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苯丙酮尿症、呆小症解析

合集下载

苯丙酮尿症资料

苯丙酮尿症资料

苯丙酮尿症(PKU)疾病概况(“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伙伴):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一生下来就不能吃妈妈的奶水,而且连大米、面、肉、豆制品等含蛋白质多的食物也不能吃,他们就是被称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特殊孩子小儿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所导致的较为常见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父母双亲均有染色体缺陷,但无症状,近亲结婚者子女发病率高。

患儿出生时正常,随着进奶以后,一般在3~6个月时,即可出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

该病已作为产科新生儿常规筛查项目之一。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所导致的较为常见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患儿出生时正常,随着哺乳、进食,一般在3至6个月时,逐渐出现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头发由黑变黄,皮肤变白等症状。

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则可以保证智力正常,但这样的一生都不能吃正常的饮食,终身需要控制蛋白的摄入。

目前该病已作为产科新生儿常规筛查项目之一。

(头发偏黄色,皮肤很白,其实都是很漂亮的小孩儿,但是关爱中心的会长赵宁阿姨告诉我们,他们中很多人因为发现得晚或者因为费用昂贵放弃治疗而导致脑部发育不完全,智力受损赵宁同时告诉她们,如果孩子一出生就通过血液检测发现问题,并且从小控制蛋白饮食,那么这些孩子就可以避免智力损伤。

)特食的味道像泔水“其实这种病只是因为病人缺少一种酶,无法分解蛋白质中的一种氨基酸,所以他们必须吃专门为他们生产的低蛋白辅食。

我们正常人平时喜欢吃的牛奶、鸡蛋、鱼、肉、花生米以及很多好吃的蔬菜水果对他们来说就像‘毒药’,因为会影响大脑发育和身体功能。

患病的人已经很不幸了,大家应该多帮帮他们。

”吴一凡说,自己曾经看见过心雨姐姐的特殊食物,所以知道病人有多痛苦。

“他们的食物是人造淀粉做的,生的时候看起来很像大米,但是做熟之后像果冻一样是半透明的。

食物的味道非常难闻,有点酸臭味儿,如果非要形容一下,其实很像泔水。

这样的食物让我尝一口我都觉得不能接受,可是患苯丙酮尿症的孩子,从小到大都要吃这样的东西,不能吃其他食物。

mr1

mr1

定义: (二)定义: 定义 智力低下( 是指在个体发育时期智力明 智力低下 ( MR ) : 是指在个体发育时期 智力明 显低于同龄儿的正常水平, 同时伴有学习和/或 适 显低于同龄儿的正常水平, 同时伴有学习和/ 同龄儿的正常水平 应性行为的明显缺陷 困难) 的明显缺陷( 应性行为的明显缺陷(困难)。 • 智商(IQ)低于同龄人群均值2个标准差; 智商( 低于同龄人群均值2个标准差; • 适应性行为达不到社会所要求标准; 适应性行为达不到社会所要求标准; • 智力不足和适应性行为缺陷在发育年龄 18岁以前 已有所表现。 岁以前) (18岁以前)已有所表现。
(二)染色体畸变类型 1、染色体数目异常: 染色体数目异常: 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不分离 导致单体病、三体病、 导致单体病、三体病、多体病 染色体结构异常: 2、染色体结构异常: 缺失、重复、易位、平衡易位 缺失、重复、易位、 环状、 环状、等臂染色体
二、发病情况 21-三体综合症又称先天愚型, 21-三体综合症又称先天愚型,是小儿 先天愚型 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于常染色体 畸变,活婴中发病率为1/600-1/800,且母 畸变,活婴中发病率为1/600-1/800, 1/600 亲年龄愈大,本病发生率愈高,60%在胎儿 亲年龄愈大,本病发生率愈高,60%在胎儿 早期夭折。 早期夭折。
三、病 因
环境因素:放射线、病毒感染、化学因素。 1、环境因素:放射线、病毒感染、化学因素。 2、遗传因素 3、母亲妊娠年龄过大
母亲育龄与21-三体综合症发病率关系 母亲育龄与2121 母亲育龄( 母亲育龄(岁) 发病率 151: 15-19 1:1850 201: 20-24 1:1600 251: 25-29 1:1350 301: 30-34 1:800 351: 35-39 1:250 401: 40-44 1:100 1: >45 1:50 平均 1:650

