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 “游美学务处”在选派留学生同时,着手筹建留美 预备学校——清华学堂(1911年正式开学,民国成 立后改为清华学校)
17
五、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 辛亥革命时期创办的学校: 爱国学社:蔡元培、章太炎 爱国女校:蔡元培于1902年创
立 大通师范学堂:1905,陶成章、
徐锡麟;秋瑾曾主持校务。
18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
到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民主的教育 应该是“文化为公”“教育为公”机会均等。 • 六、儿童教育思想
46
第六节: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 陈鹤琴(1892-1982):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 开创者。创办了中国第一 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 幼稚园),1941年创办 《活教育》杂志,标志着 “活教育”理论的形成。
2、废除八股文考试,改革科举制度(设立经济特 科,选拔维新人才);
3、讲求西学,建立新式学堂(令各省府厅州县大 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 以上措施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由于封建官僚的抵制,这些措施大多并未实施即 被废止,但它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新政时期的教育:留学高潮兴起(梅贻琦、胡 适、竺可桢、陶行知、陈鹤琴)。清末学制包含资 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因素,是传统和近代的综合产 物。
科举制度被取
消後,很多人
都以北大(京
师大学堂)为
科举的替代品,
以此为仕途捷
径。1917年,
蔡元培接任北
大校长,对北
大进行了大规
模的改革,使
北大呈现了完
全崭新的气息。
京师大学堂匾
14
京师大学堂的洋教习 校钟
红楼旧校址
17
五、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 辛亥革命时期创办的学校: 爱国学社:蔡元培、章太炎 爱国女校:蔡元培于1902年创
立 大通师范学堂:1905,陶成章、
徐锡麟;秋瑾曾主持校务。
18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
到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民主的教育 应该是“文化为公”“教育为公”机会均等。 • 六、儿童教育思想
46
第六节: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 陈鹤琴(1892-1982):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 开创者。创办了中国第一 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 幼稚园),1941年创办 《活教育》杂志,标志着 “活教育”理论的形成。
2、废除八股文考试,改革科举制度(设立经济特 科,选拔维新人才);
3、讲求西学,建立新式学堂(令各省府厅州县大 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 以上措施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由于封建官僚的抵制,这些措施大多并未实施即 被废止,但它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新政时期的教育:留学高潮兴起(梅贻琦、胡 适、竺可桢、陶行知、陈鹤琴)。清末学制包含资 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因素,是传统和近代的综合产 物。
科举制度被取
消後,很多人
都以北大(京
师大学堂)为
科举的替代品,
以此为仕途捷
径。1917年,
蔡元培接任北
大校长,对北
大进行了大规
模的改革,使
北大呈现了完
全崭新的气息。
京师大学堂匾
14
京师大学堂的洋教习 校钟
红楼旧校址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讲座PPT课件

• 第二,教育市场化的三个条件:市场观念、交换关系、 统一的全国市场。
• 第三,教育市场化的措施。废除义务教育立法,发放教 育凭卷,向学生收取学费。
经济因素的影响
•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是西方国家经济发 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 进入70年代后不久,西方各国经济不景气。 • 经济上的原因,各国政府开始寻求对策。
• 有利于发挥教育的全面功能,促进教育功能的综 合化。
• 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整合。
回归式、多样化使终身教育更加贴近 社会生活
• 丰富多样的形式、手段和途径。 • 重视回归教育。 • 社会文化生活教育。 • 重视闲暇教育。
二、教育市场化思潮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各类教育的市场化倾 向和特征越来越明显。
教育内部因素的影响
• 主要体现在公立与私立学校教育的对比情况。 • 第一、从办学效率来看。 • 第二、从办学质量来看。
• 第三、公立学校逃学、暴力、吸毒等社会问题十 分严重。
• 人们认为:私立学校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它是 以市场化的公平竞争为发展动力的。
2、教育市场化的特征
• 教育市场化。 • 教育市场化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 普遍性、同期性、多样性、企业直接参
或代表人及代表作;社会根源,发展、 演变的过程;成效和影响。 • 进步主义。 • 要素主义。 • 永恒主义。 • 存在主义。
特征
• 时代发展性。 • 哲学基础性。 • 学科借鉴性。 • 批判现实性。
二、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思想
• 1、理论价值:
•
• 2、实践价值:
三、怎样学习教育思想
• 理性思考的过程、方法。 • 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 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 • 联系实际,启发思维。
• 第三,教育市场化的措施。废除义务教育立法,发放教 育凭卷,向学生收取学费。
经济因素的影响
•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是西方国家经济发 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 进入70年代后不久,西方各国经济不景气。 • 经济上的原因,各国政府开始寻求对策。
• 有利于发挥教育的全面功能,促进教育功能的综 合化。
• 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整合。
回归式、多样化使终身教育更加贴近 社会生活
• 丰富多样的形式、手段和途径。 • 重视回归教育。 • 社会文化生活教育。 • 重视闲暇教育。
二、教育市场化思潮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各类教育的市场化倾 向和特征越来越明显。
教育内部因素的影响
• 主要体现在公立与私立学校教育的对比情况。 • 第一、从办学效率来看。 • 第二、从办学质量来看。
• 第三、公立学校逃学、暴力、吸毒等社会问题十 分严重。
• 人们认为:私立学校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它是 以市场化的公平竞争为发展动力的。
2、教育市场化的特征
• 教育市场化。 • 教育市场化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 普遍性、同期性、多样性、企业直接参
或代表人及代表作;社会根源,发展、 演变的过程;成效和影响。 • 进步主义。 • 要素主义。 • 永恒主义。 • 存在主义。
特征
• 时代发展性。 • 哲学基础性。 • 学科借鉴性。 • 批判现实性。
二、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思想
• 1、理论价值:
•
• 2、实践价值:
三、怎样学习教育思想
• 理性思考的过程、方法。 • 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 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 • 联系实际,启发思维。
走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PPT教学课件义务教育

体会友人不同的心情,有 感情地读读这三句话。
认真听课文朗读,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霍然而起”、“绕室徘徊” 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从这两个词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它属于大海”这句话你是 怎样理解的?
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 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2)坚持对外开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把对内 搞活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3)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既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 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你能说说海鸥的样子吗?
默读课文,找出文 中描写海鸥外形的句子。
以“我喜欢的鸟”为主题, 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外 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以及 怎样保护鸟类的常识。
