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运行调节及热网平衡浅谈
供热运行调节及热网平衡探析

供热运行调节及热网平衡探析作者:梁昆张琨来源:《名城绘》2020年第10期摘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知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建筑采暖能耗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无形中也造成了资源的无故浪费。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像建筑墙体隔热效果不显著或者供热系统技术落后等。
现针对供热运行调节与热网平衡控制方面对供热节能装置进行分析。
关键词:供热运行;调节;热网平衡1 供热调节1.1 质调节在热水网中质调节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调节方式,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水流量的循环流动从而有效调节供水温度。
质调节的优点在于水利工程稳定而且可实现自动化的调节方式,但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耗电量较大而且近端用户室内温度差不协调等。
1.2 量调节量调节的方式是指通过改变循环水的流量大小来实现调节的方式,供水的温度一定,它只能够在热水网、汽热网等初级热网系统中使用。
二级热网之所以不能采用两调节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二级热网本身就存在一定缺陷,很难实现热网平衡;另一方面是当室外温度升高的时候,网路水流量就会快速地蒸发,会导致室内的供暖系统出现竖向热力失去调节的现象。
但是热调节也具有节约能源以及电量的优点,另外,量调节还可以降低热网系统两末端之间在调节时产生的时间差,因为热网流量是通过热网两端的压力差改变而在管道中发生改变的,再加之水不能压缩改变,流通的速度也很快,从而实现及时调节的目的。
1.3 间歇调节间歇调节可以应用于蒸汽热网,也能应用于热水热网系统中,它在调节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通常是缩短供热的时长而不需要调节热网上的循环水量和调节水温,间歇调节协助别的运行调节方式一起作用,相互配合进行调节,它的使用时间一般是在初期或者末期,室外温度较高的时候。
有很多锅炉提供热量的时候,让循环水泵一直运行,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缩减锅炉的运行台数,也就是循环水泵不改变而增加锅炉的台数。
全天持续供暖的运行方式一般在寒冷时期效果更为显著。
集中供热二次网运行水力平衡调节浅谈

集中供热二次网运行水力平衡调节浅谈摘要: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指出要全面提升热网系统效率,有效降低取暖能耗。
通过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热网效率,减少燃料和输送热力电能的使用,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改善热用户舒适度,使供热不均衡现象降到最低。
本文通过对各种常用调节方式的实践,对比各种方式的优缺点,给实际运行调节提出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水力平衡;回水温度平衡法;比例法;粗调法一、二次网水力平衡现状截至2016年底,我国北方取暖面积206亿平方米,南方供暖区域有从秦岭-淮河一线向南推移的趋势。
同时,国家对清洁取暖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成为集中供热的首要工作。
目前,大量供暖企业已实现换热站无人值守,一次网水力失调得到很好的控制。
但二次网系统复杂,大部分企业仍在使用关断阀门代替调节阀门。
理论上讲,自力式平衡阀、手动调节阀在水力计算完善,运行工况偏离设计工况不大的前提下,可以很好的解决水力平衡问题。
但老旧小区原始设计资料不足,更换或加装热网平衡装置又需要较大投资,供暖企业改造热情不高;部分新建小区用户私改户内散热设施,导致系统运行工况偏离设计工况,造成按设计工况安装的平衡装置失灵、闲置。
综上,通过平衡装置解决二次网水力平衡问题虽有可行性,但并未大范围推广,而操作人员对该问题认识不足,水力平衡工作繁琐导致二次网水力失调问题一直困扰着供暖企业。
二、二次网水力平衡的必要性某供暖企业2015-2016供暖期间室温不达标投诉量占比表%注:“孤岛”运行指的是热用户把山靠顶或者周边热用户都停供的情况。
可以看出,除初寒期系统积气量较大引起的投诉量极大外,严寒期和末寒期室温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水力失调和“孤岛”运行。
供暖企业为追求热力工况稳定,使热用户室温一致,常采用“大流量,小温差”运行。
提高二次网循环流量,使末端流量接近设计工况,增加散热量;近端流量超出设计工况过多,对数温差不变的情况下,散热器散热量饱和。
浅谈供热管网平衡调整的误区

浅谈供热管网平衡调整的误区2021-10-27目前供热管网的平衡问题,是供热普遍遇到的难题。
