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虫病
家畜寄生虫学 第七章 线虫病

虫体是一种柔软纤细粉红色的线虫,呈 毛发状,剖解时从真胃中收集到虫体,因吸 血呈现淡红色,雌虫由于白色的生殖器官和 红色肠管相互扭转形成红白二线相互捻转的 特征。虫体前端尖细,口囊小,口囊内背侧 有一角质矛状小齿,称背矛。在虫体近前端 食道前1/3处两侧有一对向后侧方伸出的颈 乳突。
虫随血流 右心 肺脏
穿过肺毛细血管 离
开血管 在肺泡中经第Ⅲ 次蜕皮(发育为第Ⅳ 期幼虫)
再沿支气管、气管上行到口腔 随着吞咽运动 经过食
道、胃,最后到小肠,在小肠中第Ⅳ 次蜕化,发育为成虫。
返回
流行广泛,主要危害仔猪。 流行的主要原因: 1.蛔虫生活史简单。 2.繁殖力强,产卵数多。 3.卵对外界的抵抗力强,虫卵由4层膜组成,可 以保护胚胎和幼虫。 4.虫卵对各种化学药品有较强的抵抗力。
返回
由于幼虫移行,可造成各器官的损害,主要对肝和肺的 损害。肝脏小点出血和肝细胞浑浊肿胀、变性和坏死; 幼虫由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时,小血管破裂,肺脏出血 和水肿,严重者伴发肺炎。 成虫寄生阶段,可引起宿主营养吸收障碍,发育不良; 寄生数量多时,可导致肠破裂、穿孔,并继发腹膜炎而 死亡;宿主吸收虫体分泌的毒物和代谢产物,引起过敏, 出现痉挛、兴奋和麻痹等症状;
少肌型:肌细胞大而少,不深入假体腔。
肌肉层 (只有纵肌)
多肌型:肌细胞多而长,纺锤型,深入体腔。 全肌型:肌层薄,肌细胞细而密,排列整齐。
假体腔:生殖道位于其中,内有生殖器官和体腔液, 消化道
线虫的体表有角质层。
角皮光滑或有横纹,或有纵纹,有的有凸出
物(头泡、颈翼、尾翼、颈沟、乳突等)。
有附着、感觉和辅助交配等功能。
第三节 猪旋毛虫病
一、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三、流行病学 四、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 五、诊断 六、治疗 七、预防
兰花线虫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兰花线虫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兰花线虫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兰花中的线虫病,由线虫侵入兰花根部所致。
线虫繁殖会影响兰花的生长,导致植株衰弱与萎缩。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兰花线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一、症状1、叶子变黄兰花叶子冠和老叶逐渐变黄,病变后的叶片表面显示出黄斑,这是线虫侵染的明显迹象。
同时,兰花的叶子变得脆弱,容易掉落和折断。
2、根系紊乱线虫侵染根系会对兰花的供水和营养摄取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其根系出现紊乱。
植株根系逐渐腐烂导致植株失去支撑,最终导致植株的死亡。
3、花的变形兰花线虫病也会导致花的质量下降,花朵可能呈现出变形和矮小的现象。
花骨朵也可能变得扭曲和皱缩,开花时间上的变化和并不是预期的花期都是兰花线虫病的明显迹象。
4、产量下降线虫侵染后,兰花的生长速率变得缓慢,导致花苞产量和收成量都会减少。
这些症状是兰花线虫病的显著特征,如果及时注意并且采取正确的防治方法,可以避免其对植物产生的影响。
二、预防与治疗1、营养营养对植物健康和抵御线虫入侵的极有益处。
给兰花适当的肥料,就可以增强植物的免疫能力,抵御线虫入侵。
2、隔离如果你已经诊断出兰花线虫病,那么将其从其他植物和健康的兰花隔离开来,以避免线虫繁殖并向其他植株传播。
3、清理根系不要让旧的根系在土壤中残留太长时间。
新的土壤可以更好地营养兰花,清理掉旧的根系可能会更好地防止线虫传播。
4、防治剂使用药物可帮助兰花对抗线虫入侵。
它可以防止线虫的扩散和繁殖,并阻止它们对植物的进一步破坏。
5、防止过度浇水兰花线虫病的主要来源是根部缺氧。
如果兰花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则会减少它的生长和代谢,并会引起线虫的入侵。
适当的灌溉和透气将有助于避免此类病害。
总而言之,兰花线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但只要及时诊断和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就可以避免其对植物产生的影响。