21三体与苯丙酮尿症

21三体与苯丙酮尿症

21-三体综合征:智能落后,体格发育迟缓:特殊面容:眼距宽。

肌张力低下:皮肤纹理特征:可伴有先天性心脏病。

急性白血病的发生率高,易患感染,性发育延迟。

细胞遗传学诊断:(一)标准型:约占95%左右,核型为47,XY(或XX),+21。

(二)易位型:占2.5~5%。

1.D/G易位:核型为46,XY,(或XX),-14,+t(14q21q),约半数为遗传性,亲代核型为45,XX(或XY),-14,-21,+t(14q21q)。

2.G/G易位:多数核型为46,XY(或XX),-21,+t(21q21q)。

(三)嵌合体型:占2~4%。

核型为46,XY(或XX)/47,XY(或XX)+21。

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鉴别:后者有皮肤粗糙、喂养困难、嗜睡、便秘腹胀等,可检测血清TSH↑、T4↓。

苯丙酮尿症:PKU是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

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发病机制:典型PKU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4-羟化酶,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

非典型PKU是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或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缺乏所致,合成四氢生物蝶呤少,苯丙氨酸不能氧化为酪氨酸,而且多巴胺、5羟色胺也缺乏加重神经系统损害。

临床表现:患儿通常在3~6个月时初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

(一)神经系统:以智能发育落后为主,惊厥。

(三)外观:毛发、皮肤、虹膜色浅。

(三)其它:湿疹,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

诊断:(一)新生儿期筛查: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

(二)尿三氯化铁试验和2,4-二硝基苯肼试验:用于较大儿童初筛。

(三)血浆游离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机酸分析:提供诊断依据。

(四)尿蝶呤分析:鉴别三种非典型PKU。

(五)DNA分析:苯丙氨酸羟化酶编码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长臂。

治疗:(一)低苯丙氨酸(每日30~50mg/kg)饮食。

苯丙酮尿症疾病详解

苯丙酮尿症疾病详解

疾病名:苯丙酮尿症英文名:phenyl ketonuria缩写:PKU别名:苯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deficiency疾病代码:ICD:E70.1概述:苯丙酮尿症(phenyl ketonuria ,PKU)是由于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或活性减低而导致苯丙氨酸代谢障碍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在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疾病中比较常见。

本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不均一,主要临床特征为智力低下、精神神经症状、湿疹、皮肤抓痕征及色素脱失和鼠气味等,脑电图异常。

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则前述临床表现可不发生,智力正常,脑电图异常也可得到恢复。

流行病学:本病为一种典型的隐性遗传疾病,多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发病。

特点是患者尿中可排泄大量的苯丙酮酸。

病因:随着年龄的增大,摄入的苯丙氨酸用于合成蛋白的量逐渐减少。

出生以后,每天摄入的苯丙氨酸约为 0.5g,儿童和成人增加到4g。

其中较大部分被氧化成酪氨酸,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AH),但也需要辅因子参与。

如果这一氧化过程发生障碍,则有苯丙氨酸在体内堆积,在此情况下,苯丙氨酸则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代谢而产生苯丙酮酸有害物质。

苯丙酮尿(PKU)就是因为 PAH 活性减低或缺如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PAH 活性减低还可使酪氨酸受抑而使黑色素生成减少,羟苯丙酮酸酶受抑而使羟苯酮酸在体内堆积。

发病机制:正常人PAH 蛋白有折叠,并有铁结合位点。

铁结合位点结构的保持与位于与活性位点相关的 3D 结构中的第349 位的丝氨酸有关,这个位点的丝氨酸与 PAH 结构的稳定性聚合和 PAH 的催化性质也具重要性。

Fusetti 等测定了人PAH(残基 118~452)的结晶结构,发现此酶与组成催化和四聚体化区的每个单聚体以四聚体结晶出现。

在四聚体化区的特性是存在与其他单聚体相互作用的交换臂,因而形成一反平行的盘旋卷,而且明显的不对称,这是由于在导致盘旋卷螺旋的螯合区有两个交替构形所引起。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cs; PKU)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