各供热单位针对以上难题,采用多种方法和设备,并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总的感觉还不十分理想。
在有些技术方法的采用中,存在一些误区。
现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一.供热管网过调整问题目前供热管网中的二次网,水力失衡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也较大,现就该问题进行分析。
一个典型换热站二次网络中,我们为调整好网络的平衡,设立多个调整点。
如二次网循环泵出口,换热器出口,集水器入口,管网各支线,直至楼口回水等,都安装了调节阀。
并对这些阀门进行精心的调整。
但调整的结果却往往不令人满意。
(一)当前供热管网各点调整习惯 1水泵出口阀门的调整。
换热站供热运行中,如发现循环泵电机发热,电流过大。
我们总习惯调整水泵出口阀门,使之电流正常。
2.换热器出口阀门的调整换热站一般有多台换热器。
操作中,我们总习惯把这些换热器的温度调整为一致。
把温度偏高的换热器水流调少一些,把温度偏低的换热器水流调大一些。
3.换热站集水器入口阀门的调节换热站集水器一般都有多路支线。
每一路回水管道中,都有一个调节阀门,并加装一只温度计,在调整中,我们总习惯把回水温度偏低的回路,水流量加大一些,温度偏高的回路,水流量减少一些。
4.支线管网阀门的调节在供热管网中,各条支路都安装了腰闸,有的还安装了数字平衡阀、自力式平衡阀。
调整中,根据各支路的供热面积,调整相应的水流量,或根据居民的反映,进行调节。
5.各楼口的入户阀门调整供热网中,每个楼口都安装一只回水调节阀,有的安装数字平衡阀、有的安装自力式平衡阀。
调整中根据楼内的供热面积、温度调整水流量。
6.有的供热网中,楼内各串还装有调节阀进行调节。
(二)对各调整点进行分析1.循环泵调节分析根据循环泵特性,我们知道,水泵的扬程、水流量和功率有一定的关系。
当循环泵电流过大时,往往是该水泵的流量过大,如此时,我们调节水泵出口阀门,必定损失扬程,给供热管网造成不利因素。
探析供热外网的平衡调节和节能技术

探析供热外网的平衡调节和节能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供热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而供热外网作为供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平衡调节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探析供热外网的平衡调节和节能技术展开讨论。
一、平衡调节技术1. 换热站的调节换热站是供热外网中的一个重要设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供热系统的运行效果。
在供热系统中,通过对换热站的调节,可以实现对热力参数的精确控制,保证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
比如通过对换热站的阀门进行调节,可以实现对不同用户的供热量的调节,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通过对换热站的循环泵的速度进行调节,可以实现对供热系统的流量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
2. 阀门的调节在供热外网中,阀门是起着调节流通介质的作用,通过对阀门的开度进行调节,可以实现对介质流速的控制,保证供热系统的平衡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对阀门的位置、开度、调节杆的长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实现对供热系统的精确控制。
3. 自动化控制系统二、节能技术1. 高效换热器的应用在供热外网中,换热器是起着对介质进行换热的作用,通过对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和选择,可以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能源消耗。
比如采用高效换热器,可以实现对供热系统的换热效率的提高;采用换热面积大、传热系数高、压降小的换热器,可以实现对能源的节约。
2.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供热外网中,通过引入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
比如在供热系统中引入太阳能热水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能对水进行加热,减少对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在供热系统中引入地热能系统,可以利用地下的地热能源进行供热,减少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
3. 废热回收技术在供热外网中,通过引入废热回收技术,可以实现对废热的再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
比如在供热系统中引入废热回收装置,可以将系统中产生的废热利用起来,实现对能源的再利用;通过对排烟中的废热进行回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对能源的节约。
