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05年的超级女声如此的火

合集下载

对超女现象的几点分析

对超女现象的几点分析

问题少年与民主精神——对超女现象的几点分析湖南卫视的歌唱选秀节目“超级女声”于2004年推出,在2005年达到顶峰,3年来“超女”热不仅席卷几乎所有媒体,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更因为对其关注的人群遍布社会各个层面,而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

对超女现象的解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美学、经济学、营销学……这或许也是超女的最大魅力。

在对超女现象的分析中,超女热反映出的青少年心理特点是最常见的切入口。

有许多分析文章不约而同地认为,超女节目之所以在青少年中大受欢迎,是因为其迎合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例如,认为这项活动满足了青少年参与社会事务的欲望,使青少年获得了与成人平等表达、竞争的权利;给了青少年自我表现与认知他人的机会,“海选”还极大满足了青少年对他人的外在形象、现场反应、心理素质的窥视欲望。

现实生活中,青少年难以对他人进行心理观察和如此大规模的类比,青少年观众通过对参赛选手的个体借鉴和比较,对自我形象、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相对客观的心理认知,认知他人与自我表现两种心理在参与和观看中很好地得到了平衡。

也有的文章认为,超女给青少年提供了群体的归属和认同感。

参加“超级女声”有助于青少年在群体中得到相互认同,以达到精神上的安慰与稳定。

“超女迷”"们在观看和参与投票的过程中,培养了一种特定的群体认同和归属。

类似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但是把对超女现象中包含的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分析转化为对这些心理特点的过度担忧,进而上升到因为所谓低俗文化毒害青少年身心而对超女展开道德批判,在笔者看来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前文化部部长刘忠德大声疾呼超女节目应该停办,据说在网络民意调查中得到了90%的支持率。

姑且不论这个调查数据是否可信,也姑且不论网民数量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而导致其民意代表性有多高,在我看来,认为超女热助长了青少年的急功近利和浮躁的明星梦想,是一种杞人忧天。

有人搬出一些极端的例子,例如某个女生为了参赛而减肥,最终导致厌食死亡;例如某些学生为了报名而逃课;例如某些支持者包机赶场为超女拉票,然后由此批判超女节目传递了有害的价值观念,导致青少年过度攀比而产生拜金主义,认为这个节目使青少年陶醉于一夜成名而放弃了正常的学业。

从大众文化角度分析超级女声的成功

从大众文化角度分析超级女声的成功

湖南经视综合 频道
9.3
5
2004爱生活爱拉芳超 级女声5.1拜票 歌友会
湖南电视台 娱乐频 道
9.15
LOGO
收视率
2005年《超级女声》在重要城市平均收视率
LOGO
出自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公布的2005年《超级女声》节目收视数据
2003年举办《超级男声》是中 国最早借鉴西方的选秀节目 2004年天娱公司通过自我复制 创立了《超级女声》。在湖南 地区取得成功后,转由湖南卫 视与其他地市媒体联办(湖南 地区为湖南娱乐)。
LOGO
社会关注
2004年《超级女声》初出茅庐就得到了 极大的关注并获得了极大的人气

集体认同感
当代社会中个人获得自我认同的前提就是获得集体认同。 这种集体认同并非是来源于大众自身,而是更大的社会背 景和时代精神——工业社会和后现代精神。也就是阿多诺 在其《音乐理论》中指出的:“这种流行文化的性质,取决 于当代人们所从事生产的标准化、机械化和重复化的枯燥 性质,它之所以被接受,是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公众缺乏理解 比较复杂的文化的精力与意愿。”因此,大众的这种“偏 好”是环境与时代所建构的,而并非其自主选择。更重要 的是,文化精英们对文化产品生存形态的设想,也是受制于 这个大背景的。他们都被嵌入在社会结构与时代背景中。 “超女”的一系列特点,恰恰符合了大众的口味
LOGO
LOGO
1988年广州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美在花城》广告新星 大赛,报名参加的男女人数达到6000多人,是中国最早的电 视选美比赛之一。赛制安排大致是报名—培训—初赛—复 赛—封闭训练—准决赛—国外外景拍摄—封闭训练—总决赛。 其中电视选拨的播出模式可以看作是国内电视选秀节目的雏 形。

超级女声节目形式资料全 2

超级女声节目形式资料全 2

经历了2001年的收视和创收低谷时期的湖南卫视,面临着一批明星娱乐类节目的停滞不前和因同质化竞争造成的方向迷失。

在此情况下,2003年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在湖南本土"试水"式地推出《超级男声》,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了《超级女声》。