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惊厥发作和色素减少。

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神经系统异常体征不多见,可有脑小畸形,肌张力增高,步态异常,腱反射亢进,手部细微震颤,肢体重复动作等。

由于黑色素缺乏,患儿常表现为头发黄、皮肤和虹膜色浅黑色素的缺乏使患者更容易受到太阳光中紫外线的伤害,因此患者应尽量减少阳光照射的机会,减少白天的户外活动。

患儿尿液中常有令人不快的鼠尿味。

同时,患儿易合并有湿疹、呕吐、腹泻等。

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是目前治疗经典型PKU的惟一方法,治疗的目的是预防脑损伤。

症状体征出生时患儿正常,随着进奶以后,一般在3—6个月时,即可出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

1、神经系统早期可有神经行为异常,如兴奋不安、多动或嗜睡、萎靡2、外貌因黑色素合成不足,在生后数月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

皮肤干燥,有的常伴湿疹。

3、其他由于尿和汗液中排出苯乙酸,呈特殊的鼠尿臭味。

本病为少数可治性遗传性代谢病之一,上述症状经饮食控制治疗后可逆转,但智能发育落后难以转变,应力求早期诊断治疗,以避免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

尿三氯化铁试验用于较大婴儿和儿童的筛查。

免近亲结婚。

开展新生儿筛查,以早期发现,尽早治疗。

对有本病家族史的孕妇必须采用DNA分析或检测羊水中蝶呤等方法对其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是由于患儿甲状腺先天性缺陷或因母孕期饮食中缺碘所致,前者称散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后者称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

是小儿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临床表现散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因在胎内受健康母亲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出生时多无症状。

症状出现的早晚与轻重同患儿甲状腺组织的多少及功能低下程度有关。

(一)新生儿期生理性黄疸时间延长多是新生儿最早出现的症状,同时伴有腹胀、便秘、脐疝、反应迟钝、喂养困难、哭声低等。

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苯丙酮尿症的临床特点

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苯丙酮尿症的临床特点

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是什么苯丙酮尿症的临床特点苯丙酮尿症是常见的一种氨基酸代谢疾病,也是一种遗传病,很多人听过这个名字,但是却不知道它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一、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是什么苯丙丙酮尿症是因为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所导致的一种氨基酸代谢性疾病。

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一部分通过苯丙氨酸羟化酶转为络氨酸,由于本丙氨酸羟化酶的活性降低,不能叫苯丙氨酸转化为络氨酸。

导致苯丙氨酸在血液、脑脊液及组织中的浓度极高,通过旁路代谢产生大量的苯丙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等等,高浓度的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可以导致脑损伤。

二、苯丙酮尿症的临床特点苯丙酮尿症在出生时候可以正常,通常三到六个月开始出现症状,一岁时,症状最为明显,常常为神经系统表现,智力发育落后最为突出,智商常低于正常,可有行为的异常,有癫痫的小发作,少数患儿有肌张力的增高、肌腱反射的亢进皮肤。

患儿出生后数月因黑色素合成不足,头发由黑变黄,皮肤白皙,皮肤湿疹比较常见。

由于尿液和汗液的排出较多的苯乙酸,可有明显的鼠尿臭味。

三、苯丙酮尿症缺什么酶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因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而导致酶活性降低,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导致疾病。

苯丙酮尿症是先天性氨基酸代谢障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上有智力发育的落后,皮肤、毛发色素浅淡和尿鼠臭味,常常缺乏的是苯丙氨酸羟化酶。

四、苯丙酮尿症如何确诊苯丙酮尿症在我国已经开展了新生儿疾病常规筛查,对所有出生的新生儿都需要针刺足跟,采集外周血,并滴于专用的采血纸上晾干后,送至筛查实验室进行苯丙氨酸浓度的测定,如果浓度大于切割值,采用进一步的进行苯丙氨酸检测,正常的浓度小于一百二十微摩尔每升。

还可以进行尿喋呤图谱的分析。

儿科中的三个傻子病

儿科中的三个傻子病

遗传性疾病21-三体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属常染色体畸变一、临床表现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主要特征为智能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特殊面容。

