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

合集下载

陶罐和铁罐课后反思

陶罐和铁罐课后反思

陶罐和铁罐课后反思陶罐和铁罐课后反思范文(精选10篇)《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以下是关于《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陶罐和铁罐课后反思篇1《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

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

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

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

通过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感悟与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着急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

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

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随便谈,随便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

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

仔细想想,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达到师生、文本对话之效。

记得李家栋老师说过: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

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填空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填空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填空练习及答案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的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诗人。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景文的勉励之情,从“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中可以看出。

2.《夜书所见》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其中描写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儿童夜捉促织,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本课的三首诗描写的季节都是________,可以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了解到。

二、根据课文内容1.《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西沙群岛_______,_____,是个可爱的地方。

那里的鱼很多,所以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________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的感情。

小兴安岭的春天,树木抽出_______,长出________;夏天,树木长得_________,________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秋天,森林向人们献出了_________的山葡萄;冬天,雪花在_________,树上积满了_______。

3.《海滨小城》按_____的顺序,抓住海滨小城_____的特点,写了小城的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地方。

作者通过对家乡的景物描写,突出了家乡_________的特点,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从名言“仁者爱人,______”中,我感受到爱是尊重;从“______,暖于布帛;________,深于矛戟”中,我感受到爱是礼貌待人。

从_______砸缸救人的故事中,我感受到爱是帮助他人。

2.《掌声》一课中,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掌声,让她从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用什么二字、四文词语概括它们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用什么二字、四文词语概括它们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用什么二字、四文词语
概括它们
【题目】
根据文段内容,请你用恰当的词语概括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2分)
陶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陶罐:谦虚、宽容。

铁罐:傲慢无礼。

【解析】
《陶罐和铁罐》是黄瑞云作的寓言故事,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科书中,为精读课文。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通用5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陶罐和铁罐》一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的一篇寓言,该课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文章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能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耻、逝”是翘舌音,“荒”是后鼻音。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有些字可以通过和学过的形近字比较加以区别和识记。

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生字按结构来分一分,学生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

“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

“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这样的安排不但让学生熟记生字的字形,而且也为学生的端正书写作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

如在让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问学生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

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

(傲慢)。

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

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这样简简单单的小问题,让学生既体会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内心活动,又理解了“傲慢”与“谦虚”的意思。

通过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陶罐和铁罐》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陶罐和铁罐》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陶罐和铁罐》原文及教案【导语】《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固,瞧不起陶罐。

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陶罐和铁罐》原文及教案),期望帮助到您。

【原文】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自豪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挖苦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狂妄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藐视的神气。

“我确切不敢碰你,但这并不是懦弱。

”陶罐辩论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愤慨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久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谐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产生了许多事情。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代过去了。

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觉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奇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

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谨慎点儿,千万别把他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刻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教案一】一、教师导课师: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

板书,齐读课题。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控情形过渡: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产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二、教师提取课文主线。

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5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5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5篇)2022-12-15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精选1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篇1温馨寄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学习目标:1、会正确读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2、借助拼音、工具书熟读课文,分角色读出陶罐谦虚、铁罐傲慢的语气,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说出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法指导:1、借助拼音、工具书读熟课文。

分角色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内容。

2、合作交流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借助拼音、工具书熟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自学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ào màn huāng liáng qiān x ūnǎo nù jià zhí pǔsù( ) ( ) ( ) ( ) ( ) ( )(2)我会读陶罐奚落轻蔑无影无踪覆灭争辩挖掘羞耻翻来覆去合作探究:1、读课文1--9自然段学习一下内容:(1)画一画,读一读体现陶罐和铁罐态度的语句。

(2)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3)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2、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铁罐:(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拓展延伸: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课堂检测:1、想一想,选一选争(辨辩)(骄娇)傲惊(荒慌)(恼脑)怒价(值植)(朴扑)素2、想一想,连一连老爷爷高兴极了他那两道浓眉紧锁爸爸在思索他那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那个人在生气他那双眼睛眨也不眨弟弟在听故事他那双眼睛都快喷出火来了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篇2[案例]:《陶罐和铁罐》一文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

