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与古龙:取名的差异
我说金庸与古龙

我说金庸与古龙
近几个月来,我花了不少时间,几乎读完了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
虽然古龙的小说,我只读了一两部而已,但它的总体风格,我还是大概了解了。
如果论我说金庸与古龙的作品差别,我觉得在某些方面还是非常明显滴!
古龙在写武打细节的时候,注重精神交锋,而金庸则是注重神功奇招;古龙书中的武林:弱者可能胜过强者,武功和等级变幻不定,而金庸书中的武林:强者必胜弱者,武功等级显得极其分明;古龙书中的主角,想要生存,想要变强,必须靠自己,而金庸笔下的主角,则是贵人相助,然后出人头地;在古龙的作品中,双拳难敌四手,寡不能敌众,想要一个人打赢几十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在金庸的作品中,“万事皆有可能”,一个人很可能打赢几十个人。
古龙笔下的主角,总是自己成长到某一程度,就出去闯荡江湖;而金庸作品中的主角,则是从小到大,循循渐进的成长,直到天下无敌为止……
还有一个更加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古龙作品中的主角,一开场就已经天下无敌,而金庸笔下的主角,则无疑是“孤儿”、“悲惨少年”。
就拿古龙的《楚留香传记》与金庸的《神雕侠侣》来说吧,《楚留香传记》的主人公楚留香,一开场就已经名满天下,人们称之他为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盗帅”;而《神雕侠侣》的主人公杨过,一开场就是个“悲惨少年”,就是个“孤儿”,从小就没爹没娘,孤苦怜仃,一直到小龙女出现为止。
目前,我更偏爱金庸一些,因为他的小说细节描写比较生动,故事阐述的也比较清楚,就是讲述历史的时候,让我有些头疼;至于古龙嘛,待我看完他的其它几部作品再做评定吧,说不定,到时有可能我更喜欢古龙也说不定呢!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金庸小说和古龙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庸⼩说和古龙⼩说最⼤的区别是什么?古龙的优秀作品,是⾦庸的两倍。
⾦庸所有武侠⼩说,原稿本来就很不错,⼜经过反复修改,就像天然美⼥再去整容,全部都耐看。
只可惜,⾦庸封笔太早,只留下15部武侠作品。
1.《碧⾎剑》、2.《越⼥剑》、3.《鸳鸯⼑》、4.《⽩马啸西风》、5.《书剑恩仇录》、6.《连城诀》、7.《雪⼭飞狐》、8.《飞狐外传》、9.《侠客⾏》、10.《倚天屠龙记》、11.《笑傲江湖》、12.《天龙⼋部》、13《射雕英雄传》、14.《神雕侠侣》、15.《⿅⿍记》。
古龙作品多达66部,由于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读者对古龙的评价,⽐⾦庸复杂得多。
从时间维度来看,古龙有摸索期、巅峰期和震荡期三个阶段。
摸索期(1965年以前),基本没有佳作;巅峰期(1965年-1975年),基本全是佳作;震荡期(1975年以后),佳作有⼀半左右。
从读者⼝碑来看,古龙有15部作品被全盘否定,有21部作品争议性很⼤,有30部作品得到⼀致好评。
〔⼀〕古龙被全盘否定作品。
1.《苍穹神剑》、2.《⽉异星邪》、3.《湘妃剑》、4.《剑毒梅⾹》、5.《神君别传》、6.《孤星传》、7.《失魂引》、8.《游侠录》9.《彩环曲》、10《残⾦缺⽟》、11.《剑客⾏》、12《剑⽓书⾹》、13.《午夜兰花》、14.《剑神⼀笑》、15.《怒剑狂花》。
古龙早期作品被全盘否定,这个好理解,那时候,古龙还没有形成⾃⼰的风格,只是⽣硬地模仿⾦庸、司马翎等⼈,⽽且还模仿得不好。
《午夜兰花》很遗憾,既是古龙后期作品,还背靠《楚留⾹传奇》这棵⼤树,却写得⾮常糟糕。
《剑神⼀笑》也⼀样,既是古龙后期作品,也背靠《陆⼩凤传奇》这颗⼤树,写得也是乱七⼋糟。
《怒剑狂花》虽然署名为古龙晚期作品,因为⼤部分由丁情代笔,被读者全盘否定了,在情理之中。
〔⼆〕古龙争议性作品。
1.《⽩⽟⽼虎》。
争议原因:这部作品,有⼈给满分,也有⼈给低分。
从布局来看,这部作品不亚于《多情剑客⽆情剑》和《天龙⼋部》,由于古龙好酒贪杯⽽偷懒,早早就收尾了,成了古龙烂尾作品中的最⼤遗憾。
