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
(精选)纳米二氧化钛在物体表面的抗菌作用

纳米二氧化钛在物体表面的抗菌作用纳米TiO2问世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一种有着普遍用途的无机材料。
因其独特的紫外线屏蔽、光催化作用、颜色效应等性能,在高级涂料、化妆品、废水处置、空气净化、杀菌和高效太阳能电池等方面有着广漠的应用前景。
纳米二氧化钛(TiO2)作为光催化半导体无机抗菌剂,具有广谱抗菌功能,能抑制和杀灭微生物,并有除臭、防霉、消毒的作用,其本身化学性质稳固且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光催化作用持久,因此愈来愈取得世人青睐。
纳米TiO2的结晶有两种晶态:即金红石型和锐钛型。
通常,金红石型的二氧化钛光催化能力差,而锐钛型的二氧化钛具有强光催化能力。
锐钛型纳米TiO2在H2O、O2体系中发生光催化反映,产生的羟基自由基(HO·),能和多种细菌和臭体反映,而有效地灭菌和排除臭味,因此能够制成纳米TiO2抗菌剂。
纳米TiO2抗菌剂具有将细菌及其残骸一路杀灭清除的能力,同时还能将细菌分泌的毒素也分解掉。
而且纳米TiO2作为杀菌剂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即效性好,如银系列抗菌剂的成效约在24h左右发生,而纳米TiO2仅需1h左右;二是TiO2是一种半永久维持抗菌成效的抗菌剂,不像其它抗菌剂会随着抗菌剂的溶出而成效慢慢下降;三是有专门好的平安性,与皮肤接触无不良阻碍。
本实验采纳了四种新型的纳米TiO2喷液(原液、复合液1#、复合液2斡、复合液3#)喷涂在瓷片和纸片上,并对其在瓷片和纸片应用中的杀菌成效进行了实验观看;同时咱们对涂有纳米TiO2喷液的部份瓷片通太高温预处置以后对其灭菌成效进行了观看实验。
1 材料与方式菌种来源大肠杆菌华南理工大学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提供。
材料培育基营养肉汤培育基(g/100mL):酪蛋白胨,牛肉浸膏,。
MR-VP培育基(g/100mL):(月示)胨,葡萄糖,K2HPO4,pH值。
瓷片和纸片瓷片:3cm×3cm的干净瓷片。
纸片:白度为85(%,ISO)的针叶木浆抄成定量为60g/m2的纸片,其中不加任何化学药品。
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研究进展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光学性质,近年来备受。
本文将概述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并探讨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气相沉积、液相合成和物理气相沉积等。
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是通过引入气态反应剂,使反应在催化剂表面进行,从而生成纳米材料。
液相合成法是将钛源、氧源和碳源等混合在溶剂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合成出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
物理气相沉积法则是将钛源和氧源在高温下蒸发,然后在低温区快速冷凝,生成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
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光学性能。
物理性能方面,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透光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等。
化学性能方面,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酸碱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在广泛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
光学性能方面,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具有宽广的可见光透过范围和良好的紫外线屏蔽性能。
由于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其在众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光催化领域,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可以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和杀菌消毒。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可以作为透明电极材料,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
在涂料领域,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效能涂料,提高涂料的防晒、耐污和耐候性能。
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光学性能,使其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目前关于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其制备方法尚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产量和纯度,同时其应用领域也需要进一步拓展。
