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2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2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2课时)寒潮和台风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课件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课件湘教版选修5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 1 我国的干旱灾害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 2001 年中国干旱灾害空间分布图,图乙为 2006 年中国干 旱灾害空间分布图。
图甲
图乙
(1)2006 年与 2001 年相比,中国干旱灾害空间分布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试分析图中华北地区春旱发生的成因。
探讨2: 华北地区干旱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提示】 春季(春旱),夏季(夏旱)。
[核心点击] 1.发生机制
2.我国旱灾的地区差异
分区
旱灾类型与特点
在盛夏季节,特别是辽河与嫩江流域,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 东北区
起“三天一小旱,五天一大旱”的旱灾
全国旱灾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春季,正值冬小麦 华北区
教材整理 2 我国的洪涝灾害 阅读教材 P37 第 7 行~P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成因 (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 暴雨 所形成的。 ①夏季的 锋面雨 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 ②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 持续暴雨 ,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直接原 因。
(2)人为原因
【答案】 (1)A (2)B
我国洪涝分区
探讨1: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提示】 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探讨2:我国哪些地区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 【提示】 在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 区。其中海河中下游、淮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的多洪 涝区。
正误判断: (1)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是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方。( ) (2)我国北方地区平均受旱率、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 (3)我国江淮地区的伏旱主要受亚洲高压控制。( )

第二章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第二章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导学过程]
第一节
【小组活动】:
读课本P32-33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
2.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1.旱灾的三大特征:
【小组活动】:
什么叫干旱等效频率?
1951-1988年我国最干旱地区在哪些地方?2.我国干旱形成的原因?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我国河流的洪水是由什么形成的?
2我国暴雨集中地区在哪?在夏季风盛行期间,什么是引起暴雨的重要天气?
3.南方地区是洪涝灾害多发起地的原因?
4.我国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人为原因又是什么?
三、影响我国的寒潮
1.寒潮的定义:
2. 寒潮的特点:
3. 【小组活动】:
回答下列问题
①寒潮南下途中产生的锋面,具有冷锋性质还是暖锋性质?
②比较我国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寒潮形成的锋面雨,在哪个地区的几率大一些?
4.寒潮的源地在哪?
5.寒潮的形成过程:
【知识拓展】:读课本P43阅读“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
6. 寒潮的危害有哪些?
【知识拓展】:读课本P45阅读“白灾和黑灾”
四、影响我国的台风
1.台风的定义:
2.台风的形成过程:
【知识拓展】:读课本P46图“2-11台风结构示意”
3.台风的路径:
4.台风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 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1.识记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的分布特征;寒潮的特点、入侵路径;台风的移动路径。

2.理解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

3.理解寒潮、台风对我国的危害。

我国的干旱灾害 【自主学习】1.特征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的范围广。

2.形成原因 (1)降水因素降水的季节变化(季节性易旱地区)⎩⎪⎨⎪⎧①长江以南:7、8月份伏旱②华北、东北:春旱和春夏连旱③西南地区:冬春连旱降水的年际变化: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发生干旱的几率较大。

(2)水资源因素(3)社会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用水量提高。

①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②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③人口的增加→生活用水量增大;工业发展→工业用水量、需水量增多。

1.我国的四个旱灾中心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华北地区、江淮地区、华南地区及西南地区。

2.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区域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提示:华北平原。

原因:①华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春季降水少,易发生春旱;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③春季华北地区雨季还未来临,而农耕已经开始,农业用水量大;④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核心归纳】 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旱灾类型旱灾成因自然原因人类活动东北、华北地区春旱为主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降水稀少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和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长江以南伏旱为主7、8月份,雨带北移,该地受副高控制,出现高温晴朗天气,形成“伏旱”作物生长期、水电和城市用水需求量大西南地区冬春连旱为主冬春季,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交汇于西南地区的北部、东北部、东部,在那里形成了连续阴雨天气;而该地区处于锋面以西,为旱季无论是该地区东北边缘的低温阴雨天气还是该地区的低温干旱天气,都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1.利用谚语理解记忆旱灾的区域特点“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东北夏旱“春雨贵如油”——华北春旱“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长江地区伏旱2.图解我国四大旱灾地区的成灾原因【跟踪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课时2 寒潮与台风案 湘教5

高中地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课时2 寒潮与台风案 湘教5

课时2 寒潮与台风[学习目标定位] 1.能概括说出影响我国最深刻的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特征。

