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简史

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简史

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简史1.上古绘画(先秦、秦汉时期)魏晋以前,绘画主要是“设色之工”所从事的职业,多是在岩壁和器物上作画,服务于礼教。

2.中国画样式的确立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最重要的发展是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绘画渐渐摆脱了各种羁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顾恺之:东晋画家。

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主张,至今仍成为中国画的基础理论与指导纲要。

顾恺之第一次提出“凡画,人最难”的观点,将绘画引导到人的精神表达之高度。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正式列入传记的画家,也是有画迹,画论著述流传至今的最早的著名画家。

与其弟子陆探微,南朝齐梁之际的张僧繇,盛唐时期的吴道子一道被尊为“画家四祖”。

谢赫: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画家和理论家。

首次在其著作《画品》中总结“六法”,标志着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确立。

“六法”是绘画创作要求和评定标准的六个范畴,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位置经营、传移摹写”的准则。

《画品》亦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评论画家及其创作风格的著作。

中国画中主要门类之一的山水画,在此时期开始渐次独立形成。

隋代画家展子虔所做的《游春图》,标志着山水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品类进入中国画的殿堂。

3.中国画特殊语汇体系的完成(唐宋元时期)1)从初唐到宋代是中国画全面发展完善的时代。

“唐工宋巧”。

(1)唐代阎立本:是初唐著名的人物画家,有“丹青神画”、“冠绝古今”之誉。

传世之作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

吴道子: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画家。

善于处理各种题材,绘制过大量的壁画,亦兼工雕塑,对唐代画风影响极大。

有后世人摹本《天王送子图》。

张萱:玄宗时代的著名画家。

著名作品《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晚唐画家,善画贵族妇女,严装华饰,雍容丰满,且注重仪态表达。

传世作品《簪花仕女图》可被视为唐代仕女经典绘画的精品。

(2)唐末五代至宋代是绘画重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山水画的几位大师,也形成了花鸟画的重要派别与风格,人物画亦有相应的发展。

总结中国史前到五代美术的发展脉络。

总结中国史前到五代美术的发展脉络。

总结中国史前到五代美术的发展脉络。

一、史前时代(1)特点:用稚拙的线条和简单的色彩组合成图案,自然、质朴、粗狂,又不失浪漫。

(2)成因: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多是劳动场景的描述。

(3)代表:彩陶画《鹳鱼石斧图》,彩陶舞蹈纹盆。

二、夏商周(1)特点: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有序,造型准确,以人物肖像画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成因:神权政治在生活中的写照。

(3)代表: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三、秦汉:线条造型技法趋于成熟。

(1)特点: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绘画流行浪漫与幻想主题。

(2)成因:儒学神学化和神仙巫鬼盛行。

(3)代表: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马王堆汉墓帛画。

四、魏晋南北朝: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

(1)特点:中国绘画艺术脱离了质朴简略阶段,进入精妙发展时期;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绘画理论出现,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画人物要注意人物的精神气质等绘画理论);以人物肖像画为主要创作主题。

(2)成因: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的发展,人们重新反省儒学,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碰壁,又不愿同流合污,社会上逐渐形成了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由于他们文化修养较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3)代表: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五、隋唐:中国绘画的高峰。

(1)特点:重情趣求意境,追求“画中有诗”;带有外来文化的风格;画家辈出,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各有千秋,人物画占主导地位;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2)原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唐诗兴盛,继承前代基础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3)代表:隋朝展子虔《游春图》(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与变化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不断发展。

随着时代和地域变迁,中国绘画也经历了多次转变和发展,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思想和艺术的变革。

一、原始绘画中国古代绘画的开始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最早的绘画是在祭祀活动中出现的,主要是一些原始的涂鸦和简单的图像,如红山文化中的陶器和玉器上的图案和纹饰。

二、古代壁画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阶段。

在此期间,壁画逐渐取代了陶瓷,成为了绘画的主要载体。

商代的壁画大多描绘人物和动物,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象征性。

周代的壁画则更加逼近现实,强调了人物的动态和情感。

周的开端,城墙上的壁画也出现了,如昭君图和灌婴图等,这些壁画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加广泛。

三、敦煌壁画隋唐时期,由于唐朝的强盛和繁荣,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唐代的壁画以敦煌壁画最为著名,敦煌壁画保存完好,一些色彩相当艳丽的壁画,是中国画中的珍品。

敦煌壁画内容丰富,涉及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各个领域,有佛教、造像、仙侣、仕女、宫廷、游戏和劳作等多种题材,其中佛教题材最为丰富。