浅谈热力二次管网的平衡调节

浅谈热力二次管网的平衡调节摘要:目前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在我国大型热力集团中对供热系统的效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虽然大型热力集团在联产项目建设和集中采暖中形成规模,但是要想将节能减排做扎实,必须要重视二次网水力的调节和平衡,降低热能和电能的消耗。
基于此,本文就热力二次管网的平衡调节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二次网;平衡调节伴随着集中供热事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于供热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打通用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目前供热行业的探讨焦点,而做好二次网、楼栋单元、各户之间的平衡调整,实现户间平衡、降低投诉,在不增加能耗的情况下提升供热能力成为有效的手段。
一、二次网水力的调节和平衡在供暖工作中的重要性根据我国的节能环保这一国策,通过平衡和调节二次网电力,可以在单耗数据上降低水、电、热的成本,为企业在热力运行中降低能耗,提高效率,节省经济支出,降本增效。
二次网水力出现不平衡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住户居住在比较近的距离,室内温度相对高,但是距离相对较远的住户一般供暖温度不能达到标准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热力企业一般采取如下几种处理情况:一方面是将无论是近距离还是远距离的住户,其室温都要达到标准,这时候企业采取提高二次网的供热参数将供热住户室温进行升高,这会导致部分住户室温过热,部分住户室温接近标准,造成热能的大量浪费。
另外一方面,企业供热期间对二次网的循环加大了流量,管网更趋于平衡,造成了电能极大的浪费。
再者,对距离较远不能达到温度的住户存在私自接改供热系统和供热放水,造成了很多热能的流水和水电的浪费。
如果在供热期间做好二次网水力调节和平衡的工作,就会将上述分析存在的资源浪费的现象降低或者避免,能够在水、电、热等方面降低单耗,同时还避免了供热参数随意提高以及住户在循环泵私自接改龙头来应付热度不够的现象。
二、水力不平衡形成的原因分析水力失调的避免,有必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改善措施。
(1)水力设计的原因。
探析供热外网的平衡调节和节能技术

探析供热外网的平衡调节和节能技术供热外网是城市供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热能从发热站点输送到用户端,为用户提供温暖舒适的供热服务。
然而,由于供热外网存在输配能耗大、运行安全稳定难以保证、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如何平衡调节和节能成为当前供热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平衡调节技术是供热外网实现平稳运行的关键之一。
平衡调节指的是通过合理设计和调节网络管道系统的流量、压力等参数,使热水在管道中均匀流动,从而实现用户间的压力平稳、温差均衡,并保证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平衡调节,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如下措施:一、通透式调节阀:应用通透式调节阀和节流装置,控制流量及调整压力,使热水在管道中均匀流动。
二、低压差设计:通过管道通径调整、型号选择等措施,减小管道压降,从而减少能耗和热量损失。
三、静压自平衡技术:利用不同高度处的静压差带动水流,对网络进行自平衡。
四、流量自平衡技术:根据不同用水量的要求,自动调节水流量来平衡不同段管道的压力。
与平衡调节技术相比,节能技术更加注重提高供热外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运行成本。
节能技术包括:一、分层供热技术:通过测温设备等手段,对不同楼层和房间进行温度控制和调整,实现针对性供热,减少因整体供热而造成的能量浪费。
二、地源热泵技术:地源热泵是通过地热能源获取供热的一种先进技术,原理是利用地球的稳定温度,使用地下热回收加热室内空气,实现热能的高效利用。
三、换热器优化调节:热水换热器是供热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之一,优化换热器的工作模式和控制参数,可以提高传热效率,降低能耗。
综上所述,供热外网的平衡调节和节能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保障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舒适感受,还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运行成本。
因此,技术人员需不断创新和完善技术手段,提高供热外网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实现更加高效、稳定、安全的供热服务。
