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综述

合集下载

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

荧光法
总结词
荧光法是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能够实现定量测定的方法。
详细描述
荧光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维生素C在特定波长光的激发下能够发出荧光的特点,通过测量荧光强度与维生素C含量 的关系,实现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适用于痕量维生素C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总结词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准确度较高的测定方法。
02
正确处理样品
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高浓度的维生素C溶液,以防摄入
过量维生素C导致腹泻等不适症状。
03
实验区域清洁
实验区域应保持清洁,以防灰尘或其他杂质干扰实验结果。
实验误差来源及控制
样品处理误差
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可能因为操作不当导致样品损失或污染, 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应采用正确的称样方法和容器,确保样品
试剂
提取剂(如乙醇、丙酮等)、抗 坏血酸标准溶液、碘溶液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步骤
滴定法
将提取液用适量的提取剂稀释,加入适量的抗坏 血酸标准溶液,用碘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 的碘溶液体积。通过计算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色谱法
将提取液进行色谱分离,通过检测器检测维生素C 的含量。常用的色谱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 色谱法等。
详细描述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维生素C在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吸光度与维生素C含量的关 系,实现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适用于多种样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结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效果好、灵 敏度高、能够同时测定多种维生素的方 法。
VS
详细描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 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 进行分离,通过紫外检测器检测维生素C 的含量。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 能够同时测定多种维生素,适用于复杂样 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

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

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

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维生素C是一种对人体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

在医药等行业,准确测定其含量至关重要。

先说说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是怎么出现的。

在医药生产领域,要生产含有维生素C的药品,比如维生素C片。

以前没有准确的测定方法时,根本不知道药品里到底含了多少维生素C,这可愁坏了药企。

在食品行业也是,想知道某个食品里维生素C的含量,却没有合适的方法。

这就急需一种准确可靠的测定方法。

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的核心理论依据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

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能与特定的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打个比方,就像两个小伙伴,一个爱给东西,一个爱拿东西,维生素C就是那个爱给东西的,把电子给出去,从而发生反应。

通过测量反应的程度,就能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下面说说测定的步骤。

要先准备好样品。

如果是测定药品中的维生素C,就把药品碾碎成粉末状,精确称取一定量的粉末。

这一步得特别小心,要是称取的量不准确,后面测定的结果肯定不对。

有个小药企就因为这个吃过大亏,称取样品的时候马马虎虎,结果测出来的含量和实际差了好多,生产的药品质量不达标。

然后把称取好的样品溶解在合适的溶剂里,像水或者酸性溶液。

这时候得注意溶剂的量要合适,太多或者太少都不行。

接着加入特定的试剂,一般是碘液。

这个反应过程就像一场精确的舞蹈,碘液的量要控制好。

有个实验室新手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加碘液跟倒水似的,结果反应完全乱套了,根本测不出准确的结果。

在反应过程中,要保证反应条件合适,像温度要在一定范围内。

要是温度不合适,反应速度就会受到影响。

就像跑步一样,太热或者太冷都跑不快。

等反应结束后,通过滴定或者其他方法测量剩余试剂的量,根据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总结一下这个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的关键要点。

它准确可靠,能在医药、食品等很多领域发挥大作用。

在医药行业,有了这个方法,生产出来的维生素C药品质量有了保证,人们吃着也放心。

在食品行业,能准确知道食物里维生素C的含量,对人们健康饮食的指导意义重大。

维生素C制剂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综述

维生素C制剂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综述

维⽣素C制剂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法综述维⽣素C制剂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法综述维⽣素C制剂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法综述摘要:维⽣素C即L-抗坏⾎酸是⼀种⽔溶性维⽣素,具有多种剂型。

ChP2010收载有维⽣素C原料及其⽚剂、泡腾⽚、颗粒剂、泡腾颗粒剂、注射剂和复⽅制剂维⽣素C银翘⽚。

维⽣素C 银翘⽚系临床常⽤于治疗流⾏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的复⽅制剂,其组份为VitC、⾦银花、桔梗、连翘、对⼄酞氨基酚、芦根等成份,其中V itC易发⽣氧化导致含量显著降低。