1.智能低下2.生长发育迟缓3.特殊面容:眼距宽,眼裂小,眼外侧上斜。

鼻根低平,外耳小,硬腭窄小,舌常伸口外,流涎多。

4.皮肤纹理特征:通贯手5.常伴先天性心脏病傻子+通惯手=傻子+皮肤细腻= 21-三体综合征傻子+先心病=(傻子+皮肤粗糙=先天性甲减)二、细胞遗传学诊断按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将21-三体综合征患儿分为三型:1.标准型:最多见,核型为47,XX(或XY),+21。

也就是在第21对染色体上多出了一条染色体成为了三条。

(正常的为两条)2.易位型(1)D/G易位核型为46,XY,(或XX),-14,+t(14q21q)就是D组中的14染色体的一部分跑到G组的21号染色体上去了,所以染色体的总数没有变,为46条。

其父母的染色体少了一条,所以核型为45,XX(或XY),-14,-21,+t(14q21q)。

(2)G/G易位核型为46,XY(或XX),-21,+t(21q21q)自体易位,就是21对染色体前面的一条染色体的一部分跑到第二条上去了。

G/G易位的下一代患体病机率为100%3.嵌合体型:常见的嵌合体核型为46,XX(或XY)/47,XX(或XY),+2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做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确诊。

预防主要是做产前三联筛查: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FE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鉴别主要是与先天性甲减相鉴别,只要记住先天性甲减的皮肤是粗糙的。

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PKU)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液中大量排出。

本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这个病也是傻子,但和21三体综合征不一样,这个刚生下来不是傻子,而是慢慢变傻的)一、发病机制1.典型的主要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PAH),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在体内蓄积,并通过血脑屏障,损害了神经细胞。

《苯丙酮尿症》课件

《苯丙酮尿症》课件

诊断标准
通过新生儿筛查、血液苯丙氨酸 浓度测定、尿液有机酸分析等手 段确诊。
鉴别诊断
与其他导致智力低下的疾病进行 鉴别,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 症、脑发育迟缓等。
02
CATALOGUE
苯丙酮尿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
基因突变
导致苯丙氨酸无法正常代谢,进而引 发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与PAH基因突变有关,导 致酶活性降低或完全丧失。
《苯丙酮尿症》 ppt课件
目 录
• 苯丙酮尿症概述 • 苯丙酮尿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苯丙酮尿症的治疗与康复 • 苯丙酮尿症的预防与筛查 • 苯丙酮尿症的案例分享
01
CATALOGUE
苯丙酮尿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中 苯丙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或丧失,使得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谢,进而引发一系 列症状。
分为典型和非典型苯丙酮尿症,典型 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 典型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遗传特点
父母携带致病基因可将疾病遗传给下 一代,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子女患病概 率为50%。
03
CATALOGUE
苯丙酮尿症的治疗与康复
饮食治疗
总结词
通过调整饮食,控制苯丙氨酸 摄入,以降低体内苯丙氨酸水
康复训练案例
案例一
小刘,男,6岁,患有苯丙酮尿症。在医生的建议下,家长为孩子进行了康复训练,包 括语言、认知和运动等方面。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孩子的语言和认知能力有了明显的
提高。
案例二
小赵,女,8岁,患有苯丙酮尿症。在康复训练中,孩子表现出对音乐和舞蹈的浓厚兴 趣。家长和医生根据孩子的兴趣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通过音乐和舞蹈的训练提高 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的身体状况稳定,智力发育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医学院儿科
1
【概述】
先天性
散发性
地方性 获得性 继发性甲低

甲状腺功 能减低症
原发性甲低
2
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1.甲状腺激素: T3、T4 原料:碘、酪氨酸 2.合成与释放

