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作文讲评—大学生小闫掏鸟

合集下载

法不可违 (3)

法不可违 (3)

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 李某等三人在电 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 影院观看电影时, 先说第二天还,后来 起哄、打闹、吹口 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 哨。影院工作人员 了。苏某向人民法院 多次劝阻,他们就 起诉,法院判决朱某 是不听。工作人员 限期归还手表,否则 找来民警将三人带 赔偿苏某损失350元。 走。公安机关给予
学一学
展示成果
二、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种类
定义
民事违法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行政违法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 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刑事违法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学一学
展示成果
三、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 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 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讲一讲
阅读课本P91-92三个案例: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 社会造成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 为人自己落得什么结果
行为
D.行政制裁、民事责任和刑事违法行为
3、16岁的王某,多次在校外聚集社会青年,抢夺
学生的财物多达1000多元,王某因此被人民法院
违法
情景一:朱某在工厂浴 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 手表,先说第二天还, 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 丢了。苏某向人民法院 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 期归还手表,否则赔偿 苏某损失350元。
我国的民法通则第七十 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 应当归还失主。

大学生小闫掏鸟窝作文

大学生小闫掏鸟窝作文

大学生小闫掏鸟窝作文在如今这个充满新奇和诱惑的世界里,总有一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却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就像大学生小闫掏鸟窝这事儿,听起来好像只是个调皮捣蛋的小插曲,可谁能想到背后藏着那么多让人深思的东西呢。

小闫,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和众多同龄人一样,有着青春的活力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小闫决定离开校园,到郊外去透透气,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

他带着轻松的心情,哼着小曲,走进了那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树林里,鸟儿欢快地歌唱着,微风轻轻拂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小闫漫步其中,心情格外舒畅。

走着走着,他突然发现一棵树上有个鸟窝。

那鸟窝就安安静静地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看起来还挺特别。

小闫心里头一下子冒出了个想法:“嘿,不知道这鸟窝里有没有小鸟或者鸟蛋呢?” 这念头一出来,就像是有只小手在心里头挠啊挠,让他忍不住想要爬上去一探究竟。

也没多寻思,小闫就开始行动了。

他三下五除二,像只猴子似的就爬上了树。

靠近鸟窝的时候,他的心还砰砰直跳,带着点儿小紧张和小兴奋。

往鸟窝里一瞧,嘿!还真有几只鸟蛋。

小闫那时候可没想那么多,就觉得挺好玩的,顺手就把鸟蛋给掏了出来。

他拿着鸟蛋,下了树,心里还美滋滋的,觉得这是个挺有趣的“收获”。

可他万万没想到,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给他带来了大麻烦。

原来,他掏的这鸟窝可不是普通的鸟窝,那鸟是国家保护动物。

这事儿一下子就闹大了,小闫也懵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时的好奇和冲动,竟然触犯了法律。

后来啊,小闫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这事儿在学校里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同学们都议论纷纷。

有人说他太无知了,怎么能连保护动物都不认识就乱来;也有人觉得他就是一时糊涂,没考虑后果。

可不管怎么说,事儿已经出了,就得面对。

小闫自己也特别后悔,他说:“我真的就是觉得好玩,没想伤害它们,谁知道会这样啊。

”通过小闫掏鸟窝这事儿,咱们也得好好想想。

有时候,咱们觉得无所谓的一个小动作,可能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作文素材: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刑10年半,冤不冤?

作文素材: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刑10年半,冤不冤?

作文素材: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刑10年半,冤不冤?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刑10年半,冤不冤?2015年12月3日,河南新乡一大学生因在家乡猎捕16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和购买1只苍头鹰,而被判刑10年半。

案件经媒体报道后,网络舆论立即炸开了锅。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90后的闫啸天原是郑州一所职业学院的学生,2014年7月,他在家乡辉县市高庄乡土楼村和朋友王亚军在该村一树林内猎捕了12只燕隼。

饲养过程中逃跑一只,死亡一只。

之后,他通过网络发布将其余燕隼卖掉。

之后,他俩在该树林内又猎捕了4只燕隼及隼形目隼科动物,随后,两人被辉县市森林公安局刑事拘留。

闫啸天因犯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以及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王亚军犯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近日,此案公开后引发争议,一些人认为量刑过重,仅猎捕了10几只鸟就被判10年半,这个年轻人的一辈子就毁了。