要注意植物的生长状态,适当的灌溉和营养将有助于兰花对抗线虫入侵,防止其繁殖和传播。
春季线虫的防治知识点总结

春季线虫的防治知识点总结春季线虫的防治知识点总结春季是许多植物生长的季节,但同时也是由于气温升高和湿度增加而导致线虫病害频发的季节。
线虫是一类微小的寄生性动物,可以侵害植物的根系和地下部分,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农业和园艺中,线虫病害被认为是引起作物减产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了解春季线虫的防治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春季线虫的防治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了解常见线虫病害在春季,常见的线虫病害主要包括根结线虫病、瘤胫线虫病和螺旋线虫病。
根结线虫病是由硬皮线虫引起的,其特征是植物根系上形成瘤状结构;瘤胫线虫病是由瘤胫线虫引起的,植物根系上会出现具有瘤状增大的症状;螺旋线虫病是由螺旋线虫引起的,植物叶片上会出现螺旋状损伤。
了解不同线虫病害的特征是进行防治的基础。
二、建立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1. 土壤消毒:春季是进行土壤消毒的好时机。
可以选用化学土壤消毒剂或热水灭菌等方法。
化学土壤消毒剂可以在施用前将土壤调整至适宜的酸碱条件和湿度,然后将消毒剂用草木灰等中和,再施用在土壤上。
热水灭菌需要将水加热至65-70摄氏度,然后浇灌到土壤上,达到灭菌效果。
2. 揭土培养:通过揭开土壤表面的一层土壤,暴露在阳光下,可以有效地杀死线虫的卵和幼虫。
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揭土培养,可以有效地控制线虫的数量。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从而减轻线虫的侵害。
适量施入磷、钾等营养元素,减少氮肥的施用。
因为氮肥会增加植物的蛋白质含量,从而增加线虫的寄生和繁殖。
三、合理选择抗性品种选用抗性品种是有效防治春季线虫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了许多抗性品种。
在选择品种时,应该参考抗性品种的抗病性,尽量选择对线虫病害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同时,在品种选择方面也要注意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种植条件。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非药物的防治方法。
可以通过引入天敌(如寄生线虫、捕食性线虫等),来控制线虫的数量。
线虫病

丝虫病概述1线虫病(nematodiasis,nematodosis)是由线虫寄生人体引起的一类疾病。
在自然界中,线虫已被记录的物种超过28000个,还有大量虫种尚未命名。
绝大多数种类体小呈圆柱形,故又称圆虫。
线虫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沙漠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可以营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
寄生生活的种类超过16000多种,可寄生于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人类。
寄生人类的线虫大约176种,有些虫种专性寄生于人体有些种类具有广泛的哺乳类动物宿主,也有少数动物常见的寄生虫偶尔寄生人体。
人体常见的寄生线虫仅有10多种。
流行病学1、4在寄生虫感染中,线虫感染占有重要的地位。
1990年第1次全国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人体寄生虫有56种,线虫12种。
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其中线虫感染率高达59.02%,而原虫、吸虫、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0.32%、0.57%、0.2%。