根据其结构性质采⽤不同的⽅法对其进⾏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关键词:维⽣素C制剂;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内容:仪器及试剂(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效液相⾊谱仪;分析天平;薄层板;滴定管等。

(2)试剂硝酸银试液、⼆氯靛酚、碘滴定液、亚甲蓝⼄醇溶液、淀粉指⽰剂、草酸、醋酸、盐酸、硫酸等。

⼀维⽣素C⽚【鉴别】1. 与硝酸银的反应:⽅法:精密称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维⽣素C 0.2g),加⽔10ml溶解。

取该溶液5ml,加硝酸银试液0.5ml,即⽣成银的⿊⾊沉淀。

2. 与2,6-⼆氯靛酚反应: ⽅法: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维⽣素C 0.2g),加⽔10ml溶解。

取该1溶液5ml,加2,6-⼆氯靛酚钠1,2滴,试液的颜⾊即消失。

3. 薄层⾊谱法: ⽅法:取本品细粉适量( 约相当于维⽣素C l0mg),加⽔10 ml,振摇使维⽣素C溶解,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维⽣素C 对照品,加⽔溶解并稀释制成l ml 中约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谱法,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酸⼄酯-⼄醇-⽔(5:4:1)为展开剂,展开,晾⼲,⽴即置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

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和颜⾊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相同。

【检查】1. 颜⾊检查: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维⽣素C 0.1g),加⽔20ml,振摇使溶解,滤过,滤液照分光光度法在440nm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超过0.07。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一、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定原理。

2、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的原理、方法及其操作。

二、实验原理用I 2标准溶液可以直接测定维生素C 等一些还原性的物质。

维生素C 分子中含有还原性的二烯醇基,能被I 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反应式如下:C OCCC CCH 2OH OOH OHHOH H+ I 2C OC C C C CH 2OH OOHHH OO + 2HI由于反应速率较快,可以直接用I 2标准溶液滴定。

通过消耗I 2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即可计算试样中维生素C 的含量。

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

等物质的量关系:n(Vc )==n(I 2)即:310)(176%(2-⨯=⨯I C cV V m 试样)∴ Vc %=试样)()(176.02m cV I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分析天平,250ml 锥形瓶,100ml 量筒,10ml 量筒,酸式滴定管,滴定基管架,25ml 移液管。

(2)试剂医药维生素C 药片,HAc(2 mol/L),淀粉(0.5%),Na 2S 2O 3标准溶液(0.1 mol/L),I 2标准溶液(0.1 mol/L)。

三、实验步骤1. 0.05 mol ·L -1 I 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将3.3g I 2与5g KI 置于研钵中,在通风柜中加入少量水(切不可多加!)研磨,待I 2全部溶解后,将溶液转入棕色瓶中,加水稀释至250mL ,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 2S 2O 3 标准溶液于250mL 锥形瓶中,加50mL 水、5mL0.5%淀粉溶液,用I 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平行标定三次。

2. 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约0.2g 维生素C 片(研成粉末即用),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馏水100mL 、10mL 2mol ·L-1 HAc 和5mL0.5%淀粉指定剂,立即用I 2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显稳定的蓝色, 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实验报告

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实验报告篇一: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药片中的抗坏血酸含量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药片中的抗坏血酸含量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分析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广东510275摘要本实验利用恒电流库仑分析(库仑滴定法)结合永停法指示终点的方法,对一定质量的某品牌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含量进行测定,计算过程运用了法拉第电解定律。

结果测得:维生素c药片中抗坏血酸含量为858.8mg/g。

关键词库仑滴定法维生素c双铂极永停法抗坏血酸0引言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Vitaminc)是无色晶体,熔点为192℃,易溶于水及乙醇。

在水溶液里该物质极易被氧化,特别是有氧化酶及铜、铁离子存在时,可促进氧化破坏过程。

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对于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碘量法以及光度法等方法。

除此之外,原子吸收光谱法[3]和毛细管电泳法[4]等均有应用。

相比于以上方法,库仑滴定是由电解产生的滴定剂来滴定待测物质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法。

由于它不需要配制及标定标准溶液,以电解液直接进行滴定,分析结果通过精确测定电量或电位而获得,因而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和准确性高的特点[5]。

