10.内脏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
哪些脑神经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11.脑的动脉来源(椎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动脉环的组成。
12.脑和脊髓表面由外向内有哪三层被膜?蛛网膜下隙位于何处?脑脊液产生及其循环途径。
名词解释
胸骨角、肋弓、翼点、肺门与肺根、胸膜与胸膜腔、肾门、肾蒂、肾区、膀胱三角、腹膜与腹膜腔、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静脉角、反射及反射弧、灰质(皮质)、白质(髓质)、神经核、神经节、神经、纤维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