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6设计美学第四章《审美范畴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04026设计美学第一章《 形态构成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04026设计美学第一章《 形态构成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设计美学》教材版本:李砚祖、王明旨主编;徐恒醇著课后题:第一章形态构成论简答题:一、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由何而来,在功能层面对人有何启示?二、人工形态中,材料、结构、形式与功能之间是怎样关联和互动的?三、完型理论和人的感知特定包括哪些内容?四、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与艺术对象之间有何区别?五、在功能形态中几何造型与有机造型有什么优劣?课后题参考答案:一、答: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产生的原因:第一,人类与大自然充满热爱之情,因为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依托,它是构成人们生活的天地。

人们咏唱日月星辰,也赞颂田园山水。

它们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和有序,而且在与人的生活联系中被人格化了,赋予了人的意义,也具有了与人情感的契合。

第二,与无机界相比,有机界是一个更加色彩纷呈和生意盎然的世界。

在生物的每个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偶然性的变异。

这种变异可能适应于环境条件而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也可能不适应于环境条件而不利于生物的生存。

产生有利变异的生物容易存活,并在生殖中将这种有利的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产生不利变异的生物不易生存,从而被淘汰。

自然选择的创造作用在于通过环境对生物发展的影响,使生物的变异、环境的淘汰和物种的遗传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三,自然形态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统一尺度的规律作用,这种尺度关系是同地球引力场相联系的。

各种生物形态的美,都是与它自身的生物种属的特点相关联的。

每一种属都有自身的尺度,从而构成特定的和谐。

功能与启示:1.对于自然形态的功能机制具有的启示作用,人们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认识过程:开始只是零散的和外在的了解。

建筑师根据王莲叶子里有气室而浮在水面的特性,设计出具有薄膜结构的建筑造型;1851年伦敦博览会的水晶宫利用钢架和玻璃。

结构庞大、轻巧,而内部宽敞明亮,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随着生物科学的进展,产生了仿生学。

从生物现象和过程中抽取出适用于技术系统的原理和结构,作为发展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

全国2015年10月自考设计美学04026

全国2015年10月自考设计美学04026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设计美学试题(课程代码 04026)一、判断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每小题l分。

共13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将答题卡上该小题的“[A]”涂黑,错误的将“[B]”涂黑。

1.法国建筑师柯布西埃以人体比例为基准和尺度,使建筑模式化。

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的层次论。

3.德意志产业联盟的创始人穆特修斯主张实用与美的统一。

4.审美淘汰现象的出现作为一种征兆,反映人们消费生活中物质需求的增长。

5.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前意识的心理活动划分层次。

6.中国建筑的立面是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个部分组成的。

7.黑格尔在《判断力批判》中对美作出全面分析。

8.沃尔夫林提出了清晰性和模糊性是建筑装饰的概念。

9.中国的陶器最有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河姆渡文化。

10.罗兰·巴特提出了能指与所指者两对范畴。

11.《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唐代的刘勰。

12.贡布里希把风格演化的研究看作是艺术史的首要任务。

13.现代符号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形成于l9世纪初。

二、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4.人工形态15.需要16.市场机制17.艺术美18.语构学19.装饰三、评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20.以艾菲尔铁塔为例,从技术美的角度评析该建筑的审美特征。

21.从巧与拙的关系,对马歇·布劳埃设计的钢管椅进行评析。

22.请对“时尚即流行,流行便是美”这句话进行美学评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3.简述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与艺术对象的区别。

24.简述人的需要的类型,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25.广告对消费者的购买过程究竟有哪些影响?26.促成明式家具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7.简述浓与淡的关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28.试述语用学对产品设计提出的规范内容。

04026设计美学(实践)考试大纲和练习带答案

04026设计美学(实践)考试大纲和练习带答案

04026设计美学(实践)考试大纲和练习带答案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何谓现代设计第一节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第二节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第三节设计美学第二章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第一节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设计运动第二节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各国的发展第三节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到“乌尔姆设计学院”第四节欧洲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第五节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第三章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第一节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二节现代设计的后现代转向第三节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多元化设计第四章当代语境中的中国设计第一节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第二节设计美学中的传统文化情结第三节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第五章当代设计美学的批判第一节当代设计观的建立第二节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第三节当代设计的内容和层次第四节当代设计美学观第五节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第六节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批判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设计美学》是一门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课程,是学生深入认识设计专业的较高层次的思想指导,课程中有大量讨论和研究的设计理念和美学的问题,是把美学思想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美学课程。