2.学会独立分析并明确阐述我国寒潮和台风的形成机制。

3.知道寒潮及台风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及其主要危害,了解寒潮入侵和台风登陆我国的主要路径.一、影响我国的寒潮1.概念:寒潮是指规模较大、势力较强、温度较低的冷气流侵袭现象。

它是①冬半年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2.特点:寒潮具有②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③风力强、规模大、④范围广的特点。

3。

主要路径: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⑤北冰洋地区和⑥西伯利亚北部。

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主要有三条。

a⑦西路,b⑧中路,c⑨东路.4.危害:一是对北方的农作物如冬小麦会造成⑩冻害;二是南方的经济作物如柑橘、香蕉等有可能被冻死;三是在草原牧区,暴风雪覆盖草场,造成“⑪白灾”;四是在干燥地区,寒潮可以引起⑫沙暴;五是寒潮可以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

思考1。

一提到寒潮,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它的“过”,那么寒潮对人类有益处吗?答案有益处。

(1)寒潮有助于地表的热量交换;(2)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证,能缓解我国冬季的旱情;(3)寒潮带来的低温是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能减轻作物的病虫害;(4)寒潮能带来风力资源,是一种无污染的宝贵动力资源。

2.寒潮暴发后,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强度有明显差异吗?答案侵入我国的寒潮强度,在不同的地区有明显的差异。

在我国,寒潮强度以西北和东北地区最强,向华中、华南地区逐渐减弱,沿海和青藏高原地区最弱。

寒潮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山脉的层层阻挡和地表摩擦力的影响,强度逐渐变弱。

3.寒潮只产生降温、大风天气,不产生降水过程吗?答案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寒潮侵袭时,不仅引起流经地区剧烈降温和大风天气,也可能产生降水过程。

冬半年,寒潮天气突出表现为大风和降温。

在淮河以北,由于空气比较干燥,很少降水,有时偶有降雨;淮河以南暖空气比较活跃,含有水汽较多,降水机率多一些。

二、影响我国的台风1.概念:台风是西太平洋热带地区热带气旋的通称。

高中地理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练习 湘教5

高中地理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练习 湘教5

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学业达标]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

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1。

A 2.C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披露,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

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

27万平方公里。

据此回答3~4题。

3.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①地处东亚季风区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③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④干旱区面积广大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4.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分布区为() A.西北内陆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流域【解析】第3题,山洪灾害形成的基本条件,一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二是降水较多。

第4题,我国长江流域大多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山区面积广大,因此暴雨型山洪灾害频发.【答案】3。

C4。

D5.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河南省干旱灾害频数在________以上。

(2)干旱灾害频数大于30的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

(3)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因是什么?(4)为减轻旱灾,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解析】结合图例可读出河南省的干旱灾害频数在20以上,干旱灾害频数大于30的地区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或华南地区)。

高中地理 第2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

高中地理 第2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

2。

2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我国的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的关系时间强降水集中地区原因4、5月份华南一带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多暴雨天气6、7月份江淮地区锋面雨带徘徊,形成梅雨7、8月份华北、东北地区锋面雨带北移并控制本区,出现盛夏暴雨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暴雨时有发生8、9月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多狂风暴雨(2)夏季风强弱与降水的关系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南方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多旱灾。

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旱灾。

教材题解根据图中数值分布情况可看出: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为黄河下游地区。

(P35)1.降水相对变率越大,表示平均降水量的可靠程度越小,发生旱涝灾害的可能性就越大。

反之,发生旱涝灾害的可能性就越小。

2.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春季容易出现干旱。

3.江南丘陵夏季容易出现干旱。

(P37)1.6~9月流量总体上高于其他各月,7月流量在这几个月中略微偏低。

水位与流量变化大体上成正相关。

2.观点一正确,它与人类破坏中上游植被有关;观点二正确,它与人多地少、粮食需求增加以及人们对湖泊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关;观点三正确,它与乱砍滥伐等活动有关;观点四错误,它没有说明小流量造成大洪水的原因。

3.小流量,高水位,持续时间长。

(P39~40)1.1990~1997年的水灾受灾和成灾规模最大,1970~1979年的水灾受灾和成灾规模最小。

2.1998年我国水灾严重的地区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

(P41~42)参考答案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教案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教案湘教版选修5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2.2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和台风情景设计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气象灾害,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

一、旱灾1.旱灾的三大特征(1)出现的次数多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2155年间,我国发生较严重的旱灾1056次,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

(2)持续时间长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旱灾,并经常出现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

(3)影响范围广1950年-1995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平均每年农田干旱面积达2000万公顷,因旱灾每100亿千克。