本实验是以电解产生的br2来测定抗坏血酸的含量。

抗坏血酸与溴单质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下式(1)所示:[2]+br2+2hbr(1)该反应能快速而又定量地进行,因此可通过电解即时生成br2来“滴定”抗坏血酸,故该方法亦称为库仑滴定。

本实验用Kbr作电解质来电解出br2,电极反应为阳极:2br?=2e?+br2阴极:2h++2e?=h2(g)滴定终点用双铂极电流指示法来确定。

即在双铂电极间加一小的电压(50-200mV),在终点前,电生出的br2立即被抗坏血酸还原为br?离子,因此溶液未形成电对br2/br?。

指示电极没有电流通过(仅有微小的残余电流),但当达到终点后,存在过量的br2形成br2/br?可逆电对,使电流表的指针明显偏转,指示终点到达[6]。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摘要本文介绶了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方法,介绍了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原理及相关测定步骤,包括样品前处理、维生素C含量测定、测定结果分析等部分。

结果表明,目前主要采用改良2,4-二羟基苯甲酸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该方法简便、准确、快捷,适用于室内维生素C测定。

关键词:维生素C;含量测定;2,4-二羟基苯甲酸1 绪论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也称抗坏血酸,它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人体对维生素A的吸收,有助于预防牙周病、血尿症等疾病,而且它还能抗氧化,促进血液循环,维持皮肤的年轻活力。

维生素C在食物中很容易损耗,因此,精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是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改善人们膳食、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2 原理2.1 2,4-二羟基苯甲酸法原理2,4-二羟基苯甲酸法(AOAC 991.20)是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把维生素C变成氧化铜,在酸性条件下,将维生素C(抗坏血酸)氧化为2,4-二羟基苯甲酸,溶液中的氧化铜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罗丹明B-6-苯基-2,4 -二羟基苯甲酸,其特殊的谱线被用来测定维生素C含量。

2.2 维生素C对抗坏血酸的反应抗坏血酸在碱性条件下与氧化铜发生反应,抗坏血酸被氧化,产生2,4-二羟基苯甲酸(罗丹明B-6-苯基-2,4 -二羟基苯甲酸)和氧化铜。

3 测定步骤3.1 样品前处理(1)选择食物样品,采用切片机将样品切成薄片,然后将薄片放入20℃的烘箱内,在80℃烘干3h;(2)样品经80℃烘干后,用干燥热风机将其继续风干,直到样品恢复室温;(3)将烘干后的样品切成小块,用500mL的盐酸溶解,溶解完毕后过滤,取含有维生素的溶液;3.2 维生素C测定(1)将Pierce1、 2-二羟基苯甲酸标准溶液(0.02mg/mL)和测定溶液加入碱性体系中,加热至80℃,反应2min;(2)反应完后,再加入改良的2,4-二羟基苯甲酸发光液质,反应2min;(3)将结果进行定量测试,以标准曲线法计算维生素C含量;3.3 测定结果分析根据相应的曲线,可以计算出所测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可以比较不同样品的维生素C含量,有助于了解样品的营养价值。

题目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综述.

题目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综述.