供热管网水力平衡的调节措施探讨

供热管网水力平衡的调节措施探讨随着城市供热管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供热管网水力平衡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水力平衡是指管网中各个分支和末端热量的分配均匀,使热力管网中的水流量和压力保持稳定。
而供热管网水力平衡的调节措施是确保供热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本文将从调节措施的技术原理和应用效果两个方面探讨供热管网水力平衡的调节措施。
一、调节措施的技术原理1. 流量调节阀的安装在供热管网中,通过合理设置流量调节阀实现管网中各个分支和末端热量的分配均匀,保证供热系统水力平衡。
流量调节阀安装在管道上,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来控制管道中的水流量,从而实现供热管网的水力平衡。
这种技术原理简单易行,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地调节供热管网的水力平衡。
2. 自动调节阀的应用3. 管网调节技术的优化通过对供热管网的调节技术进行优化,包括管网的设计、安装和维护等方面的措施,能够更好地实现供热管网的水力平衡。
在供热管网的设计中,应根据管道的长度、直径、材质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确保管网中的水流量和压力均匀分布。
在管网的安装和维护过程中,应加强对管道的维护和管理,及时检测和修复管道中的漏水和堵塞等问题,保证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调节措施的应用效果1. 提高供热系统的稳定性通过采取有效的水力平衡调节措施,能够提高供热系统的稳定性,确保供热管网中各个分支和末端热量的分配均匀。
水力平衡调节措施能够减少管网中的水流量和压力的波动,降低供热系统的运行风险,保证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减少能源消耗3.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调节措施,能够使供热系统中的设备运行更加稳定,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水力平衡调节措施能够降低供热系统中设备的运行压力和负荷,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供热管网水力平衡的调节措施是确保供热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通过应用流量调节阀、自动调节阀等设备,优化管网调节技术,能够提高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减少能源消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浅谈供热管网热平衡调节技术

浅谈供热管网热平衡调节技术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供热管网水力失调,然后分析了水力失调产生的原因和供热管网水力平衡常用调节装置,最后探讨了供热管网热平衡调节技术。
关键词:供热管网;热平衡;水力失调;调节技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我国供热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中供热管网在规模和技术方面都实现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伴随着逐渐加大的能源消耗,我国的供热系统也出现了若干问题,一直存在供热管网水力失调的现象,限制了供热管网的输送效率,导致热损失较大。
在供热系统中,水力失调现象极为普遍,从而造成各热用户之间室内温度偏差较大、冷热不均等问题,用户投诉较多。
为缓解供热系统水力失调问题,使用户满意,传统的做法是增大热网管径、增大循环泵的流量,采用“大流量、小温差”供暖运行方式,因而又造成了能源极大浪费。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供热系统中水力失调问题。
1供热管网水力失调概述1.1水力失调概念在进行热网系统的水力工况计算时,由于管道内热媒的流速不允许超过限定流速和可供选择的管道管径规格有限等各种因素的限制、网路未进行初调节以及运行工况的变化等造成了热用户实际流量偏离要求的流量。
把热水供热系统中各热用户的实际流量与要求的流量(即规定的流量)之间的不一致性,称为该热用户的水力失调。
在供热管网中,水力失调主要表现是:各管段流量输配不合理,致使各个用户的室温冷热不均,靠近热源近端的用户过热,室温高达25℃以上,用户被迫开窗散热,使大量热能流失;而远离热源的末端,则常常达不到设计室温,有的甚至低于10 ℃(我国室温设计要求一般为18 ℃),严重影响了热用户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供热管理带来很多问题。
1.2水力失调的分类1.2.1根据水力失调度来划分1.2.1.1一致失调供热管网系统各用户的水力失调度全部大于1或全部小于1,称为一致失调。