做教材第3页活动题【点拨】: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探究活动: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多发区的自然、社会条件,理解其成因。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

(3)江淮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2.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1)降水方面的因素----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长江以南华北、东北西南(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水土资源不平衡(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思考: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增加的原因?耕地复种指数的增加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人口的增加二、我国洪涝灾害1. 洪水的成因锋面雨带、热带气旋→降雨(尤其暴雨)→洪水2. 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南方地区【点拨】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南方雨季时间长思考:南方的雨季为什么比北方长?【补充】冬夏季风间形成的锋面雨带就会在我国东部地区产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是北进慢、南撤快,所以造成:1、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多而且比较均匀;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少而且集中。

2017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2课时)寒潮和

2017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2课时)寒潮和

第2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2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2课时)寒潮和台风[学业达标]【解析】 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强热带气旋,中心气压很低。

【答案】 D2 •台风过境带来的主要灾害有()①风暴潮②地震③狂风④暴雨⑤沙尘暴 ⑥洪涝 A. ①②③⑤C.①③④⑥【解析】 台风带来的危害主要是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

特大暴雨会引发洪涝灾害。

【答案】 C读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图,回答3〜4题。

B .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他卑Too SE1WM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3•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4•寒潮入侵的季节不同,经过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天气现象,下列有关图中各地寒潮天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寒潮入侵①地区常带来风雪迷茫、寒冷彻骨的天气B.寒潮到达②地区,由于冷空气干燥常出现少雨雪多风沙的天气C.4、5月份,寒潮冷锋到达③地区常使该地区成为全国多雨中心D.春秋季节寒潮入侵④地区可带来大规模雨雪、冰雹天气【解析】第3题,寒潮多源于西伯利亚一带,属反气旋。

我国位于北半球,反气旋周围气流呈顺时针辐散。

第4题,由于受离寒潮源地的远近、地形、地势影响不同,寒潮对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影响。

①地区离寒潮源地近,受其影响多风雪、寒冷天气。

②地区由于暖空气干燥常会出现少雨雪多风沙天气。

③和④地区都位于我国南方,离源地远,加上重重山脉的阻挡,受寒潮影响较小,特别是4、5月份,受其影响更小。

【答案】 3.B 4.A5.某灾害性天气系统从珠江口附近过境,如图甲所示,A、B、C三地观测到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别如图乙、图丙所示。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气压(百帕)风速(米於)(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___________ 。

(2)这一天气系统中心是从A B、C三地中的____________ 地过境的。

⑶B 地在12 时风速突然很低的原因是(4)在当天12时,A地的风向为____________ 风,C地的风向为 __________ 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寒潮和台风
1.了解我国寒潮的特点、入侵路径和台风的移动路径。

2.结合天气系统,理解寒潮和台风的成因。

(重点)
3.掌握我国寒潮和台风的分布,结合实例分析其危害。

(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影响我国的寒潮
阅读教材P42第3段~P45活动题,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寒潮是指规模较大、势力较强、温度较低的冷气流侵袭现象。

2.多发季节:冬半年。

3.特点:寒潮具有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范围广的特点。

4.源地: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5.路径:如下图
(1)中路: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长江以北地区以大风降温为主,江南则可以发展为雨雪天气。

(2)西路:对我国西北、长江以南以及华南地区影响较大。

(3)东路:通常只影响到我国长江以北地区。

6.危害:低温、大风对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危害;交通、通信和建筑物等受到很大影响。

正误判断:
(1)寒潮只发生在冬季。

(2)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寒潮来自东路。

(3)寒潮只影响长江以北地区。

【提示】 (1)× 寒潮的多发季节是冬半年。

(2)× 中路寒潮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3)× 寒潮能影响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南岭以南也能受到寒潮影响。

教材整理2 影响我国的台风
阅读教材P 45第4段~P 48,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西太平洋热带地区热带气旋的通称。

2.多发季节:每年的5~10月,尤以7~9月最多。

3.能量主要来源:水汽凝结成云而释放出的大量热能。

4.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

5.路径:
6.影响 (1)危害
①台风灾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②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台风造成的损失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有利影响:缓解旱情、降温消暑。

正误判断:
(1)从天气系统看,台风属于强热带高压。

( )
(2)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是西北太平洋。

( )
(3)台风灾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海啸造成。

( )
【提示】(1)×从天气系统看,台风属于强热带低压。

(2)√
(3)×台风灾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
中央气象台2016年3月1日预报,3月1-2日,受冷空气影响,新疆天山山区及以北将有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局地暴雪,大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6-8℃,最低气温将降至-10℃以下。