本课程探讨主要围绕现代设计理念与美学思想这个中心,不同程度地运用了美学、社会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系统论、心理学、传播学、文化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以哲学思想为根基的美学观念与设计艺术发展的关系之密切和直接是显而易见的。

设计美学是从现代设计发展的视角,通过对设计美学思想的诠释和解读来认识设计、理解设计。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在于《设计美学》(Design&Aesthetics)与《设计概论》、《设计史》共同构成设计类各专业史论课,是设计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

学习《设计美学》有助于理解、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美学问题,有助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美学修养,对提高设计水平,创造美的设计,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大有裨益。

2023年《美学、审美》理论知识试题库与答案

2023年《美学、审美》理论知识试题库与答案

2023年《美学、审美》理论知识试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1.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是()A:完善的感性B:灿烂的感性C:自然的感性D:直观的感性正确答案:B解析:诚如杜夫海纳所说:“审美对象不是别的,只是灿烂的感性”,选择B项。

拓展:审美对象不只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属性,同时这些物质属性本身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

2.杜夫海纳认为,要使审美对象获得现实的生命,审美主体就必须使自己()A:现实化B:非现实化C:理想化D:审美化正确答案:B解析:在审美活动中,主体越是忽视自身的现实存在,就越是有助于对象的存在。

这种状态,我国的庄子称之为“坐忘”,法国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则称之为主体的“非现实化”。

正是主体的非现实化,使审美对象获得了现实的生命。

3.在西方美学史上,神学色彩最强烈的是()A:古希腊美学B:古罗马美学C:德国古典美学D:中世纪美学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关键点是“神学色彩”,中世纪美学在根本上是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审美经验的看法明显打着神学的烙印,其神学色彩最强烈。

故选D。

4.认为“感性认识的不完善就是丑”的美学家是()A:鲍姆嘉通B:维柯C:克罗齐D:温克尔曼正确答案:A解析:鲍姆嘉通认为:“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完善感性认识)。

而这完善也就是美。

据此,感性认识的不完善就是丑。

“所以选择A项。

5.宣称艺术即直觉的美学家是()A:柏格森B:荣格C:克罗齐D:克莱夫·贝尔正确答案:C解析:克罗齐宣称艺术即直觉。

故选C。

6.美学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是()A:审美经验B:审美意识C:审美现象D:美学思想正确答案:B7.我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提出要从“审美关系’’出发来研究美学问题的著作是()A:《美学讲演录》B:《美学新论》C:《美学新解》D:《实验美学》正确答案:B8.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A:呈现、构成、评价三个阶段B:呈现、创造、评论三个阶段C:惊异、体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D:惊诧、感受、澄明三个基本环节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审美主体的精神存在特征。

《美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1. 1750 年, 德国哲学家_鲍姆嘉通_的《_美学》正式出版, 在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认为人类心理活动有_知、_情、_意三个部分。

2.美的理论观念可以概括为_美是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_、_美不在现象, 而在现象之后的更高的本质_、_美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或美是生活三个范式。

3.美感的发展经历了_不自觉到自觉_、_实用到审美_、_简单到复杂_、_狭窄到广阔_、_粗略肤浅到细致深入_的过程。

4.艺术中的崇高的典型形式有宏伟、规模大、巍峨。

5.艺术类型的两翼是艺术种类与艺术风格。

6.从具体的审美实践来看, 审美活动方式的三种类型为日常式审美、鉴赏式审美和研究式审美三种。

7、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内容、以“艺‘为手段的美育思想体系。

8、梁启超所提出的变革文学的三个口号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

9、在现代中国美学的形成过程中以朱光潜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开创了美学史学科的研究。

10、美的一对基本表现形态是崇高和优美。

二、名词解释1.门类美学答: 门类美学是各类艺术美学特征和其他新领域的拓展。

如文学、戏剧、音乐、绘画、建筑、雕塑、影视、商品、环境、科技、饮食等美学。

2.摹仿论答: 模仿论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 基于理性本质寓于感性现象之中的哲学观点, 即通过描写个别事物来反映普遍性的“可然律或必然率”;基于没是比率匀称这一观点, 也强调了艺术创造的形式规律的重要性, 提出了戏剧创作中的“单一完整”的统一性原则。