未来,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深入研究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为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合成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
纳米材料在抗菌材料中的性能与应用研究

纳米材料在抗菌材料中的性能与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当前科学界的热点之一。
在医疗领域中,纳米材料的应用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纳米材料在抗菌材料中的性能与应用研究备受关注。
抗菌材料是一种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长的材料。
常见的抗菌材料包括银离子材料、聚合物材料和纳米材料等。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的滥用,导致许多微生物对常见的抗菌材料产生了抗药性。
因此,开发新型的抗菌材料以应对抗药性微生物的需求变得尤为重要。
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结构和性能的材料,在抗菌材料中表现出许多优势。
首先,纳米材料具有较大比表面积,这意味着纳米材料相同质量下的表面积较大,有利于与微生物的作用。
其次,纳米材料具有尺寸效应和量子效应,这使得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最后,纳米材料具有显著的固体和液体相互作用的效果,这使得纳米材料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纳米银是纳米材料中最常用的抗菌材料之一。
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够杀灭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
纳米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与微生物的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内的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其结构和功能,从而抑制或杀灭微生物。
除了纳米银,一些其他的纳米材料也被广泛研究用于抗菌材料中。
例如,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碳材料等都显示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质,可以利用紫外光或可见光产生活性自由基,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内的核酸、蛋白质等重要生物分子,从而实现抗菌效果。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通过调控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结构来实现抗菌性能的提升。
例如,利用纳米材料的疏水性能和抗菌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制备出具有超疏水性能的抗菌材料。
这种材料能够使微生物无法附着在其表面上,从而实现抗菌效果。
纳米材料在抗菌材料中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医疗领域,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食品包装领域,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具有抗菌性的食品包装膜,有效地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纳米TiO2在涂料中的抗菌性能研究

的抗 菌纳 米 TO i 2在 乳 液 中 能 够 均 匀 分 散 , 充 分 发 挥 纳 米 TO2的 杀 菌 作 用 。 杀 菌 测 试 结 果 表 明 , 抗 菌 涂 料 对 可 i 该 金黄 色葡 萄 球菌 、 肠杆菌 、 草芽 孢的 杀 菌率 均达 到 9 %以 上, 且 它 不受 光源 条件 限 制 , 菌作 用 彻底 、 久 。 大 枯 9 并 抗 持 关 键 词 :纳 米 二 氧 化 钛 ;涂 料 ; 菌 性 能 抗
等 以蜂 窝 状 陶 瓷 柱 作 为 载 体 , 载 T O 负 i 2光 催 化 降 解
空气 中 的 丙 酮 获 得 了 满 意 效 果 日本 研 制 成 表 面 2;
负载 有 纳 米 T O2 催 化剂 的 灯 罩 , 分 解灯 表 面 的 i 光 可
组 分 抗 菌 纳 米 Ti O2 分 散 剂 p 调节 剂 H 消泡剂 ・
2002
纳 米 T O2 涂 料 中 的 抗 菌 性 能 研 究 i 在
徐瑞芬 许 秀艳 付 国柱
( 京 化 工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京 1 0 2 ) 北 北 0 0 9
摘
要 :将 实 验 室 自制 的 抗 菌 纳 米 TO2 加 于 苯 一 乳 液 中 , 成 抗 菌 涂 料 。 透 射 电 镜 测 试 结 果 表 明 , 面 处 理 后 i 添 丙 制 表
金 红 石 型 钛 白 粉 立 德 粉
滑 石 粉 高 岭 土 B - 1乳 液 C0
6
1 6 7.