《陶罐和铁罐》课文讲解

《陶罐和铁罐》课文讲解

《陶罐和铁罐》课文讲解一、课文背景。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寓言往往通过简短的故事,传达深刻的道理。

在古代,陶罐和铁罐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它们有着不同的材质特性,作者以此为基础创作了这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二、故事内容。

1. 角色特点。

- 陶罐:它质地比较脆弱,容易破碎,但很谦虚。

例如,在面对铁罐的奚落时,陶罐总是很温和地回应,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从这里可以看出陶罐明白自己的价值,并且不与铁罐争强好胜。

- 铁罐:它质地坚硬,非常骄傲。

铁罐自恃坚硬,常常奚落陶罐。

它用“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样带有挑衅的话语来显示自己的强大,还说陶罐“懦弱”,认为自己比陶罐高贵得多。

2. 情节发展。

- 故事以铁罐不断地奚落陶罐展开。

铁罐看不起陶罐,觉得自己坚硬无比,而陶罐一碰就会碎。

陶罐虽然据理力争,但始终保持着一种温和的态度。

-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它们被埋在了土里。

很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了陶罐,它依旧完好无损,还被人们视为珍贵的文物。

而铁罐却因为长期埋在土里,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主题思想。

1. 关于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铁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即坚硬,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如容易被氧化。

陶罐虽然脆弱,但它的价值并不低于铁罐。

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像铁罐那样骄傲自大,要正确认识自己,也要尊重他人的价值。

2. 关于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 陶罐的谦虚和包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它在面对铁罐的无理奚落时,没有生气,而是理智地回应。

这种内在的品质在人际交往和自身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而铁罐的傲慢最终导致了它的消失,这也警示我们不要过于自负。

四、写作特点。

1. 对话描写生动。

- 课文主要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

这些对话生动地表现出了两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铁罐的话总是盛气凌人,如“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等话语,充满了攻击性。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27 陶罐和铁罐 教学设计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27 陶罐和铁罐  教学设计

21 陶罐和铁罐教材简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

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的难点: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教学的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张精美的图片,想欣赏欣赏吗?【课件出示:陶罐图片】它是谁?它是用什么做的?【课件出示:铁罐图片】它又是谁?是用什么做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个寓言故事就和它们有关,这两只罐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吧。

【课件出示:课题】一起打打招呼吧!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读了课文你们就知道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实录【课时目标】1 .正确认读本课14个一类字、10个二类字,读准处”这个多音字。

学习并运用运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奚落、轻蔑、恼怒、谦虚”等词语的方法。

2.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抓住表现人物神态和语言的词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故事告诉的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白己的短处的道理,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陶罐和铁罐对话描写,多种形式理解词语,并通过二者对话、神态的词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谦虚而不柔弱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难点则是理解课文告诉的道理。

【课前准备】教师:陶罐和铁罐、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并对学生白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想认识它们吗?生:想!师:(拿出陶罐与铁罐)你们看,就是这两只漂亮的罐子。

谁想上来看一* 看,摸一摸,敲一敲,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新朋友?指名上台。

生:这个是陶罐,是用陶土做成的,它的外表很美观,里边可以盛东西;这个是铁罐,是用铁做的罐子,它的声音很大,里面也可以盛东西。

师:你介绍的真清楚。

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童话故事就和它们有关,这两只罐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十七课。

请看大屏幕(出示课题)大家请看这个字,陶”是我们新认识的生字,要把陶”这个字写好,注意些什么呢?生:不要把偏旁写成三点水旁。

师:对,一定注意和淘气”的淘”区分开。

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师范写,生书空)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一定对字词和课文内容有了了解,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词语)争辩恼怒荒凉捧起朴素价值和睦相处相提并论指名认读词语。