还有人认为,掏鸟时,可能他不知道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么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谁都能分得清呢?【多维解读】发散思维一:量刑合理,法律的公正不容置疑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有人认为量刑过重。

真的量刑过重吗?要知道,掏鸟16只里的鸟都不是普通的鸟,而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燕隼。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捕猎、杀害、运输、出售燕隼10只以上即构成情节特别严重情形,应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院结合小闫此前的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在数罪并罚的基础上最终判其有期徒刑10年半。

应该说,法院对闫啸天的量刑有据可依,并未滥用自由裁量权。

法律的公正是不容置疑的。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违法必然会被追究相关责任。

每一个公民,应该懂得,要做一个规矩的守法者,即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因为法律规定如火药线,谁不遵法而触法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运用示范】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其中隼类情节严重的标准是6只,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是10只。

任务驱动式审题训练

任务驱动式审题训练

0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合适的两项是()A.论安全B.守规彰显孝心,责任铸就大爱C.法律需要多点人文关怀D.大义灭亲,为你点赞E.遵规守范,呵护生命0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李师傅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要购买1元的行李货品票。

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孩子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

她认为司机的要求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拒不开车。

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期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

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后,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反响,议论不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就陈小姐、李师傅、其他乘客或警察的行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合适的两项是()A. 孩子本无辜,父母要担责B. 个人集体,皆需兼顾C. 退一步海阔天空D. 秩序E. 相互谦让,让社会更和谐0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其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

2016“任务驱动型”作文“大学生掏鸟窝”审题及优秀作文

2016“任务驱动型”作文“大学生掏鸟窝”审题及优秀作文

2016“任务驱动型”作文“大学生掏鸟窝”审题及优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学生小闫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和朋友架了个梯子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把鸟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有人愿意出价买鸟,两人因此获利1200多元,后来他们又掏了4只。

原来,他们掏的这种鸟叫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结果,小闫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分别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

此事引发不小的争议。

小闫父亲:儿子对小动物特别喜欢,在我们心里,农村孩子逮鸟抓鱼不用管,没想到会被判得这么重。

热心网友:量刑太重,10年牢狱生活足以毁了人的一生。

法律专家: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级保护动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严惩,这叫法律认识,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理由就是公民应当知法守法。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1、喜欢动物很正常,掏鸟售卖不可谅;2、法律的意义在于警醒,不在于重刑惩罚;3、“法盲”不是借口,不可免责或者不知情不能成为犯罪理由;4、10年牢狱,对大众的教育意义大于对一个人过错的惩罚;5、从掏鸟到售卖,就是明知故犯;6、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10年半够重,从鸟的角度去想,这次判决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命运转变。

【优秀作文】一、法律至上【22班熊逸晨 50分】1德国法学家耶利内克有言:“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当如是也。

而材料中小闫因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判罪,不少人以“无知无罪,人情可恕”之由为之叫屈,但在我看来,法律至上,我们应以客观理性之态度对此负责。

2法律至上,不能纵容“无知”的喧嚣大行其道。

法律专家认为,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公民应当知法守法。

纵使当今教育没有给学生普及燕隼是保护动物等类似的知识,但小闫因鸟获利进而又去猎捕,这种“无知”便是将我们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的无形的双手。

大学生掏鸟案观点作文

大学生掏鸟案观点作文

大学生掏鸟案观点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掏鸟案屡见不鲜,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022版任务驱动型和时评类作文拟题训练(选择题14题)

2022版任务驱动型和时评类作文拟题训练(选择题14题)

、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
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
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E.公民素质要提升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
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其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芙曼说,“ 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 地强调这种观念。”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 不好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合适的两项是( )
A.藏器在身,一心许国
B.慧眼公心,推位让贤
C.海能卑下众水归
D.细节决定成败
E.守住节操,忠君报国
2.【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合适的两项是( ) A. 春节“禁燃”,岂可一罚了之? B. 年味,不应走远 C. 做人要有公德心 D. 爆竹声中一岁除,千家万户喜迎春 E. 移风易俗,势在必行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学生小闫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和朋友架了个梯子,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
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

掏鸟窝作为

掏鸟窝作为

篇一:《2020“任务驱动型”作文“大学生掏鸟窝”审题及优秀作文》2020“任务驱动型”作文“大学生掏鸟窝”审题及优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学生小闫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和朋友架了个梯子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把鸟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有人愿意出价买鸟,两人因此获利1200多元,后来他们又掏了4只。