凡属于一致失调的情况,各热用户的流量全部增大或全部减小,前者导致采暖房间过热,后者导致房间过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热运行调节及热网平衡浅谈长春市供热公司胡建平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采暖能耗为同纬度发达国家建筑采暖能耗的3倍左右,采暖能耗浪费是巨大的。
这里有现实的问题,更有历史的原因,不仅涉及建筑墙体节能,更涉及供热系统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以及供热收费体制等社会政策方面的因素。
下面本人仅从供热运行调节及热网平衡控制方面对供热节能做简单的分析。
一、热负荷大家知道,建筑物采暖热负荷同室外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太阳辐照等因素有关,而其中室外气温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理论上,把热负荷只看作是室外温度的函数,即Q=f(t w)=K·F(t n-t w)。
供热过程就是维持建筑物室内气温适宜人们工作、生活,维持建筑物得热与失热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这样一个过程。
即有热平衡方程式: Q=K·F(t n-t w)=G·C(t g-t h)·ρ/3600(1)Q—热负荷W;K—建筑物传热系数W/m2·℃;F—建筑物外表面积m2;t n—室内气温℃;t w—室外气温℃;C—水的比热J/k g·℃;G—采暖循环水流量m3/h;t g—供水温度℃;t h—回水温度℃;ρ—水的密度kg/m3。
二、供热节能现在我们仅从热网与热用户方面来探讨一下供热节能问题。
热网总能耗包括两部分:一是供热量;二是输送热量所消耗的电能。
在目前按供热面积收费的体制下,热网节能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尽可能减少总供热量热网总热负荷随着室外气温变化而变化,每一时刻为满足采暖建筑的基本采暖要求(设计室温18℃)所供总热量,为最小值,即总供热恰好等于基本的总需求。
供小于需则供热不达标,供大于需,则用户过热室温过高,用户散热加大,造成热能浪费。
因此在供热运行中,需适时地对热网进行调节,以便使供求热量保持平衡,且始终维持在最小值。
2、热量分配应均衡在热量分配上,力求热网上各用户室温均衡,避免因热网的水平失衡,用户垂直失衡,而造成用户冷热不均现象。
也就避免了为使冷的用户达标,而致使热的用户超温,造成热能浪费问题。
热网的平衡是热网节能的前提基础,是进行供热调节的前提条件。
不同的供热调节方式,需要不同的热网平衡技术。
3、热量输送电耗尽可能节省热量的输送是一个消耗电能的过程,所耗有效功率N e=V·△P·ρ·g/3600 (2)可见热量输送所消耗有效功率N e同流量V成正比,同系统阻力△p成正比。
式中N e—有效功率W;V—循环水流量m3/h;△p—系统阻力m;ρ—水密度kg/m3;g—常数N/Kg。
另由热水网路的水力特性可知,△P=S·V2(3)将(3)式代入(2)式可得:N=S·V3·ρ·g/3600 (4)由(4)式可见有效功率N e只同流量V的立方成正比,其它为常数(S值在热网阀门不操作时也为常数),减少热网流量V将极大降低电耗。
当热网采用水泵调速改变流量运行时(4)式也可从水泵相似理论获得(证明从略)。
热网循环水流量是否可以降低呢?由热平衡方程Q=KF(t n-t w)=G·C·(t g-t h)·ρ/3600可知,当室外温度t w一定时,建筑物耗热Q为一定值,即供热量G·C·(t g-t h)·ρ/3600为一定值,此时可以通过增大(t g-t h),以此来降低热网循环流量G,从而降低输热电耗。
G变化应遵循供热调节理论中关于流量G 的变化规律。
三、供热调节散热器供暖系统供热调节的基本公式:-Q=Q/Qj=K·F·(t n-t w)/ K·F·(t n-t wj)=K s·F s·(t p-t n)/K sj·F s·(t pj-t n)= G·C·(t g-t h)·ρ/3600/G j·C·(t gj-t hj)·ρ/3600即-Q=Q/Qj=(tn-t w)/(t n-t wj)=(t g+t h-2t n)1+B/(t gj+t hj-2t n)1+B=G·(t g-t h)/G j·(t gj-t hj)式中Q—相对热量比;F s—用户系统内散热器的散热面积,m2;K s,K sj—散热器的供热系数,W/m2·℃;t p,t pj—散热器内载热介质的平均温度,℃;B—为常数,与散热器构造有关。
其它同前(上面符号中有角标“j”者表示在室外计算温度下的数值,没有角标“j”者则表示在任意室外温度下的数值)。
由此方程可知:(1)当室外温度t w变化时,热网上各用户楼需求热量及热网总需求热量都按同一比例变化。
(2)用户的耗热量Q随着用户室内温度t n的升高而增加,当室内温度t n等于设计的18℃时的耗热量,应为建筑物的基本耗热量,即为保证建筑物供热质量下的最少耗热量。
从热网与热用户整体关系角度来讨论热量的供求调节关系,供热调节共有质调节、量调节、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和间歇调节共四种。
把上述供热调节方法作为补充条件,代入供热调节的基本方程式就可得到各调节方法的调节公式(公式省略)。
1、质调节-常用于热水网。
循环水流量保持不变而只改变供水温度。
适用于一、二级热网,为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调节方法。