金庸与古龙里那些人名

金庸与古龙:取名的差异来源:鄢晓亮的日志作为武侠小说之“集大成者”与“创新者”,金、古二人洋洋洒洒的几千万字的作品中,涉及到的人名真可谓不少。
在对人物的取名上,二人皆妙笔生花,各有千秋。
(一)(一)朴实与华丽作为起初的一个历史学者,金庸身上承载的更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在取名上更中正持平一些,人名大多朴实敦厚,如郭靖、杨过、令狐冲、乔峰、狄云、陈家洛、袁承志、陈近南……一个个四平八稳的,带有很强的仿真性,也就是说,在现实的生活中,这些名字一样可能会出现,而且几率还很高。
作为后起之秀的古龙,新武侠主义的创新者,在取名上当然就不能再落窠臼,加之古龙的浪子情怀,所以他笔下的人名往往飘逸出尘,极具诗意美感,如楚留香、西门吹雪、花满楼、叶孤城、中原一点红、花无缺、秋凤梧、萧别离……这些名字跟金庸笔下的比较,就显得虚幻了许多,像不食人间烟火似的,直楞楞地就从虚空中走出来,华袍锦服,丰神俊朗……简言之,金庸:传统仿真而朴实;古龙:现代虚幻而华丽。
(二)(二)男女有别在对待女性角色上,金庸往往大度、宽容、欣赏得多。
因而在对其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取名时,个人感觉金老是花了大功夫的,至少比为男性角色取名时更用心。
其笔下清丽脱俗的佳名比比皆是,“袁紫衣”之飘逸,“木婉清”之灵气,“王语嫣”之俏兮,“周芷若”之淡雅,“小龙女”之高贵,“霍青桐”之清幽、“程灵素”之脱俗、“苗若兰”之娟秀、“凌霜华”之冷寂、“岳灵珊”之轻盈……字字珠玉,为我们打开一幅群葩争芳的佳人图。
古龙则是一个十足的大男子主义者。
他的小说跟吴宇森的电影一样,更多的是在讲述男人们的故事,兄弟情、生死义,女人永远只是点缀。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在这种信条下,古大侠对笔下的红颜之名,往往显得漫不经心,随意而为。
如:苏樱、丁灵琳、红袖、甜儿、朱七七、铁心兰、林仙儿、田思思……一看就是可爱的邻家女生。
相比金庸考究的态度来,显得内涵底蕴不够。
但也有一些不俗的名字,高雅如林诗音(感觉在借用林微因捏)、沈璧君;空灵如明月心;飘逸如蝶舞;诗意如翠浓……在对女性角色的取名时,金庸引用了许多古诗词等传统文化典故,如:袁紫衣——鲁迅之“月光如水照缁衣”,紫衣即缁衣,暗示了袁紫衣的最终命运木婉清——《诗经·国风·郑风》“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王语嫣——“语笑嫣然”周芷若——《汉书》“衡兰芷若”,芷为白芷,若乃杜若,皆是香草。
古龙给小说中的女子取名字,为何喜欢用叠字?这样读起来很嗲

古龙给小说中的女子取名字,为何喜欢用叠字?这样读起来很
嗲
都说金庸善取女名,古龙善取男名,其实两位大师笔下好听的男女名都很多,只不过两人的风格不同罢了。
古龙其实也取了不少好听的女子名,沈璧君、梅吟雪、邀月、怜星、林诗音、李红袖、水灵光等等。
除了这些名字外,古龙还喜欢用叠字给女孩子取名字。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在四圣试禅心中,猪八戒撞天婚时,有真真、爱爱、怜怜三位菩萨化身的女子,这名字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难怪戒戒看上这三个妹子呢?名字读起来都很嗲,爱爱、怜怜、真真,酥透了。
这就是叠字的好处,让人读起来很亲切,拉近距离。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四个人名,你读起来什么感觉?就是冰冷的名字,毫无温度感可言。
但是你要换成,豆豆、空空、戒戒、沙沙,是不是立马就要捧腹大笑,是不是觉得很逗,这就是叠字的魅力。
增强亲切感、魅力感,拉近彼此的距离。
想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能理解为何古龙喜欢给小说中的女子用叠
字取名字了?铁真真、华真真、朱七七、白飞飞、苏蓉蓉、张洁洁、萧咪咪、屠娇娇、温黛黛、柳伴伴、田思思、上官怜怜等叠字的名字,读起来是不是让人感觉很温柔可爱,我见犹怜的感觉。
叠字,让名字很亲切,很温柔,要是叫朱七、白飞、张洁、苏蓉、田思、铁真,这还是女子名吗?这还有点柔美感吗?