原来,他们掏的这种鸟叫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结果,小闫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分别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

此事引发不小的争议。

小闫父亲儿子对小动物特别喜欢,在我们心里,农村孩子逮鸟抓鱼不用管,没想到会被判得这么重。

热心网友量刑太重,10年牢狱生活足以毁了人的一生。

法律专家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级保护动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严惩,这叫法律认识,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理由就是公民应当知法守法。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1、喜欢动物很正常,掏鸟售卖不可谅;2、法律的意义在于警醒,不在于重刑惩罚;3、“法盲”不是借口,不可免责或者不知情不能成为犯罪理由;4、10年牢狱,对大众的教育意义大于对一个人过错的惩罚;5、从掏鸟到售卖,就是明知故犯;6、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10年半够重,从鸟的角度去想,这次判决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命运转变。

【优秀作文】一、法律至上【22班熊逸晨50分】1德国法学家耶利内克有言“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当如是也。

而材料中小闫因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判罪,不少人以“无知无罪,人情可恕”之由为之叫屈,但在我看来,法律至上,我们应以客观理性之态度对此负责。

2法律至上,不能纵容“无知”的喧嚣大行其道。

法律专家认为,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公民应当知法守法。

纵使当今教育没有给学生普及燕隼是保护动物等类似的知识,但小闫因鸟获利进而又去猎捕,这种“无知”便是将我们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的无形的双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学生小闫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和朋友架了个梯子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把鸟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有人愿意出价买鸟,两人因此获利1200多元,后来他们又掏了4只。

原来,他们掏的这种鸟叫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结果,小闫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分别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

此事引发不小的争议。

小闫父亲:儿子对小动物特别喜欢,在我们心里,农村孩子逮鸟抓鱼不用管,没想到会被判得这么重。

热心网友:量刑太重,10年牢狱生活足以毁了人的一生。

法律专家: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级保护动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严惩,这叫法律认识,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理由就是公民应当知法守法。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1、喜欢动物很正常,掏鸟售卖不可谅;2、法律的意义在于警醒,不在于重刑惩罚;3、“法盲”不是借口,不可免责或者不知情不能成为犯罪理由;4、10年牢狱,对大众的教育意义大于对一个人过错的惩罚;5、从掏鸟到售卖,就是明知故犯;6、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10年半够重,从鸟的角度去想,这次判决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命运转变【优秀作文】一、法律至上1德国法学家耶利内克有言:“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当如是也。

而材料中小闫因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判罪,不少人以“无知无罪,人情可恕”之由为之叫屈,但在我看来,法律至上,我们应以客观理性之态度对此负责。

2法律至上,不能纵容“无知”的喧嚣大行其道。

法律专家认为,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公民应当知法守法。

纵使当今教育没有给学生普及燕隼是保护动物等类似的知识,但小闫因鸟获利进而又去猎捕,这种“无知”便是将我们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的无形的双手。

须谨记《圣经》中对规则的虔诚礼赞——“日头,光亮,天空中所陈设的星宿与规则,高于我们的生命。

”而非罔顾规则法律以“无知”之名进行自我救赎,理直气壮地扮作受害者,抨击规则的无情,殊不知,法律面前,无人可免。

3法律至上,不能放任“人情”在其间鲸吞蚕食。

10年牢狱生活对于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来说确实太重,但倘若不遵守法律,有多少人又会借以“人情”而浑水摸鱼。

“人情”本是人际关系的纽带,但反观当下,“人情”更多地成为了粉饰太平,覆灭法律的借口,因而蒙上了一层肮脏的面纱。

李零先生曾说:“光讲以德治国,德必伪,国必亡。

”真正的人情,必在法律之内。

若是罔顾法律而放纵人情与欲望,千年的文明就此湮灭,国家的正义与公平将因所谓的“人情”软化游走而狭隘没落。

故法律至上,无人可免。

4然而,法律至上,并非死守规则法律。

在法律不变的前提下,加以能接受的人性化举措,不仅无伤大雅,反而锦上添花。

正如《周易》中所阐述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救护车可飞驰过任意一盏信号灯,这便是规则内的人情。

