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八年级 黄河 课件
八年级上册地理————黄河ppt课件

中游的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下游“地上河”的隐患 治沙、疏浚河道、加固大堤,加强 中游泥沙的治理等
凌汛
引爆、炸冰、疏导等
断流
合理调配用水、南水北调、防治水污染、 节约用水、修建水库、建立水利枢纽等
可编辑ppt
23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黄河 每立方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35 千克,高峰时达到570千克。黄 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 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担)水, 六斗泥”。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 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 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
可编辑ppt
27
荒漠化严重
凌汛
水土流失
可编辑ppt
黄河污染
28
壶口瀑布
可编辑ppt
29
龙羊峡水电站
可编辑ppt
30
可编辑ppt
31
刘家峡可水编辑电ppt 站
32
青铜峡水电站
可编辑ppt
33
三门峡水利枢纽
可编辑ppt
34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地
可编辑ppt
3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1.0 4.0 10.0 37.7
黄河同世界其它河流的含沙量比较
可编辑ppt
17
请同学们分析图,回答: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 因?
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较多。 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 一起,汇入黄河。
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
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
流速变慢,大量泥沙沉积于河底,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课件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课件教学内容:一、黄河的概况1. 地理位置:黄河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2. 发源地: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
3. 流经地区: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份。
4. 全长和流域面积: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为752,443平方公里。
二、黄河的流域特点1. 地形地貌:黄河流域地形复杂,包括高原、山脉、平原等地貌。
2. 气候特点:黄河流域气候多样,南北差异较大,总体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3. 水文特征:黄河水量较大,但季节性波动明显,夏季洪水期水位较高,冬季则相对较低。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全长和流域面积等基本概况。
2. 学生能够理解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水文特征。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黄河流域的地图,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河的基本概况和流域特点。
难点: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和水文特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地图:黄河流域地图。
2. 课件:黄河的相关图片和图表。
3. 练习题:关于黄河的地理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美丽景色。
2. 提问学生对黄河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二、黄河的概况:1. 通过课件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全长和流域面积。
2. 引导学生观察黄河流域地图,指出黄河流经的重要省份。
三、黄河的流域特点:1. 通过课件介绍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水文特征。
2. 结合地图和图片,解释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如高原、山脉、平原等。
3. 分析黄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如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表现。
4. 讲解黄河的水文特征,如水量季节性波动的原因。
四、随堂练习:1. 给定一道关于黄河地理位置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地理八年级上黄河》课件

三、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的概念解析
黄河文化是指在黄河流域地区 产民俗风情等方面的 文化现象。
黄河文化的人文景观
黄河流域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 如壶口瀑布、古代运河和河岸、 传统村落等,这些景观体现了 中国古代文明和人们与河流的 关系。
黄河文化与中国文化 的渊源
黄河的流域范围
黄河的流域范围广阔,总面积约为7.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流的流域,在西部山地 到东部平原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样的地形地貌。
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
黄河流域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包括高山、山地、平原、丘陵等,其特征对于黄河的水文特征 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二、黄河的水文特征
1
黄河的水文特征介绍
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总长约5464千米,流量大且不稳定,以黄河上游 的山洪和中国东部地区的降雨为主要水源。
2
黄河的水变化
黄河的水位和水量在不同季节和年份会发生显著变化,从低水位到高水位的变化 会对周围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3
黄河的洪水灾害
黄河的洪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破坏性和影响力,需要采取 适当措施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黄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文 化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共同塑 造了中国的历史、价值观和传 统。
四、黄河保护
1 黄河的生态系统问题
黄河面临着许多生态系统问题,如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湿地退化等,需要采取措施保 护黄河的生态平衡。
2 黄河保护的重要性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保护黄河不仅关乎 中国,也是全球生态系统保护的一部分。
3 黄河保护的现状和发展展望
目前,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黄河,但仍面临许多挑战。未 来,需要继续努力以促进黄河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2.3黄河ppt

