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联合检测在静脉血栓栓
D-二聚体和FDPs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

D-二聚体和FDPs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桂艺方;张春雷;韩伟平【摘要】[Objective] In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D - dimer and FDPS in the test of the thrombotic disease. [ Methods] Sixty hospitalized patients from 2010 to 2011 were selected for the research, whose underlying disease was early stage pulmonary infarction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 The other 30 out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2010 to 2011 , whose underlying disease was non thrombotic disease. ITM immunoturbidimetry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density of D - dimer and FDPs. [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D - dimer in pulmonary infarction,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the non thrombotic diseases was 93. 3% , 86. 7% and 3. 3% respectively. FDPs positive rate in pulmonary infarction,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the non thrombotic diseases was 100% , 96. 7% , 40. 0%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 of both D - dimer and FDPs in pulmonary infarction,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the non thrombotic diseases was 100% , 96. 7% and 3.3% respectively. The combined measuring resul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D - Dimer and FDPs seperately (P < 0. 01 ). [Conclusions] Combined testing of D -dimer and FDPs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separate testing that can avoid omission and false positive result. Meanwhile it also provides positive data more accurately and excludes negative disease.%[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联合应用在血栓性疾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2011年住院患者60例,基础疾病为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均为发病初期;另选择同时期门诊患者30例,基础疾病为非血栓性疾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浓度和FDPs浓度,观察两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对疾病检测的敏感性.[结果]D-二聚体在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和非血栓性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93.3%、86.7%和3.3%;FDPs在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和非血栓性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100%、96.7%、40.0%;D-二聚体和FDP s联合检测在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和非血栓性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100%、96.7%和3.3%.两项指标联合检测与D-二聚体、FDPs单独检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二聚体和FDPs联合检测较二者单独检测意义更大,能够明显的避免漏检及假阳性结果的产生,能够更加准确地为临床提供阳性数据及排除阴性疾病.【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4)001【总页数】4页(P78-80,100)【关键词】血栓性疾病;D-二聚体;FDPs;联合检测【作者】桂艺方;张春雷;韩伟平【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检验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牡丹江医学院医药研究中心,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辽宁大连 116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血栓性疾病如肺梗死、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D-二聚体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进展

VET包括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两种类型,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及早诊断是治疗、改善预后效果关键[1]。
纤溶系统是人体重要的抗凝系统之一,亦是维持正常血液流动必须的产物,以溶解血管中沉积的纤维蛋白为主要功能,亦可修复组织、去除纤维蛋白沉着引起的血管阻塞,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的终末产物,可准确反映血栓形成后溶栓的活性,为明确其诊断VET价值,本文就相关知识进行论述。
1D-D的形成机制D-D是凝血酶及凝血因子XIII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特异性降解物质,其可反映体内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力。
究其原因是当体内形成纤维蛋白凝块时,无活性的纤溶酶原会被激活成为有活性的纤溶酶,致使机体内纤维蛋白溶解过程被激活;其次将纤溶酶降解后形成纤维蛋白凝块时,会出现各种可溶性片段,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出现纤维蛋白产物,研究发现可溶性片段包括:X-寡聚体、D-二聚体、片段E、中间片段等,前两种片段中含有D-D单位,因此通过D-D检查可明确机体内纤溶状态,亦可作为评估机体内是否形成血栓的关键原因[2]。
2D-D的检测方法目前检测D-D的方法较多,但不同检测方法使用的试剂、标准不同。
查阅资料发现目前检测D-D的方法有30多种,但却使用20种不同的单克隆抗体。
D-D检测方法包括抗体靶向的D-二聚体表位、捕获、检测方、仪器要求等几个方面。
2.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过程中通过将在血浆中加入D-二聚体抗体包被的微量滴定孔中,而后结合固定的D-D分子并加入特异性的标记抗体,从而产生比色反应。
该方案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因此被临床公认为测定D-D的金标准,但实际检测过程中存在耗时、对操作要求高等缺陷。
2.2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法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法(ELFA)检测D-D的设计原理与ELISA相同,但该方案属于全自动方案,可直接检测特异性荧光抗体、D-D结合后的荧光产物,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存在周转时间快、可在单个样品上检测的优势。
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老年人群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老年人群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临床
意义探讨
江爱云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7(021)031
【摘要】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老年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我院住院患者2985例,测定患者的空腹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根据ROC曲线确定D-二聚体诊断老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界值.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浆D-二聚体值逐渐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对老年人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筛查排除时,其D-二聚体水平的临界值也随之增高,同时诊断敏感度却有伴随下降的趋势.