2004年5月,《超级女声》正式登上湖南卫视,通过与当地电视台合作的方式分别在长沙、武汉、南京、成都四个城市举办了这个节目。

2005年3月起,《超级女声》又在广州、长沙、郑州、成都、杭州等五个城市相继推出,受到各地电视观众的欢迎和追捧。

《超级女声》是一档以音乐选秀为外壳的娱乐性节目,提出"想唱就唱"的理念和口号。

只要喜爱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计年龄、不论外型、不问地域,均可免费报名参加,连同节目中大众投票决定选手去留的淘汰方式,倡导一种"全民快乐"的娱乐方式。

2005年《超级女声》五大唱区共吸引了15万人前来参加。

初步估计,在全国范围内收看前5场总决选的观众总量达到1.95亿人。

其中总决选6进5的直播收视份额更高达19.45%,同时段排名全国所有卫星频道第一名。

《超级女声》已经成为中国电视观众周末晚间的一场声势浩大的狂欢盛宴。

《超级女声》,简称超女,是中国湖南卫视在2004年至2006年间举办的针对女性的大众歌手选秀赛,每年一届。

此项赛事接受任何喜欢唱歌的女性个人或组合的报名。

其颠覆传统的一些规则,使之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是当时中国大陆颇受欢迎的娱乐节目之一。

超级女声是中国湖南卫视从2004年起主办的大众歌手选秀赛。

此项赛事接受任何喜欢唱歌的女性个人或组合的报名。

其颠覆传统的一些规则,使之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是现今中国大陆颇受欢迎的娱乐节目之一。

超级女声在产生不少颇有明星特质的选手的同时,也涌现出类似孔庆翔的一些反偶像,如“红衣教主”黄薪等。

超级女声极高的人气在中国电视节目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引起其他媒体的仿效或责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从市场营销角度看超级女生

从市场营销角度看超级女生

从市场营销角度看超级女声的成功前言超级女声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据资料显示:2005年超女比赛,给包括传播平台湖南电视台、赞助商蒙牛集团、品牌运营商上海天娱传媒等相关产业链上的商家,带来了超过7.6亿元的现金收入,而品牌提升等间接受益,更是难以估量。

那么,超级女声的成功之道到底是什么?是优秀的经营团队?还是强大的商业支持?是残酷的赛制设置?还是成功的整合营销手段创造了这一切?我认为,超女成功,是专注于“注意力经济”这个核心诉求下,打响的一场成功的市场营销战。

何谓注意力经济?注意力经济,也可以叫做眼球经济。

是随着电视、网络等现代化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其大意是:在现代化的传媒媒介平台之上,谁可以吸引更多眼球的关注,谁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比如即时通讯产品QQ,它的本身是免费的,但是,由于它吸引极具了极其庞大的用户群体,那么,在其上推出的各种应用或者其它商业产品,就能产生丰厚的市场回报。

各大门户网站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每天提供大量的,免费的内容供网民阅读娱乐,然后,在吸引庞大用户的同时,通过网站投放广告或其它衍生产品来获得收益。

对于电视,同样如此,电视的播出内容本身,绝大部分都是免费提供的,但是免费提供的节目吸引来的受众,却为电视台通过广告等方式盈利提供了基础。

所以,在现代社会发达的信息传播条件下,只要你吸引了最大多数的注意力,只要你吸引了最大多数受众的目光,那么,盈利就成为了一种可能。

超女的成功,和这样的一个背景,联系紧密。

●成功的营销团队组合,是成功的第一步看看超级女声品牌营销商,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的股权构成,你应该就能明白一丝端倪。

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2005年的股权构成是:湖南卫视娱乐频道;北京天博宏达广告有限公司;以及董事长王鹏。

做为超级女声背后最最重要的推手,一方是国内当时已经崭露头角的强势娱乐平台,一方是商业营销领域的佼佼者,这样两者的结合,自然也成为了推动超级女声走向辉煌的梦幻组合。