6. 6
2 . 4 9 1 . 3 2
1. 1
4 的羟 乙基 纤维 素浆 % 增 稠 剂 水
补 足 1 0用 量 0
1 4 涂 料 配 置 . 将 去 离 子 水 、 乙 基 纤 维 素浆 、 散 剂 、 溶 剂 、 羟 分 助 消 泡 剂 等 混 合 , 搅 拌 下 加 入 抗 菌 纳 米 T O 金 红 在 i 石 型 钛 白粉 、 德 粉 、 石 粉 、 烧 高 岭 土 , 合 均 立 滑 煅 混 匀 , 磨 至 一 定 细 度 , 料 ; 入 苯一 乳 液 、 膜 助 砂 出 加 丙 成 剂 、 H 调 节剂 等 , 拌 混 合 , 增 稠 剂 调 整 至 适 当 粘 p 搅 用
纳米二氧化钛包覆二氧化硅粉体的作用

纳米二氧化钛包覆二氧化硅粉体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纳米二氧化钛包覆二氧化硅粉体能够有效增强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通过包覆二氧化硅粉体,可以有效防止材料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和氧化,延长材料使用寿命。
这在一些高要求的领域,如化妆品、涂料等行业中尤为重要。
2. 提高材料的光学性能纳米二氧化钛包覆二氧化硅粉体能够提高材料的光学性能。
通过合理的包覆工艺,可以有效改善材料的光反射性能和透明度,使其在光学领域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
这对于一些需要具备优异光学性能的产品,如太阳能电池板、光学镜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增加材料的抗菌性能纳米二氧化钛包覆二氧化硅粉体还可以增加材料的抗菌性能。
经过包覆处理的二氧化硅粉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更好地发挥二氧化钛的抗菌作用,从而使材料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
这在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4. 改善材料的分散性能纳米二氧化钛包覆二氧化硅粉体能够改善材料的分散性能。
由于纳米颗粒易于团聚,采用包覆处理可以有效防止颗粒团聚,使其在溶液中更均匀地分散,从而确保材料具有更稳定的性能。
纳米二氧化钛包覆二氧化硅粉体在材料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光学性能、抗菌性能以及分散性能,为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今后的材料研究和应用中,纳米二氧化钛包覆二氧化硅粉体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纳米二氧化钛包覆二氧化硅粉体在材料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除了上文提到的稳定性、光学性能、抗菌性能和分散性能之外,它还在其他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潜力。
纳米二氧化钛包覆二氧化硅粉体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其高度稳定的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它在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可以将其应用于吸附和催化氧化有害气体的领域,以提高处理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纳米二氧化钛包覆二氧化硅粉体在能源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

纳米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纳米材料是具有尺寸在纳米级别的物质,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在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纳米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其在医疗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潜在用途。
本文将探讨纳米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进展。
抗菌性能是纳米材料广受关注的一个重要特性。
传统的抗菌方法,如化学药剂和物理灭菌,往往存在着副作用和局限性。
然而,纳米材料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纳米颗粒的尺寸远小于细菌和病毒的尺寸,使其可以穿透细胞膜并破坏细胞结构。
此外,纳米材料表面的高比表面积也有利于与细菌相互作用,从而抑制其生长。
因此,纳米材料展现出了卓越的抗菌性能。