• • •

二氯酚靛酚法
该法简便易行,但有下列缺点:1。在生物组织内和组织提取液中, 抗坏血酸能以脱氢抗坏血酸及结合抗坏血酸的形式存在。它们 同样具有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但不能将2,6-二氯酚靛酚还原脱 色。(总抗坏血酸的量常用2,4-二硝基苯肼法和荧光分光光度 法测定)2.生物组织提取物和生物体液中常含有其它还原性物质, 其中有些在同样的条件下也可使2,6-二氯酚靛酚还原脱色。3. 在生物组织中,常有色素类物质存在,给滴定终点的观察造成 困难
紫外测定法 • 原理:根据维生素C具有对紫外光产生吸收、 对碱不稳定的特性,在243nm处测定样品 液与碱处理样品液两者吸光度值之差,并 通过标准曲线,即可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 优点:紫外测定法是维生素C快速测定的方 法,操作简单,不受其它还原性物质等成 分的干扰。
碘滴定法
• 原理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Vc,分子式C6H8O6。维生素C易溶于水, Vc具 有还原性,可被I2定量氧化,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其滴定 反应式:C6H8O6+I2= C6H6O6+2HI • 滴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⑴滴定过程中,要保持缓慢滴定,同时要晃动锥形瓶。这样既可以防 止碘溶液过量,又可以使碘溶液与被滴定溶液充分混合。 • ⑵滴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时,碘溶液的用量较大,当锥形瓶内的溶液 出现棕红色时,已接近氧化还原反应的终点,此时,更要放慢滴定的 速度。 • ⑶每次实验前,都要重新滴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得出所用的碘溶液 量。因为不同的维生素C药片之间,以及每次所配制的碘溶液(或可溶 性淀粉溶液)之间,可能存在着微量的差异,这种差异将导致所用的 碘溶液的量不同。 • ⑷有时仅仅通过观察颜色,不容易确定氧化还原反应是否达到终点。 这时,可以暂时记下所需的碘溶液的量,继续缓慢滴入碘溶液0 5 min, 如果这时的颜色比第一次读数时变得更蓝,而且0 5 min 后不褪色, 则应以第二次所需的碘溶液量为准;如果颜色不再变蓝,则应以第一 次的读数为准。

食品与药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方法综述

食品与药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方法综述

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方法综述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之一,人体主要通过新鲜水果、蔬菜或药片来获取或补充维生素。

因此维生素C的含量成为评价食品营养价值和药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随着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心,食品营养中维生素C和医药品的定量分析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年来食品与药品中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发展较为迅速,主要有滴定分析法、光度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流动注射法、液相色谱法以及原子吸收间接法等。

本文对比总结了这些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范围,讨论了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维生素 C又称抗坏血酸,其结构式如图1所示,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能够缓解多种疾病的氧化应激,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C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因此必须从食品中摄取,其中水果和蔬菜是人体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

由于维生素C的性质不稳定,在氧气、金属离子(如Cu2+、Ag+、Fe3+)存在下以及碱性、高温等条件下,很容易被氧化,不能确保维生素C的含量恒定。

文献报道的食品与药品中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滴定分析法、光度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流动注射法、液相色谱法(HPLC) 以及原子吸收间接法(AAS) 等。

表1中汇总了已报道的主要检测方法。

以下对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进行简要的叙述。

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1.滴定分析法采用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维生素C的氧化还原性质,通过化学反应,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根据样品溶液颜色的变化判定终点。

常见的方法有2,6-二氯吲哚酚滴定法(又称染料法)和碘量法等。

其中2,6-二氯吲哚酚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是:在酸性环境中,红色的2,6-二氯吲哚酚与维生素C反应被还原为无色的酚亚胺,以2,6-二氯吲哚酚染料为滴定剂,用滴定剂自身的颜色变化指示终点,当溶液中的维生素C刚好被全部氧化时,溶液呈浅红色, 30s内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其反应式如图2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摩尔比1﹕1
标示量%=
W ×标示量
×100%
O
Cl
O Cl
O O
C
Cl
OH Cl
C HO HO C C O
N
C C HC
O
N
O
====
+
H C HO C H
OH
+
HO
CH CH2OH
OH
CH2OH
维生素C (还原型)
2,6-二氯酚靛酚 (氧化型,粉红色)
维生素C (氧化型)
2,6-二氯酚靛酚 (还原型)
2,4一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
� 原理: � 维生素C在空气中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极易被 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 反应式:
2,4一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
� pH>5,脱氢抗坏血酸内环开裂,形成二酮古 洛糖酸 � 二酮古洛糖酸
H H O C H H O C C H H H O O C O C O C O O H
薄层扫描法

原理
4)线性实验 4.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维生素 C标准品100mg,用缓冲溶液配 成lmg/ml的标准溶液。精密称取维生素 C标准溶液1、2、3、4、5ml,分 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用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 4.2)测定 用5µl定量毛细管,分别吸取上述溶液各 5 µl,点于试纸上 。 点样后晾干,并将试纸 固定在20cm×20cm玻璃板上,放入薄层扫描仪。 测定△A 的积分值 (峰面积)作为纵坐标 Y ,点样量为横 坐标X,得一直线 方程 Y=15692X+130225,r= 0.9991
维生素C的结构式
O C HO HO H HO C C C C H O
维生素C:六碳的 多羟基内酯
CH2OH
测定方法
滴定法测定 维生素C
分光光度测 定维生素C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维生素C
1 滴定法测定维生素 C
1.1 2,6一二氯靛酚法
1.2 微量滴定法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差示旋光法