超级女声》营销

超级女声》营销

《超级女声》的整合营销 超级女声》
2005年夏天,湖南卫视播放的《超级女声》节目 年夏天,湖南卫视播放的《超级女声》 年夏天 便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到了八月底决赛前,更 便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到了八月底决赛前 更 是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收视人口达到了 收视人口达到了5个 是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 收视人口达到了 个 湖南卫视也因此大发其财,广告时档完全占满 亿!湖南卫视也因此大发其财 广告时档完全占满 湖南卫视也因此大发其财 广告时档完全占满, 甚至创下了每15秒广告价格达 秒广告价格达11.5万元的新高 大 万元的新高,大 甚至创下了每 秒广告价格达 万元的新高 有超过中央电视一套的趋势。湖南卫视凭短信、 有超过中央电视一套的趋势。湖南卫视凭短信、 广告、节目冠名等收入,总收入保守估计达亿元。 广告、节目冠名等收入,总收入保守估计达亿元。 蒙牛集团收入也借着超女的春风增长2倍多 倍多。 蒙牛集团收入也借着超女的春风增长 倍多。 2005的超级女声成为娱乐界多年不能超越的神话。 的超级女声成为娱乐界多年不能超越的神话。 的超级女声女成功的原因 从营销的角度, 消费者(目标客户群体) 一、消费者(目标客户群体) 二、产品 1、零门槛 、 2、互动性 、 3、真实性 、 4、其它 、 三、成本和便利性 1、媒体覆盖 、 2、消费者付出成本 、
四、传播推广 1、湖南卫视的影响力。 、湖南卫视的影响力。 2、蒙牛的强力支持 、 3、新媒体的造势 、 4、其它媒体的互动 、

公共关系学大题

公共关系学大题

1.作为公众人物,杜海涛下跪权志龙这事例中,我们从公共关系角度来考虑,试分析公众人物行为底线在哪里?2.“蒙牛—超女”轰动效应案情:2005年中国的演出市场上,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湖南卫视的“第二届超级女声大赛”了。

然而湖南卫视举办的第一届超级女声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

可这一次却达到了轰动全国的地步。

除了早期的春节联欢晚会,估计还没有哪一个电视节目会像“超级女声”这样,让那么多的中国家庭的电视机同时集中到一个电视台,让那么多媒体跟踪报道,成为全国城乡那么多百姓时尚的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

两届超级女声大赛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关键就是在第二次大赛的背后,出现了一个中国商界的巨人——“蒙牛乳业集团”。

从“超级女声”的疯狂到蒙牛酸酸乳的相伴成功,我们能够学到什么东西呢?3.本店绝不食言!案情:香港一家经营强力胶水的商店,座落在一条鲜为人知的街道上,生意很不景气。

一天,这家商店的店主在门口贴了一张布告:“明天上午九点,在此将用本店出售的强力胶水把一枚价值4500美元的金币贴在墙上,若有哪位先生、小姐用手把它揭下来,这枚金币就奉送给他(她),本店绝不食言!”这个消息不胫而走。

第二天,人们将这家店铺围得水泄不通,电视台的录像车也开来了。

店主拿出一瓶强力胶水,高声重复广告中的承诺,接着便在那块从金饰店定做的金币背面薄薄涂上一层胶水,将它贴到墙上。

人们一个接着一个地上来试运气,结果金币纹丝不动。

这一切都被录像机摄入镜头。

这家商店的强力胶水从此销量大增。

案例思考:1.你从此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2.为什么说“制造新闻”是一种最有效、最主动、最经济的传播信息的方式?。

超级女声营造的商业利益链-管理资料

超级女声营造的商业利益链-管理资料

超级女声营造的商业利益链-管理资料2005年是湖南卫视年,《超级女声》一枝独秀,。

2006年,是海选大年,百花齐放。

据不完全统计,就有多达28套海选节目出台,内容涉及男女老少,古今中外,好不热闹。

但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后,谁会在边数钞票边偷着乐,谁又发现自己赶了半天热闹而一无所获呢?湖南卫视显然还是赢家。

这与多年前《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遭遇模仿后,引起收视率与业绩双下滑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

痛定思痛,并定位于娱乐化的湖南卫视,显然已经完成了把娱乐做成产品,把产品做成品牌,再把品牌价值兑现的完整价值链的打造。

当别人还在产品层面对《超级女声》进行模仿的时候,湖南卫视已经向价值链下游开拓和延伸了。

自《超级女声》后打造的《我是冠军》、《国球大典》等一系列共8档节目,显示了电视湘军运用海选手法,以不同的节目形式,在不同细分市场上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价值的成熟。

其实,海选也完全有可能创造大家都是赢家的局面。

像寻找红楼梦中人,少林寺海选,显示了在新技术、新世纪的背景下,海选的无穷魅力:从深层次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形成更多人参与的局面,甚至是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弘扬中华文明。

这些,都是成功营销。

“我们的目标是用产品取悦于顾客,我们卖得高兴,顾客用得高兴。

”日本本田汽车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先生的话,用在“超级女声”身上也许再合适不过了。

观众看得高兴,超女们表演得高兴,电视台播放得高兴,制作商们制作得高兴,广告商们赚得更高兴,你能说这样的运作模式不成功吗?不能!事实证明,当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诞生以来,近乎全民狂欢和持续的火爆,也许超出了他们当初的预期。