3.接受美学答: 狭义地说, 是一种接受者对于“美的对象”或“对象的美”的接受活动, 如果用经济学的术语来措辞, 就是对“美的对象”或“对象的美”的“消费”。

作为接受活动的审美是动态的, 是一个流淌着的过程。

4.创造想象答: 创造想象是对再造想象的突破。

虽然仍需要以以往的知觉经验为基础, 但却是人的创造力的一种发挥, 是人的精神和心灵的显现, 是美感心理活动中最自由、最积极的心理现象。

自考04026《设计美学》2019考试提纲

自考04026《设计美学》2019考试提纲

艺术设计与美学知识考点一.选择题1.艺术品的结构层次不包括思想观念层。

(易错)2.艺术品的结构层次包括:意境、物质、形式。

(易错)3.审美活动机制包括:需要、趣味、理想。

(易错)4.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情感教育。

(易错)5.美育的能动性不包括完全不受审美对象的局限。

(易错)6.美学性质的定位是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科学。

(易错)7.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不包括感性与理性。

(易错)8.美学产生和发展的经历不包括审美需求。

(易错)9.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制造和使用工具。

(易错)10.审美感知最大特点是以审美态度对待对象。

(易错)11.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是审美理想。

(易错)12.第一次把崇高和优美作为可并列对举的美来论述的是朗基弩斯。

(易错)13.广义的荒诞实质是对人的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

(易错)14.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感觉和感受科学。

(易错)15.美国波普艺术最盛名的是安迪·沃霍尔。

(易错)16..结构主义的始作俑者是法国当代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易错)17.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学界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工业设计即“认识运动”。

18.最早实行工业设计师登记制度的国家是英国。

19.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现代艺术家是毕加索。

20.20世纪90年代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时代。

21.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是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并提出“少则厌烦”。

22.从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的角度划分的艺术类型有时间艺术,空间艺术。

23.德国“电动汽车之父是”斐迪南·保时捷。

24.1927年为巴塞罗那大展德国馆设计“巴塞罗那椅”的作者是米斯·凡德罗。

25.1750年《美学》一书的作者是鲍姆伽通。

26.1926年包豪斯的校名里增加了一个副标题即设计学院。

27.反对“有计划商品废止制”代表人物是埃德加·考夫曼。

28.欧洲设计体系主要的特征是“功能主义”。

2018年4月自考04026设计美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自考04026设计美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设计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4026)一、判断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将答题卡上该小题的“[A]”涂黑,错误的将“[B]”涂黑。

1.与产品相关的技术包括产品技术、生产技术、操作技术三个方面。

2.设计是通过文化对自然物的人工组合。

3.形式美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形态。

4.联想思维具有民主性、社会性、逻辑性和扩展性的特点。

5.符号学可以划分为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个领域。

6.沙利文在建筑学领域中明确地提出了“形式依随功能”的观点。

7.环境设计是指以构成人类生存空间为目的的设计。

8.社会美是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

9.设计美是技术美。

自然美和空间美的融合。

10.认知功能主要包括识别功能和象征功能。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装饰12.审美价值13.完形质14.节奏15.图像符号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16.简述文化形态划分的三分法。

17.简述形式美法则中对比与协调的定义。

18.简述我国传统器物风格研究范畴。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19.运用符号学原理来分析不同的标志和广告设计。

20.联系实际试述城市设计美学的构成要素。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设计美学试题答案(课程代码04026)一、判断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1——5:AABBA6——10:AAABA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外在于产品功能结构的形式因素,用以满足人的精神和审美需要。

12.事物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性质,具有直观性。

13.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

14.在整体形式上的某种律动感,这种律动就是空间的节奏。

15.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具有相似的共同性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6.(l)文化形态的划分采用三分法,即将文化划分为器物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2)器物文化即指物质层面的文化,集中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3)行为文化即制度层面的文化,反映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中;(4)观念文化指精神层面的文化,反映意识形态的关系。

04026 上海师范大学自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

04026 上海师范大学自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

一、单项选择题题库(1-10题)10分1.黄金分割比例与1有特殊的关系,其最小值为0.618(2010填空,2011&2013选择)2.下列不是代表现代建筑运动的大师是(D) A.赖特 B.柯布西埃 C. 格罗皮乌斯 D. 萨姆森【ABC+密斯凡德罗是风格派理论杰出倡导者??】【补】:A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是如何萌发的,以哪一本书为标志,其作者是谁?针对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口号,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在1966 年发表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少则令人生厌”,并以此为标志,开始了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