银纳米颗粒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类纳米材料。
银离子的抗菌活性已经被广泛证明,而银纳米颗粒在材料表面的释放具有持久的抗菌效果。
研究表明,银纳米颗粒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包括耐药菌株。
此外,银纳米颗粒还可以作为抗菌剂纳入纺织品和聚合物中,有效地提高这些材料的抗菌性能。
除了银纳米颗粒,其他纳米材料也被广泛研究用于抗菌应用。
碳纳米管、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氧化锌纳米颗粒等材料也展现出了优秀的抗菌性能。
碳纳米管的高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结构特性使其具有卓越的抗菌效果。
而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纳米颗粒则通过产生活性氧物种和破坏菌体结构来实现其抗菌作用。
这些纳米材料的抗菌性能在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水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纳米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
虽然纳米材料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但对于人类和环境的潜在毒性尚不完全了解。
因此,相关的毒性评估和安全性研究非常必要。
其次,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和长期持久的抗菌效果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在实际应用中,纳米材料的抗菌效果可能会受到周围环境和物质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优化其抗菌性能。
总的来说,纳米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在医学、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二氧化钛光催化抗菌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二氧化钛光催化抗菌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材料的基本结构、特点、抗菌机理、杀菌原理、以及提高其杀菌性能的方法。
尤其是作为抗菌剂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并对其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前景作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二氧化钛抗菌材料光催化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的意识也随之加强。
大多疾病是由细菌、霉菌等作为病原菌侵入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的一系列反应而引起的,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微生物还会引起各种工业材料、食品、化妆品、医药品等分解、变质、劣化、腐败,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具有杀菌和抗菌效应的商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般来说,抑制细菌增强和发育的性能称为抗菌,杀死细菌或接近无菌状态的性能称为杀菌,具有抗菌或杀菌功能的材料通称为抗菌材料。
人工合成的抗菌材料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由于有机类抗菌材料存在抗菌性较弱,耐热性、稳定性较差,自身分解产物和挥发物可能对人体有害,不适合用于高温加工等缺点,限制了其使用,并逐渐被无机类的抗菌材料所替代[1]。
传统的无机类抗菌剂由银、铜、锌等金属离子担载于沸石、磷酸错、易熔玻璃、硅胶、活性炭等载体组成。
近年来,以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光催化材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由于Ti02光催化抗菌材料作用效果持久,并且二氧化钛本身价廉、无毒、化学稳定性好,利用太阳光、荧光灯中含有的紫外光作激发源就可具有抗菌效应,并且具有净化空气、污水处理、自清洁等光催化效应,其抗菌过程简单描述为:二氧化钛在大于禁带宽度能量的光激发下,产生的空穴或电子对与环境中氧气及水发生作用,产生的活性氧等自由基与细胞中的有机物分子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分解细胞并达到抗菌目的[3]。