【总页数】2页(P4367-4368)
【作者】江爱云
【作者单位】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景德镇 3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D-二聚体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乳腺癌根治术后无症状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 [J], 宋洪生;高玲;王玉涛;孙岩
2.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公志华; 董怡然; 康静; 张燕; 高洁; 周永年
3.血浆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联合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J], 蒋叙川
4.D-二聚体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诊断价值研究进展 [J], 张承清; 杨晓红
5.D-二聚体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J], 齐文晶;宋宇;张巍巍;王金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纤维蛋白_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与脑卒中的相

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发布时间:2022-06-02T05:28:11.629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5期作者:夏正君[导读] 目的:研究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与脑卒中的相关性。
夏正君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达州,635000【摘要】目的:研究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与脑卒中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脑卒中患者4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2021年4月-2022年2月),将42例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4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AT-Ⅲ、D-二聚体、FDP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两组AT-Ⅲ、D-二聚体、FDP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前,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FDP、D-D 等指标明显更高(P<0.05)。
结论:与正常者相比,脑卒中患者D-D与FDP水平明显更高,AT-III差异不明显,因此在脑卒中诊断、治疗及预后改善中,D-D、FDP检测具备良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脑卒中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发病原因主要是血液循环障碍或脑血管破裂,该病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相关部门统计显示,近些年,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提升,具备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
因此,探究快速精准诊断该病的措施是提高该病救治率的关键。
部分研究指出,在脑卒中发病期间,机体血液的抗凝或纤溶酶原水平、凝血功能均具备一定作用,因此,通过对D-D、FDP、AT-III检测实验的完善,寻找可预警早期脑卒中进展的因子,对脑卒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改善具备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1]。
本次研究对比分析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与脑卒中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接收的脑卒中患者4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2021年4月-2022年2月),将42例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4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
凝血七项检验指标含义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日期:2010-11-08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延长:>3秒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2.缩短:①DIC早期呈高凝状态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③口服避孕药④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监控—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预期值约为参考植的2倍。
PT活动度参考值为75%-120%,降低到<40%可能有出血倾向(PIR参考值:1+0.15,PI延长至正常对照2倍时,PTR约增至2;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用药维持范围2.0-4.0。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 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 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华法林),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血浆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联合检测在突聋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血浆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联合检测在突聋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分析谌祎玮;王宁;肖旭平;周建波【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24(48)7【摘要】目的:通过对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联合分析,探讨微血栓形成在不同类型突发感音神经性聋(SSNHL)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聋(SHL)患者作为突聋组,另选70例同期住院治疗的鼻中隔偏曲、声带息肉、耳前瘘管、成人鼾症中听力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治疗前的纯音听阈结果将突聋组患者分为低频组12例、高频组18例、全频组30例,比较各组患者AT-Ⅲ、D-dimer、FDP水平。
结果:突聋组D-dimer、FDP水平低于对照组,AT-Ⅲ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5、5.142、5.158,P<0.05);高频组、全频组D-dimer、FDP水平高于对照组、低频组,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低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96、14.588、12.839,P<0.05)。