缺点只节热,不节电;热网远、近端用户温度有时间差。
优点,水力工程稳定,热网易实现自动化调节。
2、量调节-常用于水热网,也可用于汽热网。
保持供水温度不变,而只改变循环水流量。
只适用于一级热网,且因目前热网平衡控制方面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国内应用实例鲜见。
二级热网采用量调节在技术上更难实现,其一是因为二级热网也存在平衡控制方面的困难;其二是随着室外气温升高,网路水流量迅速地减少,常常会使室内供暖系统产生严重的竖向热力失调。
量调节的优点,既节热,又节电;另因流量在管道中变化是以压力变化来实现的,水又是不可压缩的,传递速度非常快,因而此种调节可消除热网远近两端在调节上的时间差,达到调节上的同步。
因为收费体制的不同,北欧国家在热网量调节方面的调节控制目标同我国是完全不同的,在此就不详述了。
3、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就是把整个供热期按室外温度的高低分几个阶段,在热负荷较大时采用较大流量,在热负荷较小时采用较小流量,一般流量变化不超过3-4个阶段,而在每一个阶段内是采用保持流量不变的质调节。
适用于一、二级热网,应用状况在数量上仅次于质调节,其优缺点介于质调节和量调节之间。
即在每一个阶段内,水力工况稳定,热网远近端用户温度存在时间差。
在热网平衡控制上较量调节稍易实现,比质调节稍难。
流量变化不连续,只分几段,故节热同时只部分节电。
4、间歇调节-蒸汽热网和热水热网都可以采用这种调节方式。
它不改变网络的循环水量和供水温度,而只减少每天的供热时间。
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调节措施,在室外气温较高的供暖初期和末期使用。
适用于一、二级热网。
它同上述三种调节方式不冲突。
5、热水供暖系统的最佳调节工况-质和量的综合调节。
上述四种调节方法,都是从热网与热用户整体关系的角度来讨论热量的供求调节关系。
它只能保证用户整体在某一室外温度下的耗热量,因而也只能保证用户整体的平均室内温度等于设计值,却不能保证用户内各个房间的室内温度都符合设计值。
从单个用户楼室内采暖系统角度来考虑,供热调节不仅应满足用户整体在某一室外温度下的耗热量,保证用户整体的平均室内温度等设计值,而且应保证用户每个房间的室内温度都等于设计值,即随着室外温度t w 的变化,不但热网总热负荷与各用户楼的热负荷按相同的比例进行变化,而且应使用户每个房间的散热设备的放热量也按相同的比例变化。
由此可得出热水供暖系统的最佳调节工况,公式如下(证明从略):双管系统-G =G/G j =-Q 1/3=(t n -t w /t n -t wj )1/3 t g =t n +(1/2)·(t g j +t h j -2t n )·(t n -t w /t n -t wj )1/1+B +(1/2)·(t gj -t hj )·(t n -t w /t n -t wj )2/3t h =t n +(1/2)·(t g j +t h j -2t n )·(t n -t w /t n -t wj )1/1+B -(1/2)·(t gj -t hj )·(t n -t w /t n -t wj )2/3单管系统-G =G/G j =-Q B/1+B =(t n -t w /t n -t wj )B/1+Bt g =t n +(t gj -t n )·(t n -t w /t n -t wj )1/1+Bt h =t n +(t hj -t n )·(t n -t w /t n -t wj )1/1+B由公式可见,不论是单管还是双管热水供暖系统,其最佳调节工况均是质和量的综合调节。
随着室外气温t w 的升高,不但应降低供水温度t g ,而且还应该逐步减少网路的循环水流量G 。
同一供热系统中,热网循环水总流量与各用户楼及用户各房间的循环水流量的变化比例是一致的。
(假定同一供热系统中,各用户楼室内采暖系统的型式完全相同)。
对于二级热水网来讲,此法供热质量最好,同时既节电又节热,也是最节能的调节方法。
因为此种调节方法流量的变化也是连续的同量调节一样,也存在热网平衡控制上的困难,所以虽然近几年国内供热行业在二级热网实施循环泵变频调速变流量运行,进行质和量并调的工程实践项目也较多,但效果不理想。
流量的变化幅度不大,降不下来,运行中流量多数都是始终高于设计状态下的计算流量,远远没有达到最佳调节工况的参数状态,而仅成为解决设备大马拉小车的手段,节能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
在供热设备与热网负荷匹配,同时热网也平衡的理想状况下,二级热网循环泵变频调速的节电效益是很高的(可参见本人在1998年第10期《节能》杂志上发表的《供热循环泵变频节能的经济分析》一文)。
正是因为热网的不平衡,导致二级热网循环泵变频调速变流量运行节能效益不高,极大地阻碍了此项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质量并调的这一节能的调节方法的应用。
四、热网水力特性热网上各用户之间总体上来讲都是并联的。
由并联网路的热网:△P=S 1·V 12=S 2·V 22=S 3·V 32=…得并联网路V 1:V 2:V 3:…=1/1S : 1/2S :1/3S :…式中V 1、V 2、V 3分别表示并联段管1、2、3的流量,m 3/h ;式中S 1、S 2、S 3分别表示并联段管1、2、3阻力系数,Pa/(m 3/h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