在线虫感染中,蛔虫、钩虫及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估计全国感染人数,蛔虫为5.23亿~5.39亿人,钩虫感染者为1.87亿~2.01亿人,鞭虫感染者为2.05亿~2.20亿人。
2005年第2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道,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与第1次调查相比,分别下降了60.70%、71.28%和73.60%,但总感染率仍保持在19.56%的高水平,据此推算总感染人数高达1.29亿,这一现状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相适应。
因此,土源性线虫病依然是我国优先防治的寄生虫病种食源性寄生线虫在我国也普遍分布。
广州管圆线虫病曾在温州(1999)、北京(2006)及大理(2008)发生暴发;旋毛虫病暴发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主,但城市也有暴发的记载,如1995年郑州居民291人在某饺子馆吃了未煮熟的水饺,212人发病。
这些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局部暴发,不仅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也易成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我国报道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还有颚口线虫病、膨结线虫病、筒线虫病等。
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

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树疾病,该病在松树脱叶、枯干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松木资源的种植和利用。
为了防治松材线虫病,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化学和物理措施,并加强松树的健康管理。
以下是一个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方案。
一、生物防治措施1.引入线虫天敌:引进天敌如十字线蚜、象甲、瓢虫等,在松树周围释放,以防止线虫繁殖和传播。
2.促进松树健康:加强松树的养护,提高松树的抗病能力,通过适量的施肥、修剪和补水来提高松树的生长和抵抗力。
3.利用松树的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松材线虫抗性的松树品种进行种植。
二、化学防治措施1.使用杀线虫剂:使用杀线虫剂进行喷洒,杀灭或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
但使用杀虫剂要严格按照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和有益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2.杀灭线虫的宿主:在松树四周的地面上喷洒线虫宿主的杀虫剂,如松材线虫的中间宿主松毛虫、松树蛾等。
三、物理防治措施1.砍伐病树:对已被松材线虫感染严重的松树及时进行砍伐,以防止病情扩散。
2.烧毁病木:对砍伐的感染严重的松树进行焚烧,将病原体彻底消灭。
四、管理措施1.间伐和稀疏:定期进行间伐和稀疏,以促进松树的生长和通风,减少线虫的繁殖环境。
2.清理松树周围植物:清除松树周围的杂草和灌木,减少线虫的潜在宿主,防止病害的扩散。
3.检测和监测:定期检测和监测松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线虫感染的松树。
综上所述,防治松材线虫病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化学和物理措施,并加强松树的健康管理。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松木资源的种植和利用。
植物病原线虫

❖ 多肉的地下根或茎受害后。组织先坏死,以后由 于其它微生物的侵染而腐烂。
❖ 根部受害后,地上部的生长受到影响,表现为植 株矮小,色泽失常和早衰等症状,严重时整株枯 死
危害
❖ 估计全世界主要作物每年因线虫危害损失12.3%, 达 $100 billions