过氧 化酶
酪氨酸


缩 单碘 碘 合 酪氨酸 酶 化酶
T3 TRH
TSH
双碘 酪氨酸
T4
释放
甲状腺滤泡上皮C
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 1.产热 2.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分化 3.影响机体代谢过程 4.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调节 5.影响维生素的代谢 6.影响消化系统功能 甲状腺功能不足: 代谢障碍、生理功能下降 生长发育迟缓、智能障碍
【病因】
一、散发性先天性甲低
1、甲状腺发育不全或异位 2、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 3、TSH缺乏 4、甲状腺或靶器官发应低下 5、母亲因素
酪氨酸
酶缺乏
黑色素缺乏
皮肤、头发白,虹膜淡灰或淡红,怕光 不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诊断】
原则:尽早诊治,以免神经系统不可逆 损害。 方法:实验室诊断 一、新生儿期筛查(喂奶3日后) 细菌生长抑制试验半定量法( Guthrie ) 比色定量测定法 苯丙氨酸>0.24mmol/L(4mg/dl)有意义 *新生儿筛查已成为早期诊断遗传代谢病的 重要方法
9
三、TRH刺激试验( T4、TSH均低)
无反应:垂体病变
有反应:下丘脑病变
四、骨龄测定:左手和腕部X线片
五、放射性核素检查:甲状腺定位及发育
10
【鉴别诊断】
1、 先天性巨结肠 无特殊面容,精神,反应正常,钡灌肠。 2、 21-三体综合征
无粘液性水肿,皮肤、毛发正常, 常有其它畸形,染色体核型分析。
3、 佝偻病 智能正常, 佝偻病体征,血生化和骨骼X线。
【治疗】
一 、替代疗法 药物:L-甲状腺素钠,甲状腺素干粉片 时间:确诊后即开始,维持终生。 剂量:婴儿:8-14ug/kg.d,儿童:4ug/kg.d
甲状腺素干粉片(见表)
用法:小剂量始,每1-2w增加一次剂量,至
症状改善,T4 、 TSH正常,改维量。
12
二、补充BH4、5-羟色氨和L-DOPA
(在饮食疗法基础上) 适于BH4缺乏患儿 三、观察指标 <6月:每周测PA二次 >6月:每月测PA二次 维持苯丙氨酸浓度为0.12-0.6mmol/L (2-10mg/dl)
13
四、低PA饮食不良反应 低血糖,低蛋白血症,大细 胞性贫血,生长发育落后等
10
二、尿三氯化铁试验
* 不能用于新生儿,用于较大婴儿和
儿童。 特异性差
三、确诊:
采血定量测定苯丙氨酸 血PA>1.2mmol/L
【治疗】
原则:一旦确诊,立即积极治疗
11
饮食疗法是PKU主要治疗 一、低苯丙氨酸饮食 适应症:典型PKU和血PA持续>1.22mmol/L PA剂量:30-50mg/kg.d <2m:低苯丙氨酸奶粉+母乳(100ml,40mgPA) 婴儿:低苯丙氨酸奶粉 幼儿:低蛋白质食物为主 时间:青春期后
随年龄、体重的增长而增加剂量。
12
有效:每天大便一次,食欲好转,腹胀消失,
智能进步,维持心率:婴儿140/min, 儿童110/min。
剂量不足:影响智能、身高及骨骼生长迟缓 剂量过大:出现甲亢症状 二、随访:开始每2w一次,T4 、TSH正常后每
3m一次,1-2年后每6m一次,随时调整剂量。
三、加强营养物质的补充
15
【预防】
一、避免近亲结婚
二、开展新生儿筛查
三、产前诊断
小 结 苯丙酮尿症是可治疗的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其临床表现、诊断、治 疗是重点,关键在早期发现、早期治 疗、可预防智低。
【思考题】
1. 2. 新生儿期筛查苯丙酮尿症有何
临床意义?
如何指导治疗苯丙酮尿症 ?