由此观之,当法律的目的与其行为冲突时,打破规则的思维惯性,便是以客观理性的精神对法律的负责。

5我想,政治凋敝不可怕,文明式微亦不可惧,只要我们像康德一般心怀道德律令,社会便不会有太多的怨念之声,取而代之的,是有如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花田,其芬芳氤氲你我。

二、莫让法律毁人一生1小闫掏鸟招致十年牢狱之灾,一时引起各界关注,众说纷纭。

纵然法律专家指出:“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

”我却认为:法律之意在于警醒而非重刑,法律不应毁人一生。

2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名言引人深思:“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

”对于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小闫而言,十年牢狱无异于浇灭了他以及其家庭对未来的希望之火。

将年富力强的黄金时光交付牢狱,于一名无意触犯法律的大学生,太过残酷,冰冷,无情。

试想十年之后,刑满出狱的小闫,满脸胡渣,神情恍惚地跨出那座阴森的大门,在重见天日的时刻,那片天是否还是那般予人希望的蓝?那缕光是否还是那般予人活力的暖?耽误的青春、美好的天真都随着时间的河从指缝流走,那时候的痛苦之重,生命难以承担。

3有人说,人如流水法如岸,奔腾不息的流水因受到河岸的限制而保障了其持久流淌,当一束浪花跃上河岸则必遭阳光蒸发。

而实际上,看似无情的河岸也具有它令人动容的一面。

当一束自由的浪花,无意受到了风的教唆,跃上河岸,后被无助地抛弃在河岸之上,面对阳光无情烧灼,难道浪花只能坐以待毙,接受严酷的的惩罚吗?不!它会受到泥土的庇护!河岸能够令泥土慷慨地接纳不幸的浪花,给予它遮阴避光的保护,并将它从地表下安全地送回至流水之中。

法律难道不也应如此吗?面对法律认识不足的小闫,法律的包容性应得到展现,合理地减免刑罚无可厚非。

4村上春树曾在其获奖辞中道:“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

”当法与情发生了碰撞,人性的温度总是可以融化律令的坚寒,人性的规劝总比冷酷的刑罚更行之有效。

“人恒过,然后能改。

”适宜的警醒不仅能够使小闫在得到教训的同时更加珍惜未来,严守法律,更能令当今已被法律冰冻住的人文关怀得到解冻。

5佛曰“明因识果,戒慎于初。

”小闫之所以掏鸟正因对法律的认识不足。

不禁引人看向另外一面:立法者在修法之初是否充分考虑过农村居民的认知能力?在推广公民知法守法的道路上是否仍存在不足?我想,要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6在这颗蔚蓝的星球上,我们因法而坦诚,因情而感性,而当法律独揽一切,情被抛之脑后,这颗星球将被孤独与荒芜掌控。

须知,法律之存在不是为了重刑,切莫让法律毁人一生。

三、法无情,却有理1法律如同河岸,而我们芸芸众生便如一滴滴无言的水珠汇成一股奔涌的泉流。

河岸固然限制了泉流的自由,却也在冥冥之中避免了泉流进化成洪水后被围堵的命运。

法律固然有时损害了利益,背离了人情,却长远地保护了我们的安全。

由此观之,法无情,却有理。

2大学生小闫因不知法,违法贩鸟,终落得牢狱之灾。

赞贬之声参半,但十年牢狱已成定局。

“明因识果,戒慎于初”,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才是我们应警醒与反思的。

3“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康德的忠告掷地有声、犹在耳畔,而我们却弃之逦迤、毁之齑粉。

难道千条法律仅是一纸白文?莫非一个个血的教训仍不能唤起我们对法律的敬畏?惑矣!复旦投毒案历时三年,三次审判,峰回路转,终尘埃落定,不免心有所感。

真正大快人心的不是凶手的以命抵命,而是在这情与法的持久战中,法终于赢得了更多的认可与尊重。

人是感性动物,太多的因素会阻碍我们追寻真相的脚步。

因为我们不忍心再次看到血淋淋的判罚,所以我们不忍心看凶手伏法?因为我们不忍心体会十年弹指一挥间的怅失,所以我们不忍心小闫同学依法入狱?何谓“不知者无罪”?我只知它不应是凶手逃脱的借口。