以2005年为例,在8月份的总决赛中,根据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长沙等12个城市“收视率”调查中,超女平均收视率为8.54%,平均收视份额达到26.22%,决赛期间平均都有11%的收视率,不仅居于同时段收视首位,其平均收视率还一度超过中央电视台。

尤其是超女三强对决时,个别时段的市场份额最高达49%。

审视“超级女声”飚红的传播学意义

审视“超级女声”飚红的传播学意义
成为新 闻传播 的主流 ,它认为一切传播 活动均随广大受众 的意志而转 移,完整 表达受众 意图及其 生存状态和提 高受
足以让很多从来都是被媒体引导的受众欢欣雀跃地投入到
平民 , 但也是这场 “ 大型无 门槛音乐选 秀”的主角。媒 体担
和比赛结果 的投票 ,电视节 目 大部分 权力交给场外发短 将
任的更多的只是提供活动空间的公共舞台。
早期 的传播学者从宣传的角度出发 , 后提出了 “ 先 枪弹
信的任何受众以及场内的 “ 大众评审团”, 这种节 目的流程 使“ 超级女声” 首先是一次公众活动, 再次才是一档电视节 目。暂且不论它是否有黑幕的存在,பைடு நூலகம்起码表面上的 “ 无门槛 的参与” “ 和 观众说了算” 都剥去了电视节 目的神秘面纱,
维普资讯
第2卷第2 7 期
20 0 6年 3月
云梦学刊
Jo n l o Y n e ura f u m ng
V0 . 7 N . 1 . o2 2 Ma . ( r 2 m6
审视 “ 超级女声" 飚红的传播学意义
刘 扬
( 暨南大学 新 闻与传播学院 , 广东 广州 5 0 3 16 2) 摘 要 :0 5年夏 , 南卫视 “ 20 湖 超级女声”以迅 雷之速唱红 大江南北。 点燃全 民的收视 狂潮后 , 而又开始成 为学者们 在 继
注意力的聚焦点。 在它收视 奇迹的背后 。 成功的品牌运 营、 颖的制作流程 以及众说纷 纭的雅俗 问题都挑起 了学界 的意见之 新
争。更值得思考的是 , 不少专 家以为在 “ 超级女声” 红的社会事件 中, 节目开始真正走 下神坛 。 飚 电视 成为一场庶 民的狂欢。
关键词 : 超级女 声; 电视 节 目平 民化 ; 整合 营销 中图分类号 : 2 1 G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6 6 ( 06) 2 O - 3 10 — 3 5 2 0 0 一 19 0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2005年的超级女声如此的火“这档以“想唱就唱”为口号的娱乐性节目,迅速刮起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娱乐风暴”。

通过超级女声,我们这个社会原本游离的情绪得
到了凝聚;通过超级女声,我们这个时代原本蛰伏的气质也得到了彰显,。

按着一般的规律,凡是太火的东西,总会招人骂的。

一不靠出身名门抬高身价;二不靠绯闻上位;三不靠陪导演吃喝玩乐争取出镜;四不靠假唱;五不靠贿选;六没脱衣露点……一群平民家的女孩子怀揣着唱歌的梦想,走到同一个舞台,放声高歌,只凭自己的表现而展示魅力,这使得这档不落俗套。

“超级女声”今年新增场外短信作为评分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下子调动了人们参与的热情。

我周围的一帮少男少女,只要“超级女声”一开播就会坐到电视机前发短信,直发到手指发麻。

他们为什么会如此狂热?因为他们的班长是班主任指定的,学生会主席是校长内定的,他们从来没有过参与决策的权利,他们说了什么都不算,那么还不如,用自己的手,发一条短信过去,自己的那一票就会立竿见影地表现在自己喜欢的歌手身上。

如果两个歌手仅有一票之差而上PK台,那么那一票说不定
就是我投的呢——成就感来。

“超女”的娱乐性之强显而易见——一台平平常常的选秀节目,被办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老少咸宜。

在综艺方面,能与央视相抗衡的地方台,唯有湖南卫视一家,他们的许多节目甚至办得比央视都好、都牛X。

因为04的超女还没多少人知道,05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了,06开始黑幕大家都厌恶。

应该说现在一年又一年的选秀太多泛滥,永远不缺的是实力唱将、缺的是要有独特实力加上又要有个性魅力的唱将,
即天生的大腕儿,只因05年选的的超级女生出现了才火了湖南的超级女生,市场购买力有限,欣赏群体有限,天才大腕儿有限,巨星出现只是个别不会批量,所以今后都不会火过05年的超级女生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