虽然线虫缺乏呼吸系统,但单位体重的耗氧量 比人还高,因此,土壤长期淹水或通气不良也影响 它的存活。
4、许多线虫能经休眠状态在植物体外长期存 活,如土壤中未孵化的卵,特别是卵囊和胞囊中 的卵存活期更长。
5、线虫大都生活在土壤的耕作层中,从地面 到15cm深的土层中线虫较多,待别是在根周围土 壤中更多。这主要是由于有些线虫只有在根部寄 生后才能大量繁殖,同时根部的分泌物对线虫有 一定的吸引力,或者能刺激线虫卵孵化。
6、植物病原线虫都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 的植物细胞或组织内取食和繁殖,在植物体外就 依靠它பைடு நூலகம்内储存的养分生活或休眠。
三、传播 spread
线虫的传播有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 1、主动传播 2、被动传播
自然力传播中以水流传播,特别是灌溉水的 传播最重要。
寄生于植物地下部组织:存活于田间病株和得 病的块根、块茎、鳞茎、球茎等无性繁殖材料上, 也能存活于病株残体或土壤中。
3、线虫在生活史中有一段时期生活或存活在土 壤中;有些线虫只是很短促的时间从植物上取食, 而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土壤中,即使一些固定寄生在 植物体内的线虫,它们的卵、侵入前的幼虫和成虫 都有一个时期存活于土壤中,因此,土壤是线虫最 重要的生态环境。
在土壤环境中,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线虫的重要 因素,土壤的温、湿度高,线虫活跃,体内的养分 消耗快,存活时间较短;在低温低湿条件下,线虫 存活时间就较长。
植物寄生线虫

寄主范围:因种类而异
小麦粒线虫仅寄生小麦、黑麦,不寄生大麦 根结线虫一般寄主范围极广
趋化性:植物寄生线虫经过头部旳化 感器,接受植物根分泌物旳刺激,向 根部游动旳特征
二、植物病原线虫旳致病性
线虫旳穿刺吸食和在组织内造成旳创伤,对植物有一定旳影响,但线 虫对植物破坏作用最大旳是食道腺旳分泌物。食道腺旳分泌物,除 去有利于口针穿刺细胞壁和消化细胞内含物便于吸收外,大致还可能 有下列这些影响: (1)刺激寄主细胞旳增大,以致形成巨型细胞或合胞体(syncytium)
❖ A, dorylaimid ❖ B, mononchid ❖ C, rhabditid ❖ D, tylenchid ❖ E, aphelenchid
2、线虫旳神经系统
较不发达,中食道球背面色神经环比较轻易看到。
神经环是线虫旳中枢神经节,在神经环上,向前有6股神经纤 维,通到口唇区旳突起、刚毛和侧器等,另外还有6股神经纤 维向后延伸到其他感觉器官,如腹部和尾部旳侧尾腺等。
第四节 植物寄生线虫旳主要属
1951年Hyman估计全世界有50多万种线虫。 1950年Chitwood夫妇提出将线虫单独建立一种线虫门,再根据
侧尾腺口旳有无分为侧尾腺口纲和无侧尾腺口纲 。 植物线虫主要分布在垫刃目和矛线目内,分属两个纲。 线虫属于动物界旳线虫门 – 侧尾腺口纲:垫刃目 – 无侧尾腺口纲:矛线目
生殖方式: – 有性生殖 – 孤雌生殖
二、 植物病原线虫旳生态
☆湿度:喜水
☆温度:15-30℃之间均能发育,45-50℃ ,10min死亡
☆土壤生态环境:温度、湿度
存活时间短
温度、湿度
存活时间短
☆土层范围:耕作层(0-15cm)密度大
☆活动范围:有限,无方向性
线虫病治理流程

1. 详查疫情发生地点、寄主种类、发生面积等。
1. 准确统计疫情数据,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2. 分析疫情传入途径和方式,评估传播风险。
2.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科学评估疫情风险。
制定防治方案
根据疫情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1. 明确防治目标、任务和措施。
1. 防治方案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进行防治。
3. 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促进生态平衡。
4. 物理防治:采用高温闷棚、诱捕器诱杀等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4.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物理防治方法。
效果评估与后续管理
