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4课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知识点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1)含义: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晁衡)
(4)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1)时间:唐玄宗时期
(2)过程: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地位:鉴真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4)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①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②新罗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科举制,还引入了中国的科技成就;
③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三、玄奘西行
1.时间:唐太宗贞观初年。

2.目的:到天竺(唐时称古印度,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求取佛经,研习佛法
3. 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遍访名寺,研习佛法,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4.贡献:主持翻译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第4课 《孙权劝学》(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制)

第4课 《孙权劝学》(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制)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劝学”有妙招
▲活动设计:初读悟学
3.本文中,作为一介武夫的吕蒙,为什么能得到吴国有名的谋士鲁肃的赏 识,并主动拜母结交呢?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劝学”有妙招
▲活动设计:初读悟学
3.本文中,作为一介武夫的吕蒙,为什么能得到吴国有名的谋士鲁肃的赏 识,并主动拜母结交呢?
同学交流相关人物及故事情节,力求完整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劝学”有妙招
▲活动设计:初读悟学
2.交流、复述故事、概括故事,质疑并释疑请同学们先写下来,再由几位 同学交流相关人物及故事情节,力求完整.
示例: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有效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识的长进 得到了名将鲁肃的肯定与赞赏,并拜母结友的故事,
4.讨论:吕蒙学有所成,课文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是直接写出来的吗? 提示:从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描写(侧面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意为三天,此为虚指,表示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刮 目相待”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意即“长兄怎么认 清这件事这么晚啊!”其中“乎”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巧妙地照 应鲁肃的赞叹,既是自得、自豪、自信,又是一种对自已进步的坦然。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劝学”有妙招
▲活动设计:初读悟学
4.讨论:吕蒙学有所成,课文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是直接写出来的吗? 提示:从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描写(侧面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由此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其对吕蒙的前后判若两人既吃惊又赞赏,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长足进步。作为一个地位和见识都高于吕蒙的人,鲁 肃的这番话,较能说明吕蒙的长进。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专注教育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字词】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详解】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字词】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详解】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谁。

?若:比得上。

【字词】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详解】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字词】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双击可编辑删除 1。

七年级下册冀教版英语第四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冀教版英语第四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冀教版英语第四课知识点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冀教版英语第四课的知识点总结:
1. 重点词汇:这节课将学习一些与休闲活动相关的词汇,例如“cinema”、“park”、“博物馆”、“skating rink”等。

2. 语法重点:掌握一般现在时态的用法,特别是当描述经常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时。

3. 交际口语:学会用英语谈论自己的休闲活动和喜好,并了解他人的喜好。

4.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短文,理解并掌握一般现在时态在描述休闲活动时的用法。

5. 写作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自己休闲活动的短文,锻炼英文写作能力。

6. 文化背景:了解西方国家的常见休闲活动和场所,增进跨文化意识。

以上是对七年级下册冀教版英语第四课知识点的概括,通过深入学习,您将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共30张PPT)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 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 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课堂小结 双向交流 开放包容
欧洲、印度
西
唐朝

日本、新罗
原因
影响
启示
1.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的原因( B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玄奘西行 (唐太宗在位时期,西行至天竺) 脑洞时间 1.玄奘前往天竺
唐朝与天竺 (包括今印度、 巴基斯坦、孟加 拉等国)有频繁 的交往。 贞观初年,高 僧玄奘前往天竺 取经。
西行路上孙悟空 猪八戒等哪里去 了?
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唐与天竺的关系 玄奘西游 时间:唐太宗时期 经过: 1.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
学习新知
遣 唐 使 印
遣唐使船
1 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时间长 前后十多批 次数多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规模大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素质高
2.唐朝文化 给日本带来 的影响: 唐朝先 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 文字、典籍、 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 传回日本, 对日本社会 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 响。
2.“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文化( A )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
3.有一部电视剧的简介说道:“本剧讲述了‘他’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日本 的故事。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剧中的“他” C 指的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完美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完美版)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 供了机会。(政策)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交通)
英国唐人街
日本唐人街
美国唐人街
依据图片材料,说明当今为什么把华人在 其他国家聚居的地方叫唐人街?
第四篇
随处可见的唐人街 —— 影响深远通有无
影响篇 对外交往发展产生的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试从世界角度和中国角度谈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
A 1.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2、右图人物的事迹不包括
A. 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 B. 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C.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 D. 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
向 交 流
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
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的流行与
民间
第二篇
两个人的佛法修行 ——佛法无边“日印”行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七下历史第4课笔记

七下历史第4课笔记

七下历史第4课笔记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七下历史的第 4 课!这课啊,讲的东西可真是丰富多彩,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久远的时代。

先来说说这课里提到的政治制度吧。

当时的那些统治者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可真是绞尽了脑汁。

就比如说那个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工明确,互相牵制。

这就好像是一场权力的游戏,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谁也别想一家独大。

尚书省下面又分设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六部就像是六个大管家,管着不同的事儿。

吏部管官员的选拔和考核,这可重要了,要是选了些不靠谱的官,那老百姓可就遭殃啦。

户部管着钱粮税收,那就是国家的钱袋子,得捂得紧紧的。

礼部负责各种礼仪和祭祀,这在古代可是大事,一点都马虎不得。

兵部管军事,保卫国家的安全就靠他们啦。

刑部处理法律案件,得保证公平公正,不然老百姓可要闹翻天。

工部管工程建设,什么修桥修路盖房子,都归他们管。

再说说经济方面。

那时候农业可是国家的根本,农民们辛辛苦苦地在田地里劳作,盼着能有个好收成。

政府也重视农业,出台了不少政策来鼓励耕种。

还兴修了水利工程,让农田能得到充足的灌溉。

就像那个大运河,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工程!它把南北连接起来,让物资运输变得更加方便。