师:这位同学字词部分预习的很好,不仅全部读正确了,而且特别注意了和睦相处”中处”的读音。

处”在这儿读一一学生齐读“ch y ”它是一个多音字, 表示交往的意思,谁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酒能组词。

生1:到处。

生2:处处。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生齐读所有词语。

2.(课件出示词语)傲慢轻蔑恼怒谦虚兴奋师:请同学开火车读。

生读。

师: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生:这些词语都是表示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师:对啊,就让我们感受着再来读一下这些词语。

生齐读。

(二)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师: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白由读课文。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概括课文内容,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提示(出示课件提示):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铁罐和一只陶罐,铁罐,而陶罐。

许多年后,陶罐,铁罐。

同位两个商量一下。

生根据提示概括。

师:你概括的真清楚,而且抓住了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三、品读对话,体悟特点(一)学习第一白然段师: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

(课件出示第一白然段,将奚落”一词变红)什么是奚落”?生:看不起人,常常讽刺他。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的?生:我从词典上知道的。

师:很好,这位同学通过课前查字典理解了词语意思,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铁罐到底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出示课件:泡泡语)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相信你们学完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一定会对奚落”有更深的理解。

(二)共品第一次对话师:(出示课件)请看这是课文的2—9白然段,集中描写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看看有几次对话?生:铁罐和陶罐一共四次对话。

师:让我们走进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出示第一次对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师:谁来读读铁罐和陶罐的第一次对话?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两句话的语气你读得真不一样。

你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陶罐谦虚,铁罐傲慢。

师:是呀,铁罐特别傲慢,而陶罐谦虚,板书:谦虚傲慢师:傲慢的铁罐什么样?(出示课件插图:铁罐)生:铁罐的嘴局局的,斜视陶罐.....师:文中有一个词语很形象地写出了铁罐的样子,那就是一一学生齐声回答:傲慢。

(出示傲慢”)师:和傲慢的铁罐相比,陶罐什么样?(出不'课件插图:陶罐)生:陶罐面带微笑,不像铁罐那样看人。

师:陶罐非常虚心的看着铁罐,文中也有一个词,学生齐声回答——谦虚。

师:(出示谦虚”)刚才我们通过插图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师:再看这一对词语,你还有什么发现?生:这是一对反义词。

师:我们抓住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神态,感受到了他们不同的特点。

你还从哪儿发现了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生:你敢碰我吗?师:我是铁做的,你是陶做的,你就是不敢碰我,同学们,你们认为铁罐的说话对吗?生:陶罐是陶做的,容易碎,所以铁罐才反问它。

师:你是说铁罐事拿白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比,真是太傲慢了。

还有吗?生:铁罐称陶罐为陶罐子"。

而陶罐称铁罐为兄弟"。

师:从不同的称呼上体会到人物不同的特点。

那谁能学着傲慢的铁罐说一说?生读铁罐的话。

师:它称呼陶罐陶罐子”,从称呼中可见铁罐多么没有礼貌,很轻视陶罐。

而陶罐呢?生:不敢,铁罐兄弟。

师:刚才我们抓住了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词语,体会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

下面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后面三次对话。

(三)白品二至四次对话默读4-9白然段,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交流所画词语。

师:谁能说说你找的哪个词语?生:我找的轻蔑、恼怒”。

师板书。

(四)细品第二次对话师:同学们画出了轻蔑”这个表示铁罐神态的词语,我们来看这段话。

(出示第二次对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nu国易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部神气。

再读铁罐的话,从轻蔑”这个描写神态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读。

生1:铁罐非常骄傲……生2:原来它就觉得白己高高在上••…它瞧不起陶罐。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句话,读读两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出示对照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nu国易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部神气。

生白己读这两句话。

生1:铁罐变得更傲慢了。

生2:铁罐从心里瞧不起陶罐。

师:这次更傲慢了,是从心里瞧不起,通过比较句子,我们对轻蔑”一词大家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也是一种学习词语的方法。