原理 方法 结果 讨论
4)稳定性试验 同一测试样品,在 120min内,每隔3min测定 一次差示旋光度。 文献结果:差示旋光度基本不变
——差示旋光法

原理 方法 结果 讨论
5)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维生素 C精制品500.0mg两份,分别置于 50mL 容量瓶中,各加入 20mg辅料,分别用盐酸盐缓冲液及 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成 50mL溶液,测定差示旋光度。 文献结果:平均回收率为 97.8%,变异系数cv为1.03%
电位滴定法

原理: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池
电动势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终 点. Pt为指示电极,甘汞作参比 电极 E池=E+-E-+E液接电位=EI2/I+k(常数)


电位滴定法
原理(具体来说:)
随着滴定剂的加入,由于发生化学反应, 待测离子浓度将不断变化; � 从而指示电极电位发生相应变化; � 导致电池电动势发生相应变化; � 计量点附近离子浓度发生突变;引起电位的 突变,因此由测量工作电池电动势的变化就 能确定终点。
碘量法

碘的浓度由已知浓度的 Na2S2O3标准溶液标定 反应式: 计算式: Wvc=C(I2)V(I2)M(vc)/m(vc ) *100%
� �
I 2 + 2 S 2O 3 2− = 2 I − + S 4O 6 2−
碘量法
• 注意 ! 测定时:加HAC使溶液呈弱酸性 • 原因: • (1) Vc还原性很强,在空气中很容易被 氧化,在碱性介质中更甚 • (2)I2在碱性介质中会发生歧化反应 • 加HAC可减少VC的副反应,避免实验 误差
原理
维生素C具有 较强还原性,可使蓝色染被 氧化成去氢抗坏血酸,利用此特征进行薄层扫描 法测定含量。
薄层扫描法 操作方法与结果
(1)试纸的制备 2,6-二氯靛酚钠 (DCP-Na)溶于无水乙醇配成 0.05%的DCP-Na乙醇溶液,滤纸在盛有DCP-Na乙 醇溶液的展开缸中浸渍 3min,边浸边摇展开缸,使 滤纸均匀着色,充分被染料溶液所饱和。取出悬挂于 暗处,晾干后,立即放入干燥器中避光保存,备用。
系统采用VenusilXBP—C18柱 (4.6x250 mm,5μg),用0.2% 的偏磷酸的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流 速1 ml/min,检测波长240 nm; 维生素C浓度在0.1-1.0 mg/ 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 方法回收率99.89%,标准偏差 0.91,操作简便、灵敏、可靠
薄层扫描法
2, 4一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
• 脱氢抗坏血酸,二酮古洛糖酸均能和 2,4-二硝 • •
基苯肼生成可溶于硫酸的脎 脎在500nm波长有最大吸收 脎的结构:
H
R
R
C C
N N
N N H
分光光度法
� 样品溶液与VC标准溶液按上述方法同样处 理 � 500nm处测吸光度 � 下图:721型分光光度计
钼蓝比色法
——差示旋光法

原理 方法 方法 结果 TEXT 讨论 TEXT
6)样品测定 取维生素 C片剂10片,称重研碎后分别用盐 酸盐缓冲液及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成 50mL溶 液(相当于含Vc 20mg/mL),滤去不溶物,测 定滤液的差示旋光度,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其 含量。
——差示旋光法