探讨1:影响新疆的寒潮天气来源于什么地区?
【提示】北极地区(或北冰洋地区)。

探讨2:入侵我国的寒潮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范围广的特点。

[核心点击]
1.寒潮的成因、路径、防御措施等
2.地形对寒潮的影响
(1)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南下的影响: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寒潮的南下,使寒潮的势力越向南越弱。

②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2)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不易受寒潮影响的原因: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

寒潮南下过程中,受到山脉的重重阻挡及地表摩擦力影响,势力逐渐减弱,加之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所以也不易受寒潮影响。

[体验评价]
1.寒潮是影响我国冬半年重要的天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强冷空气南侵B.冷锋南下
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
(2)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
A.秋季和春季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D.初冬和秋末
(3)寒潮若在春秋季暴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
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扬沙、沙暴天气③暴雨洪涝天气④干旱天气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解析】第(1)题,寒潮主要是冬春季节强冷空气南侵造成的大风、降温天气。

第(2)题,秋天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春天是农作物生长的季节,这两个季节寒潮危害最大。

第(3)
题,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暴发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而春秋季的华北地区,由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又有沙源,往往产生沙尘天气,不可能出现暴雨天气。

干旱天气是由于降水少、用水量大造成的,不是寒潮引发的。

【答案】(1)A (2)A (3)A
[
2015年有27个台风生成,较常年(25.5个)偏多1.5个;“苏迪罗”影响11省,是今年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的台风;“彩虹”是有气象记录以来10月登陆广东的最强台风,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40亿元,为今年经济损失最重的台风。

探讨1:判断台风的标准是什么?
【提示】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探讨2:台风带来的灾害有哪些?
【提示】狂风、暴雨、风暴潮。

[核心点击]
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台湾灾害频发,预计风灾、雨灾、霜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
农业损失达100亿台币。

其中以风灾为多,特别是台风,仅风灾造成的农业损失就达80亿台币。

据此完成(1)~(2)题。

(1)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 )
A.西北太平洋B.东北太平洋
C.西北大西洋D.东北印度洋
(2)台风是指强烈发展的( )
A.热带或副热带陆地上的气旋
B.热带或副热带陆地上的反气旋
C.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
D.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反气旋
【解析】台风是生成于海洋上的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西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最多。

【答案】(1)A (2)C
探讨1:台风的结构是什么?
【提示】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

探讨2:台风中心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提示】干暖、少云、无风。

[读图指导]
第一,明确台风由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组成。

第二,台风低空水平方向上周围气流向中心辐合。

第三,台风垂直方向上,台风眼上空气流下沉,周围空气辐合上升。

第四,离台风眼越近,风雨越大。

[体验评价]
3.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 )
A.台风减弱B.台风中心经过
C.台风消失D.台风停滞不前
(2)在台风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B.东北
C.西南D.东南
【解析】第(1)题,台风中心是台风眼,风速突然降低,说明是台风眼经过。

第(2)题,北半球的台风为逆时针方向旋转,所以风向为西北风。

【答案】(1)B (2)A
[课堂·小结]
错误!K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对点训练1影响我国的寒潮
右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
A.台风、洪涝B.寒潮、沙尘暴
C.沙尘暴、台风D.干旱、洪涝
2.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
A.地形为盆地B.受盛行西风影响小
C.距离海洋较远D.纬度较低
【解析】第1题,由图中灾害出现次数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可知应是寒潮或沙尘暴。

第2题,寒潮及沙尘暴都是反气旋控制下产生的,甲因为是盆地,周围山脉阻挡了偏北风。

【答案】 1.B 2.A
对点训练2影响我国的台风
读“北太平洋西部台风移动路径图”,完成3~4题。

3.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热带反气旋强烈发展的特殊形式
B.中心的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
C.在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D.登陆以后势力会锐减
4.台风过境时,某地在狂风暴雨过后出现短暂的晴天,然后又是狂风暴雨,这表明( ) A.台风中心从该地经过
B.台风未从该地经过
C.台风外围大风区从该地经过
D.台风未出现降雨天气
【解析】第3题,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或12级以上,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从四周向中心辐合,登陆以后由于陆地摩擦力增加和失去了热带洋面上湿热水汽的供应,风力减小,势力锐减。

第4题,读教材台风构造示意图,台风中心(台风眼)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无风。

两侧是旋涡风雨区,会带来狂风暴雨。

【答案】 3.D 4.A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3)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