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 一等奖精品教案(最全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海陆分布(第1课时)示范教案

海陆分布(第1课时)示范教案

《海陆分布》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及其界线;3.通过绘图、填图,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比例和海陆分布特点;2.七大洲的分布。

【教学难点】七大洲的间的相对位置及大洲间的分界线。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人类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我们给地球取错了名字,因为我们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水球”。

师:播放视频“太空看地球”。

(板书)第三章海洋与陆地第一节海陆分布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1.海陆比例师:观察海陆分布图,小组讨论并回答:1.你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2.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均匀吗?3.陆地和海洋谁占的比重大?生:(可能的答案)1.地球上蔚蓝色球体,被蓝色海洋和绿色的陆地覆盖。

2.海洋与陆地分布不均匀。

3.海洋所占比例更大。

师:(讲解)地球表层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概略的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海陆分布特征活动:若把地球分成任意两个相等的半球,是不是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1)南北半球对比南、北半球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

其中,陆地的面积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海洋的面积是南半球大于北半球。

(2)东西半球对比东、西半球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

其中,陆地的面积是东半球大于西半球;海洋的面积是西半球大于东半球。

(3)陆半球与水半球对比水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半球。

其中,陆半球的陆地比较集中;水半球的海洋比较集中。

总结:观察地球仪,结合活动探究,总结回答:地球表层的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生:(可能的答案)1.海陆分布不均匀,三分海洋,七分陆地;2.全球的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大小不等的陆块;3.陆地北半球比南半球多,海洋南半球比北半球多。

4.无论怎么划分半球,在任一半球上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七年级地理海陆分布教案(1)

七年级地理海陆分布教案(1)

七年级地理海陆分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七年级上册,主要围绕第四章“地球的海陆分布”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概况,海洋与陆地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我国的海陆位置及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理解海洋与陆地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学会分析我国的海陆位置及特点,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 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海陆分布的概念及特点,分析我国的海陆位置及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概况,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提出问题:“地球表面是海洋多还是陆地多?”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概况,解释海洋与陆地的概念及其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地球仪,让学生分组观察并描述我国的海陆位置及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分析我国的海陆位置及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进行思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我国的主要海域和陆地,并分析其特点。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讨论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海洋和陆地资源。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海陆分布海洋特点:面积大、深度大、资源丰富陆地特点:面积小、海拔高、资源多样2. 我国的海陆位置及特点海陆兼备东临太平洋南海、东海、黄海、渤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我国的海陆位置及特点,绘制一幅地图并进行简要说明。

2. 答案示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东临太平洋,南海、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环绕。

我国陆地面积广阔,地形多样,资源丰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掌握了海陆分布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科学普及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海陆分布-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科学普及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海陆分布-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海陆分布》教学设计梁丽萍佛山市顺德区梁开初级中学一、设计思路与理念1、充分创设情景,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2、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通过微课,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通过使用Google earth动态地图,提高学生的空间意识。

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4、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其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二、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作用本节讲授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科普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海陆分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涵盖了课程标准的以下内容: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2、教学重点、难点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的名称、分布。

三、学情分析1、学生的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对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新鲜感。

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方法需在教学中给予指导。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不强;读图、析图能力较差。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Google earth动态地图、阅读《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课学习,掌握七大洲的分布特点、相邻分界线等。

(2)通过“看、画、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从中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七年级地理优质教案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优质教案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优质教案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优质教案: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地球海陆分布”。

具体内容包括: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解世界上大陆、大洲以及它们之间区别和联系,掌握世界地图上海陆分布基本状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掌握世界地图上海陆分布基本状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影响,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世界地图上海陆分布基本状况。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发现并理解海陆分布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世界地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用地球仪、世界地图、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神舟十一号飞船拍摄到地球照片,引发学生对地球海陆分布好奇心。

2. 新课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地球海陆分布相关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引导他们发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计算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使学生理解海陆分布不均匀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解它们之间位置关系。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回顾,检查学生对海陆分布知识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地球海陆分布海陆分布特点世界地图上海陆分布大陆、大洲区别与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简述地球海陆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

2. 答案:地球海陆分布特点有: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影响有:影响气候、生物、水资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地图,使学生掌握地球海陆分布特点,达到教学目标。

初中地理《海陆分布》教案一等奖

初中地理《海陆分布》教案一等奖

初中地理《海陆分布》教案一等奖《初中地理《海陆分布》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初中地理《海陆分布》教案一等奖新课程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我就《海陆分布》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作案例来进行分析一下。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

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

”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奇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3、由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

评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

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观察思考,深入自学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海洋比陆地大)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学生活动1、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完整版)《海陆分布》教学设计(案例)

(完整版)《海陆分布》教学设计(案例)

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 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组织学生大讨论, 增强
学生竞争意识, 团结协作精神, 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学
生感受到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 、七大洲、四大洋名称位置、分布及轮廓图
难点: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与关系。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
发学习热情,有
亚欧(略),亚非 (l 略 )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
效的落实教学目
河,亚洲、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标。
师:组织竞赛。
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 看哪一组的同学最先用简笔画
的形式画出七个大洲的轮廓。
2、评选优胜组。 3、颁奖。 拓展延伸: 1、 填 图:在教材图 2 . 1 中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
分体现以学生发
任务,然后小组互评,修正问题,全班交流。这样调 动了每一位同学参与的热情,给了他们交流、展示自
展为本的教学理 念
我的空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师:展示“图 2.7 大洲的分界线” 在世界地形
图中找 到这些 大洲及 其分界线,并把分界线描绘出
来。重点指导学生读图,找到亚、欧、非三洲的分界
线,还有哪些大洲之间仅以海峡分隔?并描绘说明。
生 : 以 小组为 单位参加 活动, 讨论发 言。亚洲 和
欧洲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以山脉、河流、湖泊为界,
即: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里海、
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非洲和亚洲以苏伊士运河为
界等。