古龙是个花天酒地,见惯了风月的人,对女人非常了解,这样取
名字真是平淡中见珍奇,读起来越嗲,读者记忆越深刻。
当然了,有人会说金庸小说中没用叠字的名字一样也好听啊,黄蓉、赵敏、曾柔、方怡,我只能说风格不同罢了,各花入各眼。
金庸和古龙的作品和对比

金庸和古龙的作品和对比对比:1、古龙热血;金庸柔情。
2、古龙重友情;金庸重爱情。
3、古龙作品有种孤独感;金庸作品有种空虚感。
4、古龙作品更有深度;金庸作品更有厚度。
5、古龙作品容易让读者反思;入。
金庸作品容易让读者代6、古龙视女子如衣服;金庸视女子如宠物。
7、古龙作品,多“少年”;金庸作品,多“老者”。
8、古龙主角,多是隐士;金庸主角,多是明星。
9、古龙的武打描写注重精神交锋;金庸的武打描写注重神功奇招。
10、古龙作品如烈酒,入口不爽口,回味很悠长;金庸作品如蜜汁,入口甜蜜蜜,回味有些腻。
11、古龙的武林,弱者能胜强者,武功等级变幻不定;金庸的武林,强者宰杀弱者,武功等级极其分明。
12、古龙的文字,让人痛快;金庸的文字,让人沉迷。
14、古龙如亦舒;金庸如琼瑶。
金庸武侠作品大合集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见《鹿鼎记?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雪?《雪山飞狐》(1959年)连?《连城诀》(1963年)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笑?《笑傲江湖》(1967年)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金庸作品集侠?《侠客行》(1965年)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碧?《碧血剑》(1956年)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古龙合集1包括以下1\楚留香大沙漠.txt1\楚留香系列蝙蝠侠.txt 1\楚留香系列鬼恋传奇.txt 1\楚留香系列画眉鸟.txt 1\楚留香系列桃花传奇.txt 1\楚留香系列午夜兰花.txt 1\楚留香系列新月传奇.txt 1\楚留香系列血海飘香.txt 1\剑气严霜.txt1\剑玄录.txt古龙合集2包括以下2\白玉雕龙.txt2\白玉老虎.txt2\碧血洗银枪.txt2\边城刀声.txt2\边城浪子.txt2\彩环曲.txt2\残金缺玉.txt2\苍穹神剑.txt2\大地飞鹰.txt2\大旗英雄传.txt2\大人物.txt2\赌局系列.txt古龙合集3包括以下3\多情剑客无情剑.txt 3\飞刀,又见飞刀.txt3\风铃中的刀声.txt3\孤星传.txt3\古龙传奇.txt3\古龙简介.txt3\古龙妙论精选.txt3\古龙作品创作年表.txt 3\护花铃.txt3\欢乐英雄.txt3\浣花洗剑录.txt3\剑?花?烟雨?江南.txt 古龙合集4包括以下4\陆小凤系列凤舞九天.txt 4\陆小凤系列剑神一笑.txt 4\陆小凤系列决战前后.txt 4\陆小凤系列陆小凤传奇.txt 4\陆小凤系列绣花大盗.txt 4\陆小凤系列银钩赌坊.txt 4\陆小凤系列幽灵山庄.txt 4\名剑风流.txt4\七种武器之霸王枪.txt 4\七种武器之碧玉刀.txt 4\七种武器之长生剑.txt 4\七种武器之多情环.txt 4\七种武器之孔雀翎.txt 4\七种武器之离别钩.txt 4\七种武器之拳头.txt 古龙合集5包括以下5\剑毒梅香.txt5\剑客行.txt5\九月鹰飞.txt5\菊花的刺.txt5\绝不低头.txt5\绝代双娇.txt5\流星?蝴蝶?剑.txt 5\那一剑的风情.txt 5\怒剑狂花.txt5\飘香剑雨.txt5\飘香剑雨续.txt5\七杀手.txt5\七星龙王.txt古龙合集6包括以下6\枪手手枪.txt6\情人箭.txt6\三少爷的剑.txt6\失魂引.txt6\天涯明月刀.txt6\铁剑红颜.txt 6\武林外史.txt 6\湘妃剑.txt 6\萧十一郎.txt 6\血鹦鹉.txt6\英雄无泪.txt 6\游侠录.txt 6\圆月弯刀.txt 6\月异星邪.txt。