此外,这些活性氧基团不仅能迅速、彻底杀灭细菌,还能降解内毒素等细胞裂解产物、其它有机物及化学污染物,使之完全矿化,具有其它抗菌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4-9][2]。
在抗菌方面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新一代的无机抗菌净化材料。
纳米二氧化钛抗菌性检测

13 1 定性 检测 ..
确定纳米 To 的抗菌性 , i2 杀菌率越大 , 抗菌性越好_ o
2 结果与讨 论
21 纳 米二 氧化钛 粒度 及其分 散 液膜分 析 .
’
图一为纳米 T 2 i 分散液粒径分布 图, o 具体的粒径 数量分布参数见表一
体积 () % 数量 () %
均匀, 分散结果比较理想如图2 。
22 抗菌试验表征 .
221 定 性抗 菌效果 ..
图 2 纳米 T 分散液膜扫描电镜观察 i
含纳 米 o 的菌 悬 液 和 不含 纳米 i2的菌悬 液 n2 r o
\
I
:
●
:
:
l
恒温培养箱 内, 距箱内紫外灯 1 m( 5 光强 :. t c  ̄ c 66W/ ) r m
图 1 纳米 0 分 散液 粒径分布图 2
维普资讯
8
表1 纳米分散液粒径数 量分布参数
《 陕西纺织》
2 7 ( 第7期) 0. 总 5 03
用不同的时间后(0 i,0 i,0 i)然后按菌落计 . 3rn 6rn 9rn , a a a 数法测得缓冲液中的菌数 ; 同时设空 白对照, 即将不含 纳米 T 2 i 的大肠杆菌菌悬液加入盛有 10 l 0 0m 缓冲液的 锥形瓶中, 在室温室内光下放置相应的时间。
n ^
纳米 T 2 i 粉体( 0 锐钛矿型 , 国) 德
法及根据光催化抗菌 的特殊技术要求 , 对制备的纳米 二氧化钛分散液的抗菌效果进行检测。
和不含纳米 T 2 i 的大肠杆菌菌悬液 (m ) U 0 11分另 加入盛
1 实验
11 主要 原料 与试 剂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但要经过紫外光照射才能发挥光
催化杀菌作用, 而且纯 456! 光催化效率较低, 其应 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改善 其性能, 研究表明, 金属离子掺杂、 表面增敏和复合 半导体等方法能提高 456! 的光催化活性。作者采 用金属离子掺杂和复合半导体等方法制备不同的纳 米 456! 复合材料, 进行抗菌性能检测, 研究对 456! 抗菌 性 能 的 影 响。 结 果 表 明, 01 3 456! 7856! 和
・ 0$(・
精 细 化 工Q XC6D #%DZC#><3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第 (- 卷Q
先量取一定量的 !" ( # $ %& ’ ) $ 溶于无水乙醇, 缓慢滴入按一定比例配成的冰醋酸、 去离子水的无 水乙醇溶液, 不断搅拌, 形成均匀透明的溶胶, 待形 成不具流动性的凝胶后, 静置 ( ) * +, ,-- . 真空干 研钵中磨细后, 0-- . 空气氛中焙烧 $ /, 制 燥 ,( /, 得纯 !"’( 纳米粉末。 形成 !"’( 透明溶胶后, 缓慢滴入一定量的钨酸 钠水溶液, 不断搅拌, 形成均匀的浆糊状体, 采用上 述相同方法处理得纳米 !"’( 12’* 复合材料。 !" ( #$ %& ’) $ 的无水乙醇溶液剧烈搅拌下加入一 定量 3" ( #( %4 ’) 按上述相同方法处理得纳米 !"’( 1 $, 3"’( 复合材料。形成 !"’( 13"’( 溶胶时加入一定量的 钨酸钠水溶液, 同法制得 2’* 5 !"’( 13"’( 复合材料。 称取所 需 量 的 6%$ 7’* 滴 加 ! ( % ( # ( ’$ )8 , 9:; 5 < 水溶液至完全溶解, 将制得的纳米 !"’( , !"’( 1 3"’( 分别进行浸渍, =- . 水浴中搅拌均匀, 蒸干后 ,-- . 真空干燥 ,( /, 研钵中磨细后, 0-- . 焙烧得 7( ’4 5 !"’( 、 7( ’4 5 !"’( 13"’( 复合材料。 将制得的纳米 !"’( 13"’( 用 ( ! >?6’* )8 , 9:; 5 < 水溶液浸渍, 搅拌 ($ /, 静置 ($ /, 离心分离, 去离 子水洗涤至洗液中无 >? @ 〔( ! %#; )8 -A , 9:; 5 < 水 溶液检验〕 , *- . 真空干燥, 研磨得 >? @ 5 !"’( 13"’( 复合材料。 ! B "# 抗菌实验 为了检测制备材料的抗菌性能, 作者参考日本 抗菌剂的代表性评价法, 借鉴食品与卫生防疫部门 的细菌检验方法和国际标准 C3’=$0 , 以大 肠 杆 菌 ( DB E:;") 和金黄葡萄球菌 ( 3B FGHIGJ) 作为实验菌, 复 合材料测定采用抑菌圈法, 观察材料周围的细菌生
图 ,Q !"’( 13"’( 吸附 M 脱附曲线 X"?B ,Q 6( F+J:HWO":T 5 +IJ:HWO":T "J:O/IH9J :S !"’( 13"’(
图 , 为 !"’( 13"’( 的 6( 吸附 M 脱附曲线, 曲线 上有滞后环存在, 且吸附曲线和脱附曲线分离处的 相对压力 ( " # "- ) 较低, 说明制备的 !"’( 13"’( 具有微
*+,-. /0 (1+2345+67248 (5+292+. /0 #41/:6+67 ;2<= %/:>/?2+6 ’4+67248?