自由读文,说说友人是怎样喂养小海鸥的?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友人和小海鸥“有着一种 默契”?
友人:常常为它留一勺(sháo)清清的
对,是海鸥。海鸥常常 翱翔于波澜壮阔的大海上, 它那矫健优美的身姿时常吸 引人们的视线。
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
鸥与友人有着深情厚谊?找出自 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 听,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1.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海鸥的? 3.在文中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① 含义: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必 须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 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经济建设
服
认真听课文朗读,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霍然而起”、“绕室徘徊” 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从这两个词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它属于大海”这句话你是 怎样理解的?
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 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2)坚持对外开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把对内 搞活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3)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既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 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你能说说海鸥的样子吗?
默读课文,找出文 中描写海鸥外形的句子。
以“我喜欢的鸟”为主题, 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外 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以及 怎样保护鸟类的常识。
自由读文,说说友人是怎样喂养小海鸥的?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友人和小海鸥“有着一种 默契”?
友人:常常为它留一勺(sháo)清清的
对,是海鸥。海鸥常常 翱翔于波澜壮阔的大海上, 它那矫健优美的身姿时常吸 引人们的视线。
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
鸥与友人有着深情厚谊?找出自 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 听,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1.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海鸥的? 3.在文中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① 含义: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必 须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 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经济建设
服
现代教育原理课件完美版PPT

知识的更新
知识总量翻一番
公元1960
知识总量翻一番
公元1950
知识总量翻一番
公元1900年
知识总量翻一番
公元1750年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二)社会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制度对教育性质、目的的制约; 2、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4、政治制度决定国家的教育制度; 5、政治制度影响部分课程和教育内容。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A
教育的正功能
B
教育的负功能
C
教育的本体功能
培养人的基本 职能;传递功 能;筛选功能
D
教育的社会功能
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
经济功能
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
人口控 制功能
1、劳动力再 生产的重 要手段;
2、科学知识 再生产的 重要手段;
3、发展科学 的重要手段。
1、为政治培养 人才,维护 社会政治的 稳定和发展。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187.26万人, 比上年增加13.05万人;专任教师107.6万人, 比上年增加11.02万人。生师比为17.93:1。 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14万人,比上年减少 0.89万人;专任教师8.14万人,比上年减少 0.29万人。
——摘自教育部2007年5月 《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
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 育毛入学率达到22%。
2006年全国招收研究生39.79万人,比上年增加3.31万 人,增长9.07%;其中博士生5.6万人,硕士生34.2万人。在 学研究生110.47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增长12.88%; 其中博士生20.8万人,硕士生89.66万人。毕业研究生25.59 万人,比上年增加6.62万人,增长25.87%;其中博士生3.62 万人,硕士生21.97万人。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 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 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
有机会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职业教育的重 要性:培养高 素质技能人才, 促进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 展历程:从最 初的职业学校 到现在的职业 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特 点:注重实践 操作,强调技 能培养
职业教育的发 展趋势:与产 业紧密结合, 培养适应市场 需求的人才
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全面建设现代教育体系 1950年代,推行普及教育,建立各级各类学校 19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高校 19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资源 1990年代,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1世纪初,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化教育。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优 势:教育国际化 可以促进文化交 流、提高教育质 量、增强学生的
国际竞争力。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问 题:教育国际化 也带来了一些问 题,如文化冲突、 语言障碍、教育 质量参差不齐等。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挑 战:教育国际化 需要面对各种挑 战,如如何平衡 本土化与国际化、 如何提高教育质 量、如何培养学 生的国际竞争力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中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历 程 03 现 代 中 国 教 育 的 特 点 04 现 代 教 育 的 问 题 与 挑 战 05 未 来 中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趋 势
01
添育的特点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 颁布,规定适 龄儿童和少年 必须接受九年 义务教育
有机会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职业教育的重 要性:培养高 素质技能人才, 促进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 展历程:从最 初的职业学校 到现在的职业 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特 点:注重实践 操作,强调技 能培养
职业教育的发 展趋势:与产 业紧密结合, 培养适应市场 需求的人才
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全面建设现代教育体系 1950年代,推行普及教育,建立各级各类学校 19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高校 19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资源 1990年代,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1世纪初,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化教育。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优 势:教育国际化 可以促进文化交 流、提高教育质 量、增强学生的