四、画院绘画宋代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另一个高峰时期。

宋代画院成为绘画的重要场所,画家们开始借助院落里的自然光线和氛围进行创作,使绘画更加写实,宋代的绘画注重表现具体物品、人物和场景。

宋代的山水画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梅田派的北方山水画、宣和派的南方山水画、徽州派的建筑山水等各种流派重要的山水画家们都有所发挥。

五、明清画风明朝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时期,明代绘画注重写实和写人物的神态和情感,艺术成就非常高,代表作品有仇英、汪士慎、文征明、唐寅等。

清代的绘画风格则更加庄重严肃,注重形神合一,以纸本为主要绘画载体,代表画家有石涛、郎世宁、泼墨画家吴镇等人,是中国绘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六、现代绘画20世纪,随着西方绘画理论的不断传入和学习吸收,中国绘画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思想和艺术革命运动,为中国现代画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出现了一整批代表画家,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潘天寿等。

中国绘画发展史课件

中国绘画发展史课件
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 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 趋于典雅。
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 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中国绘画发展史
6
人物龙凤帛画
人物御龙帛画
中国绘画发展史
7
秦汉时期
中国绘画发展史
8
引魂升天图
北朝著名画家有杨子华人、曹仲达。
杨子华为北齐宫廷画家,画风 “简易标美”, 对唐代绘画影响较大,有《北齐校书图》传世。
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以画“梵像”著称。 对佛教美术影响甚大。
中国绘画发展史
北齐校书图பைடு நூலகம்
17
墓葬绘画: 魏晋南北朝墓葬绘画包括墓室壁画和漆画,其中墓室壁画数量最多,成就最大。 一、墓室壁画
一、秦汉时期
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 建大帝国。绘画更加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 化作用。具有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总的统一的时 代风格, 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
主要的绘画形式:是纯绘画的宫殿壁画、地上建筑 壁画、墓室壁画及与此相关的画像石、画像砖等。
汉代, 宫室殿堂、神庙、学堂宅、院,几乎无不 以绘画进行装饰。以厚葬为德,薄殓为鄙, 这就是 使得装饰坟墓。画像石是东汉时期重要的美术作品。
颇有影响。
谢赫评价说:“古画皆略, 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 该形似,而妙有气韵。
中国绘画发展史
14
东 晋
顾恺之
顾恺之是东晋最负盛名的大画家,画人物强调传神, 尤其注重眼睛的刻画。他创造出一种非常流畅飘逸的线 描,被称为“高古游丝描”。传为他的作品的有《女史 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简述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历史

简述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历史

简述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艺术风格和技法经历了从原始萌芽到成熟辉煌的漫长过程,以下是简要的历史脉络:
1. 原始岩画时期:中国绘画的最早痕迹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岩画,如西北地区的刻凿岩画以动物为主,西南地区的涂饰岩画则偏重于人物和社会生活场景,这些作品反映了古代先民对自然、生活的直观描绘和朴素的审美情感。

2. 战国帛画: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出现了最早的绢帛绘画,如楚墓出土的帛画,以其生动的形象和流畅的线条展现了中国绘画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线条造型基础。

3. 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汉代国画逐渐丰富多样,佛教传入后佛像画得到发展。

到了三国及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题材进一步扩大,不仅有人物画,还包括了宗教主题,以及初期山水画的萌芽。

同时,画家顾恺之等人的创作实践推动了绘画理论的发展,如他的《洛神赋图》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4. 隋唐五代:隋唐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繁荣阶段,山水画在展子虔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形成独立画种,《游春图》是山水画成熟的标志。

唐代绘画百花齐放,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均达到高峰,出现了吴道子、阎立本等大师,并且开始了文人画的初步探索。

5. 宋元明清:宋代绘画注重写实与抒情并举,山水画意境深远,花鸟画细致入微,人物画力求形神兼备。

元代文人画崛起,强调笔墨情趣和个人情感表达,赵孟頫、黄公望等名家涌现。

明代“浙派”、“吴门画派”相继出现,清代“四王”继续发扬传统文人画风,并在晚清受到西方绘画影响而产生变革。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创新和完善的过程,各个时期的作品都深深烙印着时代的特色和艺术家个人的独特风采。