cretinism P489
二、地方性甲低症 胎儿期因缺碘不能合成足量甲状腺素,
影响CNS发育。(生下就有表现)
(一)神经性综合征
(二)粘液水肿性综合征
6
【诊断与实验室检查】
原则: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新生儿筛查: 新生儿(生后2-3天)干血滴片法检测 TSH作初筛,TSH>20mU/L阳性,再检测血 清中T4和TSH确诊。 二、血清T3、T4、TSH测定。 对象:新生儿筛查阳性者,临床有 可疑症状的小儿。 结果:阳性为T4↓,TSH↑
心电图:低电压、P-R间期延长、T波平坦等改变
【临床表现】—散发性
治疗3个月后
【临床表现】—散发性
眼距宽、
鼻梁塌; 舌大而厚,
常伸出口外;
面部粘液水肿,
眼睑浮肿;
头大颈短
【临床表现】—散发性 四少-少食、少哭、少动、少汗 五慢-呼吸慢、脉搏慢、反应慢、 生长慢、肠动慢 六低-体温低、血压低、肌张力低、 哭声低、心音低、心电压低
5
三、其他
常见:呕吐、皮肤干燥、湿疹
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苯乙酸)
四、检查
脑电图:80%有异常,高峰节律紊乱,
灶性棘波
CT和MRI:弥漫性脑皮质萎缩
6
智力低下, 脑电图异常 头发细黄, 皮肤色浅, 虹膜淡黄色
7
智力低下,脑电图异常,头发细黄, 皮肤色浅,虹膜淡黄色
8
9
【鉴别诊断】
白化病:先天性代谢缺陷病
二、地方性先天性甲低
孕妇饮食缺碘
【临床表现】
一、散发性甲低 主要临床表现:智能落后,生长发育迟缓, 生理功能低下。 特点:症状出现时间和程度与残存的甲状
腺及功能低下的程度有关
4
㈠新生儿期症状 1、过期产,体重超过正常新生儿 2、生后常有腹胀、便秘、脐疝 3、生理性黄疸延长,可达2周以上 4、反应迟钝,生理功能低下: 常处于睡眠状态,少吃、少哭、 少动、体温低
惊厥发作
色素减少
2
【发病机制】
一、苯丙氨酸(PA)来源及作用 1、必需氨基酸:食物吸收 2、作用:1/3合成蛋白质 2/3在肝脏转化为酪氨酸 二、发病类型 1、典型:肝细胞缺乏PAH(占99﹪ ) 2、BH4缺乏型:GTP-CH、6-PTS或 DHPR其一缺乏(占1﹪)
3
三、苯丙氨酸代谢途径
鸟苷三磷酸(GTP) GTP-CH 三磷酸二氢新蝶 呤 6-PTS 6-丙酮酰四氢蝶呤 苯丙酮酸,苯乙酸, 苯乳酸,对羟基苯 乙酸↑
【临床表现】—散发性
㈡典型症状、体征(半年后)


1、特殊面容:眼距宽、鼻梁低平、舌大、伸舌、 面部粘液性水肿、眼睑浮肿、皮肤粗糙、毛发稀疏等 体态(上部量/下部量>1.5 ) 腹部膨隆、常有脐疝 2、神经系统:智能、运动发育障碍 3、生理功能低下:反应差、食欲差、声音低哑、 安静少动、呼吸心率慢、腹胀、便秘等
14
饮食疗法的原则:
1.使PA浓度不致过高 2.又要保证患儿生长发育所需
【疗效判断】
典型PKU治疗后,惊厥消失,脑电 图正常。 智力低下:效果不明显。
14
【预后】
开始治疗时间与预后有关 症状出现之前:智力发育接近正常
生后6m开始:大部分有智力低下
4-5y后开始:智力障碍难以恢复,
可减轻癫痫发作和行为异常
四氢生物蝶呤BH4
DHPR 醌式二氢生物蝶呤 BH2
苯丙氨酸
PAH
酪氨酸
色氨酸
BH4 DOPA 5-羟色胺
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酸
黑色素,甲状腺 素,肾上腺素↓
4
【临床表现】
出生时正常,3-6月出现症状,1岁时明显 一、神经系统 行为异常、肌张力↑、惊厥、智能落后 BH4缺乏型CNS症状出现早且严重: 肌张力减低,嗜睡和惊厥,智能↓ ↓ 不治疗可于幼儿期死亡 二、外貌 黑色素不足: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 变浅
儿科学-第八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
第三节 遗传代谢病 一、苯丙酮尿症
苯 丙 酮 尿 症
Phenylketonuria(PKU)
广东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
1
【概述】
•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 •体内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 •患儿尿液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早诊断可治疗
2
【概述】
临床主要表现 智能低下
维生素、矿物质、碘
13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以散发性 多见。其临床表现(新生儿期、典 型症状)。新生儿期筛查早期发现 患者,早期开始治疗可以预防智低, 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思考题】
1、如何鉴别21-三体综合征与先 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2、试述散发性甲低与地方性甲 低在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上有何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