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并加强后续管理
1. 定期检查防治效果,评估疫情控制情况。
1. 及时发现并处理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线虫病治理流程
治理阶段
主要任务
具体措施
注意事项
监测与诊断
及时发现并确认线虫病疫情
1. 定期巡查:对目标区域进行定期巡查,观察植物或树木的生长状况。
1. 确保巡查频次,似感染的植物或树木进行取样,送至专业机构进行鉴定。
2. 严格按照取样规范操作,确保样品代表性。
疫情评估
2.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防止疫情反弹。
2.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并应对疫情。
3. 总结防治经验,完善防治方案。
3.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防治水平。
2. 合理安排防治时间、地点和人员。
2. 确保防治工作有序进行,避免资源浪费。
实施防治措施
按照防治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1. 清理病源:对感染严重的植物或树木进行清理,减少病原基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虫体通常寄生在肠道、 虫体通常寄生在肠道、鳍、腹腔和其他组织 等,其危害主要表现为损伤组织继发其他疾 影响生长发育等。 病,影响生长发育等。
嗜子宫线虫病
由嗜子宫属的线虫寄生于鱼的鳞片下、 由嗜子宫属的线虫寄生于鱼的鳞片下 、 鳍等处引起。 鳍等处引起。也称红线虫病 病原: 我国发现的嗜子宫线虫种类较多,主要的有: 病原: 我国发现的嗜子宫线虫种类较多,主要的有:
症状与病理变化:引起肠道阻塞,诱发炎症, 症状与病理变化:引起肠道阻塞,诱发炎症, 病鱼表现为消瘦,生长缓慢。 病鱼表现为消瘦,生长缓慢。
藏新棘虫病 隐藏新棘虫病 病原: 藏新棘虫,虫体圆柱形, 病原:隐藏新棘虫,虫体圆柱形,乳白色或淡 棘虫 黄色。吻上有8列吻钩,每列4 黄色。吻上有8列吻钩,每列4枚。 流行情况: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黄鳝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l 龄以上的鲤鱼, 流行情况 : 主要危害 l 龄以上的鲤鱼 , 黄颡鱼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长江流域一 等 ,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 长江流域 一 带 一 般 于冬季,虫体在鳞片下出现, 于冬季 , 虫体在鳞片下出现 , 但因虫小不易 被人们发现,到了春季水温转暖后, 被人们发现 , 到了春季水温转暖后 , 虫体生 长加快,从而使鱼致病; 月之后, 长加快,从而使鱼致病;在6月之后,雌虫完 成繁殖后死亡, 成繁殖后死亡 , 因此在鱼体表又看不到有寄 虫寄生了。发病季节为春季。 虫寄生了。发病季节为春季。
线虫与棘头虫病
浙江海洋学院 郑善坚
寄生性线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 寄生性线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 形态结构] 虫体不分节,一般呈圆柱形、 [形态结构] 虫体不分节,一般呈圆柱形、线 通常透明无色。雌雄异体, 状 , 通常透明无色 。 雌雄异体 , 雌虫大于雄 体细长,两端较中部为细, 虫 。 体细长 , 两端较中部为细 , 尾部特别尖 细或弯曲。 一般呈圆柱状,横切面为圆形, 细或弯曲 。 一般呈圆柱状 , 横切面为圆形 , 因此又称圆虫。 因此又称圆虫。 [生活史] 多数为卵生,少数为胎生或卵胎生, 生活史] 多数为卵生,少数为胎生或卵胎生, 发育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发育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发 育为成虫需要经过4次脱皮。 育为成虫需要经过4次脱皮。
棘头虫病