国际竞争力。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问 题:教育国际化 也带来了一些问 题,如文化冲突、 语言障碍、教育 质量参差不齐等。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挑 战:教育国际化 需要面对各种挑 战,如如何平衡 本土化与国际化、 如何提高教育质 量、如何培养学 生的国际竞争力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中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历 程 03 现 代 中 国 教 育 的 特 点 04 现 代 教 育 的 问 题 与 挑 战 05 未 来 中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趋 势
01
添育的特点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 颁布,规定适 龄儿童和少年 必须接受九年 义务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演示课件.ppt

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2、学习过程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vjghkjh
7
教育技术的共同特征
1、教育技术支持和优化教学,最终促进学 习者的学习
2、教育技术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 理论研究和实践
3、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 技能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
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此定义的特点: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教育技术的研究要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RM)等。
vjghkjh
14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而不是刺激与反 应的联结。
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 是突然顿悟的。
实验基础:基于苛勒在黑猩猩身上所做 的实验(让关在笼里的黑猩猩取笼外的香蕉)。
vjghkjh
15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学习
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现代
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学说,其基本观点是:
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层次上,利用学习 环境和学习条件,发挥自身的经验、能力和 信念,接收和感受信息,构建更新、更高的 知识层次。
提倡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
好的学习资源和媒体教学条件,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vjghkjh
vjghkjh
7
教育技术的共同特征
1、教育技术支持和优化教学,最终促进学 习者的学习
2、教育技术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 理论研究和实践
3、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 技能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
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此定义的特点: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教育技术的研究要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RM)等。
vjghkjh
14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而不是刺激与反 应的联结。
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 是突然顿悟的。
实验基础:基于苛勒在黑猩猩身上所做 的实验(让关在笼里的黑猩猩取笼外的香蕉)。
vjghkjh
15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学习
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现代
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学说,其基本观点是:
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层次上,利用学习 环境和学习条件,发挥自身的经验、能力和 信念,接收和感受信息,构建更新、更高的 知识层次。
提倡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
好的学习资源和媒体教学条件,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vjghkjh
教育学完整ppt课件(2024)

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智力支持。
03
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养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16
04
教育与人的发展
2024/1/30
17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01
02
03
身心发展的概念
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期间 ,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 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 程。
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激励功能、 保障功能。
25
06
课程与教学论
2024/1/30
26
课程概述
1 2
课程定义与内涵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 标的基本途径。它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 评价等方面。
课程类型与结构
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 合课程等。课程结构则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和教材三个层次。
教育学完整ppt课 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要素 • 教育与社会发展 • 教育与人的发展 •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 课程与教学论
2
01
教育学概述
2024/1/30
3
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
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 育价值观为引导,形成描述、阐释、预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综合性知识体系。
2024/1/30
身心发展的特点
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 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 异性等。
身心发展的规律
包括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规律、教育与个体发展相 适应规律等。
[课件]第三章 中国现代教育探索PPT
![[课件]第三章 中国现代教育探索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9496f0240c844768eaee10.png)
从20年代中前期到抗战爆发的15年时间里,是中国教育制度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国 现代教育于此奠定基础, 但是国民政府也丝毫未放送对教育的控制,以及对进步师生的监督甚至镇压和教科书 审视制度等等。
尤其是全国人民赢得抗战胜利,教育面临大好发展时机,国民党挑起内战,战争造成 国民经济处于崩溃, 教育已经丧尸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国民政府的教育注定走到尽头。
1929年 民国政府规范大学办学,规定办学目标,大学是“研究高深学术,养成 专门人才”,重学术性;大专是“教授应用科学,养成技术人才”,重应用型。 规定全国高校分为国立、省立、市立、和私立四中。大学分设文、理、法、农、工、 商、医诸学院, 增设教育学院:凡具备三个学院(其中必须具备理学院和农、工、医学院之一)以上 可立为大学,否则只能作为独立学院;通过设立研究所以保证大学的学术性。 针对文、法科大学过滥现象,1931年行政院您提出大学教育以注重自然科学及使用科 学为原则“,限制和收缩文、发科,扩充理、工、农、医科,高校办学向实科倾斜。
第三章 中国现代教育探索
•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 一、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 • 二、学校教育的发展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实践 • 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教育理论贡献 • 三、干部教育 • 四、群众教育 • 第三节 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 一、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探索 • 二、晏阳初、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 • 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四、廖世承与中学教育改革