运河上船只来来往往,有运粮食的,有运货物的,热闹得很。

河边的码头也是人来人往,有卖东西的小贩,有赶路的商人,还有来凑热闹的小孩。

这场景,光是想想就觉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文化方面也很有意思。

那时候的诗歌、书法、绘画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诗人们用优美的词句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有的豪迈奔放,有的婉约细腻。

书法家们的字那叫一个漂亮,龙飞凤舞的,让人看了忍不住赞叹。

还有那些画家们,用画笔描绘出了美丽的山水、人物,每一幅画都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

我记得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讲这课的时候,给我们讲了一个特别有趣的小故事。

说是有个官员,因为在吏部的考核中表现不佳,被降了职。

他心里那个郁闷啊,整天愁眉苦脸的。

七年级历史下第四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第四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第四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下第四课是关于中国历史的,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以及中华文化的强盛及其影响力。

以下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国古代创造了许多的伟大发明,其中最杰出的四项发明即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这四大发明为:1.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传统科技发明,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

早在唐朝时期,人们已经使用黑色硝石、细木屑以及硫磺或木炭来制造火药。

火药的发明不仅推动了冶炼技术的发展,而且在战争和生产领域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指南针指南针是一种方向指示仪器,可以用来确定航向。

中国古代的指南针由磁铁所制成,有助于航海、旅行和军事用途。

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对世界的交通、商业和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主要发明,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

中国最早的造纸工艺是用树皮、草和其他纤维素材料制成的纸张。

中国古代人的这项发明使书写、印刷和出版工业得到了很大的推动,并被视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4.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可以将文字和图像印刷到纸张或其他材料上。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起到了改善书籍和报纸生产速度的了不起效果,这使得更多的人可以读到更多的书籍和文学作品,从而使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推进。

二、中华文化的强盛及其影响中华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

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领域十分丰富多彩,其著名的书法、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古代的中华文化无疑是世界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世界文化交流方面,中国古代的中华文化无疑是宝贵的文化资产和符号。

以上便是七年级历史下第四课的知识点重点内容。

四大发明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以及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掌握这些知识点将对我们的历史文化认知产生积极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讨 论总结唐代对外交往盛况 空前的原因有哪些?
1、国家安定统一。 2、经济文化繁荣。 3、对外开放政策。 4、对外交通发达。
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
1、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 开放的政策。 2、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3、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 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 精华,为己所用。
图一 图二 (1)图一是唐朝哪位高僧的塑像?他于哪一年抵达日本? 他为什么至今一直受到日本人的尊敬?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是唐朝与哪个国家友好交往的 杰出使者?有什么突出的历史贡献? (3)你认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上述图片和问题,谈谈唐朝的对外交往对我们的现 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鉴 真 坐 像
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造舟备粮准备首次东渡
鉴真东渡遇大风浪舟破
鉴真准备第六次东渡
想一想,鉴真六次东渡,不远万里 传播文化,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1、鉴真具有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4.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 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诗中的“道艺”不包括( ) A.医药 B.文学 C.活字印刷 D.绘画 5.《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依据哪个历史人物创作的 ( ) A.玄奘B.鉴真C.张骞D.班超 6.玄奘12岁出家,遍读佛经,其西行之路被现代人 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灌而的未知之 路。历史上,他曾( ) A.西游天竺 B.东渡日本 C.出使西域 D.七下西洋
东 市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ァ ィ ェ ク コ シ
ぁ ぃ ぅ ぇ ぉ か
阿 伊 江 久 己 之
安 以 宇 衣 於 加
日本从公元 8世纪起,留学 生吉备真备和学 问僧空海,在参 照中国汉字草书 和楷书偏旁的基 础上,创造了日 本自己的文字。
日本文字
中国文字
服 饰
二、鉴真东渡
1、时间: 唐玄宗时期 2、经过(事迹): 6次东渡,在754年抵达日本。在 日本传授佛经、中国文化。 3、影响(贡献):
7.张华同学正在写一篇反映唐朝时,新疆、
中亚和印度半岛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和 佛学的毕业论文,下列图书可给他提供帮助 的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齐民要术 D.大明历 8.“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 历史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朝代特征是( )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外对开放 D.交通发达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他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
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学习。
玄奘像
三、玄奘西行
1、时间:
贞观年间(唐太宗时期) 2、经过(事迹): 经过4年跋涉到达天竺,带 回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3、贡献: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 大贡献;《大唐西域记》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 文献。
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不 拔,意志坚尼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材料一: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
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 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 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 度,实行改革。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 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时间:唐朝时 方式:日本派使节到中国
唐 朝 的 中 外 文 化 交 流
遣唐使
目的: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化 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间:唐玄宗时期
鉴真东渡
经过:6次东渡,754年抵达日本。传播文化。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时间:唐太宗时期(贞观年间) 玄奘西行
经过:到达天竺,带回佛经 影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一、选择题 1.唐朝时,日本向中国大量派遣使节的目的是( ) A.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 传播日本文化 C. 加强两国的友谊 D.求取佛教经义 2.“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 交流做出巨大贡献,他们从唐朝带回日本的先进文化 主要有( ) ①政治制度②天文历法③文字④建筑技术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鉴真东渡是古代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 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
《大唐西域记》
“如果没有玄奘 的著作,重建印度历 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材料一: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 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 上称为“开元盛世”。 材料二: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 长期居住。 材料三: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一、遣唐使
1、目的: 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 2、学习内容: 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化 3、影响: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 ,日本正式遣唐使来 中国的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学问僧等。 使团规模庞大,每次最少二百人,最多五六百人。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城京平面图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