•
4.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 路的人 在树下 休息, 前面的 人呼喊 ,后面 的人应 答,老 老少少 的行人 ,来来 往往络 绎不绝 的,是 滁州人 在游山 啊。
•
5.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 水酿酒 ,泉水 香甜, 酒味清 醇,山 中的野 味野菜 ,杂乱 地摆开 在前面 的,这 是太守 在举行 酒宴。
•
2.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 一地, 太守下 山回家 ,宾客 跟随着 。枝叶 茂密成 荫,禽 鸟到处 鸣叫, 那是因 为游人 离开后 鸟儿们 在快乐 啊。
•
3.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 知道游 人的乐 趣;游 人只知 道跟随 太守游 玩的乐 趣,却 不知道 太守以 游人的 快乐为 快乐。
成经 为黄 世土 界高 上原 含, 沙泥 量沙
下游地上河
地上河示意图
凌汛
洪水泛滥
地上河
断流
污染
黄河的现代 “流行病”
• 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 治理黄河
•
1.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 悦动情 。他所 治理的 滁州这 一方水 土,可 谓政通 人和, 百姓安 居乐业 ,快乐 无比, 太守自 然也就 乐得其 醉了, 他沉醉 于这方 山水之 乐,也 更沉醉 与民同 乐之中 。
•
6.像那太阳一出来,林中雾气就散开 ,云雾 聚拢在 一起, 山谷洞 穴就显 得昏暗 了,或 暗或明 变化不 一的, 是山间 早晚的 景色。 早晨进 山,傍 晚返回 ,四季 的景色 不一样 ,因而 乐趣也 就没有 穷尽了 。
•
7.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那西南的 几座山 峰,树 林和山 谷格外 优美, 一眼望 去,树 木茂盛 又幽深 秀丽的 是琅琊 山。沿 着山路 走六七 里,渐 渐听到 潺潺的 水声, 看到流 水从两 座山峰 之间倾 泻而出 的,那 是酿泉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黄河》课件

下游:流速较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黄河”。
学习任务二 歌颂黄河
读课本45页图2-3-5黄河流域图,思考下面两 个问题: 1、观察图中水电站的分布,概括黄河的水能 资源主要分布哪些河段,并解释原因。 2、在图中找到: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结合 当地景观图和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分析黄 河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
初冬时节,纬 度较高,气温 较低,结冰早
B
A
地上河
忧黄河
荒漠化
凌 汛
水土流失 凌汛
地上河
救黄河
细思量前因后果,巧规划治理得当。
河段 上游 中游 下游
问题 荒漠化
凌汛 水土流失 地上河
凌汛
应对措施 合理堤,修建分洪、 蓄洪工程
轰炸冰坝
检测与作业
黄河的贡献:
1、提供水能资源:黄河的 上游和 中 游蕴含有 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 流经阶梯交界处,落。
差大,水流急,水能 资源丰富 2.提供灌溉水源: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丰富 的 水源 ,上游的 宁夏平原和 河套 平原利用 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
学习任务三 情系黄河
假设同学们都是“治黄专家”,那么请你给我 们的母亲河把把脉,看看黄河有什么忧患?以 及这些忧患出现的原因? (要求:结合课本 P45-47页,小组合作思考并讨论。)
活动1 知概况
自主阅读课本45页“黄河流域图”,完成下 列问题。 1.在学历案空白处勾画出黄河的干支流简图。 2.在黄河简图上准确填出黄河发源地、注入 海洋。 3.在图中填出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及各 河段的主要支流。 4.结合课本24页“中国地形图”,填出黄河 沿途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第2章第3节第3课时 黄河(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 面积最大的地区。这里降水多 集中在七八月份,而且多暴雨, 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进入华北平原,河道 变得宽阔平坦,水流缓慢,泥 沙淤积旺盛。
扎草方格
还林还草
凌汛治理
凌汛
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开展水土保持,7300多公顷的水土流失面积初步得到治理, 修成、条田、坝田320多万公顷,造林近670万公顷,种草180 多万公顷,从河口镇到三门峡之间的平均来沙减少2亿吨。
黄河下游河道治理 多次对1400多千米长的黄河大堤加高加厚,完成土
方相当于长城土方和砖石总量的3.4倍,初步建成由干支 流水库、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分滞洪区等组成的“上 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黄河下游防洪体系,战胜1万立方 米/秒以上的洪水14次,避免洪凌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 失500亿元。
2.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对各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河段①水资源丰富 B.河段②支流稀少 C.河段③已成地上河 D.图中水利枢纽是三峡
黄河水系示意图
3.在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过程中,合理的是(B ) A.河套平原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成为“塞上江南” B.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 合进行治理 C.下游“地上河”易发生洪水灾害,应开挖新河 D.黄河水运价值巨大,已成为北方地区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黄河是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重要的灌 溉水源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黄河水能资源
初中地理说课课件黄河