何谓人情与感性?我只知它不应是泛滥的慈悲,不应是公众舆论的导向处与指挥棒。

法律的存在正是为了防止这种泛滥的慈悲破坏社会的正常稳定运行。

而这种泛滥的慈悲更不应美名曰“人文关怀”,恰是这似水的温柔、如火的温热在无形无影之间撕碎了法律庄容的面纱,打破了法律庄重的天平。

法律尊严何在?谁又能为法律正名?为何法律在中国水土不服?4再者,人之所以为人,即是我们压抑了动物的本性,利令智昏的东西并不能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破坏我们的行为准则。

而法律正是一个辅助的工具,它助我们时刻铭记人之准则,它助我们以一颗敬畏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灵,它助我们社会走上光明之路,它助我们塑造一颗蔚蓝的星球而不是一颗硝烟四起的血球。

同样,它助小闫明白何谓生命的价值。

5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潺潺泉流流淌在闲适田园间,以自身之力灌溉着农居田舍。

炊烟袅袅,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我望着坚固无言的河岸,心有所感。

它竟如此宽容,将安定献给人类,把嘲笑留予自己。

此怎能谓之“无情”呢?6若吾等给法律以尊严,法律必许我们一个有情有理的未来。

四、莫让法律成为牢笼1大学生小闫因无知而掏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却要面临十年的牢狱之灾。

十年之牢刑,足以毁了人的一生。

为何人们要将法律打造成一个冰冷残酷的牢笼将人束缚其中?2卢梭曾言:“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如今这枷锁,被人们冠上“法治”的名号,打造成了如坚冰砌成的牢笼,寒彻心骨。

法律专家一再强调法律认识错误不应免责,殊不知,正是法制工作者的不尽责,才让公民屡屡落入“法律认识错误”的深渊。

如法制宣传到位,法律专家便不必在以此为由,将无知的犯法者关入法律的牢笼。

莫让法律成为牢笼,需要摆脱理性条文的束缚,用温暖的双手融化人心上的那层薄冰,由此迎来春来花发、梅英疏淡、冰澌溶泄的那一日。

3大学生掏鸟获刑为我们敲响警钟:法律何以成为牢笼?法治是否会成为暴政?为何德治遥不可及?这一切源于人们躁动不安的内心。

正如莎翁曾告诫众人:“人生如同痴人说梦,充满喧嚣与躁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反观当下,政治凋敝,文化式微,社会理性而躁动,法律条文似乎成了挽救众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于是乎,法律愈立愈密,规则愈定愈死,人们试图用法令条文为自己雕砌一个宫殿,到头来,宫殿成了牢笼,还冰封了自己。

4法律这一牢笼为小闫打造了一个十年牢刑,谁能预料到它何时会遮住时代的星空?红灯当前,救护车呼啸而过,这是法律内的包容,而非法律外的私欲。

若说法律是那整齐划一的农田,那农田旁长出的野花,不正是我们追寻已久的人文关怀吗?野花虽小但足以让人心旷神怡,更何况,野花只是长在一旁,并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与丰收。

莫将法律打造成牢笼,莫用这牢笼换来鲸吞蚕食、软化游走,莫用这牢笼换来一个几百万人孤独地生活的城市,莫用这牢笼换来这个时代灭亡的一阵呜咽。

5古语有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法制不是万能的,唯有道德才能让人心中有法。

小闫的十年牢刑未必会让他知法懂法,反而有可能让他心存侥幸,设法逃避法律的追究。

若在良知上让小闫于心有愧,即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又可免于牢狱之灾。

6莫让法律成为牢笼,愿于法制的灰色大地上,仰望星空,“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五、无知不可凌驾于法1“一个人若不须服从任何人而仅须服从法律,那么,他便是自由的。

”哈耶克于其《通往奴役之路》的扉言道。

可见法不可违,即是无知,也非违犯法律的理由。

2小闫掏鸟,纵属无知,也当知王法无情,纵不知所捕何物,也当自行了解。

今其却欲以“无知”洗脱罪名,实大谬矣。

窃以为,无知不可凌云于法。

3“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耶利内克如是说。

自由国度之所以需要强制性的法律,便是为了阻止人们脱离了道德的束缚,走向黑暗。

正是由于法不存于心,即最起码的道德底线都未守住,小闫才会因掏燕隼被执入狱。

的确,认识燕隼的大学生并无几人,然而,尊重生命一条莫非历经十几年教育的大学生会不知晓?看似无知,实则是内心所谓的道德中少了“敬畏生命”一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