你能不能学着铁罐的语气和神态,读读铁罐的话。

生读铁罐的话。

师:陶罐真的和铁罐说的那么懦弱吗?赶快读一读陶罐说的话。

出示陶罐的话,学生白由朗读。

师:陶罐懦弱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陶罐不懦弱。

从争辩”这个词中就可以看出来。

师板书争辩”。

师:陶罐以什么为理由争辩?生1:它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不是相互碰撞的。

师:以它们的作用来争辩。

生2:说起盛东西陶罐并不比铁罐差。

师:以它们用途的大小争辩。

师:陶罐好像还有争辩的理由?谁来帮它说完?(出示:省略号变红)生1:我的微笑比你的微笑还要好看。

生2:我的身上也有花纹,比你更漂亮。

生3:我不会生锈。

师:原来陶罐和铁罐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所以——(生答)应该正确的看待优点和缺点。

你能学着陶罐的样子读一读?指导朗读。

生读陶罐的话。

老师随机与学生进行交流式点评:我听出了这是一个不卑不亢的陶罐子;这是一个谦虚但并不懦弱的陶罐子;这是一个对白己充满白信的陶罐子……(五)再品第三次对话师:可是,陶罐的这满肚子的理由还没有说完,就被铁罐粗暴的打断了。

(出示第三次对话)生齐读。

师:你读出了什么?生:铁罐恼怒了。

师:你从哪里看出它恼怒了?生: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师:还有吗?生: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

师:你能想象着铁罐当时的表现,带上动作读读这段话吗?生带着动作和表情朗读。

师: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恼怒”了吗?生:愤怒,生气。

师:听完铁罐的话,此时陶罐又是怎样说的呢?师:(出示陶罐的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生:友好地说、心平气和地说。

生:很真诚。

师:是啊,友好地交流,心平气和地在一起就是哪个词语的意思?(相机理解和睦相处”一涉处的平安和谐、不争吵。

)师:你能用友好的语气来读读陶罐的话吗?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品读第四次对话师:快听,陶罐的话音刚落,铁罐又发话了,这一次它的态度又如何?(出示第四次对话)请你白己来读。

生读。

师:文章里面没有写铁罐的态度,请同学们白己读读,想象着它当时的样子,把它的神态补充上。

(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生:火气冲天。

生:火冒三丈。

教师创设语境,引导反复朗读,体会铁罐此时的心情。

可恶的陶罐竟然想和我和睦相处,此时的铁罐非常气愤地说(齐读铁罐的话);陶罐的劝说让它火冒三丈,说(齐读);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和f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怒不可遏地说(齐读)。

师:陶罐此时怎么说的?生1:它很失望。

生2: xx。

师:陶罐——不再理会,板书。

师:铁罐从傲慢”到轻蔑”到恼怒”再到怒不可遏”一次又一次地用这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这就是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出示第一白然段。

(奚落)(五)xx合作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四、感悟文意,拓展延伸师:许多年过去了,两个罐子的命运又如何呢?请大家读一读10—17白然段。

了解陶罐和铁罐的命运。

学生白读课文。

师:最后陶罐和铁罐命运怎么样?生读画出的词句一一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师板书。

师:你有什么疑问吗?生:铁罐为什么消失了?(出示课件)师相机补充铁罐被氧化的科学知识。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那么,最想对谁说呢?课件出示,学生白由选择说话对象,小组内练说。

指名说。

(出示:我想对陶罐说::”我想对铁罐说:我想对大家说::”)生1:我想对大家说,要看别人的长处补白己的短处。

生2:我想对陶罐说,我很xx你。

生3:我想对铁罐说,你不要再拿白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了。

师总结:我们只看到白己的长处,拿白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是不对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白己的短处。

让我们大家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和睦相处。

五、布置作业,白由选择(出示课件)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说说白己的感受。

2.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3.熟读课文,表演故事。

六、板书设计27陶罐和铁罐谦虚争辩相劝不再理会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美观有价值无影无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