古龙与金庸的比较。

古龙与金庸的比较。
首先从两个人的关系来讲,金庸是古龙的前辈,金庸是在封笔之后古龙才接他的班写武侠小说的。
古龙对金庸是非常崇拜的。
古龙写小说并没有想超越金庸,而是想写他自己心中的武侠。
我觉得古龙和金庸的作品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人对武侠的理解不同,金庸笔下的武侠更有传奇色彩,而古龙笔下的武侠更有诗意的风格。
金庸笔下的男主角几乎都经历过奇幻历险故事,比如张无忌、郭靖、杨过,他们原本是平平无奇的普通人,但是经历了一番挫折和历险之后,变成了武功超强的侠客。
我个人觉得金庸的武侠更具有励志色彩,普通人也可以依靠奇迹实现人生的逆袭。
还有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更世俗化,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故事是我们平时生活经常能见到的,没有那么大的距离感。
神雕侠侣中的尹志平,本来是道士却也为了一己私欲而做出有违道义的事。
射雕英雄传里面的杨康为了得到荣华富贵就抛弃了他最爱的穆念慈,还有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完全违反武侠小说一生只爱一个人的套路,只要他喜欢的都娶......所以金庸小说的爱情故事跟我们现实生活很接近,这些爱情故事也揭露出人的七情六欲。
而古龙小说就不一样了,古龙小说的男主角都充满了诗意和悲伤的色彩。
小说的男主角很喜欢独来独往、喜欢一个人浪迹天涯,更喜欢过着隐居世外的生活。
古龙写的只有道教的氛围。
而金庸写的内容百家都有,保罗万象,比如天龙八部里星宿派就是一群吸毒上瘾的人。
论金庸和古龙的四种区别

论金庸和古龙的四种区别古人感叹,“人不痴狂枉少年”,我深表同意。
于是,在那些青葱岁月里,我读武侠,因为不读武侠的少年,就没有痴狂的理由。
十几载在书中浪迹江湖,习惯了在两个人的虚拟世界畅游,一金一古,一大侠一浪子。
一直以来,此二人的武侠世界似乎是泾渭分明的,仿佛楚河汉界,金派古派,读书的人一定要表明立场,划清界限。
含糊混沌的中间人一定会被砖拍而死,惨不忍睹。
而我偏偏是个混沌的人,对二人作品的喜爱一直不分伯仲,如果强行要有个分别,会很痛苦。
于是,壮起胆子冒砖拍之险,写一篇金古合派之文,说说二人对相同观念的不同注解。
一、人物金庸老先生是个传统的人,写小说也是中规中矩,书中的许多人物都是从小写起的,经常是让读者在薄脆的纸页中,注视着一个不谙世事的纯真孩童渐渐成长,历尽艰难困苦,终于顶天立地,成为绝世英雄,侠之大者。
一本书读完,仿佛是经历了一场人生,不由得欢喜伤悲,唏嘘感慨。
根红苗正的郭靖,孤傲不羁的杨过,还有古灵精怪的韦小宝……都曾经是懵懂顽童,在一支妙笔下慢慢长大,我们目睹了他们的成长,我们和他们一起成长。
金庸的人物都是有来历有背景有师承的,而且个个都是尊师重教的好孩子,郭靖和杨过是不用多言的模范生,大理段公子在神仙姐姐的玉像干脆利落地叩首千番,就连惫懒乖张的韦小宝在九难师太面前也不敢造次(虽然他拜师的目的十分的不纯),而令狐冲对岳不群的崇拜敬重则是让人心痛的迂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名师出高徒,良匠琢美玉,”这样的古老观念是金庸的根深蒂固。
古龙是一个反传统的人,颠覆和创新,是他执着前行的方向。
他笔下的人物,没有童年没有来历没有背景没有师傅,即使有,也只是在某一章的某一页,好似不经意地写上简约的一两笔,剩下的,就由读者自己去联想分析了。
那些神秘的人儿从古龙的书中走出,出场便是谁与争锋的独一无二,让万人仰慕叹服,绝世无匹的武功,孤高无尘的气度,俊朗的眉目,洒脱的笑容,举手投足,扬眉开口,皆是摄人心魄的魅力。