结论:AT-Ⅲ、D-dimer、FDP联合检测方便快捷,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上不同类型患者溶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使用改善微循环、溶栓类药物,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总页数】3页(P781-783)【作者】谌祎玮;王宁;肖旭平;周建波【作者单位】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咽喉头颈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437【相关文献】1.血浆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2.凝血四项、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D-二聚体检测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3.血浆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联合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分析4.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价值5.联合检测凝血四项、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对肝病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二聚体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

D-二聚体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杨银芳(综述);李燕平(审校)【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13【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因此临床医生对 VTE 患者进行早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D-二聚体(D-dimer)是凝血酶及因子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作用后所形成的终末产物,是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产物。
当机体的凝血和纤溶系统被激活时,血液中的D-二聚体浓度增加。
近年来,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D-二聚体在机体的各种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时均有增高,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已逐渐扩展到更多的领域。
目前,虽然 D-二聚体用于 VTE 的诊断时特异性不高,同时也不能单独用于对 VTE的确诊,但由于其具有高度敏感性和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可有效地应用于 DVT 和 PE 的排除诊断[2]。
本文就 D-二聚体检测在 VTE 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总页数】3页(P1758-1760)【作者】杨银芳(综述);李燕平(审校)【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D-二聚体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新进展2.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老年人群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探讨3.D-二聚体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应用的新进展4.血浆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联合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分析5.D-二聚体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栓四项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探讨

血栓四项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探讨【摘要】目的:探究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等血栓四项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入选的74例患者(其中12例患者存在静脉血栓)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另选择7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研究者进行血栓四项检查,比较血栓四项指标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者PIC、TAT、t-PAIC、TM分别为(0.79±0.31)ug/mL、(10.95±2.14)ng/mL、(8.96±2.06)ng/mL、(11.05±3.51)TU/mL,指标高于对照组(0.40±0.13)ug/mL、(1.00±0.52)ng/mL、(1.00±0.32)ng/mL、(5.00±1.20)TU/mL,P<0.05,有统计学意义。
静脉血栓患者PIC、TAT、t-PAIC、TM指标分别为(0.68±0.23)ug/mL、(8.63±3.47)ng/mL、(7.62±2.54)ng/mL、(10.56±2.58)TU/mL,均高于未出现静脉血栓患者(1.62±0.35)ug/mL、(19.65±6.84)ng/mL、(11.02±3.54)ng/mL、(14.28±3.61)TU/mL,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栓四项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一定的检测价值,可以作为对患者是否发生血栓形成进行预测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血栓四项;恶性肿瘤;静脉血栓静脉血栓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约在1%-25%之间,主要原因是因为肿瘤细胞会促使单核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等,而这些细胞因子会加速内皮细胞的坏死和脱落,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和阴道 B 超检查。腹部 B 超检查需要患者在检查前充盈膀 胱,且其结果易受到腹部手术瘢痕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准 确性降低[4]。阴道 B 超检查可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腹腔内的小面 积病变区域及其子宫、卵巢部位的血运情况,但其无法完整地 显示出患者腹腔内的大面积病灶[5]。相关研究表明,联用腹部 B 超检查和阴道 B 超检查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 显著[6],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医技与临床
腹部 B 超检查确诊 30 例,误诊 16 例,漏诊 4 例,诊断准确 率为 60%。阴道 B 超检查确诊 41 例,误诊 8 例,漏诊 1 例,诊 断准确率为 82%。联用腹部 B 超和阴道 B 超检查确诊 45 例, 误诊 4 例,漏诊 1 例,诊断准确率为 90%。见表 1~ 表 3。
作者简介:蒋叙川,男,大专,副主任检验师。 3800