B风格派理论的杰出代表是谁,并说出其代表作密斯•凡•德罗,代表作是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3.建筑意义的传达,其基本手段是依靠(B) A 象征B隐喻C拟人D对比---(2011,2012)4.银行建筑的特点是(B)A玻璃幕墙—现代办公楼2010&2014单选B陶立克柱C科林斯柱D爱奥尼克柱5.美国百事可乐饮料公司采用该商标设计的时间是(1973)----(2011&2014)6.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美学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2010&2011&2012&2013&2014)【补】A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美学著作是?作者是?并简述其在风格一词上的观点。

《文心雕龙》刘勰在此书中,刘勰论述了文体风格以及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各种问题。

他认为作家的创作个性是风格不同时代的作者表现出他特定时代的风格特征,文章风格的变化,主要受社会状况的影响,作家的思想感情受时代的影响,这种思想情感在作者笔下就成为不同风格的作品。

D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是哪一本?《典论•论文》7.提出了“风格就是人本身”的著名论断的作者是(C)C布封(法国作家)---2011, 2013填空。

【补】西方文化中,关于风格的认识,跟我国的“文如其人”的观点基本一致的代表人物是?是法国18 世纪作家、博物学家布封,代表作是《论风格》一文,提出了“风格就是人本身”的著名论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美学》
教材版本:李砚祖、王明旨主编;徐恒醇著
课后题:
第四章审美范畴论
简答题:
一、为什么说人的形式感的形成是审美以及形式美产生的根源?
二、在高科技时代,技术美的意义何在?
三、审美具有超功利性质,而功能美却是对其合目的性的观照,这是否是矛盾的?
四、在设计中如何调动艺术美和装饰性因素的作用?
五、设计怎样体现出生态美?
课后题参考答案:
一、答:以节奏感为例,节奏感是人的形式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自然界运动的周期性,就存在许多节律现象。

究竟是什么使节奏被人们普遍意识化和情感化的呢?
首先,发挥了中介作用的因素是因为劳动效率的提高和轻松化,它使人对节奏产生出愉悦感受,各种劳动状态的差别而产生的节奏越不同,就越容易使节奏由某一具体劳动的联系中脱离开来。

另一种引起分化的中介是史前时代的武术模仿和礼仪,通过巫术活动,节奏成为调整和组织集体行动的一种工具,与原来的劳动脱离开来可以被普遍地加以运用。

因此,节奏所具有的情感激发作用,最初只是劳动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

只有当节奏脱离开具体的劳动,作为形式因素用于组织各种生活使之秩序化时,才使节奏变得不仅富于层次和韵律的变化,并且也使感受丰富起来。

此外,对称和比例、色彩感的形成也经历了从生产和生活实践到文化积淀的过程。

总之,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的形式感形成的根源,特别是生产方式对人的节奏、韵律和均衡等感受特性具有直接的影响。

总之,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的形式感形成的根源,特别是生产方式对人的节奏、韵律和均衡等感受特性具有直接影响,在形式感的丰富化和精细化上,艺术对人发挥了独特的培育作用。

二、答:(1)技术美不仅是当代的一种审美形态,而且也是人类原发性的审美形态;
(2)其次,对技术美的历史研究表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始终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制约;
(3)其三,技术美作为工业产品和人工环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它是产品合规律性与
合社会目的性相统一而取得的自由形式;
(4)其四,美在和谐;
(5)技术美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环境之中,通过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可以发挥技术美的审美教育职能。

三、答:这不是矛盾的,这正是美学所研究的美感的矛盾二重性问题,就是美感的个人心理的主观直觉性质和社会生活的客观功利性质。

美感的社会功利性与个体心理的直觉性是并存的,这说明审美活动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反应方式,人的感官虽然是个体的,具有超功利性,但经过长期的文化教养,也成为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感官。

四、答:(1)实用和审美表现功能之间不产生干扰;
(2)产品的装饰结合技术质量和对人的生理适应性;
(3)装饰结合功能美,给人以舒适感。

五、答:(1)生活环境的洁净感和卫生状况;
(2)环境的宜人性,可以给人以生理和心理的舒适感;
(3)道路的畅通和交通的发达也是直接关系到人的状态;
(4)空间的秩序感,布局的合理化和情感化,城市功能和结构的多样性;
(5)人的生命体验与对象世界的交融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