古龙VS金庸

古龙与儿子郑小龙
古 龙 与 郑 月 霞
中科教育内部交流讲演 ppt创作:王利兵
郑 小 龙
古 龙 与 妻 子 梅 宝 珠
古龙与妻子于秀玲
中科教育内部交流讲演 ppt创作:王利兵
婚姻家庭
他与许多女人有过缠绵的经历
或短暂或长久 最终都如过眼烟云 随风而去
作品情况
1.苍穹神剑 2月异星邪 3剑气书香 4湘妃剑 5剑毒梅香 6孤星
婚姻家庭
金庸结过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因婚外情背叛了他。
第二任妻子叫朱玫,却是金庸生了婚外情,背叛了她。金庸的 第三任也是现任妻子林乐怡 。她认识金庸时才16岁,比金庸 小20多岁,在北角丽池一间酒店里相识。林姑娘那时是酒店的 侍应。那天,金庸到那家酒店引起了林姑娘的注意,他们一见 钟情。这就对不起朱玫了。 再离婚,再结婚,并送小娇妻到澳 洲留学,至今恩爱。
语录
每个人都权保留自己的秘密,只要这秘密不
危害公益,谁也没有权逼他说出来。 一个人如果真的心已死,情已灭,这世界上 还有谁能伤害他。 留恋人生,本是人类的通性。 笑得甜的女人﹐将来运气都不会太坏。 星光虽淡却永恒,火焰虽短暂却热烈。
语录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无论你做什么,若要想出人头地,就只有专
大侠金庸是个风流才子,据说,当年大侠金庸苦恋夏梦,
金庸生平唯一一次创作剧本并亲执导筒的目的就是为了一 近芳泽,但最终未能携手。
金庸共有四个儿女,两儿两女,其中大儿子查传侠于1976
年10月因与女友吵架,一时想不开,便自缢身亡。查传侠 去世时才19岁,这是金庸心中永远无法弥合的伤痛。二儿 子叫查传倜,三女儿叫查传诗,四女儿叫查传讷。
传 7失魂引 8 游侠录 9护花铃 10残金缺玉 11飘香剑雨 12剑 玄录 13剑客行 14浣花洗剑录15情人剑 16大旗英雄传 17武 林外史 18名剑风流 19绝代双骄 20血海飘香 21大沙漠 22画 眉鸟 23多情剑客无情剑 24鬼恋侠情 25蝙蝠传奇 26欢乐英雄 27大人物 28桃花传奇 29萧十一郎 30流星•蝴蝶 •剑 31九月鹰飞 32长生剑 33碧玉刀 34孔雀翎 35多情环 36 霸王枪 37天涯•明月•刀 38七杀手 39剑•花•烟雨•江南 40绝 不低头 41三少爷的剑 42陆小凤传奇 43绣花大盗 44决战前 后 45火并萧十一郎 46拳头 47边城浪子 48血鹦鹉 49白王老 虎 50大地飞鹰 51银钩赌坊 52幽灵山庄 53圆月弯刀 54飞刀 •又见飞刀 55碧血洗银枪 56离别钩 57凤舞九天 58新月传奇 59英雄无泪 60七星龙王 61午夜兰花 62风铃中的刀声 63剑神一笑 64白王雕龙 65怒 剑狂花 66那一剑的风情 67边城刀声 68猎鹰,赌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庸与古龙:取名的差异
作为武侠小说之“集大成者”与“创新者”,金、古二人洋洋洒洒的几千万字的作品中,涉及到的人名真可谓不少。
在对人物的取名上,二人皆妙笔生花,各有千秋。
(一)朴实与华丽
作为起初的一个历史学者,金庸身上承载的更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在取名上更中正持平一些,人名大多朴实敦厚,如郭靖、杨过、令狐冲、乔峰、狄云、陈家洛、袁承志、陈近南……一个个四平八稳的,带有很强的仿真性,也就是说,在现实的生活中,这些名字一样可能会出现,而且几率还很高。
作为后起之秀的古龙,新武侠主义的创新者,在取名上当然就不能再落窠臼,加之古龙的浪子情怀,所以他笔下的人名往往飘逸出尘,极具诗意美感,如楚留香、西门吹雪、花满楼、叶孤城、中原一点红、花无缺、秋凤梧、萧别离……这些名字跟金庸笔下的比较,就显得虚幻了许多,像不食人间烟火似的,直楞楞地就从虚空中走出来,华袍锦服,丰神俊朗……