•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及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使民国教育有法可依, 有法可循,但国民教育以此名义控制教育,封闭进步学校,镇压进步师 生,而实际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背道而驰。
• 2、“战时须作平时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况,分别为2至3年。另办一年左右的
进修班。学习内容,设置 “以毛主席
著作为基本教材的政治课;实行教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的工农兵学员
科研、生产三结合的业务课;以备战为 内容的军事体育课”。
北京大学红卫兵在批斗北大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清华大学在批斗反动学术权威
教育复兴
1.教育战线上的拨乱反正
。
2.确立“教育优先、科教兴国”战略
邓小平多次强调: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 确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
1995年5月6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 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 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 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科教 兴国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中 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7.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力度
国家出资支持西部20所高校建设,并在西部180多个县, 建立职业教育中心;进一步实施东西部对口支援,增加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 展。
8.成就
到20世纪末,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 青壮年文盲。
教育兴办 教育挫折 教育繁荣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为了”根本大计”我国对中国教育做了如下思考
1.坚决实施”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的方针和义务教育 法,依法治教。 2.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大基础教育的 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 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3.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 “211工程”计划。 4.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 度。
田头识字学习
偏远贫因地区的小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落后,政府办了许 多工农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学校,田头识字教学 等形式,这些形式为扫盲教育作出贡献。
落后地区的教育
世界扫盲游行大会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劳动模范郝建秀(中)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 速成中学学习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
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技, 不抓教育不行”;
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根本纠正长期以来在知识分子 问题上的“左”倾观点,迅速给数以万计的冤假错案平反,使教育工 作者在政治上得到新生,教育战线上的春天来了;
1977年8月8日决定恢复高考,当年冬全国57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 27.3万, 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使教育界重新焕发新机;
5.国际教育交流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2007年底),我国先后有121.17万我到国外 留学,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数之多规模之大,为我 国留学史上前所未有。目前有31.9万多人学成回国。
6.教育改革
推行多种教育模式,特别是扩大教育投资方式,实行 政府办学为主,鼓励民间办学,还启动了希望工程。
建 国 初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的 开 学 典 礼
文化大革命中的“两个估计”
1971年4月15日到7月31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通过 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全面否定17年教育工作。提出 了两个估计: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 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
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
Hale Waihona Puke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 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 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 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
3.坚持“三个面向”
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改革的步 伐加快,普九教育,《义务教育法》颁布,中等教育 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招生 制度等。
4.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1993年,国家着手实施“211”工程,大大促进高等教育的 发展,一批重点高校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涌现一批如北大 方正为代表的新型校办企业,发挥高校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方面的智力优势,进一步密切了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
▪全国第二、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文盲人数
文革期间,文盲人数没有减少,说明在此期间教育处 于停滞状态。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
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 点)的
请示报告》。
《报告》提出:经过三年来的文化
大革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经具备
了招生条件。计划于本年下半年开始招
生。具体规定:学制,根据各专业具体
全面整顿恢复被文化大革命颠倒了的教育秩序、学制等;
组织编写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稳定教育教学秩序和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
大力倡导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社会风气;颁布《教师法》、规定教师 节、提高教师待遇,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等。
恢复高考制度的历史意义:
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对于当时推动恢复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党的历史性转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中 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 义。它顺应了社会公众对人才观念的认同,重建了价值体系和 观念,迎来了通过公平竞争改变个人命运的时代,推动了“尊 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确立。
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人民教育的奠基
1.拉开序幕
(1)接管旧教育,创建人民教育事业
(2)教育向工农敞开大门
2.制定教育方针
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有文化的劳动者。
3.成就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教育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初 步建立起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大军和德 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定基础,为国民经济的 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