原理 方法 方法 结果 TEXT 讨论 TEXT
——差示旋光法
选定pH为 2.2和6.2
——差示旋光法

原理 方法 结果 讨论
2)差示旋光度与溶液浓度关系 吸取2.0、4.0、8.0、16.0、20.0mL的维生素C标准液各 两份,分别置于50mL的容量瓶,一份用pH2.2的盐酸盐缓冲 液定容;一份用 pH6.2的磷酸盐缓冲液定容,静置 3min后, 用220mm测定管,以前者为空白,测定后者的差示旋光 度(△a)。 文献结果:线性方程为△a=0 205*C+ 0.05,r=0.9964
马占玲等用钼蓝比色法测定青椒中还原 型维生素C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测定波长839 nm,维生素C含量在 0.004~0.024 mg/mL范围内呈 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7.2%。该方 法简单、快速、准确。
钼蓝比色法
� 逯家辉等提出了一种测定维生素C的新方
法,它是基于Folin B试剂与抗坏血酸在 pH=3的三氯乙酸酸性介质中反应生成脱 氢抗坏血酸,反应产物在910 nm波长处 有最大吸光度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的 线性范围为0~50.0μg/mL,相关系 数r=0.999 86,回收率为98.12%~ 102.15%。
� 其能还原2,6-二氯酚
OH C
OH C
靛酚染料。 �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的烯二醇基,我们通 过氧化还原滴定来测 定维生素C
——2,6-二氯靛酚法
原理
2,6-二氯靛酚是一种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 介质中为红色,碱性介质中为蓝色,与Vc反应 后,生成无色的还原型酚亚胺,因此,在酸性 条件下,用2,6-二氯靛酚滴定至溶液显玫瑰 红色,即为终点;无需另加指示剂。
——2,6-二氯靛酚法
方法
�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 Vc50mg),用适量水溶解,置 100ml 量瓶中,加偏磷酸-醋酸试液20ml,再用水稀释置刻度,摇匀; �精密量取稀释液适量(约相当于 Vc2mg)置50ml的锥形瓶中 , 加偏磷酸-醋酸试液5ml,用2,6-二氯靛酚滴定液滴定,至溶液显玫 瑰红色,并持续5s不褪; �空白试验:取偏磷酸-醋酸试液5.5ml,加水15ml,用2,6-二 氯靛酚滴定液滴定。 �计算: (V-V 0) ×F ×T ×W
HYPERSIL—C8色谱柱法
采用HYPERSIL—C 8色谱柱,用 0.1%低浓度的草酸作流动相,陈 昌云等采用0.05 mol/L磷酸二氢 钾缓冲液:甲醇 =80:20 (v/v)作 流动相。流速为 1.0mL/min,二 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 254 nm。
3.2 VenusilXBP—C18柱法
概述
维生素C是可溶于水的无色结晶,是一种分子结构 最简单的维生素。维生素 C有防治坏血病的功能, 所以在医药上常把它叫做抗坏血酸。维生素 C能保 持巯基酶的活性和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起解毒 作用等。其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 蔬菜,特别是枣、辣椒、苦瓜、柿子叶、猕猴桃、 柑橘等食品中含量尤为丰富。准确测定维生素 C的 含量,对饮食健康、医疗保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近年来报道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滴定法、光 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差示旋光法

原理 方法 结果 讨论
3)辅料干扰试验 取混合辅料 20mg(淀粉、硬脂酸镁、 EDTA、糊精等按 处方比例混匀 )两份分别置于50mL的容量瓶,一份用 pH2.2的盐酸盐缓冲液定容,一份用pH6.2的磷酸盐缓冲 液定容,滤去不溶物 ,滤液在两种 pH值测定差示旋光度。 文献结果:辅料的差示旋光度为零,说明辅料对维生素 C含量的测定不干扰。
方法
结果
讨论
薄层扫描法

原理 方法 方法 结果 TEXT 讨论 TEXT 5)样品的含量测定 取维生素 C片10片,研细,精密称取平均片重一片的 粉末,放入 100ml容量瓶中,加入缓冲液至刻度,振 摇,使维生 素 C溶解,放置、澄清,用吸液管取 3ml 移 至10ml容量瓶中,用缓冲液稀释至刻度。用 5 µl定量毛 细管点样品溶液与不同浓度的标准液于同一试纸上 ,然 后扫描 测定峰面积,由工作曲线法计算维生素 C片中的 维生素C含量。

2,6-二氯酚靛酚染料的钠盐在水溶液中显蓝色, 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
碘量法
� 原理:由于维生素C分子中的烯二醇基有极强的
还原性,能被碘氧化,用碘滴定VC � EC6H6O6/C6H8O6=0.18 ,EI2/I-=0.5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