中国美术史里的时间排序

中国美术史里的时间排序

中国美术史里的时间排序摘要:一、中国美术史简介二、中国美术史的时间排序1.原始美术2.夏商周美术3.秦汉美术4.魏晋南北朝美术5.隋唐美术6.五代十国美术7.宋元美术8.明清美术9.近现代美术正文: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概述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美术史简介中国美术史是对中国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它以丰富的艺术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二、中国美术史的时间排序1.原始美术原始美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主要有彩陶、岩画等艺术形式。

这些作品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为后来的美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2.夏商周美术夏商周美术以青铜器、玉器、壁画等为主要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形式美和工艺技巧,呈现出神秘、庄重的风格。

3.秦汉美术秦汉美术以秦始皇陵兵马俑、汉画像石、壁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在题材、表现手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4.魏晋南北朝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以书法、绘画、雕塑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个性表现和思想内涵,艺术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隋唐美术隋唐美术以壁画、雕塑、书法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在形式美和技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6.五代十国美术五代十国美术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情感表达和笔墨技巧,推动了美术的发展。

7.宋元美术宋元美术以文人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强调意境、意趣,注重笔墨韵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8.明清美术明清美术以版画、年画、壁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9.近现代美术近现代美术以油画、中国画、雕塑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创新和个性,吸收了西方艺术手法,为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绘画的发展史

中国绘画的发展史

中国绘画的发展史
中国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的历史。

中国绘画史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 三国以前的“太朴期”:在纯粹性上,这一时期的绘画从一种“原始”的角度来看,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绘画在思维方式上有着“共源性”。

- 魏晋至隋唐的“融糅期”:这一时期的绘画可以观察到对古罗马古印度等东西方绘画技法的汲取、风格样式上的一种接受。

- 五代宋元明清的“典则期”:两宋、元代和明代中前期的绘画,在一种相对无外来干扰的视域中,中国绘画从技法到理论观上形成了纯粹的中国样式。

- 民国以后的“化构期”:这一时期的创作局势与明代中后期以及清初的绘画有相似性,相当发达的社会经济作为文化艺术创作发展的支撑,书画艺术在传统思维观的基础上加上“科学主义”,对绘画本身提出了“设计性”要求,各种技法讲究精密和完善,讲究风格化、一种类型或样式的批量产出。

近现代中国绘画艺术史重要节点

近现代中国绘画艺术史重要节点

近现代中国绘画艺术史重要节点引言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涌现出许多独特的风格和流派。

近现代时期,中国绘画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发展节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近现代中国绘画艺术史的重要节点。

鸦片战争后的艺术变革(1840-1895)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期的中国绘画艺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许多艺术家开始反思传统绘画的局限性,寻求新的表现手法和题材。

一些画家开始尝试将西方绘画的透视、光影等技法融入到中国绘画中,出现了“海派”、“新安派”等新的艺术流派。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的艺术探索(1911-1949)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国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绘画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许多艺术家积极借鉴西方的艺术理念,推动了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进程。

例如,徐悲鸿提倡现实主义绘画,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陈独秀则倡导新文化运动,主张“白话文”和“白话画”,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创造力。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艺术发展(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绘画艺术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这一时期,政府高度重视文艺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发展。

艺术家们纷纷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以绘画为武器,服务于人民。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和人民群众生活的优秀作品,如李可染的《万紫千红总是春》、齐白石的《和平鸽》等。

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多元化(1978-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绘画艺术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国艺术家们开始广泛吸收世界各国的艺术精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国内艺术市场逐渐成熟,许多年轻艺术家脱颖而出,为中国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范曾的《孔子》、张仃的《长城》、吴冠中的《水乡》等。

结语近现代中国绘画艺术史的重要节点丰富多彩,各个时期的艺术成就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国绘画艺术辉煌的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从我国各地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我国绘画历史已不下5000年。

明清前绘画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

之后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

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编辑本段概况
明张宏《华子冈图》局部
史前绘画
绘画的萌芽
中国绘画艺术推前至旧石器时代内蒙古阴山岩画。

它是一条东西长达300公里的画廊。

人们因为宗教和巫术创作了这些图像。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以岩画和彩陶为主,绘画了日常生活和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
人面鱼纹盆
鹳鸟石斧图
先秦绘画
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先秦绘画遗迹及其之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被推测为大部分的绘画都绘制在了易于腐烂的木质或者布帛上面。

在商代的多处墓葬中发现了残存的彩绘布帛,木质
品上的漆画残留。

其上多用红黑两色。

秦汉绘画
秦汉时期,绘画变成了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我们可以从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

秦都咸阳宫壁画遗迹
东汉壁画
汉代帛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艺术方面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书法艺术方面,楷书真正出现了。