简言之,金庸:传统仿真而朴实;古龙:现代虚幻而华丽。
(二)男女有别
在对待女性角色上,金庸往往大度、宽容、欣赏得多。
因而在对其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取名时,个人感觉金老是花了大功夫的,至少比为男性角色取名时更用心。
其笔下清丽脱俗的佳名比比皆是,“袁紫衣”之飘逸,“木婉清”之灵气,“王语嫣”之俏兮,“周芷若”之淡雅,“小龙女”之高贵,“霍青桐”之清幽、“程灵素”之脱俗、“苗若兰”之娟秀、“凌霜华”之冷寂、“岳灵珊”之轻盈……字字珠玉,为我们打开一幅群葩争芳的佳人图。
古龙则是一个十足的大男子主义者。
他的小说跟吴宇森的电影一样,更多的是在讲述男人们的故事,兄弟情、生死义,女人永远只是点缀。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在这种信条下,古大侠对笔下的红颜之名,往往显得漫不经心,随意而为。
如:苏樱、丁灵琳、红袖、甜儿、朱七七、铁心兰、林仙儿、田思思……一看就是可爱的邻家女生。
相比金庸考究的态度来,显得内涵底蕴不够。
但也有一些不俗的名字,高雅如林诗音(感觉在借用林微因捏)、沈璧君;空灵如明月心;飘逸如蝶舞;诗意如翠浓……
在对女性角色的取名时,金庸引用了许多古诗词等传统文化典故,如:
袁紫衣——鲁迅之“月光如水照缁衣”,紫衣即缁衣,暗示了袁紫衣的最终命运
木婉清——《诗经·国风·郑风》“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王语嫣——“语笑嫣然”
周芷若——《汉书》“衡兰芷若”,芷为白芷,若乃杜若,皆是香草。
李白亦有诗云:“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芷若听新莺”
程灵素——古医药典籍《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素问》二章
李沅芷——屈原的《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苗若兰——《洛神赋》“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而在其不同作品中,同是被叫做妖女的几个女孩,青青、盈盈、素素,同样的聪明、任性、泼辣,其名字均出自《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盈盈楼上女”、“纤纤出素手”。
可见,金庸对笔下的女孩子是很喜欢的,取名时恐其不美不雅,引经据典的,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再看古龙笔下的女孩,取名上就几乎没有用什么典故,基本上都是洋溢着现代气息的名字,动感、活泼、甜美……相反,对其笔下的男性角色,取名就认真得多,甚至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也用典,如:
萧十一郎——唐崔郊“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西门吹雪——元代诗人虞集“剑吹白雪妖邪灭,袖拂春风槁朽苏”
叶孤城——王之涣《凉州词》“一片孤城万仞山”,叶孤城的内心与他的名字一样,是一座封闭而孤独的城
柳余恨——自古多情空余恨,好梦由来多易醒。
柳余恨抚钩叹曰:“离别是为了下一次相聚”萧别离——无边落木萧萧下,杜宇啼血,不忍别离
卓东来——老子入函关,紫气东来
另外,在古龙代表作品楚留香系列和陆小凤系列中,古龙竟然用了同一种模式:三个男人一台戏,堂堂七尺女儿名——楚留香、胡铁花、姬冰雁;陆小凤、西门吹雪、花满楼。
而西门吹雪和花满楼这两个名字极具画面感和审美意境。
衣冠胜雪照冷月,横剑西门轻吹雪;江南三月,花满西楼。
一个高远出尘的不世剑客,一座花香盈盈的悠然小楼。
叹乎,惜乎!