棘头虫指棘头虫动物门、棘头虫纲的动物。 棘头虫指棘头虫动物门、棘头虫纲的动物。 [形态结构]虫体呈圆形或纺锤形,呈红、黄或乳白 形态结构] 虫体呈圆形或纺锤形, 呈红、 身体由吻、颈和躯干三部分组成。 色,身体由吻、颈和躯干三部分组成。 [生活史] 发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通常为软体动 生活史] 发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 甲壳类和昆虫。虫体的发育经历卵、棘头蚴、 物、甲壳类和昆虫。虫体的发育经历卵、棘头蚴、 前棘头蚴、棘头体和成虫几个阶段。 前棘头蚴、棘头体和成虫几个阶段。 [危害性] 损伤肠道,引发炎症,影响消化吸收功 危害性] 损伤肠道,引发炎症, 能。
症状与病理变化: 症状与病理变化: 鲤嗜子宫线虫的雌虫, 鲤嗜子宫线虫的雌虫,雌虫寄生于鲤等鱼类的皮肤 下,使鳞片竖起,引起皮肤、肌肉发炎和充血。在 使鳞片竖起,引起皮肤、肌肉发炎和充血。 皮肤发炎处,往往引起水霉病并发, 皮肤发炎处,往往引起水霉病并发,严重时造成病 鱼死亡。 鱼死亡。
鲫嗜子宫线虫的雌虫寄生在鲫的尾鳍上, 鲫嗜子宫线虫的雌虫寄生在鲫的尾鳍上,有 时可寄生在背鳍和臀鳍。 时可寄生在背鳍和臀鳍。病鱼除生长发育受 到一定影响外,一般不致引起死亡。 到一定影响外,一般不致引起死亡。
长棘吻虫病 由鲤长棘吻虫和崇明长棘吻虫寄生于 鲤鱼肠道引起。 鲤鱼肠道引起。 病原:鲤长棘吻虫和崇明长棘吻虫, 1.病原 : 鲤长棘吻虫和崇明长棘吻虫 , 虫体圆 柱形,乳白色或淡黄色,吻上有12 14行胃 12或 柱形 , 乳白色或淡黄色 , 吻上有 12 或 14 行胃 每行有29 32枚吻钩 29- 枚吻钩。 钩,每行有29-32枚吻钩。虫体的生活史还不 清楚。 清楚。 流行情况: 2.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鲤鱼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杀死中间宿主: (1)杀死中间宿主: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 灰20克或强效杀虫灵0.3克施入池塘,杀灭中间宿 20克或强效杀虫灵0.3克施入池塘, 克或强效杀虫灵0.3克施入池塘 主。 内服50千克饲料拌阿苯达唑1 50千克饲料拌阿苯达唑 (2)内服50千克饲料拌阿苯达唑1克或肠虫清 25克 连喂6 同时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2 0.2克晶体 25克,连喂6天,同时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2克晶体 敌百虫全池泼洒。 退缓, 症状与病理变化:被感染的黄鳝活动退缓,身 体瘦弱,丧失食欲,常伏在洞口; 体瘦弱,丧失食欲,常伏在洞口;有的身体扭曲 旋转,颤抖不安;有的腹部鼓胀,肛门红肿. 旋转,颤抖不安;有的腹部鼓胀,肛门红肿.解 剖病鱼, 剖病鱼,可见前肠部分寄生有白色圆筒状的虫 幼虫长5毫米左右,成虫长2毫米左右, 体,幼虫长5毫米左右,成虫长2毫米左右,引起 肠壁发炎;严重的肠管被堵塞.或造成肠穿孔 肠壁发炎;严重的肠管被堵塞.或造成肠穿孔. 被棘头虫感染的黄鳝轻者生长发育缓慢, 被棘头虫感染的黄鳝轻者生长发育缓慢,重的 引起死亡。 引起死亡。
藤本嗜子宫线虫寄生于乌鳢、斑鳢, 藤本嗜子宫线虫寄生于乌鳢、斑鳢,其雄虫 寄生于鳔、腹腔,雌虫寄生于背鳍、 寄生于鳔、腹腔,雌虫寄生于背鳍、臀鳍和 尾鳍。 尾鳍。
黄颡鱼嗜子宫线虫寄生于黄颡鱼的眼窝、眼 眶四周充血发炎,眼球突出,刺破眼球,线 虫会涌出。
防治方法: 用生石灰清塘,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杀灭幼虫及中间 寄主(萨氏中镖水蚤)。( )。(2 寄主(萨氏中镖水蚤)。(2)全池遍洒晶体敌百 0.5~0.7ppm;同时用碘洒或1 虫,0.5~0.7ppm;同时用碘洒或1%高锰酸钾涂抹 病鱼体表病灶处, 病鱼体表病灶处,注意在涂药时病鱼的头部应比尾 部稍高,以防药液淌入鳃中,损坏鳃组织( 部稍高,以防药液淌入鳃中,损坏鳃组织(从后向 前涂药,疗效更好)。也可用2%~2.5 )。也可用 2.5% 前涂药,疗效更好)。也可用2%~2.5%的食盐水 药浴病鱼。 药浴病鱼。
鲤嗜子宫线虫雌虫寄生于鲤鱼的鳞片下, 鲤嗜子宫线虫 雌虫寄生于鲤鱼的鳞片下,雄虫寄生 雌虫寄生于鲤鱼的鳞片下 于鳔;鲫嗜子宫线虫寄生于鲫鱼的鳍及其他器官 寄生于鲫鱼的鳍及其他器官; 于鳔 ;鲫嗜子宫线虫寄生于鲫鱼的鳍及其他器官 ; 藤本嗜子宫线虫雌虫寄生于乌鱼鳍上 雌虫寄生于乌鱼鳍上, 藤本嗜子宫线虫 雌虫寄生于乌鱼鳍上 , 雄虫寄生于 黄颡鱼嗜子宫线虫寄生于黄颡鱼眼眶内和 鳔、 肾;黄颡鱼嗜子宫线虫寄生于黄颡鱼眼眶内和 鳍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