曹不兴创立了佛画,南方出现了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等著名的画家,北方也出现了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诸多大家,。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隋唐时期的绘画
隋代的绘画风格,承前启后,有“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

山水画表现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间效果,山水画开始独立出来。

唐代的绘画在隋的基础上有了全面的发展,人物鞍马画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先后成熟,花鸟与走兽也作为一个独立画科引起人们注意,可谓异彩纷呈。

破墨山水也开始出现。

花鸟画的发展虽不象人物画和山水画那样成熟,但在牛马画方面却名家辈出,曹霸、韩干、陈闳、韩滉与韦偃等都是个中好手。

此外,著名的画家王维、卢稜伽、梁令瓒等也名重于时,时至今日还能看到他们的传世作品或者后世的摹本。

周昉仕女图
泼墨山水
边鸾花鸟画
中晚唐的绘画,盛行树石题材,渐用重墨,泼墨山水也开始出现。

边鸾、滕昌祐、刁光胤等的花鸟画作品则体现出了花鸟画的日臻完善。

五代两宋的绘画
五代十国历时53年,虽然纷争并峙,但在绘画创作方面并没有停止,风格都依托于吴道子的风范之下。

人物肖像画、宗教画和仕女画都有名手出现,皆从前代的吴道子和周昉等处脱胎。

宗教人方面则出现了贯休、石恪等有变形风格的作品和写意画法。

同时代的花鸟画则显得极其精致,黄筌父子是其完善者和光大者。

北宋在宫廷中设立了“翰林书画院”,。

徽宗赵佶时的画院日趋完备,“画学”也被正式列入科举之中,天下的画家可以通过应试而入宫为官。

这是中国历史上宫廷绘画最为兴盛的时期。

北宋画坛上,突出的成就是山水画的创作。

南宋的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号称“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他们各自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创造。

米友仁的“云山墨戏”,扬补之的墨梅,赵孟坚的水仙兰花都为世所重。

被称为“四君子”。

时至今日仍被画家看重的梅、兰、竹、菊,在南宋时已基本成为文人画的固定题材。

徽宗赵佶画
米友仁的“云山墨戏
赵孟坚的水仙兰花
辽金元绘画
辽的文化直接接受唐、五代及北宋的影响人物鞍马画居多;花鸟画则带有浓郁的装饰趣味,多对称构图,山水画处于发展阶段,不够成熟完善。

金仿照北宋设立书画院。

任询、王庭筠父子、杨邦基、李早、武元直、赵秉文等人的画闻名于世。

金的文人写意画则并未象辽一样停止了发展,而是多受文同、苏轼诸人影响,人物故事画中的人马画较多,应与金人的生活习俗有关。

元代取消了五代、宋代的画院制度,“文人画”的盛行,山水、竹石、梅兰等成为绘画的主要题材。

元代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在绘画上却是名家辈出,成就可观。

其最重要的画家有赵孟頫、元四家等。

赵孟頫滾塵馬圖卷
明清的绘画
明代流派纷繁,各成体系,如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徵明为首的吴门画派,以张宏为首的晚明吴派,蓝瑛称为武林派等等,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

早期,“四王”画派占据画坛的主体地位,江南则有以“四僧”和“金陵八家”为代表的创新派;清代中期,宫廷绘画由于社会经济的繁盛和皇帝对于书画的爱好而得到很好的发展,但在扬州,却出现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文人画派,力主创新;晚清,出现众多的版画流派和年画生产中心。

明张宏西山爽气图卷
民间绘画
明清时期,壁画由盛转衰,版画、年画则异军突起,发展迅猛。

壁画的功用大多已为卷轴画所替代,所以壁画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

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宋元时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时候则转移到南京和北京。

于1633年的《十竹斋画谱》和刊刻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它们的作者是明代的出版
家、书画家胡正言。

木板画
年画男十忙
近现代绘画
清末民初的绘画几乎可以用“萧条”两个字来概括,大部分的著名画家在辛亥革命前已经去世了,只有吴昌硕为代表的海派画家和后起者以及岭南派的“二高一陈”的出现,才使得中国画坛有了生气民国中后期绘画
1927年,由孙中山所创立的中华民国与封建军阀的争战基本结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宣告破裂,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同一年,吴昌硕在上海去世,齐白石则在北京完成了他的“衰年变法”。

1931年鲁迅在上海倡导发起了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油画、雕塑、图案及木刻兴起。

吴昌硕齐白石
陈丹青油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