除了画面感的名字,古龙笔下的还有些人名充满了“动感”。
一如高渐飞,渐行渐远,越飞越高。
让我总想起《东方不败》中的猿飞日月,在长草间如风般掠过;二如卓东来,似登高台,胸藏沟壑,东风渐至,我自岿然,一个非常大气的名字;三如萧泪血,双眸如星,浊泪似血。
我似乎看到了剑庐里“泪痕”始出时,萧大师的悲喜交织的矛盾心情,数番心血,不忍毁之,泪洒名剑,滋然有声。
于是萧泪血在满天夕阳下来到长安古城,去破解“泪痕”中封铸的谶语。
咳咳,唠唠叨叨了半天,打住。
简言之,金庸女人名字取得好,古龙男人名字取得绝。
(三)严谨与随意
在金庸的作品中,无论主要人物的名字,还是次要人物的名字,金庸都一视同仁,皆严谨认真的取名,不会敷衍了事,即使是跑龙套的也不例外,有些小人物往往还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笑傲江湖》中的“黄河老祖”,《倚天屠龙记》里的“海东青”……这是金庸一贯禀持的大家风范和尽善尽美的态度。
古龙则不然,除了主要人名他老人家费点心思琢磨外,次要的人名随意而为,打杂的跑龙套的命运就更惨了,往往以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等就打发了。
在古龙看来,这些无关紧要的人物不是旋即消失在故事的烟尘中,就是被“咔嚓”掉当英雄炮灰的,不值得他老人家劳神费力。
具体的例子我就不列举了,反正是小人物,说了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呵呵。
简言之,金庸:主次同等,严谨认真;古龙:重主轻次,率性而为。
(四)常用与生僻
这里指作品中人物的“姓”。
在金庸的作品中,人物的姓氏大多常见,尤其是主角的,如:张、杨、郭、李、胡、萧、陈等。
而古龙作品中人物姓氏多不常见,甚至生僻,如楚、路、荆、铁、花、姬、水、明、刀……比起金庸来,古龙更喜欢用复姓。
诚然,金庸作品人名中也有复姓,“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虽然只有15部作品(加《越女剑》),人名却近1500多个。
涉及复姓有“司徒、端木、尉迟、上官、欧阳、慕容、令狐、东方、独孤、完颜、耶律”,考虑到金庸作品中的历史因素,将“完颜、耶律、慕容”等除外,真正金庸有意取的复姓名字也很有名气的就是欧阳峰、东方不败、令狐冲及独孤求败。
古龙则不然,在他作品中,复姓多且出现频率颇高,除上述提到的,还有“司马、司空、皇甫、西门、南宫、轩辕、公孙、百里”等,尤其武林四大家中的“东方、西门、南宫、北野”中的前三者和“上官”等尤其情有独钟。
哎,都是很多武侠作家的通病。
如果说金庸是无心插柳,那古龙则是有心栽花。
简言之,在这点上金庸注重内容,古龙注重形式,也符合他“剑走偏锋、追新逐奇”的固有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