照组,且肺栓塞组低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组(P<0.05)。存活组在 D-Dimer、FDP 含量上显著低于死亡组,AT-Ⅲ活性高于死亡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血栓形成组、肺栓塞组 治疗 24 h 后、治疗 1 周后较治疗前血浆 D-Dimer、FDP 水平均 显著下降(P<0.05),且随治疗时间延长,其水平下降更加显著; AT-Ⅲ活性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活性 逐渐升高。结论 血浆 AT-Ⅲ、D-Dimer、FDP 联合检测对 VTE 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对其病情评估也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D-Dimer、FDP 含量平稳下降和 AT-Ⅲ活性增加在 一定程度上提示预后良好。
确诊
漏诊
误诊
异位妊娠
24
19(79.2)
0(0.0)
5(20.8)
急性盆腔炎
17
15(88.2)
1(5.9)
1(5.9)
卵巢囊肿蒂扭转
9
7(77.8)
0(0.0)
2(22.2)
表 3 50 例患者联用腹部和阴道 B 超的检查结果 例(%)
病名
例数
确诊
漏诊
误诊
异位妊娠
24Leabharlann 22(91.7)0(0.0)
2(8.3)
医技与临床
的增高,VTE 已成为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全球每年有 250 万 人患有 VTE,其中有 0.1%~0.5%会因肺栓塞而死亡[1]。目前对 可疑性 VTE 常以加压超声或静脉造影为主要检查方法,但加 压超声受人为因素影响,操作人员需经验丰富且对肌间静脉 敏 感 性 较 差 ;静 脉 造 影 受 检 测 时 间 等 限 制 ,明 确 诊 断 程 序 复 杂。实验室检查仅需抽取静脉血就能明确,且受客观因素影 响较少。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单链 α2 球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抑制家族,是人体主要的抗凝因 子 之 一 ,其 能 抑 制 血 浆 中 凝 血 酶 活 化 ,防 止 纤 维 蛋 白 形 成 [2]。 D- 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形成 的 终 末 产 物 ,为 人 体 重 要 的 抗 凝 系 统 ,是 维 持 血 液 正 常 运 行 必需物质,能溶解血管中沉积的纤维蛋白,修复组织、去除和 防止纤维蛋白引起血管堵塞。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是 反映体内纤溶亢进的指标,在原发性 / 继发性纤溶时其含量 增高,当血液高凝状态、VTE 时其含量也显著增高,生理状态 下仅在精神紧张时会出现。本研究探讨联合检测血浆 ATⅢ、D-dimer、FDP 对 VTE 的临床价值,以期能早期防治 VTE, 减少 VTE 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血酶Ⅲ D- 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诊断 治疗 应用价值
DOI:10.19435/j.1672-1721.2019.26.066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随着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年 9 月第 23 卷第 26 期
综上所述,联用腹部 B 超检查和阴道 B 超检查对妇产科急 腹症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提高诊断准确率,值 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丹,黄蕾.腹部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河
北医药,2015,37(24):3785-3786. [2] 韦凤肖. 经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
蒋叙川
(简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简阳 641400)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浆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ATⅢ)、D- 二聚体 (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 对 静 脉 血 栓 栓 塞 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的 诊 断 和 治 疗 价 值 。 方 法 选 取 2017 年 1 月—2018 年 4 月收治的 80 例 VTE 患者(包括 71 例 深静脉血栓和 9 例肺栓塞)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 50 例健康人 群作为对照组,均检测血浆 AT-Ⅲ、D-Dimer、FDP 含量水平, 对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患者进行规范治疗,比较健康对照组、 深静脉血栓组、肺栓塞组血浆 AT-Ⅲ、D-Dimer、FDP 含量水 平;比较治疗前、治疗 24h 后、治疗 1 周后深静脉血栓组、肺栓 塞组的 AT-Ⅲ、D-Dimer、FDP 含量水平变化;比较 VTE 患者 不同预后(存活 / 死亡)血浆 AT-Ⅲ、D-Dimer、FDP 含量水平 变化。结果 D-Dimer、FDP 含量水平,肺栓塞组和深静脉血栓 形成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肺栓塞组高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组 (P<0.05);AT-Ⅲ活性,肺栓塞组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组显低于
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8):48-49. [3] 黄野.彩超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
南,2013,11(19):281-282. [4] 胡琰. 经腹部及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
价值[J].当代医学,2015,21(24):35-36. [5] 盛侠. 探讨联合应用经腹部和阴道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
急性盆腔炎
17
15(88.2)
0(0.0)
2(11.8)
卵巢囊肿蒂扭转
9
8(88.9)
1(11.1)
0(0.0)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超声诊断、实验室检查等方式对妇产
科急腹症患者进行临床辅助诊断[3]。超声诊断检查可依据患者
的病灶表现、病情变化等信息,对病情诊断起到较好的辅助诊
断作用。在妇产科中,较为常用的 B 超检查类型为腹部 B 超检
应用价值[J/CD].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18):49. [6] 崔朝阳.经腹部联合阴道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1):3950-3951. (收稿日期:2019-06-25)
血浆抗凝血酶Ⅲ D- 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联合检测 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表 1 50 例患者的腹部 B 超检查结果 例(%)
病名
例数
确诊
漏诊
误诊
异位妊娠
24
13(54.2)
2(8.3)
9(37.5)
急性盆腔炎
17
11(64.7)
1(5.9)
5(29.4)
卵巢囊肿蒂扭转
9
6(66.7)
1(11.1)
2(22.2)
表 2 50 例患者的阴道 B 超检查结果 例(%)
病名
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