! => =5?@7AB@1#, , CD EFB@17GH@# , I> J5@1# , KL MH5$
( # ! "#$%%& %’ ($)*+#,& -./+.))0+./ ,.1 2)#$.%&%/3, 4,.5+./ 6.+7)08+93 %’ "#+).#) ,.1 2)#$.%&%/3, 4,.5+./ !#"",- , :+,./8;, ($+.,; ! ! <)=,09*).9 %’ ($)*+#,& -./+.))0+./, 4,.9%./ >.89+9;9) %’ 2)#$.%&%/3, 4,.9%./ !!.""/ , :+,./8;, ($+.,; $ ! <)=,09*).9 %’ ($)*+#,&, 4,.9%./ 2),#$)08 (%&&)/), 4,.9%./ !!.""/ , :+,./8;, ($+.,)
!""$ < "/ < "# ! 收稿日期:
2
BC 实验
B ( BC 试剂 45 ( 6E- M, ) 85 ( 6E! M9 ) 冰醋酸、 无水 -、 - 均 E] ; 乙醇、 草酸、 钨酸钠、 偏钒酸胺、 硝酸银均 0\。 B ( =C 复合材料的制备
基金项目: 国防科工委 “ 十五” 规划 “ 武器装备预先研究公用技术项目” ( -#$"9"/"!"$ ) 作者简介: 鞠剑峰 ( #,., < ) , 男, 江苏南通工学院化工系讲师, 现为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 主要从事新材料应用研究, 电话: #$^#$."!#-^ 。
[ 0] 。7( ’4 5 !"’( 13"’( 谱图上, =,=A 00 E9 M , 处吸 收峰
采用美国产 #’K<!DL 3>*,-- 型比表面测定 仪, 以 6( 为吸附介质, 液氮温度下吸附, 测定 6( 等 温吸附 M 脱 附 曲 线, 单 点 ND! 法 确 定 比 表 面 积。 6"E:;IO >7>!>L *0- 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PNH 压片 法测定红外吸收光谱。
收峰偏移到 =,4A *( 、 ,-(,A (& E9 M , 处的吸收峰偏移 至 ,-,&A *& E9 M , 处。 !"’( 13"’( 谱 图 上 ,-Y,A ,$ E9 M , 的吸收峰对应于 3"—’—3" 不对称键的伸缩振 动, 于 7( ’4 5 !"’( 13"’( 谱图上 ,,-$A -, E9 M , 处形成 一新吸收峰, 说明 7( ’4 5 !"’( 13"’( 中可能有新键产 生。>? @ 5 !"’( 13"’( 谱图与 !"’( 13"’( 类似, 但 3"— ’—3" 不对称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发生较大偏移,
摘要: 以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 采用金属离子掺杂、 复合半导体等方法制备不同的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 研究 复合后对其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01 2 3 456! 7856! 和 %! 69 3 456! 7856! 两种材料不需紫外光照射即具有较 强的抗菌性能, 应用其制备的陶瓷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杀抑率均在 ,,: 以上。对其抗菌机理进行了 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 抗菌性能; 二氧化钛复合材料; 纳米 中图分类号: 4;-99( # ; 4;#$-( #+ + 文献标识码: 0+ + 文章编号: #""$ < 9!#( !""$ ) ## < ".-# < "-
第!" 卷第##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年# # 月
精
细
化
工
%&’( !" , )&( ## )&*( ! " " $
!"#$ %&$’"%()*
功能材料
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
! 鞠剑峰#, , 李澄俊# , 徐+ 铭# , 叶+ 辉$
!
( #( 南京理工大学 化工学院, 江苏 南京+ !#"",- ; !( 南通工学院 化工系, 江苏 南通+ !!.""/ ; $( 南通师范学院 化学系 , 江苏 南通+ !!.""/ )
%# 结果与讨论
%& !# 纳米 ’()% 及纳米 ’()% 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测试 抗菌 性 能 测 试 结 果 见 表 , 。表 , 表 明, !"’( 1 3"’( 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 !"’( 12’* 、 2’* 5 !"’( 1 3"’( 没有抗菌性能。!"’( 与 7( ’4 复合后抗菌性能 明显提高。 7( ’4 5 !"’( 13"’( 和 >? @ 5 !"’( 13"’( 两种 复合材料抗菌性能最佳, 不需紫外光催化, 即具有较 强的抗菌性能。
[ *] 长情况, 测量透明抑菌圈 , 陶瓷测定采用培养法,
表 ,Q 纳米 !"’( 及其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
!FR;I , Q
!IJO HIJG;OJ :S FTO"RFEOIH"F; FEO"U"OV :S TFT:9IOIH !"’( FT+ E:9W:J"OI 9FOIH"F;J
大肠杆菌 金黄葡萄球菌 样品周围 透明抑菌圈 长菌情况 5 99 @ M M @ M M @ = )& ,- ) ,, ,( ) ,* ,$ ) ,4 样品周围 透明抑菌圈 长菌情况 5 99 @ ( 较少) @ M @ M 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