流域气候
黄河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 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具 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流域地形
黄河流域地形多样,包括 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其 中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 主要来源。
水系特征
干支流
黄河干流全长约5464公里,呈“ 几”字形,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 、自治区和直辖市。黄河的支流 众多,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洮河、
初中地理说课课件黄河
汇报人: 202X-12-29
目录
•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 黄河的流域和水系特征 • 黄河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 黄河的历史文化意义 • 黄河的治理和未来发展
0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黄河的地理位置
01
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9个省份, 最终注入渤海。
02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华 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汾河、渭河等。
水文特征
黄河的水文特征包括洪水期流量 大、水位变化大、含沙量高、有
凌汛现象等。
水能资源
黄河流域的水能资源丰富,特别 是上游河段,水能资源主要集中
在黄河的干流和支流上。
03
黄河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利用现状
农业灌溉
黄河是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通 过引黄灌溉工程,为沿岸农田提 供灌溉用水,保障农业生产和粮
黄河的稳定流淌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 溉水源,支撑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 。
古代文明交流的通道
黄河是古代中国的重要交通通道,促 进了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与融合。
黄河的文化遗产
历史建筑和古迹
黄河沿岸保留了大量历史建筑和古迹,如龙门石窟、白马寺等, 见证了黄河文化的辉煌历史。
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
黄河文化孕育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如剪纸、泥塑等,具 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地方特色。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黄河课件1鲁拯

27
14
下游——地上河
病 因: 河道变宽,流速变缓,泥沙堆积,夏季多暴雨等
治理措施: 加固大堤、引黄淤灌、疏浚河道。
15
16
凌汛
发病部位: 上游的宁夏、内蒙古和下游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
病 因: 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上游”开冻早。
治理措施: 及时破冰,疏通河道等。
17
18
根治黄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到,黄河各 河段的灾害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治黄的 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在于
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到新中国成立前2000多年中黄河 下游因洪水决口泛滥达1500多次,平均3年2次,下游改道26次, 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江河横溢,人为鱼鳖”的凄惨景象。例 如1933年黄河发大水,下游决漫堤72处,使河北、山东、河南三 省67个县受灾而积达12000平方千米,364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 归,18000多人被夺去了生命。
治理措施: 1、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2、修筑梯田、承包治理,从而保持水土。 3、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使治沙与防洪并举。
11
险
饱含泥沙
地上悬河 决口之险
12
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程图
地势
} → → 土质疏松
暴雨 植被破坏
水土 低平 流失 流速
泥沙淤积河床
减慢
地 上 河
13
看历史资料
加强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19
今年黄河出现严重的缺水局面,沿岸 8省区 正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用水问题,这些 地区的农产品减产已成定局。
20
为什么黄河 下游会出现 断流现象?
黄河流量小、干旱少雨、 上游工农业用水过多、水利 工程蓄水、引水过多等是造 成断流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一看:黄河沿途有哪些著名的高原与平原?流经了 我国地势的几级阶梯?
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 凌汛
断流为原因造成的?
黄土高原是世界 上黄土覆盖面积 最大的地区。这 里降水多集中在 7、8月份,而且 多暴雨。冬季降 水很少,河流径 流量变化很大。
黄河下游“地上河”
含沙 量大
地势低平 河道变宽
流速 减慢
泥沙 河床 淤积 抬升
地 上 河
遇暴雨
泛 滥 成 灾
1938年黄河 的改道,河 水南下夺淮, 淹没了河南 东部,安徽 北部,和江 苏西部的大 片土地。受 灾人口1250 万人,死亡 89万人。
上游:荒漠化、凌汛
黄 河 的 中游:严重的水土流失 忧 患
下游:地上河、洪灾、凌汛
黄河
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 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 喀拉山,呈巨大的“几”字形,东流入渤海。
黄河流域水系略图
河口
渤海
孟津
眼睛总动员:
1.黄河发源于什么山脉,最终注入哪个海洋?沿岸有哪些平原? 2.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与孟津在哪里?分别属于哪一省 级行政区?
4、黄河进入下游,河道变宽,坡度变缓, 泥沙沉积,成为_地__上__河_.
我为黄河献计策:
治理开发黄河,在上、中、下游可分别采取 哪些措施?
上游
河口
中游 孟津
下游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复 习 1、黄河发源于__青_藏__高__原__的__巴_颜__喀__拉__山__,
流入__渤__海___. 2、黄河的形状呈巨大的__几__字___形状.
3、黄河上游有丰富的__水__能__资源,中游流 经__黄__土__高__原__,黄土高原土质___疏__松___,植被 _破_坏_严_重,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