师: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通过欣赏、 齐读、

《海陆分布》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商务星球版地理 (8)

《海陆分布》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商务星球版地理 (8)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海洋和陆地第一节海陆分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外表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教学目标】1.通过读“海陆面积比例示意〞和“活动〞,能描述地球表层海陆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七大洲的分布〞图,说出七大洲的相对位置。

3.通过对“七大洲的面积与轮廓〞图,了解七大洲的形状和大小。

4. 通过读“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说出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重点】七大洲的分布,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七大洲空间分布图的落实【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思考。

【教具准备】地图册、地理填充图册、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检查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提问:1、东西半球的划分2、南北半球的划分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这是人类美丽的家园,我们要好保护好地球母亲,就要了解她。

就让我们从外表的特点开始认识地球吧。

指导学生自学提问: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成章,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

为什么呢?在学生讨论的根底上总结:通过看图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地球总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自主学习〔5-8〕分钟读课本第42-45页以助学为纲,完成助学的学案同位互查助学学案读图,分析卫星图片,思考、看地图交流,小组代表发言以问题探讨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七大洲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广袤的海洋。

〔板书〕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提问:海陆分布情况如何?①、投影展示东西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什么?地球外表大局部是什么颜色?说明了什么?②、展示:“南北半球〞图观察是否蓝色面积大?据学生答复小结: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地球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等奖

地球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等奖

地球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等奖《地球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地球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等奖导入新课出示一幅地球卫星照片让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地球表面主要由什么和什么组成?学生回答:陆地和海洋。

教师提问图画中的人物是谁?学生活动回答:他是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

他惊讶于地球上怎么会有那么多水,在太空中看见地球是如此蔚蓝美丽。

教师承接那么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大洲和大洋。

讲授新课一、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1、全球海陆分布比例组织活动① 指导学生用绳子把地球仪分成相等的两半,比较海洋和陆地的面积的大小;②指导学生先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转动,闭上眼睛,让地球停止转动后用任何一个手指按住地球仪的任何部分,然后统计按住陆地和海洋的同学的人数并算出所占的比例。

教师小结由于我们只有50人左右,所以算出的比例是不准确的,那我们看一下科学家算出的比例是多少呢?(出示教材图2、2世界海陆面积的比较)教师提问所以加加林在太空中看见的地球时认为他应该叫什么?同学们你们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看法?(鼓励同学积极发言,参与活动并为学生的奇思异想加油)学生活动自行结论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概括说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教师承接所以地球真正应该称为什么呀?学生回答水球。

教师小结古人不了解地球的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积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果;人们已经叫了那么久的地球,现在没有不要再改水球了。

3、世界海陆分布特征。

教师讲述这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均匀地分布在地球上吗?显然不是。

看手中地球仪,南北半球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什么不同?(展示南北半球图和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比例,帮助学生总结海陆分布的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说明,并总结出海陆分布的特点: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西半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海陆分布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

2、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

3、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四、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

五、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板书设计
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
2、海陆分布
二、七大洲
1、概念:大洲、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有的借助了天然的界线,如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有的借助了非天然界线,如运河等。

如:亚洲―――欧洲(天然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天然界线)。

3、大洲的大小
最大是亚洲,最小是大洋洲。

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三、四大洋
1、概念:海峡
2、分布
太平洋:东面是南、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部凭借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及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如“S”。

4、大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

(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

【板书】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
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
生:阅读、看图C、D、E。

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通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师:那么,陆地和海洋是不是分别集中分布在一个地方?
生:不。

是分散的。

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生:阅读、看图E。

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海洋相互连成一体。

按南北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东西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板书】2、海陆分布(略)
承转:既然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记忆它们呢?
生:我们可以给它们都起了名字。

师:对。

【板书】二、七大洲
1、概念:(略)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概念:大洲、大陆、半岛、岛屿。

生:阅读、讨论、对比,找出自己的记忆方法。

师:我们了解了大洲的概念,那么把它们分成了多少个大洲?又起了什么名称?
生: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板书】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

(略)
生:读图F、G、H、I进行分析比较。

【板书】3、大洲的大小(略)
师:通过对图I的比较,七大洲中的大小排列是怎样的呢?
生:?(各抒己见)
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顺口溜来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但是从海陆比例来看我们得知海洋的面积比陆大得多,在今天的21世纪里将海洋的世界。

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海洋和陆地的资料。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和置,现在我们又来研究地球上的海洋。

承转: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反过来陆地也把海洋分割成若干块,把海洋分成多少块?
生:四块。

【板书】三、四大洋(略)
师: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海峡?
生:四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大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做海峡。

师:对,同学们对课文的预习很充分,那么,这四大洋的名称、大小及特点又是怎么样的呢?
生:思考、讨论、发言。

(略)
课堂练习:课后的复习题1、2、3题。

师:示出第1、2题的空白挂图。

生:让学生上讲台填,其余在课本上填。

师:巡视学生填写情况。

师:示出第3题的世界政治地图。

生:自告奋勇上讲台指出划定这些界线借助的地里事物名称。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及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和浩瀚的海洋。

陆地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基本空间,海洋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在21世纪里将是海洋的世界。

作业布置:
1、课后查阅世界地图,辨认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和位置。

2、收集海陆变迁的证据。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